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复习提纲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一)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2、新陈代谢: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包括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
3、内环境及稳态:人体的细胞、组织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因此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4、心指数 = 心输出量 / 身体表面积5、安静状态心迷走神经紧张性相对增高导致二、问答。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新陈代谢(2)兴奋性(3)应激性(4)适应性(5)生殖2、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实现途径?(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中枢;神经中枢对各种刺激分析判断;通过传出神经将反应信息传到效应器;效应器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
(2)体液调节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血液循环到达全身或靶组织、靶细胞,从而引起特殊生理反应。
(3)自身调节组织、细胞不依赖与外来的神经、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4)生物节律除了以上三种调节方式,各种生理活动还会按一定的时间程序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6、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神经调节:反应快、准确、作用时间短体液调节:缓慢、持久、弥散7、举例说明反馈控制系统的两种形式。
反馈控制系统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形式。
(1)负反馈: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是可逆的。
如在人体正常体温、血压、心率和某些激素水平等指标的维持过程中,负反馈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2)正反馈: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是不可逆的。
如排尿反射、分娩过程、血液凝固等。
(二)1、用“离子学说”解释细胞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
①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细胞膜内K+浓度远大于膜外,而膜外Na+浓度大于膜内。
②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K+的通透性大,Na+的通透性较小。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
绪论1、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哪几个?(1)新陈代谢;(2)应激性;(3)适应性;(4)兴奋性;(5)生殖。
2、人本内的调节作用有哪几种?(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
3、调节是指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体内活动的适应性调整,使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生理过程。
在不同的事与环境或运动条件刺激下,细胞或机体的内部代谢和外部表现所发生的暂时性、应答性功能变化,称为反应。
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机体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发生适应性改变,称为适应。
在机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被调节的器官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让人信息,而调节系统又可以通过回路对调节器官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
在调控系统中,干扰信息可以直接通过受控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预测干扰、防止干扰,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称为前馈。
第一章1、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3、骨肉活动时能量的来源:ATP、糖类、脂肪、蛋白质。
其中直接来源是:ATP,间接来源是:糖类、脂肪、蛋白质,而:糖类是机体最主要、来源最经济,供能又快速的能源物质。
4、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是什么?(1)急性运动时的无氧代谢;(2)急性运动时的有氧代谢;(3)急性运动中能代谢的整合。
5、简述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
大强度运动中各能量代谢系统对能量供应的参与并非以顺序出现,而是相互整合、协调,共同满足体力活动的基本器官肌肉对能量的需求。
一般来讲,依运动模式、运动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同,3种供能系统都参与能量供应,只不过各自在总体能量供应中所占的比例不同。
6、三个供能系统:(1)有氧氧化供能系统;(2)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供能系统);(3)糖酵解供能系统。
第二章1、兴奋是指神经、腺体、肌肉等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以及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的表现。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精华整理版)
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生理学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方法和水平一、生理学的研究任务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1、研究方法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某些研究可在不损害健康的前提下对人体进行试验,也可在人群中进行测量和统计。
2、研究水平在完整的机体情况下,研究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规律,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生命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二、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
*阈强度是指刚能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三、适应性机体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而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adaptability)。
第三节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1.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和活动的直接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简称内环境。
3.这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的稳态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homeostasis)。
第四节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一、神经调节反射弧分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二、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对机体器官或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生理过程。
三、自身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对其他调节方式,自身调节范围较小,灵敏度比较差。
四、生物节律五、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1.负反馈是指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朝着原效应的相反方向变化。
2.前馈干扰信息通过监测装置对控制部分的直接调控作用称为前馈,条件反射就是前馈调节。
3.非自动控制系统第二章骨骼肌机能第一节肌纤维的结构一、肌纤维的结构¥*肌细胞:又称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肌细胞,分为肌腱与肌腹,肌腹又可分为肌束和肌外膜,肌束可进一步分为肌束膜和肌纤维(肌纤维可以进一步分为肌原纤维和肌内膜)。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1)(1)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 运动生理学定义及任务。
答: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主要研究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各细胞、器官、系统的机能变化和它们的协同工作的能力和机理,进而观察其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同时,还要观察运动对人体的形态和机能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运动生理学的任务是: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础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2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答: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3 什么叫内环境和稳态。
答: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细胞生存要求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相对稳定。
然而,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交换、转变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被称为稳态。
4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有哪几种?答: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生物节律5 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方式有哪几种?答: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第二章骨骼肌机能1 论述骨骼肌肌纤维收缩的原理。
答:(1)兴奋—收缩耦联当运动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使肌细胞膜产生兴奋。
之后,肌质网向肌浆中释放Ca2+,肌浆中的Ca2+浓度瞬时升高。
肌钙蛋白与Ca2+结合,引起肌钙蛋白的分子结构改变,进而导致原肌球蛋白的分子结构改变。
(2)横桥的运动引起肌丝滑行原肌球蛋白滑入F-肌动蛋白双螺旋沟的深部,肌动蛋白分子上的活性位点暴露。
一旦肌动蛋白分子上的活性位点暴露,粗肌丝上的横桥即与之结合。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后会产生两种作用:A.激活了横桥上的ATP酶,使ATP迅速分解产生能量,供横桥摆动之用;B.激发横桥的摆动,拉动细肌丝向A带中央移动。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内容提要山东体育学院基础理论系运动人体科学教研室沙继斌整理复习参考没有版权随意复制翻印不究绪论一、选择题:(单项选择,请把正确选项写在空内)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调节幅度小、敏感性差B 作用范围广而且持久C 作用范围局限而且反应较慢D 反应迅速而且准确2. 经过长期耐力训练可使肌肉耐力、心肺功能得到改善,这是人体对环境变化产生()的结果。
A 服习B 适应C 刺激D 应激3 .具有兴奋性的组织是()。
A 只有神经B 只有肌肉C 只有结缔组织D 神经、肌肉、腺体二、判断题()1.活的骨组织具有兴奋性。
三.简答题1.生物体(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2. 请简要说明机体生理机能的主要调解方式。
第二章骨骼肌生理一、名词解释:1. 肌节2. 运动终板3.兴奋收缩耦联4. 运动单位5.阈强度6.动作电位二.选择题1.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停止外流 B.K+突然迅速外流 C.Na+迅速大量外流;D. Na+迅速大量内流。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 .乙酰胆碱; D. r –氨基丁酸。
3.骨骼肌实现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肌纤维B、肌原纤维C、肌小节D、肌动蛋白4.把肌细胞膜的兴奋过程与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偶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
A、横管系统B、终末池 C三联管 D、纵管系统5.骨骼肌细胞中终末池的功能是()。
A、Ca2+的专属通道B、Ca2+的释放库C、Ca2+的贮存库D、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6.按照物理学定律,等长收缩时肌肉()。
A、作正功B、作负功C、未作功D、作外功三.判断题()1.静息电位就是K+的平衡电位,就是说,K+平衡电位是指膜内外K+浓度处于平衡状态。
()2.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当膜电位降低到阈电位水平时,膜对Na+ .K+离子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而触发的。
()3.Ca+与肌钙蛋白的结合与解离,是触发肌肉收缩的关键因素。
运动生理学复习大纲
运动生理学复习大纲1.什么是能量连续统一体,其表现形式是什么?距离说明该理论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意义.运动生理学把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途径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的一个连续统一体,称为能量连续统一体。
A。
按能量输出方式可分为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
B.按以最大功率输出所能持续的运动时间来划分又可分为1.以有氧和无氧供能百分比的表示形式2.以运动时间为区分标准的表现形式.二.人体运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量供应的能力,如何把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所提供的原则应用于实践,对体育教学和训练有着重要意义.1.这种发展去主要作用的供能系统.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提示,不同的运动项目其主要的供能是不同的.在制定教学和训练计划时,应这种发展在该项活动中起主导的供能系统.如:短跑运动员的雪莲应重点发展无氧系统的供能能力;长跑运动员应着重发展有氧系统的供能能力.2.制定合理的雪莲计划.当确定应着中发展的供能系统之后,关键是选择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如:间歇雪莲和速度游戏适合发展3000m跑运动员所需的能量系统,重复跑接近于发展3000m跑的需要.当然,具体的训练计划还需考虑到运动技术的专门性.总之,为有效发展该项目的主导能量系统,应尽可能选择与该项目供能比例最接近的训练方法,制定出合理的实施计划.2.何谓为运动处方?构成运动厨房的四要素是什么?根据参加健身活动者的体质和健康情况以处方的形式确定运动的种类,时间,强度,频率与注意事项.四要素:运动形式可以分为有氧、无氧和混合运动三种、运动强度若以有氧适能的运动厨房宜采用55-77%的最大心率、持续时间依身体状况决定,一般不少于30分钟、运动频率每周3-4次。
3.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因素: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我们要利用好的因素,排除、克服不利因素。
1.大脑皮质的性费状态。
大脑皮质的性费性过高,性费容易扩散;兴奋性过低,条件反射的联系不易接通。
(整理)《运动生理学》复习参考资料.
(整理)《运动生理学》复习参考资料.《运动生理学》复习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1、时值:是指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2、基强度:当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的作用时间怎样延长,都不能引起组织兴奋,这个最低的或最基本阈强度,称为基强度。
★3、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静息时细胞膜处出于某种极化状态,表现为膜的两侧存在着一个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
反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电位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为动作电位。
4、肌肉收缩:(一)缩短收缩:张力大于外力(二)等动收缩:张力等于外力(三)拉长收缩:张力小于外力★5、牵张反射: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果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扯的同一肌肉收缩。
(维持躯体的基本姿势)6、屈肌反应:当皮肤或肌肉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引起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快速的回撤★7、贫血: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或)红细胞积压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
8、肌电图:记录深层肌肉电活力。
(有损伤,有痛苦)9、受体:在生物膜、细胞浆、细胞核中对特定生物活性物质能有选择性的识别递质和活性效应器。
10、心力储备:心输出量可以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具有一定的储备11、博出量:一次心脏博动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12、射血分数: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末充盈量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13、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糖、脂肪等氧化供能)的能力。
★14、最大吸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15、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二、简答题:1、为什么最适初长度时肌肉产生最大张力?因为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因素主要有肌源性和神经源性两类,肌源性生理因素又包括关节运动角度、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肌纤维类型和肌肉初长度,在神经源性因素与其他生理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粗,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叠状态,因而其作用的横桥数目最多,所以最适初长度时肌肉产生最大张力。
运动生理学复习提纲
运动生理学复习提纲绪论(非重点)名词解释:兴奋与兴奋性、反应与适应人体三种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自身第一章(重点)名词解释:基础代谢、能量节省化人体运动中的能量来源。
三个供能系统的特点。
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应。
第二章(重点)名词解释:兴奋-收缩耦联肌肉的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处的传递过程。
兴奋-收缩耦联的三个步骤。
解释肌丝滑行理论。
三种肌肉收缩形式:缩短、拉长、等长肌肉收缩的张力与速度是什么关系?分析生理学原理并举例说明在运动中的应用。
肌肉收缩的长度与张力是什么关系?分析生理学原理并举例说明在运动中的应用。
比较快、慢肌纤维在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上的差异。
第三章(次重点)名词解释:前庭反应与前庭稳定性、本体感觉、牵张反射、状态反射牵张反射的生理意义。
举例说明牵张反射、状态反射和翻正反射在运动实践中的运用。
第四章(次重点)名词解释:激素简述激素的生理作用。
比较应激反应与应急反应的异同。
促进能量合成的主要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睾酮、促进能量分解的主要激素: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简述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第五章(次重点)名词解释:内环境、运动性贫血运动对血浆和红细胞有什么影响?Hb的几个诊断标准:贫血、运动员理想Hb值、亚理想Hb值第六章(次重点)名词解释:时间肺活量、肺泡通气量、通气/血液比值呼吸的三个环节。
简述憋气的利与弊。
为什么浅而快的呼吸方式效果不如深而慢的呼吸方式?第七章(重点)名词解释:肌肉泵、体位性低血压、重力性休克心肌的生理特性。
影响心输出量的生理因素有哪些?血压的正常值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有哪些?心血管系统对急性运动的反应。
心血管系统对慢性运动的适应。
第八章(非重点)简述“J”形曲线模式。
简述“开窗户期”理论。
第九章(非重点)名词解释:运动后蛋白尿人体调节酸碱平衡最重要的缓冲对是?运动时体内酸性物质的主要来源。
第十章(重点)名词解释: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爆发力、肌肉耐力、RM。
2023年运动生理学提纲
2023年运动生理学的提纲2023年运动生理学的提纲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一、运动生理学概述
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意义
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 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二、骨骼肌生理
1. 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2. 骨骼肌的收缩原理和机制
3. 骨骼肌的力量和耐力
4. 骨骼肌的疲劳和恢复
三、心血管系统生理
1.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心率的调节和控制
3. 血压的调节和控制
4. 血液的循环和分配
四、呼吸系统生理
1.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呼吸运动的调节和控制
3. 氧气的运输和利用
4. 二氧化碳的排出和代谢
五、内分泌系统生理
1.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 激素的调节作用和机制
4. 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六、能量代谢与营养
1. 能量代谢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2. 营养物质的功能和作用
3. 运动对能量代谢和营养的影响
4. 运动营养的合理搭配与补充
七、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 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和机制
3. 运动免疫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4. 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和建议
八、运动疲劳与恢复
1. 运动疲劳的定义和类型
2. 运动疲劳的产生原因和机制
3. 运动疲劳的检测与评估方法
4. 运动疲劳的预防与恢复措施
九、运动生物力学与生物化学基础
1. 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肌肉收缩的生物力学原理和应用
3. 骨骼系统的生物力学原理和应用
4. 运动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运动生理学复习要点
《运动生理学》课程复习要点绪论1、生理学实验分类:急性实验法、慢性实验2、内环境的概念: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因此,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内环境。
3、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1、肌小节概念:肌原纤维上每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肌小节,肌小节是肌肉收缩的结构单位。
结构可表示为:1/2 I + A + l/2 I2、肌丝分子的组成:(填空)粗肌微丝:由肌球蛋(凝)白分子组成,细肌微丝:由肌动(纤)蛋白、原肌球(凝)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
3、静息电位:(1)概念:活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或跨膜电位。
(2)产生机理:K+扩散平衡电位。
4、动作电位:(1)概念:当可兴奋细胞受刺激而发生兴奋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一次短暂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2)产生机理:钠离子通道开放:形成锋电位的上升相;钠离子通道关闭:形成锋电位的下降相;钠钾泵的作用:形成后电位。
(3)动作电位的特点:―全或无‖现象5、动作电位的传导:局部电流(路)学说6、神经肌肉接头(点)兴奋传递的过程:(问答题)(1)兴奋传导至轴突末梢----引起末梢膜去极化;(2)末梢膜上钙通道被激活----钙离子进入膜内;(3)突触囊泡释放Ach----钙离子与其释放量呈正相关;(4)Ach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受体--Ach复合物;(5)触后膜透性改变----引起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6)正常肌膜产生动作电位----实现兴奋传递。
7、肌丝滑行学说:(问答题)上个世纪50年代Huxley 提出滑行学说,认为肌肉收缩时肌丝等有形结构并不发生卷曲或缩短,而只是发生了粗细肌丝之间的滑行,肌节长度缩短,导致肌细胞乃至整快肌肉缩短。
8、骨骼肌的特性:(填空)(1)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粘滞性(2)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9、骨骼肌的收缩形式:(概念并举例)(名词、填空)(1)向心收缩(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
运动生理学复习提纲
运动生理学复习提纲绪论*1.运动生理学?1)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它是从实用运动生理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2),兴奋性;3),应激性;4),适应性;5),生殖。
3.生理活动表现:兴奋与抑制第一章*1.、三个能量系统各有什么特点?不同距离跑的供能有什么特点?即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磷酸原系统通常是指ATP和磷酸肌酸(CP)组成系统,由于二者的化学结构都属高能磷酸化合物,故称为磷酸原系统(A TP-CP系统)。
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
乳酸能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过程中(又称酵解),在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
有氧氧化系统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主要是线粒体内)彻底氧化成H2O和CO2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特点:有氧代谢,供能速度快。
*2、糖作为能源物质为什么优于脂肪?糖是机体最主要,来源最经济,供能又快速的能源物质。
糖作为能源物质优于脂肪和蛋白质,其主要特点是:在满足不同强度运动时,既可以有氧分解也可以无氧分解供能,在参与供能时动员快、消耗的氧量少、能量产生的效率高。
因此,糖是肌肉活动时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3、什么是能量统一体?运动生理学把完成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所需能量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供应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整体,称为能量统一体。
第二章*2、简述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指出它们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肌肉分为红肌和白肌,红肌又称为慢肌,红色肌纤维收缩速度慢,不易疲劳;白肌又称为快肌,而白色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但易疲劳,快肌纤维直径较粗,肌浆少,肌红蛋白含量少,呈苍白色;其肌浆中线粒体数量和容积小,但肌质网发达,对钙离子的摄取速度快,从而反应速度快;轴突粗,与肌膜的接触面积大···慢肌纤维直径较细,肌浆丰富,肌红蛋白含量高,呈红色;其肌浆中线粒体直径大、数量多,周围毛细血管网发达;支配慢肌纤维的神经元是脊髓前角的小运动神经元,其胞体小,轴突细,神经肌肉接点小,终末含乙醚胆碱的囊泡数量少,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肌纤维数量少。
运动生理学复习的资料部分.doc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部分1、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2、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它包括同化和异化过程。
4、兴奋性:是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5、应激性:是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6:适应性:是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7(解)生理负荷:是指机体内部器官和系统在发挥本身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保持一定生理机能活动水平的过程中,为克服各种加载的内、外阻力(负荷)所做生理“功”8、糖酵解:指糖在人体组织中,不需耗氧而分解成乳酸;或是在人体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糖仍能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该过程因与酵母菌生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似故称为糖酵解(一系列酶促反应的过程)。
9、超量恢复(解):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其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
10、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11、运动单位:是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运动性单位、紧张性运动单位)12、肌丝滑行学说的过程: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即当肌肉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向A带中央滑动,结果相邻的各z线互相靠近,肌小节的长度变短,从而导致肌原纤维以至整条肌纤维和整块肌肉的缩短.13、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产生原因:静息电位是K离子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流,造成内负外正,这是基础,当K离子的静移动两等于零时,其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这就是静息电位。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反应和调节机制的
科学。
它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生物学、生物化学、解剖学和心理学等。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份运动生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你更好地理
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运动的分类
1. 按照运动需氧量的不同,可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有氧
运动以耐力型为主,如长跑、游泳等;无氧运动以力量型为主,如
举重、短跑等。
2. 按照运动强度的不同,可分为低强度、中等强度和高强度运动。
3. 按照运动的性质,可分为持续性运动(如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和间歇性运动(如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
二、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1. 心血管系统:运动可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心排血量,促进
血液循环。
有氧运动还能增加冠状动脉的供血量,降低心脏病风险。
2. 呼吸系统:运动可以增强肺部功能,使肺活量增加,提高肺泡和分钟通气量。
3. 骨骼系统: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风险。
4. 肌肉系统: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促进肌肉生长和修复。
5. 代谢系统: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维持合适的体重。
6. 免疫系统: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三、训练原则
1. 超负荷原则:通过持续适应性超负荷刺激,促进身体的适应和改善。
2. 适应原则:运动要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间,给身体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3. 多样性原则:选择不同类型的运动,避免单调性和适应性。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性的科学。
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生物学、生理学、运动科学等。
对于学习运动生理学的学生来说,掌握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运动生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性的学科。
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呼吸、心血管、肌肉、神经等系统的变化和适应。
3.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多种方法。
二、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1. 肌肉的结构与功能:肌肉是运动的基础,了解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运动生理学非常重要。
2. 呼吸系统的变化与适应:运动时,呼吸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增加,肺活量的提高等。
3. 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与适应:运动时,心血管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的增加,血压的升高等。
4. 神经系统的变化与适应:运动时,神经系统会对肌肉发出指令,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
三、运动生理学的影响因素1. 年龄: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运动的适应性有所不同,年轻人的适应能力较强,老年人的适应能力较弱。
2. 性别:男性和女性在运动生理学上有一些差异,如男性的肌肉力量和耐力一般比女性更强。
3. 训练水平:训练水平高的人对运动的适应能力较强,他们的肌肉力量、耐力和灵活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4. 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基因对于运动生理学的适应性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些人天生就具有较好的运动适应能力。
四、运动生理学的应用1. 运动训练:了解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科学地进行运动训练,提高运动的效果和安全性。
2. 运动康复:运动生理学的知识对于康复训练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受伤或康复中的人恢复功能。
3. 运动健康: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也有一定的意义。
运动生理学 考试大纲
《运动生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运动生理学的概念二、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因素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第二节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现状一、研究方法二、研究热点第二章肌肉活动第一节细胞生物现象一、刺激、反应与兴奋二、细胞生物典活动第二节肌肉收缩与舒张原理一、肌肉的微细结构二、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第三节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一、肌肉的收缩形式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第四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一、人类肌纤维的类型二、两类肌纤维的特征第三章运动中物质和能量代谢第一节运动中物质代谢一、三磷酸腺苷二、糖代谢三、脂肪代谢四、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第二节运动中的能量代谢一、能量概述二、基础代谢三、运动中供能系统四、运动中能源物质动用的因素第四章神经系统第一节神经系统基本组件的一般功能一、神经元二、突触和突触传递三、神经递质和受体第二节躯体运动的脊髓和脑干调控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第三节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一、大脑皮质的运动调节功能二、基地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控第五章运动与感官第一节感觉器一、感受器与感官二、感受器特性第二节部分感觉信息的产生过程一、视觉二、听觉三、位觉第六章运动与内分泌第一节概述一、内分泌系统和内分泌二、激素的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三、激素作用的机制第二节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一、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功能二、甲状腺的内分泌三、肾上腺的内分泌四、胰岛的内分泌第七章血液与运动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特性一、血液的组成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功能第二节血细胞功能一、红细胞二、白细胞三、血小板第八章呼吸与运动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原理二、呼吸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三、运动中的肺通气四、肺通气功能的评定第二节气体的交换一、气体交换的原理二、气体交换过程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第三节运动对呼吸的影响一、运动时通气机能的变化二、运动时换气机能的变化三、运动时呼吸的调节四、运动时合理呼吸第九章血液循环与运动第一节心脏生理一、心肌的生理特性二、心动周期与心脏泵血功能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第二节血管生理一、动脉血压二、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第四节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一、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二、心血管系统对运动训练的适应第十章消化、吸收与排泄第一节消化与吸收一、消化二、吸收第二节排泄一、肾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二、尿液的形成三、肾脏排泄及其对机体酸碱平衡和水平衡的调节作用四、运动对肾功能的影响第十一章身体素质第一节力量素质一、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二、力量素质的训练第二节有氧耐力素质和无氧耐力素质一、有氧耐力素质二、无氧耐力素质第三节速度一、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二、速度素质的训练第四节平衡、灵敏、柔韧、协调素质一、平衡的生理基础二、灵敏素质的生理基础三、柔韧素质四、协调第十二章运动中机能变化规律第一节赛前状态和准备活动一、赛前状态二、准备活动第二节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状态一、进入工作状态二、稳定状态第三节运动疲劳一、运动性疲劳的特点二、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三、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四、运动性疲劳的诊断第四节恢复过程一、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二、机体能源储备的恢复三、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第十三章运动技能形成第一节运动技能概述一、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二、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第二节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一、泛化过程二、分化过程三、巩固过程四、动作自动化第三节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一、反馈的作用二、大脑皮质机能的作用三、感觉机能的作用四、消除防御性反射五、运动技能间相互作用第十四章环境与运动第一节冷热环境一、体温的调节二、热环境与运动三、冷环境与运动第二节高原环境与运动一、高原环境与身体适应二、高原的生理反应与高原适应第十五章不同人群与体育运动第一节儿童少年与运动一、儿童少年的身体特点二、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第二节女子与运动一、女子的生理特点二、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推荐书目:邓树勋,王健、乔德才,等.运动生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运动生理学复习大纲11体教
运动生理学复习大纲11体教绪论1.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3.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特点神经调节调节特点:迅速,精确体液调节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广泛。
自身调节调节特点:调节幅度较小,灵敏度较差。
4.运动生理学研究分类依据实验水平:整体水平系统和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运动生理学?按研究水平划分,运动生理学研究有哪些? 2.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特点是什么?第一章肌肉的兴奋与收缩第一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兴奋和兴奋性概念1、兴奋:生物体对刺激的反应2、兴奋性:生物体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之为兴奋性。
二、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一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一)阈强度和阈刺激1、阈强度: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这个临界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
2、阈刺激:具有这种临界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ation),3、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4、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为阈上刺激。
(二)强度―时间曲线1、强度―时间曲线:如果以刺激强度变化为纵坐标,刺激的作用时间为横坐标,将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变化关系,描绘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得到一条曲线,称强度-时间曲线。
2、基强度: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的作用时间怎样延长,都不能引起组织兴奋,这个最低的或者最基本的阈强度,称为基强度。
3、意义:强度-时间曲线揭示了组织兴奋的普遍规律,在体内一切可兴奋组织都可以绘制出类似的曲线。
1三、兴奋性的评价指标 1、阈强度 2、时值时值:时值是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
四、神经肌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运动生理学复习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二、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的科学三、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生活在适应环境的生物体总是在不断地重新建造自身的特殊结构,同时又在不断地破坏自己衰老的结构,这个过程称为新陈代谢;物质与能量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2.兴奋性引起生物体出现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在生理学中,将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而这种产生兴奋的能力则称为兴奋性,能较迅速产生兴奋的组织------神经,肌肉,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3.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性叫做应激性;可以引起反应的环境的变化叫刺激;具有兴奋性的组织必然具有应激性,而非可兴奋组织只有应激性没有兴奋性;4.适应性生理学上将机体以适当的反应克服反复出现的环境变化造成的危害,保持自身生存的能力或特性,称为适应性;四、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过程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五部分神经调节其特点是迅速,局限,短暂最重要体液调节,其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自身调节,其特点幅度小,不十分灵敏五、稳态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六、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第二章骨骼肌收缩一、两个相邻Z线之间的区域称为肌节,是肌肉收缩舒张的基本单位;二、粗肌丝:肌球蛋白;细肌丝:肌动蛋白;三、静息电位1.概念:是在未受刺激时,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70mV~-90mV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2.产生机制 1,细胞膜内外Na离子与K离子分布不均匀2,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3,细胞膜处于静止状态时相对K离子的通透性强静息电位实际上是K离子的平衡电位理解钾离子浓度差-电场力阻碍-静息电位平衡四、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终板膜特点: 1化学传递递质传递乙酰胆碱2单向传递运动神经末梢传向肌纤维3时间延搁—4易受环境变化和药物影响传递及引发动作电位过程理解肌肉收缩全过程:1、兴奋-收缩耦联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动3;肌肉收缩后的舒张;兴奋—收缩耦联基本步骤1,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3,肌浆网即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释放和再聚积五、肌肉的特性物理特性:伸展性,肌肉在外力牵拉或负重作用下可被展长的特性弹性,外力取消之后,肌肉又能恢复原状的特性粘滞性,由于肌浆内各分子之间的相互磨擦而产生的阻力生理特性:兴奋性:肌肉在刺激作用下发生反应的能力收缩性:肌肉在兴奋后产生缩短反应的特性六、肌肉收缩的形式1.向心收缩分为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变化,张力基本不变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进行的收缩等速收缩2.等长收缩: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肌肉收缩静力收缩3.离心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又称为退让收缩4.超等长收缩七、肌纤维类型:3种肌纤维的形态、机能及代谢特征:快肌纤维直径大,肌浆网发达,运动神经纤维较粗;慢肌纤维周围毛细血管丰富,肌红蛋白多,线粒体多且体积大从事短时间,大强度项目的运动员,骨骼肌中快肌纤维较从事耐力项目的运动和一般人高.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慢肌纤维百分比却高于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第三章血液一、血清和血浆的区别: 抗凝处理后,血浆在上,血清在下;血清无纤维蛋白未抗凝处理,血清在上,血浆在下;渗透压:溶液促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扩散的力量;称为渗透吸引力;大小决定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分子或颗粒的数量;等渗溶液: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很相似的溶液称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5%葡萄糖低渗溶液:反之则是;二、碱储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NaHCO3,通常以每100mL血浆中NaHCO3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碱储备的单位是以每100毫升血浆中H2CO3能接里出来的CO2的毫升数来间接表示,正常约为50%-70%;三、运动性贫血:在训练期间特别是训练初期或比赛期间Hb红细胞数减少,出现暂时性贫血想象称运动性贫血;原因:A红细胞破坏增多, B蛋白质补充不足 C由于缺铁而引起贫血;防止:调整能动量或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铁;第四章循环一、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心脏和血管和淋巴循环系统;二、血管结构功能特点:解剖结构分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血管功能分类:容量血管—静脉交换血管——毛细血管三、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1.自动节律性:心肌能自动地,按一定节律发生兴奋的能力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是正常心脏的起搏点.窦性心率: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称为窦性心率;当窦房结异常不能完成起搏功能时,浦肯野细胞自律性可能显现出来,主导心脏起搏,此时心跳次数会明显减慢,称为异位心律;2.兴奋性期前收缩:若在心室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为刺激或窦房结以外的刺激,收室可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或期前兴奋;3.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通常心动周期指心室活动周期而言四、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心率×每搏输出量心率:是心脏周期性机械活动的频率,即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常人安静状态时,心率约为60-100次/分新生儿的安静心率可达130次/分,成人女性高于男性每搏输出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输出的血液量,人体在安静状态下,每搏输出量约为60-80ML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是每搏输出量和心率1.每搏心输出量影响因素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一定范围内,心室舒张的充盈量越多,心室容积就越大,心肌收缩前负荷越大,则收缩力量也越强,从而射出更多血液.b.动脉血压:心室的后负荷在完整心脏是指动脉血压c.心肌收缩能力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之比称射血分数,安静状态为50%-60%2.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增加可提高心输出量另一方面,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心室缺乏足够的充盈时间,导致充盈不充分,可导致心输出量反而下降六、心力储备:又叫心泵功能的储备,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增加而增加的能力一般健康人或优秀运动员安静时的心输出量均为5-6L/MIN但在最大运动负荷运动时,一般人的心输出量最多只能达到15-20L/min,是安静时的3-4倍,运动员可高达35-40L/min是安静时的7-8倍,说明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心力储备七、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每搏输出量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了每搏输出量多少2,心率3,外周阻力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4,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例八、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单位时间内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差值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影响因素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2,心脏收缩力量3,重力与体位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5,呼吸运动:憋气不利于静脉回流九、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1.直捷通路2.动一静脉短路3.迂回通路第五章呼吸一、肺通气机能:肺通气的量取决于呼吸的深度,随着人体活动状态不同,通气的气量发生相应的变化;1.肺容量:肺在最大吸气末所容纳的气体量;是肺活量和残气量之和,成年男性平均为5300mL,女性为4000mL1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呼出或吸入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亦即呼吸深度,正常人平静呼吸时,潮气量约为500ML2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正常男性约为3500mL,女性约为2500mL3补吸气量和深吸气量;4补呼气量5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6肺总容量2.肺通气量: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一般以每分钟为单位计算,也称每分通气量二、每分通气量=呼吸深度×呼吸频率三、连续肺活量:连续测五次肺活量,每次间隔三十秒;基本一致——身体无碍、越测越降——呼吸疲劳状态;四、气体分压差:分压差大,气体扩散速度快;书129五、氧离曲线:反映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量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值和CO2分压的影响血液PH值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降低,曲线右移CO2分压升高,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降低,曲线右移2.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氧离曲线右移,促进氧的释放运动状态:CO2分压下降、体温上升、PH值下降、代谢上升,,曲线向左; 六、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物理运输:直接溶解6%化学运输:1.碳酸氢盐形式的运输,与Na、K结合,占总运输量的87%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的运输与Hb结合,占总运输量的7%七、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的主要中枢在延髓和脑桥;八、合理憋气常采用方法:1.憋气前吸气不能太深2.呼气肌强劲压迫胸腔时,微启声门让呼吸道中气体有节制地从声门挤出,即发出嗨声音呼气3.憋气用于决胜时刻,如跑步中冲刺时杠过顶平举的一刹那;第六章物质与能量代谢一、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主要部位:胃消化、小肠吸收;二、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是指人体维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测定方法是在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三、糖的动态平衡:书159四、骨骼肌收缩的直接能源——ATP五、人体运动时三个能源系统的特征六、散热途径:1.皮肤散发大多数热量 2.经呼吸道蒸发散发发小部分热量;3.随尿、粪便排泄散发4.加温冷空气、冷食物散发七、皮肤散热方式书184:1.辐射散热2.传导散热3.对流散热4.蒸发散热八、习服:人体对高温或低温环境所产生的由不适应到适应的生理过程,称为对气候的习服;习服的生理机制:对冷的服习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使皮肤血管产生收缩,减少皮肤血流量及血流速度,并使肌肉收缩,产生寒战,同时增加细胞代谢,从而减少散热,增加产热;对热的服习是通过增加皮肤血流量,皮肤血管扩张及血流速度加快,并促使汗腺大量发汗,增加机体的散热量;第七章肾脏功能一、有效滤过压由三部分构成: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入球动脉端有效滤过压:45-20+10=15mmHg 大出球动脉端有效滤过压:45-35+10=0mmHg 小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部位:原尿中成分经集合管和肾小管上皮细胞重新回到管周血液中去的过程;三、肾小球滤液量:即原尿量约为180升,而每天由膀胱经尿道排出的尿量即终尿约升,只占滤液的1%;2四、正常血糖浓度80-120mg/100mol肾糖阈:尿中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正常为160-180mg%五、当尿蛋白超过150mg/L,尿蛋白定性为阳性,称为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一般公认是由于运动负荷使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改变而引起的;第八章内分泌一、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信息传递多个信息传递过程——相对特异性激素与细胞的受体结合是调控细胞活动的先决条件——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激素生理浓度低,但影响很大——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协调、拮抗、允许作用二、内分泌腺与激素的分类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位于颅底蝶鞍的垂体窝内,约蚕豆大小,重量不足1g;生长激素是腺垂体分泌的主要激素之一;成人日分泌约在500—800微克之间其作用:对未成年动物和人,促进生长发育对成年动物和人,调节能量代谢,保持能量平衡——促进生长幼年缺乏患“侏儒症”,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过多患“肢端肥大症”——调节新陈代谢——参与免疫反应2.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目前知道的有两种:四碘甲腺原氨酸T4,即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的生理作用——对代谢的影响提高能量代谢水平,增加组织的耗氧量和热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长骨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其他系统的影响使心搏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大,外周血管扩张;3.胰岛是散在于胰腺外分泌细胞之间的许多内分泌细胞群的总称;人类胰岛细胞主要有:A细胞占20% 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占50% 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人体内调节糖代谢的重要激素,同时它也参与调节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对糖代谢的作用降低血糖——对脂肪代谢的作用促进脂肪合成作用——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促进人体蛋白质的合成;4.肾上腺包括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皮质起源于中胚层,由三层不同的细胞组成,从外向内分别称为——球状带分泌的激素只要参与体内水盐代谢的调节,故称盐皮质激素, 主要是醛固酮;——束状带分泌的激素称为糖皮质激素——网状带亦可分泌皮质醇,并可分泌少量的雄性激素和微量的雌二醇三、第二信使学说——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书210第九章感觉机能一、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条件改变的结构和装置;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1、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刺激过敏;2、换能作用:将刺激转换为神经动作电位;3、编码作用:将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中;4、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感觉神经上产生的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三、瞳孔的调节:瞳孔的大小岁入射光线的强弱而改变的现象,称为瞳孔对光的反射;四、本体感觉:骨骼肌肉、肌腱、关节囊和韧带等处的本体感受器,在机体的随意运动和反射运动的控制中,能感受肌肉张力的变化和环节在关节处的运动刺激,所产生身体各部分相对位置和状态的感觉,称为本体感觉,或称运动觉;应用篇十一章之后一、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也就是指在准备的时间和空间里正确的运用肌肉的能力;二、运动技能与运动技巧的区别与联系:运动技术是人们按身体运动的规律所确立的运动的合理手段;运动技术如人的跑、跳、投、拉、推等基本技术,是运动技能的基本结构;运动技巧是技能的高级阶段,是高度自动化的技能,技巧动作的完成在时间上、空间上各方面都已达到高度熟练自动化的程度;三、运动技能与一般运动条件反射的区别是:1.复杂性:多个中枢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2.链锁性:反射活动是一连串的,一个接一个的;3.本体感受性四、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可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泛化阶段练习动作时表现出动作僵硬、不协调,出现多余的动作,而且动作很费力;——分化阶段练习时大部分错误得到纠正,并能较顺利,连贯地完成整套动作; ——巩固阶段能准确熟练地完成整套动作,练习动作时也感到轻松自如;五、运动后过量氧耗:这种运动后恢复期机体的耗氧水平高于运动前或安静状态,耗养水平的现象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主要元因1.体温升高2.儿茶酚胺的影响3.磷酸肌酸的再合成+的作用5.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六、最大摄氧量:指人体在心肺功能被充分动员的情况下,单位时间里摄入并被机体利用的最大氧气量;影响因素:1.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 2.血液循环系统运输氧气的能力3.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4.其他因素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遗传、年龄、性别、运动训练七、乳酸阈无氧阈:人体在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由氧化分解供能有氧代谢过渡到大量动用糖酵解供能无氧代谢的临界点转折点,常以血乳酸含量达到4mmol/L 时所对应的运动强度来表示;八、身体素质:在遗传的基础上人体在长期的生活、工作和运动中逐渐形成的身体能力要素;九、力量训练原则:1.大负荷原则2.专门性原则3.练习顺序原则4.合理间隔原则十、赛前状态:指在参加正式比赛或运动之前,人体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机能变化;生理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内脏器官功能增强,体温上升,物质代谢活动加强;赛前状态的类型:1.起赛热症2.起赛冷淡3.准备状态十一、生理极点:在进行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内脏器官功能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运动者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甚至有停止运动的念头;十二、稳定状态:在一定强度的周期性项目运动过程中,当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及机体工作能力均处于一个较高的,变化不大的水平上,此时的功能状态称为稳定状态;分为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区分依据运动过程中机体摄氧量能否满足需氧量能—真;否—假真稳定状态:常见于强度小,持续时间长的有氧运动假稳定状态:常见于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运动项目十三、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和下降了的各系统的机能在运动后超过运动前水平的过程;。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研究在体育运动影响下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
2.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膜内外的电位差。
3.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4.等张收缩:指肌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
特点:张力>阻力,长度缩短。
动力性、做功的。
5.等长收缩: 指肌肉长度没有改变而张力增加的收缩。
特点:张力<阻力,长度不变。
静力性、不做功。
6.体液:指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
7.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8.自稳态:由于人体内的多种调节机理,使内环境中的理化因素的变动不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以保持动态平衡,称为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或自稳态。
9.碱储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储备量.碱储备的单位是以每100毫升的血浆中H2CO3能解离出的CO2的毫升数来间接表示,正常为50%~70%.10.心力储存: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功能储备,或心力贮备.11.血压:是指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12.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作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13.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之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记录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称时间肺活量.14.氧容量:每100ml血液中Hb(血红蛋白)与O2结合的最大量(约19-20ml).15.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0~25℃条件下的能量代谢。
16.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称为呼吸商.17.排泄: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和进入机体的各种异物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
这些物质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即排泄。
排出体外的物质称排泄物。
18.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经体液传递而发挥其特定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19.前庭机能稳定性: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机能稳定性.20.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该肌就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21.姿势反射:在身体活动过程中,中枢不断的调整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活动称为姿势反射.22.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的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问答:1.试述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答: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理学函授复习提纲绪论一、概念题1、兴奋:是指活组织在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可传播的、伴有电活动变化的反应过程。
2、稳态:是指机体能在一定的环境变化范围内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3、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回答性反应。
二、填空题1、内环境是指机体内的细胞外液。
2、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实现调节的。
3、体液调节的基本物质是化学物质,是通过细胞外液或血液来实现调节的。
三、选择题1、兴奋性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哪个范畴内( A )。
A、应激性B、适应性C、新陈代谢2、长期系统的耐力训练,可使训练者的心搏变得慢而有力,这种现象属于机体的( C )。
A、新陈代谢B、应激性C、适应性3、肌肉受到刺激后不但能产生兴奋,还能发生收缩的现象属于机体的(B)。
A、适应性B、应激性C、新陈代谢4、CO2在体内的增多,会使呼吸频率增快,这种生理反应是通过( B )来实现的。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然反应5、前馈属于(C)。
A、正反馈B、负反馈C、提前对干扰信息进行调节第一章肌肉的收缩和肌纤维类型一、填空题1、肌肉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其生理特征包括兴奋性和收缩性两方面。
2、肌肉的动力来源于收缩,表现出长度和张力的变化,体现动力性和静力性两种工作形式。
3、根据肌纤维的收缩特性,可把肌纤维分为慢肌和快肌两种。
4、根据肌纤维的颜色,可把肌纤维分为红肌和白肌两种。
5、根据肌纤维在机体中担负的工作性质,可把肌纤维分为紧张性运动单位和时相性运动单位。
6、根据肌纤维的代谢特征,快肌纤维的无氧代谢能力高于慢肌纤维,而慢肌纤维的有氧代谢能力高于快肌纤维。
7、肌纤维的百分组成主要受功能、性别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8、肌肉的最大收缩速度、爆发力,纵跳高度与快肌纤维的百分比和相对面积成正比。
二、选择题1、下面哪个属性属于肌肉的生理特征( A )。
A、兴奋性B、伸展性C、弹性2、下面哪个属性属于肌肉的生理特性( C )。
A、伸展性B、粘滞性C、收缩性3、下面哪个属性属于肌肉的物理特征( A )。
A、伸展性B、收缩性C、兴奋性4、下面哪个属性属于肌肉的物理特性(B)。
A、兴奋性B、弹性C、收缩性5、下面哪个属性属于肌肉的物理特性( B )。
A、收缩性B、粘滞性C、兴奋性6、在肌肉工作过程中,实现各种加速或位移运动,是属于何种肌肉工作形式(A)。
A、缩短收缩B、拉长收缩C、等长收缩7、在肌肉工作过程中,起着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作用的是属于何种肌肉工作形式( B)。
A、等长收缩B、拉长收缩C、缩短收缩8、在肌肉工作过程中,起着支持、固定和保持某一姿势作用的是属于何种肌肉工作形式(C)。
A、缩短收缩B、拉长收缩C、等长收缩9、在肌纤维类型中,兼有快、慢两类肌纤维代谢特点的肌纤维是( A)。
A、IIAB、IIBC、IIC三、简答题1、简述快、慢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结构特点?答:快肌纤维直径较慢肌纤维大,肌浆网摄Ca离子的速度大于慢肌纤维、支配的是大运动神经元。
慢肌纤维的线粒体的数量较快肌纤维多,而且直径大,毛细血管比快肌纤维多,支配的是小运动神经元。
2、简述快、慢两类肌纤维的生理特征?答:⑴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于慢肌。
⑵快肌纤维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大于慢肌纤维。
⑶慢肌纤维抗疲劳的能力比快肌强;但快肌和慢肌纤维的力量—速度关系曲线的总趋向是相同的,即随着负荷的增加,收缩速度减慢。
四、分析题分析训练对两类肌纤维的影响。
答:1、训练强度对两类肌纤维的募集。
(1)大强度、时间短的练习:快肌纤维优先募集。
(2)强度低、时间长的练习:慢肌纤维优先募集。
2、训练对两类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
(1)力量训练:快肌纤维可出现选择性肌大。
(2)速度训练: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均可增大,快肌比慢肌要增加得多。
(3)耐力训练:强度大时,慢肌出现选择性肥大;而训练到一定水平时又变小,原因是毛细血管增生,缩短氧的弥散距离。
3、训练对肌纤维代谢特征的影响。
(1)训练对肌纤维有氧能力的影响:a、耐力训练可使肌纤维中的线粒体的数目和体积增多、增大以及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增强,所以肌纤维的有氧氧化能力提高。
B、力量训练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没增加,而肌纤维的面积增加,故线粒体密度降低,所以肌纤维的有氧氧化能力下降。
(2)训练对肌纤维无氧能力的影响:短距离的速度训练,可以增多肌纤维中的ATP贮存量以及提高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所以可以提高肌纤维的无氧能力。
第二章呼吸一、概念1、潮气量:每一呼吸周期中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2、肺活量: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3、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之后,以尽快的速度完成呼气,分别测量第1、2、3秒的呼出气量,计算其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比,称时间肺活量。
二、填空题1、氧运输系统包括外呼吸、气体的运输以及内呼吸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2、气体在肺里的扩散效率主要是取决于分压差、呼吸膜的表面积及其通透性以及肺泡的流血量三个因素。
3、气体在体内是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其中物理溶解占1.5% ,化学结合占98.5% 。
4、运动强度较低时,肺通气量的增加主要靠潮气量;随着运动强度达到一定时,肺通气量的增加主要靠呼吸频率。
5、静息时,成年人每分钟约需要250ml(或3.5ml·kg-1·min-1)氧,氧在人体内贮存量不超过1.5L。
6、正常成人平静时潮气量为400—600 ml;成人男子肺活量为3500—4000 ml;女子肺活量为2500—3500 ml。
三、选择题1、每一呼吸周期中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肺的( C)。
A、肺活量B、通气量C、潮气量2、单位时间里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肺的( B )。
A、肺活量B、通气量C、时间肺活量3、O2和CO2在体内进出细胞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进行的( A )。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4、气体从肺毛细血管到体内毛细血管,属于( B )。
A、外呼吸B、气体的运输C、内呼吸5、下面那句说法是正确的( A )。
A、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方面B、外呼吸就是指单纯的肺通气C、外呼吸其实就是肺换气6、内呼吸是指( C )。
A、气体从外界到体内B、气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C、气体从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细胞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在氧运输系统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答: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在氧运输系统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是因为:(1)血液中血红蛋白总量的多少是影响载氧量的主要因素。
(2)心泵功能的强弱是物质运输能力的保障。
2、运动时机体肺换气功能有哪些方面的变化?答: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变化⑴ O2扩散速率增大(肺部的静脉血中的P(O2)降低)。
⑵呼吸膜的面积增大。
⑶氧扩散容量增大。
3、运动时机体组织换气功能有哪些方面的变化?答: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变化⑴ O2在肌肉里的扩散速率增快。
⑵肌肉组织的气体交换面积增大。
⑶肌肉的氧利用率提高。
第三章血液一、概念非蛋白氮(NPN):血液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统称非蛋白含氮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所含的氮叫非蛋白氮。
二、填空题1、正常人血浆酸碱度的PH值为 7.35—7.45 。
2、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物质是NaHCO3/H2CO3,其中NaHCO3 称为碱贮备。
3、红细胞运输O2和CO2以及缓冲血液酸碱度都是依靠血红蛋白(Hb)来实现的。
4、白细胞的功能主要是对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5、我国健康成年男性的Hb含量为12—16g.dL-1 ,女性的Hb含量为11—15g.dL-1。
三、选择题1、一位100斤的成年人,其体内的血量大约有多少毫升( A )。
A、3500—4000mlB、4000—5000mlC、7000—8000ml2、正常人血浆酸碱度PH值稳定在多少之间( C )。
A、6.35—7.45B、6.35—6.45C、7.35—7.453、血浆中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缓冲效率最高的缓冲对是( B )。
A、KHCO3/H2CO3B、NaHCO3/H2CO3C、Na2HPO4/NaH2CO44、某人血液中的红细胞与A、B两种血清均无凝集反应,该人血型属于( D )。
A、AB型B、A型C、B型D、O型5、某人血液中的红细胞与A、B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反应,该人血型是( C )。
A、A型B、O型C、AB型D、B型6、某人血液中的红细胞与A血清起凝集反应,与B血清不起凝集反应,该人血型是( A )。
A、B型B、A型C、O型D、AB型四、简答题1、运动锻炼对人体血液有哪些方面的影响?答: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影响(1)对血量的影响:一是循环血量增加:动员贮备能力强;二是长期运动可使血细胞(红细胞)数量提高和血浆蛋白总量增加→提高了血液的渗透压,而血液的渗透压的升高促使组织里的水渗入到血液中,从而增加了血量,血液相对稀释→血液黏度下降。
(2)对红细胞的影响:Hb适应性提高。
(3)碱贮备增强。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概念1、心泵功能:指心脏驱动血液流动的功能,它是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来实现。
2、心率贮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贮备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心率及搏出量贮备能力的大小。
二、填空题1、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是进行体内物质的运输。
2、心脏驱动血液流动的动力是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来实现的。
3、心率增快易使心脏疲劳,主要是由于心脏的舒张期缩短造成的。
4、在运动强度较低时,心输出量的增加是靠心率和搏出量的共同增加来实现的,当运动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心输出量的增加就只能依靠增加心率来实现了。
三、选择题1、心率过快不利于心脏长期工作,主要是由于( A )。
A、心脏的舒张期缩短B、心脏的收缩期缩短C、心泵加强2、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
A、心指数高的人比心指数低的人心泵功能要好B、心输出量大的人比心输出量小的人心泵功能要好C、代谢率高的人比代谢率低的人心泵功能要好3、甲某的射血分数为55%,乙某的射血分数为60%,甲、乙两人的心泵功能关系是( B )。
A、甲心泵功能强于乙B、乙心泵功能强于甲C、两者无法比较强弱4、在运动强度降低时,心输出量的增加是靠( C )。
A、搏出量单方面增加来实现的B、心率单方面增加来实现的C、心率和搏出量的共同增加来实现的5、当心脏达到最大搏出量时,心输出量的增加是靠( B )。
A、心率和搏出量的共同增加来实现的B、心率单方面增加来实现的C、搏出量单方面增加来实现的6、下面哪一组血压值属于正常值( B )。
A、100/50mmHgB、120/80mmHgC、140/90mmHg7、下面哪一组血压值属于高血压( B )。
A、120/80mmHgB、140/90mmHgC、100/50mmHg8、下面哪一组血压值属于低血压( C )。
A、120/80mmHgB、140/90mmHgC、100/50mmHg第五章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一、概念1、能量代谢:在人体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在进行物质代谢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