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成语教学活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幼儿故事鹬蚌相争教案

幼儿故事鹬蚌相争教案教案题目:幼儿故事《鹬蚌相争》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故事《鹬蚌相争》的讲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学会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
3. 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和创造性思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幼儿故事《鹬蚌相争》的故事书或故事卡片。
2. 幼儿绘本、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3. 幼儿绘画纸、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4. 角色扮演道具,如面具、布偶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师生互动:与幼儿们打招呼,询问他们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2. 引入主题:给幼儿们展示故事书或故事卡片,介绍故事《鹬蚌相争》的主题和大致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
故事讲解:1. 故事讲述: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故事《鹬蚌相争》的情节,同时通过展示绘本、图片或幻灯片,帮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故事。
2. 问题引导:在讲述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角色的行为。
角色扮演:1. 角色介绍:向幼儿们介绍故事中的角色,如鹬、蚌、鱼等,展示相应的角色形象。
2. 角色扮演: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再次呈现故事情节,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讨论和思考:1. 讨论问题:引导幼儿们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物行为,例如为什么鹬和蚌要争斗?他们的争斗对谁有利?他们是否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2. 思考问题: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如“你在故事中会怎么做?”、“你觉得鹬和蚌最后应该怎样解决问题?”等,鼓励幼儿们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表达。
绘画创作:1. 绘画指导:给幼儿们提供绘画纸和彩色笔,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绘制故事中的场景、角色或自己的解决办法。
2. 展示分享:鼓励幼儿们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想法。
课堂总结:1. 总结故事:回顾故事的情节和角色,引导幼儿们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和教育意义。
《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鹬蚌相争》的故事。
(2)理解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
(3)掌握故事的情节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鹬蚌相争》的故事。
(2)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2)通过分析故事,理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预习故事内容,了解故事背景,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鹬和蚌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3. 课堂讲解:(1)讲解故事情节,分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 互动环节:(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演绎故事情节。
(2)邀请学生分享表演心得,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讨论故事的意义。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教学设计《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优美、风趣的旋律,理解故事内容。
(重点)2.结合图谱与故事提示,尝试用手指动作表现故事音乐。
(难点)3.通过两两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1.幕布一块。
2.介绍鹬蚌的图片。
3.图谱。
4.音乐《鹬蚌相争》。
活动过程:一、认识鹬蚌,经验认知。
1.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鹬蚌的特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
师:孩子们,你们认识图片中的动物吗?师:他们生活在哪里?有什么特点?2.小结鹬蚌的特征,引出手形舞表演。
师:今天老师要用手配合音乐表演这个故事,想看吗?。
二、观看教师幕后表演,初步通过手形舞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
观看老师用小手表演,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师:仔细地听一听,这个音乐有几段?师:请问老师的右手表演的是谁,在干什么?左手表演的是谁,在干什么?鹬蚌之间发生什么了事情?三、教师结合故事表演,进一步了解故事。
1.有表情的讲故事,并生动的表演手形舞。
师提问:蚌在干什么?鹬在干什么?鹬蚌发生了什么事情?2.依次根据幼儿的回答张贴图谱。
四、在理解音乐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图谱与故事提示,分段学习手形舞。
(一)学习第一段1.分析第一段音乐,引导幼儿创编小河蚌的动作。
师:第一段音乐中,蚌是听到什么特别的声音,一下子把嘴巴张开的?打开了几次呢?2.出示图谱。
师:老师还带来了图谱,谁能告诉我蚌打开蚌壳几次?一起数一数。
3.看着图谱,学一学蚌的动作。
(二)学习第二段表演1.分析第二段音乐,引导幼儿创编鹬的动作。
师:鹬长什么样?怎么飞翔?飞了几次?2.出示图谱。
师:老师也带来了图谱,谁能看着图谱告诉我鹬飞了几次?试一试鹬玩水的动作。
3.看着图谱,学一学鹬的动作。
(三)学习第三段表演1.分析第三段音乐,创编鹬蚌相争的动作。
2.出示图谱。
师:谁能看懂第三段的图谱?3.学一学鹬蚌相争的动作。
幼儿园大班律动游戏教案:鹬蚌相争

幼儿园大班节奏游戏计划:鹬蚌争在第一个1-2小节中,将左手的拇指和其余四个手指捏在河的其余部分。
在第三部分中,孩子使用左手手指打开和关闭蛤壳。
在第四季度,操作与第一小节中的相同。
2,音乐第二段在第一个1-2小节中,将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成for嘴,而手臂则是怀抱。
在第三季度,右手成为摇头。
在第7-8节中,右手变为F头。
3,第三段音乐在第一个1-3小节中,左手用作打开蛤壳且呈太阳形的河流,右手用来拉伸手臂并找到河流。
在第四季度,蝎子的右手飞到河的左手,河的左手从打开蛤壳变成关闭蛤壳。
第四节,第5-8节=宵。
在第九种方法中,将蛤壳夹在嘴上。
在第10至第11节,河流和驴子和拉莱拉(Lalai La)互不相让。
在第十二节,水獭和驴被渔民带走。
三,教学活动建议◆教学准备大窗帘◆教学目标1.感受优美而有趣的音乐旋律,并以肢体语言表达音乐的结构。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尝试用手指的动作来表达故事音乐。
3,我感受到“友好,相互谦卑”的含义,并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喜悦。
◆教学过程1.看着老师用小手表演,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2.老师有表达要带领孩子听和分析。
3.在了解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分段效果。
分析第一首音乐,指导孩子们创作小河蚌的动作;(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讨论并创造开放,跳舞,闭幕等动作。
分析第二首音乐并指导孩子们创作歌手的动作;(老师和孩子共同讨论并创作舞蹈,点头,飞舞等)分析第三首音乐,并创建相互竞争的动作:(老师和孩子们讨论和创建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战斗的行为。
)4.在老师的肢体语言建议下,尝试用小手完全演奏,并将两者一起演奏。
四,友情提示在此活动中,年幼的孩子用两只手扮演两个角色来表演,还可以进行合作表演。
在此基础上,可以与角子机游戏和亲子游戏一起进行,也可以与人际交往相结合来进行社交主题活动。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鹬蚌相争9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鹬蚌相争9篇鹬蚌相争 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诵读古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2.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1.读准字音:曝、雨、夹、即。
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
2.正确理解“方、曝、箝、雨、得、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
教学方式:激趣——自学——交流——诵读——拓展——实践。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点燃兴趣。
(讲述赵王欲伐燕的历史故事。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时期,各个诸侯纷争形成了许多国家,其中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实力较为强大,称之为战国七雄。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强了。
它总想一统天下,可一举吞并六国又不太可能,所以秦国只能等待机会。
有一次,赵国和燕国闹了一点小矛盾,赵王为了出这口气,想出兵攻打燕国。
燕王听说了,就委托当时著名的游说家苏代,去劝阻赵王出兵。
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使赵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居然能制止一场战争呢?大家粗略的浏览一下课文,说说课文给你什么初步印象?(1)全文只有59个字,就起了这么大的作用,制止了一场战争,真是一字千金、字字珠玑啊。
(2)古文乍一看晦涩难懂,读起来也感觉拗口,可细研究起来你会深刻的感悟到他的精辟、内敛、精炼。
你们想让老师讲给你们听坐享其成,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把这个故事读懂呢?只有拥有一颗勇于探索的心,才能发掘出一片片未曾涉足的领域。
二、激励自学,探究文意1、出示自学方法:(1)读文:多读几遍古文,直到读得通顺流畅为止。
(2)质疑:有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
(3)理解:联系上下文,参考译文,弄懂这个故事的意思。
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吧!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成果,体验成功快乐1.检查朗读情况,适当指导。
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明白其寓意和道理。
2.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争斗与合作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寓言故事,并掌握其中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1.启发学生思考争斗与合作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故事的背景资料和相关解说材料。
提前制作好课件,以便于课堂上使用。
五、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观察图片或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介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寓言故事的背景和含义,让学生对故事有初步了解。
主体:1.故事内容呈现通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故事内容进行简单呈现,并结合适当的解释和引导,使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2.情节分析与讨论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故事中的情节,帮助学生理解鹬和蚌之间的争斗以及渔翁得利的原因。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争斗与合作之间的关系,并就此展开讨论。
3.道理解读与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寓意和道理,并借此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类似情况的反思和思考。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示,探究个人和群体面临争吵时的最佳处理方式。
总结:1.对故事的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寓意和道理,以及在面临争斗时应该如何处理的方法。
2.鼓励合作学习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共赢。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尝试运用鹬蚌相争的故事寓言,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2.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其他寓言故事,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寓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七、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的参与程度和质量。
2.学生对故事寓意和道理的理解程度。
3.学生在延伸活动中的运用能力。
大班音乐活动鹬蚌相争优秀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鹬蚌相争》优秀教案【设计思路】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应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题材。
有一次我在班上给幼儿播放了一部由中国传统经典寓言故事制作的动画片《鹬蚌相争》时,发现幼儿很感兴趣,我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理解鹬蚌相争含义的基础上学习用小手感受音乐结构及表演。
活动的难点是两人合作表演。
【教学目标】1、幼儿在理解鹬蚌相争含义的基础上能用小手感受音乐结构。
2、尝试用手指动作跟音乐进行故事表演。
3、感悟“友好相处、互相谦让”的内涵,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1、幼儿已看过《鹬蚌相争》动画片;2、音乐;3、布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观看表演。
1、师:小朋友已经看过鹬蚌相争的动画片了,动画片都有谁?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请3——4位幼儿讲讲,感悟“友好相处、互相谦让”的内涵)。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小朋友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事情要友好相处、互相谦让。
2、今天老师要用小手来讲这个故事,你们可要认真仔细的看(老师走到布幕后进行表演,让幼儿在观看的同时,初步感受音乐)。
二、欣赏音乐、感受结构。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手指讲故事的本领。
我们一起听听音乐,音乐一共有几段?(老师有表情地带领幼儿倾听)2、蚌在第几段音乐出来的?鹬又在第几段音乐出来的?它们争斗是那一段音乐?老师带手指跟音乐进行表演,让幼儿再次倾听和感受。
三、分段欣赏,创编动作1、分析第一段音乐,引导幼儿创编小河蚌的动作;(师幼共同讨论并创编小河蚌蚌壳打开、跳舞、合上等动作。
两遍音乐)(1)师:小河蚌是在第几段音乐出现的?把你的小河蚌也请出来。
小河蚌跳舞时蚌壳怎么样?(引导幼儿用手指创编蚌壳一张一合的动作)。
(2)师:音乐里小河蚌睡着了,听到小铃铛响它打开蚌壳一张一合的跳起舞,请小河蚌跟着音乐跳一跳。
(3)师:小河蚌跳的时候听到什么声音打开蚌壳跳起舞?(小铃铛响)我们再来跳一遍。
2、分析第二段音乐,创编鹬的动作;(师幼共同讨论并创编鹬跳舞、点头、飞等动作。
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教案教案背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广为流传,教案以此为背景,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故事背后的深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共赢的思想。
教案目的1.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的故事情节和寓意;2.帮助学生认识到鹬和蚌的不同角色,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竞争和合作的概念,树立合作共赢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相互信任和合作;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探究故事背后的深意;2.帮助学生认识到“竞争”和“合作”的概念;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相互信任能力;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树立合作共赢的思想;2.教学如何把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竞争”和“合作”的概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
告诉学生“鹬蚌相争”这个词,引导学生猜测这个词的含义,了解到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自己发表对这个寓言故事的看法和思考。
教学环节2:理解故事教师告诉学生故事的情节,让学生理解故事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对话和讨论,让学生阐述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环节3:思考竞争和合作教师提出问题:“鹬和蚌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互相之间的态度很重要吗?”。
引导学生通过初步的思考,理解“合作”和“竞争”之间的关系。
教学环节4: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在竞争的情况下,如何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长处,同时也尊重别人的长处。
每个小组讲述自己的讨论结果和思路。
教学环节5:总结与拓展教师在黑板上总结竞争和合作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合作和竞争,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故事反思,让学生理解到如何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身的长处,同时尊重他人的长处。
同时,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反思现实社会的一些问题。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4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道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2、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3、能自编自演课本剧。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重点目标:知道寓言所讲的故事。
难点目标: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
不过,这是几个画谜。
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
生猜。
)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奖励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
(出示一本书。
)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先学故事,再学道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
(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
)二、实施目标:(一)、初读。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他读的正确吗?3、读词:鹬“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呀?(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
认识了,也记住了。
能在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
相信你能比老师写得好!(实物投影展示两个。
)蚌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啄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
夹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能把这四个词都用上,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
(鹬啄蚌,蚌夹鹬。
)过度:鹬和蚌之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二)、读故事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鹬和蚌的话应该怎样读呀?2、同桌试着读一读。
幼儿教案 鹬蚌相争

幼儿教案鹬蚌相争教案标题:幼儿教案-鹬蚌相争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并理解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从故事中获得启示,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3. 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交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寓言故事的概念,解释故事中的寓意。
- 提问:“你们听说过《鹬蚌相争》这个故事吗?你们知道它讲了什么吗?”-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对这个故事的了解和想法。
2. 故事讲解(10分钟)- 以简洁生动的方式讲解《鹬蚌相争》的故事情节,重点突出故事中的冲突和寓意。
- 使用图片、手势和声音效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参与度。
3. 讨论与思考(10分钟)- 提问:“你们觉得故事中的鹬和蚌有什么不同?他们为什么要相争?”-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和教训。
4. 启示应用(15分钟)- 引导幼儿将故事中的启示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讨论如何避免相争,通过合作和分享来解决问题。
- 组织小组活动,例如角色扮演,让幼儿模拟故事中的角色,通过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游戏活动(15分钟)- 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如“找蚌蛤蟆”,幼儿分成两组,通过合作和沟通找到隐藏的蚌蛤蟆。
- 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分享信息和策略,体验合作的乐趣。
6. 总结(5分钟)- 回顾故事中的寓意和启示,并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从这堂课中学到的东西,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启示。
教案评估:- 观察幼儿在讨论和思考环节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 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 收集幼儿的作品和绘画,了解他们对故事寓意的理解程度。
教案扩展:-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并分享给同伴。
- 组织观看其他寓言故事的活动,扩展幼儿的文学知识和道德观念。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合作和分享的原则,例如在玩具分享、小组活动等情境中。
幼儿园《鹬蚌相争》教案

幼儿园《鹬蚌相争》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是针对幼儿园亲子阅读活动,以著名寓言故事《鹬蚌相争》为主题,通过绘本故事的讲解,让幼儿能够理解自私与合作的概念,以及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及情节中的道理,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2. 提高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启发性的探究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大胆发表看法和意见,增强幼儿学习动机和兴趣。
3. 利用绘本丰富幼儿的语言世界,掌握简单的描述和句法,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技巧。
三、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节次 -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教学方法第一节:导入环节 - 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并口头回答问题- 故事学习 - 视频教学第二节:故事情节 - 谈及故事主要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背景 - 熟悉故事主题 - 小组讨论第三节:情节衔接 - 留意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指导幼儿汇总整理 - 教育幼儿表达思想主题 - 合作绘本制作活动第四节:情境模拟 - 根据故事角色,模拟场景 - 初步培养合作能力 - 角色扮演第五节:主题总结 - 通过合作活动,谈论故事的结局,总结故事的主题 - 通过活动创造动手环节 - 课堂检测四、教学方法本次亲子阅读活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视频教学、小组讨论、合作绘本制作活动、角色扮演及课堂检测。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次亲子阅读活动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重点:帮助幼儿理解《鹬蚌相争》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难点:通过合作活动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幼儿创造力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六、教学评估1. 教师对幼儿的日常表现进行观察,如是否能听懂故事中的道理,是否能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绘本制作活动等。
2. 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如口头回答问题、角色扮演等。
3. 对于幼儿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幼儿家长的反馈和说明,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
幼儿园优质教案设计 大班音乐韵律活动:鹬蚌相争

教师:这次你们商量好,谁做河蚌?谁来做鹬鸟?鹬鸟可以换一个其他的河蚌,走到他面前玩游戏。
8.引入渔翁角色,丰富游戏情节
教师:刚才鹬鸟和河蚌争的很厉害,谁也不让谁,但最后是谁得利了呀?(渔翁)渔翁来的时候,你们能不能动呀?(不能)渔翁来抓你们的时候,你们怎样才能逃掉呢?(松开)
3.师幼听音乐做动作,进一步明确鹬蚌相争的情节
教师:请你们听着音乐的节奏,一起来玩鹬蚌相争的游戏。
4.创编鹬蚌晒太阳的动作,丰富表演
教师:河蚌晒太阳觉得好舒服,他会做什么动作呢?我们站起来做好舒服的动作。幼儿创编动作河蚌晒太阳的动作。
教师:鹬鸟晒太阳时,会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创编河蚌鹬鸟晒太阳的动作。
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创编河蚌鹬鸟晒太阳的动作,可以再多给幼儿一些创编的时间和空间,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鹬蚌相争时的合作动作出现的问题,多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尝试和同伴合作游戏,注意啄、夹、拉等动作合拍
请一幼儿上来,师幼共同示范鹬蚌争斗的动作,注意动作合拍。
教师与全体幼儿练习合拍做啄、夹、拉的动作,提醒幼儿注意表情。
幼儿听音乐与同伴合作游戏,能合拍地做啄、夹、拉的动作。
6.增加鹬鸟移动的情节,提醒鹬鸟准确找到河蚌
幼儿随音乐游戏,“鹬鸟”在场地中间做动作进行游戏。
教师扮演渔翁,带领幼儿练习逃掉的动作。
幼儿扮演鹬蚌听音乐游戏,注意和渔翁的互动。
9.引进追逐跑的游戏,丰富游戏
教师:你们想不想被老渔翁抓走,被抓住了怎么办?(跑)围着小椅子跑一圈,先跑回来的获胜,下次游戏时可以做老渔翁。
幼儿听音乐游戏,被抓住的鹬蚌进行追逐游戏,获胜者做老渔翁。
幼儿园大班律动活动《鹬蚌相争》获奖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律动活动《鹬蚌相争》获奖公开课教案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故事《鹬蚌相争》了解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通过律动活动,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活动准备1.教具:故事课件、鹬和蚌的玩偶、音乐播放设备。
2.环境准备:将教室布置成故事场景,划分出鹬和蚌的活动区域。
三、活动过程1.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活跃气氛。
(2)教师出示鹬和蚌的玩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故事讲述(1)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角色特点和故事寓意。
3.律动活动(1)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做鹬和蚌的模仿动作。
(2)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扮演鹬和蚌,进行角色扮演。
4.游戏环节(1)教师设计游戏“鹬蚌相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合作,遵守规则。
(2)教师针对活动过程进行点评,给予幼儿鼓励和指导。
四、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中复述故事,并尝试用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2.课堂拓展: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故事主题。
五、活动反思1.故事讲述环节,教师使用了课件和玩偶,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故事情节。
2.律动活动环节,教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模仿动作中感受角色的特点,提高了音乐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3.游戏环节,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合作和遵守规则,培养了团队意识。
4.活动延伸环节,教师布置了家庭作业和课堂拓展任务,使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但在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1.部分幼儿在角色扮演环节表现出紧张和不自信,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活动中多给予鼓励和指导。
2.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略显匆忙,今后需在时间分配上做好调整。
重难点补充:1.故事理解与角色代入教师:“小朋友们,故事里的鹬和蚌为什么会相争呢?”幼儿:“因为鹬想要吃蚌,蚌夹住了鹬的嘴。
幼儿园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情节及寓意。
2.掌握律动游戏“鹬蚌相争”的规则及技巧。
3.了解合作、竞争的概念。
能力目标1.能够在游戏中好好地与队友合作,积极融入到游戏中,发挥个人优势。
2.能够在游戏中遵守规则,认真地参与,不轻易放弃,保持一颗平常心。
3.能够在游戏中学会竞争,同时也能学会“以和为贵”,懂得帮助他人。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奇妙。
2.从游戏中让学生感受到努力与付出的价值,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让学生从游戏中领悟到“以和为贵”的精神,学会克制。
二、教学准备1.游戏道具:项圈、绳子、鹬、蚌等。
2.学生分组:每组不超过7个人,建议组成4到5个人的小组。
3.教师准备:了解游戏规则及操作流程,准备好游戏讲解PPT。
三、教学过程1. 游戏背景介绍首先,介绍一下这个故事:《鹬蚌相争》。
告诉学生们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以及我们在这次游戏中需要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激发学生们的情感投入。
2. 游戏规则1.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选择一名队长。
2.队长抽题决定自己的角色(鹬还是蚌)3.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从其他小组手中争取夹带蚌的数量,数量越多分数越高。
4.蚌: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保护住被它圈住的蚌,少让鹬夹到。
数量少者分数低。
5.鹬、蚌都需要佩戴上项圈,不能在游戏中摘掉,否则失去游戏资格。
6.游戏结束后,统计分数,分数最高组获胜,分数最低组鞠躬认输。
3. 游戏流程1.介绍游戏规则,让学生们知道自己的角色。
2.将组员们集合在一起,让队长抽题。
3.让组员分别熟悉自己的角色,并在游戏开始前规划好战略。
4.开始游戏,根据规则奔跑寻找自己的目标。
5.游戏结束,进行统计分数,并宣布胜利与认输的小组。
4.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的游戏“鹬蚌相争”是一款经典的律动游戏,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来说,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体魄,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培养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理解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含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合作的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避免不必要的争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鹬蚌相争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1. 故事中角色性格的把握。
2. 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案例教学法:以鹬蚌相争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寓意。
四、教学准备:1. 课件:鹬蚌相争的故事图片、成语解释等。
2. 教学道具:鹬、蚌的模型或图片。
3. 学习材料:鹬蚌相争的故事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引导学生回顾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含义。
1.2 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 学习故事:2.1 分组朗读故事,感受故事氛围。
2.2 学生自读,理解故事情节。
2.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 分析讨论:3.1 引导学生分析鹬、蚌的性格特点。
3.2 讨论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意。
4. 实践运用:4.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成语。
4.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5. 课堂小结:5.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2 强调珍惜友谊、团结合作的意识。
6. 课后作业:6.1 书写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6.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成语编写一个小故事。
六、教学拓展:1. 讲述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
2. 分析成语中的角色形象,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教案教案:鹬蚌相争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寓言故事《鹬蚌相争》使学生了解到争斗和自私会导致双输的结果,体会到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享及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讨论和提问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通过故事了解到争斗和自私的结果。
2. 引导学生体会到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三、教学步骤与内容: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对争斗和合作的思考。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们是否经历过因为争斗而导致双输的情况?你们觉得争斗和合作各有什么结果?2. 讲故事(10分钟)向学生讲述《鹬蚌相争》这个寓言故事,故事要简洁明了,语言生动有趣。
讲述完故事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
提问:为什么鹬和蚌都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争斗和固守自己的东西有什么结果?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在生活中,你们有类似的经历吗?请描述一下,并讲讲这个经历给你带来的启示是什么?4. 分享与总结(10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将他们的观点记录在黑板上。
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互相倾听和交流。
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他们认识到争斗和自私会带来双输的结果,而合作和分享能够带来共赢的局面。
5. 拓展活动(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合作和分享,而不是争斗和自私?6. 反思(5分钟)让学生自我评价他们在分享和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并回答以下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四、教学资源和评估:教学资源:视频或图片,寓言故事《鹬蚌相争》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五、教学延伸:1. 让学生模仿寓言故事的风格,创作自己的小故事,表达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2. 观看其他寓言故事,通过比较不同故事的情节和教义,加深对合作和分享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成语教学活动: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活动目标:
1、引起幼儿对学成语的兴趣并积极参与活动。
2、初步理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实际含义。
3、通过讲述表演加深鹬蚌相争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介绍鹬和蚌。
1、出示海边图“我们来到了哪里啊?”“海边有哪些小动物呢?”
2、先后出示鹬、蚌讨论:一只饥饿的鹬鸟遇到了一只正在晒太阳的河蚌,它们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观看动画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动画片中的鹬和蚌发生了什么事?
2、“那只肚子饿得咕咕叫的鹬鸟遇到了一只味道鲜美的河蚌,它说了什么啊?”
3、那只聪明伶俐的河蚌它又是怎么说的呢?
4、鹬要吃蚌,蚌不让鹬吃,那结果是怎样的呢?
三、揭示成语
1、鹬和蚌谁也不让谁,最后大家两败俱伤,被渔翁给捉走了。
成语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类似的成语呢?
四、阐述的二次相遇并表演
1、你们都比鹬鸟河蚌聪明,如果你们是鹬鸟和河蚌你们还会互不相让吗?你们会怎么做?可是鹬鸟肚子那么饿,它看见了那么美味的河蚌又会说什么呢?
2、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五、深化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成语,告诉小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不能互相争吵,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