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各章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周德庆版-微生物学笔记

周德庆版-微生物学笔记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细菌细胞的构造1)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主要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须;3.阻挡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4.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G+、G-和古生菌的区别G+细菌特点(代表:金黄葡萄球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大和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

肽聚糖分子由双糖单位、四肽尾、肽桥(决定了肽聚糖的多样性)组成。

磷壁酸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G-细菌特点(代表:E.coli):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较G+细菌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与G+的不一样)很薄,故机械程度比较弱。

外膜(脂多糖LPS、磷脂、若干外膜蛋白)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

古生菌:特点:与真细菌具有功能类似的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是假肽聚糖。

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实验室中形成彻底除尽:原生质体人工方法去壁缺壁细菌部分去除:球状体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故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证明了G+和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绪论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先驱巴斯德微生物学科赫细菌学3.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那几大类群4.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5.为什么说微生物的“体积小、面积大”是决定其他四个共性的关键6.答:“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2.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细菌与G-细菌在肽聚糖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3.答:主要区别为;①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4.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在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实为紫加红色了.5.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你对此有何评价6.答: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极强的耐热性.7.是列表比较细菌鞭毛、菌毛和性毛的异同.答: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数目为一至十条,具有运动功能;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目较多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的功能,比鞭毛简单,无基体等构造,直接着生于细胞膜上;性毛,构造与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且每一个细胞仅一至少数数根.8.试以链霉菌为例,描述这类典型放线菌的菌丝、孢子和菌落的一般特征.答: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和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典型放线菌—链霉菌的形态构造链霉菌的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小,与细菌相似.其菌体由分枝的菌丝组成.由于菌丝的连续生长和分枝所以形成网络状菌丝体结构.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内含许多核质体,故一般呈单细胞状态.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根”,吸收水、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气生菌丝生长致密,覆盖整个菌落表面,菌丝呈放射状.链霉菌孢子丝的形状和排列多种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丛生、轮生等.其中以螺旋状的孢子丝较为常见,而螺旋状孢子丝按其螺旋的松紧、大小、转数和旋向又分为多种.孢子丝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试列表比较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10个主要差别.答:①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由染色体、核仁、核液、双层核膜等构成;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故无真正的细胞核,仅有由核酸集中组成的拟核.②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而原核细胞的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交联在一起进行.③真核细胞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④真核生物中除某些低等类群如甲藻等的细胞以外,染色体上都有5种或4种组蛋白与DNA结合,形成核小体;而在原核生物则无.⑤真核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有专门的DNA复制期S期;原核细胞则没有,其DNA复制常是连续进行的.⑥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是原核细胞所没有的.⑦真核细胞有发达的微管系统,其鞭毛纤毛、中心粒、纺锤体等都与微管有关,原核生物则否.⑧真核细胞有由肌动、肌球蛋白等构成的微纤维系统,后者与胞质环流、吞噬作用等密切相关;而原核生物却没有这种系统,因而也没有胞质环流和吞噬作用.⑨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为80s型,原核生物的为70s型,两者在化学组成和形态结构上都有明显的区别.⑽真核细胞含有的线粒体,为双层被膜所包裹,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核酸合成系统与蛋白质合成系统,其内膜上有与氧化磷酸化相关的电子传递链.⑾真核生物细胞较大,一般10~100纳米,原核生物细胞较小,大约1~10纳米.⑿真核生物一般含有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等,原核生物的细胞器没有膜包裹.⒀真核生物新陈代谢为需氧代谢除了amitochondriats,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多种多样.⒁真核生物细胞壁由纤维素或几丁质组成,动物没有细胞壁,原核生物真细菌中为肽聚糖.⒂真核生物动植物中为有性的减数分裂式的受精、有丝分裂,原核生物通过一分为二或出芽生殖、裂变.⒃真核生物遗传重组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重组,原核生物为单向的基因传递.⒄真核生物鞭毛为卷曲式,主要由微管蛋白组成,原核生物鞭毛为旋转式,由鞭毛蛋白组成.⒅真核生物通过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原核生物通过膜进行呼吸作用.2.试以表解法介绍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分化成哪些特化构造,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答:特化的营养菌丝:吸取养料:①假根:具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的功能②吸器:专性寄生的真菌所产生.只在宿主细胞间隙间蔓延的营养菌丝上分化出来的短枝.吸取宿主细胞内的养料而不使其致死.附着:①附着胞:借附着胞牢固的粘附在宿主的表面②附着枝:休眠或休眠及延伸:①菌核:休眠菌丝组织,表面颜色黑或暗,颗粒状.贮藏养料,抵抗逆境②菌索:具有延伸和生长能力,能够吸收营养.延伸:匍匐枝:具有延伸功能,如有菌丝,就不会形成像在其它真菌中常见的那样有固定大小和形态的菌落.如:根霉捕食线虫:菌环、菌网.特化的气生菌丝:各种子实体简单:①无性:分生孢子头、孢子囊②有性:担子.复杂:①无性: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座②有性子囊果: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3.4.请简要综述一下覃菌的分类的地位、已记载种数、食用和药用种类的数目、食用菌产业的优势有关研究生产概况等信息.P63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因子1.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2.温和噬菌体: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宿主的核染色体上,随宿主细胞DNA的复制而复制并不会引起其裂解的噬菌体叫温和噬菌体.3.溶源菌:一类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后能相互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迅速裂解的宿主.4.病毒粒有哪些对称体制各种对称体制又有几种特殊外形试各举一例.答:对称体制:①螺旋对称:烟草花叶病毒②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③复合对称:T偶数噬菌体.5.试以E.coliT偶数噬菌体为例,图示并简述复合对称型病毒的典型构造,并指出其各部分的构造的特点和功能.答:大肠杆菌T4噬菌体为典型的蝌蚪形噬菌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为由蛋白质壳体组成的二十面体,内含DNA.尾部则由不同于头部的蛋白质组成,其外包围有可收缩的尾鞘,中间为一空髓,即尾髓.有的噬菌体的尾部还有颈环、尾丝、基板和尾刺.侵染寄主时,尾鞘收缩,头部的DNA即通过中空的尾部注入细胞内.6.什么是烈性噬菌体试述其裂解性增殖周期.答: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①吸附:噬菌体尾丝散开,固着于特异性受点上.②侵入:尾鞘收缩,尾管推出并插入到细胞壁和膜中,头部的核酸注入到宿主中,而蛋白质衣壳留在细胞壁外.③增殖增殖过程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注入细胞的核酸操纵宿主细胞代谢机构,以寄主个体及细胞降解物和介质为原料,大量复制噬菌体核酸,并合成蛋白质外壳.④成熟装配寄主细胞合成噬菌体壳体T4噬菌体包括头部、尾部,并组装成完整的噬菌体粒子.⑤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成熟后,脂肪酶和促进宿主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大量子代噬菌体.7.什么是效价,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方法有几种最常用的是什么方法,其优点如何8.答: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嗜菌斑形成单位数或感染中心数.测定方法:液体稀释法,玻片快速测定法,单层平板法,较常用且较精确的方法称为双层平板法.优点:加了底层培养基后,可弥补培养皿底部不平的缺陷;可使所有的嗜菌斑都位于近乎同一平面,因而大小一致、边缘清晰且无重叠现象;又因上层培养基中较稀,故可形成形态较大、特征较明显以及便于观察和计数的嗜菌斑.8.何谓一步生长曲线它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答: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潜伏期从噬菌体吸附细菌细胞至细菌细胞释放出新的噬菌体的最短时间.又可分为隐晦期和胞内累积期.裂解期从被感染的第一个细胞裂解至最后一个细胞裂解完毕所经历的时间.平稳期指被感染的宿主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数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裂解量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9.什么是溶源菌,它有何特点如何检验出溶源菌10.答:①一类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后能相互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迅速裂解的宿主细胞.②溶源性的特点:a自发裂解③将少量溶源菌与大量的敏感性指示性菌遇溶源菌裂解后所释放的温和噬菌体的大肠杆菌相混合,然后与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倒一个平板,经培养后溶源菌就一一长出菌落.由于溶源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极少数个体会引起自发裂解,其释放的噬菌体可不断侵染溶源菌周围的指示菌菌苔,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个中央有溶源菌的小菌落,四周有透明圈围着的这种特殊溶源菌.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1.天然培养基:一类利用动、植物或体包括用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培养多种细胞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的麦芽汁培养基2.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细菌这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其中的为提供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和,而NaCl提供.3.组合合成培养基: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链霉菌:高氏一号培养基即淀粉硝酸盐培养基,真菌:察氏培养基即蔗糖硝酸盐培养基4.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DA:真菌马铃薯是碳源又是氮源,蔗糖纯粹是碳源,琼脂即使氮源又是固化剂,另外马铃薯还提供一些维生素及无机盐.5.试述通过基团转移运送营养物质的机制.答:定义:基团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其特点是溶质在运送前后会发生分子结构的改变.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主要用于运送各种糖类、核苷酸、丁酸、腺嘌呤等物质,特点是每输入一份子葡萄糖分子就需要消耗一个ATP 的能量.机制:在大肠杆菌中,主要靠磷酸转移酶系统PTS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己糖磷酸转移酶系统.1热稳载体蛋白HPr的激活: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基团通过酶I的作用把HPr激活;2糖经磷酸化而进入细胞内:膜外环境中的糖分子先与细胞膜外表面上的底物特异蛋白—酶IIc结合,接着糖分子被由P~HPr→酶IIa→酶IIb逐级传递来的磷酸基团激活,最后通过酶IIc再把这一磷酸糖释放到细胞质中.6.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试举一实例并分析其中为何有选择性功能.答: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7.什么是鉴别性培养基试以EMB为例分析其中为何有鉴别性功能.答: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EMB:最常见的鉴别性培养基.其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在低酸度时,这两种染料结合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因此试样中的多种肠道细菌会在EMB培养基上产生易于用肉眼识别的多种特征菌落,尤其是大肠杆菌,因其强烈分解乳搪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带H+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所以菌落染上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存在于生物体内,由酶促方式形成或非酶促方式形成.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微生物中的金属酶.能催化生物体内超氧自由基O-2发生歧化反应,是机体内O-2的天然消除剂.从而清除O-2,在生物体的自我保护系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免疫系统中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3.超氧化物歧化酶学说:P1624.利用加压蒸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常易招致哪些不利影响如何防止5.答:可能使培养基内不耐热的物质受到破坏,如使糖类形成氨基糖、焦糖,还可能使磷酸盐、碳酸盐与某些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复合物而生成沉淀;生产上可以把糖类物质用连消的方法,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生成.培养基中加入螯合剂,可以减少沉淀的生成;也可以采用在较低温度115℃即0.7kg/cm2或10磅/英寸下维持35min的方法.6.试以磺胺以及其增效剂TMF为例,说明这类化学治疗剂的作用机制.答:答:磺胺会抑制2-氨-4-羟-7,8-二氢蝶啶酰焦磷酸与PABA的缩合反应.这是由于磺胺是PABA的结构类似物,可与它发生竞争性拮抗作用,使某些磺胺分子与2-氨-4-羟-7,8-二氢蝶啶酰焦磷酸缩合,形成一个2-氨-4-羟-7,8-二氢蝶酸的类似物.这样就使那些能利用二氢蝶啶和PABA合成叶酸的细菌无法合成叶酸,于是生长受到抑制.另外,TMF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无法还原成四氢叶酸.这样,TMF就增强了磺胺的抑制效果.在细菌合成四氢叶酸过程中,磺胺与TMF的双重阻断在防治有关细菌性传染病中,起一个“双重保险”的作用.7.什么是生长曲线典型的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分为哪几个时期有何特点,遇到何种问题,如何解决答: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分为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延滞期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等于零;②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许多可形成丝状③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④合成代谢十分活跃,核糖体、酶类和ATP的合成加速,易产生各种诱导酶;⑤对外界不良条件NaCl浓度、温度和抗生素等理、化因素反应敏感.缩短方法:①以稳定期的种子接种②采用较大的接种量③接种到营养丰富的天然培养基④选择损伤度小的种子.指数期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因而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代时G或原生质增加一倍所需的倍增时间最短;②细胞进行平衡生长,故菌体内各种成分最为均匀;③酶系活跃,代谢旺盛.应用:是用作代谢、生理等研究的良好材料,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也是发酵工业中用作种子的最佳材料,革兰氏染色鉴定时采用此期微生物.稳定期的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R等于0,即处于新繁殖的细胞数与衰亡的细胞数相等,或正生长与负生长相等的动态平衡之中.②开始合成抗生素等次生代谢产物;③细胞开始贮存糖原、异染颗粒和脂肪等贮藏物;④多数芽孢杆菌在稳定期开始形成芽孢.稳定期到来的原因:①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②营养物的比例失调,例如C/N比值不合适;③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如酸、醇、毒素、H2O2等代谢产物都对自身生长有抑制作用;④pH、氧化还原势等物理化学条件越来越不适宜.衰亡期特点:①R为负值,群体呈现负生长状态;②细胞形态发生多形化,一些微生物有自溶现象;③有的微生物进一步合成或释放抗生素等次生代谢物;④芽孢杆菌释放芽孢8.灭菌和消毒的区别.答:①两者要求达到的处理水平不同.消毒只要求杀灭或/和清除致病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不再能引起人发病.灭菌不仅要求杀灭或/和清除致病微生物,还要求将所有微生物全部杀灭或/和清除掉,包括非致病微生物.总之,消毒只要求场所与物品达到无害化水平,而灭菌则要求达到没有一个活菌存在.②两者选用的处理方法不同.灭菌与消毒相比,要求更高,处理更难.灭菌必须选用能杀灭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细菌芽孢的物理方法或化学灭菌剂,而消毒只需选用具有一定杀菌效力的物理方法、化学消毒剂或生物消毒剂.将灭菌的处理方法用于消毒不仅是杀鸡用牛刀没有必要,而且还会产生本来可以不发生的副作用;而如果将消毒的处理方法用于灭菌,将会导致灭菌失败.③应用的场所与处理的物品也不同.灭菌主要用于处理医院中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诊疗用品和需要灭菌的工业产品,消毒用于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所的物品,也用于医院中一般场所与物品的处理.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1.基因突变:简称突变,是变异的一类,泛指细胞内或病毒体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2.营养缺陷型:野生型的菌株经过诱变剂处理以后,由于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这类突变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3.回复突变:突变体mutant经过第二次突变又完全地或部分地恢复为原来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完全恢复是由于突变的碱基顺序经第二次突变后又变为原来的碱基顺序,故亦称真正的回复突变.部分恢复是由于第二次突变发生在另一部位上,其结果是部分恢复原来的表现型.亦称为第二位点突变secondsitemutation或基因内校正intragenicsuppression.4.点突变:点突变,也称作单碱基替换singlebasesubstitution,指由单个碱基改变发生的突变.5.诱变剂:凡是能引起生物体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或根本的改变,使其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达到自然水平以上的物质,统称为诱变剂.6.ATCC: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CCM: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8.质粒有何特点主要的质粒可分几类各有哪些理论或实际意义可用表格比较答:质粒是细菌体内的环状DNA分子;大致可以分为5类:接合性质粒、抗药性质粒、产细菌素和抗生素质粒、具生理功能的质粒、产毒质粒;在基因工程中质粒常被用作基因的载体或标记基因,抗各种抗生素,抗金属等离子等,故凡有抗菌素抗性的细菌,其质粒才可能用作运载体.而在基因工程中关键是出发菌株的选择和诱变方法的选择.因为这些都能决定诱变的效果和方向.9.为什么说微生物是基因工程中的“宠儿”10.答:基因工程是依据分子生物学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觉、可操纵的和高效的定向分子育种手段.其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宽广.微生物因其具有小体积大面积的优越体质,加上抑郁培养和代谢类型多样性等一系列优良特性,使其在基因工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大作用,它不仅可以用作多外源基因的优良供体、载体和受体而且还为基因工程操作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酶类.11.“ATCC”是一个什么组织目前它用于菌种保藏的方法有哪几种为什么答:ATCC是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的简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资源中心,由美国14家生化、医学类行业协会组成的理事会负责管理,是一家全球性、非盈利生物标准品资源中心.ATCC向全球发布其获取、鉴定、保存及开发的生物标准品,推动科学研究的验证、应用及进步....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1.黄曲霉毒素:也称作黄曲霉素,是一种有强烈生物毒性的化合物,常由黄曲霉及另外几种霉菌在霉变的谷物中产生,如大米、豆类、花生等,是目前为止最强的致癌物质.加热至280℃以上才开始分解,所以一般的加热不易破坏其结构.黄曲毒素主要有B1、B2、G1与G2等4种,又以B1的毒性最强.食米储存不当,极容易发霉变黄,产生黄曲毒素.2.根际微生物:又称根圈微生物.生活在根系领近土壤,依赖根系的分泌物、外渗物和脱落细胞而生长,一般对植物发挥有益作用的菌株,称为根际微生物.3.瘤胃微生物:生活于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帮助反刍动物将植物中的纤维素和果胶消化为利于瘤胃吸收的营养物质;同时反刍动物为其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养料,水分,合适的温度和PH,以及良好的搅拌和无机环境;与反刍动物保持共生关系的一类微生物.4.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指异养微生物进行氨化作用产生的氨,被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再氧化成硝酸的过程.P2595.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指硝酸盐转化为气态氮化物N2和N2O的作用.硝酸还原作用.土壤中存在许多化能异养型反硝化细菌,在通气不良,缺少氧气的条件下,可利用硝酸中的氧,使葡萄糖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6.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素的能力.7.为什么说土壤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如何从中筛选出所需要的菌种8.答: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①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碳源、氮源和能源;②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的含量浓度也很适合微生物的发育1.10-2.5g/L;③土壤中的水分虽然变化较大,但基本上可以满足微生物的需要;④土壤的酸碱度在pH5.5-8.5之间,适。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三版 周德庆)汇总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三版 周德庆)汇总

第一章绪论填空题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2.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3.2003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病毒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8.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

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选择题(4个答案选1)1.当今,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3 )。

(1)鼠疫(2)天花(3)爱滋病(AIDS)(4)霍乱2.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无论是五界系统,还是三域(domain)系统,微生物都占据了(4 )的“席位”。

(1)少数(2)非常少数(3)不太多(4)绝大多数7.巴斯德为了否定“自生说”,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著名的(3 )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中确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1)厌氧试验(2)灭菌试验(3)曲颈瓶试验(4)菌种分离试验8.柯赫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2 )。

(1)巴斯德原则(2)柯赫原则(3)菌种原则(4)免疫原理10.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的(2 )分离和确证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成果。

(1)鼠疫杆菌(2)沙眼病原体(3)结核杆菌(4)天花病毒是非题1.微生物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否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将无法繁衍下去。

微生物学教程资料和真题(第二版)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资料和真题(第二版)周德庆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绪论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周德庆微生物学笔记

周德庆微生物学笔记

周德庆微生物学笔记第一节: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微生物"的含义(什么是微生物)非分类学上名词,来自法语"Microbe"一词。

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插入)二、生物分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1、两界系统(亚里斯多德)动物界 Animalia:不具细胞壁,可运动,不行光合作用。

植物界 Plantae:具有细胞壁,不运动,可行光合作用。

三界:原生生物界 Protista:(E. H. Haeckel, 1866年提出)2、五界系统R. H. Whitakker, Science, 163: 150-160, 1969原核生物界 Monera:细菌、放线菌等原生生物界 Protista:藻类、原生动物、粘菌等真菌界 Fungi:酵母、霉菌动物界 Animalia:植物界 Plantae:五界系统是以细胞结构分化的等级以及和光合、吸收、摄食这三种主要营养方式有关的组织类型为基础的。

六界:加上病毒界。

3、三界(域)系统Woese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60多株细菌的16S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惊奇地发现:产甲烷细菌完全没有作为细菌特征的那些序列,于是提出了生命的第三种形式--古细菌(archaebacteria)。

随后他又对包括某些真核生物在内的大量菌株进行了16SrRNA(18SrRNA)序列的分析比较,又发现极端嗜盐菌和极端嗜酸嗜热菌也和产甲烷细菌一样,具有既不同其他细菌也不同于其核生物的序列特征,而它们之间则具有许多共同的序列特征。

于是提出将生物分成为三界(Kingdom)(后来改称三个域):古细菌、真细菌( Eubacteria)和真核生物(Eukaryotes)。

1990年,他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Bacteria(细菌)、Archaea(古生菌)和Eukarya(真核生物)。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重点1-7章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重点1-7章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重点1-7章绪论微生物与人类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nm)、构造简单。

微生物种类:①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②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xun]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③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微生物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

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粘液层)和芽孢,伴孢晶体。

细胞壁是细胞的外被,主要成分肽聚糖。

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⑤与革兰氏染色反应密切相关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磷壁酸,脂磷壁酸,肽聚糖。

厚度大(20层),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脂蛋白,磷脂,脂多糖,孔蛋白,外膜蛋白。

壁薄,层次多,成分复杂,机械强度较弱。

革兰氏染色法: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番红覆染阳性菌:紫色。

阴性菌:红色。

缺壁细菌1.实验室中形成:①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②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部分去除(球状体)2.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枝原体。

L型细菌:专指稳定的L型即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芽孢形成:①DNA浓缩,形成束状染色体;②细胞膜内陷,细胞发生不对称分裂,其中小体积部分即为前芽孢;③前芽孢的双层隔膜形成,这时芽孢的抗热性提高;④在上述两层隔膜间充填芽孢肽聚糖后,合成DPA-Ca(吡啶2,6-二羟酸钙),开始形成皮层,再经脱水,使折光率提高;芽孢衣合成结束;⑥皮层合成完成,芽孢成熟,抗热性出现;⑦芽孢囊裂解,芽孢游离外出。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绪论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复习思考题答案+微生物学练习题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复习思考题答案+微生物学练习题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复习思考题答案+微生物学练习题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什么叫微生物?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旧称蓝绿藻或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

2、了解五界系统、六界系统、三域学说及其发展,说明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五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

六界系统:1949年Jahn提出包括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1977年我国学者王大耜提出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28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病毒界;1996年美国的P.H.Raven提出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真细菌界和古细菌界。

三域学说:细菌域、古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3、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明确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整个微生物学发展史是一部逐步克服认识微生物的重要障碍,不断探究它们生命活动规律,并开发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消灭有害微生物的历史。

它分为: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

对象: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

任务: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特点)是什么?表示微28生物细胞大小的单位是什么?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表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单位是nm或μm。

5、微生物有哪些重要性?①微生物是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和其他水体中光合生产力的基础;②是一切食物链的重要环节;③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角色;④是生态农业中的重要环节;⑤是自然界重要元素循环的重要推动着;⑥是环境污染和检测的重要指示生物。

微生物学教程 DOCX 文档(一)

微生物学教程 DOCX 文档(一)

微生物学教程(第四版)知识点——周德庆绪论微生物与人类一.什么是微生物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不是一切微生物都是肉眼不可见的。

例:费式刺尾鱼菌,大小:75μm(宽)X200~600μm(长)纳米比亚珍珠硫细菌,大小:直径100~300μm,最大750μm 3.微生物的定义:是对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细胞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解析:形体微小:一般小于100μm结构简单: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无细胞结构低等生物:进化地位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非细胞生物。

微生物并非分类学术语,而是根据生物体的大小而被人为的划分在一起。

4.微生物类群:①原核生物: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蓝细菌、细菌、古菌。

(支衣立放蓝细古)②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生物(藻类、原生生物)③非细胞生物:(真)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脘病毒)二.微生物的五大共性(要考)1.个体小,面积大:比表面积大(产生其余四个共性)2.吸收多,转化快:代谢能力强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或代谢调控机制5.分布广,种类多:“无孔不入,随遇而安”微生物多样性的体现①物种多样性②生理代谢类型多样性③代谢产物多样性④遗传基因多样性⑤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三.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1.史前时期:微生物感性的认识时期2.初创时期:微生物形态的认识时期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首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

3.奠基时期:微生物生理学发展时期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微生物学之父(提出胚种学说,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巴斯德消毒法、分离出引起蚕病的微生物、创立免疫学原理和预防接种方法)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原则。

(发明固体培养皿,建立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实验技术,利用平板分离法寻找并分离到许多病原菌——发现结核病原菌)3.发展时期:微生物生物化学发展时期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提出酶的概念费莱明——发现青霉菌产生抑菌物质—青霉素4.成熟时期:微生物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水平,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主要对象。

周德庆微生物复习大纲-34页文档资料

周德庆微生物复习大纲-34页文档资料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一、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 (microorganism) :是一些通常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形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群体的总称。

二、人类对微生物学世界的认识◆微生物的发现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安东·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微生物学的奠基1. 巴斯德 (法国) ------- 微生物学之父(1)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2)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3) 建立了巴斯德消毒法(4) 预防接种2. 柯赫(德国) ------- 细菌学之父(1)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利用固体培养基分离文生物●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三、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1.微生物与医疗保健:产抗生素的头号功臣,猴头菌片、冬虫夏草、螺旋藻等,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等2.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甜面酱,醋豆瓣酱,酱油,豆腐乳,豆豉,酸牛奶,奶酪,泡菜,面包、馒头,酒精饮料,味精等微生物与能源工业:生物乙醇,沼气发酵,微藻新能源等3.微生物与农业生产: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杀虫剂,植物生长激素等例:单细胞蛋白(SCP) ---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例:酵母菌等。

广泛用作食品、饲料、药品添加剂4.微生物与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四、微生物的五大共性1.体积小, 面积大 (最基本的特性)意义:大的比表面积特别有利于它们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微生物的其它很多属性都和这一特点密切相关。

2. 吸收多,转化快3. 生长旺,繁殖快4. 适应性强, 易变异5. 分布广, 种类多(多样性)五、微生物学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应用的一门学科。

(完整版)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

(完整版)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先期(模糊阶段);始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 --- 微生物的前驱者;奠如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 - -- 微生物学确立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 -- 细菌学确立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 --- 生物化学确立人;成熟期 ( 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就:①完整否认了自然发生说②证明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了然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 . 体积小,面积大;② . 吸取多,转变快;③ . 生长旺,生殖快;④ . 适应强,易变异;⑤ . 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由于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取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他 4 个共性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

特别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害;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截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赐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 ( 如内毒素 ) ,并与细菌抗衡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亲近有关。

8. 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 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 N-乙酰胞壁酸上。

②、双糖单位: N-乙酰葡糖胺和 N-乙酰胞壁酸经过β -1,4 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

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构造(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 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好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 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11.假肽聚糖的β-1,3- 糖苷键被水解。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第二版)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第二版)
各阶段的特点:
子囊孢子发芽产生单倍体营养细胞
单倍体营养细胞出芽繁殖
异性营养细胞接合,质配核配,形成二倍体细胞
二倍体营养细胞不进行核分裂,出芽繁殖
二倍体细胞变成子囊,减数分裂,形成4子囊孢子
子囊破壁后释放出单倍体子囊孢子
6、霉菌的有性和无性孢子主要有哪些?
无性孢子有:厚垣孢子、节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芽孢子、掷孢子。
原生质体: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后,所留下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细胞。一般由G+形成。
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称为芽孢(又称内生孢子)。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即ð内毒素)。
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
3、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五大共性: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原因:由于微生物是一个如此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7、何谓(G+C)mol% 值?它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有何应用?
表示DNA分子中鸟嘌呤(G)和胞嘧啶(C)所占的摩尔百分比值。
应用: ①判别种与种之间亲缘关系相近程度;②是建立新分类单元时的重要指标。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doc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doc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绪论绪论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重点复习资料(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微生物重点复习资料(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绪论1.微生物发展史重要人物+贡献:(1)列文虎克-观察到细菌——微生物学先驱者(2)巴斯徳——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曲颈瓶试验推翻生命自然发生说,建立胚种学说。

巴氏消毒法。

(3)约瑟夫·李斯特发明用石炭酸消毒手术器械、衣物和手术环境,可大大降低感染的机会(4)R. Koch 柯赫——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法则:判定某种微生物引起特定疾病,必须同时满足:–相关性:这种微生物必须在所有患该种疾病的生物体内都存在,但在健康生物中不存在–可分离培养:必须将这种微生物分离出来,作纯种培养–可人工感染:当用这种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接种到一个健康寄主时,必须能够引起同样的疾病–可再分离:必须能够从接种感染的生物体内再次分离得到这种微生物(5)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6)弗莱明——青霉素之父(7)Watson、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发现的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换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第一章第一节细菌1.原核生物三菌三体:细菌(狭义的)、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2.细菌概念: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μm,长度约0.5-5μm)、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3.细菌形态:简单,基本上只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仅少数为其他形状如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

4.细胞壁概念: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只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②为细胞的生扎个、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须③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1)革兰氏染色原理具体步骤③注意事项:A.关键步骤:95%酒精,0.5min;甩干B.涂片薄而均匀C.菌种种龄<18hD.各步骤时间(2)阴性菌阳性菌的特点G+细菌的细胞壁: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含90%肽聚糖10%磷壁酸(磷壁酸:阳性菌特有)G-细菌的细胞壁:厚度较G+细菌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很薄(仅2-3nm),故机械强度较G+细菌弱(3)四种缺壁细胞:L型细胞: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后合成,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的原生质体支原体: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5.细胞膜生理功能:①能选择性的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②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③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有关成分(如肽聚糖、磷壁酸、LPS和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场所④膜上含有与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有关的酶系,故是细胞的产能基地⑤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并可提供鞭毛旋转运动所需的能量6.核区特点:①无核膜、核仁,无固定的形状。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期末复习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期末复习

概念: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类群:①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②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③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影响人物①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②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③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原核生物细胞核无核膜包裹(称核区)的原始单细胞微生物立克次氏体: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虫媒微生物”衣原体: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

“能量寄生型生物”细菌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一般为无性繁殖。

多数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存在不等二分裂)少数其它方式:(1)三分裂,如绿色硫细菌(2)复分裂,如蛭弧菌(3)芽殖——芽生细菌(芽生杆菌属等)概念: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外形和保护细胞等多种功能。

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免受低渗透压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大分子(Wr>800)抗生素或酶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肽聚糖由肽和聚糖两部分组成。

G+肽聚糖单体:双糖单位+四肽尾+肽桥双糖单位:N-乙酰胞壁酸、N-乙酰葡萄胺、b-1,4-糖苷键(易被溶菌酶水解)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壁层特有的成分,它由O-特异侧链、核心多糖、类脂A构成革兰氏染色法染色步骤:涂片固定→结晶紫液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关键步骤)→番红复染(省略不影响)机制:细胞壁通透性学说①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②乙醇脱色: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层次多,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保持其紫色;G-细胞壁较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交联度差,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溶出,细胞退成无色③番红复染:G-细菌呈红色,G+细胞保留最初的紫色重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这一染色,可将几乎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又由于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壁成分、结构、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呈现出明显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革兰氏染色,就能提供不少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缺壁细菌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人为操作或自身突变下缺乏细胞壁①L型细菌: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学习要点1.1. 细菌Bacteria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1. 基本形态(1)球菌(Coccus):球形或近球形,根据空间排列方式不同又分为单、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

不同的排列方式是由于细胞分裂方向及分裂后情况不同造成的。

(2)杆菌(Bacillus):杆状或圆柱形,径长比不同,短粗或细长。

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

(3)螺旋菌(Spirillum):是细胞呈弯曲杆状细菌的统称,一般分散存在。

根据其长度、螺旋数目和螺距等差别,分为弧菌Vibrio(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形似C字)和螺旋菌(螺旋状,超过1圈)。

细菌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受环境条件影响(如温度、培养基浓度及组成、菌龄等)。

一般在幼龄和生长条件适宜时,形状正常、整齐。

而在老龄和不正常生长条件下会表现出畸形、衰颓形等异常形态。

畸形是由于理化因素刺激,阻碍细胞发育引起;衰颓形是由于培养时间长,细胞衰老,营养缺乏,或排泄物积累过多引起的。

2. 细菌大小细菌是单细胞的,大小在1μm左右,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其形状。

可用显微测微尺测量细菌大小,不同细菌大小不同,一般球菌直径0.5-1μm;杆菌直径0.5-1μm ,长为直径1-几倍;螺旋菌直径0.3-1μm,长1-50μm。

细菌大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细菌细胞结构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是细胞不变部分或一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核糖体等为全部细菌细胞所共有。

特殊结构是细胞可变部分或特殊结构,如鞭毛、纤毛、荚膜、芽孢、气泡等,只在部分细菌中发现。

(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壁(cell wall):位于细胞表面,较坚硬,略具弹性的结构。

(1)细胞壁的功能①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和渗透压的破坏,维持细胞形状;②鞭毛运动支点;③正常细胞分裂必需;④一定的屏障作用;⑤噬菌体受体位点所在。

另外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有关。

(2)革兰氏染色Cristein Gram于1884年发明的一种细菌染色方法。

不同的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G+)与革兰氏阴性(G-)两大类,两者在细胞壁组成上具有明显差异。

凡是不能被乙醇脱色,呈蓝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菌(G+);凡是经乙醇脱色,呈复染剂颜色,称为革兰氏阴性菌(G-)革兰氏染色的过程:①初染: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②媒染:碘和结晶紫形成脂溶性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③脱色: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不同的反应;④复染:沙黄复染,增加脱色菌与背景的反差并区别于未脱色菌。

(3)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例:G+细胞壁:是连续层,厚20-80nm,由微纤丝组成的网状骨架和基质两部分构成,其化学组成主要是肽聚糖和磷壁酸。

①肽聚糖(peptidoglycan):是由许多亚单位交联而成的大分子复合体,由双糖单位、短肽、肽桥组成。

双糖单位是N-乙酰胞壁酸(NAM)和N-乙酰葡萄糖胺(NAG)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而成;短肽为L-Ala-D-Glu-L-Lys-D-Ala;肽桥由5个甘氨酸组成,连接相邻的短肽。

短肽全部或部分连至NAM上,短肽之间也有连接,组成一网状结构。

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也是原核微生物的特有成分(古生菌没有)。

溶菌酶使肽糖中的糖苷链断裂,而青霉素是干扰短肽之间肽键的形成。

②磷壁酸(teichoic acid):是大多数G+的特有成分。

通过磷酸二酯键与NAM相连,它是多元醇和磷酸的聚合物,能溶于水。

其主要功能是:使壁形成负电荷环境,吸附二价金属离子,调节酶的活性;维持壁硬度;在细胞表面形成噬菌体吸附的受体位点;也是细胞壁深层的一种抗原物质。

(4)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杆菌(E.coli)为例:G-细胞壁的构成是非连续层,包括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称为外膜,8-10 nm,由脂多糖层、磷脂层和脂蛋白层组成,以脂类部分与肽聚糖相连;其中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其主要成分,也是G-细菌的特有成分,它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侧链组成。

脂多糖层的功能: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②吸附镁、钙离子;③决定G-表面抗原;④噬菌体受体位点。

内壁层紧贴细胞膜,厚2-3 nm,由肽聚糖组成。

与G+区别在于:交联低,肽链中的L-Lys往往被二氨庚二酸取代(DAP),无特殊肽桥。

(5)G+与G-细菌细胞壁的比较: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度较厚,20-80nm 较薄10-15nm细胞壁分层不分层分层,包括外膜和内壁层肽聚糖含量含量高(30-70%)只占组分的5-10%肽聚糖层数层数多低,一般1-2层交联度高较低磷壁酸有无脂多糖无有(在外膜层)DAP 无有(6)革兰氏染色机制G+细胞壁厚,网状结构致密,肽聚糖含量高,分子交联度紧密,用乙醇处理后,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透性降低,故细菌仍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内使其呈现紫色。

G-肽聚糖层较薄,肽聚糖含量低,交联度松散,且含较多类脂质,故用乙醇处理后,类脂质被溶解,细胞壁孔径变大,通透性增加,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细胞被脱色,经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7)古生菌古生菌是一群具有独特基因结构或系统发育生物大分子序列的单细胞生物,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

除热源体属Thermoplasma外,均有与真细菌类似细胞壁,但化学成分差别很大,不含肽聚糖,而含假肽聚糖、糖蛋白或蛋白质。

(8)细胞壁缺陷细菌①原生质体protoplast: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后形成的球形结构。

一般由G+形成。

②球形体spheroplast:残留部分细胞壁的球形结构,一般由G-形成。

具有对渗透压敏感;有鞭毛也不运动;对噬菌体不敏感;细胞不能分裂等特点。

③细菌L型:一种由自发突变形成无完整细胞壁的变异型,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油煎蛋”状小菌落。

④支原体:长期进化形成的无细胞壁、形态多变的G-细菌。

2. 细胞膜(cell membrane)细胞膜是存在于细胞壁与细胞质之间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

厚5-10nm。

由蛋白和磷脂组成,蛋白质含量高达75%,种类也多。

(1)膜结构假说: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基本骨架;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以多种形式不断运动,从而使膜具有流动性;膜蛋白无规则的,以不同深度分布于膜的磷脂层中。

(2)细胞膜的功能:①高度选择透性膜,参与物质运输;②渗透屏障,维持正常渗透压;③重要代谢活动中心,生物氧化和合成作用;④与壁、荚膜合成有关;⑤鞭毛着生点,提供运动能量。

3. 间体(mesosome)间体是细胞膜内陷形成。

其功能是呼吸酶系发达,拟线粒体结构;与壁合成、核分裂、芽孢形成有关。

4. 细胞质及内含物细胞质是位于细胞膜与拟核之间的无色透明胶状物,原核与真核的细胞质组成不同。

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主要由水、蛋白、核酸、脂类及少量糖和无机盐组成。

不同细菌细胞内,含不同内含物,是细胞的贮藏物质或代谢产物。

①贮藏物:异染粒是普通贮藏物聚β-羟丁酸颗粒是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常含有的碳源类储藏物。

此外,还有肝糖粒和淀粉粒、硫滴等储存碳源和硫元素的贮藏物颗粒。

②磁小体:在水生螺菌属和嗜胆球菌属等趋磁细菌中发现,其功能是导向作用。

磁小体可用来生产磁性定向药物或抗体,以及制造生物传感器。

③羧酶体:自养生物(如固氮菌)所特有,可能是固定CO2的场所。

④气泡:是存在于许多光能营养型、无鞭毛运动水生细菌中的泡囊状内含物,其内充满气体。

许多漂浮于湖水、海水表面的细菌如蓝细菌都具有气泡。

⑤核糖体(ribosome):是一种无膜包裹的颗粒状细胞器,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每个细胞含大量的核糖体。

原核生物具有70S的核糖体,游离存在;真核生物具有70、80S的核糖体,游离存在或结合于内质网等细胞器中。

5. 细胞核(nuclear body)原核细胞由于其核构造简单故称原核,拟核,核物质等,原核无明显核,仅有一核区。

其细胞核的特点是:无核膜、核仁、固定形态;结构简单;细胞分裂前核分裂。

一般为单倍体。

主要成分为环状双链、超线圈结构的DNA。

6. 质粒(plasmid)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DNA分子。

它可以独立复制,稳定遗传。

质粒分子比染色体小的多,仅有50-100个基因。

一个细胞内可有一至数个质粒。

质粒可以控制抗生素的产生,在遗传工程中质粒可作目的基因载体。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1. 荚膜(capsule)荚膜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面覆盖的一层透明粘性物质。

根据厚度和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大荚膜、微荚膜和粘液层。

荚膜由90%以上的水和多糖或多肽的聚合物组成。

折光率低,可用负染法观察。

它具有抵抗干燥;加强致病力,免受吞噬;堆积某些代谢废物;贮存营养物质等功能。

2. 鞭毛和菌毛鞭毛(flagellum)是某些细菌表面一种纤细呈波状的丝状物,是细菌运动器官。

鞭毛的直径是20-25nm,长超过菌体若干倍。

可通过电镜或特殊染色法观察鞭毛。

鞭毛由鞭毛丝、鞭毛钩和基体三部分组成,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鞭毛的运动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

鞭毛的着生位置与数目,可作为分类依据。

菌毛(fimbria,pilus)又称纤毛,是某些菌体表面存在的短而多的附属物。

纤毛比鞭毛更短、更细,且直而硬,数量很多,不具有运动功能,其作用是作为附着到哺乳动物细胞或其他物体的工具。

性菌毛(F菌毛)的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

数量仅一至少数几根。

性菌毛一般见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雄性菌株中。

性菌毛的功能和雌性菌株的有性接合有关,在接合中传递遗传物质。

3. 芽孢(spore, endospore)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营养细胞内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芽孢位于菌体的中央或末端。

每一细胞仅形成一个芽孢,反之,一个芽孢经萌发后也只能生成一个菌体,所以芽孢没有繁殖功能,是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方式。

(1)芽孢的结构:有多层,主要包括芽孢外壁、芽孢衣、皮层和核心。

(2)芽孢的形成过程:营养细胞中的DNA浓缩形成束状→质膜内陷→前芽孢双层膜形成→合成DPA →皮层合成→芽孢衣合成→芽孢囊裂解。

芽孢是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形态指标及灭菌标准的重要参数。

4.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如Bacillus thuringiensis(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个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即δ内毒素)称为伴胞晶体。

它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故可制成细菌杀虫剂。

三、细菌繁殖与群体形态1. 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的繁殖方式以裂殖为主,少数有性接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