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理解内容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指导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指导
题目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例如: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整首诗只言松而不言人,如果不在题目“赠从弟”上 下功夫,很难把握其主旨。由题目明白了诗是赠堂弟的, 才可能理解该诗托物言志,借咏松树来勉励堂弟保持节 操的主旨。
【参考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
动作细节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
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
的感情变化也可。
正衬
用次要内容(有相同性质或特点的
事物)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
5.
如用高衬更高,用好衬更好。
苦寒行 [南宋]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问题: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用士卒夜长冷难睡与贵人不知屏外寒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了诗人对士卒苦寒生活的同情,对贵人享乐的憎恶 之情。
古诗精讲
3.如何读懂诗歌: 1).读懂第一步:理解诗句内容: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 子。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词鉴赏(读懂诗歌)

诗词鉴赏(读懂诗歌)

课堂总结
小结诗歌鉴赏的步骤:
• 1、看题目和作者; • 2、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 • 3、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捕捉并理解诗 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 • 4、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 表达的感情; • 5、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做总体思考。 • 6、仔细审读题干,规范答题
【解读】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 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 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 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 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 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 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六、抓尾句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思考: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 追求? 【解读】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 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羡慕 自由自在的渔樵生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酬朱庆馀》 张籍
•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二、知作者
“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 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 背景、目的等。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 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 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 ] ① 李弥逊( 1085 - 1153 ),字似之, 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 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 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虞美人》

诗歌鉴赏(一)如何读懂古诗词

诗歌鉴赏(一)如何读懂古诗词

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总结方法
•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 知人论世,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 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 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 ①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 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 • ②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 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 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注: ① 【宣城】今安徽宣城县。 ② 【子规】一名杜鹃, 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相传子规鸟的叫声如蜀地 方言 :不如归去。此时杜鹃花亦盛开。 ③ 【三巴】东汉末年 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情感? 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
【怎样才算读懂?】
1. 明白表层意思
• 能翻译出诗句大意: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景物
2. 领会深层意思
•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 营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看标题,抓题眼;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词”; •(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六)看典故和尾句,明感情主旨。
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 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 作者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的六大关注点

诗歌鉴赏的六大关注点

诗歌鉴赏的六大注重点一、读懂诗句表达的意思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读懂古代诗歌的语言。

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像空间大,隐含意义多。

要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首先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

和古代文言文一样,诗歌语言也会有词类活动,倒装语序的特点,而且会涉及到古代人名、地名、官职名,专有名词等,此外诗歌省略成分较多,需要适当补充才能理解,有时会出现名词铺排的现象,形式简洁但寓意丰富,学生必须了解古人作诗的语言习惯和古代文化文学常识,学会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遭遇知人论世,学会展开联想和想像,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画并准确理解其整体的意境。

(补充实例名词铺排:能够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词类活用: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语序倒装: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叶梦得《贺新郎》“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陆游《昼卧》“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念奴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叠词、拟声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此外,古代诗歌和现代汉语一样,为增强表达效果会用到大量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对偶、夸张、借代、互文,诗文中使用修辞手法,大体和现代汉语中修辞的作用一样。

学生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是为了强调表达的情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实行夸大或缩小。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歌,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

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复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标题、作者、注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标题往往包含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诗歌类型等,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主题;作者能揭示诗歌的背景、创作的思想倾向等;注释往往是对关键词句、时代背景的交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在鉴赏时,对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合理想像,感悟意境鉴赏古诗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描绘的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品味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想像。

鉴赏诗歌应抓住具体的意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去补充、拓展、丰富诗歌的意境。

三、吟咏推敲,品味语言诗贵含蓄。

由于诗歌要用极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意蕴,所以,与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

品味语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品味关键词语。

动词、修饰语、叠词、表颜色的词等都是要关注的对象,而改变了词性的词,应特别予以重视。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诗眼”或“词眼”。

其次,品味变化了的句式。

诗歌为了格律的需要,给读者留下艺术想像的空间,不仅改变词性,还常常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

品味语言,还需将这些诗句还原,把握诗意诗情。

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读起来不知所云,但实际上是运用了倒装,正常的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三章《诗歌鉴赏》中的第一节“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形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掌握诗歌的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诗歌美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把握。

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语言特点及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诗歌,讲解如何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另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拓展:推荐一些诗歌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和欣赏。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概念2. 诗歌的构成要素3. 诗歌的语言特点4. 诗歌鉴赏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诗歌创作和鉴赏活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实践情景引入的安排;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和指导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1)难点解析: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把握是本节课的难点。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得学生在理解和鉴赏时面临挑战。

高考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诗歌教学内容

高考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诗歌教学内容

高考诗歌鉴赏之如何高考诗歌鉴赏教案一:如何读懂诗歌【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时安排】1课时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例1:(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李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巧妙的是这一理解与本诗第二题的鉴赏要求不谋而合了。

例2: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解读】此为干谒诗。

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

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

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

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题目的作用:高考新课标卷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相对稳定,不会有大的改变。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九单元“诗歌鉴赏”章节,详细内容为《登鹳雀楼》、《钱塘湖春行》两首古诗的学习。

通过分析诗歌的背景、意境、韵律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登鹳雀楼》和《钱塘湖春行》两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分析、品味诗歌意境和韵律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通过学习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美和人生哲理,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韵律的分析。

重点:掌握《登鹳雀楼》和《钱塘湖春行》两首古诗的背景、意境和韵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科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登鹳雀楼》和《钱塘湖春行》两首古诗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创作意图。

3. 诗歌解析:a. 逐句解析《登鹳雀楼》,分析诗句中的意象,理解诗歌意境。

b. 讲解《钱塘湖春行》的韵律特点,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4. 例题讲解:针对两首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解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诗歌鉴赏练习,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登鹳雀楼》与《钱塘湖春行》诗歌鉴赏2. 板书内容:a. 《登鹳雀楼》:背景、意境、意象、哲理。

b. 《钱塘湖春行》:背景、韵律、意境、自然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结合所学,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象,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b. 请从韵律角度分析《钱塘湖春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诗歌鉴赏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境的理解。

读懂诗歌——寻找诗歌鉴赏切入点

读懂诗歌——寻找诗歌鉴赏切入点
一、切入点——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 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 件以及诗人的心情 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 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 歌鉴赏的向导。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内容(人、事、景、物)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暗示)
孤雁
(唐)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解读】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标题点出所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之物,一“孤”字
【注】矰(zēnɡ):短箭; 缴(zhuó):系箭的丝绳。
含感情色彩。全诗 以“孤雁”自喻, 抒发孤凄忧虑的羁
旅之情。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表达技巧
春行即兴
(唐)李华 【解读】 有感,顿 生兴致而创作。由
涧水东流复向西。 标题可预知用借景
芳树无人花自落, 抒情法。诗中透露
春山一路鸟空啼。 伤春、凄凉之情。
标题可以帮助解读 BIAOTIJIEDUSHIGE
【总结】
一、内容 二、思想情感 三、表达技巧
看作者,知人论世
李太白的自信与狂放; 柳三变的相思与艳情; 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 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 寸心千里目。
前本人诗认作为者,不“熟最悉苦,无可山借遮助望所眼给”的在注本脚诗:中南最宋 具后式期,有诗联表人想现。南力联宋,想时你当 期对时 的此南 著有宋 名何王 爱看朝 国法偏 诗?安 人请一 辛作隅弃简的疾要政、分治陆析形游。 等人的诗作,再结合该诗的后两句,就很容易得 出:作者该是一位爱国诗人,这首诗应表现诗人 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之情。

高中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读懂诗歌

高中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讲——明确考纲,快速读懂诗歌一、明确考纲《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D 级。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

(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等。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语言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炼字”“炼句”和语言特色。

表达技巧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考情分析】近三年(2017-2019)高考全国卷Ⅰ、Ⅱ、Ⅲ共9套试卷的诗歌鉴赏文本选取以七言律诗为主,有七言古体诗、乐府诗和五言古体诗的节选,也有五言律诗。

这9首古诗的作者均是唐宋有名的大诗人,甚至是有某种雅号的大诗人,比如诗神苏轼、诗王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等。

从题材上看,题材非常丰富:为国选材即景,酬赠嘱咐亲人,题卷戏赠友人,未及第后即景抒情叙事,题卷抒怀,咏古抒怀,题画酬赠,投谒主考明志,劳动场面描绘等。

所选诗歌篇幅精致,情感真挚丰富,写作技法巧妙,文化氛围浓郁,语言优美流畅,风格独具,艺术价值很高。

从这9套试卷诗歌鉴赏的选材来看,可以发现所选诗歌除了少量的即景抒情诗,诗歌鉴赏作为最高能力层级(鉴赏)要求的题目,更多地注重诗歌的交际功能:酬(戏)赠、投谒、题卷、题画等。

这是高考诗歌鉴赏选材的一大特征。

古代诗歌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也不仅仅是艺术品位或者把玩,更多的是实用功能。

这些功能在现在来看变成了交际雅趣,让生活充满文化气息。

这9套试卷重在考查“如何写的”“怎么写得这么好”“写了什么”这三方面,“写了什么”是最新出现的趋势。

这种命题思路有效地真实地检验了考生是否读懂了诗歌、领会到诗歌的意蕴。

如何读懂诗歌分课时(1)

如何读懂诗歌分课时(1)

例三(09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 题。(6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 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 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 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 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 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 失望与埋怨。
讲解: 相看两不厌, 例1:只有敬亭山,相看两 不厌 只有敬亭山
三:课本诗句链接--词性
例1:春风江南岸又 例1、春风又绿江南岸 例2:日色冷青松 例3: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绿。 例2:日色青松冷 例3:樱桃红了,芭 蕉绿了
四:课本诗句链接--省略
例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 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 例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例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 大散关
诗歌鉴 赏 (一) ❀
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
如何读懂古诗词?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词的特点,理解诗词的内容
2、 掌握快速读懂古诗词内容情感的基本方 法。
了解诗词语言的特点
特点: 音律和谐,含蓄传神
情景交融
诗词的语言就会出现:不合理、不合法

主要是:词性改变,语序、句序颠倒、省 略成分
一:课本诗句链接--倒装1
总结方法
(一)抓住标题 1、有些题目显示时间地点事件、对象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或暗示情感 4:有些题目交代了诗歌题材(手法) 看看以下题目给了那些暗示信息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诗歌鉴赏”部分,主要内容为第一章“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以及如何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要素。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解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诗歌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过程细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享感受,引入课题。

2. 讲解:介绍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PPT展示诗歌的发展历程,结合实例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引导学生阅读一首诗歌,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经典诗歌,指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读诗歌的方法。

4. 例题讲解:针对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从题目、作者、背景、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适合练习的诗歌,指导学生按照解读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形成与发展2. 诗歌的语言特点3. 诗歌解读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阐述其意境与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例2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7年辽宁卷)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 要分析。(4分)
2009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2006年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 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 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 )
9
2.知人论世,联系比照
大凡杰出的诗人,其诗心多与时代的脉搏一起 跳动,因而要读懂作为其思想情感载体的诗文,最 好能勾勒出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命轨迹及其思 想流变,了解其悲欢离合升降沉浮,才能更好地感 受其诗风诗意、诗情诗魂。 例如: 陆游、辛弃疾——生活在南宋,国土沦丧,朝 中主和派、投降派当权,怀抱利器而不得用。 陶渊明——超越世俗,追求宁静致远、悠然自 得的隐逸生活。
14
5.找出“冷暖词”,探析情感
诗歌中,某些词语的色调实际就是作者感情的暗示,在分析时 首先应该找出。 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 蓬勃、永恒…… 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 暗…… 例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 15 析。
2
(1)晚:归艭,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 “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 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 有动感。
3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7年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 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 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21
8.借助注释,帮助思考
注释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写作背景、 典故出处等等较难懂的地方,是帮助我们 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环节,不 可不看;因为现在的诗歌鉴赏,只是要求 我们在形象、语言表达、感情、思想内容 等方面进行鉴赏,还处于鉴赏的初级阶段, 还不能叫真正的鉴赏。
22
例:
离思五首· 其四
10
3.抓住首尾,理解大意
如果诗歌从题目上看不出诗意,或先从首句或尾句入手,理 解诗歌大意。 诗歌首句常常开篇扣题,奠定情感基调。尾句则常常卒章显 志,或隐含主题。
例1 :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4
(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 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 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 独寂寞情感。 (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 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 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 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 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13
(5)赠友送别诗:送别诗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 恋安慰,或嘱咐祝愿,有伤心,有惆怅,也有期 望。一般来讲,其感情色彩比较悲凉,但也有不 同凡响的送别佳句。 (6)羁旅行役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寂寞艰 辛,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7)边塞征战诗:唐诗中的一朵奇葩。多描写奇特 的边塞风光,反映悲壮的沙场征战,寂寞的军旅 生活,凄楚的对月思亲„„ (8)思妇闺怨诗: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 的思念和牵挂;一类是对女子易逝青春的哀怨, 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18
6.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 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
徊。
解析: 从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 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 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 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 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
19
含有比较固定文化内涵的常见意象: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 坚贞 思乡 音信书信 高洁
杨柳 大风 梅花 杜鹃 羌笛 青鸟 白雪 长亭 长云 翠竹 磁针 竹笛 鸿雁 玉壶 羌管 雁足 冰心
20
孤帆 寒霜 松柏
驿路 飞雪
浮云 苦雨
幽兰 菊花
寒蛩 尺素
蟋蟀
7.了解典故,扫清障碍
典故纳沧海桑田于方寸之内,融万千情感于 片言,含蓄典雅。所以对于常见典故的特定含义 必须熟记于心。 例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后庭花”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作的 靡靡之音,后世称为亡国之音,作者借此典故表 达对官僚贵族不以民生国运为念却沉湎于声色歌 舞、纸醉金迷生活的激愤。
7
《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
1.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本身的特点作 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 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
8
方法指津
1.关注题目,了解对象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直接 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有的则暗含文章的主旨,有 的形象地表现中心,有的标明文章的内容。诗歌 的题目虽不如文章那样明显,但也能告诉我们不 少东西。 例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其实 题目已告诉我们全诗的主要内容了。再如:陶渊 明的《菊花》,从题目上我们会明白,诗人写菊 花,不是赞美菊花,就是借菊花言志抒情,也就 能借此意象为理解全诗奠定基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能耐寒的自然 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木芙蓉》表现的是傲然独立, 挑战困难且不受他人摆布、充满自信的人 格形象;范诗《窗前木芙蓉》则表现了一 种经历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 韧、淡定、安闲的人格形象。前者是闲适 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 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5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 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11
例2 :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_____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2
4.关注题材,把握主题
(1)山水田园诗:主要通过山水景物、田园风光或劳 动场景的描绘,给读者展现出一种自然美,表达闲 适愉悦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朴素的思想感情。一般 较清新、自然、质朴,富有生活情调。 (2)思乡怀人诗:主要写游子或戍卒对家乡、亲人、 朋友的思念,其情感细腻,真切感人。 (3)咏物抒怀诗:咏物诗一般表面写物,而实际上往 往在这一形象上寄托诗人的情怀或思想。在写法上 最突出的特色是托物言志。 (4)怀古咏史诗:一般来说,怀古咏史诗不仅要叙古 事,而且要融入诗人的感受与评论。有时则是借古 讽今,曲折地反映自己对现实的关注。
17
(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 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 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 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 景。(1分)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 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 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 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 专注。(1分)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①此诗为悼念亡妻而作。 ②取次:任意,随便。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离思”为夫妻的生离死别之思,字里行间满溢着 恩爱、忠贞与怀念之情,温情脉脉,山盟海誓,感人至 深。
23
作业
《语文月刊》P9(1、2、3)
24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傍晚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西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来 刻画“荷”的形象,但是书写的感情却不一样。 杜诗的“落日”“轻”“恨”“背”等属于典型 的冷色调词语,杨诗的“热”“藏” “碧”等属于 暖色调词语。所以杜诗的“绿荷”有“恨”而“背西 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 怨低沉。 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 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 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