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走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位教师在教学《 比例尺》 一课时 , 提 出这样 的问题 : “ 怎
样画一个足球场的平面图? ” 学生一时茫然 。 这 时老师告诉学 生: “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叫做 这幅图的比例尺。” 老师 接着 又抛 出一个 问题 : “ 你 们猜猜 看我们 学校 足球场 长和宽 分另 是多 少?” 由于学生事先没有 测量 。 所 以学生一 时语 塞 。 老师接 着 说 : “ 我们 学 校 足球 场 长 和 宽 分别 是 2 O 米和 1 5 米 ” 学生 听了发 出疑问 : “ 足球 场怎么会 这样 小啊?” 老师赶 忙解 释 : “ 这 是我的估计 数字 , 我也 没实地测量 ” 。想想 看 , 随 便说 出的数据不符合实际 。 这样的教学情景还有多大意义? 3 . 情境没有效。 有位老师教 学《 统计 》 一 节时 , 让 学生统 计一 下 2 0 0 8 年
钨肆 l 垂 蕊 | | 曩 ; i l | 强 ≮| |
l _ | 誊 j 蚤
蹲 博 ≮ 攀
' 蚤 | 誊 攀 _
l 萋
走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尚英 明
( 青岛市黄岛区藏 南镇 中心 小学 , 山东 青岛 2 6 6 4 1 1 )
3 . 评 价 比较 模糊 。
有些教 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 的趣 味性 . 于是在激发学生 学习积极性上狠下功夫 。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 圆柱 和圆锥》 一 制作 了精美 的课件 , 为 了吸引学生 的注 意力 。 教师一会 儿让 孩子们看看那 圆圆的木材 . 一会儿让 孩子们欣赏埃及雄 伟 的金字塔的画面 ,还讲述 了金字塔 的历史 和内部构 造 , 孩 子们听得入 了迷 . 注意力是集 中 了 , 但 不是 集 中在课 本 中的 例题 上 , 而是集 中在老师精心 设计 的画 面中 。 下课 了学生还
新课程教学的几个误区
新课程教学的几个误区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二轮实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点正在逐步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但是,我们也看到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有的一些误区。
1.教学情境牵强附会创设教学情境,目的是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建构自己的知识,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故弄玄虚或者根本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如有的老师讲授“生态系统”这个概念时这样创设情境:“我现在站在猪圈,我周围的环境是什么?”他想让学生分析猪圈里的生物和无机环境,然后概括生态系统的概念。
不过学生一听觉得好玩哈哈大笑,再一想,觉得老师在侮辱他们是猪,就没有心情去分析了。
再如有的老师讲授“细胞中的水”时,用课件展示了大量的动植物图片,介绍这些动植物含水量的不同;这种情景的创设耽误了时间,忽略了实效。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应和所授课有密切的关系。
不是随便把问题提出来,就算是创设了问题情境。
2.以“问”代“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提问频率过高,有时甚至一问追着一问。
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难点难于突出。
这种教学,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并以预先设计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
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以思维的适当深度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3.探究式教学形式化、简单化有的教师布置的探究题目太大,超越中学生的水平范围。
也有的老师布置的探究课题占用时间太长,学生有高考任务,布置一个课题需要花费他们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去研究,是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
有的老师布置的探究问题缺乏一定的难度或过难,没有探讨的价值;还有的老师认为合作探究就是小组讨论讨论,然后找几个成绩好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为了节约时间,这种讨论常常时间有限,学生刚开口,老师就让停下来了。
对照新课标理念,谈语文教学尚存的四大误区
对照新课标理念,谈语文教学尚存的四大误区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标理念被广泛提倡并应用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新课标理念,摒弃错误的语文教学观念,全面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使他们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本文将针对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四大误区进行分析和探讨。
第一误区:教学内容重复性高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考试为导向,反复教授某些重点知识和考点,而忽视了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
这种方法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对语文有更多的兴趣和探究欲。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加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审美关怀和生命关怀,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体验人生,在对词汇、语法、作文等语言知识的掌握上更多的拥有个人思考和创作。
第二误区: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语文教育仍然存在着“填鸭式”教学的问题,教学方式方式单一且过份依赖老师讲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与之相对的,则是新课标注重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启发式教学是在营造一个放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下,让学生独自思考问题,找寻问题解决方法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指导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变成发掘问题、解决问题并分享问题的主人公。
第三误区:认知负荷超负荷传统的语文教育,在给学生讲解语言知识的时候,通常采取一次性将大量的语言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的方式。
在这种超负荷的状态下,学生往往容易感到无法承受,性格变得孤僻和消极。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渐进式教学的方法。
在教材的内容确定下来后,按照渐进式的教育模式将知识点分层分批次地向学生传授,在每个部分之间设置合理的间隔和调整时间,使学生能够在短期内有所消化和掌握知识点。
第四误区:教学难度不同步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基础和水平存在差异,但是学习的内容与难度通常是相同的。
(1号小学论文)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近几年来,仁怀教育的发展与仁怀经济的发展不相匹配,新的领导班子加大了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花大力气、下深功夫狠抓仁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我们广大教师都努力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通过近期的新课改培训及课堂教学实践,我细致观察、用心思考,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两个误区,希望引起广大同行足够的重视,想方设法去突破,加强反思、研究,不断探索、改进,实实在在地推进新课改。
一、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是一个学习团体。
通过彼此间的交流讨论,互动共享,合作探究,可以激发思维碰撞,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转变学习方式的一个显著特征。
然而,纵观最近中枢三小及本校的部分课堂观摩课,执教老师就犯了一个误区: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于是教师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学生动。
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课堂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学生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为活动而活动。
尤其是教师不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没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只满足于课堂此起彼伏的热烈场面。
合作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学生间有序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考虑所提问题是否有价值、应不应该拿出来讨论,能不能起到相互帮助的作用;有些老师在出示问题后,学生未经独立思考就进入合作状态,有时不到一两分钟就叫"停"。
这样,那些思维较敏捷的学生往往会抢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思维相对迟钝的学生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与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的合作学习非但起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疑惑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疑惑小学数学新课标自实施以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无疑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疑惑及解答:1. 课程内容的调整:新课标强调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变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需要采用更多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这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4. 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课标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资源、教育软件等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5. 数学思维的培养:新课标特别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 跨学科的整合:新课标鼓励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与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可以尝试设计跨学科的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7.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也强调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以上解答,希望能帮助解决一些关于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疑惑。
教师和学生应积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探索和实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尽快走出实施新课程的种种误区+1[1]
课程问题本质上是知识的选择问题,革除基础教 育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包括听说读写,包括文章文 学,归根到底要靠知识的除旧布新,语文课程与教学 目标的提出与实施,受惠于也受制于相关学科的知识 状况。合意的能力要靠知识来建构。这就要求语文教 育的本体要不断地从与语文相关的学术土壤中吸取营 养。要把语文相关的学科领域,诸如语言学、文章学、 文艺学等的研究成果及时地转化为语文课程和教学领 域中的新鲜知识和观念。但实际情况是,当代语文课 程建设、教材编制和教师实践都与相关的学术界存在 较大的隔膜。
2.淡化知识目标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存在繁难偏旧的弊端。所谓旧, 是指内容陈旧,也就是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脱离时代 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不能及时反映科技、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新知识和新进展。针对“旧”这个弊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具体目标第三条提出 了“让学生学到终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 对各学科的统一要求。但是终生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 是什么,新课标及新教材在这方面的思考远不深入, 与语文课程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应该包括语言学知识、 文章学知识、文艺学知识等。可是,在我们语文课程 标准、教材及实际教学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却是十分贫 乏而又陈旧。
<案例研习>
铺路石 我是女娲补天时落下的一块五彩石 我的伙伴自由地飞在天上 我孤独地躺在地上 那么多人从我身上踩过 那么多车从我身上碾过 我开始抱怨自己怀才不遇 …… 有一天 我突然意识到 我的伙伴点缀着美丽的星空 我铺展在广袤的大地 这不都在实现自己的价值吗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和我的伙伴遥隔万里诉说着衷肠
一、课程目标存在的误区
1、淡化“做人”教育 所谓“做人”,就是要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所谓健全人格,是指真、善、美的统一,是理性、意 志、情感的统一,是指人的个性朝着健康方面充分发 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全人格是理想的人 格,就是健康的自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 把“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单独 列为第一条,确定其作为整个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 “纲”。可见目标所含的德育因素是很重的,非常重 视让学生学会做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在“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部分也强调“坚 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 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摘要:新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几个误区。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看法。
关健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误区一、死守教参语文虽是工具性基础学科,但也不能把语文教学变成纯知识型活动,更忌教者死守教参。
教参只是配合教材的辅导用书,只是“参考”,是别人为你教学上提供的一种见解,不是说所有的内容对你教学都适用,只能利用充其量的参考价值,教学中应立足教材。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一个媒体,教学中既要着眼于书中的知识点,又要放眼于知识的运用,就是要把小语文和大语文结合起来,挖掘自己教学的潜力,进行创造性劳动。
教学中,要用活教材这一“例子”,把语文的知识性与实践性结合起来,使教学走向实践,走向生活,发挥学科优势,体现它的实用价值。
二、照搬教法语文教学改革以来,涌现了很多改革行家里手,他们推出了不胜枚举的教法。
如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于漪老师的“激发情趣法”、钱梦龙老师的“导读法”等等。
这是语文界值得庆贺的事。
但有的老师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照搬某种教法,把名家的教法当成了范本,结果弄的不伦不类,反而影响了自己教学的效果。
一种教法的酝酿、形成,都有着诸多因素的制约,诸如教育对象、个体素质、知识体系、地域差别等等。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一切要面对学生实际,教法的运用更是如此。
即使同一种教法在不同的时期也不一定都适合,往往需要适时调整,多种协调配合。
当然,名家的教法可以借鉴、仿效,否则就失去了教研价值。
但我们应更多的去研究他们教法的成因,汲取其中适合我们的养分,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教无定法,切忌照搬。
三、硬套模式目前,语文界出现了很多教学模式,诸如“传递——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情境——陶冶模式”、“先学——后练模式”等等。
关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几个误区
关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几个误区
关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几个误区
一、吃不透新课标理念
小学语文教材上有这样一个要求学生续写的作文练习:一天早晨,我穿着新衬衣去上学,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个小女孩拿到教师批改完的作文后哭了,成绩不好。
因为她写的是她的同桌不小心在她的新衬衣上蹭上了圆珠笔油。
老师的评语是:选材没有积极意义,故事太平淡。
班上的高分作文中一个写的是在公共汽车上与小偷搏斗,结果新衬衣被撕坏了;一个是扶老奶奶过街时,老奶奶吐在她的新衬衣上了。
其实小女孩写的作文才应该是高分的,因为它才是最真实的。
也许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按照新课标要求,学生的作文立意要高,但是老师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真实。
于是这样的一个作文题目在老师的引导下变成了一个叫人说谎的题目。
教师吃不透新课标理念而把理论强加到学生头上的行为是很危险的。
二、机械套用理论模式
新课标的评价体系要求评价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历程,及时给予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于是有一些人就把赞扬变成教育评价鼓励的惟一方法,毫无原则地
近来,一个词“教育过度”经常被人提起,受教育者被迫接受着教育者从功利化设计出发所提供的教育内容和模式。
教学内容上文、理、哲、法、技包罗万象;教学目标上深、偏、难、怪超大纲;教育方法上看、听、记、背、练压抑个性。
与其这样“教育过度”还不如“教育不足”,起码不会引起教育资源、教育信息、教育行为的浪费。
因此课程标准还必须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更新。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对策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但也存在情境创设的迷失;教学活动形式的放任;教学提问简单空泛;教学评价中激励滥用失真等误区。
走出误区的对策是情境所创设要有真实性;处理好个别学习、合作学习和集体学习的关系;有效的提问;注重培养学生倾听。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对策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课堂中我们看到不少可喜的现象,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变,课堂教学更民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权利,课堂也更富有生命力。
但也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试对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进行分析。
误区一:情境创设的迷失有些教师创设的情境,表面上热热闹闹,效果却不很理想。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运用多媒体演示情景,在优美的音乐下呈现一幅幅画面,有远景、近景、静态的、动态的……让学生看过图片之后说出自己所见所想。
当学生说出期望的回答时,师如获至宝。
喜悦顿时洋溢在眉梢,忙追问:能具体说说吗?学生哑然,教师又是一脸的失望,将乞求的目光投向众生。
时间在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中流逝着,教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也不敢将离题千里的问题拉回主题。
在这节课上,从表面上看,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但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实现。
对策:情境所创设要有真实性。
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
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
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
要区分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要有“吸引力”。
如果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情境创设同样不能改变当前学生怕学数学的现状。
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个误区.docx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个误区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年轻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数学课程标准》理解上存在偏颇,一味求新,否定传统教学的优秀之处,致使他们的教学出现了一些误区。
本文试图对这些误区进行探讨,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误区一:摒弃“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独树“创设问题情境”传统的数学新课引入教学,基本上都是“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实施新课程后,几乎所有的课都是通过生活实际、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题等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而不是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似乎新课程规定:数学课不能以复习旧知的方式引入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确实,创设教学情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的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却往往"变味”:有的情境创设不真实,不符合生活逻辑,与生活常识相悖;有的情境创设与教学不相关,横生枝节,绕圈子;有的情境创设没有实效性,长时间的情境渲染,丝毫没有涉及知识本身内容,妨碍了有效教学。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创设情境时,要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提高学生热情,选择他们熟悉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入手创设,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通用的模式,新课教学之前还要不要组织学生复习呢?其实新课教学前复习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
如果有必要,则无可厚非,也不能厚此薄彼。
误区二:轻“独立思考”,重“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现在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的几乎都是小组学习形式,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学中。
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几大误区
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几大误区张晓文石彩霞(Email: Zxw.518@)张掖市甘州区新乐小学734000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倡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帮助学生把握和反思自我,明了要学习什么要掌握什么;引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学习活动预案;为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有序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
虽然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深层次的浮夸问题也随之出现,一些教师由于对课改理解得不够深入,在课堂教学中走入了误区,严重影响了课改的质量。
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情境创设华而不实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
它能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知识兴趣,目的是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然而为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开展了如小动物运动会、模拟购物或做游戏等项目。
场面看似华丽,而某些情境的创设要么脱离教学之外,要么过于吸引人,致使学生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教师无法转入本课的教学。
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合作学习留给了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但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不管问题是否具有探讨的价值,动辄就采用合作学习,而且有的教师一节课要组织好几次讨论;其次讨论过程中学生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深思熟虑,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讨论,只是为演戏而讨论,表面上挺热闹的,实际上学生各说各的,各做各的,甚至有些学生在看戏;讨论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只是为演戏;三是教师完全脱离于讨论之外,没有给学生必要的指导,似乎有无老师都一样。
中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中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设定误区目标不明确目标过高或过低目标缺乏可衡量性2、教学方法选择误区单一化教学方法盲目跟风新方法不考虑学生差异3、课程安排误区课程密度不合理课程内容缺乏衔接忽视实践课程4、教学评价误区评价标准单一过度依赖考试成绩评价不及时5、教师管理误区缺乏教师培训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忽视教师职业发展6、学生管理误区过度强调纪律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缺乏个性化关注11 教学目标设定误区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然而,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
111 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未能清晰地阐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应达到的具体成果。
这导致教学过程缺乏明确的方向,学生也难以理解学习的重点和期望。
112 目标过高或过低有些教学目标设定得过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水平,使学生感到压力过大,难以达成,从而产生挫败感。
相反,目标过低则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发展需求。
113 目标缺乏可衡量性一些教学目标表述模糊,难以用具体的标准和指标进行衡量和评估。
这使得教学效果难以准确判断,无法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的依据。
12 教学方法选择误区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121 单一化教学方法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度依赖某一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而忽视了其他方法的运用,如讨论法、探究法、实践法等。
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参与度不高。
122 盲目跟风新方法一些教师在没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新教学方法的内涵和适用条件的情况下,盲目跟风采用,结果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123 不考虑学生差异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
然而,部分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适应教学方法,影响学习效果。
13 课程安排误区合理的课程安排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了可喜的变化。
我到了30多所学校,听课200多节,觉得在小学数学课改中存在一些误区,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误区一:为了情境而情境1.情境不相关。
例如一位教师教“比例尺”一课时,创设了一个导课情境:先简单介绍一风景区的美景,然后告诉学生,学了这节课,我们可以把这所风景区画下来。
教学情境的设置与知识偏离了,虽然作画也涉及“缩小”,但是它与按一定的比例描绘地图是不一样的。
可先出示一幅大的风景区图,再出示缩小若干倍的小风景区图,用来作比较,指出小的图就是根据大图缩小一定的倍数画下来的,这一节课学习的知识就与这有关。
这样在比较中引课,会较好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2.情境不真实。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课一开始,教师说:“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张强做班长有没有意见,请举手表示,没有意见的请举手。
”教师看了一下说:“我们班有80%的同学支持张强同学当班长。
”“80%”是这位教师随便说出来的,为了引出一个百分数,设计了一个不真实的情境。
3.情境没有效。
有位教师在上课时,出示一幅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想出问题(得数是7的加法),学生提的问题很多与本课知识没联系,而且花了近10分钟时间,还停在大量的情境渲染之中,丝毫没有涉及数学本身的内容。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是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发问题意识,有利于启迪数学思维,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要把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的、他们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学习素材显现出来;要把富有挑战性、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显现出来。
误区二:把调动积极性当作了最终教学目的1.过多廉价表扬。
过多廉价表扬会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有的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表扬为“真了不起!真聪明……”这种廉价的表扬决不能起到真正激励的作用,相反会助长学生浮躁的学风。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一些误区
试析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误区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多媒体被充分地用进课堂,人文性得到了强化,教学评价不再唯知识而论,等等,语文课堂呈现了生态化和开放性特点,从总体上看,旧有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教学方式不见了,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多彩而灵活。
然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也明显出现,如果用“科学发展观”来看,在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确实还存在几个误区,这必须引起语文教师的注意。
一、过分强调人文性一直以来,我们认为:就语文学科来讲,人文性与工具性是统一的。
但在目前,一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却出现了过分强调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的现象。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对字、词、句、段、篇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一味地空洞说教,诱导学生,在连文章的词句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谈感受、讲体会。
这实质上是违背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我们知道,语文教育的基本属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识字读文,品词析句,感悟语言,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
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清楚,就跨过课文做了许多引申和发挥,把目光只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面。
二、课堂气氛的“虚假繁荣”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
课堂上,老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放开,自然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堂生机盎然。
然而,热闹的课堂不一定就等于丰硕收获?在一些语文课堂上,常看见教师们花费大量精力来设计活动,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但是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
而且,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结果,这样的课堂只是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
新课程下两个误区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两个误区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误区,这些误区极大地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分析并反思这两个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纯粹的知识传授。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过于关注知识点的讲解和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们往往只是机械地重复运用公式和方法,而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针对这个误区,我们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从灌输的角度转向引导和启发的角度。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探究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入课堂讨论、问题解决、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美妙和奥妙。
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例如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案例研究、竞赛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教师过于强调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重视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和题型,导致学生只会应付单一的题型而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种应试教育的倾向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而且影响了数学教育的本质目标。
要纠正这个误区,我们需要拓宽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融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购物、旅行、卡车运输等,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建模活动,让学生从数学模型的构建到问题的求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关注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思维发展的误区,以及强调应试教育而忽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误区。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常见误区及反思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常见误区及反思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和新教材的逐步使用,我们的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许多教师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部分教师在对新课堂标准的认识上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一些矫枉过正的教育教学行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
一、六个误区(一)把“自主学习”变为“自由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记住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句话就不顾学生实际,片面地把自主学习理解为自由学习,打着把自主权放给学生的旗帜,实际上进行的是“放羊式”的教学,对学生实行“大撒把”。
表面上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由于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不到位,根本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不能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把“合作学习”变成“合伙学习”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精华,同时也是新课改中体现的新型学习状态以及培养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合作学习以师生、生生之间共同交流、探讨和研究为基础,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培养合作精神,推动自我反省。
合作学习过程,也是合作精神形成的过程。
可是,有些教师简单地把它理解成合伙学习,也就是同桌或者前后左右同学之间互相问答和讨论而已。
只是走了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已。
(三)把“探究学习”变成“浅究学习”探究性学习简单的说是指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次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种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
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适合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也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
有些老师甚至觉得没有探究学习,这一堂课就不符合课改的要求。
其实,仅靠听讲、阅读、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的知识,再去刻意的探究,这只能是对探究价值的贬损和摧毁,从而导致研究的浅层化,庸俗化。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的误区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的误区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误区一:教学开放过度实例这是一节公开课。
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做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
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
然而,审视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
在开放式教学中,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
误区二:合作流于形式实例这是一节参赛课。
课堂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
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
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反思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
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
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
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其次,“交流”应涵养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误区解析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误区解析我们知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新困惑,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困惑的“干扰”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由此表现出诸多相应的误区。
今天,我们就立足于语文学科,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典型的现象来谈一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四个误区:“人文性质”的偏解、“多元阅读”的误解、“语言实践”的浅解和“教学对话”的曲解。
一、误区之一:对“人文性质”的偏解首先,请大家看看两个教学片段:片段1:课堂现象《菜园里》师:今天咱们的课文中有许多的生字,我们都要把它们记住。
〔出示生字,并指导方法〕师:指着生字“萝”:“萝”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罗”,萝萝萝,萝卜的萝。
生:按老师的方法将上述内容重复一遍师:〔指着另一个生字〕下面的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生:〔纷纷举手,按老师的方法将生字分解,琅琅上口地念〕师:非常好,我们一起来说一遍生:〔齐说〕〔接下来,教师用相同的方法顺利地教完了生字〕片段2:师:〔指着图片旁的“萝”问〕:同学们,你们谁有方法记住这个生字宝宝,与它交个朋友?〔生沉思后纷纷举手〕生1:“萝”字上面的草字头就像萝卜缨,中间那个“四”就是萝卜,下面那个尖尖的东西就像萝卜根往下垂生2:萝卜是蔬菜,所以有顶草头帽,下面那个字我知道也念“luo”,像萝卜宝宝的家,这个字我去外婆家看见过,因为外婆住的那个村子就叫“罗村”生3:……〔一时间课堂上小手如林,孩子们有的想象,有的联系生活经验,生成了一个个个性化的方法。
〕看了这两个片段,我想大家会不约而同的觉得片段2的教学设计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那么,同样一个内容,同样一个目的,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前者仅把语文当成了工具,后者则表达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那么,前者出现这种现象的缘由就是:对“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把握有所偏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本学科的基本属性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为教学理念,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持续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这种教学理念已经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理念推动数学教学的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方式。
但是课程改革在带来全新课堂教学形式以及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
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弊端就暴露得越来越明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尽快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形式,便想尽办法以最快的速度去实施教学。
这就导致教师还没有完全领略新课标的精神指导就开始设计和实施自己的教学,承担起自己的课堂指导作用,这样就极易导致教学的形式化和表面化,最终导致课程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在此,我就来分析课程改革之后,现阶段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希望能够提示广大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改善和更正,以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
一、鼓励性评价过于频繁,导致知识性的错误不能够及时得到纠正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保护和尊重学生的自尊,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课堂中,我们便会看到教师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听到那些鼓励性的掌声和称
赞声,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教师也只好硬着头皮,欢声笑语地去鼓励学生。
这样使整堂数学课程都在忙于鼓励,不但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反而会使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中变本加厉。
因为这些学生慢慢就会体会到无论自己的表现如何教师也不会过分批评自己,给予自己惩罚,他们便不会改正自己的错误,端正学习态度。
新课程标准中激励性教学评价并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激励性的话语和行为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就是说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激励性的评价当作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标。
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过分给予学生肯定的表扬和鼓励会使学生心浮气躁,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抑制进取和上进。
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到见机行事,表扬要浅尝辄止,避免给学生造成模糊的现象,不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的状态。
同时,我们也要避免物质性的奖励,因为过分的物质奖励只会让学生拥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并不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斗志的效果。
如果在教学中总是处于过分的鼓励之中,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被表扬的喜悦感,这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学习中的迷失感。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做到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对于课堂表现好,能够积极探索知识并有见解性意见的学生,我们一定要给予夸奖和鼓励;对于那些具有错误表现的,我们一定要及时指出,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批评以便激励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坚持客观的鼓励理
念,真正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够发挥其鼓励性教学的真正魅力,体现鼓励性评价的巨大价值。
二、数学课堂过分开放,忽视了学生学习深度的把握开放性的数学课堂也是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有效教学形式。
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公开课便成了开放性巨大的教学过程。
我在听《观察物体》这节公开课时,教师课前准备了很多的教学工具,各种各样学生喜欢的玩具,有女孩子喜爱的布娃娃,男孩子喜欢的玩具车等,教师在课堂中将这些玩具摆放在了桌子上,不做任何讲解地让学生自己观察。
学生由于发自内心地喜爱这些玩具,观察起来便会十分积极和主动,课堂氛围也会空前活跃。
但是当我静下心来回味这节数学教学时,便会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虽然表现得轰轰烈烈,热情饱满。
但是似乎却没有得到知识性的收获。
也就是说教师在开放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之中,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索之后知识的获取情况,更忽视了对学生得到知识的正确性与科学性的分析和更正。
教师错误性地认为只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学习和探索,让学生畅所欲言,就会主动地掌握知识,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因此,我们在放开手脚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好要谨记自己的点拨作用,课堂中需要教师讲解的还要给予及时的讲解和补充。
三、趋于形式化的合作性学习,不能够让学生形成团结、协作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最佳学习方式。
由于小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还都比较薄弱,在知识的探究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希望学生能够团结在一起,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也正是如此,在很多数学公开课中,教师也首选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探究。
但是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却往往只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你一言我一言地发表着自己对教师提出问题的看法,很难有学生会静下心来聆听和分析其他同学的意见,也就更难有学生会分析和整合小组中所用成员的意见,得出更加全面和科学的答案。
为了有效避免这种小组讨论中教学弊端的出现,教师应该把合作性学习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
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有了问题需要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的时候,教师再提供学生进行讨论的平台,这样学生才会珍惜机会,体现出合作性学习的价值和成效。
同时,教师也应经常提醒学生在小组进行讨论的合作性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之外,还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合作学习才会真正体现优势和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很重要,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其重要就不分情况地滥加利用,只为合作而合作,片面地强调小组合作性的讨论,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聆听的能力。
我们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掌握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真正在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希望广大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正
确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从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融入新课程标准的全新理念,探究和创新适合自己教学的方式,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率完成。
(责编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