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和抗生素使用指南
新生儿败血症及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治疗】
1.抗菌治疗:选择能通过血脑屏障良好的抗生素。用 药后24~36小时应复查脑脊液。足够疗程2~3周。
2.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对控制脑水肿,减少炎症 渗出及并发症,减轻中毒症状等均有作用。地塞米松 每日0.6mg/kg,Q6h,连用4天。(新生儿不推荐使 用)
3.脱水剂的应用:有严重颅压高症状者需用20%甘露 醇,每次0.25~1g/kg,每日2~3次,或加用速尿每 次1mg/kg,静注。
微生物学检查
血培养:必须的,持续监测,阳性血培养通常于12-24 小时内报告,最终均在48小时内有细菌生长。李斯特 菌、流感嗜血杆菌可能是例外,它们需要较长时间生 长。
最好是皮肤清洁后的30秒而不是5-10秒其皮肤污染程 度可基本降低致可接受水平。
血培养的解释:败血症与皮肤污染鉴别:24-48小时内 纯生长通常很重要,如果是混杂微生物、极不寻常的 微生物或直到72小时以后才生长的微生物,应加以怀 疑。然而,在极低体新生儿,忽视极不寻常的微生物 或混杂微生物感染是不明智的。
预后
存活者发生中、重度残障的风险很高,
25-50%有明显的语言、运动、听觉、视 觉和认知的问题,
5-20%可出现癫痫 存活者同时更有出现细微的问题:视觉
缺陷、中耳疾病、行为异常,最近数据 显示:前5年随访表现正常的患儿仍有高 达20%在青春期后期出现明显教育困难。
预防
预防新生儿感染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4.一般治疗和支持疗法:加强护理,定期复查脑脊液, 及时对症处理,可与丙球支持治疗。
注意
广谱抗生素并不比窄谱优越
并发症
1.可以很快出现严重并发症, 2.包括:脑水肿、脑出血、脑脓肿、脑
梗塞、阻塞性脑积水、脑室管膜炎、硬 膜下积液、脑软化, 3.脑水肿、脑出血、脑积水可使颅内压 升高,从而使脑灌注减少,导致继发性 缺血损害。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EOS
• EOS 一般发病时间≤3 日龄。
LOS
• LOS 一般>3 日龄
3
二、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
• (一)EOS • 大多系母体病原菌垂直传播(产前或产时感染)。
1、疾病早产和(或) 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和 (或)低出生体重儿是 EOS 最重要的危险因 素。胎龄越小、出生体 重越低,风险越大。发 病率
6
系统位置 全身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血液系统
四、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不稳,反应差,喂养差,水肿,Apgar评分低
黄疸,腹胀,呕吐或胃潴留,腹泻及肝脾肿大 呼吸困பைடு நூலகம்以及呼吸暂停,发绀等;其中早发败血症可以呼吸暂停或呼吸窘 迫为首要表现且持续超过6 h[17]
面色苍白,四肢冷,心动过速、过缓,皮肤大理石样花纹,低血压或毛细 血管充盈时间>3 s
6. 血液非特异性检查的筛查组合:尽管很多非特异性检查在EOS中阳性预测价值不高,但对LOS 的诊断及指导停药方面仍有一定价值。
9
五、实验室检查
(一)脑脊液 有报道称23%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可能合并脑膜炎,腰椎穿刺检查在诊断中极为重要。新生儿脑膜炎中 血培养阴性率高达38%,所以血培养阴性不能作为排除新生儿脑膜炎和败血症的指标。
5.降钙素原:≥0.5 mg/L提示异常,通常在感染后4~6 h开始升高,12 h达到峰值,降钙素原在EOS和 LOS 中的指导价值不完全一样,在 EOS 疑似病例,降钙素原更多作为抗菌药物停药的指征,一般连续 2 次 (间隔 24 h)降钙素原值正常可考虑停用抗菌药物;而在LOS中降钙素原在诊断以及停药方面都有一定 指导价值。
2.不成熟中性粒细胞(包括早、中、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细胞)/总中性粒细胞(immature / totaL neutrophiL,I/T):出生至 3 日龄 I/T≥0.16 为异常,≥ 3 日龄≥0.12为异常。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
• (一)临床表现 • 早期症状体征常不典型,一般表现为反应差、嗜 睡、发热或体温不升、重者不吃、不哭、不动、 体重不增等症状 • 出现以下表现时应高度怀疑败血症: • ①黄疸:有时是败血症的唯一表现,表现为黄疸 迅速加重
• ②肝脾肿大:出现较晚,一般为轻至中度肿大 • ③出血倾向:皮肤粘膜瘀点、瘀斑、针眼处渗血 不止,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 • ④休克:面色苍灰,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血压 下降,尿少或无尿,硬肿症出现常提示预后不良 • ⑤其他: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呼吸窘迫 或暂停、青紫
• ③出生后感染:较上述两种感染更常见 • 病原体可通过皮肤粘膜创面、呼吸道、消化道及 带菌的家庭成员医护人员接触传播,其中 • 与携带病毒的母亲密切接触是新生儿生后病毒感 染最重要的途径 • 消毒不严的各种导管和仪器也可造成医源性感染
• 手卫生问题贯穿于以上三个阶段
新生儿早期感染
• 新生儿早期发生的各种病原体感染统称为 新生儿Neonatal early-onset septicemia, NEOS),它与晚发型败血症(NLOS)相 对应
• 死亡率为10%-50%
余加林.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2):100-102.
• 而且有很大一部分预后会出现各种后遗症 • 正是由于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该病受到了临床 儿科医生的重视
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易感因素
• 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易感因素较多 •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01月-2013年01月 NICU收治的75例血培养为阳性的早发型新生儿 败血症的病例资料 • 早产儿25例(33.33%),有窒息史患儿22例( 29.33%),羊水污染的患儿20例(26.67%), 出生体重<2.5kg的有30例(40%),孕母感染 的有56例(74.67%),胎膜早破52例( 69.33%),宫内窘迫46例(61.33%)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标准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标准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间发生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全身性严重感染反应。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充分发育,因此相比成人和儿童,新生儿更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儿的存活和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及时并准确地进行临床诊断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至关重要。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能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非特异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儿出现明显的全身感染表现,如皮肤弥漫性或局限性红斑、皮下出血点、肝脾肿大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准确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因为这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针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美国儿科学会(AAP)发布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标准》。
根据该标准,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感染的临床表现,如体温异常、呼吸及血液循环异常等;二是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液学检查、炎症指标的升高等;三是细菌学检查,如血培养、脑脊液培养等;四是影像学检查,如X线胸片、B超等。
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
除了标准的临床诊断方法外,近年来一些新的诊断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中,如PCR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鉴别致病菌,并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另外,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关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学因素,包括孕产历史、围产期情况、新生儿本身的疾病状况等。
这些因素也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临床诊断标准外,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抗生素治疗仍然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根据致病菌的不同及其耐药情况,医生通常会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对于感染严重的患儿,可能需要进行器官支持治疗、营养支持等。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专家共识关键点说明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专家共识关键点说明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在感染病原体后,身体产生的炎症反应导致的全身性疾病。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很弱,很容易感染致病菌,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更易发生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新生儿败血症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当病情逐渐恶化时,症状会逐渐明显。
常见的症状包括:•身体温度异常:高热或低温•心率增快或减缓•呼吸急促或缓慢•吸吮困难、拒食或腹泻•呼吸窘迫、皮肤黄疸等如果发现宝宝有上述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诊断。
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以下因素增加了新生儿患上败血症的风险:•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母亲早产、羊水过多或早破等高危因素•父母身体不健康,如免疫系统异常、HIV感染、慢性乙肝或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需要综合多个方面的信息,其中包括以下检查和操作:•宝宝的症状和体征•血液分析和培养•腰穿•胸部X光检查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性治疗两方面。
根据败血症病原体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医生会选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同时还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例如:•维持宝宝的足够补液及电解质平衡•给予氧疗•帮助宝宝吸气呼气(如需要)治疗新生儿败血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过程中应注意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并且遵循合理的用药原则。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预防新生儿败血症是最重要的。
以下措施可降低宝宝患上新生儿败血症的风险:•孕期保健•确保产房环境清洁卫生•遵循严格的新生儿护理程序•避免过度给予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以上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风险,但如果宝宝仍然发生了感染,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但只要提前预防,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情一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希望这篇关键点说明能给广大父母和医务工作者带来帮助。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和鉴别诊断
或1周后出现黄疸,黄疸迅
速加重或退而复
现。
(2)休克征象 皮肤呈大理石花纹,面色苍白,脉细速, 尿少,尿闭,血压<45mmHg。
(3)出血倾向 可有瘀点、瘀斑,甚至DIC表现。贫血迅速 加重提示有出血或溶血。
(4)肝脾肿大 晚期可出现肝脾轻度肿大
(5)其他 有脐炎、脓疱疮、疖肿、蜂窝组织炎,或皮肤有
.
4
2、感染途径
1>、产前(宫内)感染:孕母有感染时,细菌可通过血行感染胎儿。羊膜 早破或羊水污染者,细菌可直接感染胎儿。
2>、产时(产道)感染:分娩时因产程长,羊膜早破,细菌由产道上行污 染羊水,胎儿吸入或吞下被污染的羊水后感染;或因助产过程消毒不严 格被感染。
3>、产后感染:为主要感染途径,常见细菌由脐部、皮肤、黏膜、呼吸道 或消化道等侵入,以脐部多见。 产前、产时感染发病较早,多数在生后7d内发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 菌为主;产后感染发病较晚,常在生后7d或更晚出现症状,以革兰阳性 球菌多见。
3、护理剂支持疗法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保证充足
的热量和液体。
.
9
预防
加强孕期保健, 及时处理围生期感染。细心 护理,避免脐部、皮肤、黏 膜等损伤和感染,出现感染 及时治疗。注意隔离,防止 交叉感染。
.
10
谢谢聆听!
.
11
C反应蛋白在感. 染后6-8h后迅速升高,感染 7
诊断和鉴别诊断
• 凡遇母亲孕期有感染史,出生时有消毒不严、产程延长、 胎膜早破及羊水污染,生后有脐炎、脓疱疹等皮肤黏膜 损伤或感染者,都要警惕,一旦出现精神、食欲、体温 改变即考虑该病。如出现黄疸、瘀点、或黄疸迅速加深, 肝脾肿大,结合周围血象改变、CRP增高等可诊断。
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新生儿败血症的概述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的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严峻的血液感染症状,是新生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这种疾病往往在诞生后的28天内发生,症状包括发热、呼吸急促、皮肤发红等,假如不准时治疗,就可能引起多器官衰竭。
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有许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体温特别:新生儿体温特别(发热或低体温)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并不总是发生。
2.皮疹:新生儿败血症也可能表现为皮疹,可以是一块或多块皮肤发红、痒、痛苦或有脓液分泌的区域。
3.呼吸道症状:呼吸也可能受到感染的影响,导致呼吸急促、疲惫和咳嗽等症状。
4.消化道症状:疾病也可能影响新生儿的消化道,导致老是吐奶、腹泻或便秘。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方法新生儿败血症需要在医院中进行治疗,只有在有阅历的医生和护士的关心下,才能使治疗胜利。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生素:在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时,抗生素是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依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用药和剂量需要精确无误,否则可能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
2.休息和清洁:患有新生儿败血症的婴儿需要休息、清洁和充分的养分补给以恢复体力。
3.氧气疗法:有些表现症状较为严峻的新生儿需要进行氧气疗法,以关心他们呼吸。
4.手术:严峻的新生儿败血症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来清除感染,重建受损的器官或维持婴儿的生命。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方法为了避开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有几个方面需要留意:1.产前预防:孕妇需要接受一系列的产前检查,确定是否需要采纳某些预防措施来防止宫内感染及分娩过程中的细菌感染。
2.清洁卫生:在新生儿的日常护理过程中,保证清洁卫生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
3.预防接触:避开与患有感染的人接触可以有效地预防新生儿免疫系统受损。
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是极其严峻的疾病,需要准时的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休息、氧气疗法和手术。
为了预防新生儿败血症,需要避开接触疾病源,保持四周清洁卫生,同时协作孕妇体检以及产前预防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儿科新生儿败血症的诊疗和治疗
一、概述 二、病因 三、临床体现 四、试验室及辅助检验 五、治疗原则
概述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循 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旳全身感染性中 毒症状。
协和医院血研所
概述
早期症状不经典,诊疗困难,易 误诊。处理不及时可造成感染性休克 (septic shock)和多器官功能不 全(MODS)。
医院性感染
原发感染灶: 少见
脐炎、肺炎、皮肤感染等
预后:多系统受累,凶险,死亡率高
较早发型低
临床体现
• 不经典、非特异性,早产儿更不明显。 不吃、不哭、体温异常、黄疸
• 严重者可体现为呼吸、循环衰竭、DIC、 硬肿症等
临床体现
• 黄疸:有时可是败血症旳唯一症状,体现为生理性黄疸迟 退、黄疸迅速加重、退而复现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
治疗
治疗原则:
1、抗生素:杀菌、联合、剂量要足、足疗程 (用10~14天):
2、清除局部病灶: 3、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
1、抗生素 :
①早用药:拟诊患儿留培养后立即应用抗生素。 ②合理联合用药:病原菌未明确前根据本地菌种流行病学
特点和耐药菌株情况选择两种抗生素联合用药;明确 病原菌后按照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对临床有效 而药敏不敏感旳抗菌素可不换药。
祝工作顺利!
临床体现
并发症: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neonatal purulent meningitis)
发生率:
活产儿 0.2~1 ‰ 早产儿 3 ‰
临床体现不经典: 激若、尖叫、眼部异常、前囟紧张、骨缝 增宽、惊厥
诊疗:
脑脊液常规、涂片等
其他:
新生儿败血病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临床表现: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通常
包括反应差、嗜睡、发热或体温不升、少吃、少哭、少动、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等症状。
此外,还可能出现黄疸、肝脾肿大和出血倾向等。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降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或降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减少。
•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CRP和PCT 水平可能升高,但并非所有患儿都会升高。
•血培养: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金标准,但阳性率可能较低。
如果血培养阳性,可以确诊新生儿败血症。
•其他检查:如脑脊液检查、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等,以评估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同时,由于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情进展迅速,因此一旦怀疑新生儿败血症,应立即开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新生儿败血症的国际治疗指南
新生儿败血症的国际治疗指南一、支持治疗1.维持体温:新生儿败血症患者体温不稳定,需加强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5℃之间。
2.供氧: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给予适量氧气,维持PaO2在70100mmHg。
3.液体管理:根据患儿病情及液体平衡状况,合理安排液体输入,维持液体平衡。
4.营养支持:保证患儿足够的能量摄入,促进生长发育。
二、抗生素治疗1.抗生素的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常见病原菌及抗生素选择如下:(1)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庆大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大肠埃希菌: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
(3)肺炎克雷伯菌: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阿米卡星。
(4)李斯特菌:青霉素G、头孢曲松。
2.抗生素剂量:根据患儿体重、年龄及抗生素的半衰期,计算抗生素剂量。
3.抗生素疗程:通常抗生素治疗时间为714天,根据患儿病情及病原菌清除情况决定停药时间。
三、感染源控制1.清除局部感染灶:如皮肤破损、脐部感染等。
2.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使用无菌物品。
3.抗感染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定期更换衣物、床单,防止感染扩散。
四、并发症治疗1.化脓性脑膜炎:给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行腰椎穿刺术,减轻脑水肿。
2.肺炎:给予抗生素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禁食、胃肠减压,给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4.感染性休克:积极补充液体,纠正酸碱平衡,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支持治疗、抗生素治疗、感染源控制及并发症治疗等多个方面。
只有根据病原菌种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提高患儿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这些重点细节对于治疗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有时很难与其他疾病区分。
新生儿败血症知识点总结
新生儿败血症知识点总结一、新生儿败血症概述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因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疾病。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容易发生败血症。
据统计数据显示,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新生儿败血症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二、新生儿败血症病因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母婴传播:孕期的母体感染、分娩过程中产妇生殖道的感染,以及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被感染,都可能导致新生儿败血症。
2. 医院感染:新生儿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医院内各种病原菌的感染。
3. 其他感染源:母乳喂养、护理不当等也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
三、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常见的症状包括:1. 体温异常:发热或低体温。
2. 心率和呼吸急促: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常伴有心率加快和呼吸急促的症状。
3. 营养不良: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常伴有体重减轻、进食乏力等症状。
4. 皮肤症状:皮肤发红、出现疱疹或皮疹等症状。
5. 其他表现:新生儿败血症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惊厥等症状。
四、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通过观察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来判断是否存在败血症的可能。
2.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尿液等常规检查,以及病原菌培养检查,以确认是否存在感染。
3. 影像学检查:如X线、超声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五、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感染治疗:对于已经确认的感染,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的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使用。
2. 对症治疗:针对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退热、补液等。
3. 营养支持: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常伴有营养不良的症状,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
新生儿败血症
护理重点
1.加强皮肤护理,对皮
肤感染患儿执行床边 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积极清洁护理感染社, 如脐炎、甲沟炎、皮 肤脓点等,皮肤脓疱 可遵医嘱涂莫匹罗星 软膏或败酱草洗浴, 脐部感染遵医嘱定时 于每次换尿布时用安 尔碘消毒,感染重者 用呋喃西林湿敷。
3.保证营养和水份的供 给,尽量母乳喂养以 提高患儿的抵抗力。 4.保证抗菌物品的输入。 5.注意保暖,体温过高 者给予物理降温。
易感因素
母亲的病史:母亲妊娠及产时的感染史(如泌尿 道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等),母亲产道特殊细菌 的定植,如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淋球菌等。 产科因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混浊或发 臭,分娩环境不清洁或接生时消毒不严,产前、 产时侵入性等。 胎儿或新生儿因素:多胎,宫内窘迫,早产儿、 小于胎龄儿,长期动静脉置管,气管 插管,外科手术,对新生儿的不良行为如挑“马 牙”、挤乳房、挤痈疖等,新生儿皮肤感染如脓 疱病、尿布性皮炎及脐部、肺部感染等也是常见 病因。
新生儿细菌感染-败血症
发展中国家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
VEONS(生后24小时内)
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
EONS(生后24-48小时内)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 G- :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为主 G+:以肠球菌为多见
LONS(48小时后发病) 以G+菌占绝大多数:凝固酶阴性金葡菌 部分报告:表皮葡萄球菌、GBS和大肠杆菌
(1)皮肤、粘膜:硬肿症,皮下坏疽,脓疱疮, 脐周或其他部位蜂窝织炎,甲床感染,皮肤烧灼 伤,瘀斑、瘀点,口腔粘膜有挑割损伤。 (2)消化系统:厌食、腹胀、呕吐、腹泻,严重 时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NEC,后期可出现肝脾 肿大。 (3)呼吸系统:气促、发绀、呼吸不规则或呼吸 暂停。 (4)中枢神经系统:易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表现 为嗜睡、激惹、惊厥、前囟张力及四肢肌张力增 高等。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一、概述新生儿败血症指细菌侵入血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全身感染。
【临床表现】早期出现精神、食欲欠佳,哭声减弱,体温不稳定等;病情发展较快,迅速进入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不哭、不动、面色欠佳,常伴有黄疸等症状;严重者发展为呼吸衰竭、循环衰竭、DIC、中毒性肠麻痹、核黄疸。
【特殊检查】血常规、血培养、血沉、血直接涂片找细菌等。
【治疗要点】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疗法。
二、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无力、摄入量不足有关。
2、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脐炎、脓疱疮有关。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如患儿出现面色青灰、呕吐、脑性尖叫、前囟饱满、双眼凝视,提示有脑膜炎的可能;如患儿面色青灰、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博细弱、皮肤有出血点,考虑感染性休克或DIC,立即与医生联系,积极处理。
维持体温稳定,患儿体温变化除感染因素外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当体温偏低或不升时,应及时予保暖措施,当体温过高时,予物理降温及多喂水。
2、清除局部病灶如脐炎、脓疱疮、鹅口疮等,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1)脐部感染时先用3%双氧水清洗,再涂碘伏。
(2)皮肤小脓疱可用无菌针头刺破(刺破前后用75%酒精消毒)。
(3)鹅口疮时可用2%5碳酸氢钠冲洗,并嘱多喂水。
(4)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
了解抗生素药物的配伍禁忌,注意静脉输液速度,维持血药浓度。
3、营养支持细心喂养,保证营养供给。
有母乳而新生儿又能吸吮则最好继续母乳喂养,否则可以用滴管、鼻饲或静脉高营养,以保证新生儿正常需要,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4、用药护理保证抗生素有效进入体内。
用氨基糖甙类药物,注意药物稀释浓度及对肾、听力的影响,按时检查尿液。
5、健康教育讲解与败血症有关的护理知识,接触患儿前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卫生与脐部护理。
指导家属正确喂养方法。
预防感染,减少探访,按时预防接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和抗生素应用
CDC2010指南流程CDC2010(2012)败血症(无乳链球菌)二级预防流程
有
新生儿败血症现象→→a全面诊断b抗生素治疗
↓否有
C孕产妇绒毛膜羊膜炎→→d有效评价b抗生素治疗
↓否否
无乳链球菌疗法是否适用于母体→→f常规疗法
↓是是
青霉素静脉滴注或氨苄西林在接生前4小时注射→→fg至少观察2天
↓否是
大于等于37周且胎膜早破小于18小时?→→fh至少观察48小时
↓否是
小于37周或胎膜早破大于等于18小时?→→d有效评价f至少观察2天
APP流程
评估妊娠37周及以上的无症状婴儿患败血症的风险因素(绒毛膜羊膜炎)。
风险因素诊断测试抗生素
绒毛膜羊膜炎出生6-12小时内血白细胞分类及CRP 广谱抗生素
处理方法
血培养阳性血培养阴性婴儿情况良好血培养阴性婴儿情况良好
实验数据不准确实验数据不准确
继续抗生素治疗如果患儿母亲在分娩期间使用了停止使用抗生素,且腰椎穿刺抗生素,继续抗生素治疗48小时后出院
APP流程
评估妊娠37周及以上的无症状婴儿患败血症的风险因素(非绒毛膜羊膜炎)。
风险因素诊断测试抗生素
胎膜早破大于等于出生6-12小时内血白细胞分类及CRP 不需要抗生素18小时,或IAP表需要观察明,但不充分
处理方法
实验数据不正常实验数据正常↓
血培养婴儿情况良好,48小时后出院↓
血培养阴性,婴儿婴儿情况良好,48小时后出院
APP流程
评估妊娠小于37周的无症状婴儿患败血症的风险因素(绒毛膜羊膜炎)。
风险因素诊断测试抗生素
绒毛膜羊膜炎出生6-12小时内血白细胞分类及CRP 广谱抗生素治疗或胎膜早破大于18小时
或IAP表明,但不充分
处理方法
血培养阳性血培养阴性婴儿情况良好血培养阴性婴儿情况良好
实验数据不准确实验数据不准确
继续抗生素治疗如果患儿母亲在分娩期间使用了停止使用抗生素,且腰椎穿刺抗生素,继续抗生素治疗48小时后出院
五、抗生素疗程(APP)
NICE指南:根据高危因素的等级和数量指导临床处理:存在1项*标志的高危因素,或≥2项无*标志的高危因素,应做有关检查并开始抗生素治疗。
●前一个婴儿发生侵入型无乳链球菌感染
●本次妊娠期孕妇有无乳链球菌定值或菌尿症
●胎膜早破
●自发性早产(胎龄<37周)
●早产儿疑似或确诊胎膜早破超过18个小时
●产时发烧超过38℃,或确诊或疑似绒毛膜羊膜炎
●母亲因确诊或疑似侵入型细菌感染(乳败血症)而在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前后24小时内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产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属此类)*
●多胎妊娠时,另一名婴儿疑似或确诊感染*
●行为或反应改变
●肌张力改变
●喂养困难(如拒奶)
●喂养不耐受,包括呕吐,过多胃内吸出物(潴留),以及腹胀
●心率异常(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
●呼吸窘迫征象
●生后4小时以后开始出现的呼吸窘迫*
●缺氧(如中心性青紫或氧饱和度降低)
●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
●呼吸暂停
●新生儿脑病征象
●抽搐*
●需要心肺复苏
●早产儿需要机械通气
●足月儿需要机械通气*
●持续胎儿循环(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无法用环境因素解释的体温异常(<36℃或>38℃)
●休克征象*
●原因不明的大出血、血小板减少或血凝异常(国际标准化率大于2.0)
●出生24小时后仍有持续性少尿
●葡萄糖代谢异常(低血糖或高血糖症)
●代谢性酸中毒(BE≥-10mmol/L)
●局部感染征象(皮肤或眼睛)
五、抗生素疗程(NICE指南)
如果因感染高危因素或可疑感染而使用抗生素,用药36小时后,如果以下情况全部符合,可考虑停止抗生素
●血培养阴性
●最初怀疑感染的临床证据不强烈
●婴儿临床状况良好,无感染阳性指征
●CRP水平或趋势不支持感染
继续使用抗生素超过36小时,应至少每24小时重新全面评价新生儿状况一次,并考虑是否停止抗生素治疗。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最初怀疑的临床表现程度
⏹婴儿临床表现的变化和现状
⏹CRP水平和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