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书法欣赏]草书法字体

合集下载

草书字帖练字

草书字帖练字

草书字帖练字一、什么是草书字帖草书字帖是指练习草书书法的字帖。

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风格,以简练、潇洒的笔画和流畅的结构著称。

草书字帖是书法爱好者学习和练习草书字体的重要工具,通过模仿字帖上的字体,并进行反复的练习,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二、为什么要练习草书字体1.了解草书的特点和魅力:草书作为中国书法五种基本字体之一,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练习草书字体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种书法艺术,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2.提升书法技巧:草书是一种自由奔放、潇洒豪放的字体,练习草书字体可以锻炼书法爱好者的笔法和造型能力,提升书法技巧和水平。

3.增强艺术修养:草书字体富有变化和艺术张力,练习草书字体可以培养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4.放松心情,增加乐趣:书法是一项需要专注和耐心的艺术,通过练习草书字体,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享受书法的乐趣。

三、草书字帖的选择与使用1.选择适合自己的草书字帖:草书字帖有很多种类和风格,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字帖。

初学者可以选择有基础练习内容的入门级字帖,逐渐加深练习难度。

2.注意字帖的书写顺序和笔画结构:草书的字帖上通常会标注字的书写顺序和笔画结构,学习者要注意仔细观察,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进行练习,这对于掌握草书的造型和特点非常重要。

3.多次熟悉字帖内容:练字不是一次完成的,要反复练习,熟悉字帖中的每一个字形,并逐渐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可以选择每天练习一些字,持之以恒。

4.注意书写姿势和笔画用力:在练习草书字体时,要注意正确的笔画用力和书写姿势,保持手腕、手臂的放松,并且要轻重适度地掌握笔画用力,让字体流动自然,展现出草书字体的特点。

5.反复对照字帖和自我评估:练习草书字体时,要反复对照字帖,比较自己写的字和字帖上的字形之间的差异,不断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

四、草书字帖的练习方法1.逐字练习:选择一些常用的字体进行逐字练习,反复描摹字迹,熟悉每个字形的特点和笔画结构。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欣赏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1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2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3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4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5章草书法的魅力从草书发展史讲,章草大体上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

其经典之作,为西汉黄门令史游书写的《急就章》。

当时,它既是一种小学“识字”,也是一种章草标准字体。

到了东晋以后,作为今文字的新体草书,以及行书、楷书走向全面成熟,隶书及章草也随之而被取代了。

当时为区分新旧草书,人们将新体称为“今草”,鉴于旧体草书法度严谨,有章可循,就称之为“章草”。

近几年,笔者通过对章草的研习,特别是《急就章》的临摹探究,对章草这一古今文字过渡期书体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它守隶开草,追篆融楷,纳众美于一身,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形扁字独,波磔突出的隶之美,章草是隶书的草写。

知道隶书是由篆书脱变而来,隶变是以“简省笔划、划圆为方、划转为折”为其特征的。

在隶变过程中,形体由长而方,又由方而略扁。

章草继承了隶书的形体扁平、字字独立的特点。

同时,在笔画上章草又强化了波磔,突出了隶书最显着的特点“蚕头雁尾”。

所谓蚕头雁尾,是对隶书主笔(带捺脚的横画)最形象化的比喻。

起笔时,入笔藏锋逆转,造成一种蚕头之形,腰部稍细;收笔时,顿笔下按,向右上方翘起,形如雁尾。

其笔画上平下曲,最具有隶书的特征,也是写好隶书的关键一笔。

所谓波磔,实际上就是指后来楷书中的撇和捺。

在永字八法中,“捺”也称作“磔”。

之所以称为磔,是说其书写要有“一波三折”之势,运笔要铺毫缓进,出锋处收紧且要沉着含蓄。

“波”,是指其左行笔画,要势如曲波,八法中称“撇”。

波磔美,体现在其左右开张,笔势飞动,犹如鸟之双翼,姿态优美,是隶书美重要的表现形式。

章草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隶法隶意。

诸如,从用笔看,“藏锋逆入”,运笔的“迟送涩进”。

从笔画的变化上看,要“雁不双飞、蚕不二设”等等。

从结体上看,由于草化增速需要而须改变行笔顺序或部件移位,但大体上还是保留着隶书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结体方式。

《历代书法论文选》索靖《草书势》(附代表作品)

《历代书法论文选》索靖《草书势》(附代表作品)

《历代书法论文选》索靖《草书势》(附代表作品)索靖(239年—303年),字幼安。

敦煌龙勒(今甘肃敦煌)人。

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敦煌五龙之一。

为世宦家族,历任州别驾、驸马都尉、尚书郎、雁门太守等职。

晋惠帝即位后,赐封关内侯。

又任征西大将军左司马、荡寇将军,击败反叛的西羌,迁任始平内史。

赵王司马伦篡位时,索靖响应三王举义,以左卫将军身份参与讨伐孙秀有功,担任散骑常侍,又迁任后将军。

索靖善章草,传张芝之法,其书险峻坚劲。

其章草书,自名“银钩虿尾”。

时称“卫瓘得伯英之筋,索靖得伯英之骨。

”索靖章草自成一家,唐张怀瓘评道“幼安善章草,书出于韦诞,峻险过之,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云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

”著有《草书状》等。

《草书势》【原文、注释和译文】原文:圣皇御世,随时之宜,仓颉既生,书契是为。

科斗鸟篆,类物象形,睿哲变通,意巧滋生。

损之隶草,以崇简易,百官毕修,事业并丽。

注释:[1]圣皇御世:圣皇,此指黄帝。

御世,治理天下。

[2]仓颉:古代传说中汉字的创造者。

《史记》据《世本》以为是黄帝时史官。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说文解字》:“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3]书契:指文字。

《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契就是刻,古代文字多用刀刻,故名。

一说书指文字,刻木以纪数,纪事谓之契。

[4]科斗鸟篆:科斗,古书体名,亦称科斗文、科斗书、科斗篆。

篆字(包括古、籀)手写体的俗称。

因以笔蘸墨或漆作书,笔道起笔处粗收笔处细,状如蝌蚪,故名。

此名初见于汉末卢植上书称:“古文科斗,近于为实。

”郑康成《尚书赞》称:“书初出屋壁,皆周时象形文字,今所谓科斗书。

”鸟篆,篆体古文字。

形如鸟的爪迹、故称。

《后汉书·酷吏·阳球》:“或献赋一篇,或鸟篆楹筒。

”李贤注:“八体书有鸟篆,象形以为字也。

草书书法章法布局

草书书法章法布局
草书书法章法布局
草书书法章法布局欣赏:
草书书法章法布局1
草书书法章法布局2
草书书法章法布局3
草书章法原则:
草书: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之章法虽难以定形,但也有其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气势贯通:
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要使静止的字活起来,就必须讲“势”。势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所以蔡邕认为笔势应来去自然,不可遏止。这“势”就是“血脉”、“筋脉”,是章法气势形成的根源,也是草书章法形成的原因之—。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说得很透彻:“字之体势—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此言用于小草是最适当的。虽有时点画不作连写而仍需气脉相贯。一字如此。一行也如此。要能上下承接,左右瞻顾,意气相聚,神不外散。字与字之间的贯气,主要靠上下字之间的欹侧斜正的变化,有揖有让,递相映带,有时靠势的露锋承上引下,有时靠急速的回锋以含其气,在静止的纸上表现出动态美。清梁同书说“气须从熟中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欹正,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所以气势还需从用笔的精熟中来。若用笔滞凝,神情呆板,拘谨不畅,则必无势可言,贯气更谈不上了,所以书法艺术得势才能得力,得力才能得气,得气才能得神,草书之作全在神驰情纵,得心应手之间写出精神和气质来。笔势是多变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崩浪雷奔”、“百钧弩发”,这些在书法中常见的形容词都是在捉摸不定的动态中以物喻情的。正是因为草书章法无固定不变之状,所以见之可以自由想象、思游云天。
三、虚相生:
草书章法理应“虚实相生”。“实”指纸上的点画,也即有墨的黑处;“虚”指纸上点画以外的空白,也即无墨的白处。老子曰:“知白守黑”,是指哲理上的虚实,是对世间万物矛盾的一种理解和调和的方法。用在书法上,就是要调配好黑白之间的关系,太黑则墨气一团,气闷而有窒息感;太白则凋疏空旷,气懈而有松散感。草书章法中还应有“透光之美”,其作品的雅趣往往在“白”的妙用,也就是在“虚”处来体现书法艺术的韵致和高雅之情。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在草书章法的处理上,要“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互补互生,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能融为一体,缜密无间。所以刘熙载说:“古人草书,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空白多反而显其密,妙在线条的粗细强弱的交替,笔势的开合聚散的变化,字形的大小高低的错杂,构成虚实相生的章法效果。字字相插,行行相争,相争相插处互挤互拥,相让相避处又遥相呼应,磊磊落落,洋洋洒洒,体现出草书狂放、瑰奇、纵逸的艺术风格。怀素、徐渭的草书最为典型。虚与实是相互对立的矛盾体,对任何一方的失控,就会使矛盾突出。太虚则疏,太实则闷。但虚实是相对而言的,没有虚就无所谓实,反之亦然。矛盾双方都得依赖对方而存在而变化。故最终还应有所调和,使矛盾的双方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变而不乱,作品才会有浑然一体的和谐之美。若能在草书章法处理上使矛盾在又冲突、又调和中指挥若定,胸有成竹,使作品能险而不怪,潇洒畅达,超然入胜,毫无雕饰,变化出于自然,新奇仍能守法,斯乃谓之高手。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_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图片欣赏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_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图片欣赏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_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图片欣赏草书因为是技巧与情性在瞬间的完美凝结,故于技法之外,尤其需要才情。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希望你们喜欢。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欣赏章草书法的魅力从草书发展史讲,章草大体上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

其经典之作,为西汉黄门令史游书写的《急就章》。

当时,它既是一种小学“识字”,也是一种章草标准字体。

到了东晋以后,作为今文字的新体草书,以及行书、楷书走向全面成熟,隶书及章草也随之而被取代了。

当时为区分新旧草书,人们将新体称为“今草”,鉴于旧体草书法度严谨,有章可循,就称之为“章草”。

近几年,笔者通过对章草的研习,特别是《急就章》的临摹探究,对章草这一古今文字过渡期书体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它守隶开草,追篆融楷,纳众美于一身,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形扁字独,波磔突出的隶之美,章草是隶书的草写。

知道隶书是由篆书脱变而来,隶变是以“简省笔划、划圆为方、划转为折”为其特征的。

在隶变过程中,形体由长而方,又由方而略扁。

章草继承了隶书的形体扁平、字字独立的特点。

同时,在笔画上章草又强化了波磔,突出了隶书最显着的特点“蚕头雁尾”。

所谓蚕头雁尾,是对隶书主笔(带捺脚的横画)最形象化的比喻。

起笔时,入笔藏锋逆转,造成一种蚕头之形,腰部稍细;收笔时,顿笔下按,向右上方翘起,形如雁尾。

其笔画上平下曲,最具有隶书的特征,也是写好隶书的关键一笔。

所谓波磔,实际上就是指后来楷书中的撇和捺。

在永字八法中,“捺”也称作“磔”。

之所以称为磔,是说其书写要有“一波三折”之势,运笔要铺毫缓进,出锋处收紧且要沉着含蓄。

“波”,是指其左行笔画,要势如曲波,八法中称“撇”。

波磔美,体现在其左右开张,笔势飞动,犹如鸟之双翼,姿态优美,是隶书美重要的表现形式。

章草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隶法隶意。

诸如,从用笔看,“藏锋逆入”,运笔的“迟送涩进”。

从笔画的变化上看,要“雁不双飞、蚕不二设”等等。

王羲之神笔“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现身!

王羲之神笔“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现身!

王羲之神笔“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现身!原创作者:林衡此乃东晋王羲之神笔“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顶级神品卷) 晋代绢本设色,画心纵29.2cm,横193.8cm,林衡艺术馆藏。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美图▲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 (顶级神品卷) 宣斋艺术馆藏此卷题跋是清代项源所题“王羲之神笔”落印“项源字汉泉一字芝房”,项源是乾隆-道光年间安徽歙县人,明代大收藏家项子京后人,字汉泉,一字芝房,斋号小天籁阁,古书画收藏家,收藏书画以精、新、奇为主。

▲林衡本王羲之《乃当序》宋徽宗钤印和故宫杜牧《张好好诗卷》宋徽宗“内府图书之印”两钤印完全一致吻合。

▲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 (顶级神品卷) 宣斋艺术馆藏此卷《乃当序》草书是王羲之众多书法字体之中最美的,全卷字体异常俊美,笔法刚柔并济,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笔锋娴熟而苍劲,每笔之间连接自然而就,正是笔由心生浑若天成,其书法运用了指力、腕力、臂力、心力、脑力心神合一,一挥而就,其笔法之精妙,在弹指之间便能一气呵成,此等天下第一神物,非书圣不能为之。

此卷字体上下左右排列对称错落有序,前呼后应,赏心悦目,甚是美哉。

▲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 (顶级神品卷) 宣斋艺术馆藏全卷历代藏家有“宋徽宗”四方大印“内府图书之印”,“水绘阁”,“米父石叟”,“减斋”,“宝董堂”,“玉兰堂印”,“宫”。

清代康熙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王顼龄”钤印“王顼龄印”。

清代乾隆朝官吏“法式善”钤印“小西涯居士”。

清代乾隆-道光,明代大收藏家项子京后人“项源”钤印“项源字汉泉一字芝房”。

清代著名画家“秦文锦”钤印“褧孙”。

顶级鉴藏家“林衡”钤印有“林衡鉴赏”“林衡定鉴”“林衡珍藏”“上善若水”等历代名家钤印共29枚。

王羲之此卷草书是历代书画鉴赏家鉴评为“神笔”“诸贴第一”等鉴评。

▲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 (顶级神品卷) 宣斋艺术馆藏王羲之《乃当序》此卷所用材质为“顶级晋代绢本设色”书写而成,绢布手感柔顺,是顶级晋绢。

毛笔书法草书字帖欣赏

毛笔书法草书字帖欣赏

毛笔书法草书字帖欣赏推荐文章王大禾草书书法个人热度:草书书法练习技巧热度:毛笔书法草书字帖_毛笔书法草书字帖欣赏热度:硬笔草书书法精选热度:硬笔草书书法赏析热度:草书是最能够抒发书写者性情的书体之一,也可以说是最难的一种书体,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毛笔书法草书字帖,希望你们喜欢。

毛笔书法草书字帖欣赏为什么今人写不好草书1,由楷而行而草的学书过程及其所形成的法度规则,与狂草书创作颇多抵牾。

我们的书法教育,不论是正儿八经的教科书,还是言传身教的师徒授受,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认为:学习书法,应先学楷书或行楷,再学行书、草书。

这样,从我们向书法殿堂大门蹒跚迈步起,就逐渐习惯和掌握了楷书或行楷的书写规则,由笔顺到结字到运笔,似乎都得按照“永字八法”之类的技法循规蹈矩、循序渐进。

其实,这恰恰是阻挡我们进入草书,特别是狂草书堂奥的障碍。

何以如此?关键在于草书与楷书虽然都是中国书法的有机组成部分,但这两种书体无论从演变源流看,还是从书写技法看,都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书写要求,其间缺乏必然的承继关系。

从演变源流看,通常所言的楷书,或者说一直被推为典范的楷书,主要指唐楷,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为代表,定型和兴盛于唐代。

后人学楷书,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学唐楷,以至蔚成风气并沿袭至今。

通常所说的草书,一般指脱胎于章草的今草,它在汉代末年就呱呱坠地并已独具自己的形态,东汉张芝《冠军帖》堪称惊艳亮相,其后经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发展,至唐代张旭、怀素的狂草书达到高峰。

这就是说,草书早在东汉已经成型,并成为书法艺术中颇受推崇的一种书体;而被奉为规范的楷书却姗姗来迟,直到唐代才粉墨登场。

先学楷书然后再学草书,这种几成铁律的学习秩序,无疑隐含着一个大家公认的前提,即楷书是草书的基础,写好楷书才能写好草书。

这种学习程序,虽然对把握字体结构有一定的帮助和道理,却与书法的演进历程相悖谬,甚至可说颠倒了书法的历史。

草书书法对联

草书书法对联

草书书法对联草书书法对联欣赏:草书书法对联1草书书法对联2草书书法对联3草书章法原则草书: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草书之章法虽难以定形,但也有其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气势贯通: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要使静止的字活起来,就必须讲“势”。

势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所以蔡邕认为笔势应来去自然,不可遏止。

这“势”就是“血脉”、“筋脉”,是章法气势形成的根源,也是草书章法形成的原因之—。

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说得很透彻:“字之体势—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此言用于小草是最适当的。

虽有时点画不作连写而仍需气脉相贯。

一字如此。

一行也如此。

要能上下承接,左右瞻顾,意气相聚,神不外散。

字与字之间的贯气,主要靠上下字之间的欹侧斜正的变化,有揖有让,递相映带,有时靠势的露锋承上引下,有时靠急速的回锋以含其气,在静止的纸上表现出动态美。

清梁同书说“气须从熟中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欹正,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

”所以气势还需从用笔的精熟中来。

若用笔滞凝,神情呆板,拘谨不畅,则必无势可言,贯气更谈不上了,所以书法艺术得势才能得力,得力才能得气,得气才能得神,草书之作全在神驰情纵,得心应手之间写出精神和气质来。

笔势是多变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崩浪雷奔”、“百钧弩发”,这些在书法中常见的形容词都是在捉摸不定的动态中以物喻情的。

正是因为草书章法无固定不变之状,所以见之可以自由想象、思游云天。

二、错综变化:草书章法之错综变化难以名状,错综者指字之大小错综、疏密错综、用笔轻重错综,欹正错综等,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首》皆极尽错综变化之能事,其章法常以“雨夹雪”喻之。

如落叶纷披,令人眼花缭乱,然片片落叶又极规则,规则中有不规则,视觉上是动的。

细审之,每一字又静静躺在纸上,并不曾动,这就是因其错综变化所致的艺术效果。

书法教程:练习草书字体正确的握笔方法

书法教程:练习草书字体正确的握笔方法

书法教程:练习草书字体正确的握笔方法说草书--草书分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

章草盛行于两汉至西晋,因为章草使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简札簿书,不书碑刻石,因而书迹罕传。

唐人假托西晋索靖书《月仪帖》,及王羲之《奴帖》,明人所刻《皇象书急就章》中的章草,其实都是把今草字体,去其上下字之间连绵顾盼的笔势,加上笔势波磔而成,是后人所作的章草。

直至近代,埋藏地下的两汉魏晋竹木简册,持续发现。

当时通用的章草字迹,始再现于世。

从中能够看出,章草是草隶的发展,是进一步化成今草的过渡字体。

初期的章草,不过在原有的草隶基础上,略微参入使转笔画,逐步发展成为成熟的章草。

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中说:“汉兴,有草书。

”就是指这种行将发展成章草的草隶。

章草字体的成熟和登上艺术高峰,见于《公辅》一简。

罗振玉在《流沙坠简考释》中考定此简书于始建国五年(公元一三年),当时西汉之末,王莽执政执政期间。

并云:“此简章草精绝,虽寥寥不及二十字,然使过江十纸(指张芝书)犹在人间,不足贵也。

”下及东汉西晋与隋朝人所书章草书迹,本丛帖要选印,使初学者略窥各阶段章草字体之变,和它进而发展为今草的过程。

其中特别要指出的,是《史孝山出师颂》。

黄庭坚赞为:“笔短意长”。

前人有附会此书出于西晋索靖。

宋米友仁定为“隋贤书”,是较可靠的。

此颂临古,属后期的章草,隶书笔法全淹,使转圆熟,已与王羲之今草《十七帖》逐步接近。

一般所称草书字体,即指今草。

此体盛行于东晋。

故流传王羲之的书迹,多数是草书。

如《十七帖》和宋人刻入《淳化阁帖》、《大观帖》等丛帖子内的王羲之草书,僧智永所书真草二体《千字文》中的草书,《孙过庭书谱》、《怀素小草千字文》等都不能是此体。

其特点比章草流畅,上下字间,可有牵丝顾盼,但不若狂草的连绵不绝。

狂草起自唐张旭,是突破了原有今草的规范,运笔放纵连绵,专从艺术角度上尽情发挥。

所以千变万化,引人瞩目。

杜甫诗咏张旭狂草:“挥毫落纸如云烟”。

当时其它诗人形容怀素狂草者有:“奔蛇走虺,骤雨旋风”、“轻烟淡古松,山开万仞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等句。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妈草书种写法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妈草书种写法

02
妈字的草书写法
妈字的笔画顺序
• 第一笔:横 • 第二笔:撇 • 第三笔:竖 • 第四笔:横折 • 第五笔:横 • 第六笔:点 • 第七笔:横 • 第八笔:竖 • 第九笔:横折钩 • 第十笔:竖 • 第十一笔:竖折
妈字的草书基本形态
以中锋用笔为主, 线条流畅、自然
以圆转和弧线为主 ,注重字形美观
网络上的妈字的草书作品欣赏
网站展示
通过一些书法爱好者的网站,可以欣赏到不同风格、不同字 体的妈字草书作品,如《万里书法》、《砚小田书法》等。
图片搜索
通过搜索引擎的图片搜索功能,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妈字的草 书作品图片,如《杜甫诗句》、《黄庭坚诗句》等。
当代书法家的妈字作品欣赏
专业书法家
当代有许多专业的书法家,他们的妈字作品各具特色,如《砚小田书法》、 《万里书法》等。
网络书法家
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发现许多有才华的书法家和爱好者,他们的妈字作品也 非常出色,如《张三疯字体》、《李四疯字体》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需要注意左右组合的方式和特点,如 左右对称、左中右结构等,以及各部 分的比例和搭配关系。
03
掌握妈字的包围组合
需要注意包围组合的方式和特点,如 全包围、半包围等,以及各部分的比 例和搭配关系。
04
妈字的草书应用
妈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日常称呼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常常使用“妈妈”来称呼母亲,而“爹 ”则被用来称呼父亲。
魏晋草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草书逐渐发展 壮大,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书法家 和作品,如王羲之、王献之、羊 欣等。其特点是笔势连绵不断, 字形变化丰富,极具艺术价值。
唐代草书
唐代草书发展达到高峰,出现了 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和作品,如张 旭《肚痛贴》、怀素《自叙帖》 等。其特点是字形大气磅礴,笔 势豪放,气势恢宏。

古诗草书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草书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草书书法作品欣赏一、古诗草书书法作品欣赏嘿呀,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好好欣赏一下古诗的草书书法作品,那可老有韵味啦。

(一)先说说草书是啥草书啊,那可是一种超级潇洒的书法字体。

它写起来就像是一阵风,笔画弯弯绕绕的,特别自由奔放。

不像楷书规规矩矩的,草书就像是书法界的“自由精灵”。

你看那些笔画,有时候连得可紧了,感觉就像是一笔画成的一样。

这就需要书法家有很厉害的功底,心里得特别有数,才能把字写得又快又好看。

(二)古诗和草书的结合古诗本身就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再加上草书这么一写,那简直绝了。

比如说李白的将进酒,用草书写出来,就感觉那些诗句里的豪迈之情更加浓烈了。

那些字像是在纸上跳舞,每个字都像是一个小醉汉,摇摇晃晃却又充满了力量。

还有杜甫的诗,用草书写出来,能让我们感受到杜甫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动。

(三)欣赏不同书法家的作品1. 怀素的草书怀素可是草书界的大神啊。

他的字超级有特点,笔画又细又有劲道。

就像他写的自叙帖,你看那些字,就像是一根根丝线在纸上飞舞。

每个字的形状都很奇特,但是组合在一起又特别和谐。

感觉他写的时候肯定特别投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书法世界里了。

2. 张旭的草书张旭也超厉害的。

他的字看起来更加狂放,像是一阵龙卷风席卷过纸张。

他的作品里,字的大小变化很大,大的字就像一座山,小的字就像一颗小石子。

这种大小的对比让整个作品充满了节奏感,就像音乐一样,有高音有低音。

(四)从欣赏中感受文化欣赏这些古诗草书书法作品,不仅仅是看字写得好不好看,更是在感受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这些作品里有诗人的情感、书法家的个性,还有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

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可能是诗人的壮志未酬,也可能是书法家的豁达人生。

(五)我们自己也可以尝试其实啊,我们自己也可以试着用草书写写古诗呢。

虽然我们可能写得没有那些大师好,但是能体会到那种自由创作的乐趣。

先从简单的古诗开始,慢慢感受草书的笔画特点,说不定写着写着,我们也能写出自己的风格呢。

无字的草书写法与欣赏

无字的草书写法与欣赏

无字的草书写法与欣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草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在那个时期,人们开始用统一的文字书写并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

而草书的出现,则是创作者们在书写文字的开始追求更加自由、灵动的书写方式。

草书的笔画流畅、神韵独特,给人一种狂放不羁的感觉,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个性。

无字的草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无字的草书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形式来表达作品的主题,通过意境、情感、形式等创作元素的运用,将草书的独特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字的草书不受限于书写文字,表现方式更加自由,能够更加深入地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草书中的“草”字,正是象征着自由、随心所欲的意义。

无字的草书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通过线条的交融与运用,展现出一种自由奔放、意蕴深厚的韵味。

草书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往往会深入思考作品的内涵与表达方式,通过线条的排列、形状的构成等手法,将作品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字的草书在欣赏上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观赏一幅无字的草书作品,往往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超脱文言文字的美感,将心灵投入到线条的流畅与色彩的变幻之中。

草书作品中的抽象形式与具体意义的结合,使得观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感受与想象,去发现作品中隐藏的更多内涵与意义。

无字的草书也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趣。

无论是线条的曼妙、色彩的变幻、形状的构成,都能够让人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享受。

草书作品往往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与共振,使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情感上的满足与放松。

第二篇示例:草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流派,又称行书,是楷书、隶书之后的一种发展阶段,特点是笔画奔放、线条间断,具有浓烈的个性与情感表达。

无字的草书则是以草书笔法写出的没有具体含义的作品,专注于线条的流畅与生动,给人以一种不落俗套的感觉。

草书的写法,需要在掌握基本笔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笔画的厚重感与线条的变化。

在书写无字的草书时,更需要灵活运用笔锋,轻重结合,使整个作品具有动态的韵味。

王羲之优秀的草书作品欣赏

王羲之优秀的草书作品欣赏

王羲之优秀的草书作品欣赏草书是我国书法字体中的一种风格,它对我国书法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现如今,王羲之的草书作品有非常高的艺术特色与地位。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王羲之优秀的草书作品欣赏。

王羲之经典的草书欣赏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王羲之好看的草书作品图片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

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

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

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草书的发展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

称为“章草”。

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

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

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

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

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

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

硬笔精美草书书法

硬笔精美草书书法

硬笔精美草书书法欣赏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草书的特点简述任何书体在使用中都有简便易写的要求,发生省简笔画和潦草的趋势。

这种趋势是文字演变的主要原因。

每当社会变革和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文字应用频繁,随手省简,异体字出现的速度加快,为了使文字更加利于应用,势必要加以纠正。

甲骨文时期有草写的痕迹。

周宣王太史作籀书、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隶书以及蔡邕以八分书写熹平石经等,都是两周、秦、汉各自对当时流行的字加以规范化而颁定的标准字样,也是公认已形成的新的书体为正体字的开端。

但是要求简易的趋势并不因此停止。

早在记录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里就有简笔和潦草的字迹,史籍中屈原属草藁、董仲舒藁书未上,说明战国古文和西汉隶书在急速书写时也非正体。

据魏晋人记载,东汉北海敬王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刘睦死前,明帝派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

章帝时,齐相杜度善作习字的范本,章帝曾诏令杜度草书奏事。

可见公元1世纪中叶以来,草字已经不尽是出于匆促书写而是被珍视和仿习的字体了。

从近世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到,西汉武帝时字划省简的隶书已经通行。

到新莽时期,有更多省划和连笔的字。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简就已经完全是草书了。

但是从周代到新莽时期都不曾把草书列为一种书体。

《说文解字》成书于和帝十二年(公元100),许慎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是以草书为一种书体之始。

东汉末期,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

当时赵壹有《非草书》之文,蔡邕有类似之议,以维护正体字的地位,这反映出草书已极一时之盛。

汉末直到唐代,草书从带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发展成韵秀宛转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羁、气势万千的狂草。

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历代对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

有见汉末以来《急就章》有草书写本而说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为无稽。

有以章帝爱好草书或曾令用草书作奏章,甚至说章帝创造草书的,都属臆测。

双字草书书法

双字草书书法

双字草书书法草书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更能抒发艺术家胸中之逸气。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双字草书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双字草书书法欣赏:草书书风之风类:正象规范化的字体都可以泛称为楷一样,民间草率急救化的字体都可以泛称为草。

可是,严格意义上的草书,则始于汉代。

目前所说的草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章草、今草等。

西晋时还没有今草,当时流行的是具有一定程式化的章草。

关于章草之名的由来有汉章帝创始说、汉章帝爱好说、用于奏章说、由于史游《急救章》说等。

其中以奏章之说较为合理。

据文献记载,在西晋称并无章草这一名称。

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东晋,是王献之对他父亲王羲之说: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和穷伪略之理,急草之致,不若稿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易改体。

梗概章草这一名称从东晋开始,在当时是为了与今草区别而行的。

章草萌生于汉代,开展阶段的章草为隶草或草隶,这时的章草是隶书的粗率、急速、减省的书写,此正如王愔所说:解散隶体,粗书之,也就是张怀瓘《书断》中所说的存隶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连急救。

章草书发生、开展于隶书时代,堪与隶书相媲美,而独具特色。

章草不仅具有象隶书那样的装饰美,波磔灵动,意趣古朴、典雅,而且章草书多使用俯仰相呼应的点和牵连的笔画,增加字形的流动活泼,这是隶书所不逮的。

所以张怀瓘赞美章草书说:史游制草,始务急救,婉若回鸾,攫如搏兽,迟回缣简,势欲飞透,敷华垂实,尺牍尤奇,并功惜日,学者为宜。

西晋可以说是章草的完美成熟期。

其标志是布局逐渐规范化,笔画已经熔铸隶书的波磔,使章草书从布局到点画更为美化。

波磔的完美可以说是隶书达到成熟的标志,而章草书的开展也随隶书的演变而演变的。

因为任何字体都有减省、快速的写法,这是社会的需要,这正如宋代张栻所说:草书没必要晋代有之,必自笔札以来便之,但写得不谨,变成草书。

章草书到西晋,隶书的波磔完美地运用到草书,所以姜夔说:章草点画波发,出于八分。

草书海的多中写法

草书海的多中写法

草书海的多种写法1. 介绍草书海草书海,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书体,与楷书、行书、草书并列为四种传统书法风格。

草书起源于东汉末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草书海是草书的一种变体,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

其字体结构松散,笔势豪放,书写快速而略带草率。

草书海相较于传统的草书,更加深入且狂放,充满了个人的情感和创造力,是一种能够表达作者个性的书体。

2. 草书海的起源草书海起源于明代晚期,由于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影响,草书渐渐得到了普及和发展。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为重要的书法家之一,他的草书风格独特,笔势豪放,成为后来草书海的基础。

草书海在明代后期逐渐被重视,并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进行创作。

它继承了草书的极简、狂放的特点,同时又增加了一些创新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草书海的出现,为中国书法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3. 草书海的特点草书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笔势豪放,结构松散草书海与传统的草书相比,更加豪放和自由。

它舍弃了传统书法中的规矩和约束,用笔手势自由且笔画间距较大,使得整个作品看起来更加狂放和有力量感。

草书海的结构也相对松散,常常使用长短不一的笔画,形成一种自由流动的感觉。

3.2 运笔稳健,意境丰富草书海在运笔时具有稳健的特点,毫不含糊地表达作者的意图。

它不拘泥于传统的构图和规范,可以自由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个性。

草书海的作品通常富有变化且具有丰富的意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3 线条扭曲,装饰独特草书海的线条常常具有一种扭曲的美感,使得整个作品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

通过线条的扭曲,草书海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感觉。

线条的扭曲也增加了作品的动感和生命力,使得整个作品更加有趣和具有观赏性。

4. 如何书写草书海书写草书海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技巧,以下是一些书写草书海的方法和技巧:4.1 练习基础的草书在尝试书写草书海之前,建议先掌握一定的草书基础。

彭字草书法

彭字草书法

彭字草书法一、简介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字体,它以简练、豪放的风格著称。

彭字草书法是草书中的一种流派,以其独特的笔法和艺术风格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彭字草书法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艺术界的地位。

二、起源彭字草书法起源于唐代,由唐代书法家彭义真所创。

彭义真是唐代末年的一位杰出书法家,他热衷于研究并发展草书这种字体。

他对于狂草、骨瘦如柴的笔法情有独钟,将其运用到了彭字的书写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即彭字草书法。

三、特点彭字草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简练而狂放的笔法彭字草书法弃细笔之繁琐,大胆使用粗笔,笔画简练、豪放,给人一种奔放而狂野的感觉。

每个字的笔画粗细适度,错落有致,既能体现出草书的潇洒飘逸,又不至于过于随意而失去美感。

2. 造型简洁而饱满彭字草书法的字形清晰简洁,每个笔画都富有韵味,表达了作者对于字形结构的独特理解。

字体的线条流畅,形有余韵,给人一种神秘而美妙的感觉。

3. 纸张运笔灵动彭字草书法在书写时常常运用纸张的特殊性,以纸张的质感来制造丰富的笔触效果。

转折处的笔画通常加重,使得字体的线条更加鲜明,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

4. 细节处理巧妙彭字草书法不仅在整体布局上讲究,而且对于细节的处理也非常巧妙。

例如,在一些偏旁部首的书写上,彭字草书法会使用更多的摆草手法,既增加了字体的动感,又使偏旁笔画的结构更加饱满。

四、彭字草书法的地位彭字草书法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

彭字草书法作为一种字体艺术形式,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更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彭字草书法因其艺术特点与书法家彭义真的个人魅力而备受推崇。

彭义真的草书作品在保留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狂草的笔法和个人创意,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触动和思考。

在当代,彭字草书法被广泛应用于书法创作、艺术展览等领域。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观众,都能从中感受到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书书法欣赏]草书法字体
草书临摹技法
草书的基本特征可用以下二段话来说明:
一、汉崔瑗《草书势》云:“草书之法,盖先简略,应时谕旨,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竦企鸟跬,志在飞移,狡兽暴骇,将驰未奔,或黜点染,状似连珠,绝而不离,蓄怒怫郁,放逸生奇;或凌遽而惴栗,若据槁而临危,傍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杖;绝笔收势,余纟廷虬结,若山峰施毒,看隙缘山戏,滕蛇赴穴,头没尾重,是故远而望之,氵崔焉若注岸奔涯;就而望之,即一画不可移,纤微要妙,临事从宜,略举大较,仿佛若斯。

”草书肇自秦末汉初,由于秦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而小篆已不能赴一时之急,于是就形成一种简便的字体,即隶书。

隶书之草率即为“隶草”,此草书之滥觞,其初之意在删难省烦,务从简易,临事从宜。

至章帝始有草法,史称“章草”。

汉末,草书逐渐脱离实用功能,而具有纯艺术之特性。

这是由于一大批士大夫的倾心投入,如杜度、崔瑗、张芝等,有所谓笔法的研求,赋予其独特的审美内含,使本来“急而速”的草书变得“难而迟”了。

到东晋王羲之,今草之体基本定型,此时的草书已具备纵情快意的抒情功能。

至唐人更发展至极点——狂草。

成为书家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手段。

草书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就在于书写的不确定性,需要书家“临事从宜”,虽然草书也有规定的写法,但由于点画简略,所以不确定,可变的空间仍然极大。

在这个大空间中,书家可以将自己的性情与字势进行不断地谋合,并在特定的状态下将对自然人生的感发在瞬间以笔墨的形式迹化。

这是一个适意畅怀的过程,性情与笔墨形式的相融无间,即“故远而望之,氵崔焉若注岸奔涯; vf g"ajf
就而望之,即一画不可移,纤微要妙,临事从宜。


二、晋王羲之《题卫夫人后》云:“若欲学草书,又有别法。

须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仍需棱侧起伏。

用笔亦不得齐平、大小一等。

每作一点须有点处,且作余字总竟,然后安点,其点须空中遥掷笔作之。

其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

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若急作意思浅薄,而笔即直过。

”笔草至献之创为“一笔书”,即一行一笔完成,中间不停顿,又称“连绵体”。

特别注重点画及上下字的钩连,就如行进中的龙蛇,有时身体为云气、草木所遮挡,却有首尾连贯之意。

用笔的“棱侧起伏”指侧势运腕,点画在使转中起伏振动。

如惊蛇入草,飞鸟出林。

同时草书要有篆隶用笔之意才有古意,才能避免用笔的浮薄。

草书可以说是最能寄托书家胸臆的书体,是书法的极则。

能读懂草书,才算真正体悟到了书法的真意。

sb?hroe_ 唐孙过庭《书谱》一、用笔特点:
孙过庭草书宗法二王,《书谱》不单是一件小草巨迹,同时也是书论精典,理论与实践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在书法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对于草书用笔,就先让我们看看
他自己是怎么说的吧!“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变起伏于峰抄”指起始用笔,《书谱》亦如《兰亭》多露锋,露锋取势,决定于入锋的角度。

入锋又决定了之后的用笔起伏。

当然这不局限于一画,点画之间亦是如此。

注意入锋出锋的方向是极为关键的。

“殊衄挫于毫芒”的“衄”指笔既下行,又往上去的用笔,“挫”指顿后以笔略提,使笔锋转动,以离于顿处的用笔,主要指点的写法,点是见书家情性的用笔,要写得活泼生动,节奏明快。

“衄挫”是顿中有转,使运笔有振动跳跃感。

(图) 用笔入锋后,接下来的就是使转,“草贵流而畅”是在运笔有力度的情况下说的。

那么如何才能使运笔丰富而有力度呢?用羲之的话说就是用笔要“棱侧起伏”。

用虞世南的话说就是:“覆腕转蹙,悬管聚锋,柔毫外拓,左为外,右为内,起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藏锋也。

”(《笔髓论》“棱侧起伏”指用笔取侧势,侧锋使转形成自然起伏之状。

如何才能使转有起伏呢?虞世南所说就更具体了,即“覆腕转蹙”、“柔毫外拓”,指运腕的翻转及运笔的向外拓张,这样的连续运动就是草书使转的精髓。

(图《书谱》“乖”字)
二、结构特点:
虽然草书有固定的写法,但因其点画简略,为形体结构的变化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正如宋姜夔《续书谱》所云:“草书之体,如人坐卧行立,揖逊忿争,乘舟跃马,歌舞擗踊,一切变态,非苟然者。

又一字之体,率有多变,有起有应,如此起者,当如此应,各有义理。

”注重字间点画的连带呼应,并合于用笔使转之理。

不然点画结构就会显得散乱无章。

笔势的连续转换就形成字势,草书特别重视字势或称体势,可以说势是草书结构的内核。

三、行气章法特点:
唐张怀瓘《书议》云:“然草与真有异,真侧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尽,或烟收雾合,或电激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

有类云霞聚散,触遇成形;龙虎威神,飞动增势。

……是以天为而用,同自然之功;物类其形,得造化之理,皆不知其然也。

可以心契,不可以言宣,观之者,似入庙见神,如窥谷无底,俯猛兽之牙爪,逼利剑之锋芒。

肃然巍然,方知草之微妙也。

”字势的组合即为行气,行与行的组合即为章法。

在各体书中,草书是最重行气与章法的,因为草书结体无常形,若坐、若行、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等等之状,所以行气也往往跌宕起伏,变化莫测。

如“云霞聚散,触遇成形”,“触遇成形”生动地道出了草书行气章法的特点,不是事先约定或有规律可循的,而是随势相生,因势而变的,是有常理而无常形的,所以不可言宣,完全取决于书者的临场应变。

草书法字体欣赏:
草书法字体1
草书法字体2
草书法字体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