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李希贵学做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6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6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1教育家李希贵提出“自由呼吸的教育”深深吸引着我,一连串的问题冒出来“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素养教育”“什么是自由呼吸的教育”。
就这样,我怀揣着奇怪心和求知欲读完了这本著作。
每读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就犹如给我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仿佛我在与大教育家促膝长谈一般,使我的教育理念不断的更新完善。
我是一名怀揣着幻想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我的教学阅历虽然尚浅,但我却拥有着无限大的激情。
学校领导信任我,任命我为四班级的班主任。
但或许是我低估了四班级的教学难度,没能做好充分的思想及心理预备,有时真的觉得,自己就犹如一台工作机器,要面对处理不完的工作和突如其来的“纠纷”。
面对41个古灵精怪的小家伙,我竟然开头有些束手无策了。
无奈之下,我学着“假装”自己,戴上“严峻”的面具。
孩子们每一个微小的小动作,都会立即尽收我的眼底,哪怕只是动动铅笔,诸如此类的“小详情”我都是不被允许的。
但是我慢慢发觉自己的方法有些顾此失彼,我忽视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如今的他们,好动、好玩儿、都是他们的特点。
在这一时期,我若硬是要求他们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他们自然无法到达我的要求,这不仅会让孩子们对学习失去爱好和信念,也会使我和同学之间产生冲突和隔阂,百害而无一利!而李希贵老师所说的“有点落叶怕什么”却使我茅塞顿开。
是呀,树叶,随风而落,会飘到屋顶、会飘去湖边、哪有捡完的道理!试想一下,一名年轻的老师怎么还能拿着老一套的教育理念来育人呢?太落后了!再试想一下,有点落叶怕什么,那么孩子们在课堂上有点不违纪的小动作又怕什么呢?素养教育,除了学习,还有许多可开发可制造的地方。
我们班的同学是多才多艺的,但我把优秀的标准单纯定为学习,导致许多孩子只能是偷着画画、折纸。
李希贵老师再次为我带来了一方清泉:哪里闪光就打造哪里。
我们班有一名男孩,特殊淘气,甚至有些多动,我疲于对他错误的订正,对他特长的开发很疏忽,但有一点,这个孩子画画特别棒,在班里数一数二。
学习李希贵校长 心得体会
学习李希贵校长心得体会胡丽丽在与学生、教师、学校的零距离共呼吸中,李希贵老师生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信仰亦或追求,那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
在书中,李希贵先生曾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什么是教育”是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
一万个人也许会有一万种不同的教育理想与教育情怀。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靠读书自强、以智慧立身。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德不孤,必有邻”。
教育其实很简单,只要按照教育的规律运行就可以了。
但现实生活处处充斥着相反的现象,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将教育问题庸俗化,将教育的运营等同于旅游、党政、企业,总之不像教育。
他在文中写道: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
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
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
在书中,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学习。
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活动,其实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
做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
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的、深刻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面而来,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才不会落后,不会被时代淘汰。
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
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2023年《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_4
2023年《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2023年《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1早就听说过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刚好办公室集体阅读的书目正是此,这正符合我愿。
看书前,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教育是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贵老师又是用什么神奇的力量塑造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呢?怀着几分疑问,也怀着几分求知的迫切,我认真畅读了这本珍贵的教育专着,从中感悟到教育的自由原来是这般不易和美妙,李希贵老师就是这样用心、用情、用爱、用智慧创造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中,字里行间充满了教育的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也没有呆板的说教,李希贵老师用朴实而真挚的语言,创造了一部教育专着,从题目到内容,无不折射出一位教育家、改革家教育教育智慧的风采。
书中又这样一句话“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尊重了孩子的个性,也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
李希贵老师的“语文试验计划”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他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
对孩子多一份尊重,我们就不会让生动活泼的孩子,按我们老师的想法做他们根本不喜欢做的事;对孩子多一份尊重,当我们老师有错时,是完全可以向学生道歉的;对孩子多一份尊重,我们就不会剥夺学生自己的时间,侵占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
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孩子了,孩子心又怎么会不尊重你呢?教育本来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只是我们人为的把它搞复杂了。
如果把孩子们当做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来看待,让孩子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了。
一本书的容量是有限的,但李希贵老师的教育理念给我的启迪却是无限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在享用他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用心读书,用心做事,用心做人,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珍重懂教育的人,一个在教育中“自由呼吸”的灵者!2023年《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2一个多月前,学校为我们每位教师购买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
学习李希贵心得体会
读《教育家之路:李希贵篇》心得体会当学校发给我们老师两本《教育家之路》时,我看到了那么多的教育家,其中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而让我眼前一亮的却是对李希贵老师的介绍。
因为我在去年看过李希贵老师的两篇著作,即《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学生第二》。
现在再一次看到对他的介绍时,更加佩服。
第一,钦佩他的教育的理性与管理的智慧。
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是对当前教育界“学生至上”热潮的一声棒喝。
他认为,学生成了我们的顾客,成了我们的上帝,我们把所有目光都聚焦到学生身上,而忽视了教师的健康,忽视了教师的发展。
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
的确是的,教育是生命培育生命,爱心滋养爱心,温暖传递温暖,尊重撒播尊重,智慧启迪智慧的崇高事业,“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关爱都必须经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
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当一个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
同样,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培养教师在学校的“幸福感”。
这是多么富有理性与智慧的教育管理。
第二,钦佩他的“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还是在高密四中当校长时,也算有了一些成绩,于是,不断有一些到四中参观考察的人,总是喜欢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四中的“真经”到底是什么?他说只是“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的确,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有这样一则故事: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说:“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回家要做一件事情:把你的胳膊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
坚持每天都做,你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起来,觉得做这个很容易。
一星期后,苏格拉底问学生:“坚持每天都做的学生请举手。
”班内有80%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班内举手的学生只有一半了。
一学期下来,苏格拉底问学生:“这一学期,坚持每天都回家甩胳膊的同学请举手。
李希贵文章读后感
李希贵文章读后感第一篇:李希贵文章读后感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武药小学熊晓萍有幸拜读了李希贵先生编著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
刚借到这本书时,内心也并没有多少想读的欲望,只是被书的标题所吸引,早就从文献上看到中国教育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学生的创造能力非常强,尤其是美国,据统计,从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美国共培育了4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产生了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
近几年来,从美国走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更是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得多。
仅2003年产生的1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就占了半数左右。
科技含量如此高的诺贝尔奖,在我们‚望洋兴叹‛的时候,美国为何就如此‚霸道‛了?难道他们在垄断经济的同时,也垄断了思维,垄断了发明创造吗?他们是通过怎样的教育方式,让美国人变得如此有才能?带着这些疑问,我好奇地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
浏览本书目录,一个个新颖的标题映入我的眼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家常饭‛与‚法国大餐‛、为什么要让学生都在课间挤厕所、美国的教师怎样布置作业、美国人也会耍心眼、中国式的无所谓、主人意识:从棒球场到教室……这么多新鲜的名词,我的内心充满了好奇。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这个问题还用回答吗?在国内,这个耳熟能详的句子,已经在校园里响彻了20多年,它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原则性口号了,然而哥伦比亚大学的课程专家却向我们的教育专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因为他在观看我们带去的教学录像时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摄像机在课堂上为什么只摄老师?为什么只见教师在那里指手画脚?为什么所有教师的声音都有字幕,而学生回答问题时,却没有字幕,无意的疏漏为什么发生在学生身上?难道连我们编辑录像的工作人员都这样看不上学生吗?为什么课堂上的老师总是‚抓‛着学生,一个一个地提问题,其他学生这时候还能学习吗?‚很好,坐下!‛戴维先生模仿了一位教师用手指往下一点的动作说:‚学生回答了问题还不知道坐下吗?为什么老师还要这样手指一点,说一句‘很好,坐下’呢?要知道,这样做,小孩子连点面子都没有了,这不是在扼杀小孩子的自主能力吗?‛‚中国的老师不是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吗?主人在课堂上还要这么小心翼翼吗?是啊,许多时候我们对一些严肃认真的事情,只是口头说说而已,真正做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读李希贵有感
读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李希贵现任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李校长不愧为当代教育家,从书中能深深体会到:1、大胆创新。
不管是当老师,校长还是局长,他都能抓住工作的重点,他说“教学工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并去用大胆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总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向书学习。
他的发展始终离不开读书,他把书中的理论运用到教学和教育中去,这是他成功的关键,书中他极力推荐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和松下幸之助的《经营人生的智慧》这两本书,因为这两本书都是关注“人学”的书,以人为中心,就像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一样。
3、平等和放权。
不管是对待学生还是他的属下,他都坚持平等的原则和放权的原则。
哪怕一件小事都会平等对待每个人;只要学生能做的事情,他绝不插手,更不会一把抓,给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
他越是平等,放权,学生就越有信心,积极地去把事情做好。
除了以上这些,李校长还有一些人生的感悟让我受益无穷:1、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他说,“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干什么事就要干好什么事”,细想一下,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就是很了不起的。
2、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李校长说这是改变他一生的哲学命题。
的确,如果我们充分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学生肯定能感受到,他们的积极性就会高涨,先不说对学习的好处,以后,学生们在工作中也会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也是很大的成功。
3、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现在的自己已不是之前的自己了,再用之前的方法和思想去做事情是行不通的,但是要记住,“不重复自己,需要可贵的自省;而不重复别人,则需要自信”。
4、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
李校长总能比别人看的更远,总能方法更巧妙,总能方式更独特,总能思想更先进……所以致使他取得了超出别人的成功。
总之,这一切的理念成了让他的学生、学校、属下自由呼吸的基础。
以上这些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书里还有很多教学,教育和管理的先进思想,需要我在今后的阅读中和实践中去学习和体会。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通用19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通用19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篇1《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家李希贵在新课程背景下奉献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
书中把自己多年来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原生态的东西提供给读者,主要写了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自己的感悟,始终贯穿了教学、教育、学校管理三条线索。
一切都是那么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
读完此文,我深深地被作者对教育的真诚、真挚,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探寻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态度所感动。
读完这本书,我想用袁振国在前言中的一段话来表达我读后的感想,“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事业,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而且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教育是造福于他人同时也使自己获得幸福的伟大事业。
”特别是最后这一句,李希贵用他二十多年教育实践向我们诠释了怎样使孩子获得有幸福感的教育和教师怎样从辛勤劳动中体验工作的快乐。
善于学习,是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后对李希贵的第一印象。
李希贵的教育成功之路得益于对读书的执著和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体验、领悟和反思。
家庭的影响使李希贵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结合自己的在教学中的经验和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使他越来越认识到读书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读书,伴随了他46岁人生,也影响和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所以,我们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
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
一个优秀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
与教育名师相比,我们比较多的只是囿于操作层面的专业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匠气,而往往缺少一种基于文化底蕴和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
向李希贵学做人
向李希贵学做人——《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作为教育人,当我们遨游在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著作中,可能首先会在书中去猎取李希贵成功、成名、成家的“真经”在哪里?他的教育故事都有哪些与众不同?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显然,这些东西在书中很容易找到。
获取了这些,也算我们“不虚此行”,对自己以后的工作也会有所帮助。
可是,在我看来,李希贵的成功,并不仅仅局限于问题的表层:“智慧、执着、坚守、善做善成”上。
他的成功与他的底色不无关系,那就是厚重的人格魅力。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基本道理:一个人要想做好事,必须要首先做好人。
因为,人格魅力要远远大于实际能力,人格魅力是能力的支撑点,失去了这个支撑点,就不会平衡。
所以,即使你的“本事”再大,能力再强,一旦失去了人格魅力的支撑,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失去团队的力量。
可以想象:一个“孤家寡人”怎么能够成为一个成功者、胜利者?!我们又知道: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体。
老师要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学生的配合,如果作为老师没有人格魅力,学生一旦讨厌你,尽管你“满腹经纶”也无济于事,因为,孩子听不进去,或者不愿意听你的课,你的一切努力都将是苍白无力;作为校长可能更为直接,如果你缺乏人格魅力,老师或者班子成员就不会信任你,你的话就不会有力量,执行力就会大打折扣,工作就会“事倍功半”,进而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人格魅力”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底色,是成功的“助推器”。
李希贵的成功、成名,靠得就是这种底色——人格魅力。
首先,他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亲是他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李希贵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的父母都不擅长说教。
可是,无声往往大于有声,他的父母靠得就是无声的行动,感染了李希贵。
李希贵说:母亲是一个“要强”的人,又是一个“讲效率”的人,母亲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做事的习惯。
而正是这种良好的做事习惯让“我”终生受益。
“我”的父亲沉稳淡薄,对新事物十分的包容,“我”所生的家庭从小就没有留下什么阴影。
品味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
品味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1. 引言1.1 引言李希贵校长是当代教育界的一位杰出领袖,他的教育思想深受人们喜爱和尊重。
在他的引领下,学校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李校长以其独特的学术见解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影响着整个教育界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对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和剖析,从不同角度探讨他的教育理念、实践和成果,以及他的教育思想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通过对他的品味和探究,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更深层次的启示和思考。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从背景介绍开始,逐步展开对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的细致剖析,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对李校长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2. 正文2.1 背景介绍李希贵,生于1965年,山西省人,现任某知名大学校长。
他曾在国内外多所学府深造,攻读教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因其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杰出成就,被誉为教育界的杰出领袖之一。
在担任校长的职务之前,李希贵曾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担任教师、教研员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李希贵校长的成长环境对其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小生活在一个重视教育的环境中,他的父母对他的教育付出了很大的关怀和支持,让他懂得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力量。
在学术方面,李希贵深受多位教育大师的影响,如著名教育学家李泽厚教授、王肖教授等,他们的教育思想对李希贵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他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李希贵校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健康成长。
他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挑战和机会的学习环境。
在教育管理方面,李希贵校长倡导开放式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倡导团队合作,建立和谐的校园氛围。
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与时代发展的密切联系,他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积极引领教育事业朝着现代化、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他主张教育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倡导创新精神和跨学科教育,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优秀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对话李希贵——学生第一
对话李希贵——学生第一李希贵,男,现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历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
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时间:2014年1月23日下午地点:中国教育学会第26次全国学术年会现场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老师,李校长也已经到了会场,下面首先请大家看一个片子,这个片子介绍的是学生的一天。
希望大家认真看这个片子,看了以后大家才会更好地听李校长的报告。
今天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刚刚大家看的片子,第二个阶段就是李校长做主题报告,第三个就是大家交流互动。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李校长做主题报告。
李希贵:谢谢李老师。
我大会提出来大家提问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就希望我先做一个介绍。
非常快乐来到这里,也特别感谢各位选择这个会场,我今天给大家的介绍是因为这本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是2005年,袁振国(音)教授主编了一本书,其中有我的一本《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当时最初的题目是“创造自由呼吸的教育”,后来出版社说袁振国教授提出来说改一下同不同意?说把“创造”改成“为了”,我当然同意,但是我一直没有问袁教授“为什么”。
已经快十年了,我当初的理解,“为了”是一种理想,能够持续追求。
“创造”就不一样了,必须马上去做,我估计袁教授担心我立即去做有麻烦,所以他希望变成理想。
但是我还有点不甘心,来到十一学校以后,就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刚刚看到的片子已经有这么点意思,在校园里学生表现出舒服、自由,还有责任心,已经看到了教育的图样。
但是自由之后带来很多东西,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个片子背后的东西。
一个是自由的胞弟——“自主”。
有时候我们不愿意给学生自由的原因,往往是害怕学生没有自主水平,但是当我们永远不给学生空间,永远不给学生自由的时候,学生就永远没有自主水平。
李希贵读书心得
在老师眼中,不应该有坏学生李希贵先生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起步,到校长,局长,在探索教育改革过程中他的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
在学习了他的教育理论后,我对教师,教学,有了新的更深刻的感悟。
尤其是他的“在老师眼中,不应该有坏学生”这一观点对我触动很深。
在阐述他的这一观点时,他讲了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老师和同学一起当面揭穿一偷同寝室手表的女生,结果毁了这位女生的一生。
最后他总结道“教育与警察不同,教育的成功决不是抓出一个小偷,它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
第二个案例是遇到两个偷窥女厕所的男生时,他没有急于做出决定,而是先进行了调查。
调查后,他发现,这两个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行为是青春期的心理躁动和对异性的过分好奇所致。
于是,李希贵悄悄地拟订了一个教育计划,让这两个男生在健康的气氛中,在老师的关爱和同伴的友情里,慢慢融入到了班集体中。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变得开朗了,合群了,不知不觉过了危险的河流,不仅没了原先的坏习惯,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去衡量学生。
”李希贵说,“在教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因为,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失败了。
”这两个案例同样是针对“问题少年”,可是教师处理的方法不同,对学生的人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试想,如果一开始教师就教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敢于认错的孩子,那么,偷手表的那个女生也不至于会中途辍学去当小贩,从而毁了一生。
不过,好在李希贵先生在教育上及时反思,没有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第二次的事件就处理的很好,没有给学生留下思想和精神负担。
那件事就像是那两个少年人生中插播的广告,云淡风轻了。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很多问题。
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的必修课。
我觉得首先我们应该追根溯源,找到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然后先别急着对症下药,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为他们想一想,这样解决是最好的方法吗?会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呢?对他以后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吗?考虑好了这些问题,再去对症下药。
品读李希贵,让心灵自由呼吸——《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读后感
学 生 不 愿 听课 、 学习 , 老 师 闹 情 绪 的恶 性 循 环 的 案 例 。在 日常 教
育工作 中, 我们 老 师更 多 的 是 使 用 粗 暴 的方 法 来 对 待 犯 错 的 学 生 。学生 往 往 是 因为 “ 怕” 而 变得 ” 乖” 。记 得 多 年级 我 班 有 一 个
该 从 根本 上改 变 一 下 了 。
早在上个世纪 . 上 海 教 委 张 民生 先 生 曾 提 出 , 要从听课 、 评
英 国教育家斯宾 塞曾说 : “ 在 学 生 表 现 出疲 倦 之 前 功 课 就 应该停止。” 这 句 看 似平 常 的话 道 出了 一 个重 要 的教 育 原 则 : 教 育 应 该 在 孩 子 乐 于接 受 的情 景 下 进 行 。 这 些 孩 子 , 本 身 对 教 育 者 就 积 淀 了许 多 不 信 任 , 甚 至 敌 意 。 因 此 他 们 会 经 常 向 固有 的 “ 师 道 尊严 ” 挑战。 其实 , 这 时, 最好 的办 法 , 就是 — — 不 教 育 。 我 们 所 能 做 的 最 正 确 的 态 度就 是 — — 忍 耐 。放 下 自己的 尊 严 和架 子. 压 制 住 自 己心 头 的怒 火 , 站 在 孩 子 的一 面 想 想 。其 实 , 他 们 此 时也应该 不好过 。 也应该 正处在一种 焦虑 、 不 安 而 略 带 恐 惧 的 心理 状 态 下 。我 们 的 忍耐 , 会让 孩 子 准 备 好 的 抵 触 、 反 抗 心 理
《学生第一》读书心得
《学生第一》读书心得3篇《学生第一》读书心得篇1暑期将至,看了李希贵的《学生第一》,对于这本书我是充满兴趣。
学生第一这个书名就很是有趣,新课改过程中一直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一味以教师为主导。
然而在各种充斥着各种压力的今天,真正做到的少之又少。
每天到学校来上学就是煎熬,每天上班时经常能看到垂头丧气的学生,每到放学,这些学生就像刑满释放一样开心。
到底怎样才能开开心心的去上学,带着疑问和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
六十六个小故事,两百多张图片构成了整本书,书中的文字并不许多,仿佛一位前辈在向大家讲述一个个故事,平实却触动人心,读完这本书我很是感慨,学生第一,不仅是课堂上学生第一,在整个校园中都是学生第一,教师只是提供空间,搭建平台。
学生第一真正的创造了一个属于学生的学校,把孩子的成长放在第一位,而教师只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舞台,提供空间。
学校是学生的校园,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人,这个想必每一个教师都知道,每位教师都懂,但现实情况却相差甚远。
看看李希贵校长的做法,想想我们的做法,答案显而易见。
固定的课程,严格的制度,枯燥的课堂,乏味的活动,单一的评价,这些都是原因,但我觉得最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去了解学生的需要,没有去分析学生的心理,没有顾忌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活动我们不了解,学生的喜好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学生的分数高低,只知道学生的成绩好坏。
所有的孩子送到学校来,我们似乎都要把他们教育成一个模子。
而在李希贵校长的做法就彰显了孩子的个性,也培养的了学生的能力。
虽然我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在短短的几年里经常看到毕业的学生回来看老师,听到老师谈及以前的学生,我发现班上拔尖的孩子进入社会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而那些在老师眼里的后进生进入社会后也不是最差的,甚至有些还很成功。
我们培养的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考试的高手,我们应该培养的是有能力的孩子,能力方方面面不仅仅只有学习。
书中李校长的努力深深打动着,他的一举一动都为我们教师树立了标杆:优秀的教师,需要低下身子,停下脚步,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平等的态度教育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给李希贵老师的一封信
给李希贵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李希贵老师,你好:
有幸读了你《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给了我无限的启迪。
那一个个充满智慧的小故事,给了我们无限的力量。
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教?是为了学?还是为了分数?是你给了我们明确的答复——为了学生的自由呼吸。
学生“禚越”因为需要照顾生病的奶奶,上学迟到遭遇批评,忘记整理卫生区而被扣除了见义勇为得来的德育综合评价分数。
于是他给你写了“一个苹果+一个梨子=?”的一张小纸条,你看到纸条后并没有不当回事,而是找“禚越”进行了交谈,交谈中才明白了纸条内容的含义。
也正是这名学生“我见义勇为得来的分数,怎么因为迟到就给我扣掉了”的疑问,才有了新的学生自己讨论制定的《学生星级管理方案》。
一个深受学生们欢迎,在每一方面都可以争夺星级的德育综合评价制度就在师生交谈后诞生了。
读到这里我会联想起,平时有的学生迟到了,我心里面只想的该学生又耽误学习了,也不问清楚是什么原因,就随便说你看你怎么又迟到了,又误课了。
现在想起来也很后悔。
你作为一名校长、局长、教育家就能和学生交谈,我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还做不到,很惭愧。
今后我要学习你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自由呼吸的环境,让他们有说话的机会,要学会欣赏学生,欣赏他们每一天的进步。
我明白了学生只有在自由呼吸的环境中,才能自由呼吸的成长,只有自由呼吸的成长才能具备自信、健康、快乐的人生。
太和县蒲集小学巩思孟
2014年2月5日。
品味李希贵的教育思想(下)
品味李希贵的教育思想(下)李希贵:我希望我们未来有一天,我们都没有这种被大材小用的感觉,每一个人都发挥最大的潜能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服务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
梁恕俭:所有教育的发现都是人性的发现,教育很简单:念人之善、扬人之长、量人之难、帮人之过。
李希贵: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视学生如己出,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
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
梁恕俭:但愿中小学教师每天能够追问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李希贵:优质学校主要是从学校外部人们的感受来定位,而理想学校则更多的是要遵从学生和老师的感受——他们是否感到愉悦和幸福。
梁恕俭:我把学校分为四类:忍受——接受——感受——享受。
李希贵: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顶峰不是休息的地方。
一切皆有可能。
梁恕俭:《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教育不仅仅是把学生拿过来进行加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我们要去发现孩子的潜能,唤醒孩子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最终都成为他自己。
梁恕俭:每块石头里都有一尊佛,每个学生都是沉睡的巨人,教育就是雕刻与唤醒。
李希贵:高考、就业、找一份工作是人生一个个近期的目标,但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幸福。
梁恕俭: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在上学阶段就感受到学习是幸福而有意义的,并以此为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李希贵:改革者要有“大船”意识,其中既要有“艄公不努力,耽误一船人”的紧迫感,更要有“万人划船唱大风”的团队文化。
梁恕俭:想起了兰祖军校长说的话,干大事者,要有儒骨、道风、佛心。
李希贵: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财富。
一个聪明领导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去寻找那些放错了位置的财富。
梁恕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李希贵: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人。
梁恕俭:把这句话反过来说,更好理解:如果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你就不能像一般人一样生活。
读李希贵有感
读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有感《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
李希贵的魅力在于他把教育中最常见也最棘手的问题推到我们的面前,然后用自己的智慧将这些问题变成了精彩。
读一个个案例,就像是在品一场场思想的大餐、一次次精神的美味,不断让你进入一方新的天地,产生一种新的期待。
细细品之,书中所包含的思想便会化为丰富的营养,深入心灵,引你深思。
我们应该去那里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我认为,一方有书的天地更适合我们的心灵憩息。
书可以洗涤我们的心灵,也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
尤其是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读此书仿佛与圣贤相对而坐,聆听教诲,感到心灵充实丰盈,思想豁然开朗。
此外还可以益人心智,发人深省。
下面简单说说我的体会。
俗话说: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在李希贵老师的身上我充分看到了宽容的力量。
李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可以在校园里自由的呼吸。
他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他成就了学生也成就自我。
可是冷静地审视一下我自己,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
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引领孩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既为人师,我们就要像李先生那样“蹲下来看学生的老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其实也只有这样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处理问题,只有蹲下来看学生,才能与学生交流与学生沟通。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追寻李希贵的成长经历以及他的教学与管理之路可以发现,读书,滋养了他的心灵,使他顿悟了教育,顿悟了人生。
而他对教育理想矢志不渝的追求,对教育工作持之以恒地反思,“将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的工作态度,则帮助他成就了自己精彩的教育人生。
最是书香能致远在李希贵的童年生活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爷爷。
这位没有上过学的农村人,却靠自修能够读书读报,尤爱读书。
虽然他从来没有用大道理讲述文化的重要,但他以朴实无华的行为,无声的向幼小的李希贵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书,是世界上最宝贵,它远比金钱、粮食都重要。
爷爷不懂教育,但他不经意间表达出的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对书籍的发自心灵深处的珍惜,却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李希贵,播下了热爱读书、热爱文化的种子。
写到这里,我想说,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乃至学习习惯,家长的言传身教是至关重要的。
和李老师一样,我的爷爷也是我幼年读书的陪伴者,他带我读《三国演义》时,我刚上三年级。
虽然对文章内容懂之甚少,但是诸葛亮、刘备、孙权、关羽、张飞……一个个英雄形象却在我幼小的心田扎下了根。
更重要的是,爷爷从他的老花镜中流露出的对知识的热爱,至今仍影响着我。
童年的李希贵,就爱读村里订阅的报刊,所以小学时他的语文成绩就名列前茅。
后来,他接触到了连环画,从此开始了课外阅读,并一发不可收拾。
读大学时,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图书馆,他搜寻着所有可以找到的文学名著,急切地、贪婪地阅读,“恍若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时而忧郁,时而彷徨,时而沉思,时而昂扬”。
我想,正是这种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阅读,为李希贵老师的精神世界贮存了一笔丰富的文化财富,时时滋养着他的心灵。
这正警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阅读充盈学生的心灵,让阅读使学生成长的岁月充满快乐,引领孩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
因为大量事实证明,广泛的阅读是一种积淀,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应用。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读书笔记心得:读李希贵校长作品《学生第一》
读李希贵校长作品《学生第一》曾去北京十一学校学习过,买票,很贵,还难买,安排的也一般,但印象深刻,原味十足,的确很值,长见识。
那次校长李希贵主要谈思想:当学生发生不当行为的时候,恰恰教育的最好时机;当学生离开老师视线的时候,不要总认为他又去“犯罪”了,很有可能他去做好事了;社团只要成立,哪怕办了半年时间就死掉了,也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成长和反思的机会;学校是每一个人的,包括学生、老师和家长;学校应该每年让老师对校长进行信任投票,因此校长必须对老师好,你如果是火冒三丈的脾气,你到这个学校来要注意,小心你的票,制度会起作用;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工作不会使学校的工作扭曲;当制度与文化冲突的时候,我们要先考虑的是改变制度;有统治欲的人不适合做一个校长、局长;学校要以培养学生信念为中心,培养学生信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没有学生立场的教育不会是真正的教育;不能搞所谓洗脑,洗脑之后,他一旦没有头脑,太可怕了。
还是谈书吧。
几乎读过李希贵校长的所有著作。
其书平易近人,文笔通俗流畅又充满教育智慧,读后总是给人启迪,让人振奋。
《学生第一》讲述了66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都在诠释着李校长的办学思想,每一个小故事都凝聚了北京十一学校教师的心血和汗水。
“学生第二”,这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的,应该将教师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尊重他们,相信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校长治校最为重要的策略,也是校长的管理智慧;而“学生第一”则是教育价值的取向,管理中的“学生第二”,从根本上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校园里的“学生第一”。
读《学生第一》,分明感受到在李校长的眼里,教师永远是第一位的。
只有教师第一,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第一。
他心里装的是学校的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
当校长能这样重视老师的时候,什么会成为老师心中最值得重视的?那当然就是学生。
李希贵校长在本书中写到:在校内合影,除非外事工作需要,校长尽量不要处在中间位置,因为那样势必使处于边角位置的人感到被忽略。
人生与教育的智慧
人生与教育的智慧作者:李政新来源:《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2014年第05期在图书馆里偶然拿到这本书并一口气读完后,虽然没有通达得道的顿悟,却有一些不吐不快的感悟。
人生需要终点思考北京十一学校现任校长、教育名家李希贵老师说:“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
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
”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在起点时想一想终点,这样才会认清自我、明确目标、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正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李希贵老师的经历就可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和他同一批投身校园的同学中,有很多都先后跳出了校园,从政经商都干得十分出色,李希贵老师也有些跃跃欲试。
但他在进行“终点思考”时就发现,挣到花不完的钱不是他的目标,官场不是他想要的舞台,于是潜心在校园里舌耕笔耘,一步步从教师走到教导主任,走到校长再到局长,成长为今天引人瞩目的教育家。
“心中是否有确定的目标,是伟大与平庸的天渊之别,是聪明与愚蠢的重要分水岭。
”的确如此,当我们走出大学校门,踌躇满志走上工作岗位,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在越走越远的人生道路中,分支越来越多,人生的距离也越拉越大,为什么呢?我感觉其中的关键性因素就是,是否有明确的“目标”。
年轻人很容易在目标混乱的状态中长久徘徊,而李希贵老师的人生目标从开始就非常清晰:一年的、三年的、十年的、一生的……做教师,他的目标是倡导教育的平等,实行课堂与图书馆的有效结合,提升语文学习的深度素养;做校长,他的目标是“经销希望”,能够看到尚未实现的前景的人,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做教委主任,他的目标是“让高密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做局长,他又有了“打造教育强市的梦想”……李老师每走一步都有一步目标,每走一段都有一段的追求,人生的许多目标组合在一起,就有了奔跑向教育“马拉松”终点的勇气和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李希贵学做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作为教育人,当我们遨游在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
著作中,可能首先会在书中去猎取李希贵成功、成名、成家的“真经”在哪里?他的教育故事都有哪些与众不同?又有哪些值得我们
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显然,这些东西在书中很容易找到。
获取了
这些,也算我们“不虚此行”,对自己以后的工作也会有所帮助。
可是,在我看来,李希贵的成功,并不仅仅局限于问题的表层:
“智慧、执着、坚守、善做善成”上。
他的成功与他的底色不无关系,那就是厚重的人格魅力。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基本道理:一个人要想做好事,必须要
首先做好人。
因为,人格魅力要远远大于实际能力,人格魅力是能
力的支撑点,失去了这个支撑点,就不会平衡。
所以,即使你的
“本事”再大,能力再强,一旦失去了人格魅力的支撑,就会失去
人们的信任,失去团队的力量。
可以想象:一个“孤家寡人”怎么
能够成为一个成功者、胜利者?!我们又知道:任何一项工作都不
是一个独立的单体。
老师要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学生的配合,如果作为老师没有人格魅力,学生一旦讨厌你,尽管你“满腹经纶”也无济于事,因为,孩子听不进去,或者不愿意听你的课,你的一
切努力都将是苍白无力;作为校长可能更为直接,如果你缺乏人格
魅力,老师或者班子成员就不会信任你,你的话就不会有力量,执
行力就会大打折扣,工作就会“事倍功半”,进而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人格魅力”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底色,是成功的“助推器”。
李希贵的成功、成名,靠得就是这种底色——人格魅力。
首先,他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亲是他良好人格形成的
重要因素。
李希贵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的父母都不擅
长说教。
可是,无声往往大于有声,他的父母靠得就是无声的行动,感染了李希贵。
李希贵说:母亲是一个“要强”的人,又是一个
“讲效率”的人,母亲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做事的习惯。
而正
是这种良好的做事习惯让“我”终生受益。
“我”的父亲沉稳淡薄,对新事物十分的包容,“我”所生的家庭从小就没有留下什么阴影。
这是李希贵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础。
工作中的李希贵就是始终把父母亲留给他的人格魅力,作为他
的工作支撑,而且一如既往,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1986年,当时,李希贵在高密四中还只是个主任职务。
学校的
生活制度这样规定:“学生吃饭要提前一天向食堂预定”。
这个制
度由于背离了现实,让好多的学生因特殊情况,饿着一天肚子吃不
上饭,而且,无论你情况多么的特殊,都不能有所例外。
一天,一
个学生因生病后返校就没有办法去食堂吃饭,当李希贵得知后,就
带着学生去找炊事班长,想搞个“例外”。
可是,炊事班子却指着
挂在墙上的生活制度,硬是没给李希贵的面子,就这样,这个学生
愣是带着没有完全恢复好的病体支撑一天没吃上饭。
对此,李希贵
只有摇头叹息,而却无可奈何,因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一
条人人不可逾越的红线。
后来李希贵又经历了类似的事情,让他明
白一个浅显的道理:“一切制度都必须从关注人本身的需要出发,
脱离人文关怀的制度,只能成为束缚手脚的镣铐。
”以后他当上了
校长,就以人文关怀和关注人的成长作为切入点,让人格魅力这根
主线,贯穿他的整个工作始终。
一天上晚自习,团支书和班级的另外几个女生没来上课。
团支书
是李希贵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居然她今天也旷课了。
于是,他生
气了,并“守株待兔”蹲在教室的门前。
果然,不一会儿,几个女
生匆匆忙忙地跑过来。
当时的李希贵劈头盖脸就是一阵疾风暴雨,
几个女生包括团支书都被他批评哭了。
下课后,几个女生来到李希
贵的办公室向他说明了情况:原来,她们是送同学去医院看急诊才
迟到的。
听了几个学生感人肺腑的话语,李希贵懵了。
于是,他就
放下了校长的“架子”和老师的“尊严”,选择了向学生说:“对
不起!”而后,他便和学生平等地坐下来交流,和学生亲切地相处。
他的人格魅力感召了他的学生。
于是,学生便视老师为良师益友,
师生关系从此融洽得如同亲密无间的朋友。
李希贵还有更让人感动的事:那就是,学校的老师或家属病了,
他肯定会来到他们的病床前慰问,他没有因为任何理由耽误一次;
春节他会给每位教职工发一张慰问卡,而且还一年一个花样,挖空
心思地让广大教职工赏心悦目。
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感到李希贵人
格魅力的厚重、人品纯真的高尚。
就是这些厚重的人格魅力,始终
影响着他身边的绝大多数人和他同舟共济、生死相约。
不管是风雨
飘摇,还是困难重重。
他的团队都乐于和他一起经历、一起拼搏、
一起荣辱与共、不离不弃!
“向李希贵学做人”。
就是要学习他那尊重别人的品行;学习他
那诚实待人的精神;学习他那礼贤下士的品格;学习他那颗包容别
人金子般的胸怀。
老师一旦形成了这种品格,就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得到同事的尊重,就会教学相长;校长一旦形成了这种品格,就会
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执行力。
因此,在我看来,要寻找李希贵的成
功“秘诀”,首先,不是去寻找他的方法、理念、思想有多么的鲜活,而是要老老实实的跟李希贵学做人。
学习他做老实人,做真诚
的人,做心细的人,做敢于认错而不甘失败的人,做脚踏实地有思想、有追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