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狂草书法作品欣赏
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 清平乐·六盘山》赏析

【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扛鼎之作——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草圣”林散之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
“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
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
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
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
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
60岁开始专攻草书。
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
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
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
“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
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
”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等。
《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赏析提要:美妙绝伦的线条,大开大合的章法,舒展飞动的气韵,雄伟高深的意境,两次权威出版的狂草《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堪称博物馆级的精品。
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130×33㎝王罡收藏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以上是林散之狂草作品《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的内容。
作品是立轴,1973年前后创作。
纵 130公分,横 33公分,约 4平方尺,落款林散耳,印有“林散之印”(白文)、“散之无恙”(朱文)、“曾登太白”(朱文)。
中国当代经典狂草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当代经典狂草书法作品欣赏草书比行书又进一步简化,称一笔书。
它有楷书的骨架,但已经删繁换复笔速带字的结构,和形态都有着极大的变化。
为了运笔简洁方便,加快书写速度,它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类,把楷书多笔画结构,简化成最简便的少笔画结构。
如言旁,楷书七笔才能完成,草书简化为一笔写完。
又如帰字,楷书为18笔,草书三笔即可,如此等等。
因此,字的形体和结构都因草化而完全改变了原来的面貌。
把多笔画的符号变成少笔画的符号。
第二类,把楷书重复的同类笔画损省,如丽辛字。
第三类,虽然没有把楷书笔画减少,但通过笔画之间的连带变形,以便于笔锋运行。
如戒字的草写。
通过以上三类的变化,书写起来就方便简捷,快速流畅。
孙过庭的《书谱》说:草类流而畅。
它给草书的笔法带来了特点,改变了楷书的逆入平出,顿笔回峰等笔法,采用抡笔入笔,曳笔出笔;或带上一笔的笔势连下一笔画,或以附钩连带它画的笔势,或和牵丝实连,或是笔意不断。
草书运笔不能完全采用速笔管带,一味的圆转回环,而是要点画和回环相结合,点画的抡笔,曳笔出锋和使转相结合。
即孙过庭所说: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才能达到既有骨法哟哟圆转流畅。
所以,凡是点画的起笔,收笔之处,大多都是抡笔入锋,曳笔出锋,出现转折棱角;凡是和点画连带圆转环曲之处,用笔大都中锋藏锋,笔画圆转流畅,使草书具有刚柔结合的美。
草书笔锋运行的方向,要根据笔画的去向随时转换,使笔锋和笔画去向一致,始终保持同一方向,环转时才能做到中锋藏锋用笔,线条才能圆浑流畅,筋骨俱备。
草书随笔画减少,写法简便,但书写要求规范得法,不能随意杜撰。
有许多字差别极微妙,如一不留心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写成别的字。
如会和念,近与息,所和取等等。
草书的同一字,可能有多种写法,如顿墨等字,在学习时都应掌握。
这样,在一幅作品中碰到几个相同的字时写法就有变化,减少雷同。
狂草书法欣赏

狂草书法欣赏狂草书法欣赏:狂草书法欣赏1狂草书法欣赏2狂草书法欣赏3狂草书法欣赏4狂草书法欣赏5狂草学习五要素:一、临习狂草,切忌照猫画虎,狂草与楷隶等静美书体不同,它以动态美为主要审美特征。
点画腾跃,线条飞扬,有如天空之飞鸟,草原之奔马,长江之流水,高山之飞瀑。
其贵在动处,所以要临好狂草,非得有飞箭射鸟的功夫不可。
狂草的点画和字形结构没有楷隶书那样具有相对稳定的形式,它已经摆脱了成法的约束,笔法丰富,点画“变化如鬼神”,是最具活性的书体。
其奔放之气势,起伏之节奏,往往如长江大河,连绵不断,气脉贯通。
且行笔潇洒放纵,自由活泼,因势赋形,放逸生奇,笔意畅达,精神饱满。
书写速度较快,线条变化莫测,如浪卷云翻,不可端倪。
钩锁连环的笔意,有如连珠,其串珠之线,即是狂草的生命力所在,也就是狂草的灵魂,谓之为气势。
如果临习狂草也像临写楷书那样,看一字,写一字,无异把一座大厦拆成一堆砖头。
二、不可遗神求貌,点画为形,气势为神,狂草贵在气势,而气势需要一定的速度来完成。
这里以怀素写狂草的情景为证:“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张正言诗句);“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朱遥诗句);“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窦冀诗句);“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戴叔伦诗句)。
从诗人们的赞叹中,不难看出,怀素运笔之速,成字之快,堪称一流。
所以其书气势饱满,神采飞扬。
临习狂草,倘若刻意追求字形的毫厘不差,笔画的长短相一,行笔就得放慢速度,这样气势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气势正是狂草的活力所在,狂草的许多佳妙往往出现在气势的极致之处。
这样的佳妙,往往也最难以再现。
气势足而神采生,气势不畅,自然也就失了神采。
只有在节奏和气势上多下些功夫,才能临写出形虽小异而神却更胜一步的成功之作来。
要是只耽其形而舍其势,就难成大器。
三、三熟相合,方可临写,临写狂草,必须以熟练为基础。
先熟其眼,读帖是第一步,熟读字帖,要把字帖读得倒背如流,读懂并能够欣赏字帖;次熟其心,从作品内容、书写背景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对作品进行反复品味,将字帖“拷贝”于心,并不断地加以“播放”,通过“播放”与古人进行反复“神交”,感知和同化思想感情;再熟其手,进行反复的摹写、临习,不断提高手上功夫,强化细部记忆,把握全篇的气脉和神韵。
杜明桂的狂草写法 -回复

杜明桂的狂草写法-回复这是一个关于杜明桂的狂草写法的文章。
杜明桂是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创作方式而闻名。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地回答一些关于杜明桂的狂草写法的问题。
什么是狂草写法?狂草写法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艺术风格,也是四种常见字体中的一种。
它的特点是笔画凌乱、松散,仿佛随心所欲,但又不乱不脱离规矩。
狂草写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草书之冠”。
杜明桂是谁?杜明桂是中国现代书法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当代狂草写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出生于山东省,自小酷爱书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努力,成为了一位备受认可的书法家。
杜明桂的作品独树一帜,风格独特,被誉为“狂霸一方”。
杜明桂狂草的特点是什么?杜明桂的狂草书法作品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他的笔画刚劲有力,力度饱满,表现了他的个性与情感。
其次,他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和墨迹的流畅性,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此外,杜明桂的作品中融入了许多山水、花卉等自然元素,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感。
狂草写法的创作过程有哪些?狂草写法的创作过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它需要艺术家发自内心的情感和热情。
首先,艺术家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工具和纸张,通常是毛笔和宣纸。
然后,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主题和创作意图,放下束缚,放松自我,大胆地挥洒墨迹。
在创作过程中,他们会运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如抬笔、压笔、拉笔等,以达到意境和表现效果。
杜明桂狂草作品的意义是什么?杜明桂的狂草作品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们延续和传承了中国书法的传统艺术,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其次,杜明桂的作品在表达个性和情感方面独具特色,它们不仅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抒发,也是观者情感共鸣的媒介。
此外,杜明桂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自然元素,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总结在文中我们了解到,狂草写法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艺术风格,杜明桂是当代狂草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杜明桂的狂草作品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意义,他的作品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表现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情感的追求。
狂草书法第一人怀素

狂草书法第一人怀素狂草书法第一人怀素作品欣赏:狂草书法第一人怀素作品1狂草书法第一人怀素作品2狂草书法第一人怀素作品3狂草书法第一人怀素作品4狂草书法第一人怀素作品5关于怀素:怀素(725-785)唐时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
幼年好佛,出家为僧。
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怀素艺术特色:在草书艺术史上,怀素其人和他的《自叙帖》,从唐代中叶开始,一直为书法爱好者谈论了一千两百多年。
怀素,十岁出家为僧,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
少时在经禅之暇,就爱好书法,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
由于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
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的笔头也很多,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他性情疏放,锐意草书,却无心修禅,更饮酒吃肉,交结名士,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
以"狂草"名世。
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甚多。
"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王公名流也都爱结交这个狂僧。
唐任华有诗写道:"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
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
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
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盘盛酒竹叶香。
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后始颠狂。
......."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
对后世影响极大。
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
当代狂草大师陈德铸

当代狂草大师陈德铸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一门人文艺术,书法作品是书法家思想、品格、性情的综合反映,也是情感表达的自然流淌,书法的情感性是书法的本质属性在线条和空间中表达出情绪,使得书法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引人入胜。
书法从产生到发展再到兴盛,字体的演进,书风的递变,无不渗透着中国古典哲学思想,闪耀着先贤们的思想光芒。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给书法注入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书法的技术规范、审美情趣以及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纵观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如果说东晋王羲之是一个高峰,那么到了唐代,颜真卿则是又一个高峰。
而狂草则是所有书体中最为纵情狂放的一种,它创自于汉代张芝,至唐代书法家张旭、怀素又将其推向成熟高峰。
狂草常以一笔数字,大小错落,左右掩映,上下呼应。
笔势连绵回绕,飞动圆转,酣畅淋漓,法度具备而为其审美特征。
以其极尽对立统一法则而呈现出风云变幻、云谲波诡而演译其狂草书法的出神入化的文化精神而著称于世。
在当代,有一些书法家承担起传播发展书法的使命,素有“狂草怪杰”之称的陈德铸先生作为一名书法大家,在他几十年的艺术创作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他独特的书风,让我们一起走进陈德铸先生的艺术人生、探索他的书法感悟!陈德铸,笔名鬓榕痴客、天马山人、道釜,1953 年11 月生于福建省仙游县榜头镇。
先后供职于武装、文化、政协岗位。
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兰亭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特邀书法师、世界楹联学会研究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学会副会长、中华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曾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贡献奖”以及“世界孔子文学艺术奖金奖”,被中国国家书画院授予“当代中国最具投资艺术家”及“影响中国100 位艺术大家”、“中国想象力·书法美术100 家”称号。
授业于周俊杰、田英章、张瑞龄诸导师,再溯钟鼎甲骨;于诗文史哲与医易气武皆有涉猎,倡行“技道”兼修,尤喜狂草与草篆。
怀素“天下第一小草”和“天下第一草书”,卓绝古今!

怀素“天下第一小草”和“天下第一草书”,卓绝古今!草书,是书法体裁中独特的一种书体。
最早从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出来。
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为大草和小草,于唐代趋向成熟。
从汉代起流行至今,已跨越了近二千年的光辉历程。
大草又称为狂草,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
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优美动人。
相传创自汉张芝,至唐张旭、怀素始有流传。
清代冯班《钝吟书要》:“虽狂如旭素,咸臻神妙。
古人醉时作狂草,细看无一失笔,平日工夫细也。
”高士奇在《藏真自序帖》跋曰:“唐怀素书,奇纵变化,超迈前古。
其自叙一卷,尤为生平狂草。
”著名的大草书法有张旭的《古诗四帖》和怀素的《自叙帖》。
而小草的经典之作则是学者黄锦祥发现的怀素纸本《小草千字文》,又名《千金帖》,被誉为“天下第一小草”,犹得书林器重。
《自叙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古称“天下第一草书”。
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计698字。
书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该帖首六行早损,据说为宋代“苏舜钦”补书而成,但这种说法有误。
经前后严格考证,《自叙帖》首六行文字也是怀素所书,并非苏舜钦补写而成(日后再作详解)。
怀素《自叙帖》和《千金帖》一样不受章草旧法的束缚,不拘成法,以险取胜。
通篇一气呵成,洋洋洒洒,真如龙蛇竟走,激电奔雷。
在形体上变化万千,大小穿插,以圆破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已达到“神韵独超,空前绝后”的境界。
自古以来,怀素《自叙帖》真相一直扑朔迷离,真赝难断。
原因是《自叙帖》有三个版本,分别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自叙帖》、《流日残卷本》和《契兰堂本》三件。
围绕这三个版本,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其真伪问题令学界争论不休,甚至有人认为“《自叙帖》根本就是子虚乌有,随之对怀素本人及其书法成就也发出质疑。
”而这些揣测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始终未能找到有力的实物去剖析真伪,始终停留在猜想的角度。
可幸的是,在2017年3 月,学者黄锦祥首次发现了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打破了对《自叙帖》以往多方猜测的局面。
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高清大字

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高清大字书法密码微店于右任(1879-1964)记者,诗人,中国近代书法史上的书法艺术大家、一代书圣,爱国政治家、革命家。
于右任精书法,早在20年代便有“北于南郑”之称,“南郑”指郑孝胥。
尤擅草书,首创“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
于右任1932在上海创办标准草书社,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理、研究与推广草书,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初版),影响深远,至今仍在重印。
有“近代书圣”之誉。
著作《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
于右任为创立标准草书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广搜汉魏刻石和历代草书墨迹、拓本及论著,得名拓、善本百余种之多,研究整理,于1936年集成《草书千字文》面世,时人称之“集字百衲本”。
这个集帖包括前后文字共1027个字,除自创的77个字外,其余950个字,分别选自历代140余位著名书法家的书帖,是集各种草书书体之大成。
标准草书有三个特点:一是容易识别。
于右任对历代草书的变化作了深刻的研究,整理成71个代表符号,表列条例,使草书从极其紊乱复杂之中找出极其清晰严整之规径,后来者只要熟记这些代表符号,就能识别和书写草书,克服了草书上出现的“信笔为体”、“聚墨成仙”、“神仙不识”的各自为政的风气。
二是清楚、秀丽。
因为它沿用了章草的章法,字字独立,使草书给人以清楚、清秀之感,显著区别于满纸云烟的草书作品。
同时,又融章草、今草、狂草为一体,汲百家之所长,使草书面貌为之一新。
三是笔画简练而美丽。
标准草书每个字的笔画减到了不能再减的程度,而且所选的字都是前贤最美的字,个个端庄美丽,使草书表现出一种简洁的美。
这三大特点,充分体现了于右任总结的“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四大原则。
于右任创立标准草书的目的是为了实用、方便。
标准草书的创立,方便了人们对草书的学习和使用,使草书进一步发扬光大。
标准草书和于体书法是根本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狂草书法作品欣赏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当代狂草书法作品欣赏》的内容,具体内容: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
狂草的成就,是唐代书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表现。
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张旭史称索靖《出师颂》和陆机的《平复帖》等。
从书法史来看,专攻章草者,从古至今还没有一人获得草圣之殊荣。
在真书(楷书)基础上形成的草书,称之为"今草"。
其开拓者是东汉的张芝,是他创造出行笔自然,刚柔相济,疏密相宜的今草。
所以,当时人们称他为草圣。
只是后来也写今草的张旭,被冠之以草圣。
因其风头盖过了张芝的名号,所以很多人不知道书史上还有张芝这么一位草圣。
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
迨乎伯英,尤擅其美。
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
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法详,特为真正。
这是颜真卿对草书产生和发展的总结和认识,其中"迨乎伯英,尤擅其美"句,指的就是张芝。
在没认识怀素之前,他认为张旭的草书是"超绝古今"的。
可是见了怀素的草书后,他又说: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
其中"忽见师作"句,"师"是当时人们尊称怀素为师。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他见了怀素的作品"纵横不群,迅疾骇人",犹如又见到了昔日恩师张旭的风采。
所以,此后人们将张旭和怀素并称之草圣。
从上述的文字中,我们阐述了章草和今草及代表人物。
在章草中从来没
有产生过草圣,而在今草中却产生了两位草圣,即张芝和张旭。
在书史中,一直以来人们对狂草的定义和认识是十分模糊的。
许多人将字形写得狂妄和潦草的作品统称为狂草,其实这是不确切的。
按照构成的书体基础来划分,那么在篆书基础上形成的草书,方可称之为"狂草"。
而狂草的创始人,就是被后人称之为草圣的"怀素"。
怀素对狂草的定义是:"圆而能转,字字合节,同桑林之舞"。
其中"圆而能转"指的就是狂草构成的书体基础是篆书。
"字字合节"提出了狂草也要遵循和符合书法自身的法度和规律。
现代有些人,创作出一些所谓的狂草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画"出来的。
有很多冠之以狂草的作品,细看之下,其实是今草。
张旭和怀素,史称为"颠张醉素",都享有草圣之名。
后人都笼统的称他们的作品为狂草代表作。
其实,精确的划分应该称张旭的作品是今草的颠峰:而怀素的作品则是狂草的经典。
为什么要如此进行精确的划分呢?如果,你是一个热爱习书之人,同时也想习草书的话,就要了解和掌握章草、今草和狂草的区别。
这样在临摹的过程,就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
初学书法者,可准备两管毛笔:一枝羊毫,一枝兼毫即可。
书写时,一定要站立悬腕,可在报纸和废纸上,任意挥洒。
或直线或竖线或弧线,一般要坚持二十个课时左右。
直到写字时,手不再哆嗦即可。
切记:中老年朋友初学书法时,不要同少年郎一样,在九宫格里写。
那样的话,可能练一年后,书写时手还哆嗦。
如果,按我这种方法去操练,你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就相当于少年郎练字一年多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按照我所说得方法,能提高你对习书的兴致,而不至于将兴致夭折于九宫格中。
小孩子练字感
到枯燥不愿练时,学校有老师,家里有老子的监管。
可是,你在家中就老子说了算。
兴趣没了,说不练就不练了,谁都拿你没办法。
所以,很多中老年朋友练了几天书法,由于还是描红或在九宫格里精心耕耘,大概是勾起了童年练字时的痛苦回忆,以至于再次中断习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