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治学考标准解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课件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课件
误区警示 只要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只有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3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前__进__的__、__上__升__的___,发展的过程是曲__折__的 __。 (2)实现方式:①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 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6.国务院批准《2015 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对资 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市场和企业的活力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通过变革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撬点·基础点 重难点
1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1) _生__产__活__动___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_生__产__方__式___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 更替。 2 全面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①区别: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 实体要素有三个: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 劳动对象。生产关系是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 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2019政治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讲义4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三 含答案

2019政治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讲义4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三 含答案

考点一哲学的基本内涵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b)(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1)区别:①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某一具体领域。

②任务:哲学的任务是揭示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具体科学的任务是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③作用:哲学的作用是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具体科学的作用是提供具体方法。

(2)联系: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认为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点拨: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哲学也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世界观决定做事情的具体方法。

点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决定做事情的思维方法。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点拨:哲学与具体科学属于不同的层次,不能把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具体科学的总和,不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点拨: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能代替具体科学解决具体问题。

哲学促进具体科学的发展。

点拨: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但要注意,不能认为哲学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因为哲学分为科学的哲学和不科学的哲学。

命题点一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1.(判断)(2016·浙江4月选考)你有你的世界观,我有我的世界观,我们都是哲学家。

()答案F。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有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家。

命题点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判断)(2017·浙江4月选考)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答案F。

浙江高中政治学考D级要求(必背)

浙江高中政治学考D级要求(必背)

政治学考D级别考试要求条目(精简版)《经济生活》1、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①适合国情: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三个有利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兼顾效率与公平答: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3、科学的宏观调控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首要目标),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怎么样实行宏观调控?答: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3)区别三种宏观调控的手段①经济手段的表现: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的规划和计划,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②法律手段的表现:经济的立法(人大制定法律)、司法(法院、检察院的活动)活动;③行政手段的表现:国家通过行政机构(物价局、公安局等),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等。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政治生活》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2、我国政府的法律地位和基本职能(1)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③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④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关键词:道路、环境、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教材解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教材解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教材解析北京大学哲学系孙熙国一、编写《生活与哲学》的宏观背景1.存在的问题。

哲学是一座充满着神奇和智慧的殿堂。

千百年来人们崇尚哲学,热爱哲学,孜孜以求地追寻着智慧和真理。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哲学似乎成了神秘、抽象、思辨和空谈的代名词。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哲学教学、哲学课程自身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无疑是造成哲学的窘境和尴尬的重要因素。

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课程一样,哲学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难、繁、旧的状况,存在着简单化、成人化的倾向,存在着与高中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的特点、思想和生活相脱节的现象;在方法上,未能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存在教与学、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因此,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时代感,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建设的重要任务。

2.时代的要求。

正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前言所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3.中央的决定。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并提出了“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努力建构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要求。

《生活与哲学》模块考纲解读

《生活与哲学》模块考纲解读



(06· 北京卷· 38)
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 提高,常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 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 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 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 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 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启示:将非学科术语变成学科术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活与哲学》模块考纲解读
萧山二中 常小湃
“以史为鉴”----定位考情
以2009年浙江文科综合高考试题为例 思考一:从试卷结构来看,尊重《说明》,遵 循样卷,凸显权威性。启示:明方向 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数量与分数比值与09样卷保 持一致性(4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分数共 计26分)

思考二:从知识考查来看,突出主干知识,强化运 用,凸显科学性。启示:重基础,固考点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说明辩证法的实质如何正 矛盾分析法 与核心的知识 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1分)

启示:变设问的方式与角度
30.以下说法与漫画《落潮》(作者刘庆涛)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 A 恐惧归根到底源自内心的怯懦 B 自信就能超越环境的限制 C 无知则无畏,真正有知则有畏 D 人往往自己把自己打倒
“调结构”作为重心的哲学依据是( ) A系统优化理论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启示:变材料组织的方式



哲学生活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话反映的 经济生活 道理是 A、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提高 D、人们的消费观念科学

2019届高三政治复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

2019届高三政治复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

一、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C、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脱离历史条件照四、认识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规律)【重点掌握】(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2)方法论: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浙江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条目)

浙江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条目)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2018.10)姓名: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关系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的分类、特点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含义、内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基本观点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及不足(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及不足(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及意义(二)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举例(2)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举例2.夸大感觉和夸大概念的后果p.13专家点评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和“两大阵营”p.144.“二元论”的错误性p.15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物质性的原因2.物质的含义、唯一特性、意义3.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原因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p.30专家点评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基本形式、特点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3.静止的含义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5.诡辩论p.32(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特点(客观性、普遍性)、方法论要求2.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意识的本质(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基础、产生前提)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注意】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2.意识活动的实现方式p.36相关链接(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反映的对象(源泉):客观存在2.意识产生的途径:社会实践3.意识的含义(起源、生理基础、内容、形式)4.表达意识的概念p.37相关链接、专家点评5.物质决定意识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认识层面)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含义、重要性)2.每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人类认识发展是无限的p.39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实践层面)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原因)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原因、表现)(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总的要求]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具体要求]2.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反对错误观点)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1.实践的含义、构成、作用方式2.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原因:要素、过程)(2)能动性(表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3)社会历史性(社会性的含义、历史性的含义)4.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p.43专家点评5.错误的实践观点p.42探究(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映实践)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原因(2点):(2)获得认识的途径p.44相关链接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产生]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浙江省2020年学考政治单元复习卷:生活和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浙江省2020年学考政治单元复习卷:生活和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学考复习卷——《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造人,而是人按照他的形象造神”,正确揭示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2.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规律。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4.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和领导核心。

5.新时代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新时代,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7.正确的价值观往往同光明的未来和美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这表明价值观是人生的向导。

8.在经济活动中,一些人唯利是图、危害社会的根源在于价值观的错误和落后。

9.一般来说,能力卓越的人,就能够创造出卓越的人生。

10.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1.随着对美的观念的变化,现代社会认为“美”是多样的,合理的“美”应源于“健康”。

基于此,某玩具制造商推出标准身材、高挑、娇小和丰腴等体型的系列玩具娃娃,获得了成功。

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B.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C.观念的变革总是先于社会的发展D.精神生活必须依赖物质存在12.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此次修改的土地管理法,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动摇,有利于依法保障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等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这表明A.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变革B.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的状况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D.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13.“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现在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

高考政治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课件:必修4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四

高考政治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课件:必修4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四
解析 答案
5.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
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答案
考向三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6.针对10岁小女孩上大学,按下加速键“开挂”人生,《人民日报》发表 评论称,教育要循序渐进,静等花开,要“唤醒”而非“催熟”。这警示 我们要 A.敢于开拓进取,坚持辩证否定观 B.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永恒的真理 C.摆脱主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
值追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答案
命题点四 认识和利用规律
4.(2016·浙江10月选考)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实际上已经猜
测到了
①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②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社会变化的规律
是客观的 ④规律是可以用来造福人类的
盲点清除
盲点1 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点拨: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其他动物也有大脑,但其他动物没有意识。 盲点2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 点拨: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脑,但意识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客观 存在。人脑是意识的“加工厂”,但不是意识的“原材料”。 盲点3 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点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盲点4 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点拨:意识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实践进入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并不 等于客观存在,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才是正确的意识,歪曲虚幻反 映客观存在的意识则是错误的意识。 盲点5 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直接现实性。 点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必须通过实践,不能直接作用于 客观事物,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盲点6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点拨: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 用,错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补充材料】常用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总结(一)解题三部曲:世界观→方法论→联系实际。

(二)注意答题范围:①(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②哲学道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原理(世界观)、哲学依据(世界观)、哲学启示(方法论)的区别。

(三) 注意答题角度1、是什么:①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或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②运用具体哲学道理分析: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③哲学启示型:方法论+原理名称+联系材料。

2、为什么:①哲学依据(哲学原理);②书本中的含义、地位和现实意义;③归纳材料,提炼要点。

3、怎么办:①含义;②书本要点;③提炼材料,作为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即唯物论)第二单元:探索世界(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⑴【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具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考点整理(浙江)课件(共40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考点整理(浙江)课件(共40张PPT)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 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 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 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考点一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b)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 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 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3.要求: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 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 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 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
注意:规律的客观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 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反对两个错误倾向: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又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 思想)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考点一 实践的含义和特点(a)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两层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 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考点考纲标记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考点考纲标记

哲学生活知识结构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础知识)知识点补充哲学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源于生活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哲学与世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是什观和方法论思维科学知识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么哲学与区别研究的范围(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具体科学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的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本问为什么?①人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贯穿哲题(依据)学发展的始终,决定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哲学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各自观点)两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唯物主义方向;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基本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派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现时代的思想智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目的、感觉、意志等)夸大成第一性。

“心外无物” 、“存在就是被感知”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绝对精神、理念、天、神)夸大成第一性。

高中政 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 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它引导我们思考世界的本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哲学知识,下面就为大家进行总结。

一、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零散的,而哲学则是将这些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

哲学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的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浙江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考试说明解读PPT课件

浙江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考试说明解读PPT课件


2、慢慢的才知道:坚持未必就是胜利,放弃未必就是认输,。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学会思索,学会等待,学会调整。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背不动的,放下了;伤不起的,看淡了;想不通的,不想了;恨不过的,抚平了。

3、在比夜更深的地方,一定有比夜更黑的眼睛。

4、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三、对教材综合探究知识的处理
八个单元的综合探究内容还是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原因有二:
其一是综合探究内容本身是各单元学习内容中不 可缺少的部分,有体现各单元相关知识间联系的功能, 也有益于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二是认真分析考点,我们可以发现综合探究的内 容与各考点中相关知识也是有紧密联系的。所以本人以 为综合探究内容的复习应放在《考试说明》相关考点 中进行渗透和讲解,也要适当复习,与考点知识连成 一个整体知识块。
2010
原因分析和备考启示
中华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根本目标
在上述表述变 化的考点中, 从变化的原因 上讲是由于新 版教材在表述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上发生了变化,
思想道德建设在发展文化 新考点内容在
中的地位
实质上并未变
中国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 化的贡献
• 样卷中40题有两问:(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 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市委、市 政府重视“村落文化宫”的依据。(2)该市 “村落文化宫”建设以及所产生的变化蕴涵《文 化生活》中的哪些道理?
• 对照2009高考正卷41题的二问:(1)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 析为什么党和政府要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 度。(2)“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 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b
A.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世界的本原;
7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b
A.物质与运动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区别:运动是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②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7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
①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只要多走一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②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8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b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6
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a
①真理的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坚持真理,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1
物质决定意识b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作用)C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通过实践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正确—促进;错误—阻碍)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3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
A.必须尊重规律,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的实际出发;B.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C.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过程
14
实践的含义和特点b
含义:①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5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和归宿。
注意: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但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知识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
按照《浙江省会考标准》考点排列顺序呈现
要求:a-识记b-理解c-应用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
活的向

第二课
百舸争
流的思

1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b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8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要求C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9
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b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10
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b
①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③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本质: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能动反映)。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
两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从中抽象出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客观精神夸大为世界的本原。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

5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6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
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本质都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