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徐丽华

合集下载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数学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着创新教育的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

新课程改革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

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理念来更新自己的头脑,这次的培训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头脑风暴!《新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中提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其实现的基本途径就是要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及价值,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讲座中专家也讲到,教师要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从情境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重视实践活动的应用。

因此,我认为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的价值,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数学!一、让数学走进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

正如《标准》中所说:数学,它是一种过程、技术,是工具,更是语言、思想和方法。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提供“ 生活化” 的学习材料 , 学生在 情境 中体 让

们从生活 中学会按一定 的标准分类 。 这时请学生运用学 1 . “ 捕捉 生活素材” 创设问题 情境 。生活 中到处有 , 到的分类方法运用 到整理 书包上 ,有 的按学科分类 , 有 的按书本大小分类 。总之方法不一 , 都能将 自己的书包
关键词 : 悟数学; 感 走进 生 活
说到数 学 , 大家都会觉得只是 “ 计算 ” 证 明”学 和“ ,
动 的心理 特点 , 每个学生边 观察边操作 、 口述 、 边 边分析 推理 , 人人都兴趣盎然地 参与到学 习中去 , 使学生清 晰 认识 了各种形体 ; 而且学生在这一实践 活动 中, 观察 能 力、 操作 能力 、 分析推理能力和情感得到 了和谐发展 。
学校数学学 习是他们 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 验的总结 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能从 自身 的数学经验 出发 , 与教 材 内容发生交互作用 , 建构他们 自己的数学知识 。
学知识进行应用 , 一切顺利也好 , 产生争论也好 , 都是说
明学生 的悟性 在逐步提高 。 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
中因为思维撞 击所溅起 的“ 智慧” 火花 , 引导或利用学生
“ 生活画面” 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
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 自然地契合 了 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 , 产生了强烈 的教与学 的共鸣。 2 . 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 如学习《 统计》 中当学生 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到统计知识之后 , 还要求能在实际活
动 中加 以运用 ,于是我设 计 了由学 生 自己统计旅游 景
数学教学 中 , 只有 从学生生活实 际出发 , 让学生从 平时看得见 、 摸得着 、 感觉得到的事物开始 , 在具体形象 的丰富感 知中 , 化抽象为具体 , 学生才能 真正理解并掌

评课反思

评课反思

初中数学课徐丽华(一次函数)评课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

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她的教学特点如下:1、教学设计好,教学流程清楚,环节紧凑、流畅,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知识梳理清晰,既有对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案的使用吸收,又有个人的创新、独到之处,注重了基本数学方法的培养与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从待定系数法到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让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领悟复习要求,从整体上处理教材复习内容,从系统上把握复习要求,整个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己探索提升的过程,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学定位非常准。

一是从教学设计上看,仅课前热身环节的7个小题,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九个考点的五个考点、七个不同的考查形式,复习了待定系数法,运用了数形结合思想,有效的唤醒了学生的记忆;二是通过例题的教学,进一步夯实了双基,明确了各知识点的能力要求,熟练了通性通法,再加上各例解决后的总结,让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了提升;三是每个例题后的拓展补充题,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运用、对常用解题方法的深刻理解,而且更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大家都知道上好复习课,选题是关键。

一节课下来我们可以感受到,徐老师这节课的题选的非常的好,特别是从例2的的第三小问的补充,由学生交流讨论后给出的三种解决方法都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都落在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3、徐老师虽是年青教师,但上课不慌不忙,教态自然,表现非常老成;上课语言语调好,板书清楚有条理,个人基本功非常扎实;上课能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虽说上这节复习课时间紧,复习内容和知识点多,但她上课舍得把时间给学生去板演作图过敏、去交流思考思路、去讲解解决问题过程;她不仅自己板书示范,还让学生板书解题过程,徐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老师只引导点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知识,使学生完全成为课堂主人,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说明她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让数学走进生活走近学生的教学反思

让数学走进生活走近学生的教学反思

让数学走进生活走近学生的教学反思1、让数学走进生活走近学生的教学反思去年,有幸到乡村小学去送课,所讲内容为《列方程解应用题》之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师生初次见面,为一扫拘束感,陌生感,融洽彼此间的关系,新课伊始,我与学生进行了简短的交流,而当学生询问到我的年龄时,我灵机一动,决定将先前准备好的例题抛到九宵云外。

既然学生对此感兴趣,何不------于是我巧妙作答“女人的年龄是不能随便告诉别人的。

”男孩识趣地坐下,我接着说“不过如果你能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算出来,那老师会很高兴。

”孩子脸上闪现光彩。

在必要的复习铺垫之后,我顺手将我与女儿年龄的相关信息板书于黑板上,编成一道和倍问题的.应用题,请学生尝试列方程解答。

学生感兴趣的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分析着,思考着,计算着,忙得不亦乐乎。

在交流解题思路及方法时,学生思路清晰,算法多样,之后我又将上述信息改换,编成一道差倍问题的应用题,学生自己顺利解答。

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内在需要得到满足。

而我也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同时又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应用于生活,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因此,强调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这两者的辩证统一,对于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最终归宿。

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生活处处皆数学。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体验学习成功的最佳选择。

让数学教学走近学生的生活

让数学教学走近学生的生活
么要交利 息税 ,有什么意义 ,主要 有哪些储 蓄方式 , 本
金、 利息 、 利率之 间是什 么关 系 , 怎样求存 款到期 的利 息
和交流 的机会 , 联系学 生的生活实 际教 数学 、 讲数学 , 使 学生 体会 到数学 就在身 边 , 感 受到 数学 的趣 味性 , 体验 到数学 的无 穷魅力 , 从 而全面提高学 生对数学学 习的兴
知到数 学的趣味 , 激发 学生 学习的热情。我们所创 设的情境 , 能让 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关 系, 培养 学生主动运 用数 学的眼
光去发 现 问题 , 用数 学的知识去解决 问题 , 促进 学生和谐 的发展 。 [ 关键词 ] 生活化 新课标 实践 捕捉 [ 文章编号 ] 1 0 0 7 — 9 0 6 8 ( 2 0 1 5 ) 2 3 — 0 5 0 [ 中图分类号 ] G 6 2 3 . 5 [ 文献标识码 ] A
趣。

税等 问题 。这样 , 一方 面使学 生在实践 中更 好地掌握 百 分数在 生活 中的应用 , 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 到在实 际生 活 中处 处充满着数学 问题 , 锻炼他们用 数学的 眼光观察
世界 , 激 发探究兴趣 , 对 提高学生发现 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 能力有着 十分 重要 的作用 3 . 创设 游戏情境 , 培 养学生愉 悦的学 习情感 新 课标指 出 : “ 用具体 的 、 趣味 的 、 富有挑 战性 的素 材 引导学生投入数学学 习过程 。让学 生在活动 中 , 寻找 数 学信息 , 自主 寻找解 决问题 的方法 , 获取知识 。” 比如 在 教学“ 乘法 的意义 ” 一 节教学 时 , 我让 学生轮 流作一个 小 游戏 : 一只青蛙 一张嘴 , 两 只眼睛四条腿 - . _ …・ 由此类 推, 让学 生快速地说 出得数 。 数字越来越大 , 学生 陕速表 达越来 越 困难 ,自然产 生一种心理 困境和心理 需求 : 如

2019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精品教育.doc.doc

2019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精品教育.doc.doc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

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分化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所以只有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成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事物,才能真正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体验是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更多的是指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

而这种体会和感受外在表现出来便是学生的感悟。

学习数学知识悟性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它与数学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具有生命驱动力的思维形态,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联结感性与理性的带有生命体验的心灵之桥。

可以说,没有以悟性点醒的材料是僵化的凝固的材料,没有以悟性化解的理论是空洞、乏味的理论。

悟性的养成与提高主要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由此我认为应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一)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能有所感悟“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

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触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

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依靠平时积累。

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新理念(1)

小学数学教学新理念(1)

(一)依据:
• 1、从数学角度
• 数学与其他科学有着不同的特点, 它是最容易创造的一种科学。
2、从教育的角度
• 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远比别人 强,要理解得透彻,掌握得更好,也更具有实 用性。一般来说,还可以保持较长久的记忆。 • “再创造”包含了发现,而发现是一种乐趣, 因而通过再创造来进行学习,能引起学生的兴 趣,并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研究的学习动力。 • 通过“再创造”方式,可以进一步促使人们借 助自身的体验形成这样的观念:数学是一种人 类的活动,数学学习也是一种人类的活动。
举例:
• 数数是孩子最初的口头数学,从口头数数到数 某些具体的东西,数围着桌子的人数,数鼻子, 数眼睛,数耳朵的个数,甚至数桌下看不见的 脚,将一连串的数用到这些集合上是横向的数 学化,而要想知道为什么在这些数中有一些是 相等的,就是一个纵向垂直的数学化问题了。 这个问题必须通过从自身到群体的推断所形成 的转化来回答。
• 学生自己的成果,包括对现实情景的解 释与理解,也包括对数学要领和模式的 掌握与运用,它不仅包括解法的“再创 造”,而且甚至包括问题的“再创造”。 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训练。在承认 和鼓励学生自己的成果时,教师明显地 从传统的传授地位上退隐下来,从而更 有力地鼓舞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5、将所学的各个部分 结合起来
•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的数学化,是 前面关系、规律认识后的简单应 用,是数学化的水平成分。
• 3、现有30元钱,可乘出租车的 最大里程数为多少? • 第3个问题是一种推广和扩展, 这是数学化的垂直成分
三、“再创造”原理
• 涵义:在一定的指导下学生自己获得数 学知识。
• 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已经发 现的,但对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 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来 形成。

让数学走近生活,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让数学走近生活,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让数学走近生活,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发布时间:2021-07-05T06:54:19.72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29期作者:王士峰[导读] 帮助学生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在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同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安徽省太和县民族中学236600摘要:推动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把握数学生活化教学内涵,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化,应明确课堂教学生活化必要性,推动教学方法创新改革,切实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思维能力教学途径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思维性特点鲜明,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学习难度更大。

数学学科是学生智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占据地位是其他学科无法媲美的,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来内化所学知识,尝试着运用到实践中强化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夯实后续学习活动开展基础。

因此,初中教师应正确看待数学教学生活化内涵与重要性,拉近课堂和生活距离,引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在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同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问题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较为密切,因此,占据着重要地位。

学习数学知识,必将回归到实际生活,因此,应该拉近课堂和生活之间的距离,构建更具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纵观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生活化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

其一,教材编排滞后性严重,与实际生活之间联系有所不足;其二,课堂教学过分关注数学公式和计算方式讲解,却很少关注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所不足;其三,教师未能灵活运用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与生活的联系,加之教学创新动力不足,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措施推动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道数学习题引发的教学思考

一道数学习题引发的教学思考

龙源期刊网
一道数学习题引发的教学思考
作者:徐丽华吴小庆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9年第04期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应使数学课紧密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思考解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其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生活化;趣味性;合作;探究;面向全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178-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改革力求改革教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

在广泛获取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设计实践活动方案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表达和交流,善于与他人合作,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为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面就是我在小学六年级总复习时,对一道习题的教学过程:
(1)李老师从家到邮局乘计程车共用去14.60元,李老师家到邮局有多远?
(2)李老师去距家8千米的地方办事,然后立即返回,李老师至少应付多少钱?
看到这个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习题,很多学生束手无策。

我便通过现场模拟,引导学生弄清问题。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师:请同学们回想乘坐计程车的过程,关于计程车的收费,你和司机有过交流吗?
生:有。

(没有。

)(教师就学生的回答,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智者。


师:想一想,你要了解一些什么内容,我们需要与司机进行哪些方面的交流?小组内试着模拟一下当时的场景。

师:哪组同学愿意现场表演?。

在生活中学习数,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数,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数,在数学中感受生活————————————————————————————————作者:————————————————————————————————日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中学数学论文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文/蔡秀丽【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可见“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更离不开生活”。

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想让学生学习的轻松,知识掌握的牢固,只有让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再加之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记得有次荣幸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下面就结合此次活动中由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许贻亮老师所执教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谈谈教师应如何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一、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

数学课能以学生事例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将会提高学习兴趣,使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例如在课的一开始,许贻亮老师择取了学生调查的一组数据:(1)六年1班有13位同学近视,近视率约25%。

(2)红星小学今年植树棵数是去年的120%。

(3)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面积的7.1%,让学生初步认知什么样的数是百分数,百分数的雏形也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同时这样展示新知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想学百分数的热情。

学生根据上述的材料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样读,怎样写……有了这样的开始,再来学习“百分数”的概念就显得轻松、自然了。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摘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

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关键字:数学生活教师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课堂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

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应被看成“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

生活是多样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

”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们那一双双“生活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也是多样的,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

那么我们的教学是执行预设的教案,还是开发课堂生成的资源呢?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让生活中的现象融入到课堂数学无处不在,只要留心,生活皆“数学”。

走进生活,走近数学

走进生活,走近数学

走进生活,走近数学作者:徐华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年第01期【内容摘要】生活元素的引入,能够点亮初中数学课堂,能够使初中数学教学更加丰富精彩。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生活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经验,从生活中体验知识的生成。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进而引导走近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教学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让初中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教学中,更加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展开自主探究学习,更加注重活力数学课堂的构建。

而要想很好地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素材中找寻数学模型,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全方面发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是从天真烂漫的童年,走入了沉稳多彩的少年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事物仍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很多事情都有着很强的探索欲。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樂趣,进而更乐于学习数学。

例如:在教学“弧长及扇形的面积”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

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传送带,在这一传送带中的一个转动轮的半径为10厘米,并在传送带上放置上一个小物体,让其滑轮转动起来。

学生都沉浸在教师创设的这一情境中。

此时,教师适时的引出问题:当这个转动轮转动一周时,这个小物体能够被传送多远的距离?如果转动1°时,小物体又被传送多远的距离呢?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刺激下,展开了思考,并通过直观的观看传送带的传送,对其中的数学内容充满了兴趣,于是,很主动地开始了探索。

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地交流互动,很快学生便得出最后的结果,并自主地总结出,当这个转动轮转动n°时,传送带上的小物体被传送的距离,进而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作者:许丽冰来源:《中小学德育》2013年第07期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其教学必须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

事实上,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大为有益。

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使学生在探索中创造,在探索中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师尤其应重视应用题题材的设计与加工,激活教材,把缺乏与现实生活联系,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的课例进行删减和增补,将课本中的数学题改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生活韵味的应用题,使数学教学充满生命力。

一、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皮亚杰说:“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

”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就会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

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课开始,安排一个模拟买卖双方收付钱款的小品,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

当“顾客”看中一件标价为198元的衣服后,就拿出两张100元整钞给“营业员”,“营业员”找回2元并把衣服卖给“顾客”。

当学生进入“百货商店买衣服”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后,教师设问:(1)对营业员来说,做成了一笔生意,收入了多少钱?她是怎样收的?(2)对顾客来说,买衣服用了多少钱?他又是怎样计的?学生甲回答:营业员应收198元,她收了200元,所以,还要找2元。

学生乙回答:顾客买衣服应付198元,但她付了200元,所以要找回 2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营业员:+200-2=198元,顾客:-200+2=198。

然后,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生活,研究这一类生活中常要碰到的计算问题,即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教学随笔《《让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学随笔《《让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教学随笔《让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发现知识及规律产生的过程,长一双充满智慧、善于捕捉问题,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眼睛。

所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生活数学实例,提炼生活中的实践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以帮其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徐锡数学的最佳途径1.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低年级的学生数一数路上的交通灯、家里的凳子、家用电器的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知道中高年级学生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美、结构美等。

感受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习惯。

2.挖掘生活素材丰富教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课本上所展示的知识相对来说是非常单一、静态的,那么,如果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拿来作为素材,就可以丰富课堂气氛,使课本知识和生活经历更好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整体、客观的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灵活的用数学,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留意或收集平时的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的价格资料,如一枝铅笔、一块橡皮的价钱,或者一条毛巾、一斤葱的价钱是多少,一袋盐的重量,在课堂上把这些资料展示出来作为题目资源,学生自然会觉得非常亲切、真实,培养其热爱生活的精神,也能在课堂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3客观展现生活中的数学原形。

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搜集资料,了解生活,提炼生活。

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之间生动交流的平台,种种生成性的问题在交流与研讨中产生。

学生借此走进了生活,又了解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真诚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使得课堂成为生动交流的平台,产生很多生成性的问题。

走进生活,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工作总结

走进生活,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工作总结

走进生活,让数学教学生活化工作总结《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走进生活,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一、找数学,体会数学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刚接触数学,我们教师就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可爱的校园”情境图中,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实物外,教师还应把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生活中10以内的数,使小朋友初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再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可创设学生去商店买学习用品,学生担任售货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也可以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供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 如星期天和妈妈上街买了哪些东西,共用了多少钱,你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大约要多长时间等等,也许,交上来的日记还都比较幼稚,语句不太通顺,但他们确实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中、高年级的学生可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生活,如要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必须要量出学校的建筑物和操场的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再如通过填空一个鸡蛋大约()克、你的体重大约()千克、学校教学大楼大约高()米……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生活.二、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安排这样一个游戏:请学生动手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平面图形. 随后,再通过起名子,比较长的比较像的图形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 一节新的图形认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再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个“猴子骑车”的动画,从中让他们体会到骑那种装有圆形做的轮子比较安全,也不会颠簸得厉害. 同时也感知了“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 这样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因此,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三、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这也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再如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 ”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 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让数学走向生活化

让数学走向生活化

让数学走向生活化
徐庆华
【期刊名称】《新课程(小学版)》
【年(卷),期】2006(0)5
【摘要】新的教育论坛犹如一股拂面的春风,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盎然的生机和鲜活的理念。

做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无一例外的也受到了新课程的洗礼。

在新课改下我感受到学生们的热情更高、兴趣更浓,尤其感触最深的是数学与生活联系得更密切了,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总页数】1页(P161-161)
【作者】徐庆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水师范附属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探析走向生活化的初中数学教学
2.探析走向生活化的初中数学教学
3.如何促使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
4.让数学走向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探索
5.让数学走向生活——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实践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让学生在与生活互动中学数学

让学生在与生活互动中学数学

让学生在与生活互动中学数学华二中心小学张碧英我是一名从教十多年的数学教师,已深刻领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我们是生活在知识的海洋里,生活中无处不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追求把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学习数学中享受生活,在享受生活中领悟数学。

最近,《新课标》指出:“要重视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理论数学.”“数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这一指出,我对脚下的路更加坚定起来。

现借此机会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教学体悟。

一从生活中捕捉数学知识——课前感知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取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执教者要引导学生课前去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生活中无处不数字,时钟,日历,电话号码,汽车牌号,书的页码,等都是由数字组成的。

而且,从生活中去搜取有关数字,学生兴趣会很高。

所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可以要求学生在放学途中遇到红绿灯时数另一方向经过的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各是多少辆,数数你一家有几口人,年龄各是多少或几个大碗几个小碗等等;学习小数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收集一些小数;又如认识时间,可要求学生回去了解妈妈是几点起床,上班,下班,一天工作几小时等等。

中高年级可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

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因为他们在捕捉中不断思考,在获取中不断尝试,并在积累中不断地体验成功。

如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一定的体悟,再加上与同学交流讨论,使自己的认识不断抽象,概括,从而对所学内容胸中有竹,上课时,他们就会争先恐后发言。

走进生活,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走进生活,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走进生活,让数学课堂生活化发布时间:2021-05-14T16:29:53.41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作者:杨帆[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应当要明确教学目标,杨帆威海市普陀路小学山东省威海市 264200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应当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来对学生制定教学计划。

而由于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难度,其理论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对于三到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正处于一个抽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过渡的一个阶段,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将数学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来展开,使数学学习生活化,从而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

文章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来融入生活化的内容进行了相关的探讨研究,以期可以为小学阶段的三到五年级的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参考,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生活化一、挖掘生活中共的素材,与数学知识内容相结合如果教师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来融入生活实际,那么教师就应当首先做到要从实际生活中来挖掘素材,从而使生活化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能够进行有机的结合。

因为,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不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所以,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

而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克、千克”的知识内容时,由于克、千克等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重量单位,所以,教师就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学生来模拟超市的真实场景再现,从而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一桶重量为五公斤的油来让学生进行公斤与千克的转换。

在学生掌握了克、千克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取出其他商品,并以商品标签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克、千克进行正确的变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徐丽华
发表时间:2013-03-14T13:22:30.17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2013学年24期供稿作者:徐丽华[导读] 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江西省余江县画桥中心学校徐丽华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创造和构成的。

数学与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广泛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
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对数学的认识
说到数学,大家都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

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我们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体现。

我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

1、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发现、应用和理解。

2、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

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

数学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的东西。

我们说,无论是哪一种学科,都要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数学学科尤其重要,应结合一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优良的学习习惯,老师不仅要做经师,更重的是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一定要育人,把育人放在首位。

二、对新课改数学教学的思考:数学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

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开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

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

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

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三、新课程下教师该怎么办?重新认识数学、感悟数学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体验是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更多的是指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

而这种体会和感受外在表现出来便是学生的感悟。

学习数学知识悟性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它与数学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具有生命驱动力的思维形态,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联结感性与理性的带有生命体验的心灵之桥。

可以说,没有以悟性点醒的材料是僵化的凝固的材料,没有以悟性化解的理论是空洞、乏味的理论。

悟性的养成与提高主要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由此我认为应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一)、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能有所感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

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触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

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依靠平时积累。

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

(三)、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悟性的高低,标志在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在教学中,不同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言语、思维有的产生“奇思怪想”,有的是“平淡无奇”,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智慧”火花,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学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去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

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需要我们教师做到: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关于活动课国家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
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

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

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

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数学课堂是常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的且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才能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双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