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理解内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晚:归艭,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 “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 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 有动感。
3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7年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 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 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13
(5)赠友送别诗:送别诗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 恋安慰,或嘱咐祝愿,有伤心,有惆怅,也有期 望。一般来讲,其感情色彩比较悲凉,但也有不 同凡响的送别佳句。 (6)羁旅行役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寂寞艰 辛,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7)边塞征战诗:唐诗中的一朵奇葩。多描写奇特 的边塞风光,反映悲壮的沙场征战,寂寞的军旅 生活,凄楚的对月思亲„„ (8)思妇闺怨诗: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 的思念和牵挂;一类是对女子易逝青春的哀怨, 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14
5.找出“冷暖词”,探析情感
诗歌中,某些词语的色调实际就是作者感情的暗示,在分析时 首先应该找出。 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 蓬勃、永恒…… 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 暗…… 例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 15 析。
10
3.抓住首尾,理解大意
如果诗歌从题目上看不出诗意,或先从首句或尾句入手,理 解诗歌大意。 诗歌首句常常开篇扣题,奠定情感基调。尾句则常常卒章显 志,或隐含主题。
例1 :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2009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2006年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 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 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 )
16
例2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7年辽宁卷)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 要分析。(4分)
17
(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 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 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 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 景。(1分)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 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 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 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 专注。(1分)
4
(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 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 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 独寂寞情感。 (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 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 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 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 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①此诗为悼念亡妻而作。 ②取次:任意,随便。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离思”为夫妻的生离死别之思,字里行间满溢着 恩爱、忠贞与怀念之情,温情脉脉,山盟海誓,感人至 深。
23
作业
《语文月刊》P9(1、2、3)
24
19
含有比较固定文化内涵的常见意象: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 坚贞 思乡 音信书信 高洁
杨柳 大风 梅花 杜鹃 羌笛 青鸟 白雪 长亭 长云 翠竹 磁针 竹笛 鸿雁 玉壶 羌管 雁足 冰心
20
孤帆 寒霜 松柏
驿路 飞雪
浮云 苦雨
幽兰 菊花
寒蛩 尺素
蟋蟀
7.了解典故,扫清障碍
典故纳沧海桑田于方寸之内,融万千情感于 片言,含蓄典雅。所以对于常见典故的特定含义 必须熟记于心。 例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后庭花”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作的 靡靡之音,后世称为亡国之音,作者借此典故表 达对官僚贵族不以民生国运为念却沉湎于声色歌 舞、纸醉金迷生活的激愤。
6
(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能耐寒的自然 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木芙蓉》表现的是傲然独立, 挑战困难且不受他人摆布、充满自信的人 格形象;范诗《窗前木芙蓉》则表现了一 种经历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 韧、淡定、安闲的人格形象。前者是闲适 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 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11
例2 :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_____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2
4.关注题材,把握主题
(1)山水田园诗:主要通过山水景物、田园风光或劳 动场景的描绘,给读者展现出一种自然美,表达闲 适愉悦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朴素的思想感情。一般 较清新、自然、质朴,富有生活情调。 (2)思乡怀人诗:主要写游子或戍卒对家乡、亲人、 朋友的思念,其情感细腻,真切感人。 (3)咏物抒怀诗:咏物诗一般表面写物,而实际上往 往在这一形象上寄托诗人的情怀或思想。在写法上 最突出的特色是托物言志。 (4)怀古咏史诗:一般来说,怀古咏史诗不仅要叙古 事,而且要融入诗人的感受与评论。有时则是借古 讽今,曲折地反映自己对现实的关注。
7
《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
1.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本身的特点作 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 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
8
方法指津
1.关注题目,了解对象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直接 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有的则暗含文章的主旨,有 的形象地表现中心,有的标明文章的内容。诗歌 的题目虽不如文章那样明显,但也能告诉我们不 少东西。 例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其实 题目已告诉我们全诗的主要内容了。再如:陶渊 明的《菊花》,从题目上我们会明白,诗人写菊 花,不是赞美菊花,就是借菊花言志抒情,也就 能借此意象为理解全诗奠定基础。
21
8.借助注释,帮助思考
注释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写作背景、 典故出处等等较难懂的地方,是帮助我们 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环节,不 可不看;因为现在的诗歌鉴赏,只是要求 我们在形象、语言表达、感情、思想内容 等方面进行鉴赏,还处于鉴赏的初级阶段, 还不能叫真正的鉴赏。
22
例:
离思五首· 其四
5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 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18
6.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 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
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析: 从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 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 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 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 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傍晚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西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来 刻画“荷”的形象,但是书写的感情却不一样。 杜诗的“落日”“轻”“恨”“背”等属于典型 的冷色调词语,杨诗的“热”“藏” “碧”等属于 暖色调词语。所以杜诗的“绿荷”有“恨”而“背西 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 怨低沉。 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 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 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9
2.知人论世,联系比照
大凡杰出的诗人,其诗心多与时代的脉搏一起 跳动,因而要读懂作为其思想情感载体的诗文,最 好能勾勒出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命轨迹及其思 想流变,了解其悲欢离合升降沉浮,才能更好地感 受其诗风诗意、诗情诗魂。 例如: 陆游、辛弃疾——生活在南宋,国土沦丧,朝 中主和派、投降派当权,怀抱利器而不得用。 陶渊明——超越世俗,追求宁静致远、悠然自 得的隐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