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正所谓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体验的环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把“数学世界”融入到“生活世界”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从生活导入,感受数学的存在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学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入手,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有趣的数学问题,这样,他们就会自觉探索,兴致勃勃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例如,在学习“平均分”一课时,我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学生们听到这个都热情高涨,跃跃欲试。
接下来我让各小组动手操作,并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发现了什么?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从而得出:像这样每份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这样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学起来就更加亲切,印象深刻了。
二、创设课堂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讲授不应是试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方法与一开始的意义环境相分离,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
1.1分数乘整数(1)(教案Word)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1.1 分数乘整数(1)(教案Word)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乘整数》。
我们将学习分数乘整数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例理解其运算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运算规律,灵活运用分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实际情境引入,例如“小明有2/3千克苹果,他想把它们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 讲解:在黑板上展示分数乘整数的运算过程,用例题解释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
例如,讲解2/3乘以4的运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
3. 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类似的分数乘整数题目,如1/5乘以6、3/4乘以8等,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应用: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乘整数的知识解决。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3,如果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分数乘整数的运算符号、运算步骤和例题过程,以便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完成课后练习第1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2. 答案:(1) 2/3 × 4 = 8/3(2) 1/5 × 6 = 6/5(3) 3/4 × 8 = 6(4) 2/5 × 7 = 14/5(5) 1/6 × 9 = 3/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第三单元 第5课时 问题解决(1) (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
第三单元第5课时问题解决(1)(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计算和验证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如何进行计算和验证,确保解答的正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 提问:你们觉得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2. 分析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 指导学生如何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理清思路。
3. 解决问题- 让学生根据分析的结果,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计算和验证,确保解答的正确性。
4. 小结- 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 强调学生要善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问题解决(1)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学过程5. 小结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写在笔记本上。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计算和验证,确保解答的正确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教案第七单元 教案(word版)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内容:课本第94-95页。
教学目标:1.经历用列举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做到不重不漏,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答案。
2.通过列举法解决问题的学习、交流、反思,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
教学难点:能运用列举得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分钟)学生自主认定学习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1.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2.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3.你能列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找出面积最大的长方形吗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多种方法,准备实物投影。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1)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导学要点:从宽是1米开始考虑,按这样的顺序既不会多也不会漏。
(有序思考,不遗漏、不重复)在周长相同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长、宽差距越大,面积越小;长、宽差距越小面积越大。
4.全班交流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预设:(1)写数的分成(2)有序写出用3个数字组成的所有三位数。
(3)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
……让学生比较有序和无序的两种结果,思考:同样都给出了四种围法,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列举。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三、巩固练习。
(15分钟左右)【基本练习】1.第95页练一练(1)还有哪些时刻会发出铃声?(2)除了用列举的方法还可以怎么解答?2.练习十七第1题【综合练习】练习十七第2、3两题。
数学好玩 第1课时 滴水实验(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第1课时滴水实验(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滴水实验的基本原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滴水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通过滴水实验,认识时间和速度的关系3. 利用滴水实验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滴水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时间和速度的关系2. 教学难点:利用滴水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1. 教具:滴水实验装置、计时器、尺子、水杯等2. 学具:滴水实验装置、计时器、尺子、水杯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滴水实验。
2. 探究活动(1)介绍滴水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了解滴水实验的基本原理。
(2)学生分组进行滴水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滴水时间、水滴下落的高度等。
(3)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3. 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运用滴水实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下落的高度、预测物体落地的时间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4. 总结反馈(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滴水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滴水实验的知识。
2. 尝试运用滴水实验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滴水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板书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八、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何。
2. 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是否讲解清楚,学生是否掌握。
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课后作业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数学教学实践的教学理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教学实践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发展以及数学能力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以下教学理念,旨在为数学教师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是数学教学实践的核心。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下是具体措施:(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竞赛、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数学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
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下是具体措施:(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加强实践教学:开展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发展思维发展思维是数学教学实践的关键。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思维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下是具体措施:(1)注重逻辑思维培养: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加强抽象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发现抽象规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运用图形、模型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4. 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以下是具体措施:(1)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关心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
(2)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运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word版本
七上数学教案有理数第一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 2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激励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难点、教学重点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理.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运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数的运算上,比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近似数等内容的学习,,运算律,算上.. 有理数法则的理解,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绝对值意义课时分配课时内容1 正数和负数1 . 14 有理数2 . 15 有理数的加减法3 . 14 . 1 4 有理数的乘除法4 有理数的乘方5 . 12 单元复习与验收教学建议(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引入,从而使学生自得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自觅规律..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 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1(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注意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体会用字母2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体现代数的特点表示数的优越性,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 2在此,会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法则要着重强调符号的确定基础上注意绝对值的运算,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正数和负数1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①了解正数与负数的引入是实际生活的需要.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③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过程与方法 2训练学生运,通过正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让学生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教学重点难点会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重点:的含义.0•反意义的量,理解难点:负数的引入和理解.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同学感受高于水平面和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课件展示低于水平面的不同情况.(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举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是零上 1米和50张课桌,汽车向东80张课桌与卖出90‣,买进5‣和零下7米等.120向西你能用小学算术中的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想一想数来表示出每一对量吗?你能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该如何表示它们呢?. 2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前进、收入、上升、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的量,如零下温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读作负)“-”负的量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用算述里学过的数表示,.号来表示(零除外)一位同学任意说出具有相反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活动意义的两个量,由其他同学用正负数表示.是正数还是负0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讨论• 数?号的数,“-”负数是在正数前面加的数,0正数是大于【总结】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0(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1 例【提示】、“后”与“前”,“下降”与“上升”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收入”与“支出”等.、“得到”与“失去”、“高于”与“低于”旨在考查学生用正负数表示具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点评】有相反意义量的能力.克0.02在某次乒乓球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过标准质量2 例克表示什么?0.03那么-•克,0.02记作+0.03表示比标准质量低【答案】克.可记为6.4%年美国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减少3 2001例.7.5% +可记为7.5%,中国增长-6.4% 备选例题•个时间单位,1分钟为45²山东淄博)某项科学研究以2004(10,0时为10并记为每天上午时以后记为正.例10时以前记为负,(应记为7:45上升依此类推,等等.1记为10:45,-1记为9:15如,)A.3B.-3C.-2.5D.-7.45分135相差10与7:45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点拨】钟.B 【答案】(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正数就是我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们过去学过(除零外)的数,在正数前加上“-”号就是负数,不能既不是正数0.另外,说“有正号的数是正数,有负号的数是负数”也不是负数.,2,-1填空. 1,81 个数是–81…第 -8 , -7 , 6 ,-5,4,-3.2005 个数是–2005第数字绝对值的排列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通过观察可见,【提示】符号是负正相间,第奇数个数为负,第偶数个数为正.从绝对值和符号两方面考虑.,本题属于找规律问题【点评】(存是小张同学一周中简记储蓄罐中钱的进出情况表1-1-1表. 2:)入记为“+”表 1-1-1 六五四三二一日星期(元)-2.6 +10 -0.9 -2.1 -1.2 +5.0 16 +)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1(元.31元, 6.8【答案】)储蓄罐中的钱与原来多了还是少了?2(多了.【答案】)如果不用正、负数的方法记账,你还可以怎样记账?比较3(各种记账的优劣.【答案】用文字说明,但前者更简洁.,1个同学站成一排,从左到右每个人编上号:4.数学游戏: 3.(负号)表示“蹲”“-”,.用“+”表示“站”4,3,2个同4、第1,则第+4,-3,-2,+1)由一个同学大声喊:1(2学站,第,-1个同学蹲,并保持这个姿势,然后再大声喊:3、第个同学中有改变姿势的,则表示输了,4、第2,如果第+4,+3,-2;作小小的“惩罚”个同学顺序调整一下,但每个人记作4)增加游戏难度,把2(.的游戏;1自己原来的编号,再重复所有“命令”或“数据”•)这不仅仅是游戏哟!在电脑中,3(“翻译”没有特别的例如,表示的.(特别是二进制数)都是用有理数程序,电脑就不明白你给屏幕上的卡通人下的是“站”还是“蹲”的命令,这时,就可输入正负数以区别不同的姿势.(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填空题 1(-吨记为20吨,那么浪费+30吨记为30)如果节约用水1吨.204)如果2(. -8 年前记作8,那么4年后记作+吨表示100吨,那么+7吨记作-7)如果运出货物3(运进货.吨100物,小阳体重减少了3,记作+3kg)一年内,小亮体重增加了4(. 2kg ,则小阳增长了2 kg米,下午0.5米,记作-0.5时,水位低于标准水位12.中午 20.5时,水位又上涨了5米,下午1水位上涨了•时,1 米.时的水位;5时和下午1)用正数或负数记录下午1(时水位高多少?12时的水位比中午5)下午2(1时,水位-5米;下午0.5时,水位1)下午1(【答案】(米)0.5+1=1.5)2(米提升能力公斤,现测得甲、乙、丙三袋粮食重50.粮食每袋标准重量是 3公斤.如果超重部分用正数表示,49.8公斤,49公斤,52量如下:请用正数和负数记录甲、乙、丙三袋粮食的超重数和不足数..-0.2,-1, +2【答案】.有没有这样的有理数,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有,是【答案】.0.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5116,3.14,0,-1.3,-2,4,,,-0.02,15- 37716,0.02,15;负数:-,3.14,1.3,4,正数:【答案】711-2,-371开放探究12.同学聚会,约定在中午 6点到会,早到的记为正,迟到的记•点,-1.5点,最迟到的同学记为3为负,结果最早到的同学记为+你知道他们分别是什么时候到的吗?最早到的同学比最迟到的同学早多少小时?点半到,最1点到,最迟的是下午9最早的同学上午【答案】个小时.4.5早的比最迟的早到.新中考题 7‣,15‣,冷库B的温度是-5²玉林)冷库A的温度是-2004(则温度高的是冷库• .A教学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本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数学课为学生课堂上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负数的引入-----学生在动手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大量亲自操作的机会,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操作中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获取感性的认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一个再从而获得新知,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感受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创造的过程,为学生今后获取新知以及探索和发现新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知打下基础有理数2 .11 有理数1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②能把有理数按要求分类.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0③了解.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经历本节的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把已知各数填入相应的数集图里.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认识的数除,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讨论交流了小学里所学的之外,还有另一类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512…5.2, -7.4,-3,,,0,-10,-9,-7,5.7,3学生列举:365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议一议、分数,也有负0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整数、负分数.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试一试整正数零整数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说明:以上分类,若学生思考有困难,可加以引导:因为整数和分数那么整数又包所以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统称为有理数,含那些数?分数呢?(正数、那可不可以按数的性质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做一做负数)来分呢,试一试.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零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数的集合3(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分数集合、整数集合、什么是负数集合、试着归纳总结,试一试有理数集合.(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1 例812-89 ,0.67,10.l,10%,-0.23456,-,2004,0,3.1416,57… … … …分数集合整数集合负数集合正数集合【答案】228,2004,10%,,-3.1416,-7510.1,0.67,...-0.23456,-89,...负数集合正数集合812,,-3.1416,-570,2004,-89,...-0.23456,10%,10.1,0.67,...分数集合整数集合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分类的结果正确2 例吗?为什么?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正数整数有理数分数负数零两者都错,前者丢掉了零,后者把正负数、整数、分【答案】. 分类标准不清楚,数混为一谈以上是对各类有理数的特点及有理数的分类进行的训【点评】练,基础性强,需要重视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有(B)3例是最小的正整数0①是最小的有理数0②既是非正数,也是非负数0④不是负数0③个 D.4个C.3个 B.2个 A.1可能是什么样的数,一定为a如果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那4 例正数吗?与你的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看法..0可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也可能是a不一定,【答案】全面a要求学生能用分类的思想对此题开放性较强.【点评】.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认识备选例题²浙江温州)观察下列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入适当2004(6243,…你的理解是,________,,,的数,并说明你的理由.7354._________2,找出各项数的特点是本题关键所在,第一个数为【点拨】3所得的数.1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分子,分母都加5【答案】6(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提问:今天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定义然后教师总结:由学生自己小结,和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我们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属于哪一类,”的含义.0要特别注意“的圈中填上适合的数,使得圈内的数依次1-2-1请你在图.1有理数集、正数集、分数集、负数集.•为整数集、所示.1-2-2答案不唯一,如图【答案】381120.4-5正有理数.有理数按正、负可分为 2零负有理数整数按整数分,可分为分数)你能自己再制定一个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另一种分类吗?1()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对事物进行分类,请你举例说明.2(的数,等于1的数,小于1)如将有理数分成大于1(【答案】的数.1例如对人按年龄可分为:)2(青年、少年、儿童、幼儿、婴儿、中年、老年..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和分数集,你能说出两个图的重 3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呢?分数集合负数集合负分数答案(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1 11-0.3 ,50%,0,3,-3,,0.125, -7220} ,3,{-7)整数集合1(11-0.3} ,50%,-3,,{0.125)分数集合2( 221-0.3} ,{-3)负分数集合3(2150%} ,0,3,,{0.125)非负数集合4(211-0.3} ,50%,0,3,-3,,0.125,{-7)有理数集合5(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2不是自然数0B.A.整数就是自然数是整数而不是正数0D.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325(千克,)0.1±25(某商店出售的三种规格的面粉袋上写着.)千克的字样,从中任意两袋,它们质量相0.3±25(,千克)0.2•±千克. 0.6 差最大的是提升能力可以表示数,在我们现在所学的范围内,你能否试着a.字母 4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a说明a【答案】,负整数或负分数.0可以表示正整数,正分数,个5.某校对初一新生的男生进行了引体向上的测试,以能做 5名男10超过的次数记为正数,不足的次数记为负数,其中•为标准,生的测试成绩如下: 2 -1 2 -1 3 0 -1 -2 1 0 -名男生有百分之几达标(即达标率)?10)这1(名男生共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10)这2()1(【答案】(个)10-1=49³5)2(;50%开放探究.应用创新题 68若向东再米,12如果一个人从A地出发先走+米,8米记作+米,你能判断这个人此时在何20米,最后走-18米,又走+15走-处吗?米处.5在A地西边【答案】.新中考题 7年元月某一天的天气预报中,2004²内蒙古赤峰)我市2004(克旗的最低温度是-‣,22宁城县的最低温度是-这一天宁城‣,26(A)县的最低气温比克旗的最低气温高-8. D‣8. C‣-4. B‣4. A ‣(六)资料采撷原始的计算工具最早人类初期的计算主要是计数.计算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用来帮助计数的工具是人类的四肢(手、脚、手指、脚趾)或身边的,说明人们常小石头、贝壳、绳子等.中国有句古话叫“屈指可数”用手指来计算简单的数.名珍藏着一件从秘鲁出土的古代文物,在美国纽约的博物馆里,“基普”叫传基普是古人用来计数和记事的.意即打了绳结的绳子.,波斯国王在一次征战中曾命令一支部队守桥,他•世纪,6说公元前一要他们每守一天解开一个结,把一条打了结的皮带交给留守将士,直守到皮带上的结全部解完了才准撤退.人们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来计数和记在没有文字的我国古代,事.一件事打一个结,大事打个大结,小事打个小结,办完了一件事就解掉一个结.古人不仅用绳结计数,而且还使用小石子等其他工具来计数.例这样,晚上必须圈到栅栏里.早晨放牧到草地里,他们饲养的羊,如,傍出来一只就往罐子里扔一块小石子;早晨从栅栏里放出来的时候,如果石子全部进去一只就从罐子里拿出一块小石子.晚羊进栅栏时,拿光了,就说明羊全部进圈了;如果罐子里还剩下石子,说明有羊丢失了,必须立刻寻找.教学反思:为学生提供合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这节课的教学,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方法的基础上去思考问,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探寻结果,题另外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回答.抽象的问题简单化,通过学生的讨论,有方法型的,中受到启发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可以增加.有技巧型的取长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深刻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短2 .2.1 数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①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②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数..过程与方法 2逐步形成应用①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数学的意识.②结合本节内容,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数轴的概念.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0m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学校,学校东课件展示100m处分别有一个书店和一个超市,学校西150m•和西处分160m和表示书店、超市、邮局、D、C、B、A别有一个邮局和医院,分别用医院,你会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吗?(学生画图)(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0•师:对照大家画的图,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我们把左右两边0的数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即用一直线上的点把正数、负数、也就是本节内容──数轴.•都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学会画数轴.1(点拨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左边为负方向)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据情况而定)由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数轴的结拿出教学温度计,第四步:构是否有共同之处.对比思考:原点相当于什么;正方向与什么一致;单位长度又是什么?)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可以来试着定义数轴:2(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学生自己练习画出数轴.做一做4你能利用你自己画的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试一试:,-3,1.5,7吗?0,-2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a则数轴上表示数是一个正数,a若讨论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a置上?与原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与原点又相距了多少个长度单位?•上?小结整数能在数轴上都找到点吗?分数呢?___________•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__所有的可见,都在原点的右边.______________都在原点的左边,(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1 例43-25321210-1210-1②①③1-1-321-1-2④⑤⑥21-1-2⑦④③正确②错.没有正方向①错.没有原点【答案】⑦错.正方向⑥正确⑤错.单位长度不统一错.没有单位长度标错70 ,-,-3,1.5,2 4试一试:用你画的数轴上的点表示例 3【答案】ABCED5-1-41-2-5420-337,,D点表示--3,C点表示1.5,B点表示4图中A点表示3.0E点表示的点在原点的什么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如果3 例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呢?a表示-•位置上?由数轴上数的特点不准得到,正数都在原点的右边,【提示】负数都在原点左边.原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个点与它对应,【答案】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数与数轴上的点结合,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数【点评】形结合.下列语句:①数轴上的点又能表示整数;②数轴是一条直4 例③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④数轴上找不到既不表示•线;正数,又不表示负数的点;⑤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正确的说法有(B)。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word版)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内容:课本65—67页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动画引入,感受“策略”1.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动画《曹冲称象》的故事,播放至曹操质疑“大象有多重呢”)大象有多重?称大象,没有那么大的秤!又不能杀掉大象。
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曹冲究竟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策略?(板书:策略)2. 小结:曹冲想到把大象转化成同样重量的石头,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体重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运用很多策略。
(板书:解决问题)二、解决问题,初步体验“策略”1. 学会列表。
谈话:我校同学在“小书迷”兴趣小组成员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了“读书快乐,快乐读书”的各项活动,为了及时记下读书心得,大家利用假期到文具店购买笔记本。
(出示例题情境图)引导: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提问: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想法:按不同人物将信息进行整理;从问题出发,找到有关联的信息。
引导:老师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整理信息的方法。
出示表格:可以先把题目中小明买笔记本的信息填在表格第一行,第二行填谁的信息?(小华)“5本”填在哪里?“多少元”填在哪里?完成下列表格:小明3本18元小华5本?元回顾:为什么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填在同一行?(买的本数和钱数是对应的,3本用的钱数是18元)你觉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清楚、简洁)2.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根据表格的第一行,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什么?(1本的价钱)再看表格的第二行,求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条件?(1本的价钱)提问: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列式:18 ÷ 3 = 6(元)6 × 5 = 30(元)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 尝试从问题想起,列式解答。
(完整word版)七桥问题与一笔画教案
七桥问题与一笔画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万丈初中陈勇欢所用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P121-122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流程安排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展示问题引入新课18世纪时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中有一条河,河的中间有两个小岛,河的两岸与两岛之间共建有七座桥(如图),当时小城的居民中流传着一道难题:一个人怎样才能不重复地走过所有七座桥,再回到出发点?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七桥问题,你愿意试一试吗?二、分析:数学家欧拉知道了七桥问题他用四个点A 、B 、C 、D 分别表示小岛和岸,用七条线段表示七座桥(如图)于是问题就成为如何“一笔画”出图中的图形?A岛D 岸B 岛C 岸● 点A 、B 表示岛点C 。
D 表示岸 ▎线表示桥通过故事的形式把问题引出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他们今天探讨的课题就是当年困扰千百人的问题,这样可以增进学生的求知欲。
接着让学生通过对七座桥的观察,在图上试走等活动,留给学生一个悬念,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埋下伏笔,同时也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推上了一个高潮。
欧拉利用了几何的抽象化和理想化来观察生活,建立了准确的数学模型,七年级数学开始讲点、线、面,这些几何概念是从现实中抽象化和理想化而来,在欧拉的眼中,在地图上一个城市是一个点。
岛和陆地抽象成点,桥抽象成线,直线是笔直的,生活中没有完全精确的笔直线,这是理想化了,正因为数学的这种抽象,才使数学具有“应用的广泛性”这一特点。
问题的答案如何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三个新概念。
①有奇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奇点。
如:● ●●②有偶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偶点。
如:● ●③一笔画指:1、下笔后笔尖不能离开纸。
2、每条线都只能画一次而不能重复。
三、活动探究下列图形中。
请找出每个图的奇点个数,偶点个数。
试一试哪些可以一笔画出,请填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三个概念为下面探究规律做准备。
教师重点关注:①学生能否理解一笔画②能否勇于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纲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标教材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为使广大小学生及家长针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内容有一个重点的把握。
上海志诚教育辅导为您对十二册教材进行了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梳理,该文档供广大师生及家长教学参考或总复习使用。
志诚研训中心一上册撰稿人:高山流水一下册撰稿人:舞文弄墨单元名称小节标题知识要点目标要求重点难点一、位置上下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前后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左右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位置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要求: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重点: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难点: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九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1) Word版教案
第8课时用乘、除法解决问题(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光明小学美术小组的同学外出写生,他们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去帮他们解决一下吧!【学情预设】学生能根据已有知识快速列出算式并解答:32÷4=8(张)。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学情预设】这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题目问的“平均每个”,意思是每个同学画的同样多,也就是把32张画平均分成4份,所以用除法计算。
师:你们的回答很精彩。
想一想,如果有8名同学,一共可以画多少张画呢?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学情预设】根据上个问题的答案,学生能够回答出是8×8=64(张)。
师:如果我们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应用题,就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用乘、除法解决问题(1)]设计意图:通过对除法定义的复习,为后面学习“归一问题”做好铺垫,同时设置了问题来制造悬念,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1.探究“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1)阅读信息,理解题意。
师:你从题中获知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学情预设】买3个碗用了18元。
要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教学提示:指名学生读题,再提问题。
搜集信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困难,但是这里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找全并说完整。
师:用什么办法表示题意更直观?【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各种方法,如画示意图、线段图等。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画吧!【学情预设】学生画图。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展示给同学们?(找几个不同画法的同学进行展示)【学情预设】同学们进行展示。
师:请同学们说说哪种方法更直观呢?教学提示: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
【学情预设】学生多数认为画实物示意图的方法更直观。
师:老师采用的也是画示意图的方法,请同学们来看看老师的画法吧!设计意图: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呈现数学信息,并在对比交流中体会到画示意图的方法简单明了,鼓励学生尝试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进行数学信息的呈现与分析。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word版)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 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明确学习目标。
(预设1分钟)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人6个小杯正好都倒满。
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提问:可以怎么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二、自主探索实践,研究假设策略。
(预设15分钟)出示例题1,师:还能像刚才那样直接用720÷7吗?为什么?小结:这些果汁既分给了大杯,又分给了小杯,也就是出现了两种未知的量,不像刚才那样将果汁全部分给了同一种杯子,所以不能用除法直接计算。
这种题可以怎么解答呢?今天就来研究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的策略。
(出示课题)围绕导学单自学※导学单——(1)先自己静静的思考至少1分钟。
(2)然后拿出信封里的学具同桌互相摆一摆。
(3)独立在作业纸上试着算一算。
(4)完成以后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3、交流学习收获,完善认知结构。
请学生到前面一边用学具操作,一边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
至少请两位同学讲解两种方法。
导学要点:(两种方法,多种思路)思路一:假设全倒入小杯或全倒入大杯。
思路二:画线段图,再解答。
思路三:列方程解。
指出:不管用哪种思路哪种方法,都是通过假设使原来含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只含有一个未知量。
三、回顾解题过程,凸显假设价值。
(4分钟)1、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而体会检验的全面性。
2、没有说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
3、重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假设?怎样假设?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有什么体会?回顾原来用过这一策略,如果学生想不到,老师先举例,通过交流体会到:无论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怎样的问题,都是通过假设,使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怎样把教案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教案中的数学知识无疑是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但是,许多学生往往对于教案中的数学知识视而不见,并不能做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种种问题。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们将教案中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例如下面几个方面。
一.日常生活中的量度问题数学中的量度问题,涉及到了很多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比如厨房里的量杯、厨房秤、量米尺等等。
这些都是用来帮助我们进行量度运算的工具。
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工具,将教案中的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
例如:为了制作一份蛋糕,我们需要用到多少千克的面粉和白糖,这就需要我们对于量杯和厨房秤的熟练掌握。
二. 商业运算和货币管理商业运算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财务概念和应用技巧。
在日常购物中,好的货币管理习惯不仅能够节省时间,也能够避免因错误的计算而造成的损失。
普及货币管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们理解单位的重要性。
三. 几何和测量问题几何和测量是数学学科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面对的许多问题都需要通过几何和测量来解决。
例如:计算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测量一张桌子的表面积等等。
几何和测量还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机械制造等领域中。
四. 统计问题统计问题与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例如:撰写一份报告需要进行数据分析;通过了解数据分析结果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某个社会问题或公司运营问题的情况等等。
通过将统计学应用于与学生们息息相关的、而且易于理解的内容中,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教案中的数学知识不仅是学生们掌握数学学科的基石,还是他们走向未来成功的桥梁。
通过将教案中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学生对数学却有一种畏惧和厌恶的心态,觉得数学很难,不实用,甚至是一种折磨。
事实上,数学并不是难以接触和理解的,只需要我们把它与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数学无处不在,也许在你所不知不觉的生活中,就有许多数学相关的东西。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我们可以通过数学的方式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购物时算价、做菜时计算食材的比例、设计简单的家居装饰时测量尺寸等等。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实际操作和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购物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计算出购买若干商品的总价格,以及通过打折和促销活动来计算最终需要支付的金额,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让他们更加了解实际的消费习惯和优惠购物的技巧。
又在做菜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计算出不同成分的食材搭配比例,这不仅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的科技和工程项目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现在,科技和工程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可以将一些科技和工程项目引入到数学课堂上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数学的知识。
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与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测量物体的重量和体积,计算速度和距离等等。
这些实验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又如,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与一些简单的工程设计和制作活动,如设计简单的机械模型,搭建小型建筑,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一些应用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设计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游戏和竞赛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数学游戏和竞赛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竞赛,如数学竞赛、数学运动会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研活动交流问题汇总(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可以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难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教研活动,以下是汇总的一些交流问题,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参考。
二、问题汇总1.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2)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4)注重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注重数学基本概念的建立,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2)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活动的趣味性;(3)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4)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1)保持冷静,迅速判断事件性质;(2)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确保教学秩序;(3)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4)总结经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如何开展合作学习?(1)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让学生了解合作的意义;(2)合理分组,确保小组成员的互补性;(3)制定合作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4)关注合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6. 如何进行数学教学评价?(1)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3)注重评价的反馈功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7. 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1)加强数学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2)关注数学教育研究,了解数学教育发展趋势;(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学习经验;(4)关注数学教育改革,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教案(word版)
练习六。
(教材第75~77页)1.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2.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和倍的含义。
3.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重点:正确计算乘除法。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学生可能会说:·我学会了根据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我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我知道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这段时间所学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师:这些知识究竟掌握得怎么样呢?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第8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想法。
生1:彩笔有12支,毛笔有4支,求彩笔的支数是毛笔的几倍,就是看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所以12÷4=3。
计算的时候我是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算出来的。
生2:笔筒里的铅笔支数是毛笔的5倍,求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就是计算4的5倍是多少,要算5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所以5×4=20(支)。
从这道题中我们可以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生3:求这三种笔一共有多少支,就是把这三种笔的支数相加,其实是三个数的连加计算,4+12+20=36(支)。
师:说得很有条理,而且还归纳出了某一类题目的解答思路,真棒!我们应该像这样,随时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不断地积累才能不断进步。
【设计意图:在综合性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解题技巧,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师: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觉得自己有提高吗?练 习 六倍数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A 类(考查知识点:倍数关系问题;能力要求:能正确解决倍数关系问题。
(完整word版电子教案模板
(完整word版电子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教材第三章“函数”的第三节“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具体内容包括一次函数的定义、表达式、性质、图像以及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及表达式,能熟练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能够准确地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
3. 通过对一次函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及性质的理解。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定义、表达式、图像及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2. 基本概念: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3. 例题讲解:讲解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性质及图像,结合具体例题进行分析。
4. 课堂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解答过程。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一次函数的定义2.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 一次函数的性质4. 一次函数的图像5. 实践情景引入及例题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次函数f(x)=2x+3,求f(3)和f(1)的值。
(2)画出函数y=3x2的图像,并求出函数的零点。
(3)某商品的价格为50元,每增加1件,价格降低1元,求购买10件商品的价格。
2. 答案:(1)f(3)=9,f(1)=1。
(2)图像为一条斜率为3,截距为2的直线;零点为x=2/3。
(3)购买10件商品的价格为4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一次函数的定义、表达式、性质、图像及应用。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深奥的学科,它贯穿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
对许多学生来说,数学可能是一门令人望而却步的学科,他们觉得数学难以理解,难以应用,甚至觉得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关。
事实上,数学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上的纸上题目,更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让他们认识到数学无处不在,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我们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来展示数学是如何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测量、比较、推理等等。
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数学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
我们也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领域,比如工程、科学、金融、医学等等,让他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关联,比如楼房的高度和层数的关系、食材的比例和烹饪的时间、公交车的发车间隔和到站时间等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我们还可以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
对于喜欢运动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运动员的速度、距离和时间的关系来展示数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介绍音乐中的节奏、频率和振幅来展示数学在音乐中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在他们喜欢的领域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我们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对于几何知识,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家具的设计和构造、建筑的结构和形状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知识;对于代数知识,我们可以通过讲解购物打折、优惠券折扣以及理财规划和投资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代数知识。
数学教案设计: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数学教案设计: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对于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会感到无从下手。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数学教案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一、掌握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一些知识点,并通过实例演示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
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二、注重实践应用虽然数学是一门理论学科,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却是非常多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计算,也可以采用幻灯片演示、实物物理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以采用质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不要想着要一次性让学生解决,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慢慢地思考,经过多次探究,让学生逐渐领悟。
四、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是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地与学生互动来实现的。
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教会他们如何理解、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努力克服难关。
五、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设计好数学教案是非常关键的,只有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育教学的目标是要唤起学生对未来的向往,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平果县协力初级中学韦志敏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
数学教学的大众化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能力和可以用数学解决的其它问题。
简言之,就是运用“数学化”的思维习惯去描述、分析、解决问题。
那么我们认识一下学习主体(小学生):①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日常生活体验和现实知识积累。
这其中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生活环境、家庭教育,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
③我们的小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是,缺乏数学与社会、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要使数学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就要积极倡导“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知识题材,加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解决问题过程的教学,并要引导学生通过小课题(如购房问题、租车中的数学问题、互赠节日礼品、操场之谜等)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去描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1、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
学生对这道题积极性十分高,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面积相加减等方法进行选择,看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方式得到扩展。
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沉重的基础知识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有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
2、有位老师执教《分数乘除应用题》一课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书本上的应用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呈现给学生。
案例描述:师:前几天我们学校开展了军训活动,老师让你们调查了四年级参加多少人?生:20人师:那么五年级也参加了,人数是四年级的3/4师:根据你调查的数据和呈现的信息,你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生1:五年级参加多少人?生2:四年和五年一共参加多少人?生3:四年比五年级多多少人?生4:······师接着说:“同时也是三年级参加人数的3/5,三年级参加多少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分数乘除应用题》。
评析:首先教者结合学校开展的军训活动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的背景中感知数学,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其次教者在所学内容中间一处巧妙的设问,有意的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处点拨,可以使新知不“新”,旧知不“旧”,运用迁移类比的转化思想进行教学,促使学生由旧知领域自然地跨进新知门坎。
3、数学教学必须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数学课题,最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还有一位教师在分数乘除法的应用时是这样设计的:师:谁知道在刚刚结束的28界希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队共夺得了多少枚金牌?生:32枚师:俄罗斯获得的占中国的27/32,同时又是美国金牌总数的27/35 ,根据信息你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生1:俄罗斯多少枚生2:美国多少枚生3:中国金牌总数第几生4:中国和美国差几枚······师:此时你有什么想法?你该怎么做?生:(略)评析:学生在经历奥运会的事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奥妙,从中品尝到学以致用带来的乐趣,能够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充分地运用数学来解决他身边所发生的事。
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感受到中国体育健儿为了祖国,勇于拼搏、为国争光,展示中国的强大实力,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情感。
二.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积极的开展智力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不知道“购物”“购房”“租房”中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最优化问题等等。
比如针对下面的生活实例:两位老师带46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公园门票成人每张10元,儿童每张5元,公园还规定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可以实行八折优惠,让学生想一想怎样买票比较合算?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几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一般学生都能想到的,根据有46名儿童和儿童票5元这两个信息,可以得到买票所要付的钱是5×46=230元;第二种方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题目告诉了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就可以实行八折优惠,如果多买4张儿童票,再打八折,所付的钱是否少一些呢?老师要求学生实际算一算:用5×50×0.8=200元。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多买4张儿童票,看起来好像要多给钱,但由于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最终还是只付200元,比第一种方案要少付30元,两种方案相比,学生都愿意采用第二种方案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会逐步变得深刻而灵活,既提高了学习技能,有增加了智慧和才干。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数学活动。
其一,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我们的教师似乎已经习惯通过例题的讲解得出法则,再让学生依据法则进行反复的操练,这样的课不仅对学生适应于未来生活没有太大的帮助,而且会影响到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积极情感的体验。
听张教师上的《0×5=?》一课时,可以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的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
案例描述:教师创设情境:动物王国聚会,小鹿、小兔、小熊、猴子、松鼠来参加,每个动物一筐5个水果,吃光后一共剩多少个水果,学生通过吃水果情境直观的认识到每个筐里水果吃光了可以用“0”来表示,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0×5=?接着教师设计如下教学程序:(1)主动猜想,多种算法。
教师围绕0×5=?重点展开探索,让学生想办法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经过讨论后汇报:生1:每个筐0个,5个筐5个0生2:5×5=254×5=203×5=152×5=101×5=50×5=0生3:0+0+0+0+0=0 生4:几与0相乘得0评析: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2)验证猜想,探究算法。
学生在重点探究后,张老师并不急于得出计算法则,而是让学生自己举几个得数是“0”的算式,用刚才自己的方法再尝试计算,然后小组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讲给其他同学听,并比较哪种方法好,说明理由。
评析: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基本掌握算法,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
(3)比较归纳,得出方法。
在上面这个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已经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感悟到:0与数相乘得0 ;一个因数是0,积是0;0和任何数相乘得0。
通过这样的归纳总结过程,学生得到的将不仅仅是计算方法,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二,数学活动是指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设都是离不开数学的。
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运用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大有好处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这个工作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
比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
让他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800元左右的热水器,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当然,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能力和意识;也不要认为学生对简单的数学问题(包括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是对数学毫无帮助,它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
使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
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