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4.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作业练习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地理(2024)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节气温的变化和分布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2 点左右。
( )2.世界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 )3.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一般出现在8 月。
( )4.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 )5.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温线。
( )1. 山西太原某同学在学校气象站进行了气温观测。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天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A.8 时左右B.14 时左右C.20 时左右(2).当日的平均气温为( )A.3℃B.6℃ C.9℃2.如图是武汉某时段的天气预报手机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天气预报情况,人们出门需要携带雨具的是( )A.周一B.周二C.周三D.周四(2)根据气温状况判断,此时最有可能是( )A.1 月B.7 月C.5 月D.11 月3.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徐州3 月17 日气温为2℃~ 8℃, 2℃是指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 )A.午夜B.日出前后C.日落之后D.早晨8 时4.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刻一般出现在( )A.正午12 时B.下午1 时C.下午2 时D.下午3 时5.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在( )A.1 月、7 月B.7 月、1 月C.6 月、12 月D.8 月、2 月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可知,全球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向气温逐渐降低。
(2)造成这种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因素。
(3)世界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洲。
2.读右面“世界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1)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读世界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在南半球20℃等温线大致分布在虚(纬线)附近。
(2)从纬度位置看:世界1 月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选填“递增”或“递减”)(3)从海陆位置看:北半球1 月份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相对温度较低是(4)从海拔看: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商100 米气温大约下降C。
课件3: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AB
冬季陆地气温 低,海洋 气温 高 。
一月气温分布图
2.造成A、B两地气温 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海陆位置的差异
1.A地气温数值范围 是 0 -10 ℃,B的气温数值 范围是 10 -20 ℃。
七月气温分布图 CD
夏季陆地气温高 ,海洋 气温 低 。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
一、气温 二、气温的变化 三、气温的分布
气温的概念
• 气温是大气的冷热程度。
• 一般生活中所说的气温,是指气象观测所用的百叶箱中离地面 1.5米高处的温度。这个温度基本上反映了观测地点(当地)的气 温。
• 国际上标准的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气温的观测 气象台站观测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日平均气温
观察 思考
( 6.8 + 15 + 13 + 4 ) / 4 = 4次观测中的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是多少度?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
9.5℃
气温的影响
海滩:炎热夏季的好去所
沙漠中的房屋
冬季流行的饮食:火锅
闽北受冻害的蕃木瓜
观察
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最高值?
气温最低值?
温差是多少?
气温日变化的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最高值)- 2℃ (最低值) =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24℃
气温的年变化
思考 最高月平均气温及月份? 最低月平均气温及月份? 气温的年较差? 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
夏热冬凉,年较差大,四季 分明。
影响气温日变化的原因
思考
小学科学32《认识气温计》精品教案
小学科学32《认识气温计》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气温计的组成与结构2. 气温计的工作原理3. 如何正确使用气温计4. 气温的认识与记录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气温计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读取气温计的数据。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气温计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记录气温变化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温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读取气温计的数据以及记录气温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温计、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2. 学具:每人一个气温计、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气温变化引入,让学生感受气温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气温计的组成、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a. 展示气温计,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
b. 通过PPT课件,讲解气温计的工作原理。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气温计,进行气温测量。
a. 分组进行气温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b. 学生记录气温数据,进行数据分享。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正确读取气温计的数据,以及如何记录气温变化。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行测量并记录教室内外的气温,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气温计》2. 板书内容:a. 气温计的组成与结构b. 气温计的工作原理c. 正确使用气温计的方法d. 气温的认识与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每天的气温变化,制作气温变化表。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记录准确,表格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气温计的使用方法和数据记录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气候变化,了解气温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更多关于气象科学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气温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探讨地理知识的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为今后学习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变化与分布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气温变化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其有一定的兴趣。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于气温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理解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2.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3.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特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讲解法:对于抽象的知识点,采用讲解法进行详细阐述,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地图、实例等教学素材。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展示气温变化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以及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章节测试习题(4)
章节测试题【答题】假如由你来完成上面表格的填写,32℃的气温值将填在哪个时间栏内()A. 2时B. 8时C. 14时D. 20时【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气温的时间分布,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何时【解答】一天之中,最高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题目中32℃为当天的最高温,所以应该填在14时时间栏内,C对,ABD错。
故选C。
1.【答题】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与成都相比,拉萨()A. 气温日较差大B. 日均温更高C. 正午气温更高D. 气温变化曲线起伏更小【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图能力【解答】由图可知,图中拉萨的气温日较差更大,成都的日均温更高,正午气温也更高,气温变化曲线起伏更小,A对,BCD错。
故选A。
2.【综合题文】下图为徐州市某年11月3日10时至11月4日10时的气温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答题】一天之中,徐州市()A. 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气温最高B. 12点左右气温最高C. 半夜时分气温最低D. 日落时气温高于日出时气温【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能力【解答】由图中徐州市的气温曲线图可以看出,一天中,徐州市气温最高的时候是在14时左右,而不是12时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故A和B错误。
气温最低的时候是在日出前后,故C错误。
日落时气温会高于日出时气温,故D正确。
根据题意可知,故选D。
【答题】影响徐州气温日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云量B. 植被C. 太阳高度D. 降水量【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解答】影响一个地方气温的日变化主要是受太阳高度的影响,气温最高时是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后再持续两小时左右;在日落后热量散发一直持续到日出前后达到最低,云量、植被和降水量的影响不是最主要的,故选C。
【答题】赤道与两极地区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 地形B. 纬度位置C. 海陆位置D. 人为因素【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解答】离地球十分遥远,体积非常巨大的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的。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人教版)全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P56 图3.17)
1、低纬度地区气温 高 ,高纬度地区气温 低 。 (从赤道往两极气温越来越 低 )
2、在同纬度地带,等温线在陆地和海洋弯曲
程度不同,表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 不同。
想一想世界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3、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部等温线比较
曲折 ,南半球等温线比较 平直 。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人教7上 第三章第二节
目录
1.气温的变化 2.气温的分布
气温的变化
什么是气温
气温:指大气的温度。
单位:摄氏度(℃) 测量仪器:温度计
如何测量气温
日平均气温
一天中,不同时间(一般是
8时、14时、20时、2时)
气温值的平均数,称为日平
15℃
8℃
11℃ 6℃
10℃
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与最低气温的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 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
科普小知识:为什么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而不是中午12时?
午后2时才吸收完整
大气吸收
太
阳
地
辐 射
面 逆 辐
射
比较两幅图气温日较差的大小
气温(℃)
40
30
A 20
10
2
12
气温(℃)
40
B 30 20
10
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最低月均温1℃,在1月。
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20℃。
4.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该地位于北半球。
某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
气
变
温
小学科学32认识气温计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
小学科学32认识气温计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内容为第32课“认识气温计”。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气候与天气”中的第二节“温度的测量”。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气温计的构造、使用方法以及读取数据的方式,同时让学生理解气温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气温计的基本构造,了解其工作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气温计进行气温的测量。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现象的能力,使其关注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温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气温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测量气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温计、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气温变化对不同生物的影响,引发学生对气温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介绍气温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b. 讲解如何正确读取气温计的数据。
3. 实践操作:a. 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气温计。
b. 学生分组进行气温测量实践,记录数据。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实际测量气温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天气现象,进行气温预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气温计2. 主要内容:a. 气温计的构造:玻璃泡、毛细管、刻度板等。
b. 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放置、观察、记录等。
c. 气温对生活的影响:生物生长、出行、穿衣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记录一周内每天的气温变化,分析气温对生活的影响。
a. 气温较高时,生物生长速度加快,水分蒸发较快,需注意补水。
b. 气温较低时,需注意添衣保暖,防止感冒。
c. 气温变化对出行、运动等有影响,合理安排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掌握程度,以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地球和地图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12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轴:地球自转所围绕的假想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
纬线和纬度: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的纬度为0°,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为 90°,分别称为北纬(N)和南纬(S)。
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 0°,向东、向西各分为 180°,分别称为东经(E)和西经(W)。
13 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约 24 小时,也就是一天。
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14 地球的公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一年。
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15 地图的阅读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方向:一般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文字说明部分。
16 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地形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二、陆地和海洋21 大洲和大洋地球表面 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29%。
4.2.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课件(人教版2024)
1月
7月
3.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和7月哪里气温高?
北半球同纬度地区: 1月海洋气温高于陆地,7月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1月
7月
陆地升温比海洋升的更快,降温也比海洋降的更快,所以陆 地的气温差异会大于海洋,从等温线分布上来看,北半球的陆地 比南半球多,所以等温会更密集。
从时间上看,1月份是北半球的冬季,此时北半球的陆地是冷 空气的源地,而且陆地面积占比较大,所以此时南北温差较大, 海陆温差明显,此时等温线密集;7月是北半球夏季,则更稀疏。
练一练
读7月份全球气温分布图,比较同纬度甲、乙的气温,并分析原因。
10
20
10
甲
乙
20
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练一练
读1月份全球气温分布图,比较同纬度A、B的气温,并分析原因。
A
B
冬季,同纬度 的陆地气温低, 海洋气温高。
议一议
非洲赤道附近有座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白雪皑皑,你相信吗?
带
寒带
-10℃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2.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特点。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3.南半球等温线分布特点。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4.全球等温线分布特点。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练一练
通过等温线,区分南北半球。
学生活动三
读图4.14-4.15及课本77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1.概况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 2.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的差异,南、北半球的差异。 3.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 温高?
一.学会阅读等温线图。 二.理解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 三.分析影响气温的三大因素(纬度、
4.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步】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 ,逐月用点标出气温值。 【第四步】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气温的变化
任务三:小组合作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2.根据绘制的金华年气温曲线图分析,分析该地气 温的变化和特点。
任务一 :正确阅读气温 任务二:绘制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任务三: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任务六 :情境分析
任务五:识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任务四 :分析等温线的读图方法
Weather &
Climate
PART
One
气温 的变化
C han g es in tem p e ratu re
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一直处在不断的 变化当中,但是这种变化也有其独特的规律,掌 握气温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规律,能够更好的指导 我们的生活。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Changes and D istr ibut ion of A ir Temperature
人教版2024●七年级● 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目 01
02
录
一天中什么时候最热?什么时候最冷?
陆地和海洋的温度一样吗?
一年中呢? 气温的变化有什么的规律?
南、北半球的气温又有什么样的区别?
(1)找出该地最热月平均气温。 (2)找出该地最冷月平均气温。
(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35℃—13℃ =22℃ (4)归纳该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气温/℃
35
30
25
南半球
20
or
15
北半球
10
月份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具体内容包括:
1.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
2.气温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3.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
4.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气温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基本知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温变化的分析方法。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气温变化的调查活动,如收集当地气象数据,分析气温变化趋势等。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日常生活和家乡的影响,如水资源、农业生产、旅游等。
-鼓励学生探讨气候变化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如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
-推荐学生参加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科普讲座、竞赛和志愿者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地图的阅读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提升学生的地理观察力:通过观察气温分布图,使学生能够发现气温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小学科学32认识气温计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
小学科学32认识气温计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册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与气候”中的第三节“认识气温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温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气温计,获取气温信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气温变化对生活影响的认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温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气温计,获取气温信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温计、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气温变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关注,提出问题:“气温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什么影响?”2. 新课讲解:a. 介绍气温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b. 演示如何读取气温计上的气温。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每组观察气温计,记录当前气温,并互相交流观察结果。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根据气温计上的数据,判断气温的变化趋势。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气温计上的数据,判断气温是上升还是下降,并说明原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气温计”。
2. 主要内容:a. 气温计的构造与原理。
b. 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c. 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家中的气温计,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点的气温,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b. 结合自己的生活,举例说明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a. 气温变化曲线图。
b. 例如:气温升高,人们穿着清凉,食欲降低;气温降低,人们需要添加衣物,注意保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气温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节能减排,保护地球家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气温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 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3. 作业设计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图的绘制。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32气温和降水课件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一高,日出左右最低 年变化我国气温1月最低,7月最高
气温的变化
冬季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 空间变化
夏季气温普遍高温
冬季有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
中国1月平均气温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
除了青藏高原及个别地区,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书本75页顶部“读图”活动
1、北京7月降水最多,12月最少 武汉6月降水最多,12月最少 广州7月降水最多,12月最少
2、我国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衡,降水集 中在夏季,冬季降水最少
请读书本75页
请看书本75页底部 “读图”活动
书本75页底部“读图”活动
1、广州降水量1600 ~3000毫米 武汉降水量800 ~1600毫米 兰州降水量400 ~800毫米 乌鲁木齐降水量200 ~400毫米
2、我国降水量东部多西部少,从东南向 西北逐渐减少
请读书本75页
请看书本76页底部 “思考”活动
书本76页 “思考”活动
我国干湿区的划分界线和200、400、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之间是大致重合关系,
降水量越高,地区就越湿润, 相反,则越干燥是吗?
干湿地区的划分
降水量 < 蒸发量 ----→气候干燥 降水量 > 蒸发量 ----→气候湿润
中国7月平均气温
中国温度带 青藏高原高寒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书本74-76页
降水的变化 干湿区
1.降水量的测定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态或液态的水 日降水量:把一日各次降水量相加 月降水量:把一个月各日降水量相加
标准大气的高度和气温、气压的关系
标准大气的高度和气温、气压的关系
工作中经常用到大气资料,总结如下
这里所说的标准大气指国际民航组织采用的“1964,ICAO标准大气”。
在海拔32公里以下,它与“1976,.标准大气”相同。
近地面(32公里以下)大气气温的变化为:
---地面:气温的℃,气压P=
---地面至海拔11公里的气温变化率:–℃/公里
在11公里的界面上:
气温为–℃气压P=
海拔11—20公里的气温变化率:℃/公里
海拔20—32公里的气温变化率:+公里
更详细的数据可以参考《北半球标准大气(-2~80公里)》给出的大气参数。
气压的国际单位制是帕斯卡(或简称帕,符号是Pa),泛指是气体对某一点施加的流体静力压强,来源是大气层中空气的引力,即为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
在一般气象学中人们用千帕斯卡(KPa)、或使用百帕(hPa)作为单位。
测量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表。
其它的常用单位分别是:巴(bar,1bar=100,000帕)和厘米水银柱(或称厘米汞柱)。
在海平面的平均气压约为千帕斯卡(76厘米水银柱),这个值也被称为标准大气压。
另外,在化学计算中,气压的国际单位是“atm”。
一个标准大气压即是1atm。
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帕,巴,或者76厘米水银柱。
大气压会随着高度的提升而下降,其关系为每提高12米,大气压下降1mm-Hg(1毫米水银柱),或者每上升9米,大气压降低100Pa。
下图给出了的大气温度、密度、压力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在0-11km 成线性关系,压力和温度在0-3km(甚至5km)都成线性关系。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气温的概念、测量和表示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这一节内容主要包括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气温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气温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但是,对于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2.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和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气温变化和分布的兴趣。
2.讲解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表,分析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总结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3.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讨论气温变化和分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对气温变化和分布规律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两大部分。
前者涉及气温的测量、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温度变化曲线图;后者包括等温线图、气温空间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但内在脉络清晰明了:观测气温,可以获取到一定量的气温数据,可以对气温数据进行一定的计算和整理。
比如可以绘制出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曲线图与不同空间尺度的等温线分布图。
通过对气温日变化、年变化曲线图的判读,可以总结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通过对等温线的判读,可以总结出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
2.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
3.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说出某地一天之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
2.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3.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归纳某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4.阅读北半球1月、7月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气温观测,培养气象观测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及时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阅读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播放课
件,创设
问题:秋
季来临,
你感受
到了气
温的哪
些变
化?同
学们看
过今天
的天气
预报了
吗?最
低气温
是多
少?最
高气温
是多
少?大
家议一
议,一天
之中,最
低气温
与最高
气温分
别会出
现在什
么时
间?引
领学生
进入气
温基础
知识的
学习。
一、感受一天中、一年中的气温变化
1.现在的气温大概是多少度?,今天一直保持着这个温度吗?
2.说一下你对今天气温变化的感受。
3.根据生活经验:一天中中午较,早
晨;一年中季炎热,季
寒冷。
设置中
学生放
学路上
的对话
这一情
境导入
新课,
情境自
然真
切,贴
近生
活,贯
彻了
“学习
对生活
有用的
地理”
这一课
程基本
理念。
新授过程
互动探究
展示课
件,提供图像
资料
1.气温
的测量
通过两
位中学生的
衣着,感知气
温对生活的
影响,进而认
识气温的概
念,了解观测
手段。
2.气温
的求算
计算日
平均气温、月
平均气温、年
平均气温。
3.学会
表述──理
解概念,引导
学生据图说
出该地最高
气温及其出
现时间、最低
气温及其出
现时间;一年
内的气温变
化特点。
二、学会气温的观测
1.测量温度的仪器是,距地面米,通常放到里。
2.一天中气温的观测通常进行次,一般选在北京时
间时、时、时、时。
3.图中温度计在这四个时刻温度分别
为、、、。
算一下这一
天的日平均气温是。
4.气温时刻在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一年为周期的变化为,常用表示气温
在时间上的变化。
联系
生活
实例,
加深
对气
温影
响的
了解。
增强
学生
对气
象科
学的
兴趣,
感受
当代
科学
技术
对气
象观
测的
影响。
4.绘制
气温曲线图
设置问
题,引导学
生说出最
冷月均温、
三、学会绘制、判读温度变化曲线图
1.如何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图?
学法指
导,及
时测
评。
通过提
最热月均温、多年平均的气温年较差,归纳济南市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建议老师在指导绘图中应注意以下三个细节:
(1)把握图幅大
小及纵坐
标温度差
值的大小,横坐标12
个月份的
间隔要适当。
(2)对照相应月
份和气温值,在坐标线之间的
对应处描点。
(3)注意使用平滑的曲线,而不是折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1)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在坐标图上标注出来;用
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气温曲线图。
(2)在图中,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图中曲线表示随变化的情况。
(3)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之差,叫作。
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描述该地气温年变化规律。
2.判读温度变化曲线图。
(1)A、B、C三地中,各月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小的
是,各月平均气温都在℃左右。
供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旨在引导教学朝着“搭建平台一学会阅读—抓住要点—归纳规律”探究、合作学习方向迈进,最终达成“阅读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的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
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
的分布。
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用来表示。
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
温。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等温
线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中心;中心气温是低温中
7.阅读气温曲线图
带着问
题来读图:
(1)从赤道向两极,年平均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2)指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四、认识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水平分布(不同纬度)
(1)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集中
在纬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为载体,读图设问,落实“标准”关于“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的
10℃地区的
主要纬度范围。
(3)概括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
(4)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
里气温高?
(5)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
(6)南、北半球哪个半球等温线更平直?为什么?(2)结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
向气温逐渐,主要原因是
受因素的影响。
(3)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最热的地方
是。
2.气温的海陆分布(同纬度)
(1)观察20℃、10℃和0℃三条等温线在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等温线的形态在北半球形态比较,而在南半球则比较,原因是。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冬季相反。
由以上可以看出气温分布受到因素的影响。
3.气温的垂直分布
(1)峨眉山顶与重庆的相对高度是米,气温相差℃。
由此可推算出,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就降低℃。
(2)由图可知,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海拔越高,气温越。
说明气温分布受到因素影响。
要求。
阅读分析“北半球1月、7月气温分布图”,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季节差异。
学以致用谈天说
地
避暑
选择高温下的衣、食、住、行任意话题,描述避暑办法。
板书设计归纳梳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