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分论--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

1、合理开采地下淡水资源,开源节流 解决淡水问题是减轻海水入侵的主要途径。从 沿海地区水资源供求情况来看,缺乏淡水已成 定局;从长远看,引调客水是控制沿海地区海 水入侵的重要战略措施。同时,要合理布置开 采井,放弃咸淡水界面附近的抽水井,分散开 采、定期停采或轮采地下水,缩短水位恢复时 间以防止形成降落漏斗。
大连市概况
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半岛轮廓北宽南窄, 夹于黄海与渤海之间,素有“京津门户”之称。 三面环海,低山丘陵地貌。 大连是我国辽东半岛的明珠,是一座重要的港口、 贸易、工业和旅游城市,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 优势和地位。同时,大连又是严重缺水的沿海城 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大连亟待解决的问 题,三面靠海的狭窄半岛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地 区的淡水资源有限。由于不合理的过量开采,打 破了地下水的天然平衡,导致海水不同程度地侵 入到陆地含水层中,出现了海水入侵问题。
3、气候条件 地下水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来补给,如果气候 持续干旱,地下水补给量严重不足,同时河流 入海径流量也减少,将加剧海水入侵活动,增 大潮水沿河流的上溯距离。
4、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地下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滨 海地带咸淡水平衡状态遭受破坏的重要因 素。许多地区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而 使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形 成 低 于 海 平 面 的 负 值 区,进 而 发 生 海 水 入 侵。 海水养殖和引潮晒盐等经济活动把大量海 水引入陆地也扩大了海水向地下淡水的入 侵范围。此外在入海河流的上游地区修建 水库 、塘坝等水利设施 使河流 入 海 水 量 普 遍 减 少 ,加剧了潮水上溯距离,使河 流两侧发生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的发生机理决定了此类灾害发展 的复杂性、隐蔽性和多变性,这些特点又 决定了海水入侵防治的艰巨性。海水入侵 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巨大的,由于海水入 侵,地下淡水水质恶化,致使大量水井报 废、粮食绝产、果园被毁,严重阻碍了当 地的工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 制约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开展海水入侵研究,制订滨海地区 合理的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管理方案,防止 和减轻海水入侵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和科学价值。
第十一讲海水入侵讲述介绍

烟台莱州湾地区的地下水氯离子含量最高为3.86g/l(饮用水 标准国际建议值为<200mg/l,即0.2g/l),矿化度达7.85g/l(饮用
水标准建议值为< 1g/l)。部分地区已出现盐渍化。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我国海岸线长度为3.2万km,其中大陆岸线1.8万km。沿海地 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这些地区在以下方面为海水 入侵提供了条件: ①随着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过量抽取地下 水,其结果会使沿海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量减少。 ②拦蓄截取地表水,使入海量减少,使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量 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③沿海地区是松散堆积物的沉积区,主要是冲洪积和海相沉 积成因。陆相物质的搬运堆积,主要靠地表径流。河床堆积物相 对粗大,并一直延伸到大海。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一节或陆地下降造成海水面积扩大,陆地面积 缩小,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的地质现象。
海水入侵
海侵
图7-1 海水入侵与海侵的不同
海水入侵:强调含水层的变化 时间尺度相对较小 区域范围有限
第三节 海水入侵的原因
海水入侵发生的条件
海水入侵是陆地地下水的压力与海水压力失衡造成的。
海平面的相对上升
海水量的变化(气候、冰川消融等) 海洋盆地容积的变化(大洋中脊扩张、陆源物质堆积等) 滨海地区地面沉降(构造沉降)
陆地地下水头下降
沿海地区开采地下水 筑坝建水库等拦截地表水
气候干旱
其他原因 修建盐田、近海河道清淤、沿海城市建设等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环境地质学权威复习资料

第一章1、环境地质学是应用地质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第二章1、地质环境:狭义上是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与大气、生物、水相互作用最直接,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这部分岩石圈称为地质环境。
广义上是由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下部组成的体系。
包含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三种基本要素。
2、地质环境的上限是地表或岩石圈的表层;3、对地质环境下限位置的确定,目前有多种意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角度衡量,把下限定为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活动的能力所能达到的地壳深部;另一类则是从环境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适宜性来衡量,其下限达到与区域地壳稳定程度有关的地壳深部甚至地幔。
4、地质作用:地质环境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及宇宙环境进行着密切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
这种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关系常称为“地质作用”。
5、地质环境的作用: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场所;②提供地质资源;③接纳人类排放的废物。
6、地质环境的容量:即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7、地质资源,指地质环境系统内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取决于贮藏量和更新速度)。
在现阶段,至少有下列几个方面:①矿物资源;②能源资源;③建筑材料资源;④土地资源;⑤地下水资源;⑥地质景观资源;⑦地质空间资源等。
8、地质环境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弃物的容纳能力,取决于地下水、土壤和岩石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9、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来评定:①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自然地质条件是决定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有: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地形稳定性、地基稳定件、岩层性质以及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②原生地球化学背景:环境的地球化学背景值是地质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环境地质学分论--海岸带地质环境问题(海水入侵)

7
• 渔业资源 3、海岸带的资源 •矿产资源 •景观资源 •湿地资源 •海洋产业
8
4、中国海岸带的物质平衡
• 河流从陆地上带来的泥沙是海岸带物质的主要来源
海岸带的物质平衡是建立在海陆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的。海陆任何一
方的重大改变都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并最终导致物质平衡的破坏,
其表现形式就是海岸的异常进积和蚀退。
12
5、中国海岸带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阶段目标任务
• 第一阶段:开展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 海岸带调查工作和评价工作,初步 建立我国海岸带环境地质数据库和 海岸带灾害评价系统。 • 第二阶段:开展海南-广西的生物 海岸和厦漳泉经济区的港湾-基岩 质海岸带的环境地质调查和地质灾 害评价工作,同时,完善数据库和 系统。
海平面的相对上升
海水量的变化(气候、冰川消融等)
海洋盆地容积的变化(大洋中脊扩张、陆源物质堆积等) 滨海地区地面沉降(构造沉降)
陆地地下水头下降
沿海地区开采地下水 筑坝建水库等拦截地表水 气候干旱
其他原因 修建盐田、近海河道清淤、沿海城市建设等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5
2、中国海岸带的主要类型
• 按照板块构造理论,我国的海岸带可以分为板块前缘碰撞海 岸带和陆缘海海岸带。 (1)台湾岛东侧的海岸带属于板块前缘碰撞海岸带,发育 有陡峭的断层崖,几乎没有陆架,海岸带直接与深海沟相邻。
(2)我国其它海岸属于陆缘海海岸带,有宽广的陆架,除 局部断层海岸外,岸坡平缓,大河三角洲发育。
6
2、中国海岸带的主要类型
• 根据第四纪以来内动力作用的特点,我国的陆缘海海岸 带又可分为沉降海岸带、稳定-上升海岸带和火山海岸带。 我国主要河流的入海口大多在沉降海岸带的范围内, 发育了巨大的三角洲体系。由北向南我国的沉降海岸带为: 下辽河平原、渤海湾的西岸、黄河三角洲、莱州湾、苏北、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的北岸及海南岛北部。
毕业设计:海水入侵

摘要在总结国内外海水入侵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其相对完整的定义描述,即: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使滨海地带含水层的水动力条件发生了改变,淡水与海水之间的平衡状态发生了变化,导致海水与淡水有直接水力联系的高矿化度的地下水沿含水层向内陆方向侵入,咸淡水界面不断向陆地推进,使地下淡水资源不断遭受破坏的过程与现象。
详细分析了崂山区海水入侵的基本特征及分布、海水入侵形态、海水入侵的进程及趋势、海水入侵的成因及所造成的危害等。
分析表明崂山区海水入侵形态基本有以下三种方式:面状侵入、线状侵入、溶洞状侵入。
海水入侵的趋势为:海水入侵面积有小→大→小→大的变化规律。
海水入侵的成因是具有了水动力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而人为的改变地下水动力条件是发生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
海水入侵给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制约崂山区经济发展。
对典型区域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法建立了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模型。
其中,由两个输入单元对应于甘井子区地下水开采量和降水量,七个中间隐含单元和两个输出单元对应地下水中C1一浓度和海水入侵面积组成的三层网络模型,计算出地下水可开采量,只要保证该区实际开采量小于地下水可开采量,即可有效地控制海水入侵。
根据崂山区特有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的不同,提出了防止海水入侵,实现地下水系统的良性运行的策略,并给出了因地制宜的海水入侵防治措施等。
关键词:崂山、海水入侵、入侵危害、防治措施AbstractBased on summarizing the concepts of seawater intrusion in and abroad, gives the definition of relatively complete description, namely: in the natural or man-made factors, changed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make the coastal zone of the aquifer, changed the balance between freshwater and seawater, resulting in high salinity seawater direct hydraulic connection and the fresh water aquifer groundwater along inland invasion, the interface of salt and fresh water continue to promote land, processes and phenomena that underground freshwater resources continue to suffer damage.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Laoshan area of seawater intrusion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morphology, seawater intrusion of seawater intrusion process and trend of seawater intrusion, the cause of formation and harm.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orphology of seawater intrusion in Laoshan area, there are three basic ways: area-form intrusion, intrusion, intrusion of cave shape line. Seawater intrusion trend: seawater intrusion area changes the small to big to small to large: the cause of formation of seawater intrusion is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of groundwater artificial change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seawater intrusion. Seawater intrusion has caused great influence to the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eople's life, restric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Laoshan district.The typical regional groundwater mining quantity calcul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Among them, the two input units corresponding to the Ganjingzi area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precipitation, the middle seven of the hidden units and two output units corresponding to a concentration of C1 in groundwater and seawater intrusion area of three layer network model, calculate the exploitable quantity of groundwater, as long as the guarantee that the actual exploitation amount is less than the quantity of water exploitatio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seawater intrusion.According to the Laoshan area unique geological,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put forward to prevent seawater intrusion of groundwater system, realize the benign operation strategy, and gives a suit one's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of seawater intrusion prevention measures.Keyword: Laoshan mountain,seawaterinvasion,Invasion,prophylactico-therapeutic measur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海水入侵的概念 (1)1.2海水入侵的原理 (2)1.3海水入侵国内外研究状况 (5)1.4崂山区海水入侵的现状 (7)第二章研究区概况 (10)2.1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 (10)2.2社会经济状况 (11)2.3自然条件分析 (12)2.4区域地貌 (15)2.5水文地质条件 (16)第三章海水入侵的普查与监测 (20)3.1水化学方法 (20)3.2高密度电法 (31)3.3小结 (36)第四章海水入侵的成因 (37)4.1自然因素 (37)4.2人为因素 (39)第五章海水入侵的危害 (43)5.1对工业的影响 (43)5.2对农业的影响 (43)5.3对生活的影响 (46)5.4自然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 (47)第六章海水入侵的防治对策 (49)6.1调整产业结构 (49)6.2拦蓄地下水 (49)6.3节约用水 (50)6.4建设和加固防堤工程 (50)6.5合理利用海岸滩涂 (50)6.6开展海水入侵监测和海水入侵科技攻关 (51)第七章结论 (52)参考文献 (53)致谢词 (56)附录外文文献及翻译 (57)第一章绪论目前,全世界已经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几百个地方发现了海水入侵问题,海水入侵给各国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危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海水入侵的灾情评估和预防措施

海⽔⼊侵的灾情评估和预防措施§13.1海⽔⼊侵的灾情评估和预防措施⼀、海⽔⼊侵的概念及产⽣原因海⽔⼊侵(海⽔倒灌)是指海滨地区因过量抽取地下⽔,导致海⽔(或地下咸⽔)和地下淡⽔的天然平衡条件被破坏,从⽽引起海⽔向⼤陆含⽔层推移的⼀种有害⽔⽂地质作⽤,也就是由于陆地地下淡⽔⽔位下降⽽引起的海⽔直接侵染淡⽔层的⾃然现象。
有时风暴潮或⼤涌潮覆盖陆域,也称之为海⽔⼊侵。
海⽔⼊侵灾害是指由于⾃然或⼈为原因,海滨地区⽔动⼒条件发⽣变化,使海滨地区含⽔层中的淡⽔与海⽔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导致海⽔或与海⽔有⽔⼒联系的⾼矿化地下咸⽔沿含⽔层向陆地⽅向扩侵,影响⼊侵带内⼈、畜⽣活和⼯、农业⽣产就地⽤⽔,使淡⽔资源遇到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滨海含⽔层在海岸线处与海⽔接触,在⾃然状态下,地下⽔补给海洋。
在很多临近海洋的地区,随着对地下⽔需求量的⽇益增多,滨海含⽔层已成为重要的⽔源。
地下⽔的开采,使得地下⽔对海洋的补给量⽇趋减少。
当滨海含⽔层的抽⽔量超过补给量时,海岸附近地下⽔位下降,海⽔进⼊滨海含⽔层,并逐步向内陆推进,直⾄达到新的平衡为⽌。
海⽔⼊侵对社会经济、环境和⼈民⽣活都能产⽣重⼤影响,已引起⼈们⼴泛地关注。
早在1855年就有关于伦敦海⽔⼊侵问题的报导,德国、荷兰和⽇本等国也都有类似的报导。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也出现了零星的海⽔⼊侵,进⼊80年代中期,⼊侵范围逐渐扩⼤,情况⽇益严重。
⽬前⽐较严重的地区有河北秦皇岛、辽宁⼤连、⼭东莱州、浙江宁波等地。
淡⽔和海⽔都是可溶混流体,它们之间的接触带是由于⽔动⼒弥散作⽤⽽形成的过渡带。
在这个过渡带中,混合⽔的密度由淡⽔逐渐变化为海⽔密度。
过渡带的宽度随地质条件和⽔动⼒条件⽽异。
在某些条件下,过渡带的宽度相对于含⽔层的厚度⽐较⼩时,可以近似地把它看成不相溶混的两种流体的突变界⾯。
如沿以⾊列海岸带的观测资料表明,这种突变界⾯的假定是合理的,但较宽的过渡带也是存在的。
海水入侵的影响与分析

海水入侵的影响与分析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研究方向:地下水指导教师:*********学号:***********班级:14土木-2BF2016年5月29号完成摘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人类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史至关重要的。
地下淡水和咸水之间存在着一个动态平衡的混合界面,淡水储存一旦减少,平衡状态被打破,该界面便会向陆移动,最终产生海水入侵。
在综合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海水入侵的现状阐述了沿海平原地区和基岩地区海水入侵的机理,以及海水入侵的平面和垂向分布,并说明了海水入侵的危害包括对农业、工业生产的影响、人口健康及社会稳定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和耕地资源退化。
接着描述了海水入侵的方式包括均匀入侵和非均匀入侵,最终根据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合理开采地下水、人工回灌淡水、农田节水灌溉和远距离调水补给和修建地下水库等措施在防治海水入侵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机理;分布;防治措施1.绪论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含水层或河水地带海水倒灌使咸潮影响带扩大,并发生海水补给地下水的现象,称为海水入侵。
沿海城市是人口高度集中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很大。
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可造成咸淡水界面发生变化,海水向淡水含水层侵入,地下水矿物度增高,水质恶化。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几百个地方发现了海水入侵问题,如荷兰、德国、意大利、比利时、法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墨西哥、以色列、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日本、中国、埃及等。
海水入侵给各国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危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渤海、黄海沿岸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海水入侵加剧现象,全国总海水入侵量达1000km。
所以研究海水入侵的问题变的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合理开采和有效分配水资源,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限制海水入侵。
环境地质学分论--海岸带地质环境问题(海水入侵)资料

价铁,普遍发育红壤;
• 北纬30°往北,化学风化显著减弱,红壤亦为棕壤和黑壤所取代。实践 证明,气候和植被同地形一样,也是影响沉积物的性质、输运方式和扩 散途径的重要因素。 • 因此,中国海岸带的特征与演变存在着显著的南北差异。 • 中国大陆东西地形差异和南北气候分带,是控制中国海岸带发育的宏观 地质背景,也是影响中国海岸带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海岸生态环境破坏
• 滩涂湿地破坏严重,围垦、养 殖虾蟹、工程影响… • 红树林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物种消失、护岸作用减弱、海 岸侵蚀… • 海岸带的珊瑚礁生存现状亦岌 岌可危。 • 海底沉积物污染问题日益受到 关注
10
5、中国海岸带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海岸侵蚀、港湾河口淤积、海平面上升、沿岸土地盐渍化、海水入 侵、沿海地面沉降等。
4
2、中国海岸带的主要类型
• 按照板块构造理论,我国的海岸带可以分为板块前缘碰撞海 岸带和陆缘海海岸带。 (1)台湾岛东侧的海岸带属于板块前缘碰撞海岸带,发育 有陡峭的断层崖,几乎没有陆架,海岸带直接与深海沟相邻。 (2)我国其它海岸属于陆缘海海岸带,有宽广的陆架,除 局部断层海岸外,岸坡平缓,大河三角洲发育。
20倍。
11
6、中国海岸带地质灾害的防治
阶段目标任务
• 第一阶段:开展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
海岸带调查工作和评价工作,初步 建立我国海岸带环境地质数据库和 海岸带灾害评价系统。 • 第二阶段:开展海南-广西的生物
海岸和厦漳泉经济区的港湾-基岩
质海岸带的环境地质调查和地质灾 害评价工作,同时,完善数据库和
14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基本概念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沿海地区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 使含水层中的淡水与海水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海水或与海水有直 接动力联系的高矿化地下咸水沿含水层或导水构造向陆方向扩侵,使 地下淡水资源遭到破坏的危害。
环境地质学分论--海岸带地质环境问题(海水入侵)资料共40页文档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环境地质学之海水入侵

第四节 海水入侵的形成机制
咸淡水分界面的理论解
海水入侵过程——海(咸)水楔形体不断扩大,即楔形体移动的 动力学过程
由多个时间段分析海水与陆地地下水分界面的位置和形态变化过
程,分析是否处于正常涨落。
陆地表面
潜水面
陆地淡水 咸淡水分界
隔水底板
海平面 淡水海下出口
海水楔
一、稳定分界面的静力平 衡模式
>5.7
6.7
咸化系数(A) <1.0
1.0-3.5
>3.5
3.6
水质
淡水
微咸水
咸水
入侵程度
无入侵 轻度入侵 严重入侵
23
实例介绍
莱州湾南岸(据徐建国,2004)
24
第六节 海水入侵的防治
海水入侵的防治 海水入侵的发生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①海平面上升或陆地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和陆地淡水间 动水压力平衡; ②存在联系海水与地下淡水的“地下通道”。
18
hs 40hf
dhs 40 dhf
ds
ds
2、 dhs 表 示40分d界hf 面在水平方向的梯d度hs; 40 d表hf示潜水面在水平方向
ds
ds
ds
ds
的梯度;右端的负号表示两者水头下降的方向是相反的(下图)。由
上式可以看出,从AC断面到BD断面,潜水面的梯度变化要小于分界
面,分界面的梯度为潜水面的40倍,因此,分界面在向内陆延伸时,
环境地质学
分论——海水入侵
主要内容
一、海水入侵的概念 二、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三、海水入侵的原因 四、海水入侵的形成机制 五、海水入侵的调查评价 六、海水入侵的防治
2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环境地质学-第9讲-分论-海水入侵

环境地质学分论——海水入侵提纲 海岸带的概述 海水入侵的概念 中国海水入侵的发展现状 海水入侵的形成机理 海水入侵的调查与评价 海水入侵的防治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21、海岸带的概述广义的海岸带包括从沿海低地到陆架坡折带的广大地域,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的交汇地带,也是人类经济活动 最活跃、人为环境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31、海岸带的概述海岸带中的滨海带被称为“海洋第一经济带”,由3个基本 单元组成:潮上带、潮间带和水下岸坡。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41、海岸带的概述 海岸带的分类海岸动态堆积海岸侵蚀性海岸上升海岸地质构造下降海岸基岩海岸组成物质砂砾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51、海岸带的概述 海岸带是资源最丰富的地带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61、海岸带的概述 海岸带是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地带 世界上约有2/3人口居住在邻近海岸地区;美国沿海的30个州集中 了全国总人口的75%和12/13最大城市;澳大利亚约80%人口居住在海 岸带;中国沿海地带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5%。
经济发展的前沿和主体:大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 济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等。
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771、海岸带的概述 海岸带是生态脆弱、灾害较多的地带 中国海岸带生态地质环境具有“与生俱来”的脆弱性,海平面稍有上 升,地质灾害大幅度增强。
水文地质学论文2

海水入侵的影响与分析摘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人类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史至关重要的。
地下淡水和咸水之间存在着一个动态平衡的混合界面,淡水储存一旦减少,平衡状态被打破,该界面便会向陆移动,最终产生海水入侵。
在综合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海水入侵的现状,阐述了沿海平原地区和基岩地区海水入侵的机理,以及海水入侵的平面和垂向分布,并说明了海水入侵的危害包括对农业、工业生产的影响、人口健康及社会稳定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和耕地资源退化。
接着描述了海水入侵的方式包括均匀入侵和非均匀入侵,最终根据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合理开采地下水、人工回灌淡水、农田节水灌溉和远距离调水补给和修建地下水库等措施在防治海水入侵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机理;分布;防治措施1.绪论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含水层或河水地带海水倒灌使咸潮影响带扩大,并发生海水补给地下水的现象,称为海水入侵。
沿海城市是人口高度集中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很大。
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可造成咸淡水界面发生变化,海水向淡水含水层侵入,地下水矿物度增高,水质恶化。
U前,全世界已经有儿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儿白个地方发现了海水入侵问题,如荷兰、德国、意大利、比利时、法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墨西哥、以色列、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日本、中国、埃及等。
海水入侵给各国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危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1]。
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渤海、黄海沿岸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海水入侵加剧现象,全国总海水入侵量达1000km2o所以研究海水入侵的问题变的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合理开采和有效分配水资源, 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限制海水入侵。
2.海水入侵机理海水入侵地下水是咸淡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流体动力学过程。
在自然状态下含水层中的咸、淡水保持着某种平衡,滨海地带地下水水位自陆地向海洋方向倾斜,陆地地下水向海洋排泄,二者维持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第十一讲海水入侵解读

图7-2 海水入侵示意图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二节 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中国海岸带背靠西部 大陆,面向全球规模 最大的西太平洋边缘 海。
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 辽宁鸭绿江口,南至 广西北仓河口,全长 超过18,000 km,大小 岛屿6,500座,大陆岸 线和岛屿岸线总长达 32,000 km。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四节 海水入侵的形成机制
咸淡水分界面的理论解
海水入侵过程——海(咸)水楔形体不断扩大,即楔形体移动的 动力学过程 由多个时间段分析海水与陆地地下水分界面的位置和形态变化过 程,分析是否处于正常涨落。
第十一章
海水入侵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基本概念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沿海地区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发 生变化,使含水层中的淡水与海水的平衡状态被破坏, 导致海水或与海水有直接动力联系的高矿化地下咸水沿 含水层或导水构造向陆方向扩侵,使地下淡水资源遭到 破坏的危害。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 海水入侵是指沿海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或陆地人为 采水,陆地地下水位相对降低而引起海水沿含水层向陆 地方向潜入的现象和过程。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据林学钰, 2004)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二节 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水入侵的分布
海水入侵doc资料

环渤海湾现状: 海水入侵面积约2333.4 km2,比20世纪90年代 初增加了46.5%。据天津市典型地段水质动态的深入研究,咸水界 面下移速率约0.65-0.74 m/a;据沧州地区的研究,截止2001年, 浅层咸水界线向西移动15-30km,运移速率0.7-1.4km/a。与20世 纪70年代相比,深层咸水界面一般下移10辽-3东0湾m,咸水界线西移最 大距离16.2km(据“环渤海地区环境地质调查”,2004)。 烟台莱州湾地区: 地下水氯离子含量最高为3.86g/l(饮用水标准 国际建议值为<200mg/l,即0.2g/l),矿化度达7.85g/l(饮用水标 准建议值为< 1g/l)。部分地区已出现盐渍化。
3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海侵(海进):
由于海面上升或陆地下降造成海水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小,海岸
线向陆地方向推进的地质现象。
海水倒灌
发生在中小 时空尺度上 的海侵现象
海水入侵
海侵
海水入侵与海侵的不同
海水入侵:强调含水层的变化 时间尺度相对较小
海侵:海水沿陆地表面的扩张 地质演化的时间尺度大
区域范围有限
8
第二节 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水入侵现状的主要原因
我国海岸线长度为3.2万km,其中大陆岸线1.8万km。沿海地 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这些地区在以下方面为海水 入侵提供了条件:
①随着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过量抽取地下水, 其结果会使沿海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量减少。
水密度,=1.025g/cm3。
第四节 海水入侵的形成机制
两个重要的认识:
hs 40hf
1、分界面在海平面下所处的深度与陆地地下水面的高度 呈线性定量关系, 例如在地下水潜水面高程为1m时,由 上式可知,对应的分界面深度约在海拔以下40m处。换 句话说,陆地地下水水位越高,分界面埋藏深度越大;越 接近海岸线,分界面埋深越浅。
水文地质学 海水入侵

>>2011年,海水入侵造成的土壤盐渍化较严重的区域 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和山东省的滨海平原地区;与 2010年相比,渤海沿岸辽宁省锦州、葫芦岛、小凌河西 侧和山东省潍坊监测区、东海沿岸的福建省漳浦刘坂村 盐渍化范围呈扩大趋势,土壤含盐量有所升高。
பைடு நூலகம்
*海水入侵严重地区分布于河北省唐山和沧州地区,山东省 滨州和潍坊地区以及江苏盐城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入侵距离一 般距岸10千米~30千米;与2010年相比,渤海沿岸辽宁省锦 州和葫芦岛、山东省潍坊和滨州滨海地区近岸站位氯度明显升 高;黄海滨海地区山东省威海张村镇、江苏省盐城大丰市监测 区海水入侵范围有所增加。
>>天然条件下地下水形成相对稳定的地下水流动系统。 地下水开采中心构成新的势汇后,会形成流线指向开采 中心的新的地下水流动系统。如果离海不远,原来由陆 地指向海洋的流线将因开采影响转而由海洋指向陆地, 海水将入侵淡水含水系统。同样,也可导致周围的咸水 入侵淡水含水系统。
>>2011年海水入侵现状与变化(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11)
*东海和南海沿岸海水入侵影响范围较小,海水入侵距离一 般距岸3千米内;与2010年相比,东海滨海地区浙江省台州临 海杜桥、温州温瑞平原、福建省泉州监测区海水入侵呈加重趋 势;南海滨海地区广东省阳江大沟监测区海水入侵范围有所增 加,广东省潮州、揭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和海南省三亚近 岸站位氯度呈增加趋势。
环境地质学 第十一讲 海水入侵

(据林学钰, 2004)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二节 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水入侵的分布
第三节 海水入侵的原因
海水入侵发生的条件
海水入侵是陆地地下水的压力与海水压力失衡造成的。
海平面的相对上升
海水量的变化(气候、冰川消融等) 海洋盆地容积的变化(大洋中脊扩张、陆源物质堆积等) 滨海地区地面沉降(构造沉降)
陆地地下水头下降
沿海地区开采地下水 筑坝建水库等拦截地表水
气候干旱
其他原因 修建盐田、近海河道清淤、沿海城市建设等
1h f hs 2 1
1 1.000 g / cm3
2 1.025 g / cm
3
hs 40h f
dh f dhs 40 ds ds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四节 海水入侵的形成机制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海侵:海水沿陆地表面的扩张 地质演化的时间尺度大 区域范围广大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危害
陆地含水层咸化 机井报废 淡水供应量减少 土地盐渍化
地方病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第十一章
海水入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水入侵的分布
环渤海湾地区 莱州湾南岸、大连—旅顺、天津等 东南沿海地区 广西北海市、钦州市钦江三角洲、海南岛儋州的新英湾 等。
12
第二节 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水入侵的分布
环渤海湾现状海水入侵面积约2333.4 km2,比20世纪90年代 初增加了46.5%。据天津市典型地段水质动态的深入研究,咸水界 面下移速率约0.65-0.74 m/a;据沧州地区的研究,截止2001年, 浅层咸水界线向西移动15-30km,运移速率0.7-1.4km/a。与20世 纪70年代相比,深层咸水界面一般下移10-30m,咸水界线西移最 大距离16.2km(据“环渤海地区环境地质调查”,2004)。
5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危害 陆地含水层咸化 机井报废 淡水供应量减少 土地盐渍化 地方病
6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海水入侵发生的条件
1 存在海水与陆地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海洋是陆地地表水、地下水的最终排泄区,海平面则是
地球表面的最低排泄基准面。如果沿海地区存在着裂隙、 岩溶和松散的孔隙介质含水层,而且这些含水层延伸到海 中,就有可能成为海水入侵的通道。
15
第四节 海水入侵的形成机制
咸淡水分界面的理论解
海水入侵过程——海(咸)水楔形体不断扩大,即楔形体移动的 动力学过程
由多个时间段分析海水与陆地地下水分界面的位置和形态变化过
程,分析是否处于正常涨落。
陆地表面
潜水面
陆地淡水 咸淡水分界
隔水底板
海平面 淡水海下出口
海水楔
一、稳定分界面的静力平 衡模式
二、稳定分界面的动水压 力平衡模式
16
第四节 海水入侵的形成机制
一、稳定分界面的静力平衡模式
吉本(Badon Ghyben)和赫 尔兹伯格(A. Herzberg)提出, hf
假设条件:海水和陆地地下
水均不流动,地下水与海水
hs
各点的压强按静水压强分布,
分界面固定。
A
陆地表面 潜水面
陆地淡水 咸淡水分界 隔水底板
14
第三节 海水入侵的原因
海水入侵是陆地地下水的压力与海水压力失衡造成的。
海平面的相对上升
海水量的变化(气候、冰川消融等) 海洋盆地容积的变化(大洋中脊扩张、陆源物质堆积等) 滨海地区地面沉降(构造沉降)
陆地地下水头下降
沿海地区开采地下水 筑坝建水库等拦截地表水 气候干旱
其他原因 修建盐田、近海河道清淤、沿海城市建设等
①随着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过量抽取地下水, 其结果会使沿海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量减少。
②拦蓄截取地表水,使入海量减少,使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量减 少,地下水位下降。
③沿海地区是松散堆积物的沉积区,主要是冲洪积和海相沉积 成因。陆相物质的搬运堆积,主要靠地表径流。河床堆积物相对 粗大,并一直延伸到大海。
海平面 淡水海下出口
7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2 海水压力大于陆地含水层的水头压力 水的流动是在存在压力差的情况下发生的。由于陆地地
下水的密度(比重)小于海水,要避免海水潜入,就必须 具有较高的水头压力。在没有发生海水入侵的沿海地区, 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没有水力联系的通道,二是有通 道,但陆地地下水水头高,压力值大于海水,此时,陆地 地下水可不断地从海面以下出口排向大海。
海水入侵
海侵
图7-1 海水入侵与海侵的不同
海水入侵:强调含水层的变化 时间尺度相对较小 区域范围有限
4
海侵:海水沿陆地表面的扩张 地质演化的时间尺度大 区域范围广大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海水入侵与地质学中所讲的“海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与海水入侵不同的是,海侵发生的时空尺度要大得多,往 往发生在一个广大的区域上,一般认为,海侵面就是一个不 整合面,也是一个典型的穿时面。海侵的过程往往用地质演 化的时间尺度来表达,另一个不同之处是海侵是海陆界线的 变化,更注重的是海水沿陆地表面向内陆扩张的过程,而不 进一步追究是否有部分海水从地下含水层通道进入内陆。
环境地质学
分论——海水入侵
主要内容
一、海水入侵的概念 二、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三、海水入侵的原因 四、海水入侵的形成机制 五、海水入侵的调查评价 六、海水入侵的防治
2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基本概念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沿海地区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发 生变化,使含水层中的淡水与海水的平衡状态被破坏, 导致海水或与海水有直接动力联系的高矿化地下咸水沿 含水层或导水构造向陆方向扩侵,使地下淡水资源遭到 破坏的危害。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下水位相对降低而引起海水沿含水层向陆 地方向潜入的现象和过程。
3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概念
概念
海侵(海进):由于海面上升或陆地下降造成海水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 小,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的地质现象。
中国海岸带背靠西部 大陆,面向全球规模 最大的西太平洋边缘 海。
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 辽宁鸭绿江口,南至 广西北仓河口,全长 超过18,000 km,大小 岛屿6,500座,大陆岸 线和岛屿岸线总长达 32,000 km。
10
第二节 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水入侵的分布
我国海岸线长度为3.2万km,其中大陆岸线1.8万km。沿海地 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这些地区在以下方面为海水 入侵提供了条件:
烟台莱州湾地区的地下水氯离子含量最高为3.86g/l(饮用水 标准国际建议值为<200mg/l,即0.2g/l),矿化度达7.85g/l(饮用 水标准建议值为< 1g/l)。部分地区已出现盐渍化。
13
第二节 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水入侵的分布
海南岛西部儋 州的新英湾是 海水入侵典型 地段,海水入 侵面积达 10km2。
8
需要说明的是,海水和淡水存在着密度差,即使在陆地含水层的水头压力大 于海水压力且存在水力联系通道的情况下,海水也只会呈楔状体插入到含水 层的底部,楔状体的上方则是陆地地下水的排泄通道
陆地表面 潜水面
海平面
陆地含水层
淡水海下出口
咸淡水分界 隔水底板
图7-2 海水入侵示意图
9
第二节 中国海水入侵现象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