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分行业碳排放与增加值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现状研究

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现状研究

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现状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也在逐渐增加。

在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研究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现状,对于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第三产业对能源碳排放的贡献第三产业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包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业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耗相对较高,而碳排放也相应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达到了53.9%,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上所占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第三产业中包含了许多能源密集型行业,比如大型商业综合体、金融机构的办公楼、大型酒店和餐饮等,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电力、燃气等能源来维持正常的运营。

与此第三产业中一些服务性行业的快速发展也直接导致了碳排放的增加,例如城市的交通运输、旅游业的发展等,这些行业都需要大量的能源供给,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碳排放。

二、碳排放现状分析1. 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高碳能源,因此碳排放在能源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为60%,石油占比为20%,天然气占比为6%,加上其他化石能源,高碳能源占到了80%以上。

这种高碳能源结构是中国碳排放量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产业在生产方式上也对碳排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传统的生产方式往往比较能源密集和碳排放较大,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成果在第三产业的应用,生产方式出现了一定的改变。

比如在商业综合体、酒店等地方,通过智能设备的运用,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

新能源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第三产业的碳排放现状,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使用不断增加,对于减少碳排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国工业分行业碳排放与增加值关系研究

我国工业分行业碳排放与增加值关系研究

我国工业分行业碳排放与增加值关系研究摘要:本文选取2004-2007年我国工业分行业的碳排放量与工业增加值,建立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食品烟草加工业及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部门是碳排放量较多的部门,而过去一直被认为碳排放大户的采掘业和化学加工业的碳排放量相比却不高。

因此,加快食品业的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是减少工业碳排放量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碳排放增加值工业能源面板数据一、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每年因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碳排放问题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

根据IEA (2009)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消费化石燃料而排放的CO2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CO2排放国。

据统计,中国使用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各种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80%。

我国2006年底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已明确提出,我国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优化我国工业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碳排放的减少以减缓和控制气候变化,是中国乃至世界目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纵观国内外学者在碳排放研究方法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对数法和结构分解法。

其中指数分解法包括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和拉氏指数法。

迪氏指数法的宗旨是把分解出的都是时间t的连续函数,对时间进行微分,然后分解出各个因素的变化对被分解变量的影响,随着迪氏指数法的不断发展,更加完善的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被提出,在计算中LMDI可将余项完全分解,不会出现不可解释的余项。

国外方面, Ang et al [1]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对中国CO2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对中国工业部门消费能源而排放的CO2进行了研究。

Liu et al(2007)[2]同样运用此法把对中国工业部门CO2排放的研究扩大到36个行业集中研究了中国1998-2005年期间工业部门的CO2排放。

经济增长、能源强度和FDI_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经济增长、能源强度和FDI_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现代营销上旬刊2024.04一、引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原因是化石能源的消费。

能源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基础,它在经济系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重要的投入要素,它在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开采、运输、加工和销售等。

它是一种消费品,它的制成品也可以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照明,取暖等。

一国的能源消耗与其生产规模有很强的相关性,也就是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能耗也会随之增加;随着产量的增加,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所需要的能量也越来越多。

我国经济不断提升,于2010年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过多的能量消耗与废气排放。

为改变此种情况,我国付出了诸多努力,推动绿色金融、碳交易等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在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环境生态恢复与降低碳排放也起到了一定效果。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而能源消费也不可避免地产生碳排放,由此会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能源供应有限,为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国家需要推动清洁能源计划,要高度关注清洁能源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将有助于减少能源所带来的碳排放,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一定动力。

另一方面,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燃料是主要的碳源之一,一些清洁型能源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往往高于化石燃料,通过用清洁能源替代和限制化石燃料等措施,可以降低能源强度有效减少碳排放。

因此,重视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商投资。

目前,外商投资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通过“污染天堂”和“污染光环”这两种相反的假设来解释。

“污染天堂”假说是指由于存在环境规制强度及人力成本不同,环境规制相对宽松且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国家将会吸引其他环境标准较为严格国家的投资,从而导致本国生态环境污染加重。

我国工业分行业碳排放与增加值关系研究

我国工业分行业碳排放与增加值关系研究

所面 临的重 大课 题。
纵 观 国 内外学 者 在碳 排 放研 究 方 法方 面 的研 究主 要 有对 数 再 细化 , 而拓宽 分析 的功 能 , 经济 分析 更加 透彻 、 进 使 方便和 系统 。 法和 结构分 解法 。其 中指数 分解 法包括 对 数平 均迪 氏指数 法和 拉 梁 进灶 、 蔚等 f 0 7 利 用结 合法 研究 技术效 应 、 郑 20 ) 中间需 求效 应 、 氏指 数 法。迪 氏指 数 法 的宗 旨是把 分解 出的都 是 时间 t 的连 续 函 最终 产 品结构 与 中国能 源消 费 的关 系[] 3。刘 启运 、 明等 (0 6 夏 20 ) 数, 对时 间进行 微分 , 然后 分解 出各 个 因素的 变化对 被分 解 变量 的 利用 结合 法分 析 了中国 能耗阶 段性 变动 的短期 和长 期原 因[ 】 4。 影 响 , 着迪 氏指数 法的 不断发 展 , 随 更加 完善 的对数 平均 迪 氏指数 本 文拟 用面 板数 据将 我 国工业分 行业 的增 加值 与碳排 放量 进 法 ( o a i mi Me n D i Id x L L g rh c a Ms e ,MDI 提 出 ,在计 算 中 t an )被 行 回归找 出各部 门经 济增 长对碳 排放 的影 响 。

碳排 放量 相 比却 不高 。因此 , 快食 品业 的技 术进 步 、 整产 业结构 和 能源结 构转 变 能源 消费结 构是减 少工业碳排 放 量的必要 措施 加 调
太 A 关 键 词 : 排 放 增 加 值 5 _ 能 源 面板 数 据 碳 -I e a [] 用 对数 平 均 Dv i 数 分 解法 对 中 国 C 2排 放 n t l 1运 is ia指 O 随 着我 国国 民经济 的快速 发展 ,中国每 年 因燃 烧化 石燃 料而 的驱 动 因素进 行分 解 , 中国工业部 门消 费 能源而排 放 的 C 2进 对 O 向大 气 中排放 的二氧 化碳 不 断增加 ,碳排 放 问题 已成 为我国 急需 行 了研 究 。L t l 2 0 ) 1同样 运用 此 法把 对 中国 工业 部 门 i e (0 7 [ u a 2 解决 的焦点 问题 。根 据 lA 2 0 ) 统计 数据 , 0 7年 中国 消费 E (09的 20 CO 2排 放 的研 究 扩 大 到 3 6个 行 业 集 中研 究 了 中国 1 9 — 0 5 9 8 2 0 化石燃 料而 排放 的 C O2已经超 过美 国 ,成 为全 球第 一大 C 2排 O 年 期 问工 业部 门的 C O2排放 。 国 内方 面 ,王锋 等运 用 对数 平均 放国 1 。据 统计 , 中国使 用能 源排 放 的二 氧化碳 , 占各 种温 室 气 约 Dv i is ia指数 分 解法 []把 1 9 —2 0 年 间中 国能源 消 费 的排放 2, 9 5 0 7 体 总排放 量 的 8 %。 国 2 0 0 我 0 6年底 发布 的《 气候 变化 国 家评 估 报 增长 率分 解 为 1 种 驱动 因素 的加权 贡献 , 1 并得 出结 论 , 1 9 — 在 97 告》 明确提 出 , 国要走 “ 已 我 低碳 经济 ” 的发 展道 路 。但随 着我 国经 1 9 年 间 ,中国 C 99 O2排放 下降 的主要 驱动 因素 是工 业部 门能 源

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现状研究

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现状研究

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现状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了解第三产业的定义和特点。

第三产业主要包括金融、商贸、文化娱乐、旅游餐饮等行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耗主要来自于建筑物的供暖、照明和空调,以及服务业的交通运输和设备使用。

这些能源消耗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在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截至2019年,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耗占全国总能源消耗的比重超过40%,碳排放占全国总碳排放的比重约为30%。

尤其是金融和商贸行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长迅速,成为重要的碳排放来源。

旅游业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较高的行业之一,由于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

造成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能源利用的低效率。

许多第三产业企业和机构在能源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能源利用率低,导致能源浪费严重。

其次是设备和技术水平的滞后。

许多企业和机构没有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导致能源消耗较高。

再次是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交通拥堵和高峰期现象日益严重,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也在不断增加。

针对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现状,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加强能源管理和节能技术应用。

企业和机构应加强能源管理意识,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引进和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鼓励非机动交通和低碳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推动第三产业结构调整。

鼓励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低碳排放的产业,减少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和企业。

中国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在不断增加,这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性研究

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性研究

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性研究作者:姚韬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年第02期[摘要] 通过运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计量结果表明我国的碳排放量、能源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以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其中我国碳排放量大小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

对我国目前而言,必须尽快加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特别是积极发展能耗低且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加快经济结构向能源集约型的转变。

[关键词] 能源消费;碳排放;经济增长;相关性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2. 022[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2- 0032- 04近年来我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始终处于世界前列,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各产业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企业和个人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上升。

尽管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措施,但是我国工业企业中存在的无控制碳排放和能源浪费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鉴于我国能源工业发展所带来的高能耗和高污染的问题,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明确提出了要在10年之内实现人均GDP能源消耗量下降20%的目标。

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我国政府提出了在15年内中国GDP碳排放总量下降40%的目标。

要完成以上目标,研究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必要。

那么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究竟是否存在关联性,如果具有关联性,那么其中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核心要素有哪些,本文尝试采用基于VAR(向量自回归)的非结构多变量计量模型来实证研究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希望能够为我国低碳产业结构的逐步实现提供参考性意见。

1 文献回顾Salvador[1](1999)采用Lotka-Volterra模型及Michael Dalton[2] (2003)采用PET模型对产业结构、单位能耗、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生产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关联性。

中国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

中国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

中国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吴英姿;都红雯;闻岳春【摘要】A 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 (STIRPAT) model is proposed to inves-tig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acts on CO2 emission and its main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Chinese industrial panel data group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emission from 1995 to 2010. It shows that the relation curve of China’s industrial car-bon emission and the economic output behaves U-shaped, and the turning point of high emission intensity industry has less economic output than that of low emission intensity industry. The capital stock has a greater positive effect on carbon emission than that of labor. The investment on scientific research is conducive to the carbon reduction of high emission intensity indus-try,and the adjustment of fossil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cannot promote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f industry.%文章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以1995-2010年按碳排放特征分组的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我国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碳排放强度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基于2000—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碳排放强度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基于2000—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策 。对 于工业 化 的涵 义有 多种 , 从广 义 的角 度看 , 比较有 代 表性 的观 点 是 张 培 刚教 授 ( 9 9 提 出的 , 14 ) 认 为其 是 “ 民经济 中一 系列 基要 的生 产 函数 ( 国 或生产 要 素组合 方 式 ) 续 发生 由低 级 到 高级 的 突破 性变 连
因此 , 工 业 化 尚未完 成 的背 景之下 , 国 22 在 中 0 0年 的 减 排 目标 能 否 实 现 及 如 何 实 现 , 个 具 有 一 定 现 实 是
意义 的 问题 。本文 借鉴 环境 库 兹涅 茨 曲线 ( KC) 采 用 2 0 E , 0 0— 2 0 O 8年 我 国 3 0个 省 区市 的面 板数 据 ,
化( 或变 革 ) 的过程 ” 本文 中 , 业化 通 过规模 效 应 、 构效 应 、 ( 工 结 技术 效应 对碳 排放 强度 产 生影 响 , 正是根
据此 思想 )从 狭义 的角度看 , ; 比较有 代 表性 的则 是《 帕 尔格 雷夫 经济 学大 辞典 》 新 中的定 义 , 即制造 业 和 第二产 业 在 国民经 济 中 比重 及其 就业 比重不 断上 升 的过程 ( 文用 第二 产业 增加 值 占 GD 本 P的比重来 表
19 - 2 0 9 7 0 3年 中美双边 贸易 的隐含 碳研 究 。该研 究 主 要 基 于 比较 进 ( ) 出 口商 品 的隐 含碳 与 国 内( ) 外 生产 所需 的碳排放 进 行 比较 , 分析进 ( ) 出 口贸 易 对 双方 、 球 碳 排 放 量 的影 响 。此 外 , o i C. 全 Y uL 和 N. He t(0 8 对 2 0 wi 2 0 ) t 0 4年 中英 贸 易 的隐含 碳 、 rl 等 (0 2 对 中 日贸 易 的 隐含 碳分 别 进 行研 究 。上 述 Geia l 20 ) 研 究得 出 的结论 基本 相 同 , 中国这样 的 出 口大 国而言 , 出 口增 加 了碳 排放 量 , 对 净 而减 少 了主要 出 口伙

湖南省分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基于EKC曲线分析

湖南省分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基于EKC曲线分析

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事业进一步发展,故分析湖南省各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提出可行性政策。通过考察
2014—2017 年湖南省各行业发展情况,采用能够处理系统中已知信息量很少且具有不确定性的灰色系统理论,
建立 GM(1,1) 灰色预测模型对湖南省各行业碳排放量及行业增加值进行预测。其次,利用 Eviews 软件对各行
会科学版),2019,13(5):50-56.
50
排放总量和人均 GDP 呈倒 U 型关系,EKC 曲线 成立,预测了 CO2 排放总量的达峰时间,并为长 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6]。刘芳 芳等选取人均 GDP 超过 1 万美元的中国九省市 的经济增长情况与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做为研究 对象,发现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和碳强度呈现 EKC 模型”倒 N 型”曲线 [7]。
提高和金融发展减缓了碳排放,证实了 EKC 假 说 [2]。Danish, Zhang 等验证了巴基斯坦可再生能 源消费和不可再生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 的 EKC 曲线 [3]。丁宝根等对抚州市 EKC 曲线进 行检验,结果显示抚州市碳排放总量与人均 GDP (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呈典型的“倒 U 型”EKC 曲线,且 2013 年碳排放量增长速率处于顶峰,之 后碳排放总量增长趋于缓慢 [4]。王菲等基于 EKC 理论,研究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均 GDP 的 关系,结果发现均满足 EKC 假说的倒“U”型曲线, 但拐点时间不同 [5]。王健等研究了长江经济带九
省二市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发现 CO2
收稿日期:2019-06-07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培育项目“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报告”(13JBGP004)。
作者简介:蔡佳丽,硕士研究生。

产业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产业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产业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产业的碳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对环境和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碳排放是指在能源消耗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控制产业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经济发展中,产业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由于碳排放与经济紧密相连,所以在减少碳排放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产业碳排放对经济的影响因素很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碳排放对生产力的影响碳排放可能会对工作环境和员工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降低生产力。

此外,由于缺乏环保设施,一些企业会采取低成本的碳排放方式,这也会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因此,减少碳排放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市场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低碳环保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因此,低碳环保产品具有竞争优势,企业也会倾向于生产此类产品。

这一事实也说明了减少碳排放可能会促进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而利于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碳排放可能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如果许多企业需要减少碳排放,企业会采取低碳减排技术或研发新的低碳产品,这将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虽然这可能会对某些行业造成负面影响,但总体上,这种调整将有助于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能源成本的下降减少碳排放不仅可以促进环保和经济增长,还可以降低能源成本。

在减少碳排放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更加有效的能源,这将导致能源成本的下降。

此外,许多企业没有对碳排放进行清算和公开,如果企业清算和公开排放量,它们可能会获得减免碳税等经济利益,从而形成一个经济回报机制。

总之,产业碳排放对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影响。

减少碳排放可能会在某些时候与经济增长产生冲突,但是,长期来看,减少碳排放将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市场需求的变化,并有可能降低能源成本。

在经济发展中,环保与经济是一体的,减少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

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

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1中国碳排放随经济增长的变化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率的提高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即商品和劳务产出量的增加。

其衡量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总量指标。

近20年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

根据经验数据测算,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4%3。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GDP增长水平总体高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

这一时期,中国碳排放总量也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

从可以看出,1980—1997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快速时期,碳排放量增长也很快,到1997年后才逐渐降低。

由于碳排放受社会、经济、自然、生态、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通过研究各主要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可分析未来中国的碳排放趋势,并选择合理的温室气体减排途径。

据徐玉高等3分析中国1970—1994年间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经济增长是中国20多年来碳排放迅速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仅此一项引起的碳排放变化占总量的94%以上。

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1980—2000年GDP和碳排放数据进行拟合,结果。

可以看出,1980—2000年间中国碳排放量的变化和GDP的增长呈显著相关(R2=0·9581)。

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各因素中,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较大,与其他国家相比,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较大,这与中国刚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并长期以来实行的重工业发展战略相关。

这一方面造成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增加,投资的增加加快了重工业的发展,引起对能源、交通的需求也增加,碳排放随之增加;其次, 由于经济的增长,人均GDP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对碳排放的需求也增加,尤其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刚刚起步,碳排放增加速度很快;最后,由于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造成大片森林被砍伐,环境破坏,使得碳排放量随经济增长而增加。

但是,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会引起技术、制度的变革和经济结构的演进,由此引起的经济发展可能使碳排放量在一定时期减少。

我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行业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

我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行业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

我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行业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路正南;王志诚【摘要】基于投入导向的超效率 DEA 模型,测算2000—2011年我国36个工业行业碳排放效率,通过绝对收敛和核密度分析其动态演进特征。

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平均碳排放效率值为0.677,整体效率较低,其中轻工业效率值最高,其次为重工业、采矿业和供应业;绝对收敛显示,2000—2011年全行业、采矿业和重工业通过了收敛检验,存在对碳排放效率高的行业的追赶效应;核密度分析可知,全行业及四大类别碳排放效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内部行业间变动趋势存在明显不同。

%With the super -DEA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put oriented,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emission efficiency in Chinese 36 industrial sectors during 2000 -2011,and then analyzes the dynamic depiction through absolute convergence and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industrial average emission efficiency is 0.677,which is rela﹣tively lower;In the measure of the emission efficiency,the efficiency of light industry is the highest,followed by heavy, mining andsupply;Absolute convergence shows that the whole industry,mining and heavy industry pass the convergence test,having catch -up effect to industrial sectors of the high emission efficiency;through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the e﹣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industry and the four categories have made various improvement,but no obvious changes be﹣tween internal industries.【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6页(P230-235)【关键词】超效率 DEA;碳排放效率;行业差异;收敛性;核密度估计【作者】路正南;王志诚【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2;F113.3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9年,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正式宣布到2020年GDP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 -45%;2011年,中国代表团在德班气候大会上,进一步表示至2015年全国碳排放强度较2010年下降17%。

我国碳排放量以及人均GDP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碳排放量以及人均GDP关系的实证分析
室 气 体排 放 导 致 的 全球 气 候 变 暖 、生 态 恶 化 、能 源 危 机 等诸 多 问 ( 3 ) 对 建 立 的ECM模 型 分 析 来 得 到 变 量 之 间 的 短 期 行 为 和 对 题 的挑 战而 提 出的 一种 以低 能耗 、低 污 染 、 低排 放 为 基 础 的全 新 误 差 纠 正 。
研 究我 国整体碳排放 量和人 均G D P 关 系以及我 国各省 市人 均碳排放 量和人均G D P 的 关系,并对我 国 当今碳排放 量 的 管理 提 出建 议 。 ・ 关键 词 : 碳 排 放 ;人 均G D P ;省 份 差 异 ;回 归 分析
低碳 经济 是 发 达 国 家为 应 对 全 球 气 候变 化 的危 机 ,特 别 是 温 变量 进 行 回归 分析 。
D e pe n d e n t Va r i a b l e L N Y M e t h o d: L e a s t S q u ar es

模 型设定
1 、指标选 择 本文选择人 均G DP 作 为 因 变 量 ,人 均 碳 排 放 量 作 为 影 响 因
素。
D a t e :0 2 / 0 1 / 1 5 T i m e :1 1 : 2 4
S a m pl e: 1 9 9 0 2 01 2
I n cl u d e d o b s e r v c i e a
在 人 均二 氧 化 碳排 放 量 数 据 上 面 ,由于 我 国的 统 计年 鉴 上 没 有 我 国二 氧 化 碳排 放 量 的相 关数 据 ,所 以 本 文选 取 了 中国年 鉴 以 及 各 省份 年鉴 中的 能 源 消 费量 进 行 测 算 ,具 体 公 式如 下 :CO , 的 排 放量 =能 源消 费 总 量 + 能 源 转 换成 C 0 " 2 的系数。 ( 其 中 ,能源 消 费 总量 是 指 中国 以及 各 省 市 统计 年 鉴 中的 已经转 换 成 以标 准煤 作

碳排放区域差异与经济增长关系

碳排放区域差异与经济增长关系

碳排放地区差异与经济增添的关系一、问题的提出最近几年来,大气中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渐渐增加,这类现象导致了全球共同着重一个重要问题———温室效应,在此宏观环境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并降低碳排放量是有效阻挡世界气温连续上涨的一项重要措施。

跟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度的连续加速,中国CO2排放量与能源花费量快速上涨。

依照国际能源署统计资料,中国CO2排放量在2007年初次超出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

2009年12月,中国政府向全球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CO2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降落40%~50%,并将此目标归入经济社会发展长久规划中。

中国地区广阔,不一样省份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能源资源天赋差异很大,因此碳排放表现出显然的地区特色,这就要求在拟订减排措施方面有必需将碳排放的地区差异特色和影响要素考虑此中。

因此,本文第一对中国CO2排放的地区差异推行观察,而后深入商讨经济增添与C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拟订科学合理的减排政策供给参照和依照。

目前,研究CO2排放地区的差异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着重的热门。

谭丹等(2008)在我国碳排放地区差异研究中发现,碳排放增添速度和排放量最大的是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碳排放增添速度最慢,西部碳排放量最少。

别的,徐大丰(2010)[2]的研究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碳排放量低于东部,且碳排放地区差异比较明显的行业为建筑业、工业和运输业。

可是,这些研究多是简单的归纳和描绘,并无采纳有关的权衡指标对碳排放的地区差异赐予量化研究。

岳超等(2010)利用Theil系数研究了中国各省市碳排放强度差异的变化和根源,但因其测算公式不太正确而致使研究结果可信度不高。

杜克锐(2011)在测算碳排放效率时发现,中国各地区碳排放效率差异显然且差异水平呈连续扩大的趋向,拟订减排措施过程中要要点考虑地区差异要素。

外国有关CO2排放地区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国层面(Heil和Wodon,1997;Padilla和Serrano,2006;Duro和Padilla,2006;Groot,2010;Cantore和Padilla,2010),但对于中国碳排放地区间差异研究的文件其实不常见。

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浅析

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浅析

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浅析作者:张淼来源:《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年第06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碳排放量也大幅度上升。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探寻二者的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尽管都是非平稳的,但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的联系。

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进一步显示,GDP对碳排放量存在正向的影响。

关键词:碳排放经济增长协整一、引言随着全球的气候变暖,环境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07年公布的评估报告显示,人类活动的因素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已提高到90%以上。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在没有新政策进一步行动的情况下,到本世纪末,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将使全球的平均温度上升6摄氏度,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向空气中排放产生的。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作为碳排放量的大国,已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公开承诺到2020年达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因此,研究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我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关系分析理论上,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下:(一)碳排放量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由于碳排放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化石燃料作为主要的能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根据生产理论,通常情况下,要素投入的增加会带来产量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反之,生产要素的匮乏将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的双重影响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有两种可能效果。

一方面,依据规模效应,当经济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时,往往需要更多的能源要素投入,经济增长将通过边际能耗倾向产生对能源消费引致需求,拉动碳排放量的上升。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可通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降低碳排放量。

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 成危害的发展”。由此,可持续发展应有三 方面含义:一是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 任何一件事物的可持续性需在空间和时 间上永远地连续下去,人类社会也要保持 它的连续性;二是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发展不仅包 括经济的增长,更要保护环境和资源,不 断提高使用资源的利用率,以满足人类持 续发展的需求;三是可持续利用 (Sustainable Utilization)。指可再生资源 的利用要保持在它的可更新的限度之内, 这样才可永远地持续利用下去。本文关注 的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角度的研究, 更多采用的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定 义,关注资源的最佳配置,关注福利的代 际公平。
(GDP);P 为人口数量。
一般的,倒 U 型的 EKC 模型的基本
函数有三种:二次函数型,三次函数型以
及将二次函数、三次函数与对数形式相结
合的模型,根据现有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研究的常见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
根据模拟的图形结果、模型检验参数,比
较判定系数 R2,在三种函数模型中进行
优选,最后本文选择以下模型: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 经济学
1. 引言 人类进入 20 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 猛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创 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伴随着这 种物质文明的进步,一系列阻碍经济发展 的现象也日益突出:人口爆炸性增长、资 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 坏、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等,所有这些都威 胁着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命运。于是人类开 始用一种理性的思维重新审视自己的发 展过程,意识到现行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必须 寻找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 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迄今为 止,未形成一致的定义。最初一般认为,它 的内涵是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要保护 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环境与经济协调持续 发展下去。而今人们更深感到生态压力对 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的严重性,所以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了延伸。就当前看 来,1987 年布伦特兰夫人所给出的可持 续发展的定义最为大家所接受。其定义 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小企业和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效用 所导致;2001 年以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 量随着人均 GDP 的大幅增加而有所恶 化,这可能是由于扩大内需和增加投资的 宏观政策导致大批高耗能、重复性的基础 设施项目和工业项目盲目上马导致的。 此研究表明,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 量和人均 GDP 的关系曲线并不呈现发达 国家所描述的倒 U 型,二氧化碳的排放 仍然处于恶化阶段,没有证据显示库兹涅 茨曲线拐点出现的迹象。如果没有环境政 策的干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能不会随 着经济的增长而自动下降。这条 N 型曲 线意义在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污 染量和人均污染量并非必然经历一段时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问题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问题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问题研究摘要:人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目前各国都积极关注碳排放问题带来的政治和经济冲击。

我国目前碳排放总量和增速已跃居世界首位,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力,高耗能行业是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人均GDP增长是碳排放增长的最大驱动因素。

我国政府提出二氧化碳国别排放账户,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绿色增长的治理框架。

关键词:碳排放影响因素碳减排可行性碳排放国别账户一、引言日益变暖的全球气候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其带来的危害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等,进而会带来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冲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9)。

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则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其中人类活动起到主要作用。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在2007 年发布的《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把近50 年气候变暖主要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可能性,从第三次评估报告中的66%提高到90%以上(张丽峰,2011)。

而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其主要来源是二氧化碳。

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已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消费量日益增长。

根据IEA( 2009) 的统计数据, 2007 年中国消费化石燃料而排放的CO2达到60.7亿吨,已经超过美国的排放总量57.7亿吨, 成为全球第一大CO2 排放国(王峰等,2010)。

面对严峻的气候形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节能减排的要求。

2009 年11 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 ~ 45%,将碳排放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张丽峰,2011)。

因此研究我国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与我国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

化工行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及碳配额分配

化工行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及碳配额分配

目 录•化工行业碳排放现状及效率•化工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化工行业碳配额分配机制•国际经验与启示•结论与展望化工行业碳排放现状及效率化工行业碳排放现状0102 03化工行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排放量的较大比例。

化工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的燃料燃烧、原料分解、产品生产等多个环节。

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工艺的化工企业排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化工行业碳排放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DEA方法的CCR模型和BCC模型,分别测算化工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工艺的化工企业的碳排放效率,分析其影响因素。

化工行业碳排放效率评估方法化工行业碳排放效率分析1.A 1.B1.D1.C化工行业的碳排放效率整体偏低,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创新是提高化工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优化生产工艺等方式可以提高企业的碳排放效率。

企业规模也是影响化工行业碳排放效率的重要因素,大型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有利于提高碳排放效率。

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结构单一等问题也是制约化工行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

化工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010203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影响化工行业碳排放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政策的变化,如环保法规、能源政策等,都会对化工企业的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

税收政策政府对高碳排放的行业或企业征收碳排放税,可以有效地抑制碳排放。

反之,对低碳环保的企业进行税收优惠,可以鼓励企业采用低碳技术。

补贴政策政府对开展低碳环保项目的企业进行补贴,可以鼓励企业进行低碳转型。

宏观政策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低碳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为化工行业降低碳排放提供了可能。

技术进步能源利用效率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碳排放。

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可以减少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从而降低碳排放。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规律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规律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规律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是一个热门话题,并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全球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愈发突出。

而经济增长是各国普遍追求的目标,因此,了解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规律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扩大的过程,通常与能源消耗和工业生产等活动密切相关。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能源供应,其中包括化石燃料等高碳能源。

因此,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的增加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次,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在经济起步阶段,通常伴随着高强度的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这是由于经济起步阶段的特点决定的,包括产业结构的不足、技术水平的相对滞后等。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经济结构逐渐优化,技术水平提高,碳排放量增速逐渐放缓甚至趋于稳定。

此外,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还受到政策和技术因素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环境保护政策、调整能源结构、推动技术创新等手段来控制和减少碳排放量。

例如,加强环境监管,对污染企业实行惩罚性税收和排放限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量。

另外,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可以降低碳排放量。

最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这些国家将经济发展作为优先任务,但受制于技术和资金等因素,难以实现碳排放的规模减少。

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引领和政策引导,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脱钩。

他们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节能减排等措施,实现了碳排放的降低。

总的来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这一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经济发展,通过政策和技术手段控制和减少碳排放量,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中国各省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

中国各省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

中国各省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孙耀华;李忠民【摘要】哥本哈根大会以后,减排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深入研究并判断各省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Tapio脱钩指标对1999-2008十年间各省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我国绝大部分省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弱脱钩状态,经济增长速度大于碳排放增长速度,表明减排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在对脱钩弹性指标进行因果链分解后表明,工业领域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为碳排放增长速度的减缓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我国未来面临的减排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经济结构的"重型化"趋势导致对能源的需求量增大,加上我国在新能源开发领域的不足,煤炭在总体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单位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进一步上升,能源消费"高碳化"特征加尉,对以后的节能减排工作形成挑战,文章最后提出了开展减排的政策建议.%Pollutants reduction becomes the focu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fter the Copenhagen Conference:therefore, analysis of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of each province in China is of great value. Tapio Decoupling Index is used in this paper to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of each provinces from 1999 to 2008. The conclusion is that, in the last decade,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of most provinces is in the state of weak decoupling,reflecting that the much work on energy saving and pollunants reduction had been paid off.After decomposing the decoupling index with the causal chain, the results showthat the improvement of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cresse of the acceleration for carbon emissions's speed . Though many much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we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on the road of pollutants reduction. Firstly, in recent years, the proportion of the industrial output in national economy has increased, the “heavy industry trend”of economic structure leads to an increased demand for energy. Secondly,due to the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in China, the main position of coal in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has been strengthened,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ing carbon emissions caused by each unit of en ergy consumption. The “highcarbon”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consumption becomes a big challenge to future emission reduction. Finally, we put forward some advices on pollutants reduction.【期刊名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11(021)005【总页数】6页(P87-92)【关键词】碳排放;经济发展;各省区;脱钩指标;因果链分解【作者】孙耀华;李忠民【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2中国的碳排放量位于世界前列,特定的发展历程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碳排放量必将大幅度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工业分行业碳排放与增加值关系研究
发表时间:2010-09-30T16:40:07.89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供稿作者:[导读] 纵观国内外学者在碳排放研究方法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对数法和结构分解法王璇珍(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中图分类号:X24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选取2004-2007年我国工业分行业的碳排放量与工业增加值,建立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食品烟草加工业及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部门是碳排放量较多的部门,而过去一直被认为碳排放大户的采掘业和化学加工业的碳排放量相比却不高。

因此,加快食品业的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是减少工业碳排放量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碳排放增加值工业能源面板数据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每年因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碳排放问题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

根据IEA(2009)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消费化石燃料而排放的CO2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CO2排放国。

据统计,中国使用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各种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80%。

我国2006年底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已明确提出,我国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优化我国工业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碳排放的减少以减缓和控制气候变化,是中国乃至世界目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纵观国内外学者在碳排放研究方法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对数法和结构分解法。

其中指数分解法包括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和拉氏指数法。

迪氏指数法的宗旨是把分解出的都是时间t的连续函数,对时间进行微分,然后分解出各个因素的变化对被分解变量的影响,随着迪氏指数法的不断发展,更加完善的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被提出,在计算中LMDI可将余项完全分解,不会出现不可解释的余项。

国外方面, Ang et al [1]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对中国CO2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对中国工业部门消费能源而排放的CO2进行了研究。

Liu et al(2007)[2]同样运用此法把对中国工业部门CO2排放的研究扩大到36个行业集中研究了中国1998-2005年期间工业部门的CO2排放。

国内方面,王锋等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2],把1995-2007年间中国能源消费的排放增长率分解为11种驱动因素的加权贡献,并得出结论,在1997-1999年间,中国CO2排放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工业部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结构分解法(Structural Develoment Analysis,SDA)基本思想是把经济变量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和数学规则,将分解的因素再细化,进而拓宽分析的功能,使经济分析更加透彻、方便和系统。

梁进灶、郑蔚等(2007)利用结合法研究技术效应、中间需求效应、最终产品结构与中国能源消费的关系[3]。

刘启运、夏明等(2006)利用结合法分析了中国能耗阶段性变动的短期和长期原因[4]。

本文拟用面板数据将我国工业分行业的增加值与碳排放量进行回归找出各部门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

二、模型设计及估计
1、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取2004-2007我国工业各行业的增加值及9种能源实际消费量作为原始数据,经处理计算得到各行业的碳排放量。

(本文所用数据均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网站)(1)由于目前无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具体观测数据,本文将进行估算。

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口径,将最终能源消费种类划分为9类(煤炭、汽油、柴油、天然气、煤油、燃料油、原油、电力和焦炭),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时采用9类能源消费总量乘以各自的碳排放系数然后加总即可。

目前有部分文献对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进行了研究,本文借鉴IPCC研究结果来进行估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原始数据中各种能源的消费均为实物统计量,测算碳排放时都折算为标准统计量。

各种碳排放系数分别如表1所示:表1:各种能源的折标准煤系数和碳排放系数
(2)根据我国工业各部门的行业划分,本文按照部门性质,各部门以及相应行业将我国工业分为5个部门,25个行业。

其中,采掘业部门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烟草部门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化学工业部门是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医学制造业。

机器设备部门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部门包括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供应部门。

2、模型设计与估计
自2004年以来,全国工业各部门进行了调整,并进行了工业普查,因此无法使用较长时期的数据建立模型,面板数据可将样本量扩大十几倍,既可以分析工业一个行业各部门碳排放之间的差异,又可以描述各行业之间碳排放的变化特征,有效解决因观察期较少造成的样本数据偏少的问题。

因为要研究分行业的碳排放因素变化,因此建立变截距模型,模型形式为: gdp指各行业工业增加值,co2指碳排放量,由于各行业增加值与碳排放量的数量级差距甚远,为了消除回归值系数相差太大的影响,将数据全部取对数处理。

lngdp是工业增加值对数化的表示,lnco2是碳排放量对数化后的变量名称,是常系数,是随机变量然后,将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经Eviews6.0处理可得到2004-2007年4个年份的工业各行业碳排放总量与增加值的回归结果如下:表2:碳排放总量与增加值回归报告
三、结论和建议
估计结果表明:2004-2007年这4年中食品烟草部门增加值每增加1%,碳排放量将增加2.856%,即该部门每增加1亿元的增加值,就会产生2.856万吨的二氧化碳,这是所有五个部门中碳排放量最多的一个,而从该行业的4个部门来看,烟草行业是使碳排量增多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电力、煤气及水产和供应部门的行业增加值增加1%;碳排放量将变动2.671%,而经济增长引起碳排放量最少的是机器设备部门,增加值每变动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变动机器设备部门的增加值每变动1.9个百分点,总得来说,经济增长每变动1个百分点,引起的碳排放量都超过了1个百分点,这说明单位产值的能耗仍很高。

鉴于此,对于像食品烟草部门和采掘业这些碳排放量高的高耗能行业应该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建立低碳能源经济发展模式,或者实施行业准入制度,在企业生产规模、技术装备能效水平方面设置较高的门槛,抑制高耗能行业低水平盲目扩张,发展低碳产业和推广高效低碳技术,尽快使工业结构将得到优化。

本文是在李宝瑜教授指导下完成的。

参考文献
[1]Ang B.W.,Zhang F.Q,Choi K.,1998,"Factoring Changes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through Decomposition,Energy,23(6),489-495 [2]Liu L.,Fan Y.,Wu G.,Wei Y.,2007"Using LMDI Method to Analyze the Change of China's Industrial CO2 Emissions from Final Fuel Use:An Emprirical Analysis",Energy Policy,35(11) ,5892-5900
[3]梁进灶、郑蔚蔡建明,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的分解——基于投入产出方法,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第6期
[4]刘启运、夏明、张红霞,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我国能耗阶段性变动的原因,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7期
[5]韩颖,马萍,刘璐,一种能源消耗强度影响因素分解的新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10年第2期
[6]:孙欣,中国能源强度波动分析——基于完全分解模型,统计分析,2010年第2期
[7]: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
[9]: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第2期
[10]:IPCC.Climate change 2007: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