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八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
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用简明朴实和高度概括的语言,说明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地位和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再从亭台轩榭等园林建筑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利用花墙、廊子产生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介绍。
最后作者又从园林的细微部分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再次对苏州园林的特征进行强调。
全文结构层次明晰,中间部分运用了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
从全文来看又是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在各部分内容中,或多或少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摹状貌等说明方法。
文中除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外还运用了描写。
以来等表达方式,语言准确、生动严密,是一篇典范的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
二.说学生对于说明文体的学习,学生在本单元刚刚接触这一还没有接触到全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以及事先说明文或事物说明文等分类,但对说明文体阅读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应该有所知,如:明确说明对象;所说明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等等。
三.说教法__既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建筑的成就,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的布局,又分析了园林建筑的原理,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
选读这样的作品,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受到一次生动的审美教育。
因此,__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二、学习__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三、了解__严谨的结构层次;四、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我们的校园";五、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说课稿第【1】篇〗学习目的: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2.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学会准确地说明事物。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理解本文准确用词的特色。
2、落实课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主要的教法与学法:多媒体教学,提示指导、理解归纳课时安排:二教时第一教时教学日期:说教学内容:课文的初读理解说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作业,导入新课: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
他对石拱桥是这样评价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
这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具体地为我们介绍这两座著名的大桥以及有关的知识。
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之后要求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全文的层次:(1)介绍石拱桥外形特点(用比喻)。
(2)总述石拱桥特点("不但外形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3)引用古籍证明"我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并点出将要介绍的事物的具体对象。
(4)分述之一,从历史、结构、外形的设计者全面介绍赵州桥。
(5)分述之二,全面介绍卢沟桥。
(6)总说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7)综述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成就和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全文层次分明,合理地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2.段落的条理:介绍赵州桥,先总写历史(建造年代古,使用时间长),结构,外形,设计和施工特点,然后分四点作具体说明,又用评价的句子作结(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
这样,在段落内采用总分总的写法,就使介绍的内容很有条理地编排出来。
由此可见,不论在全文的整体中,还是在段落的局部中,“总一分一总”能够使文章的内容编排得很有条理,“总一分一总”之间的关系,是有内在联系的密不可分的结构关系。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学写传记》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2.当堂作文。 3.自检作文。 对照前面的目标,重点检查一下你的作文;
注意以下几点: 1)、所选好的材料是否典型、真实; 2)、线索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 3)、是否有恰当的评价。 自传、小传的写法,是触及到了做人的真谛,即真实示已,真诚待人。
3.推举作文评讲。 (1)同桌互评。 (2)教师点评。 4.作文修改。
2)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 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 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 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3)自传: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年、籍贯、家庭、爱好和主要经 历,还可以写自己的理想,写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为别人写传记, 除了记述其主要经历处,还可以作简要评论;也可以侧重和个典型事 例。
要使传记真实可信,第一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 使传记所反应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 这些资料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①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 ②人物的生卒年月; ③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④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⑤能反应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学写传记》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的主 题内容。本单元阅读课文以回忆性散文和传记为主。回忆性散文和传记 有许多相同点:以记人为主,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重视艺术表现。 阅读课的教授为归纳写传记方法提供了根据。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 迹的作品。无论是自传,还是给别人写传或评传,都属记叙文的范围。 课程教学皆在让学生了解写传记的基本方法,通过写事来展现人物的特 点、精神风貌。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 。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对 教育事业、对学生赤诚的爱。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3)讲授: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 美感受。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们破敌靖边 ,其悲壮的英雄气浩然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 4)翻译: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 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4)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讲授:这一联写出了将士们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对他们 的赞美之情。 翻译: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3、文体知识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 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 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初、盛唐时期多为昂扬奋发的XXX,艺术性最强,本诗为开元年间作者亲历所 作。
八、教学反思
古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师要让学生从篇幅短小、 语言精练的诗句中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境,的确有一 定难度。而且,稍不留心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本次教学 紧扣古诗特点,把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从抓 字词的翻译,抓词序的排练,抓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以提高学 生组词造词、遣词造句和语言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 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惜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搭建好新旧知识之间的 桥梁,奇妙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读中正字音、明节奏、 悟词句,在练读中理解词意,在听老师范读中找到轻重快慢的感觉 ,在抓关键词句品读赏析中想象和感悟,从而深入体会作者内心复 杂的情感;因此在文本的学习中,应更多关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 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的:一、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教学设想:一、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二、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这样的认识规律,不从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学内容,达到说教学目的。
三、本文语言简洁、准确,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因此,语言的学习与训练列为说教学重点之一。
四、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解决)。
[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三、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四、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照教材绘制即可),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说明]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
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增强学生认识本文内容的条理性。
五、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复述的内容[参考答案](第1句、第2句)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参考答案](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师讲知识:1.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板书),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导语在新闻的开头,一般不长,往往是一两句话,有时也用一段话。
2.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称为“主体”,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使至塞上》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使至塞上》说课稿一、教材综述《使至塞上》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古文阅读课文。
本课文选自唐代文学家王昌龄的《塞下曲》。
通过本文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边塞的生活风貌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故乡、父母的感情,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边塞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状况; - 了解中国古代人民对边塞的不屈精神; - 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和语言风格; - 掌握生词和短语的词义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课堂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欣赏能力; - 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 通过课后阅读和写作练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培养学生对家乡、亲情和祖国的感情;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 培养学生的勇敢拼搏、顽强奋斗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和结构;–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感受作者对塞上风光和塞上人民的描绘;–通过朗读、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识记和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义;–理解古文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合理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课件、教材、黑板、笔2.教学资源:–课文《使至塞上》–PPT教学课件–生词表和课文解读参考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师生互动: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边塞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对边塞生活的好奇和兴趣。
–老师:你们知道什么是边塞吗?–学生:边塞是指国家边境地区,常常是军事重点地区。
–老师:对,边塞地区通常有什么特点?–学生:边塞地区环境恶劣,常常有战火和战士的存在。
–老师:非常好。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关于边塞生活的,请大家认真听讲。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说课稿第【1】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案一、教材背景本教案针对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课文《梦回繁华》进行教学设计。
该文是晋江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李毅在自己的知名公众号上连载的一篇小说,以极其生动的细节描写了一个女孩在追梦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通过主人公温婧妍的经历,强调了追梦人应该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导思想:本次教学要求学生根据小说文本进行深度阅读,培养学生勤思考、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梦回繁华》,理解小说中描写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2.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鼓励学生根据小说情节进行创作和想象。
三、说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梦回繁华》的主题和情节。
2.掌握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说《梦回繁华》的主题和情节。
2.分组阅读法:把班级分为小组,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通过小组合作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看法。
3.活动探究法: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说情节的创作仿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课堂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导入环节(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自己的梦想和追梦的过程,引出梦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探究为何要追梦以及什么样的心态是追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
第二部分:阅读和理解环节(30分钟)1.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小说《梦回繁华》的主题和情节有一个初步了解。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由阅读小说一段,然后口头表述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心得体会,班级其他同学就表述内容进行讨论。
第三部分:学习和探究环节(50分钟)1.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探究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心理活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说课稿第【1】篇〗导学目标:一、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能对自己喜爱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弄明白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导学重点:如何按一定的顺序来描述景物的特点。
导学难点:写景的过程中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
预习案:、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二、指导学生到你认为家乡最美的地方、最有特色的地方去游览,仔细观察,做好下面记录,并将记录的材料与同学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为习作做好充分准备。
(景物名称、景物所在位置、景物的主要特点。
)导学流程:一、教师谈话,导入本次习作的内容。
(2分钟)同学们,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二、出示说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
(2分钟)三、检查预习情况。
(10分钟)1、关于习作知识点的了解:(1)了解景物的静态与动态特点的不同写法。
(2)如何按一定的顺序来描述景物的特点。
(3)写景的过程中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
2、关于习作素材的搜集:(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准备:指导学生到你认为家乡最美的地方、最有特色的地方去游览,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并将记录的材料与同学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为习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明确要求,小组交流。
(20分钟)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3、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4、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5、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庭中有奇树》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2)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明确:诗人用“盈”字将人和花密切融会,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执花在 手痴痴久立,任它香满胸怀衣袖而无可奈何的景象,将女主人折花之 后的忧愁传达得出神入化。
(3)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明确: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 题。
(4)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 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 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主人公折花,原是 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安慰;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 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5.译文: 明确: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盛的花朵,显得格外 春意盎然。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 夜思念的亲人。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可是路途遥远,不能送到 亲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 达怀念之情罢了。
板块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诗句赏析 (1)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明确:这四句诗写得很朴素,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思妇怀远 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 前两句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首句中的“庭中”就暗 示了这里的风景不是大自然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画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 解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久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 自然的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 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惜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方法定位在阅读教学法上, 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让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规范和习 惯,从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回忆我的母亲》 说课稿 初中语文说课稿
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一、说教材《回忆我的母亲》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教读课文。
学习本文,要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从中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一生,紧扣母亲的特点选材,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回忆我的母亲》既是八年级学生学习写作散文的典范,也是一篇优秀的德育文章。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在学习《藤野先生》之后,对回忆性散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基本掌握了分析人物形象及寻找线索的方法。
但是,本文语言朴实,故事性并不强,所选事件距离我们的生活久远,所以学生并不一定能够轻松理解,需要老师点拨和补充。
三、说教学目标1.抓住文章的主线,即母亲“勤劳一生”,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
(重点)2.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重点)3.文章在平实的叙述中,也穿插着议论和抒情。
要注意找出议论和抒情的句子,理解其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难点)4.细读文章,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重点、难点)四、说教学方法1、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语言朴素优美的魅力。
2、启发诱导法本文学习的难度不是太大,教学活动应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以启发诱导法为主引导学生。
3、归纳交流法可以先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归纳朱德母亲的特点,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
五、说教学过程本文文本内容较长,因而拟用2个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先从歌曲《母亲》导入,引导学生先读课文;然后抓住线索,梳理情节,概括内容;最后让学生抓住作者回忆母亲的有关事件,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侧重品析语言,探究写法。
先让学生品读课文,探究本文朴实的语言特色;然后引导学生诵读选文结尾部分,通过分析议论、抒情句,理解升华主题的方法;最后读写结合,让学生抒写自己的母亲,升华主题。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说课稿第【1】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说教材本文出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属于一篇消息。
介绍了诺贝尔奖设立的宗旨,首届获奖者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就,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及奖金来二、说学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消息已经没有障碍,但是分析消息,掌握消息的结构,概括主要内容,以及品析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仍有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四、说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 补叙作用。
五、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教师点拨六、教学准备: PPT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2015 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设置、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学研究的高尚品德。
二、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 (3100 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 年创立的,于 1901 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 1901 年首次颁发。
三、字词积累1、生字颁发2、词语【遗嘱】【渗透】【建树】【仲裁】【卓有成就】四、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 1901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第22课《梦回繁华》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梦回繁华》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自读课文《梦回繁华》,我将从以下7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梦回繁华》是介绍我国宋代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的一篇说明文。
全文使用了逻辑顺序,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来展开,着重体现了画作的主题“梦回繁华”。
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学习的文章,《梦回繁华》肩负着“前勾后连”的重任。
为了落实这一理念,课堂中应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其充分调动之前的知识,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来完成任务。
新课标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此文与前三篇说明文在情感价值方面相比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需要穿插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说明文,通过第五单元前面两篇教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等这些学习重点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自读课文《蝉》这一文艺笔调的说明文,又使学生对说明文的多样性有了一些了解,同时学习该类自读课文时已经指导了学生要借助旁批和阅读提示的助读系统,运用快速阅读法的自读策略。
三、说教学目标在秉承“立德树人”的总体教学教育目标之下,按照统编语文教材“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编排原则,为促进其灵活运用语文知识,故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生通过浏览、在完成具体任务中,明确说明的内容,梳理“繁华”的具体表现。
2.在理解第四段以及导入画面的内容上进行写的练习,介绍繁华,描绘当时繁华场面。
3.资料助读,领悟画作的创作意图,感知繁华是需要守护的。
四、说教学方法《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还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我将采问题引导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小结: 初读全文,或许有人会感到平淡,但反复诵读,就会感到情深意切, 感人至深。所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本文所表现 的艺术上的美,大致属于这一类型。真挚的情感,永远是文章最打动 人心的力量,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要讲究真诚。
探究二:全文以记叙为主,但情到深处,作者的情绪也自然喷涌,非 常直接的抒发自己的情感。 ①自由朗读第三部分,思考: 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的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的 。
教学难点
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感受母亲的高尚品德,使学 生了解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 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快掌握消息的特征, 本课将从消息的基本知识入手,让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 消息的语言做更深层次的探究,让学生掌握新闻这种体裁,并能写出简 短的消息。结合学情和生本教育理念,我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保护学生 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参与到合作探究当中去,勇敢地说、大 胆地写。
板块二、知识加油站 1、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 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他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活动。朱德的一生,是为 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劳,受到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热爱。
②.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 诚结合起来的?请结合第16段,谈谈你在这方面的理解。
讨论明确: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 寻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 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 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 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 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作者有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作者把 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 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第1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做静态描写;其次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更表现 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自得之感,是动态描写; 最后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
第2段写“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浅青色的, 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说明水底的游 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四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 句突出了水之急。 提问:文中哪一部分写“奇山”?这山又奇在何处? (生交流讨论,点生作答)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 (1)指点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本文各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让一两 位学生概括回答。 (2)听教师范读课文,这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时语速、停顿、重 音、节拍方面的指点。 (3)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课时内力求到达
2.作者写水时,采用了正、侧面描写和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举例并赏 析作用。 明确:分别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和“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 正面和侧面来描画江水的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静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水静态的清澈和 动态的湍急。
板块六、把握文章主旨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因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 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 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采用先学后教的理念,让学生先预习,课上解决疑难问题,我始终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六篇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六篇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六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三峡》,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六单元。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本文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三峡》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
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⑴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朗读能力,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⑵ 在品味文章诗情画意的基础上,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⑶ 在七年级基础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为今后学习文言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
”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 说课稿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回忆我的母亲》,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等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回忆我的母亲》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深情回忆”和“难忘的人与事”为主题展开。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线索展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敬爱和深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决心。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持久性。
虽在之前已学习过回忆性散文,但本篇课文篇幅较长,且作者从广阔的社会背景去追述一位平凡母亲对自己一生的影响,表现母亲形象的事件、内容较多,因此,学生难以静下心去分析感悟文中流露出的种种情感,对母亲的人物形象难以完全把握。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养成默读的习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设置如下:1.知识与技能:掌握“读读写写”的生字、生词及文中其他的重点字词;把握回忆性散文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快速默读课文,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文章主线即母亲勤劳的一生;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实例,感受母亲品格,明确母亲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领悟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忠于祖国的决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依据本单元的单元目标:“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
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
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我将教学重点设置如下:1.教学重点:学习抓住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根据学生较难体会文章语言中所蕴涵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和敬意,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置如下:2.教学难点:品味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包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与敬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_孟子_三章:富贵不能淫》说课稿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意。 2.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体会孟子论述的道理的现实意义。 3.理清论证思路,学习古人论证说理的方法。 4.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
第三,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不向邪恶的势力摧眉折腰。只有坚持俊 迈的节操,不屈不挠,才能变压力为动力,进而赢得光明的前途。
板块六、课文小结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一书,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 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 ,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3.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人和?” 明确:做到“得道”二字,即人心向背,对战争有重要意义。、
(4)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反面论证) "居天下之 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正面论证)
板块四、细读课文 1:议一议本文论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作答 教师明确: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辩一辩本文的论证思路? 学生研读文本后作答 教师明确: 《富贵不能淫》属于议论文中的驳论文,开篇树立“靶子”即景春的 观点,然后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展开辩驳,先破后立-先直 接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用古代父母对儿女的告诫作类比说到大丈夫的行为标准,进而导 出本文中心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用有理有据的反驳语言,简明扼要充满气势的论证,驳斥了景春狭隘的 “唯权唯势”的大丈夫观点,其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思,颇受启 迪。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表达要得体》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表达要得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选自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写作表达要得体”,要求学生在写作中注意语言表达的恰当性和得体性,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写作表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写作表达得体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技巧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写作表达得体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选择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写作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表达得体的方法和技巧。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学习、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写作表达的能力。
3. 实践练习法:通过写作实践练习,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不规范的写作案例,引发学生对写作表达得体的关注和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第二步:知识讲解(10分钟)向学生介绍写作表达得体的概念和重要性,阐述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举例和说明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写作表达技巧和方法。
第三步:案例分析(10分钟)选取几个典型的写作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写作表达得体的具体要求和实践应用。
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案例中的关键信息和核心要点。
初中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一等奖(7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一等奖(7篇)初中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一等奖(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呢?你会写八年级语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一等奖,欢迎大家来阅读。
初中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一等奖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陋室铭》是编排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
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七年级是分布在各单元中的),这个单元课文还有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的《桃花源记》,有介绍表现古人高超技艺的《核舟记》,有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望岳》、《春望》和《石壕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爱莲说》说课教案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
(1)、德育目标: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习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近发展区内推动学生
进步。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看一下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
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
(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
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
~
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习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
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学习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接着进行的是朗读训练。
3、朗读训练完成教学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
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
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
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
]
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
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
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进行总结后学习:
4、设疑讨论
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
①问题1。
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
:
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完成德育目标。
总结让学生明确: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这个长句。
(予独爱……)
②问题2。
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③问题3。
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作者写莲,同时又写菊、写牡丹的用意是什么呢用作陪衬。
菊正衬,牡丹反衬。
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
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
(予谓菊……君子者也)
④问题4。
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答:“菊之爱……宜乎众矣。
”在这三句之前,作者有一个表示感叹的词"噫!"表示作者要发表感慨了。
他的感慨是什么引导生答:感慨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
)
…
进行小结后(齐读噫……)
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
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
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
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我说课的最后一个内容是本课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