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情景关系
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
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一、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1、情景分写,情景互见:可先景后情,也可先情后景;有一句景一句情的,有一联景一联情的,也有一阕景一阕情的;先景后情,情感易把握;先情后景,一般情感较含蓄。
2、只写景,不写情,景中含情。
3、情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⑴情景关系的具体表现: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正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⑵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⑤借助联想想象写二、鉴赏示例1、2007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2、2008年江西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3、2007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葛溪驿(宋)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古典诗词,情景关系梳理
11
2021/10/10
问题: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全诗是怎么表现的?简要作答。
3
2021/10/10
答案: 本诗以“乱”为诗眼,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1)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的心烦 意乱。 (2)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 “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3)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至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 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 (4)尾联用衬托手法,借梳桐蝉鸣将诗人的心烦意乱 渲染到极致。
(2)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寓情于景:柳宗元有了情绪,才将情绪投射 到将看到的景物上。)
10 2021/10/10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4
2021/10/10
二、依据情景的明显与否: 景内含情VS情破景出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 情隐藏得比较深,只能感受到一点落寞,但
具体的情绪不容易揣测:情含景内
5
2021/10/10
二、依据情景的明显与否: 景内含情VS情破景出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李华《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高考古代诗歌艺术鉴赏:情景关系
高考古代诗歌艺术鉴赏:情景关系此情此景,让我忍俊不禁。
此情此景,让人潸然泪下。
看到这种情景,心潮澎湃。
这种情景,让人浮想联翩。
……上述情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情、景二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密不可分!情、景是诗歌内容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情景交融”。
因此,情景关系常成为诗歌考查的重点。
本文拟从3大角度10个方面对古典诗歌的情景关系做一探讨,以飨莘莘学子。
一、从抒情方式角度看,可分为三种方式: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1.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本诗凭吊屈原。
用沅湘长流不尽的江水比喻屈原千年不尽的怨恨,表达了对他的极大同情。
后两句借景抒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落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寄托了作者的同情。
2.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春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首诗从首联“野兴长”到尾联“忽惆怅”,反映了诗人喜悦到悲伤的情感变化。
诗人兴味十足,骑马观赏秋天景色,却触景生情,看到了好似自己家乡的桥和树,由此思念起家乡来。
3.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古诗鉴赏之情景关系例析
古诗鉴赏之情景关系例析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之一,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有着流芳百世的文学价值。
其中,情景描写是古诗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情景关系,也是古诗中一个极具表现力的词汇。
本文将从情景关系入手,对古诗鉴赏进行例析。
情景关系,指的是诗中描述的情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情景关系是诗歌中一种常见的形象表现方式。
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人性、伦理道德以及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理解,是一种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的综合。
下面本文将以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浅析情景关系。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一首豪放派词作品。
首两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表现了主人公热血、慷慨、豪迈的性格特点。
接下来,苏轼运用情景关系,将主人公和场景巧妙融合,营造出一个生动、亲切的情景。
比如“马蹄疾,人脚轻,情知只今夜,不觉五更钟。
”这两句,情景交融,形象逼真,生动地刻画了出行的场景。
在这里,诗人通过马蹄声和人脚声的对比,将狩猎的场景描述得十分真实。
人们在前往出猎的途中,惊扰了静寂的夜晚,令人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冒险气息。
这种情景关系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狩猎的乐趣,更多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表达。
此外,苏轼还通过情景关系来塑造人物形象。
比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这两句,既表现出主人公的豪情壮志,也展现了他远行万里的苦劳。
在这里,诗人成功地通过“功名”和“路程”两个元素,将主人公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情景关系的描写,不仅体现了人物的的性格特点,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情景关系在古诗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待猎场情景、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以及作者思想和情感。
因此,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必须善于理解和把握情景关系,才能真正领略古诗的意境与情感的内涵。
古诗词中的情景关系
情与景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要素,也是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常常涉及的内容。
了解古典诗歌中有关情与景的知识,对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弄不清楚和它相关的几个词的概念:触景生情、移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今天我们试着用简单的方式来记忆、掌握这些术语。
(一)触景生情与缘情写景1. 触景生情“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
“景乃诗之媒”(谢榛语),人物一开始心情比较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所以称为“触景生情”。
杜甫的《登高》一诗就是典型的触景生情之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登上高处,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苍凉恢廓的秋景:辽阔的江天,清猿哀鸣,飞鸟栖止不定,长江滚滚,落木萧萧(前两联内容),这种苍凉的景色触动了他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于是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俱涌心头(后两联内容)。
触景生情的例子很多:“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共短亭。
”(李白《菩萨蛮》);“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眼前之景触发情感 心情都变好了!2.缘情写景“缘情写景”又称“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
着我色彩水穷云低,甚是压抑心中之情被贬了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
诗人的心情比较激动,把这种激动的心情加到景物上去,高兴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高兴,悲哀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
如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古诗中情景关系类型
古诗中的景、情关系类型一、景、情反衬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1、以哀景写乐(豪)情“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
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
过多也就未免令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
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某种壮怀、豪气,非要借助哀境的反衬,不足以倍增光彩。
《塞上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律诗的前四句,写西汉时的“天之骄子”匈奴,正在白草连天、荒原落日的塞外射猎示威,哀景写得十分凄烈。
但下面笔锋一转,别开洞天:“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古诗词鉴赏之情景关系精选
古诗词鉴赏之情景关系古诗词鉴赏之情景关系精选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
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和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
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命题人常常会选取情景交融的诗篇作为测试材料,让考生赏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懂得诗歌意境究竟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情景交融的诗篇,或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而自成意境。
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作品,同学们须注意赏析的思路:一般是先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景的特点),然后分析这样的景又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情的特点),情景交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的特点)。
如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第12题第(2)小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
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露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从上面的参考答案可知,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一般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或描述画面;然后点出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会用到“景中含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等鉴赏术语;最后抓住重要意象的特点及关键字眼揣摩诗人的情感。
《春行即兴》三四句中的“自”“空”二字即关键字眼,花自飘零无人管,此中即有诗人的伤心怀抱;好鸟空啼无人赏,则更是一派凄凉!上面这个例子是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来赏析整首诗歌的,也有只摘取诗中极富艺术性的诗句加以赏析的情况,如2009年高考语文江西卷第14题的第(2)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诗词情景关系
古诗情景关系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大要素。古人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胡应麟 )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王夫之)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于是“情景鉴赏”便成了近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常见考查类型。 “情景鉴赏类”试题从结构方面涉及“先情后景”“先景后情”,从抒情方式(间接抒情之情景交融)方面包括: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入景、情景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和情景反衬(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这一节从情景交融角度介绍情景鉴赏类类试题。
高考链接
高考链接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1年山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前者桃李含笑盛开,后者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 ,前者以乐景写哀情,后者哀景衬哀情。
5/以景衬情:分为情、景正衬和情、景反衬两种。 情、景正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又可以分为:
01
以乐景写乐情
02
和
03
以哀景写哀情
04
以乐景写乐情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2、移情入景
#2022
通过景物描写把情感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 。写景句子本身主观情感色彩不浓郁。
写景时带有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即,从人物物彼时彼地的思想情绪入手,使景物与人物自然贴切地结合在一起。(例如用“残”“空”“愁”等词汇来修饰形容诗句中的意象) 注意:“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这两个概念很难也没有必要作严格的界定。答题时可以说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古典诗歌鉴赏情景关系
情景关系的具体表现: 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正衬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
知识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回顾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
从情景角度鉴赏这两句诗。
前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回想当初出征 时,杨柳依依随风吹拂。用杨柳春风的 明媚春光来反衬离家的悲伤。 后两句以哀景衬乐情:如今回来的路 。 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用大雪纷飞的 严寒来反衬战后回家的喜悦。
如何判断“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1、明确含义: 乐景: 美好热闹的景物 哀情: 哀伤悲凉的情感
2、先通读全诗,读懂情感,确定是“哀情”; 3、分析景物描写,而且确定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劳歌:别歌 。谢亭、西楼:送别之地。)
D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明确。
有人以为,尾联毁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 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 处。你赞同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 括剖析。
A同意后一种意见。
B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 情”、“反衬”):前三联选取了古原上的碧云、 鸟儿、翠稻、农人等意象 ,运用拟人手法,描 绘出一幅水色山容清新明丽的春景图。最后两 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内心的沉重。 C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
总结 情景关系题答题步骤:
1.明确回答出情景的哪种关系。 2.借什么景抒什么情\ 融什么情于什么 景。 分析意象,概括画面特点 (什么地方 的景物?景物的什么特点?) \因什 么而产生的怎样的情感。
2012年高考模拟卷
晚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古诗文表现手法——情景关系
古诗文表现手法——情景关系在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中,情景关系是诗歌理论中非常重要的诗学范畴,情景交融是诗人们表现手法的最高境界之一。
在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中,关于古诗中情景关系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在答简析题过程,一旦遇到“情”与“景”表现手法的问题时通常都会回答:情景交融。
同学们以为这就是最稳妥的万能答案,而实际上,情景关系包括很多种类。
01 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法也可叫:情由景生或由景及情。
先见景后生情,景乃诗之媒。
诗歌的主人公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打破先前的平静心情,激发出情歌。
杜甫的《登高》就是典型的触景生情之作,诗人登临高处之后见到一副萧瑟的秋景图:狂风急吹、猿猴哀鸣、江水滔滔、飞鸟四散、秋木凋零。
如此悲凉苍茫的景象,使得诗人不禁联想起自身的境况,“悲秋”、““艰难苦恨”、“潦倒”心中五味陈杂。
02 移情于景移情于景法:是将景物赋予人的感情,通过拟人的表现手法,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更加浓烈。
在杜甫的《春望》中,伤感时花朵可以流泪,离别时鸟也会心悸。
这本是人才会有的行为,诗人却将其放在物的身上,这便是移情于景法。
李白的《劳劳亭》也同样运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连春风也会在意离别的痛苦,不愿催促柳条发青。
03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法:也可称为由情写景、缘情写景,情感生发于见到景物之情,情乐见乐景,情哀见哀景。
景物不过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衬。
诗人李商隐在《端居》中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04 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法:也可称为融情入景、以景写情、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仔细分析后发现诗人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描写长亭分别的语句:“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 以其景物自身没落、荒远、怀旧、寒凉的情致,与莺莺离别后的情致相通,将莺莺的离愁别绪融化其中。
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景关系
论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景关系中国古代诗歌总的来说就是情与景的交集,某样的景触发了某样的情,或者某样的情寄托亦或是融合在了某样的景中。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愚以为,他们的关系如下:一是情与景总是对立或统一的。
二是情的特殊性使得景具有特殊性。
情与景总是对立或统一的。
如,以乐景写乐情,这个情与景是统一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诗人流放途中遇赦返回,心情自然是甚好的,在这么好的心情下,当然是“彩云间”和“轻舟”了,既是舟儿轻快亦是心情轻快。
还有“喜柔条于芳春”(《文献》刘勰)揭示了人们喜欢用春天的景象来抒发喜悦愉快的心情。
就像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的轻柔杨柳枝和细嫩柳叶流露出诗人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还有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桃花”、“青箬笠”、“青蓑衣”,从色彩上看就非常的具有春天的气息,洋溢着愉悦的氛围。
作者在这春暖花开之际,于烟波垂钓,既闲适又恬淡,乐景与乐情相统一。
再如,以哀景写哀情,这个情与景也是统一的。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这是一首赠别诗,门客董大与诗人分别,诗人十分不舍,所以用“千里黄云”、“北风”、“雁”和“雪”这样给人感觉很苍凉的意象来渲染一种不舍的氛围,但同时这些意象又描绘了一会开阔的图景,所以又有一种慷慨激昂,振奋人心。
这样一说,又有一种以哀景写乐情的意思了,如此一来,就是既对立又统一了。
突然想到这很符合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
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再像《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完整版)古代诗歌中的情景关系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除夕的夜晚,烟花在空中绽放,细丽无比。
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
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
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
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爆炸。
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等。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它们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
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
发色剂是一些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例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会发出黄色光芒,含钙化合物会发出砖红色光芒;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
因此,人们常通过燃放烟花来烘托节日气氛。
但由于黑火药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黑火药是一种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黑火药爆炸时,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的其它产物中一定含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3)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灼烧时发出绿色光芒的化合物可能是_________(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5)为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大气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混合物 K和S 2Mg+O2点燃2MgO 硫酸铜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燃放后及时清扫洒水、使用环保型烟花等【解析】【详解】(1)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是一种混合物;(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黑火药爆炸时,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的其它产物中一定含K和S;(3)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物质氧化镁,2Mg+O2点燃2MgO;(4)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所以可能是硫酸铜等;(5)为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大气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燃放后及时清扫洒水、使用环保型烟花。
古诗中的景情关系课件.ppt
整首诗都是写诗人行经宜阳时即目所见的暮春景 色,是安史之乱后荒寂的景色。在景物描写中, 渗染着诗人感伤,哀的心情。
(融情于景)
(4) 《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 (08浙江)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 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 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 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 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 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融情于景)
思考:2009江西高考
• 问: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 析。
答:
• 这首词因景生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上片描写的是超然 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 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 之中思乡之情。
• (3)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05重庆)
•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第三步,从悲喜忧乐方面区分情与景的性质,从而得出进 一步的结论,如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写乐, 以乐写乐等。
(1) 《端居》 李商隐(06福建)
•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寂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 更显出寓所的冷寂。红树,则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 风雨之夕,月明之夜,胸怀愁绪而寥落之情难遣的。
• (2)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07全国1)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
五、古诗词鉴赏之情景关系
五、古诗词鉴赏之情景关系引言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而为人称道。
其中,情景关系是诗词创作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方式,通过描绘景物和情感的关系来传达诗人的思想和感受。
本文将通过对古诗词中情景关系的分析和鉴赏,深入探讨它在古诗词中的作用和价值。
情景关系的概念情景关系是指诗人通过描绘景物、情感和情绪等元素之间的联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景氛围。
这种情景关系既可以是主观情感借助客观景物的描绘来表达,也可以是客观景物通过触发诗人的情感而呈现出来。
情景关系在古诗词中可以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和意象来实现,如拟人、象征等。
情景关系的种类古诗词中的情景关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其中的几种:1. 行旅与情感关系很多古诗词中都以行旅为背景,借助旅途上的景物描写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通过对壮丽景色的描绘,传递了诗人豪情壮志的情感。
2. 自然与情感关系自然景物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情景元素之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明月和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3. 感叹与情感关系古诗词中常常出现一些感叹的情景,通过对一些令人羡慕或者令人遗憾的事物的描绘,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例如《古朗月行》中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达了作者对项羽的深深惋惜之情。
4. 人物与情感关系人物是古诗词中一个重要的情景元素,诗人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情感,将人物与情感关系相结合,创造出一个生动的情景。
例如《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通过对杨玉环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杨玉环的深深思念之情。
情景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情景关系在古诗词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情景关系可以丰富诗词作品的内涵,使之更具艺术感和深度。
通过对情景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诗人可以表达出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思想,触动读者内心的共鸣。
古代诗歌情景关系
古代诗歌情景关系(一)以乐景衬乐情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乐景)。
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乐情)。
(二)以哀景写哀情题金陵图(唐)韦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析】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哀景),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哀情。
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乐景),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一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哀情)。
(三)以乐景写哀情谢亭送别谢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析】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乐景),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哀情)。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析】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乐景),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哀情)。
(四)以哀景写乐情“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
江汉杜甫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析】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哀景),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乐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乐情
赏析: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 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 孟郊 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 今朝放荡思天涯。 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景交 春风得意马蹄疾, 融——将策马奔驰于春花烂 一日看尽长安花。 漫的长安道的场景和登科后 志得意满的心情,描绘得生 动鲜明。 登科后
以哀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
都较为少见。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
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
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
情绪高昂的稀有。过多也就未免令人
厌腻,乃至形成滥调。因此,“以哀 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以哀景写乐情
江汉 杜甫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 不必取长途。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光明媚登高望远, 远处随 风舞动的杨柳,触动了心底 的思绪。自己就像远处婀娜 多姿的杨柳没人欣赏。悔不 该当初让夫君去求什么功名 利禄,让自己忍受这般离别 愁苦。
• 春 晓 孟浩然 •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答案二:在玉盆中用清泉洗手,水虽 然碎成水珠,但水珠看上去很圆,以 乐景写乐情
答案:借景抒情,运用拟人的手 法,将景写得极富生机与朝气, 抒发了诗人内心喜悦的心情。
答: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意象营造 具有生机的画面,又以翻,欲燃等动词 赋予动感,将初夏的美景都展现。正是 由于这些景物,作者触景生情,以营造 一位思念丈夫的女子形象,百般孤寂无 聊的心境。
5/以景衬情:分为情、景正衬和情、景 反衬两种。 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 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哀 伤的心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 内心的愉悦的心情。又可以分为:
和
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哀情 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 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 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 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赏析:落日、秋风是 一种凄凉的感觉,但 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 年,并以“老马”自 喻,表现了积极入世 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 情怀。
情景反衬
诗经· 采薇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赏析:一二句以乐 景写哀情,三四句 以哀景写乐情,情 景强烈冲突,哀乐 之情趣,遂更加隽 永深远、耐人寻味。
5/以景衬情:分为情、景正衬和情、景 反衬两种。
对花溅泪,听鸟惊心。
3、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描写把情感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 。写 景句子本身主观情感色彩不浓郁。
4、寓情于景
写景时带有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即,从人物 物彼时彼地的思想情绪入手,使景物与人物自然贴切 地结合在一起。(例如用“残”“空”“愁”等词 汇来修饰形容诗句中的意象)
注意:“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这两个概念 很难也没有必要作严格的界定。答题时可以说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009天津卷)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 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闲适的心情,乐景写乐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赏析:全诗抒发了羁
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
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
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 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别具韵致。
高考链接
(11年山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答案】划线句子细致地描 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 ,水珠圆润晶莹(2分),融 情于景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 轻快、喜悦的心情(2分)。
(07年江苏)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 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 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分 )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 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 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以哀景写哀情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速。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赏析:诗人创作此诗时,
他身为逐客,远在异乡,
独立庭院,百感丛集。诗 人在阳春三月见到反常的 如秋之景,眼中的花尽叶 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
之情是融会为一的。
2009江西卷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 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 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 参考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 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古 诗 情 景 关 系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大要素。古人 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 成,两不相背”(谢榛),“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胡应麟 )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 可离” (王夫之)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于是“情景鉴赏”便成了近 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常见考查类型。
• “情景鉴赏类”试题从结构方面涉及“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 节两种不同的景色(前者桃李含笑盛开,后者野田荒 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 ,前者以乐景写哀情, 后者哀景衬哀情。
2、移情入景
又叫缘情写景,景随情移。诗人怀着某 种感情观看景物、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 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色彩。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花开鸟鸣本是美 好的景象、动听的声音, 只是杜甫内心先是装满
了忧国忧时之情,所以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 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 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高考链接
(11年山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清明· 黄庭坚
(07年上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6题。 阮郎归· 初夏 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 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 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6.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 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答案一:微雨过后,轻风吹得荷 叶翻转,榴花灿烂地开放,以乐 景衬哀情,表现了诗人的感伤。
(05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 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 水。 (1)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4分) 【答案】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 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 不由一惊,这前后感情的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 情。
先情后景”“先景后情”,从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之情景交融)方面包括:触 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入 景、情景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 情)和情景反衬(乐景写哀情、哀景写 乐情) • 这一节从情景交融角度介绍情景鉴 赏类类试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触景生情
又称情因景生、先景后情。人物一开始 心情相对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 引起联想、想象,激起感情,所以称为“触 景生情”。 赏析:闺中少妇衣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