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变更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价表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最新版)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4b473d3b3567ec102d8a66.png)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最新版)1目的为了识别产品、过程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风险(即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厂产品、过程和服务中变更过程的风险的识别、评价、更新管理。
•职责3.1质量安全环保科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更新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3.2党群工作部负责本厂办公区域和办公活动中的风险的识别与更新,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3.3各单位负责本单位风险的识别、评价的具体实施,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工作程序4.1风险识别4.1.1危害识别组织质量安全环保科组织各相关单位成立风险识别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各单位负责人、员工代表与岗位操作人员等。
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a)熟悉本单位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b)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c)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d)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e)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
4.1.2风险识别的范围与内容风险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厂所有产品、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包括如下内容:a)风险识别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以及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所造成的危害和环境影响;b)八个方面: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废弃物、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社区和其他相关影响。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评价表(含LECD风险等级说明)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评价表(含LECD风险等级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d8181cfa26925c52cc5bff5.png)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编制:
审核:
日期: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七日
LECD风险等级说明L——事故或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害事件环境的频率;
C——事故或危害事件的可能结果。
D=L*E*C
D值风险等级(可以自定义)超过320 非常高的风险,要停止作业 A E 1
160 至320 高风险,需要立即整改 B D 2
70 至160 中等风险,需要整改 C C 3
20 至70 可能的风险,需要注意 D B 4
20 以下可接受的风险,容忍 E A 5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评价表单位:工作任务:高处作业工作岗位:维修班组
单位:工作任务:巡回检查工作岗位:运行班组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评价表单位:工作任务:动火作业工作岗位:维修班组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评价表单位:工作任务:临时用电工作岗位:运行班组。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评价表(含LECD风险等级说明)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评价表(含LECD风险等级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d8181cfa26925c52cc5bff5.png)
1
15
45
四级
作业完成后检查现场
硫化氢气体溢出
检测仪报警
中毒窒息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6
1
15
90
三级
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8
维修时
未断电
机械伤害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3
2
7
42
四级
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吊装时
起重伤害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3
2
7
42
四级
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9
作业结束后
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
未进行风险识别,采取有效措施
中毒窒息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6
1
15
90
三级
由设备工艺人员确认签字
4
作业前分析
不合格
中毒窒息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6
1
15
90
三级
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5
防护器材准 备
选择
不合适
中毒窒息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3
1
15
45
四级
严格执行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检查
不完好
中毒窒息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3
1
15
45
四级
严格执行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6
作业前准备
阀门关闭抽水并通风
有毒有害气体聚集
中毒窒息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6
1
15
90
三级
安全员监督
下井前检测
作业前达不到下井条件
中毒窒息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4cf1039b83d049649b6658fa.png)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
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
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作业活动:天然气作业№: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
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风险评价方法(JHA)说明与举例
![风险评价方法(JHA)说明与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b1edfd77e45c3b3567ec8bba.png)
风险管理——评价方法说明一、选定的方法二、方法介绍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1)定义: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2)特点: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
③分解作业步骤,比较清晰。
④有别于掌握每一步骤的危险情况,不仅能分析作业人员不规范的危害,而且能分析作业现场存在的潜在危害(客观条件)。
三、评价过程1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及风险等级判定1.1 工作危害分析(JHA)1.1.1 工作危害分析流程1.1.2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地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订控制措施。
1.1.3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
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1.1.4 作业步骤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1.1.5 识别每一步骤可能发生的危害,对危害导致的事故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严重性也应识别。
识别现有安全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1.1.6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很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
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1.1.7 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的评价单元,其每一步骤均需判定风险等级,控制措施首先针对风险等级最高的步骤加以控制。
1.1.8 频繁进行的类似作业,可事先制定标准的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1.3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等级判定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的评价法四、工作表设计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部门:工段:工作任务:编号:. 专业word可编辑 .分析人员: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下面有举例. 专业word可编辑 .案例1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JHA). 专业word可编辑 .案例2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专业word可编辑 .. . . . .. 专业word可编辑 .案例4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部门:烧碱分厂工段:电解工段工作任务:隔膜电解事故氯装置编号:. 专业word可编辑 .分析人员:沈来友日期:2007年8月27日审核人:日期:年月日审定人:日期:年月日. 专业word可编辑 .案例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部门:氯制品分厂工段:液氯工作任务:液氯包装编号:. 专业word可编辑 .. 专业word可编辑 .. 专业word可编辑 .分析人员:袁先祥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专业word可编辑 .. 专业word可编辑 .案例7氢气柜底板及氢气柜排空管更换作业危险性分析表单元/任务:氢气柜底板及氢气柜排空管更换区域:压缩氢区域编制人员:胡永强瞿建华胡鑫阳、岗位人员等分析日期:2007. 11~2007.1.14。
变更管理以及风险评估
![变更管理以及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9bd17b9648d7c1c709a145a3.png)
记录
绘制流程图
列出所有潜在危害 进行危害分析
监控关键点 建立所要采取的措施
确定工艺中每个步骤的 预防措施
建立证实HACCP有效实施的系统
2021/8/12
46
风险评价
风险(R)=危害的严重程度(S)*危害发生的频 率(F)
2021/8/12
47
级别
严重程度
可能性
划分
5 初级:不影响产品质量和收 罕见:发生概率每3年不超
参与评估部门的组成:包括QA、QC、研发、生产、工程和 物流部门的人员。
2021/8/12
14
主要变更举例
工艺过程中关键工艺条件和参数、
1
处方、关键的设施设备和系统
所用原料或溶剂、关键操作程序等
2 的变更
成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作重大的增
3
补、删除或修改
2021/8/12
15
主要变更举例
关键物料供应商的变更
评估小组: 技术质量部 变更前会议 ( QA、QC、研发、 生产、工程和物流部 门的人员)
2021/8/12
21
变更前的评估
验 证 影 响 方 面
是否需要进行设备的IQ/OQ/PQ 是否需要进行或影响清洁验证
是否影响产品的氮气、蒸汽等及其它们的质量 是否影响HVAC系统及其性能确认
是否需进行工艺验证、分析方法学验证
2021/8/12
31
杂质分析-
在实施给定的变更后认为杂质相当的条件是:对变更后 连续三批产品作了评估,而且,每一批的测试数据表明:
1.在中间体评估中没有发现大于0.1%的新的杂质.
2.每一个存在的杂质均在规定限度内,若没有规定,则在历史 数据的统计上限以下.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253486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4.png)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办法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1. 评价目的1。
1 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制。
1.2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1。
3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保证安全生产。
2。
评价范围本公司范围内所有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价、识别与控制。
3。
职责3.1 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风险评价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
3。
2 安全部门负责组织本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及巨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
3.3 安全部门应确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人员进行应有的培训,以承担指定范围内的工作。
3.4 各部门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并实施控制。
4。
风险评价工作程序4.1 总则4。
1.1 本公司重大风险详见《重大风险清单》。
4.1.2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准则: -—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有关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公司制定的安全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4。
1.3 危险因素的分级原则危险因素按以下原则进行分类:I 级: 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I 级:近期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II 级:将来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V 级: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4.2 风险评价的组织和管理4.2。
危险源辨识与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评价记录表
![危险源辨识与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评价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afcf4276b0717fd5370cdc0c.png)
一、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3、辨识组织与实施 3.5 危险源辨识是动态的过程,当下列情形 发生时,应重新开展危险源辨识: (5)企业组织机构变动的; (6)实施了重大风险或重大危险源治理的; (7)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
一、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4、危险源分析 (1)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其可 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2)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建筑施工中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 后果主要有: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 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火灾、爆炸、中毒和窒 息、车辆伤害、灼烫和其他伤害等。
一、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3、辨识组织与实施 3.3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辨识 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 危险源辨识时,应将《作业活动风险清单》中的每 项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然后辨识 每一步骤的危险源及潜在事件。 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可以采取按区域划分、 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一、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3、辨识组织与实施 3.3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辨识 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要相对独 立,既不能太复杂(如工作步骤或作业内容太多) ,也不能太简单(如仅有一、两个工作步骤或作业 内容),要把主要步骤、关键环节以及易存在危险 源或潜在事件的作业活动划分出来。
一、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二、风险评价
1、评价方法 1.2 施工常用的评价方法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2)风险矩阵评价法(LS); (3)直接判定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和风险矩阵评 价法(LS)的具体评价方法参见附录A和附录B。
二、风险评价
2、风险分级 企业应结合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 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明 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原则。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94d3e80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6.png)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1#生产车间岗位:装卸风险点名称:搬运装卸作业№:001分析人:日期:2018.3.14 审核人:日期:2018.3.20 审定人:日期:2018.3.2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1#生产车间岗位:配投料工风险点名称:配投料作业№:002分析人:日期:2018.3.14 审核人:日期:2018.3.20 审定人:日期:2018.3.2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1#生产车间岗位:投配料工风险点名称:布袋除尘作业№:003分析人:、别庆国日期:2018.3.14 审核人:日期:2018.3.20 审定人:日期:2018.3.2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1#生产车间岗位:混料工风险点名称:混料作业№:004分析人:、日期:2018.3.14 审核人:日期:2018.3.20 审定人:日期:2018.3.2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1#生产车间岗位:灌装工风险点名称:灌装作业№:005分析人:日期:2018.3.14 审核人:日期:2018.3.20 审定人:日期:2018.3.2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1#生产车间岗位:混料工风险点名称:手持电动工具作业№:006分析人:、张德明日期:2018.3.14 审核人:日期:2018.3.20 审定人:日期:2018.3.2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1#生产车间岗位:叉车工风险点名称:叉车作业№:007分析人:日期:2018.3.14 审核人:日期:2018.3.20 审定人:孔令敏日期:2018.3.2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1#生产车间岗位:办公人员风险点名称:办公室作业№:008分析人:日期:2018.3.14 审核人:日期:2018.3.20 审定人:日期:2018.3.2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1#生产车间岗位:维修工风险点名称:设备维修作业№:009分析人:日期:2018.3.14 审核人:日期:2018.3.20 审定人:日期:2018.3.2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1#生产车间岗位:安全员风险点名称:安全管理作业№:010分析人:日期:2018.3.14 审核人:日期:2018.3.20 审定人:孔令敏日期:2018.3.25单位:1#生产车间岗位:电工风险点名称:高压配电室作业№:011分析人:日期:2018.3.14 审核人:常文超日期:2018.3.20 审定人:孔令敏日期:2018.3.25单位:1#生产车间岗位:电工风险点名称:低压配电室作业№:012分析人:日期:2018.3.14 审核人:常文超日期:2018.3.20 审定人:孔令敏日期:2018.3.2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保温砂浆生产车间岗位:装卸风险点名称:搬运装卸作业№:013分析人:方合印、贺雪兵日期:2018.3.14 审核人:日期:2018.3.20 审定人:日期:2018.3.2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保温砂浆生产车间岗位:投配料工风险点名称:配投料作业№:014分析人:日期:2018.3.14 审核人:日期:2018.3.20 审定人:日期:2018.3.2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保温砂浆生产车间岗位:投配料工风险点名称:布袋除尘作业№:015分析人:日期:2018.3.14 审核人:日期:2018.3.20 审定人:日期:2018.3.2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保温砂浆生产车间岗位:混料工风险点名称:砂浆混料作业№:016分析人:日期:2018.3.14 审核人:日期:2018.3.20 审定人:日期:2018.3.2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保温砂浆生产车间岗位:袋装工风险点名称:袋装作业№:017分析人:日期:2018.3.14 审核人:日期:2018.3.20 审定人:日期:2018.3.2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保温砂浆生产车间岗位:叉车工风险点名称:叉车作业№:018分析人:日期:2018.3.14 审核人:日期:2018.3.20 审定人:孔令敏日期:2018.3.2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保温砂浆生产车间岗位:维修工风险点名称:设备维修作业№:019分析人:日期:2018.3.14 审核人:日期:2018.3.20 审定人:日期:2018.3.2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保温砂浆生产车间岗位:安全员风险点名称:安全管理作业№:020分析人:日期:2018.3.14 审核人:常文超日期:2018.3.20 审定人:孔令敏日期:2018.3.2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单位:公辅设施及区域岗位:门岗风险点名称:出入厂登记、资质查验№:021分析人:胡树尚日期:2018.3.14 审核人:常文超日期:2018.3.20 审定人:孔令敏日期:2018.3.25。
变更管理以及风险评估
![变更管理以及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8707e91e58fb770bf78a5586.png)
变更后的评估
变更的评估取决于该变更对药品的特性、剂量、质量、纯 度和效力有无潜在的不良影响,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关系到 药品的安全性或有效性。
生产工艺的任何修改会带来造成对产品的物理性能或所出 现杂质的量或性质产生不良影响的某些风险.在靠近生产工 艺的末尾作变更时,这种不良风险要比在工艺开始时的变 更大。
监控关键点 建立所要采取的措施
确定工艺中每个步骤的 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措施
建立证实HACCP有效实施的系统
风险评价
风险(R)=危害的严重程度(S)*危害发生的频 率(F)
级别
严重程度
可能性
划分
5 初级:不影响产品质量和收 罕见:发生概率每3年不超
率
过1次
4 一般:不影响产品质量,对 偶有:发生概率每年不超过
产品收率存在影响
为什么对变更进行控制 1.产品使用于预定用途 2.质量可靠并符合注册标准。 3. 产品或设施的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变更均应能有效追溯。 4.应满足所有的法规要求
供应商 新设备
工艺改进 设备改进
新产品引进
变更
验证状态改变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清洗程序 法规更新
变更范围控制 1.新产品上市 新品种、新剂量的产品、新包装规格的产品上市。
变更前的评估
过 程 的 影 响 方 面
是否影响了过程参数 需采取什么措施? 是否影响了反应条件?应采取什么措施
是否影响了中间体的储存周期 是否影响了产品的稳定性
变更前的评估
是否需要进行额外的测试
过
程
的
应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变更失败的风险
影
响
方
面
如果变更失败,对系统、过程有什么潜在的风险?
风险评价方法(JHA)详细说明与举例
![风险评价方法(JHA)详细说明与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a797047619e8b8f67c1cb9aa.png)
氯气浓度报警
2
4
8
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测
4
开启包装称
重量设置偏低
欠装
重量复称
1
1
1
重量设置偏高
超装
曾经发生
重量复称
2
3
6
复称采用电脑控制
5
充装液氯
液氯切断阀泄漏
超装
曾经发生
包重量复称
2
3
6
采用耐腐蚀更好的阀门
包装铜管破裂
液氯泄漏
氯气浓度报警
2
3
6
及时更换铜管
包装铜管堵塞
充装速度慢或不能充装
曾经发生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4.风险评估表
严重性可能性
1
2
3
4
5
1
1
2
3
4
5
2
2
4
6
8
10
3
3
6
9
12
15
4
4
8
12
16
20
5
5
10
15
20
25
四、工作表设计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部门:工段:工作任务:编号:№: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人、物、作业环境、管理)
主要后果
以往事故发生频率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3
拆除管子工作
盲目拆除,安全带不挂
Cl2中毒,高空坠落
(1)项目负责人确认管路中无Cl2,可在取样管中观察或取样分析(2)安全带挂好
4
拆除
管路中剩余气体挥发
Cl2中毒
(1)拆除时先拆对角用撬棒螺丝,确认无气体后再拆卸;(2)戴好防毒面具
班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班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5b26d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e.png)
1.3 危险类别
有害作业环境: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 外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安全管理缺陷: 设计、 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人机工效学) 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雇用不当或缺乏检查 ;超负荷;禁忌作业等; 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 相关方管理缺陷。
1. 危险及危险识别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时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为危险、危害因素。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是危险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第2页/共44页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 : 物的不安全状态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4类) 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13类) 有害的作业环境 安全管理缺陷。 危险、危害识别:认知危险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需要注意危害是造成事件的根源或状态,不是事件本身。
第9页/共44页
1.3 危险类别
按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的危险与危害因素分为6类:1.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 (2)防护缺陷 (3)电危害 (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 (6)电磁辐射 (7)运动物危害 (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41f9618d25c52cc58ad6be6c.png)
发行版本:E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修改码:0文件编码:XJXS/Q.HSE.GL.ZAC-091范围与应用领域1.1目的为持续识别并评价公司活动、产品、服务中的危害因素,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1.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直属企业、基层单位及承包商。
1.3应用领域本规定应用于公司生产经营、工程建设、承包商服务存在潜在风险的活动或任务。
2术语和定义2.1危害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和状态,包括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三方面的危害因素。
2.2危害因素辨识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2.3风险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2.4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3 职责3.1 质量安全环保处(保卫处)是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规定;负责对公司系统内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指导、监督。
3.2 公司职能处室负责本部门业务管理范围内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
3.3 直属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是本单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单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3.4 直属企业职能管理部门、基层单位负责本部门(本单位)业务范围内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
4 管理内容4.1 危害因素辨识4.1.1 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必须覆盖公司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a)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c)工作场所(生产现场)的设施(包括本公司和由外界所提供);d)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e)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
4.1.2 危害因素辨识应考虑的方面4.1.2.1 辨识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危害因素应考虑:a) 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程的执行情况;b) 本单位和其他同类单位发生的历史事故和事故险情;c) 现场设备设施存在的固有危险因素和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d) 现场操作活动中存在的固有危险因素和预测可能发生的操作失常;e) 作业场所环境影响员工健康的危险因素。
工作危害分析JHA及风险评价表
![工作危害分析JHA及风险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a948f43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0.png)
道路平整 就医
胜任 良好
日常检 查,有管 理规定
事故应急 预案
佩戴劳保 就医
胜任 胜任
有可燃 气体报 警器
日期:
R S L
(
( (风
可 能 性 )
严 重 性 )
风 险 度 )
险 等 级
建
可议
接 受 程
改 进
度措
施
可接 可接
1
5
5受
受
可接 可接
2
2
4受
受
1
5
5
可接 可接 受受
2
3
6 可接 可接
3 取样
4
清理现 场
坑道、 水、有 毒气体
物体伤害、溺 从未
水、中毒
发生
注意力集 中、穿戴 好劳动保 护用品
胜任 良好 胜任 良好
轻微
或可
1
2
2
忽略 的风
可接 受
险
轻微
1
2
2
或可 忽略 的风
可接 受
险
单位:
序 工作步 号骤
危险或 潜在事 件(作
业环 境、人、 物、管
理)
岗位: 主要后果
发生 频率
人体带
进入罐 电
器、安
受受
管线、 打击 天气、
实所有作
石化公司 应急救援
全阀、
风力、
业的安全 预案
漏电保
措施
护器
明火、
执行石化 作业环境
温度
压力、 火灾、爆炸、
公司票证 发生变化
计、压
可可
3
动火作 化学品
业
暴露、
机械伤害、高 从未 空坠落、物体 发生
加油站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价记录表2020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加油站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价记录表2020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69749366eefdc8d376ee32a0.png)
C
卸油过程严格落实监护
5
低 制度,严禁脱岗现象发
生
油管脱落
跑油,起火,爆炸
曾经
《卸油安全操 作规程》
胜任
视频监控
3
C
卸油过程严格落实监护
5
低 制度,严禁脱岗现象发
生
无人监督
跑油,起火,爆炸
曾经
《卸油安全操 作规程》
一般
视频监控
3
C
5
低 完善和严格执行现场监
督制度(防冒油和防
11
卸油过程监 督检查
监护不到位
曾经
《卸油安全操 作规程》
一般
视频监控
3
A
2
低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静止时间不够
静电积聚,引起火灾爆炸
曾经
《卸油安全操 作规程》
一般
视频监控
3
C
5
低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6
检查油罐车 安全状况
铅封损坏
偷换油品
极少
《卸油安全操 作规程》
一般
电子铅封
3
B
3
低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未放底油
水杂超标造成加油时加出 水,影响公司形象
跑油,溢油,漏油起火爆 炸
曾经
《卸油安全操 作规程》
胜任
视频监控
3
C
5
低
火)
FS-2-1-02-01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区域/工艺过程:xx加油站油罐区 分析人员(岗位):
综合风险:
严重性
序 号11
卸工油作过步程骤监 督检查
危害或潜在事件
C 主要后果
工作/任务:卸油作业
工作环境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表
![工作环境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f751f76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2.png)
工作环境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表
本表格用于辨识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以采取适当的
控制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1. 工作内容
描述工作内容和操作方式。
2. 危害辨识
标识与工作活动相关的危险物质、物理、仿生和心理侵害。
列
出危险物质、工具、机器、装置等并说明其可能对员工造成的危害。
3. 暴露评估
评估员工可能暴露于的危害因素,包括浓度、频度和持续时间等。
4. 风险评估
根据暴露评估和危险性评价,评估各项危害因素对员工的健康
和安全可能造成的风险。
确定采取的措施和设备的级别,并确定监
测的需要。
5. 控制措施
确定和记录评估和控制危害的措施。
采用层级控制原则,控制
优先使用技术控制方法,如更换物料或设备,限制操作或暴露时间,然后使用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
6. 资源、监控和预警
记录所需的人力、技术和财务资源,以实施所选择的控制措施。
必要时设立监控机制和预警系统,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7. 操作程序的审查和更新
审查所选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必要时更改程序以不断提高控制
措施和评估过程的有效性。
该表格可用于所有类型的工作环境,以辨识和评估危害因素,
以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