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交通管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96)

合集下载

空中交通管理

空中交通管理

9
第四章 空中交通管理
第一节 空中交通管理概述
2.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 空中交通管理从时间和空间的分配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空
中交通服务、空域管理和空中流量管理。三者各尽其责,高效、有序地 维护了空中交通秩序,保障了空中交通的畅通与安全。
(1)空中交通服务的任务 (2)空域管理的任务 (3)空中流量管理的任务
时通报有关天气情报、及时发出管制指令、妥善安排飞机间隔、调配飞 行冲突、协助飞行员处置特殊情况,以及协调、通报本区域内飞行动态 等。
19 第 四 章 空 中 交 通 管 理
第二节 空中交通管制
4.移交和协调 空中交通管制各单位之间进行管制移交时,移交单位应当在飞机飞
越管制移交点10分钟之前或者按照管制协议与接收单位进行管制协调, 管制协调的内容应当包括飞机呼号、飞机机型(可省略)、飞行高度、 速度(根据需要)、移交点、预计飞越移交点的时间及管制业务必需的 其他情报等。
8
第四章 空中交通管理
第一节 空中交通管理概述
二、空中交通管理的概念和任务
1.空中交通管理的概念 空中交通管理是为了有效地维护和促进空中交通安全,维护空中交
通秩序,保障空中交通畅通,利用通信、导航、监视、航空情报和气象 服务等运行保障系统对空中交通的航路、航线和机场区域进行的动态、 一体化的管理总和。
11
第四章 空中交通管理
第二节 空中交通管制
空中交通管制是指利用技术手段和设备对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情况进 行监视和管理,以保障其飞行安全和飞行效率。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根据 飞机运行的不同阶段可细分为机场管制服务、进近管制服务和区域管制 服务。
一、机场管制服务 二、进近管制服务 三、区域管制服务
12 第 四 章 空 中 交 通 管 理

民航概论方课程教学课件:6.1 空中交通管理的基础理论

民航概论方课程教学课件:6.1 空中交通管理的基础理论

大范围内空中交通按总体的调度、安排进行
• 维护、促进空中交通安全 • 维护空中交通秩序 • 保障空中交通通畅
通信、导航、监视、航空情报、气象服务
空中交通和航路、航线、机场区域
• 时间、空间分配
• 高效、有速维护空中交通秩序
空中交通畅通、安全
1、空中交通服务的任务 空中交通服务是空中交通管理主要部分
3. 进近管制单位负责机场的航空器进、 离港、其空域范围内其他飞行
4. 区域管制单位负责统一协调所辖区 域内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负责 管制,向单位通报飞行申请、动向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
• 接受训练、岗位训练 • 通过考试、取得执照 • 执照民航总局颁发
管制员执照签注:
• 机场管制 • 进近管制 • 区域管制 • 进近雷达管制
• 防止航空器相撞 • 防止航空器与障碍相撞 • 加速、维持有秩序空中交通流 • 安全、有效地实施飞行建议、情报 • 通知航空器搜寻、救援,协助组织
• 防止航空器、航空器相撞 • 防止航空器、障碍物相撞 • 有效地维护、加速空中交通有秩序流动
• 提供安全、实施飞行建议、情报服务
• 发出需要搜救、紧急救援航空器通知 • 协助组织、协调项目工作进行
• 雷达技术应用空中交通管理领域 • 出现二次雷达系统
重要地区用雷达管制 取代传统的程序管制
• 电子技术、计算机在飞机装备、机场空管地面设施应用 • 卫星通信、定位系统技术成熟
• 掌握飞机的准确位置并进行通信
实现大范围对空中交通管理
• 卫飞机 实时信息自动交换
• 精密进近雷达管制 • 区域雷达管制 • 飞行服务 • 运行监控
• 正确读、听、说、写,口齿清楚 • 无影响双向无线电通话的口吃、口音 • 通过体检,取得体检合格证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空中交通管理基础1、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有效地维护和促进空中交通安全,维护空中交通安全,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障空中交通畅通。

包括: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三部分。

2、空中交通服务是空中管制服务、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的总称。

3、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是A TS的主要工作,包括区域管制,进近管制,塔台管制,和空中交通报告服务四部分。

4、服务方式分为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

5、空中交通管制单位有:塔台空中交通管制室,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进近管制室,区域管制室,民航地区管理局调度室,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总调度室。

6、过渡高度层是指在过渡高度之上的最低可用飞行高度层。

过渡高度层以上QNE, 以下QNH 航路飞行中,飞行高度气压基准面QNE7、航空器产生和承受尾流的强度,随航空器重量的增大而增大最大起飞重量大于136t的为重型机用H表示;最大起飞重量为7~136t的为中型机用M表示;最大起飞重量小于等于7t的为轻型机用L表示;离场航空器在爬升过程中,保持本场的QNH直至达到过度高度。

8、在航路,航线及未建立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的区域飞行,航空器应使用标准大气压1013.2hPa作为高度表拨正值,并按照规定的飞行高度层飞行。

9、最低安全高度1)航线仪表:在高原和山区应当高出航路中心线,航线两侧各25km以内的最高标高600m;在其他地区应当高出航路中心线、航线两侧各25km以内的最高标高400m。

2)机场区域内仪表飞行:以机场归航台为中心,在半径55km范围内,距离障碍物的最高点,平原地区不得少于300m,丘陵和山区不得少于600m。

3)航线目视飞行:巡航表速在250km/h(不含)以上航空器,按航线仪表最低安全高度执行巡航表速在250km/h(含)以下航空器,按航线仪表最低安全高度执行,如果低于最低高度层,距航线两侧各5km地带内最高点的真实高度,平原和丘陵不低于100m 山区不低于300m10、飞行高度层:(1)真航线角在0~179度范围内,高度由900~8100m,每隔600m为一个高度层;高度由8900~12500m,每隔600m为一个高度层;高度在12500m以上,每隔1200m为一个高度层。

空中交通管理规定.pptx

空中交通管理规定.pptx

飞行员资质审核
严格审核飞行员的执照、 等级、经验和培训情况, 确保其具备执行飞行任务 的能力。
航行前检查单制度
制定详细的航行前检查单 ,包括飞机状况、航线规 划、天气预报等,确保各 项准备工作充分落实。
飞行过程中的安全监控与保障
实时飞行监控
通过卫星定位、雷达监控等手段,对飞行过程中的飞机位 置、高度、速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飞库 2024-05-20
contents
目录
• 空中交通管理概述 • 空中交通管理组织架构 • 空中交通运行规则与程序 • 空中交通监控与调度指挥 • 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 信息化建设与科技创新应用 • 法规政策遵守与监管责任落实
空中交通管理概述
01
定义与背景
空中交通管理是指对航空器在空中的飞行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战略规划
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 空管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建设,实现空 管决策、监控、评估等环节的智能化

协同化发展
加强与其他交通领域的协同合作,实 现空管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提高整体交通运行效率。
绿色发展
在空管发展中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 护,推广绿色空管技术和设备,降低
国内法规政策
深入剖析我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的法规体系,包括《民 用航空法》、《飞行基本规则》、《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 运行单位安全管理规则》等,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监管责任明确和追究机制完善
监管责任清单
制定详细的监管责任清单,明确各级 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确保 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空中交通管理组织
02
架构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96)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96)
本课程以理论授课为主,辅之以多媒体介绍。
课程知识结构说明:
明确课程涉及的学科知识领域、知识单元,每个知识单元由哪些知识点构成以及每个知识单元的学习目标,明确核心知识点(用“*”标示)和扩展性知识点(用“Δ”标示)、必讲要求和选讲及自学要求。课程学时分布(按知识单元说明,并对核心知识点与较大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学时标注)。课程如包含实验或实践性等环节,还需要说明该部分的学时要求以及内容、方案和作用。
课程相关主要网站
课程教学方式
授课
主要适用专业
交通运输(空中交通管理与签派)
课程组长意见
(签名):
年月日
教学院长意见
(签名):
年月日
本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飞行的组织与实施共八章,主要是空中交通管制学的基础部分,包括航行基础知识,飞行的组织与管理机构,飞行组织与保障的设备和设施,航空通信,飞行组织与实施的一般程序,其他飞行的组织与保障,特殊飞行情况的处置与处理,有关飞行的规定等。第二部分雷达管制共分为四章,主要介绍雷达管制规定,雷达管制用语,雷达管制标牌,雷达管制进场单等。
第二章 飞行组织与管理机构(3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航空公司飞行签派机构;国家的飞行组织与管理机构及职责。
教学内容:航空公司飞行签派机构;国家的飞行组织与管理机构及职责(*);拓展介绍国外空管组织(Δ)。
第三章 飞行组织与保障的设备和设施(2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航空移动通信设施,航空固定通信设施,导航与监视设施,机场设施和签派室设备。
自学内容:FAA7110.65美国空管雷达管制部分规定(Δ)
第十章雷达管制用语(4学时)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雷达管制中英文用语。
教学内容:一般雷达管制用语;进近雷达管制用语。采用例句方式说明。

空中交通管制基础PPT课件

空中交通管制基础PPT课件
练习(1)
①机场图:如图所示(虚拟的武汉机场图) ②
③航空器呼号:国际1332(CCA1332)
2021
38

A
B C、飞行高度:飞行高度层9000 D、二次雷达应答机编码A3102 ⑤起飞条件:使用跑道36,地面风80度6米/秒, 能见度3公里,满天云600米,修正海压1023百 帕 ⑥滑行路线:经滑行道C3、A1至36号跑道外等
在确认无误后地面管制会向飞机发出滑 行许可这时飞机就可以滑行到起飞跑道。
2021
3
等到飞机滑行到起飞跑道的待机位时地 面管制会叫飞机改变通讯频道变为由机 场内场航空塔台联络,之后内场航空塔 台会向飞机发出起飞许可,然后飞机起 飞。
2021
4
等到飞机起飞后内场航空塔台叫飞机把 联络频道该为离场航空塔台指挥。接着 等飞机飞出离机场一定距离后离场航空 塔台会向飞机发出SID(标准离场程序) 飞行指令。之后等飞机飞出几十公里以 后离场航空塔台会叫飞机将通讯频道改 为区域管制,这时机场指挥这架飞机的 任务就完成了。
Wuhan ground, CXN4308, 10 minutes before start up, destination Chengdu, request ATC clearance
202125ThatFra biblioteks correct
Flight level 9600 metres, squawk A3435. After
2021
18
1.在同一个管制区内分为多个扇区时,管制员一 般会发出“联系前方xxx.x”,这时虽然是要求换频 联系下一个管制单位,但是呼叫还应保持原来的呼 号。
2.飞机飞越一个管制区到下一个管制区之前, 管制员会发出“联系xx区调,频率xxx.x”这时与本 区管制员复诵并再见后应立刻、主动联系到下一个 管制区区调管制员,并进行高度及位置报告,并一 并报告所开应答机编码。

空中交通管理概述PPT课件

空中交通管理概述PPT课件
2.3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航空器在单位时间、空间范围内航空器飞行的数量称为空 中交通流量。随着航空器数量的增多,空域中的航空器的 密度随之增加,这样产生资源竞争,出现交通拥塞时,就 存在空中交通管理问题。
优质
11
2019/11/10
2、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与组成
2.3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空中交通拥挤的原因: 恶劣天气、节假日高峰 军民航协调不够 各管制区空管能力差异 流量管理理论缺乏
优质
4
2019/11/10
2、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与组成
2.1 空中交通服务
(1)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按照管制范围的不同分为三部分: 即区域(航路)管制、进近管制和机场管制;按照管制手 段的不同又分为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ຫໍສະໝຸດ 机场 进近 管制 管制优质
区域 管制
5
进近 管制
机场 管制
2019/11/10
2、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与组成
优质
17
2019/11/10
谢谢!
优质
18
2019/11/10
传统的解决办法: 机场扩建 缩短放行时间/距离间隔 提升飞行情报(气象)服务
优质
12
2019/11/10
3、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现状
3.1 空管体制
统一管制、分别指挥:国务院、中央军委空管委的领导下, 由空军负责实施全国的飞行管制;军用飞机由空军和海军 航空兵实施指挥,民用飞行和外航飞行由民航实施指挥。
紧急情况的等级划分及告警工作程序: UNCERTAINY、ALERTING,DISTRESS
优质
7
2019/11/10
2、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与组成
2.2 空域管理

第一讲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约60分钟)

第一讲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约60分钟)

空管基础---空域管理
26
乌鲁木齐
空管基础---空域管理
兰州
沈阳 北京
昆明 武汉上海
广州 台北 香港
三亚
27
ZGZU SIGMET 2 VALID 100105/100505 ZGGG-
GUANGZHOU FIR EMBD TS FCST S OF 20 DEGN MOV NW SLOWLY INTSF=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
2020/6/21
课程说明
1 空中交通管理的作用 2 空中交通管理单位 3 空中交通管理服务对设施的需求
2020年6月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
2
1 空中交通服务(ATS)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飞行情报服务 告警服务
2020年6月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
4
1.1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任务
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相撞 防止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 维护和加快空中交通的有序流动
允许的飞行种类
IFR和VFR
各机场都配备有塔台
空管基础---空域管理
36
我国管制空域示意图
6000 B
A
C
B
最低高度层
D
地面
空管基础---空域管理
37
香港天文台在 12 年 11 月 04 日 16 时 30 分最新 发出的香港国际机场天气报告
METAR VHHH 040830Z 33012KT CAVOK 27/17 Q1012 NOSIG=
2020/6/21
课程说明
38
航路宽度
航路 一般为20Km,左 右各10Km 最窄处不得少于 8Km,左右各 4Km
空中走廊 一般为10Km,左 右各5Km 最窄处不得少于 8Km,左右各 4Km

《空中交通管理》课件

《空中交通管理》课件

未来空中交通管理技术发展
01
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
未来空中交通管理将更加依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如自动识别、智能
调度等。
02
通信技术升级换代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未来空中交通管理将实现更加高效、可
靠的信息传输和处理。
03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未来空中交通管理将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更加精准的预测和
空中交通服务机构
负责空中交通管理的专业机构,包括 空中交通管制中心、机场塔台等。
职责
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保障航空器 安全有序地飞行,包括航路管制、进 近管制和机场塔台管制等。
空中交通通信与导航设施
通信设施
提供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与飞行员之间的语音和数据通信,包括甚高频通信、高频 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导航设施
安全审计与检查
定期对航空公司、机场等设施进行安全审计 和检查,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飞行员与机组人员培训
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 ,确保他们具备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
先进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控飞行 状态,预防飞行冲突。
空中交通安全预防措施
飞行前检查
飞行员进行严格的飞行前检查,确保 飞机设备正常、天气条件适合飞行。
规定了航空安全保卫工作的基本原则、制 度和措施,保障民用航空的安全和秩序。
03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概述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概念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是对空中交通流量进行规划、控制和优化的过程,以确保航 空安全、高效和有序的运行。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目标
提高空中交通流量,优化航班运行效率,减少航班延误,确保航空安全。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 教学大纲.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  教学大纲.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z8252学时/学分:45+18 /先修课程: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一、课程教学目标《现代空中交通管理》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了通信、自控、天线、计算机系统等技术基础课的基础上,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实现不同功能的系统构成,空管系统的典型应用以及新航行系统的发展等方面有系统的了解。

本课程要使学生增强空中交通管理方面的系统知识,加强空管工程的应用和系统知识整合、并综合应用的能力,具备在空中交通领域相关通信导航监视等方面的宽广知识面和专业面。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 3学时1-1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发展史1-2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分类及功能1-3 新航行系统的组成第二章空管通信系统 15学时2-1 空管通信的特点2-2 空管通信体制及技术2-3 空管数据链通信系统2-3-1 VHF数据链系统2-3-2 卫星数据链系统2-3-3 HF数据链系统2-3-4 S模式数据链系统2-4 数据链互联技术2-5 航空电信网络(ATN系统2-5-1 ATN通信协议技术2-5-2 ATN路由及数据处理方法第三章空管导航系统 6学时3-1 卫星导航(GNSS系统3-2 差分GPS技术3-3 广域差分系统和局域增强系统3-4 GNSS的非精密进近和精密进近技术第四章空管监视系统 12学时4-1 雷达监视原理4-2 机载防撞告警系统(TCAS4-3 自动相关监视(ADS系统4-3-1 ADS组成及特点4-3-2 ADS信息处理与雷达数据融合4-3-3 ADS与管制程序和标准4-3-3 典型ADS系统剖析第五章空中交通管理 6学时5-1 区域管制中心系统5-1-1 区域管制中心的组成及特点5-1-2 区域管制中心功能5-2 飞行计划数据(FDP处理5-3 雷达数据(RDP处理第六章空域管理与流量管理 6学时6-1 空域管理系统6-2 空中流量管理6-2-1 流量模型与算法6-2-2 流量管理系统组织与功能三、教学安排及方式课程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学实验为辅,结合同学自学和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加深对教学内容的了解。

空中交通管理

空中交通管理

第四章空中交通管理(Air Traffic Managmant--ATM)空中交通管理的历史:红旗、绿旗——信号灯——无线电空中交通管理的基本任务:防止航空器相撞,防止机场及其附近空域内的航空器同障碍物相撞;保证飞行安全和提高飞行效率(安全有序运行)。

空中交通管理组成:空中交通服务(ATS)、空域管理(ASM)和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TFM)。

第一节空中交通服务一、空中交通服务的目标空中交通服务的主要目的——防止航空器在空中相撞;防止空中航空器危险接近。

二、空中交通服务的组成1、空中交通管制服务(ATCS):是空中交通服务的主要部分.分为:区域管制服务、进近管制服务和机场管制服务三部分。

2、飞行情报服务(FIS):由区域管制服务代替完成。

3、告警服务(AS):当航空器处于危急状态时(处于搜寻和救援状态时,如:发动机故障、无线电失效、座舱失压或遭劫持等),管制单位提供的服务。

三、间隔标准航空器在空中相互距离(时间)的规定——间隔标准。

间隔标准分为:垂直间隔、水平间隔1、垂直间隔:FL290—29000英尺(8850米),以上:4000英尺(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高空气压降低,高度表灵敏度变差的原因)以下: 2000英尺(600米)为一个高度层东向是奇数,西向是偶数.2、水平间隔:横向间隔(如:航迹角大于15度)纵向间隔(时间或距离)如:3--5海里四、飞行规则三种规则:通用飞行规则、目视飞行规则、仪表飞行规则。

1、通用飞行规则:保护人身和财物安全、避免相撞、飞行计划、统一时间空管要求2、目视飞行规则:在能见度许可的条件下3、仪表飞行规则:无线电通信和仪表定位第二节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一、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组织分为:机场管制服务、进近管制服务和区域(航路)管制服务三种。

责任:对空域中的所有航空器的安全负责移交:一个管制区到另一个管制区的移交:双方管制员的同意,通知驾驶员。

1、机场管制服务由机场管制塔台(在塔台的最上层,塔台管制员)提供服务,目视飞行规则,机场地面监视雷达,在机场范围内。

《空中交通管理》课件

《空中交通管理》课件

空中交通规则
1 空中交通规则的制定 2 空中交通规则的执行 3 空中交通规则的调整
空中交通规则由国际航 空组织制定,确保航空 器的安全和飞行秩序。
空中交通规则在国际范 围内由各国航空管理机 构负责执行。
空中交通规则根据实际 情况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进行定期调整和更新。
空中交通安全
1 空中
空中交通控制塔负责指挥和控制航空 器在机场附近的起降和地面运行。
控制塔的工作流程
控制塔根据航空器的飞行计划和地面 情况,发出指令并监控航空器的运行 情况。
空中交通管制中心
1
管制中心的组成部分
2
管制中心由雷达监控系统、通信系统
和导航设备等组成。
3
管制中心的作用
空中交通管制中心负责对广大空域内 的航空器进行导航和管制。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通过协调和监控航空器的飞行,确保航班的顺利进行。
2 管制系统的组成部分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由雷达监测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3 管制系统的协调工作
不同的空中交通控制塔和空中交通管制中心之间通过通信和数据共享进行协调工作。
空中交通控制塔
1
控制塔的组成部分
2
控制塔由塔台、雷达监控系统、通信
管制中心的工作流程
管制中心通过分配飞行高度和航线, 对航空器的飞行进行引导和管制。
空中交通通信
1 通信的作用
空中交通通信是航空器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指挥的重要手段。
2 通信的方式
通信方式包括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保证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3 通信的语言
通信使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确保航空器和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有效交流。
空中交通事故对航空器、乘客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生命损失。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1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1
使航空公司或经营人能够按照原定飞行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能以最少 (小)程度的限制,不降低安全系数地有序运行。
◎空中交通管理主要包括: 空中交通管制、空域管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第一章:空中交通管理概念和空管机构 (1)空中交通管制(空中交通管理的主要部分):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
飞行情报区、空中交通服务空域、禁航区、限制区和危 险区
空域
飞行情报区
空中交通服务空 域
禁航区、限制区 和危险区
第二章:空域
2、飞行情报区
是为了提供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而划定范围的空间。 全国共划分为沈阳、北京、上海、昆明、广州、武汉、兰州、乌鲁木齐、 三亚、香港和台北11个飞行情报区。 飞行情报区内的飞行情报工作由该区飞行情报部门承担或由指定的单位 负责,如区域管制中心。
(三)危险区
危险区是一个划定范围的空域,在规定的时间内,
此空域中可能存在对飞行有危险的活动。
危险区不仅可以在主权空域内设置,也可以在公
海上空等非主权空域内设置,但应公布时间和高度 范围,以及设置危险区的原因。
驾驶员可以自行决定能否进入或飞越此类空域并
能保证飞行安全。
第二章:空域
3、航路和航线
第一章:空中交通管理概念和空管机构
4.3 进近管制室(终端管制室);(进近)
(1)进近管制室的职责: 进近管制室,又称终端管制室(注:终端管制室可以包含若干机场 的进近席位)负责一个或数个机场的航空器进场、离场的管制工作,通 常属于雷达管制单位。 (2)进近管制室常见席位构成: 进近管制室按空域规划与进离港航班流量的不同,可划分为若干管 制扇区。常见的有: 进场(Approach):负责进港航班的管制,引导飞机按指定进港 程序(STAR)或雷达引导直到建立盲降(或建立目视)移交塔台为止。 离场(Deபைடு நூலகம்arture):负责离港航班的管制,从飞机离地雷达识别起 引导飞机按离港程序(SID)上升高度直到交接点移交区调为止。 五边引导(Director):部分繁忙的大型机场 设此席位,专职负责进 港航班最后进近阶段的引导。

空管基础(全)

空管基础(全)

选择题第一章:空管基本概念1.空中交通管制服务ATCS的任务:(1)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相撞,防止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2)维护和加速空中交通有秩序的流动.2.飞行情报服务FIS的任务:向飞行中的航空器提供有益于安全、能有效地实施飞行的建议和情报的服务。

3.飞行情报服务的范围range:重要气象情报;使用的导航设备的变化情况;机场和有关设施的变动情况;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其他情报。

4.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任务ATFM:在空中交通流量接近或达到空中交通管制的可用能力时,适时进行调整,保证空中交通流量最佳地流入或通过相应区域,尽可能提高机场、空域可用容量利用率。

第三章:航空器和飞行高度层1.空管工作中航空器分类aircraft category:按尾流的强弱、进近的性能、巡航的性能、航空器大小、航程的远近划分。

第五章:空域1.空中交通服务空域The air traffic services airspace:规定范围的区域,用字母予以标明,其内可进行特定种类的飞行,并为之规定了运行规则和空中交通服务。

包括,管制、非管制、特定空域。

2.管制区:在地球表面上空从某一规定界限向上延伸的管制空域。

3.管制地带:从地球表面向上延伸到规定上限的管制区域。

4.管理的责任划分The responsibility of management division:(1)国务院、中央军委对空域实施统一管理。

(2)民用航空的空域、航路、航线的需求、规划、设计和设置有民航总局负责.(3)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对本区的空域、航路、航线的使用状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上报民航总局。

5.民用空域划设的基本原则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designated civil airspace:安全性、加速流量、灵活性、国家安全性、经济性、标准与可操作性。

6.扇区的划设方法The sector is designated method:按几何象限划分、繁忙航线(段)划分、高度划分和划设辅助扇区。

《空中交通管理》PPT课件

《空中交通管理》PPT课件

进近管制室职责
• 负责一个或数个机场的航空器进、离场的管制工作。
区域管制室职责
• 负责向本管制区内受管制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 受理本管制区内执行通用航空任务的航空器以及在非民用航空机场起降而航
线由民航保障的航空器的飞行申请; • 负责管制并向有关单位通报飞行预报和动态。
地区空管局运行监控室职责
起源 •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实现首次动力飞行,
天空成为人类任意使用的资源。 • 1910年,维也纳发生了世界航空史上的第一起
飞机空中相撞事故,人们开始认识到飞行活动也 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于是,空中交通管 制产生了。 • 最初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通过简单的旗语指 挥来实现。管制员使用红、绿旗指挥飞机起飞、 着陆或复飞。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空中 交通管制员与航空器之间的话音通信。 • 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迅速增长,许多机场建立 了空中交通管制塔台,出现了专职的空中交通管 制员。
(二)飞行情报服务
• 飞行情报服务的任务是向飞行中的航空器提供有助于安全和有效地实施飞行 的建议和情报。
(三)告警服务
• 告警服务的任务是向有关组织发出需要搜寻援救航空器的通知,并根据需要 协助该组织或协调该项工作的进行。
二,空中交通流量管 理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管理机构〕民用航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实行统一管 理,分级实施。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空中交通运 行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全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实施工作。 全国飞行流量管理机构分为民航总局飞行流量管理单 位和地区管理局飞行流量管理单位两级。
上述空中交通服务由空中交通管制单位提供。
• 管制方式Βιβλιοθήκη • (一)程序管制•
空中交通管制员将批准的飞行计划的内容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三: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200310
开课学院
民航学院
开课系
空中交通系
课程名称
中文
空中交通管制学I
课程类别
必修课
英文
THEORY OF AIR TRAFFIC CONTROL(I)
课程学时
总学时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上机
课程设计
96
96
0
0
1.有②.无
课程简介:
简要描述课程的性质及专业地位,培养目标(理论、能力和技能)
本课程以理论授课为主,辅之以多媒体介绍。
课程知识结构说明:
明确课程涉及的学科知识领域、知识单元,每个知识单元由哪些知识点构成以及每个知识单元的学习目标,明确核心知识点(用“*”标示)和扩展性知识点(用“Δ”标示)、必讲要求和选讲及自学要求。课程学时分布(按知识单元说明,并对核心知识点与较大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学时标注)。课程如包含实验或实践性等环节,还需要说明该部分的学时要求以及内容、方案和作用。
空中交通管制学I是介绍空中交通管制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实用学科,是空中交通管制专业的一门专业骨干课程。
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学I是一门实用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前后内容紧密相连,因此,本课程特别注重把握学科特点,看重能力培养,紧密围绕空中交通管制的基本任务和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以提高培养对象的实用技能。这门课是后面程序管制模拟机和雷达管制模拟机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航空移动通信设施,航空固定通信设施,导航与监视设施,机场设施和签派室设备包括哪些。
第四章 航空电信(6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航空通信网构成和分类;SITA电报格式;AFTN电报格式;民航气象电报格式。
教学内容:航空通信网构成和分类;SITA电报格式;AFTN电报格式(*);民航气象电报格式(Δ)。
前修课程、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求:
明确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能力和知识结构。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需先修“民航概论”、“空中领航学”、“机载电子设备与系统”、“飞机系统原理”和“飞机性能”。
课程结构说明:
对课程的组织结构进行简要说明,即明确课程所述内容由几个大的部分构成,每个部分的教学由哪几个环节或单元组成(如:理论授课、实验教学,上机实习,课外作业,随堂考试,讨论会,总结报告等)
自学内容:FAA7110.65美国空管雷达管制部分规定(Δ)
第十章雷达管制用语(4学时)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雷达管制中英文用语。
教学内容:一般雷达管制用语;进近雷达管制用语。采用例句方式说明。
第十一章雷达标牌(2学时)
学习目标:掌握雷达管制标牌定义,缩略语,图例。
教学内容:雷达管制标牌定义,缩略语,图例。
学习目标:基本掌握通用航空飞行的一般规定;专机飞行的组织与保障;外国民用航空器飞行的管理和保障。
教学内容:飞行任务的确定,临时机场的选定,调机飞行,作业前的工作,作业飞行,飞行申请,飞行管制工作,临时机场管制工作程序;专机工作的组织,专机飞行的管制工作程序,专机飞行的各项保障工作,民航专机在军用机场起降,军用专机在民航机场起降,外国专机的飞行保障工作,重要客人乘机的飞行保障工作;外国民用航空器的飞行组织与保障。
第五章 飞行组织与实施的一般程序(4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航空公司飞行签派机构及其职责;飞行签派工作程序;不正常情况和特殊情况下的飞行签派工作;机场航行管理工作。
教学内容:航空公司飞行签派机构及其职责;飞行签派工作程序;不正常情况和特殊情况下的飞行签派工作;机场航行管理工作。
第六章 其它飞行的组织与保障(6学时)
该课程的考核形式是闭卷考试,并且是停课考试,考试成绩由就是试卷成绩,考核重点是关于空中交通管制学理论和方法。
分数大致分配如下:
第七章 特殊飞行情况的处置与处理(4学时)
学习目标:熟悉复杂气象条件下的管制;特殊飞行情况的处置与处理;搜寻和援救;飞行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教学内容:地空通信联络失效;发动机失效;迷航;空中劫持;航空器遇险和紧急情况的标准;飞行事故等级;事故调查报告(*)。
第八章 有关飞行的规定(20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飞行基本规则;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飞行的有关规定。
本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飞行的组织与实施共八章,主要是空中交通管制学的基础部分,包括航行基础知识,飞行的组织与管理机构,飞行组织与保障的设备和设施,航空通信,飞行组织与实施的一般程序,其他飞行的组织与保障,特殊飞行情况的处置与处理,有关飞行的规定等。第二部分雷达管制共分为四章,主要介绍雷达管制规定,雷达管制用语,雷达管制标牌,雷达管制进场单等。
第一章 航行的基本知识(23学时)
学习目标:熟悉航空器分类和空勤人员构成,职责;掌握机场定义,飞行区技术标准,机场净空,地面标志和机场灯光的概念;了解飞行分类;掌握空域的划分;熟练掌握飞行高度,各种高度和气压定义,高度表拨正程序和飞行高度层高度;熟悉飞行的天气标准;了解航空器的重量和起飞油量。
教学内容:航行基本知识概述,飞行高度(*),航空器的重量和起飞油量
第十二章雷达管制进程单(2学时)
学习目标:掌握雷达管制进程单概念,常用符号含义,图例。
教学内容:雷达管制进程单概念,常用符号含义,图例。
课程考核形式与要求:
明确课程考核成绩由几个部分构成,考核的侧重点,相对于知识单元(或课程的各个构成部分)大致的分数分配。考核形式(如开卷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闭卷考试、面试、停课考试、随堂考试、总结报告等)。
第二章 飞行组织与管理机构(3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航空公司飞行签派机构;国家的飞行组织与管理机构及职责。
教学内容:航空公司飞行签派机构;国家的飞行组织与管理机构及职责(*);拓展介绍国外空管组织(Δ)。
第三章 飞行组织与保障的设备和设施(2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航空移动通信设施,航空固定通信设施,导航与监视设施,机场设施和签派室设备。
教学内容:将最新的更新加入授课内容,介绍关于飞行的各行业规定,飞行间隔规定(*)。
第九章 雷达管制基本规定(20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雷达管制基本规定。
教学内容:雷达管制一般规定;二次监视雷达应答机使用和高度确认;雷达识别;雷达管制移交;雷达管制间隔;雷达引导;调整速度;塔台、进近和区域雷达管制;雷达进近管制;雷达情报服务;雷达管制特殊情况处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