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书法作品欣赏
八大山人(朱耷)全集
八大山人(朱耷)全集八大山人,名朱耷(1626—约1705),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八大山人善画山水和花鸟。
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
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
及是否用得适时,用得出奇,用得巧妙。
这就是他的三者取胜法,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
八大山人能诗,书法精妙,所以他的画即使画得不多,有了他的题诗,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画,使人感到小而不少,这就是艺术上的巧妙。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八大山人干擦而能滋润明洁。
所以在画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与别人放得不一样,同是“滋润”,八大山人与别人润得不一样。
如画鱼、鸟,曾作“白眼向人”之状,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其花鸟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50岁以前为僧时属早期,署款“传綮”、“个山”、“驴”、“人屋”,多绘蔬果、花卉、松梅一类题材,以卷册为多。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画面比较精细工致,劲挺有力。
50岁至65岁为中期,画风逐渐变化,喜绘鱼、鸟、草虫、动物,形象有所夸张,用笔挺劲刻削,动物和鸟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鸟多栖一足,悬一足。
65岁以后为晚期、艺术日趋成熟。
笔势变为朴茂雄伟,造型极为夸张,鱼、鸟之眼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
他画的鸟有些显得很倔强,即使落墨不多,却表现出鸟儿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触,触之即飞的感觉。
有些禽鸟拳足缩颈,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态,在构图、笔墨上也更加简略。
这些形象塑造,无疑是画家自身的写照,即“愤慨悲歌,忧愤于世,一一寄情于笔墨”。
他在题黄公望山水诗中写道:“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麻皮树上多。
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与宋山河。
八大山人书法作品欣赏
八大山人书法作品欣赏许多书法爱好者都由听过八大山人这一名字。
八大山人朱耷,明末清初著名画家,书法家,明亡后,为表明志,削发为僧。
不予满清政府合作。
那么大家真正了解过他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八大山人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八大山人简介姓名:朱耷(1626—约1705)简介: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
明宁王朱权后裔。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擅书法,能诗文。
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小鸟图》《六君子图》等。
生平: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
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
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灭亡的日子)。
顺治五年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
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
顺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
有人考证,朱耷从二十八岁到三十六,曾带着母亲和弟弟住在南昌市抚州门(进贤门)外绳金塔附近。
当时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劳动人民聚居之处。
朱耷生活清贫,蓬头垢面,徜徉于此。
常喜饮酒,但不满升,动辄酒醉。
醉时,大笔挥毫,一挥十多幅,山僧、贫士、屠夫、孤儿,向其索画,有求必应,慷慨相赠。
朱耷三十六岁时,想“觅一个自在场头”,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宁观。
就在这一年,他改建天宁观,并更名为“青云圃”。
“青云”两字原是根据道家神话“吕纯阳驾青云来降”的意思。
并有用“飞剑插地,植桂树规定旧基”的说法,这也是亥处现存唐桂的由来。
八大山人《临河序》
八大山人《临河序》八大山人行书临河序横幅八大山人又名朱耷,号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等。
江西南昌人,为明朝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他的简笔写意花鸟画,以独特的面貌,开一代新风,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
八大山人一生有多件《临河序》书作。
这些反复书写的,与王羲之《兰亭序》书法风格甚少关联的《临河序》书作作于八大山人书法风格的成熟期。
2015年第7期《翰墨天下》“经典”版块赏析了八大山人不同形制的《临河序》,以期在对比之中展现八大其人以及他的书法临、创观念。
1674年黄安平绘八大山人像(局部)“隐囊”与“善化”——八大山人《临河序》文本与书法问题文/邱才桢八大山人(1626-1705)晚年有多件《临河序》书作。
据王方宇统计,自康熙三十二年(1693)至康熙三十九年(1700)八年内,款署八大山人的《临河序》所见共十九件,可以确定为真迹的为十二件。
这些作品被有些学者称为临《兰亭序》,但无论其文辞内容,还是书法风格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
这些反复书写的,与《兰亭序》甚少关联的《临河序》书作作于八大山人书法风格的成熟期。
而且,八大山人书画中,反复出现的“涉事”题识的作品也出于这一时期。
这对于我们考察八大山人书法临、创观念无疑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八大山人在对《临河序》和《兰亭序》称呼上具有随意性,白谦慎根据八大山人己卯(1699)秋八月所作书画册中后面的题跋,认为八大山人心目中《兰亭序》和《临河序》本一回事,八大山人直接将他所临的《临河序》称为《兰亭序》。
事实上,八大山人也曾把赵孟頫收藏过的《兰亭序》称为《临河集序》。
在八大山人的《临河序》书作的落款中,有些有“临”《临河序》的字样,有些则没有。
以至于有些学者推测王羲之是否真有名为《临河序》的传本,王方宇和邱振中都指出:八大山人所谓的“临”,只是“抄”《世说新语》中刘孝标的注而已。
这些临本都没有王羲之书法风格的痕迹,他只是按自己的风格书写。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八大山人朱耷三十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八大山人朱宜三十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021-12-1007:30•听月工作室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清朝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__题记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克北京,明亡。
同年5月清兵进京,10月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政府开始统治中国。
对于满清的统治者来说,一方面必须压制各种反抗,另一方面也必须尽快融会吸收汉族传统文化,从而实现长久的统治。
为此,清政府采取了两项相反相成的文化政策:一是大兴文字狱,以钳制任何可能的文化反抗,二是主动地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整理。
而陷入异族统治下的知识分子,开始倡导通经致用,朴学逐渐兴起。
在朴学学风中成长的金石、考据学,让人们重新发现了秦汉、北朝书法的艺术价值,从而形成清代书法发展的新格局。
从这个意义上说,清代是我国书法史上的转型和总结时期。
清代前期,国势初平,百废待兴,尚无力过多关心书法,因此这时期基本上延续的是晚明书风,大体可以看作三线发展:一是晚明行草书风的新发展,二是传统书风,三是篆隶初兴。
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宛,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祭竹、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r雄浑渊懿的书风。
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卜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
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
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田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
顺治喜临黄庭,遗教二经:康熙推崇莹其昌书,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惟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乾隆时,尤重赵孟桂i行楷书,空前宏伟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内府收藏的大量书迹珍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中,帖学至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出现一批取法帖学的大家,如乾隆、嘉庆年间的刘埔。
八大山人字画全集(165幅)
⼋⼤⼭⼈字画全集(165幅)
牧庭装饰画 2020-09-15 14:55:12
⼋⼤⼭⼈,名朱耷(1626—约1705),江西南昌⼈,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中国画⼀代宗师。
清初画坛“四僧”之⼀。
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
⾏楷臨《興福寺半截碑》 (冊 廿⾴)
⾏草書⽩居易《北窗三友詩》 (三⾴)
⾏草書臨⿈道周尺牘 (兩冊⾴)
草書耿湋《題清源寺詩》 (軸)
⾏楷書《臨河集序》 (冊⾴)
⾏楷節錄韓愈《送李愿歸盤⾕序》 (冊⾴)
⾏楷書孫逖《奉和李右相中書壁畫⼭⽔詩》 (冊⾴)
⾏楷書杜甫《戲題王宰畫⼭⽔圖歌詩》 (冊⾴)
⾏楷書張九齡《題畫⼭⽔障詩》 (冊⾴)
⾏楷臨王寵書閻防《⼣次⿅⾨⼭作詩》 (冊⾴)
⾏楷書曾鞏《⼭⽔屏詩》 (冊⾴)
仿北苑⼭⽔圖 (冊⾴)
⾏楷節臨褚遂良書《聖教序》 (冊⾴)
⾏草書唐詩
引⾸【释⽂】安晚。
少⽂反所游履,图之于室,此志也。
甲戌夏⾄退翁先⽣属书⼋⼤⼭⼈【钤】黄⽵园(⽩⽂⽅形印)⼋⼤⼭⼈(⽩⽂⽅形印)
瓶花【花押】个相如吃【钤】⼋⼤⼭⼈(朱⽂⽆框屐形印)。
八大山人朱耷作品欣赏
(八大山人— 朱耷)
画家简介: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号个山,后更号人屋、驴、个山驴、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江西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代孙。
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弘仁、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一。
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八大山人专工水墨画,善书法,能诗文。
其山水、花鸟作品画风雄奇隽永,自成一家。
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
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他的山水画初师董其昌,后又上窥黄公望、倪瓒,多作水墨山水,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
亦长于书法,擅行、草书,宗法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董其昌等,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秀健。
八大山人书法作品赏析
八大山人书法作品赏析八大山人,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朱耷的对后世影响极大。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八大山人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何为八大山人朱耷(1626-1705),号八大山人,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原为明朝宗室,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他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八大由于他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它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
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
特别是那对眼睛,有时是个椭圆形,都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看的鱼、鸟的眼睛,生活中鱼、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会转动。
八大的鱼、鸟的眼珠子都能转动,有时还会翻白眼瞪人哩。
他画的山石也不像平常画家画那个样子,浑浑圆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他想搁在哪里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得住。
他画的树,老干枯枝,仅仅几个杈椰,几片树叶,在森林中几万棵树也挑不出这样一颗树来。
他画的风景、山、光秃秃的树,东倒西歪,荒荒凉凉,果真有这么个地方,我想谁也不肯到这里来安家落户。
还有,他画上的题诗、签名和印章,也是怪怪的。
例如他自号“八大山人”,解释的人很多,至今学者们还有不同争论。
他有一方印章,印文刻作,有人说它是由“八大山人”四字组成,有的人则持慎重态度,称之为“屐形印”,因为它的形状像只木屐。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一、范曾书法作品简介范曾,字子柔,清代书法家,号“八大山人”。
他是清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书法家和收藏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艺术造诣在书法界享有盛誉。
范曾的书法作品经典而精美,其中的精选作品更是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二、范曾书法作品的艺术特点范曾的书法作品充满了艺术的独特性和表现力。
他善于结合笔墨、布局和字体来展现作品的美感,其书法风格既兼顾了古代传统的规范,又添加了自己的创新元素。
以下是范曾书法作品的几个主要艺术特点:1. 硬柔并济范曾书法作品中的线条流畅而有力,笔力雄浑,展现了一种刚柔并济的美感。
他的笔墨运用自如,能够在硬笔和软笔之间自如切换,带给观者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
2. 品质高雅范曾书法作品中的字体简洁而大气,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
他注重书法作品的品质和艺术性,致力于追求字体的美感和流畅性,并在布局上讲究和谐统一。
3. 自由驰骋范曾书法作品展现了他多变的创作风格和自由的艺术表达。
他能够随心所欲地运用笔墨,不拘泥于传统的约束,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创作灵感。
4. 感情丰富范曾的书法作品往往富有情感,能够通过笔墨来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令人产生共鸣。
三、范曾书法作品精选以下是范曾书法作品中的几个精选:1. 《兰亭集序》范曾的《兰亭集序》书法作品堪称其中的经典之作。
他以飞动挺秀的笔画表现出了兰亭集序中的墨意和诗意,字体简洁明快,浑然天成。
2. 《千字文》范曾书写的《千字文》展现了其博大精深的书法造诣。
他以行书的方式书写,笔画清晰、规整而有力,充满了古朴的艺术韵味。
3. 《自古逢秋悲寂寥》这是范曾书写的一首七言绝句,作品中表现了秋天的寂寥之美。
范曾以行书的方式书写,字体昂扬而有力,勾勒出了秋天中的凄凉情调。
4. 《庐山谣》范曾的《庐山谣》展现了他在山水画方面的造诣。
他以行草的方式书写,将山水画的笔墨运用到字体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八大山人作品全集100幅,收藏了
八大山人作品全集100幅,收藏了
朱耷
(1626-约1705年)
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本名朱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擅书法,能诗文。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
· 荷花图·
▼· 鹿图·
▼· 鹰图·
▼· 鸟图·
▼· 鱼图·。
朱耷的艺术
1、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成熟期
谱名统*(*为上林下金),江西 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原名统,又 名朱耷,号 八大山人、 雪个、个山、 个山驴、人 屋、良月、 道朗等。
昭光饼子一面, 月圆西瓜上时。 个个指月饼子, 驴年瓜熟为期。
瓜月图,纵74厘米,横
45.1厘米,1689年作,美国 哈拂大学福格美术馆藏 上 海博物馆藏
个山杂画
(之三,八 哥),1684年 作,私人藏
1、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成熟期
安晚图之十二,纵
37.8,横31.5,上海 博物馆藏
1、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成熟期
谱名统*(*为上林下金),江西 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原名统,又 名朱耷,号 八大山人、 雪个、个山、 个山驴、人 屋、良月、 道朗等。
一、八大山人简介
① ① 个山小像 甲寅蒲节后二日,过老友黄安 平,为余写此,时年四十有九。
个山 小像,
1674年, 四十九 岁,友 人黄安 平为其 画像, 自题 《个山 小像》
一、八大山人简介
① ② ① 个山小像 甲寅蒲节后二日,过老友黄安 平,为余写此,时年四十有九。 ② 个翁大师像赞 彭文亮 瀑泉流远故侯家, 九叶风高耐岁华。 草圣诗禅随散逸, 何须戴笠老烟霞。
1、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萌芽期
洪崖老夫煨酤多, 拨尽寒灰手加额。 是谁敲破雪中门, 愿举蹲鸱以奉客。
传綮写生
(之一,西 瓜),1659年 作,中国台北 博物馆藏
1、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萌芽期
传綮写生
(之一,西 瓜),1659年 作,中国台北 博物馆藏
1、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萌芽期
二、八大山人人高超的篆刻水平,是其扎实的篆书功 底的反映,他的印章篆文多种多样,既有 秦印汉印之风骨,又有战国玺印之韵味, 其刀法与笔法风格相近,强调自然天成, 不喜雕琢之态。
(清)朱耷(八大山人)《行书题画诗轴》
(清)朱耷(⼋⼤⼭⼈)《⾏书题画诗轴》朱耷(1626-1705)
⾏书题画诗轴纸本 77.9X166.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书。
戊⾠⼋⽉五⽇。
”款印:“⼋还”。
引⾸章:“黄⽵园”。
鉴藏印:“⽂⼼审定”、“荆门王⽒珍藏”、“觉⾮审定”等4⽅。
释⽂:
鴒原此⾼蹈,鴻鵠曷翺翔。
下者命雋匹,乐天歸草堂。
北⾵歲已晏,秋⽔⼈何⽅。
迢遞巢雲⼦,漁歌楚⽵傍。
⼋⼤⼭⼈題畫。
此轴录五⾔题画诗⼀⾸,计10⾏,⾏字不等。
末款“⼋⼤⼭⼈题画”,下钤“⼋⼤⼭⼈”印。
具体
书写时间不详。
本幅⽆藏印。
此轴书法纯⽤中锋挥就,⾏笔沉实,笔划圆劲⽽流畅。
结字⼤⼩疏密错落有致,结构舒张。
从书法风格看当是朱耷晚期独特书风形成后的作品,略存明代王宠书风遗意。
通幅给⼈以洒脱
飘逸之感。
(撰稿⼈:故宫博物院马季⼽)。
八大山人《千字文》,极具灵气的作品
八大山人《千字文》,极具灵气的作品
八大山人名字叫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是江西南昌人,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乃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作为他在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的隐痛寄意:他在书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他有诗“无聊笑哭漫流传”之句,以表达故国沦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八大山人工诗文,长于花鸟山水,寓苦笑,通禅理。
书学欧阳询、虞世南、黄庭坚、董其昌,又出入魏晋。
其小楷是清初书家之代表,颇具晋唐气韵。
晚年小楷尤为精彩,行笔从容不迫,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十分严谨、周密,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
谈到八大山人的书法,自然是特指形成独特面目后的“八大体”。
他的书法以独特而强烈的个性特征屹立在书法历史上,以至于独特到令人惊讶的程度。
其书法追其师承渊源众说纷纭。
或曰宗二王、宗董其昌、宗王宠等等,终如寻其书画师承,至今无一定论一样。
据王方宇先生考证,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终于参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
他的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笔法的改变。
此帖在八大山人笔下,不染尘气,一挥笔,便流淌出最空灵的《千字文》。
八大山人《千字文》欣赏▼。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河上花图》在天津博物馆的精品厅中,一幅笔色苍莽、笔触奔放的泼墨大写意格外地引人瞩目,这就是“清初四僧”之首——朱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河上花图》。
此幅画卷全长1292.5厘米,纵47厘米,纸本,墨笔。
全卷以荷花为主,坂坡小草,溪水潺潺,寥寥几笔便将兰竹点缀其间。
卷尾自题诗《河上花歌》37行,文才卓绝,书法颇具风范。
后记:“蕙嵒先生属画此卷。
自丁丑五月以至六、七、八月荷叶荷花落成。
戏作河上花歌仅二百余字呈正。
”款署:“八大山人。
”丁丑即1697年,可知此图为八大山人古稀之年所作。
八大山人是何许人也?八大山人,原名朱耷(公元1624-1705年),江西南昌人,明宁献王朱权后裔,与原济、弘仁、髡残并称为“清初四僧”。
在南昌南郊十五华里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有一座纪念馆,它是我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
那就是八大山人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约39亩,四面环水,形似"八大"笔下游鱼,与西南面梅湖浑然一体,水陆相生,宛若"太极"天成,馆内布局一院一楼一中心,品形而立,风格迥异,。
南面为"青云谱"道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自然脱俗,内部陈列以八大山人生平及艺术介绍为主。
北面为真迹陈列馆,建筑风格现在抽象,含蓄简约,主要展示八大山人书画真迹,又名"真赏楼"。
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朱耷从王孙公子沦落为流民逃犯。
国破家亡的打击,让他一时难以承受,落发为僧,后又入青云谱为道。
他的满腔悲愤无处宣泄,只有寄情于书画,经常以泪和墨。
直到59岁,他从赵孟頫所书的《八大人觉经》中获得启迪,才逐渐解脱烦恼,并决定以“八大山人”为号,一直用到80岁去世。
从60岁到80岁这20年间,他的心态由早年的失控变得异常平静,人生观也从泪眼看世界,升华到笑对人生,而这种心态的变化也形象地表现在他的落款上,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59岁到69岁时的落款特征是把“八”字写成“折角形”,“八大山人”四个字笔画相连就像“哭之”;而从70岁到80岁,“八”字写作“两点”,其笔画相连又像“笑之”。
《八大山人》教学PPT课件【高中美术】
八大作品
• 作品特点: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
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样的形象,正是朱 耷自我心态的写照。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 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 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 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呐喊》 蒙克
雏鸡图
高度的修养、高度的人格、高度的民民族 精神与精妙的笔墨“技道合一”
孤禽图
极少主义的鼻祖
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流派,极少主义出现并流行于 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主要表现在绘画领域, 其次是设计、建筑、时装等。极少主义主张把绘画 语言和内容不断的削减,甚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 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 一切干扰“仅存的主体”的不必要的一切东西。
• 康熙四十四年(1705)(享年80岁)八月后临 终时,惟有一嗣孙在侧。
相同之处
八大山人 • 都是划时代的伟大艺术家
• 对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梵高
• 都被社会排斥
都是精神病人
不同之处
• 如果确如某些人所说,八大山人作为一个疯癫画家可以和 梵高做一些类比的话,那么,这种疯癫的根源却是很难相 提并论的。梵高的疯癫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燃烧的结果,是 对生活深刻体验的必然,是人生的大喜大悲的具体表现, 而八大山人的疯癫却是决非如此。因为王族的身份,因为 所遭遇的天崩地裂的巨变,他的疯癫成了一种逃避,不妨 说,他是一逃于疯,二逃于禅,三逃于画。 在梵高的作品前,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一种滚滚而来 的生活的热浪,而在八大山人的画前,却被一种因为离群 索居而伴随的阴冷孤寂、亦或平和恬淡的气息所代替。
八大山人的“简中简,深中深”,表现的是一种 高迈之年的老成与圆熟,这是中国艺术发展到中晚 期以后才独具的一种最高表现境界。从上述意义而 言八大山人应是极少主义艺术的鼻祖。
书法欣赏大师作品,中华瑰宝
书法欣赏大师作品,中华瑰宝书法欣赏|大师作品,中华瑰宝风樯阵马放笔一戏——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米芾竹前槐后诗帖在“宋四家”中,米芾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纯粹学者艺术家。
在学术研究、书画创作、书画鉴定、收藏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学术方面,他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等著作传世,是书法研究的专业必读书。
在鉴赏方面,历史上有不少名帖,都经他鉴定题跋。
他的画,在历种样式。
史上有著名的“米点” 、“米家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法的至于他的行书、草书都是出于“二王” ,而变化生姿。
他用笔非常灵活多变,自称“刷字” ,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八面出锋,用笔沉着痛快,气势超迈飘逸,笔势跳跃,点线俊美,神气完足,把“二王” 行草书写出了一种新境界,是书法史上受到追多追捧、粉丝最多的书法家。
米芾在书法上的成就,得力于他长期对经典的忠实研究。
他曾说:自己是“壮年未能成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
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他对自己书法相当自负。
《宋史》载:“米元章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
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
”枝仙桂香生玉兀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赵孟頫道德经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书法家。
楷书五大书体之一“赵体”,就是他的创造。
他是唐以后唯一的一位楷书“称体”的书家,可见其成就和影响。
但因为他是宋皇室后裔,元灭宋后,他入元廷任职。
因此历史上为人所诟病,认为他为人节操有亏,进而批评他书法“无骨”、“软媚”。
其实赵孟頫的书法在兀朝“复古主义”思潮影响下回归“ 王”,在精心研究“二王”正统经典的基础上变化出新,在楷书、草书、行书各领域都取得了很咼的成就。
他的楷书、行书、草书都是在继承“二王”的基础上,把“二王”所代表的东晋士人贵族风范加以通俗化,使经典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美找到了一种适合大众传播和欣赏的形式。
所以他在中国书法史上,可以说是唯—个能在纯粹的传统语言样式中崛起、能和历史上那些开宗立派大师遥相呼应的大书法家。
古书画:八大山人晚年作品,笔墨精绝
古书画:八大山人晚年作品,笔墨精绝朱耷《山水花鸟书法册》十七开水墨纸本29.0×22.0 cm朱耷(1626—约1705)字雪个,号八大山人明朝宗室宁王朱权后代明末清初花鸟画大家从书画的风格与款字看,此册应是八大山人晚年之作,故笔墨精练沉酣,可称意到笔随,落墨便成妙谛。
虽纵横捭阖,迥不犹人,而气韵静逸,超然已入化境。
石涛如此赞他:秋涧石头泉韵细,晓峰烟树乍生寒。
残红落叶诗中画,得意任从冷眼看。
从迭径坎坷,历尽苦厄,而终于潜身笔墨,一超直入如来地,八大山人终于成为大写意画的登顶者,此册可说是他交给后人及中国艺术史的一份完美答卷:冷寂中有朴茂之致,荒率中有悠远浩荡之趣,笔似金刚杵,墨有山林气,皆精绝之品。
此页《拳石鹌鹑》,石与鸟仿佛都凝佇于天地之间,笔墨忽而滞涩,然而迅捷;忽而干枯,然而湿润,其节奏与韵律,犹如诗人的吟唱,低徊高歌,音韵俱绝。
《拳石》一页,头重脚轻,巍然独立,是他身处绝境中的自我写照,用笔如狂风骤雨,若泣若诉,读之令人心颤神移,悲悯之心油然而生。
栀子花,枝干倔强,简淡的笔墨,苍润生发,郁勃而有生气。
《萱草》一页,数叶翩翻取下斜之势,一花上仰,向日而开,俯仰底昂,不过五、六笔,而满纸都是晨露与朝气。
《玉簪》一页,凸显八大用墨用水之妙,叶与枝、花与蒂,在极快的运笔中显得顾盼有致,生气四溢!墨荷是八大常见题材,此图淋漓挥洒,纯熟之致,荷梗每用中锋扭动而下,圆劲柔韧,动感十足,笔墨的把握,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蜻蜓则偶为之,传世余仅见此一幅,乖张而惹人喜爱。
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擅书画,早年书法取法黄庭坚[16] 。
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八大山人长于水墨写意,为其划时代的人物。
在水墨写意画中,又有专擅山水和专擅花鸟之别,八大山人则两者兼而善之。
八大山人(朱耷)书法欣赏
八大山人(朱耷)书法欣赏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又字个山、道朗、个山驴、朗月、庵、传綮、破云樵者、人屋、驴屋和因是僧、八大山人等。
江西南昌人。
明朱元璋之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
他的晚年书画均署八大山人四字。
这名号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尝持八大人觉经,因号八大”;另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者也”。
据《个山小像》八大的自署,少为世袭贵族。
天性聪颖,八岁能诗。
明亡时为诸生(秀才)。
他二十岁时“遭变,弃家后避贤山中”。
二十三岁“剃发为僧”,释名传綮,号刃庵。
三十一岁时“竖拂称宗师,从学者常百余人”。
康熙十七年(1678)夏秋之交,病癫。
至康熙十九年(1680)还俗。
此后住江西南昌,以诗文书画为事,直至去世。
八大经历明清之际天翻地覆的变化,自皇室贵胃沦为草野逸民,为避害而出家。
但其诗文书画极其出色,颇引人注目,清统治者又千方百计地笼络他,“遂发狂疾”。
他装哑未狂,均因家国之恨使然。
其内心之悲怆由此可见。
对山人的种种奇行,当时人们都认为“其癫如此”。
八大山人书法成就颇高,但被画名所掩,注目者不多。
黄宾虹尝称“书一画二”,确为至言。
八大的书体,以篆书的圆润等线体施于行草,自然起截,了无藏头护尾之态,以一种高超的手法把书法的落、起、走、住、叠、围、回,藏蕴其中而不着痕迹。
藏巧于拙,笔涩生朴,此中真义必临习日久才能有所悟。
简而言之,是用篆书的笔法去写行草书,与《天发神恰似□碑》以隶笔写篆书一样异曲同工。
八大山人在中年时各体书风全貌的,莫过于《个山小像》中八大的自题了。
他以篆、隶、章草、行、真等六体书之,其功力之深,罕与伦比,可谓集山人书法之大成。
八大去世前夕,书法艺术水平达到顶峰,草书不再怪伟。
如八十岁写的《行书四箴》、《般若波罗蜜心经》、《仕宦而至帖》(即《昼锦堂记》帖),平淡天成,丝毫不加修饰,静穆而单纯,不着一丝人间烟尘气。
高僧书法大致如是。
近人得其精髓者只弘一法师一人。
八大亦善篆刻,山人的印文往往别出心裁,变化有奇。
(原创)题八大山人《荷花水鸟图》
(原创)题⼋⼤⼭⼈《荷花⽔鸟图》
衔得秋云半⼝呷,⽩眼向天瞅荷花。
倦来却⽴孤⽯上,冷⾬⽆声何处家?
注:
⼋⼤⼭⼈,名朱耷(耷[dā],⾳搭),江西南昌⼈,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
明灭亡后,国毁家亡,⼼情悲愤,落发为僧,他⼀⽣对明忠⼼耿耿,以明朝遗民⾃居,不肯与清合作。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法抒写⼼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眼向天,充满倔强之⽓。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不论⼤幅或⼩品,都有浑朴酣畅⼜明朗秀健的风神。
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其绘画对后世影响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大山人朱耷
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又字个山、道朗、个山驴、朗月、庵、传綮、破云樵者、人屋、驴屋和因是僧、八大山人等。
江西南昌人。
明朱元璋之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
他的晚年书画均署八大山人四字。
这名号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尝持八大人觉经,因号八大”;另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者也”。
据《个山小像》八大的自署,少为世袭贵族。
天性聪颖,八岁能诗。
明亡时为诸生(秀才)。
他二十岁时“遭变,弃家后避贤山中”。
二十三岁“剃发为僧”,释名传綮,号刃庵。
三十一岁时“竖拂称宗师,从学者常百余人”。
康熙十七年(1678)夏秋之交,病癫。
至康熙十九年(1680)还俗。
此后住江西南昌,以诗文书画为事,直至去世。
八大经历明清之际天翻地覆的变化,自皇室贵胃沦为草野逸民,为避害而出家。
但其诗文书画极其出色,颇引人注目,清统治者又千方百计地笼络他,“遂发狂疾”。
他装哑未狂,均因家国之恨使然。
其内心之悲怆由此可见。
对山人的种种奇行,当时人们都认为“其癫如此”。
八大山人书法成就颇高,但被画名所掩,注目者不多。
黄宾虹尝称“书一画二”,确为至言。
八大的书体,以篆书的圆润等线体施于行草,自然起截,了无藏头护尾之态,以一种高超的手法把书法的落、起、走、住、叠、围、回,藏蕴其中而不着痕迹。
藏巧于拙,笔涩生朴,此中真义必临习日久才能有所悟。
简而言之,是用篆书的笔法去写行草书,与《天发神恰似□碑》以隶笔写篆书一样异曲同工。
八大山人在中年时各体书风全貌的,莫过于《个山小像》中八大的自题了。
他以篆、隶、章草、行、真等六体书之,其功力之深,罕与伦比,可谓集山人书法之大成。
八大去世前夕,书法艺术水平达到顶峰,草书不再怪伟。
如八十岁写的《行书四箴》、《般若波罗蜜心经》、《仕宦而至帖》(即《昼锦堂记》帖),平淡天成,丝毫不加修饰,静穆而单纯,不着一丝人间烟尘气。
高僧书法大致如是。
近人得其精髓者只弘一法师一人。
八大亦善篆刻,山人的印文往往别出心裁,变化有奇。
八大也很注重印章的艺术本体,如:两方“驴屋人驴”印,前一方白文方印把“人”放大,俨然一个铁帐罩在屋上,造成的纵向线条与右侧的横向线条形成对比,右部又多圆形转角,整个印面不板不滞,巧妙自然。
后一方设计尤为巧妙,只用驴、屋、人三字,通过上下左右排列,表达出完整的含意。
八大山人部分书帖
从八大山人传世作品来看,早期、中期、晚期的面目风格殊不相同;款识又多变化,印章更换亦频。
一般来说,一个艺术家一生的作品尽管有多种体貌,但笔墨个性是不变的,“它的常性总是隐藏在变之中”
八大山人临蔡邕书卷
以上四幅从书本上扫描来的,因此下面的字迹不太清楚。
八大书心经
《心经》碑文拓本
《心经》卷本
富阳山水卷
日本二玄社复制八大山人书法(附局部放大)
八大山人行书诗轴/手札
八大山人书帖
“八大山人”签款,用笔都是中锋,占画之间笔断意连,通贯一气。
八大晚年给他朋友的书札中亦有“只手少(更+生),厨中便尔乏粒”的话。
由于八大的身世、人品、节操、学养,在士大夫心目中深得同情和敬重,因而他的书画亦为士大夫阶层所爱好。
“寸缣尺素,人争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