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生态示范区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
生态安全管理体系评估细则
生态安全管理体系评估细则资料二生态安全管理体系评估细则生态安全示范园区一、概述(一)概念生态安全示范园区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安全为主要对象,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国际性行政区域。
国际生态安全示范园区是一个相对独立,又对外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国际生态安全示范园区的建设可以县和市域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国际投资额度要超过百分之五十,园区内的产业和产品必须符合生态安全标准。
生态安全包括社会安全、物种安全、环境安全和文化遗产安全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国际生态安全示范基地的核心必须体现以人为本。
(二)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其中有些国家的生态建设搞得比较早,瑞典就有此方面成功的经验,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受到普遍的好评。
近年来,各国政府十分重视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些生态安全示范区的建设已取得成功,并得到联合国的表彰和奖励。
生态安全示范园区指导思想生态经济生态安全示范园区的指导思想生态经济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渗透、互相补充、不断完善的一门新兴学科,这门学科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紧密地结合起来,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有利于协调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县域是生态安全示范园区的区域界定县域经济在经济发展中是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县域是城乡的结合部。
市场经济是从县域经济开始的。
县域具有较大的空间。
县域作为行政区域,有利于生态安全示范园区的建设和管理。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安全示范园区目标建设生态安全示范园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良好途径。
(四)生态安全示范园区的指标体系生态安全示范园区的指标分为六个类型,即经济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特种安全指标、文化遗产安全、可持续发展指标。
生态安全示范园区基本模式生态农业型生态农业是生态示范园区的一个重要类型。
美丽广东建设指标评估体系
美丽广东建设指标评估体系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推进美丽广东建设,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省份。
为了评估美丽广东建设的成效,制定和实施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美丽广东建设指标评估体系的相关内容,旨在为广东省的美丽建设提供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参考。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美丽广东建设指标评估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包括经济发展、环境质量、生态保护、社会进步等多个维度。
首先,经济发展是美丽广东建设的基础,因此,指标体系中应包括经济增长率、人均GDP、产业结构升级等指标。
其次,环境质量是美丽广东建设的重要内容,指标体系中应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垃圾处理效率等指标。
再次,生态保护是美丽广东建设的核心要求,指标体系中应包括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生态恢复面积等指标。
最后,社会进步是美丽广东建设的重要目标,指标体系中应包括教育水平、医疗服务水平、社会公平等指标。
二、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1. 经济发展指标(1)地区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地区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2)人均GDP:反映一个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3)产业结构升级率: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程度和效果。
2. 环境质量指标(1)空气质量指数(AQI):反映空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2)水质状况: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指标,反映水资源的质量状况;(3)垃圾处理效率:衡量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处理能力。
3. 生态保护指标(1)森林覆盖率:衡量森林资源的保护情况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湿地保护率:反映湿地资源的保护情况和水环境的稳定性;(3)生态恢复面积:衡量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效果。
4. 社会进步指标(1)教育水平:包括教育投入、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等方面的指标;(2)医疗服务水平:包括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指标;(3)社会公平指数:反映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程度和社会福利水平。
三、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美丽广东建设指标评估体系的评估方法应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评估方法,既要注重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又要考虑主观评价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美丽广东建设指标评估体系
美丽广东建设指标评估体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广东省制定了美丽广东建设指标评估体系。
该体系充分考虑了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旨在提升广东省的整体美丽程度。
首先,美丽广东建设的环境指标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大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评估。
大气质量评估主要考虑PM2.5等污染物的浓度情况,水质评估考虑水体的污染程度,土壤质量评估主要关注土壤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这些指标的评估主要通过空气监测站、水质监测站和土壤采样分析等手段进行。
其次,美丽广东建设的经济指标评估体系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率、消费水平和贫困程度等指标。
经济增长率可以反映广东省经济的发展速度,消费水平可以反映居民的生活质量,贫困程度指标可以反映社会的公平程度。
这些指标的评估主要通过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进行。
在社会指标方面,美丽广东建设的评估体系主要包括教育质量、医疗保障和居民满意度等评估指标。
教育质量评估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医疗保障评估主要关注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医疗服务的质量,居民满意度评估则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得。
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反映广东省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居民的福利水平。
此外,美丽广东建设指标评估体系还包括了城市规划和交通指标的评估。
城市规划评估主要考虑城市的建筑风格和绿化率等因素,交通指标评估主要关注道路拥堵程度和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
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反映广东省城市化进程的质量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
总之,美丽广东建设指标评估体系是一个多维度的评估体系,旨在全面衡量广东省的美丽程度。
通过对环境、经济、社会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广东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美丽广东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这将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实例研究
全 国在 用 车 排 气 污 染 物 主 要 的 强 制 性 检 测 方 法 。 机 动 车保 有 量 大 ,且 空 气 污 染 严 重 的地 区 ,则 可 采 用 本 次 新 修 订 标 准 中 所 列 的 简 易 工 况 法 检 测 。 对 于 三 种 简 易 工 况 法 , 地 方 环 保 部 门 根 据 自 身 情 况 进 行 选 择 , 对 已 实 施 简 易 工 况 法 的 车 型 ,环 保 定 期 检 测 时 将 不 再 执 行
参 考 文 献
1 G 125 05 B 88 —20 ,点 燃 式 发 动 机 汽 车排 气 污染 物 排 放 限 值 及 测 量 方
法 ( 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 双 S
对 于 实施 简 易 工 况 法 的 地 区 或 城 市 ,需 制 定 地 方
排 放 限 值 ,经 省 级 人 民 政 府 批 准 后 执 行 , 同 时 报 环 保
双怠速法 。
进 行 检 测 , 对 于 部 分 城 市 开 展 加 强 型 检 测 制 度 起 到 了 推 动 作 用 G 1 2 5—2 0 B 88 0 5已 成 为 地 方 环 保 部 门 查 处 高
排 放 车 辆 、控 制 在 用 车 排 气 污 染 的 重 要 执 法 依 据 。
( . 南省环境 监测 中心站 ,湖 南 长 沙 ,4 0 0 ;2 湖 南农 业大 学资 源环境 学院 ,湖南 长 沙 ,40 2 ) 1湖 10 4 . 118
【 摘 分析相 结合 的方法 ,对城 区可持 续发
展 水 平 的综 合 评 价 进 行 了探 讨 。在 运 用 主 成 分 分 析 中 ,设 计 了评 价 城 市 可持 续发 展 的 两 个 综 合 评 价 系 数 :城 市 可持 续发 展 指 数 和 城 市 可持 续发 展 协 调 系数 。 从 资 源 、经 济 、社 会 、环 境 、 体 制 管理 发 展 的
广东省生态发展区产业准入指南(2023年本)
广东省生态发展区产业准入指南(2023年本)一、背景介绍本指南旨在规范广东省生态发展区产业准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发展区是我省重要的发展战略,为吸引优质产业资源和实施生态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准入原则1. 环境友好:准入产业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不得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污染或破坏。
2. 协同发展:准入产业应与生态发展区整体规划相符,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
3. 创新驱动:准入产业应具备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4. 资源合理利用:准入产业应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准入程序1. 准入申请:产业准入申请人应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并填写详细的申请表。
2. 审查评估:相关部门将对准入申请进行审查评估,包括对产业影响、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估。
3. 公示和听证:审查合格的准入申请将进行公示,对于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情况,可以进行听证。
4. 批准准入:根据评估和听证结果,相关部门将决定是否批准准入,并发放准入证书。
5. 监督管理:已准入产业将接受监督和管理,确保其按照规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四、准入条件1. 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环境敏感区域或重点领域的产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 技术要求:准入产业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
3. 安全生产:准入产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靠。
4. 其他要求: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可能还有其他特定的准入条件,由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五、准入支持1. 政策支持:准入产业可以享受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
2. 服务保障:相关部门将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解决准入产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 培训支持:针对准入产业的特点和需求,相关部门将组织培训和技术支持活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六、准入监控1. 监测评估:对已准入产业进行定期的监测评估,评估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发展状况。
2. 风险预警:及时发现准入产业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一、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中国“农村”不仅仅是简单的地域坐标,更包含了我国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由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既反映了具有一定产业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也表征着占国家三分之二人口的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
根据国家的统计标准,农村一般是指县(除县辖建制镇)以下,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人们聚居生活的广大地区,而根据普遍认识,农村是除了城市以外的其他地域范围。
没有农村的平衡和协调发展,就没有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对于什么是农村生态文明、并如何进行综合评价,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界定。
从国内外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来看,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内涵的认识和界定,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农村生态文明是综合性成果。
正如人们对广义上的生态文明的理解,农村生态文明是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与生活过程中,遵循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运行的客观规律,主动、积极地改善农村内部自身发展和优化农村与自然、城市关系,使之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一种社会文明形态,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
二是认为农村生态文明是重点突破的过程。
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指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应对当前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的问题、处理好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因此认为,农村生态文明是指在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同时,注重保护和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合理统筹生态环境改善与农村经济发展,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农村生态良好、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健康”。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作为“综合性成果”还是“重点突破的过程”,其最终目的都将回归到生态文明本身的内在规定性上,即解决好发展方式的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农村生态文明可简要概括为,是建立在农村生态系统基础上的,以农业生产为主业的人们在其聚居地和生产过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自身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有益成果的总和。
关于《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广东省发展和改革
附件1广东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注:1.体系结构:包括七个部分56个指标。
这七个部分是:资源利用(14个指标)、环境治理(8个指标)、环境质量(10个指标)、生态保护(11个指标)、增长质量(5个指标)、绿色生活(7个指标)、公众满意程度(1个指标)。
2.指标类型:分为三类,标★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标◆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提出的主要监测评价指标或其他绿色发展重要监测评价指标;标△的为其他绿色发展重要监测评价指标。
3.指标权数: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三类指标的权数之比为3:2:1计算,★号指标权数是2.75%,◆号指标权数是1.83%,△号指标权数是0.92%。
6个一级指标的权数分别由其所包含的二级指标权数汇总生成。
6个一级指标的权数相加是100%,分别是资源利用(29.3%)、环境治理(16.5%)、环境质量(19.3%)、生态保护(16.5%)、增长质量(9.2%)、绿色生活(9.2%),公众满意程度是主观指标,没有赋予权数,另单独调查,单独测算。
4.测算方法: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测算,以2015年为基期,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标和相关部门规划目标,测算分地区绿色发展指数和6个分类指数。
绿色发展指数由除“公众满意程度”之外的55个指标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而成。
5.指标置换的说明:“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权数是1.83),由于我省没有相关工作内容,故由“造林任务完成率”和“抚育任务完成率”替代,“造林任务完成率”和“抚育任务完成率”的权数都为0.92。
6.指标数据缺失的处理办法:对于有些地区没有的地域性指标,相关指标不参与总指数计算,其权数在一级指标分类内分摊至其他指标,所在的一级指标权数保持不变,体现差异化;对于目前暂无数据的指标,其权数不变,参与指数计算。
基于SPSS的中山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经济分区研究
文章编号:1000-8462(2001)05-0614-06基于SPSS的中山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经济分区研究①胡月明1,冯艳芬1,李 强2,傅恒勋1,徐剑波1,李华兴1(1.华南农业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中国广东广州 510642;2.中山市环保局,中国广东中山 528400)摘 要: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依据,探讨了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中生态经济区划分的原则、指标和方法。
应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将中山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划分为中—东部中心城镇建设与自然生态保护区、西—西北部工业生态发展区、东北部农业生态开敞区和南部环境生态建设区4个生态经济区,应用ArcView GIS绘制中山市生态经济分区图,并提出了各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中山市;生态示范区;SPSS;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图分类号:S126文献标识码:A 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已经进入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时代,其基本特征是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发展的公平性、经济增长的稳步性、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针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家环保总局从199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
生态示范区建设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2]。
中山市是1999年12月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南部,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纬22°11′—22°47′,东经113°09′—113°46′,土地总面积1,800.14km2。
中山市整体经济实力雄厚,环境状况良好,人居条件优越。
但是,市域各镇区的生态经济现状与发展水平很不一致。
对中山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进行生态经济分区,明确生态经济区的数目与类别,并判定各镇区的所属,有利于区域生态经济因素的辨识及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以突出不同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区域的最佳生态经济效益。
什么是生态文明示范区如何建设
什么是生态文明示范区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形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产业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生态制度完善的区域发展模式。
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对于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核心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
这意味着区域内的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肥沃,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稳定且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其次是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生态文明示范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逐步转型升级,新兴的绿色产业、循环经济蓬勃发展,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
再者是深厚的生态文化底蕴。
居民具有较强的生态环保意识,形成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生态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最后是健全的生态制度体系。
包括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的环境监管制度、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那么,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呢?一是加强生态规划引领。
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规划要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二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积极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加大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的防治力度,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四是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推广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7〕19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7〕19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环境保护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3月9日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56号)要求,加快推进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总体要求,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我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到2020年,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基本建成,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信息统一规范发布,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和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主要任务(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建设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省环境保护厅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分步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生态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清远市生态示范村指标体系及考核标准(试行)
附件1清远市生态示范村指标体系及考核标准(试行)一、基本条件(一)领导重视,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单位领导对创建生态示范村的目的、意义有深刻理解,具备较强的环境意识;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创建生态示范村氛围浓厚。
(二)目标明确,生态建设具有特色有较为明确的生态建设发展思路和计划;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并取得良好成效;能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特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示范模式。
(三)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辖区内无被国家淘汰的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无水土流失现象;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和捕杀、销售受保护野生动植物现象;3年内无重大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由环保部门出具证明)。
(四)村容村貌整洁卫生村内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道路整洁,村容村貌有良好的感官和视觉效果;卫生状况良好,排水通畅,无污水横流现象;有垃圾池,垃圾定时清运,无乱堆乱倒现象;家禽、家畜必须圈养,无暴露禽畜粪便。
二、考核指标﹡为参考指标,供综合评价参考。
三、指标说明(一)基本条件说明曾被授予卫生、绿化、文明、教育等先进称号,可酌情加分。
(二)社会进步指标1、主要道路铺装率:指村中主要道路铺装长度占总道路长度的比例。
道路铺装包括硬底化或石子路。
2、卫生厕所普及率:反映改厕情况,指农村中有卫生厕所的家庭占村中家庭总数的比例。
3、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指利用自来水厂和经检验合格的井水等其他饮水形式取得合格饮用水的村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要求达到100%。
提供水质检验报告和现场查看供水设施。
(三)生态环境质量及污染控制指标1、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村镇辖区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特别是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到流域和区域环境功能区划或环境规划对相关水体水质的要求。
由环保部门提供证明。
2、大气环境质量:指辖区内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划或有关环境规划的要求。
由环保部门提供证明。
3、声环境质量:指辖区内噪声污染控制达到功能区划或有关环境规划的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标准
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标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为了促进不同地区和单位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的考核标准,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指标。
1.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系统。
保护生态系统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因此,在考核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以下指标可以被列入考核标准:(1)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衡量国家或地区内自然保护区占总面积的比例,高覆盖率表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较大。
(2)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考核地区内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情况、野生动植物数量、物种多样性等。
(3)生境保护:衡量生物栖息地的保护情况,包括湿地保护、森林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等。
2.污染物排放控制污染物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是环境保护的关键一环。
以下是一些污染物排放控制方面的考核指标:(1)大气污染物排放:衡量地区内大气污染物(例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和总量,以及减排政策的实施情况。
(2)水体污染物排放:考核地区内水体污染物(如化学物质、微塑料)排放浓度和总量,以及水环境管理政策的执行情况。
(3)固体废物管理:衡量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情况,以及废物的减量、分类和回收利用等措施的实施情况。
3.资源利用和节约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资源利用和节约方面的考核指标:(1)能源消耗和排放:评估地区或单位的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排放情况,鼓励采用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技术。
(2)水资源利用效率:衡量地区或单位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措施。
(3)土地利用和保护:评估地区或单位的土地利用情况、土壤质量和土地保护政策的执行情况。
4.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是保障环境质量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方面的考核指标:(1)环境监测系统:评估地区或单位建立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覆盖范围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生态公益林示范区建设
(3)种养类生态公益林经营面积比例合理,有新技术示范 推广宣传资料及设施;森林旅游类生态公益林经营面 积比例合理,有森林旅游示范宣传资料及设施。
(4)示范区内经营单位面积产值1000元/亩.年以上。
五、建设标准-分类标准-经营利用类
示 范 区 监 测点
LOGO
四、建设内容-保护管理类-示例
❖ 樟木头生态公益林示范区
LOGO
宣传牌
四、建设内容-保护管理类-示例
❖ 樟木头生态公益林示范区
宣 传 牌
LOGO
九、建设内容-保护管理类-示例
❖ 大桂山生态公益林示范区
林 相 与 景 观
LOGO
四、建设内容-保护管理类-示例
❖ 大桂山生态公益林示范区
问题: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制度不健全,效益补偿和投入机制不完善,经营管 理不到位,经营机制不灵活等。
探索:以建设生态公益林示范区为载体,继续探索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经营 管理新模式、新路子,通过设立示范区,建设高质量的生态公益林。以点带 面推动我省生态公益林建设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LOGO
任务:
1、2015年,全省建立200个左右生态公益林示 范区,生态公益林示范区面积达到500万亩左右;
3、产权明晰
–要求林地权属清楚,不存在山林纠纷或权属争议。
三、建设条件
LOGO
4、补偿落实
– 必须根据《广东省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及有关 政策,将损失性补偿足额发放给签订生态公益林现场界定书的 林地经营者或林木所有者。
– 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分山到户的生态公益林,其损失性补偿 资金必须全额直接发放给农户,对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的生态公 益林,其损失性补偿的70%以上必须按股均分到户。
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07〕188号二○○七年十二月十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7〕188号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07〕188号二○○七年十二月十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商务部科学技术部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局(厅)、商务主管部门和科技厅(科委、科技局),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规范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创建、管理、命名和验收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和科学技术部组织制订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环保总局商务部科技部二○○七年十二月十日主题词:环保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通知附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全面和深入开展,规范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5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指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创建的新型工业园区。
通过园区的创建,可加快实现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促进我国工业粗放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根本上缓解环境污染的压力。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园区的申报、验收和管理。
省级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以及大型企业为核心的工业聚集区域创建园区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和科学技术部成立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
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指标评价方法撰写时间: 2011-02-16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1.1评价方法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所依据的评价方法为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
1.1.1评价指标(1) 生物丰度指数生物丰度指数的计算分权重见表1-2所示。
表 1-2生物丰度指数分权重生物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生物丰度指数= A bio×(0.35×林地面积+ 0.21×草地面积+ 0.28×水域湿地面积+0.11×耕地面积+0.04建设用地面积+0.01×未利用地面积)/ 区域面积其中,A bio为生物丰度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2) 植被覆盖指数植被覆盖指数的计算分权重见表 1?3所示。
表 1-3植被覆盖指数分权重植被覆盖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植被覆盖指数 = A veg×(0.38 ×林地面积+ 0.34 ×草地面积+ 0.19 ×农田面积+0.07×建设用地面积+0.02×未利用地面积)/ 区域面积其中,A veg为植被覆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3) 水网密度指数水网密度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水网密度指数=(A riv×河流长度/区域面积+A lak×湖库(近海)面积/区域面积+A res×水资源量/区域面积)/3其中,A riv为河流长度的归一化系数,A lak为湖库面积的归一化系数,A res为水资源量的归一化系数。
(4) 土地退化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的计算分权重见表 1?4所示。
表 1-4土地退化指数分权重土地退化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土地退化指数=A ero×(0.05×轻度侵蚀面积+0.25×中度侵蚀面积+0.7×重度侵蚀面积)/区域面积其中,A ero为土地退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6号——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
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6号——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3.01.21•【字号】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6号•【施行日期】2013.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循环经济发展正文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6号《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已由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于2013年1月2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3年1月21日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2013年1月21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2013年1月21日公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
本办法所称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统筹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循环经济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质量强省的决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质量强省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0.10•【字号】粤府[2013]96号•【施行日期】2013.10.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质量强省的决定(粤府〔2013〕96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切实提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充分发挥质量工作在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中的保障和支撑作用,现就建设质量强省作出以下决定。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
质量是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
建设质量强省,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
全省各地、各部门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质量强省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走质量强省之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开创质量强省工作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以国际先进质量水平为标杆,坚持安全为先、以质取胜,大力加强标准化、知识产权、品牌和计量基础工作,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切实提升质量总体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在全国率先建成质量强省。
(三)主要目标。
--标准、知识产权、品牌、计量建设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到2015年,参加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居全国前列,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00项以上;知识产权产出重要指标和综合指标继续居全国领先地位,国际专利申请量比2010年翻一番;国内外知名品牌数量保持全国领先,全省年主营业务超过1000亿元、500亿元的名牌企业分别达到20家、30家;计量基标准综合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建设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700项以上。
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
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01.28•【文号】环发[2010]16号•【施行日期】2010.01.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环发[2010]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就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认识深化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重大意义(一)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生态建设示范区是生态省(市、县)、生态工业园区、生态乡镇(即原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统称,是最终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过渡阶段。
自2000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组织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江苏、河北、广西、四川、辽宁、天津、山西等14个省(区、市)开展了省域范围的建设,500多个市县开展了市县范围的建设。
其中,江苏省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江阴市、太仓市,浙江省安吉县,上海市闵行区,北京市密云县、延庆县,山东省荣成市,深圳市盐田区等11个县(市、区)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标准,1027个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标准,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生态建设示范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引起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许多地方以创建工作为抓手,优化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节能减排、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提升了公众环保意识,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部分地区已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省示范区评价考核指标
全省示范区评价考核指标一、经济发展方面1.经济增长率:衡量示范区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指标,反映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2.GDP总量:衡量示范区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反映示范区在国家和地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创新能力:评估示范区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包括科技进步贡献率、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科技人才等指标。
5.城乡发展一体化:评价示范区城乡发展差距缩小的程度,包括农村发展指标、农民收入增长等。
二、环境保护方面1.空气质量:评估示范区空气质量状况,包括PM2.5浓度、大气环境质量指数等指标。
2.水质保护:评估示范区水环境质量,包括水质达标率、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3.生态保护:评价示范区生态环境状况,包括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湿地保护等指标。
4.废弃物处理:评估示范区废弃物处理水平,包括垃圾分类率、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
三、民生福祉方面1.教育水平:评估示范区教育水平,包括教育经费占GDP比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指标。
2.医疗卫生:评估示范区医疗卫生水平,包括医疗资源配置、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等指标。
3.就业状况:评估示范区就业情况,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民工工资收入等指标。
4.居民收入:评估示范区居民收入水平,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贫困人口比例等指标。
5.住房条件:评估示范区住房条件和居民居住环境,包括住房保障政策、居民满意度等指标。
四、社会治理方面1.法治环境:评估示范区法治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包括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社会信用评价等指标。
2.社会稳定:评估示范区社会治安状况,包括刑事犯罪率、社会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指标。
3.政务公开:评估示范区政务公开程度,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指数、政务服务满意度等指标。
4.社会组织活跃度:评估示范区社会组织数量和活动情况,包括公益组织注册数量、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情况等指标。
以上是全省示范区评价考核的主要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客观地评价示范区的发展情况和成绩,为示范区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生态示范区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一、基本条件(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公众参与创建单位领导对创建生态示范区目的意义有深刻理解,指导思想明确。
村级创建单位有领导分管;镇级创建单位设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配备了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氛围浓厚。
(二)制定了生态建设规划(或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村级创建单位制定了生态建设规划或编制的总体规划中有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专章。
镇级创建单位要求有专门的生态建设规划。
镇的生态建设规划要求经同级人民政府(人大)批准。
规划实施方案可行,有相应的组织、资金和技术保证。
(三)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排污收费制度,落实国家和地方各项生态环境保护规定。
村镇辖区内无被国家指定淘汰的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和捕杀、销售、食用受保护野生动植物现象,近3年内无重大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由上级环保主管部门出具证明)。
(四)辖区内布局合理,城镇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环保基础设施较完善,管理有序,道路整洁,环境优美。
(五)创建基础良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六)计划生育,九年义务教育达标。
二、考核指标※为参考指标,供综合评价参考。
三、指标说明(一)考核分区根据自然环境特征、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结构,参考省政府对广东经济区域的划分,广东省生态示范区的考核分别按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西两翼地区和山区三个地区类别进行,地区划分如下:1、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佛山市各县(市、区);惠州市:市区惠东县博罗县惠阳市;肇庆市:市区高要市四会市。
2、东西两翼地区:汕头市汕尾市潮州市揭阳市阳江市湛江市茂名市各县(市、区)。
3、山区: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清远市云浮市各县(市、区);惠州市:龙门县;肇庆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
(二)基本条件说明1、辖区内布局合理,城镇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环保基础设施较完善,管理有序,道路整洁,环境优美。
指严格按规划要求,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有良好的居住小区和基本完善的工业小区。
“管理有序”,是指市场管理和交通管理规范有序,交通秩序良好,车辆停放整齐;无乱搭乱建,无乱设摊点,无占道经营;施工场地设隔离护栏,文明施工,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标语、广告牌设在指定地点。
“道路整洁,环境优美”,是指道路平整,排水通畅,无污水溢流、无暴露垃圾;街道卫生状况良好,主要街道有卫生设施,垃圾箱(果壳箱)箱体整洁,周围无暴露垃圾、无蝇蛆;有专门保洁队伍,垃圾日清日运,无垃圾乱堆乱倒现象,无直接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的现象;辖区绿化、美化好,有良好的感官和视觉效果;城镇建成区内应禁止饲养家禽、家畜,确需饲养的,必须圈养,并有严格的管理办法。
2、创建基础良好:指曾被授予百强、卫生、绿化、文明、教育等先进称号村镇。
(三)社会进步指标1、主要道路铺装率(%):指村中主要道路铺装长度占总道路长度的比例。
道路铺装包括硬底化或石子路。
现场查看。
2、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指利用自来水厂和经检验合格的井水等其他饮水形式取得合格饮用水的村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要求达到100%。
提供水质检验报告和现场查看供水设施。
3、卫生厕所普及率(%):反映改厕情况,指农村中有卫生厕所的家庭占村中家庭总数的比例。
由卫生部门提供证明。
4、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指农民人均各种收入(包括实物按市价折算)之和扣除各项生产性支出后的收入。
该收入体现农民生活水平。
由统计部门提供数据。
5、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指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人均实际收入。
由统计部门提供数据。
6、工业产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是反映工业生产效率的指标,据广东省2003年统计,重点耗能工业企业产值能耗为0.9吨标准煤/万元。
由统计或工业部门提供数据。
7、工业产值水耗(吨/万元):指工业生产总耗水量与工业生产总值之比。
2002年,广东省工业产值水耗53吨/万元。
由统计或工业部门提供数据。
8、生态示范村所占比例(%):指被授予省级生态示范村(含园、所、园区、公园、庄园、基地、场)占总村数之比。
9、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采取对乡镇建成区各职业人群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随机抽样人数不低于200人。
问卷在“满意”、“不满意”二者之间进行选择。
各职业人群应包括以下四类,即机关(政府部门、人大或政协)工作人员、企业(工业、商业)职工、事业(医院、学校等)单位工作人员、一般居民。
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不得低于90%。
(三)生态环境指标1、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村镇辖区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特别是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到流域和区域环境功能区划或环境规划对相关水体水质的要求。
由环保部门提供证明。
2、大气环境质量:指辖区内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划或有关环境规划的要求。
由环保部门提供证明。
3、声环境质量:指辖区内噪声污染控制达到功能区划或有关环境规划的要求。
由环保部门提供证明。
4、森林覆盖率(%):指有林地、灌木林地以及四旁林之和占土地面积百分比。
以具体区域实际的地形特征决定其采用山区或平原标准。
由林业部门提供数据。
5、绿化覆盖率(%):指村镇建成区绿化投影面积占总面积之百分比。
由城建部门提供数据。
6、镇(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反映乡镇、农场绿化建设状况。
由城建部门提供数据。
7、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反映工业污染源控制和治理情况,要求达到国家和地方的规定,由环保部门出具证明。
8、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指乡镇辖区内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重点工业污染源数量占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总数的比例。
重点工业污染源是指占全乡镇污染负荷80%以上的工业污染源。
其他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不得低于90%。
由环保部门出具证明。
9、生活垃圾清运率(%):指能收集、清运的垃圾占全部生活垃圾的百分比。
要求达到100%。
由环卫部门提供数据。
1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经处理的生活垃圾占全部生活垃圾的百分比。
处理方式包括焚烧、卫生填埋、制造沼气和堆肥等无害化处理,相关处理方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提供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
11、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各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中经无害化处理的医疗废物占总医疗废物产生量的比例。
处理方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由环保部门提供证明。
12、生活污水处理状况:人口超过1万人的建制镇,须开始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人均GDP大于2万元的城镇镇区,需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人均GDP小于2万元的城镇镇区,也应根据经济条件、环境敏感状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简单易行、具有“低投资、低运行费用和低维护技术”的“三低”工艺,如氧化塘和土地处理系统等进行生活污水处理。
由环保部门提供证明。
村污水处理状况:视条件采取简单易行的收集处理,可用天然塘、土地处理或氧化塘等形式。
要求辖区内没有污水横流的现象。
13、清洁能源普及率(%):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沼气、太阳能、风能、液化气、电等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面积所占比例。
现场查看。
14、人畜粪便处理率(%):对人畜粪便以三级化粪池、沼气池等形式进行处理的比例,要求达到100%。
现场查看。
15、人畜粪便资源化利用率(%):指散养禽畜和人类产生的粪便资源化利用的数量占总粪便产生量的比例。
粪便资源化利用包括建有沼气池产生能源和腐熟有机肥等,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现场查看。
1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综合利用的畜禽粪便量与畜禽粪便产生总量的比例。
按照《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是指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3万羽以上的鸡和100头以上的牛的畜禽养殖场,以及达到规定规模标准的其他类型的畜禽养殖场。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主要包括用作肥料、培养料、生产回收能源(包括沼气)等。
由环保或农业部门提供数据。
17、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达标率(%):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的污水排放量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
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执行。
由环保部门提供数据。
18、生态恢复率(%):指曾经遭受破坏的历史遗留的矿山废弃地、裸露土地等的复垦面积占废弃地总面积的百分率。
由环保部门提供数据。
(四)农业生态环境指标1、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作物秸秆用作还田、有机肥、饲料或其他资源化利用的数量占作物秸秆总量的百分比。
由农业部门出具证明。
2、病虫害综合防治率(%):指采取施用化学农药以外的措施综合防治病虫害的面积所占比例。
主要措施有生物农药、天敌昆虫、栽培措施、育种措施等。
由农业部门出具证明。
3、旱涝保收耕地面积比例(%):体现土地生产条件及其抗灾能力,要求≥50%。
由农业部门提供数据。
4、化肥使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指一年内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施用量。
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
折纯量是指将氨肥、磷肥、钾肥分别按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量进行折算后的数量。
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分折算。
参考国家全国生态示范区和环境优美乡镇指标,化肥使用强度≤280公斤/公顷。
由农业部门提供数据和意见。
5、农药使用强度(公斤/公顷):指一年内单位耕地面积的农药施用量。
参考全国生态示范区指标要求,化学农药施用量≤3公斤/公顷。
提倡病虫害综合防治,控制使用化学农药,减少对水源和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由农业部门提供数据和意见。
6、有机肥施用:提倡施用有机肥,通过分析耕地施用有机肥数量,反映土壤的保养程度和土壤肥力状况。
要求辖区内有机肥施用面积达到90%,有大型蔬菜果园等要求蔬菜果园内有机肥施用量比例达到70%以上,辖区内有有机食品基地或有机肥施用有突出特点的,可酌情加分,由考核组评定。
7、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指当地主要粮食、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的样品数占抽样总数的百分比。
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和评价执行《农产品安全质量》有关标准以及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系列标准。
由质监、卫生或农业等具备相应资质的部门提供数据。
8、农用薄膜回收率(%):指回收的农用薄膜占农用薄膜总量的百分率。
由环保部门提供证明。
(五)生态模式指标1、生态农业模式:指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和管理一个动态平衡,结构优化,输入合理,经济上可行的农业生态系统,该系统能在长时间内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该系统内的动态平衡为总体规划的主导思想,合理地安排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材料的输入,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林牧副渔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输出,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