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案例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之子》教学案例评析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用语言,但说好话并不容易,今天我们就学一个和说话有关的故事。
【评析:教师语言亲切,激励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揭示课题:
1、师板书课题:“杨氏之子”(齐读)
师:这是写谁的故事?
生:姓杨家的孩子。
师:“之”就是“的”的意思。
2、你能用这样的方式介绍自己吗?
生1:我是黄氏之子。
生2:我是刘氏之女。
【评析:通过用从题目来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不仅让学生深入明白了题目的意思,还达到了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师:这和我们平时介绍自己不一样,课题不一样,就连课文内容也和我们所见的课文不同,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生1:说用“曰”。
生2:内容短小。
师:这样子的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炼,还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评析:注意到古今对照,让学生自己发现古文的一些主要特点,降低学生学习古文的难度,但教师应点出这种文体就是“文言文”。】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得流利。
师:在读的过程中,要读准字音,特别是这几个字。(多媒体出示课文生字:梁惠旨乃曰禽)
2、指名读课文。
【评析:教师虽用多媒体出示课文生字,但并未能进行生字教学,也没有能让学生进行生字朗读。】
3、师强调:“孔君平”不能读成“孔君/平”,因为孔君平是一个人的名字,不能分开读。
4、师: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老师范读)。
生:(鼓掌)
师:你发现你读得和老师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1:老师读得有停顿。
生2:老师读得比较慢。
生3:老师读得抑扬顿挫。
师:读古文也和读古诗一样,要读出节奏。(出示课文的节奏)
生:根据划分的节奏再自由读。
【评析:第一次接触古文,教师能示范朗读,体现教师引导的作用,但古文划分的节奏并非是逗号,不能像隔逗号一样停顿,因此学生读起来不是很流畅,古文的韵味也没有能读出来。】
师:谁能来读一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生评价。
师:“孔/以示儿/曰”要读好节奏。
全班齐读。师评价,生再齐读。
【本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堂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如同桌互读、小组赛读等,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会更流利。】
四、理解课文
1、运用学古诗的方法,对照注释,自己翻译课文。(学生自学)
自学之后同桌互相交流。
2、你读懂了哪几句话的意思?
生:“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是说梁国姓杨人家的孩子九岁了,很聪明。
师:板书“聪慧”,这个词和课文上的一样吗?这是通假字和书上的“聪惠”意思一样。
师:想象一下,“乃呼儿出”是谁叫孩子出去?可以用我们现在的话说。
生1:仆人。
生2:母亲。
师:如果是母亲,母亲会说些什么呢?
生:(相象说)……
师:如果母亲也不在的情况下,仆人会什么说呢?
生:(想像说)少爷,你快去接待一下客人。……
师:你还知道哪一句话的意思?
生:为设果,果有杨梅。……
师:是谁为谁设果?
生: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师相机板书:氏之子,孔君平)
师: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怎样招待客人?
生:先生,请您吃果……
【评析:教师能引导学生想像课文的情境,这为下文的写白话文做好了铺垫,如果能让学生进行模拟对话表演,所创设的情境会更加逼真,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师:果盘中有什么果?
生:杨梅。(师板书:杨梅)
师:果盘里先有杨梅,还有什么果?
生1:香蕉。
生2:葡萄。
……
师:果真丰富,当这么多的水果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最想做些什么?
生:想把这些果吃掉。
师:谁还能理解别的句子。
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为什么孔君平要这么说?
生:因为他想开个玩笑。
师:他拿小孩子姓杨来开玩笑。
【评析:此部分是学生最难理解的句子,在理解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孔君平为什么这么说,拨开了难点,学生的回答点到了重点,教师可以再追问,让学生说出开什么玩笑,孔君平心理怎样想,教师不应代替学生说出答案。】师:谁能理解最后一句。
生:孩子马上答说:“没有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
师:这里的“禽”不能与“家”连起来读。
生:(齐读后两句话)
生:(齐读整首诗)
师:谁能连起来把这首诗连起来说一说?
生:(把课文翻译)
【评:对于课文的理解,教师分析得非常的详细,学生对各个句子的理解能够完全掌握,但总体感觉文章的内容已被分割成一块一块的来教学,最后教师也没有能引导全班同学一同来说说全文的意思,整体把握仍不够。】
五、品味人物
1、你觉得姓杨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1:这是很聪明的孩子。
师:从中里看得出?
生1:从对话看得出?
【评析:课堂教学应注意学生的生成,学生的回答已能让教师突破难点,但教师没有抓隹,反而觉得为了难点绕得太多,浪费了很多时间。】生2:很懂事,有礼貌。
生3:不容易被别人耍的孩子。
生4:孩子聪明,善于倾听,抓住别人说话的要害。
师:孩子聪明,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齐读孩子的话“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师:这孩子说的话很巧妙,妙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