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新课标:关于中考背诵篇目和名著阅读的调整

合集下载

2022年语文旧课标和新课标的对比

2022年语文旧课标和新课标的对比

2022年语文旧课标和新课标的对比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变化,原有的学习模块,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实践。

在课标改版之后,将这五个模块整合为四个,分别是识字和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和探究。

第二个变化,是提出了语文学习的四个素养内涵,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文化自信放在了比语用能力还要靠前的位置,所以我们讲古诗词的学习一定是未来的重要一块。

相应的小学必背的古诗词呢,由原来的70篇变为了75篇,中学的古诗词由原来的50篇变为60篇。

第三个变化,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孩子未来学习任务要更加的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会更加地注重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任务群,分为了三个方面,首先基础任务群指向的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和感受。

目的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识字写字的基础能力,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规范。

发展型的任务群有三个,包括实用性阅读的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这就告诉我们的学习内容上的一个重大的变化,要体现学习实用的功能,要把阅读和输出,阅读和创作,阅读和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

第三个是拓展型的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两点。

那么整本书阅读呢,已经在语文学科中体现出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只啃教材,那么你将无法赢得未来的考试。

跨学科学习,是要把语言文字和各个学科联动起来,展开学习的广度,比如说和艺术结合,和科技结合,联通校内校外让。

语言文字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中得以灵活地运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语文学习的重要地位。

最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关于阅读

最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关于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阅读篇语文首先是一门语言,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领域。

语文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的理念进行了更新: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朱永新老师在《理想的德育》一文中指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在自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德性,主要是侧重从感性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和领悟道德的准则。

而通过读书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则是强调把道德的体验、道德的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并且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

换句话说,生活是学习和实践道德的活课堂,而优秀的书籍则是让道德内化的催化剂。

真、善、美是人类从古至今都孜孜以求的东西,从辨证的角度说,这三者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细想之下,我们还会惊奇地发现,德智体美劳其实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是我们为了论述的方便,才人为地对其进行了分离。

真正的教育是整体的、和谐的、兼容的。

而这些内涵又完整地在语文课堂中次第呈现:一个汉字本身就有深远的意义,一个词也许有久远的传说,一句话或许就是人生的哲理。

语言的广博,不在于字词数量的多寡,而在于字面背后给人的思考,那是精神的传递,那是人性的彰显。

而要理解这些由浅入深的文思,则需要通过阅读来逐步感悟,加之生活中不断加以印证、打磨,一个人的思想才会逐渐成形。

正因为如此,每个年龄阶段,对于阅读的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2022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板块,究竟如何重新定义阅读的。

2022语文新课标实践与探索:整本书阅读的三种课型

2022语文新课标实践与探索:整本书阅读的三种课型

2022语文新课标实践与探索:整本书阅读的三种课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中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

”高效推进整本书阅读,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积极研究的课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紧扣学生完成阅读一整本书的全过程,将整本书阅读课分为陌生化导读课、阅读中推进课、阅读后分享课三种课型,构建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以引领学生实现整本书深度阅读。

一、陌生化导读课此类课型主要适用于学生初读一本名著之时。

一整本名著,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甚至更多,内容庞杂、主题多元,而且不少经典书籍因为年代久远,作者与现代中学生生活经历不同,导致很多学生对很多整本书都感到很陌生。

如何消除与经典的隔膜,陌生化导读课应该“导” 什么?(一)导兴趣“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影视片段欣赏、精彩情节赏析、作者轶事、个性化评价或者好书推荐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先借助电影片段,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思考,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赏析保尔到莫斯科治病的片段,通过分析作品中保尔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引导学生探索保尔这一人物的特点,燃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在阅读《我们生》时,先让学生了解杨绛先生的生平故事以及世人对她的评价,进而让学生产生阅读原著的动力。

教师以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出发点,带领学生从未知走向已知, 又从已知走向未知。

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的畏难心理,激发阅读兴趣。

(二)导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书籍浩如烟海,教师做不到手把手教学生读每一本书,但可以提供给学生可借鉴的方法指导。

导读课应重视书名、封面、目录、序言和后记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图书的特点和价值,根据自身实际确定阅读目的。

拿到一本书后,我通常借助“四读”找到作者或者编者传递的相关信息。

新课标对初中名著阅读的要求

新课标对初中名著阅读的要求

新课标对初中名著阅读的要求新课标对初中名著阅读的要求作为一个学生,阅读名著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习任务。

随着新课标的推出,对初中名著阅读的要求也有了新的要求。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新课标对初中名著阅读的要求。

一、阅读的内容新课标要求初中生阅读的名著包括《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经典名著。

这些名著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的故事和文化背景,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二、阅读的方式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名著,还要通过深入阅读和研究,去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哲学、政治等内容,用心去挖掘其中的价值和智慧。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原著、解读经典、参加读书活动等方式来深入了解名著。

三、阅读的目的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名著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同时还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意识。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四、阅读的方法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名著,还要反复阅读和理解,并学会思辨,进行文学鉴赏。

学生可以通过预习、研究背景、分析情节、发现人物性格等方式进行深入的阅读。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分析作者选用的语言手法、修辞手法等,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总之,新课标要求初中生通过阅读名著,来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知识的启示,更能够增强自己的人文素质,成为具有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优秀学生。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新课程标准(新大纲)指定背诵篇目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新课程标准(新大纲)指定背诵篇目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新课程标准(新大纲)指定背诵篇目【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及思考:把整本书通读放在首位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及思考:把整本书通读放在首位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及思考:把整本书通读放在首位2022语文新课程标准总体表述:“(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总体表述中的话是就四个学段的“整本书阅读”及“整本书阅读教学”来说的,因此,采用的是概念性的表述。

“语文实践活动”涵盖面较广,可以是挑选、推荐图书,可以是“制订阅读计划”,可以是撰写读书笔记,也可以是“分享阅读心得”等等。

“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这句话本意是好的,但指导性不强,虽然课标明确说其中“推荐的读物仅为举例”,实际上一线老师不约而同只盯着课标中明确列出的课外读物,“阅读目的”首先服务于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其次才是阅读能力等上层的东西。

“阅读兴趣”多数时候还是我们老师自己的兴趣——鲜有老师会放任学生看“阿衰”系列校园漫画、网络言情小说等这些读物。

“制订阅读计划……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

”说的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操作问题,对于这一部分,老师们往往都用在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各种课型上。

“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丰富精神世界”讲的是整本书阅读的终极目标,更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之一。

再看学习内容:列出上表,梳理“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个人的意思很明确:把“阅读”(或者说“完成整本书阅读”)放在首位!无论哪个学段(三、四学段安排的两个总结梳理环节除外),无论什么书目,都必须把“阅读”放在首位!当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突出问题是:忽略整本书阅读,重视“体会”“感受”“想象”“交流”“讲述”“评价”——讲解!与单篇课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一样——讲得多读得少。

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很多时候,我们老师讲得太多、太细,而一定有一部分学生连课文都没读清楚,这种教学方式不自觉又被移植到了“整本书阅读”上。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策略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策略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策略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大家熟悉的说法,但是作为学习任务群里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似乎又是陌生的。

之所以陌生,是因为学习任务群而非整本书阅读。

将整本书阅读放到学习任务群的环境中,又有着什么样的变化与实践措施的更新呢?一、学习任务群让整本书阅读由“无序”逐步走向“有序”整本书阅读不是有了学习任务群之后才成为热点,在之前的教学现场,它早已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整本书”:“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他同时也说,“对本国文字的阅读与写作教养,即养成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

“课外多看书籍”或许就是这样的话语——“课外”,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整本书阅读”与“课外阅读”是画等号的。

也正因为如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整本书阅读的无序。

说其无序,我想大概无非是这样一些原因:1.因为是“课外”,相对于课堂教学的严谨、规范,呈现的是一种自由、随意状态,需要孩子的自律、自我规划。

对于“课外”的东西,作为老师,可以监控的手段似乎也是较为有限的,在某些程度上,也仅仅只是“布置”与“期望”。

呈现的样态属于没有规范的粗放形态。

2.因为阅读的内容(整本书的内容)与教材课文内容相比,缺乏统一的标准,所以造成较为“无序”的情况。

换句话来说,就是某一本书,我们看到在二年级的课堂上出现,但是在四年级的课堂上也出现。

这样的情况,甚至不是在不同的区域,而是在同一个学校的课堂上同时出现。

大家都觉得这很正常,每一位使用的老师都有充分的理由。

可是,一本书究其实质来说,它可能只适合某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阅读。

即便有使用上的区别,仅仅应该是个例,而不是一个普遍使用的现象。

但在整本书阅读中这似乎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3.因为谈论整本书的出发点多样化,造成各种观点“都有理但却相互冲突”。

2024语文新教材培训讲座:初中语文教材修订的变与不变

2024语文新教材培训讲座:初中语文教材修订的变与不变

2024语文新教材培训讲座:初中语文教材修订的变与不变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的颁布实施,2022年3月教育部正式组织启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修订,经过编写、讨论、修改、审查、试教、特级教师审读等多方面的工作,自2024年秋季学期起七年级上册将在初中起始年级全面使用(这套教材以下简称“修订教材”)。

由于现行教材(2017年秋季至现在使用的教材)进入课堂时间不长,编写期间也已经吸收了较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课标”,2015年启动修订)的新理念,且使用过程中每年或多或少都有修改增减,所以得到了众多好评。

因此,本次修订之初确定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守正创新,稳中求进。

最终目标是: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根据义教新课标精神打磨优化、补充完善教材内容及编排体例,特别要突出语文“以文化人”的学科特性,整体提高教材质量。

一、整体保持稳定大家打开七年级上册教材,翻看目录就会觉得:教材没什么变化,还是那几个单元,那些个写作,只是调整了几篇课文,减少了综合性学习(修订教材称为“专题学习活动”)内容而已。

总体来说,这个感觉是对的。

教材建设的一个经验是:守正创新。

守不住传统,无视多年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创新就会大打折扣。

特别是初中尚处在重要的打基础阶段,必备知识的建构、关键能力的养成还离不开适当的讲解、传授、训练,经典文本的解读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能力。

为此,修订教材整体保持稳定是大前提。

1.全套教材总体架构基本保持不变总体架构是指每一册教材的单元和构成单元的各个板块的基本框架。

修订教材各册仍然是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基础板块,同时交叉安排专题学习活动(原“综合性学习”)、整本书阅读(原“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语文知识补白等内容。

现行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的“口语交际”板块,如转述、复述、演讲、辩论、讨论等,因这些内容在其他学习板块中多有融入、交叉,所以修订教材将其重点融入专题学习活动,不再单列。

新课标语文必背60篇

新课标语文必背60篇

新课标语文必背60篇新课标语文必背60篇包括以下内容:1.《论语十则》2.《伤仲永》3.《木兰诗》4.《口技》5.《短文两篇一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6.《狼》7.《山市》8.《童趣》9.《羚羊木雕》10.《风筝》11.《故乡》1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3.《第一场雪》14.《三峡》15.《春》16.《济南的冬天》17.《紫藤萝混布》18. 《童趣》19.《理想》20.《短文两篇一行道树、第一次真好》21.《观沧海》22.《次北固山下》23.《钱塘湖春行》2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5.《天净沙秋思》26.《生命,生命》27.《我的信念》28.《在人间》29.《母亲》30.《我的母亲》31.《我的第一本书》32.《阿长与<山海经>》33.《少年闰土》34.《有的人一纪念鲁迅有感》35.《在人间》36.《母亲》37.《我的母亲》38.《我的第一本书》39.《阿长与<山海经>》40.《少年闰土》41.《有的人一纪念鲁迅有感》42.《皇帝的新装》43.《童区寄传》44.《蚊子和狮子》45.《宋定伯捉鬼》46.《桃花源记》47.《智子疑邻》48.《塞翁失马》49.《曹刿论战》50.《邹忌讽齐王纳谏》51.《周公移山》52.《陈太丘与友期行》53.《出师表》54.《捕蛇者说》55. 《岳阳楼记》(范仲淹)56.《醉翁亭记》(欧阳修)57.《满井游记》(袁宏道)58.《小石潭记》(柳宗元)59.古代诗词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过零丁洋(文天祥) ;己亥杂诗(龚自珍) 60.诗五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过零丁洋(文天祥)。

2022中考语文:统编教材初中各年级必背古诗文61篇

2022中考语文:统编教材初中各年级必背古诗文61篇

2022中考语文:统编教材初中各年级必背古诗文61篇最新统编版7~9年级必背古诗文含2022年新增10篇统编版七年级(上)《观沧海》(必背)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必背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必背)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必背)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论语•十二则》(全文必背)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统编版七年级(下)《木兰辞》(全文必背!)北朝民歌(节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陋室铭》(全文必背)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全文必背)宋•周敦颐(节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登幽州台歌》(必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望岳》(必背)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新课标语文必背篇目

新课标语文必背篇目

新课标语文必背篇目
一、古代文学
1.《孔雀东南飞》——唐代杜牧的七律
2.《将进酒》——唐代李白的乐府
3.《滕王阁序》——唐代王勃的序文
4.《静夜思》——唐代李白的诗
5.《桃花扇》——元代汤显祖的长篇话本
6.《红楼梦》——清代曹雪芹的长篇小说
二、现代文学
1.《呐喊》——鲁迅的短篇小说集
2.《家》——巴金的小说
3.《茶馆》——老舍的话剧
4.《荷花淀》——丁玲的小说
5.《围城》——钱钟书的小说
6.《浮生六记》——沈复的散文
三、近现代诗歌
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
2.《登高》——徐志摩的诗
3.《生命·爱》——顾城的诗
4.《致橡树》——舒婷的诗
5.《我爱这土地》——朱自清的诗
6.《雪夜》——毛泽东的诗
四、古文阅读
1.《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2.《左传》——春秋时期鲁国历史记载
3.《资治通鉴》——唐代司马光编纂的中国史书
4.《大学》——孔子弟子编写的经典文献
5.《文心雕龙》——唐代刘勰的文学理论著作
6.《三十六计》——古代兵法经典
以上为新课标语文必背篇目。

每个篇目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为我们了解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对这些篇
目的学习可以增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升我们的
文学素养。

双减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建议

双减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建议

双减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策略建议一、《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命题要求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

命题情境可以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也可以从个人、学校、社会等角度设置。

日常生活情境指向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的语言实践,凸显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

文学体验情境侧重强调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意表达;强调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关注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

跨学科学习情境侧重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命题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抓住社会生活中常见但又值得深思的真实场景,创设新颖、有趣、内涵丰富的情境,设计多样的问题或任务,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探究欲望。

命题材料的选取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特点。

命题材料要能够体现问题或任务的对象、目的与要求,能够启发学生调动既有知识和资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能够为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提供背景材料或知识支架。

问题或任务是题目的主体部分。

根据语文实践活动的不同类型,问题或任务设计可以侧重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中的某一方面,也可以设置综合型题目,让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充分展示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阅读与鉴赏类问题或任务要立足文本信息的提取、归纳、概括,考查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创作动机、表达效果作出合理评价。

表达与交流类问题或任务要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经验,记述生活经历,表达情感体验,就语言、文学、文化、生活等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在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密切关联的交际语境中,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考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以及思维发展水平。

梳理与探究类问题或任务要从具体的文本材料出发,拟定有育人价值和探究空间的活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筛选分类、比较概括、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问题或任务设定要关注探究结果的合理性,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普通高中新课标公布 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增加至72篇

普通高中新课标公布 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增加至72篇

普通高中新课标公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增加至72篇进入新的课程标准实施阶段,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意见,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语文课程。

在修订后的新标准中,古诗文背诵篇目从原有的40篇增加到了72篇。

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对于这个修改,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种尝试。

古诗文的背诵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增加背诵篇目的数量,可以帮助学生接触更多样的文化经典,培养广泛的文学素养。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新的课程标准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

背诵古诗文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会感到压力倍增。

加之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对于一些学生而言,可能导致学习时间不够充分,难以兼顾各门学科的学习。

然而,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这一修改的人,我们都不能忽视古诗文背诵的重要性。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背诵古诗文,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古诗文以其深沉的内涵、优美的语言、独特的韵律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选择72篇篇目时,教育部充分考虑了文化多样性和知识体系的全面性。

新的篇目增加了南北文化的对比,增加了对女性文学的关注,同时也添加了一些短小精悍的文言文篇目。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文化。

背诵古诗文应该强调的是理解和领悟,而不仅仅是机械的背诵。

学生们应该通过阅读和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意境,掌握其中的哲理和道理,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情感品质。

古诗文背诵的目的是通过它们传递给学生们一种美的享受,激发他们的文学创造力,并在灵感的指引下,自己创作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学作品。

在实施这一新的课程标准时,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引导学生去寻找背诵古诗文的乐趣和意义。

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如诵读、赏析、研究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意义。

初中名著阅读与中考新考法

初中名著阅读与中考新考法

初中名著阅读与中考新考法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和改革的持续深化,中考语文试题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

其中,名著阅读部分的考察方式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探讨初中名著阅读与中考新考法的相关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中考中的名著阅读考察。

一、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拓展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名著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哲学、社会等多个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中考新考法对名著阅读的要求中考新考法对名著阅读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中考新考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名著阅读,并能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

这要求学生平时注重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知识储备与运用能力:中考新考法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名著的基本知识,还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重积累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3、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中考新考法要求学生在名著阅读中能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还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识,能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应对中考新考法的策略为了应对中考新考法对名著阅读的要求,学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制定阅读计划:学生可以根据中考要求和自身情况,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

包括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内容等,以确保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2、注重基础知识积累:学生应该注重积累名著的基础知识,例如作者、背景、情节等。

还应该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例如历史、文化等,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名著内容。

3、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做读书笔记等方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还可以参加阅读课程和讲座等,学习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

4、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应该独立思考、积极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还可以参加讨论和辩论等活动,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022课程标准对于诗文教学的要求

2022课程标准对于诗文教学的要求

2022课程标准对于诗文教学的要求
诗文教学新课标要求:
一、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新课标规定:“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诵读古典诗词,得到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积淀,更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俞平伯先生曾说过:“古人做文章时,感情充沛,情感勃发,故形之于作品。

当时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今天的读者要了解当时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来的轨道,逆溯上去。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必需考虑不同级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

采用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创设情景的原则。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

四、自主学习的原则。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2022语文新课标文言文删减

2022语文新课标文言文删减

2022语文新课标文言文删减2022版新课标要求背诵135篇,小学部分没有变化,初中删掉了古文《河中石兽》。

《孟子》三则中增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删除“富贵不能淫”,《礼记》一则(虽有佳肴)改为《礼记》一则(虽有嘉肴),《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替换为《吕氏春秋》一则(伯牙鼓琴,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如下:1、关雎(关关雎鸠)——《诗经》2、兼葭(兼葭苍苍)——《诗经》3、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4、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5、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6、木兰辞(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8、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9、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10、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12、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13、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14、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15、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19、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20、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21、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2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2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24、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2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6、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27、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2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9、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30、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3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2、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33、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34、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35、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36、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37、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38、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39、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40、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41、《论语》十二章42、曹刿论战——《左传》43、《孟子》三则44、《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

2024 年秋季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名著部分的新变化

2024 年秋季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名著部分的新变化

2024 年秋季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名著部分的新变化2024年秋季,初中三年必读名著又有变化,以下是阅读篇目。

七上: 《朝花夕拾》《西游记》七下:《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八下)八上:《红星照耀中国》《红岩》(选读变必读)八下:《经典常谈》《昆虫记》九上:《简爱》(原九下)《唐诗三百首》(新加入)九下:《水浒传》(原九上)《儒林外史》原先的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和《艾青诗选》被撤换,以后可以不用再买啦,明后年的中考一般也不会再考了。

2024 年秋季,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在名著部分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这些变化旨在适应新版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以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名著导读部分由原来的《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改为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

这一改变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八年级上册的整本书阅读推荐了《红星照耀中国》,通过阅读这样的红色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精神。

而九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部分,将原来的《艾青诗选》替换为《水浒传》。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通过阅读《水浒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人物形象以及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

这些名著部分的新变化,强调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整本书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在较长时间内沉浸于一部作品中,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要素,感受文学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采用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究名著的内涵。

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参与度。

学生自身也应重视名著阅读,积极投入到整本书的阅读中。

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思考和分析,做好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试提纲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试提纲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试提纲一、选择题1、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什么?2、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什么?3、语文课程总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什么的整体提高?4、语文教育的特点有那些?5、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什么?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什么的能力?7、能用什么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朗读评价的总要求8、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9、《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学写规范、通行的是什么?10、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12、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在什么中进行?13、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4、阅读教学过程是什么之间对话的过程?15、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写作”是其重要的策略有哪些?16、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什么?1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什么?18、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什么?19、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什么?20、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什么?21、什么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2、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什么,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23、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什么?24、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什么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25、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什么理解基本内容?2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什么?27、语文课程应该是什么而富有创新活力的?28、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多少字以上?29、什么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防止片面追求形式?30、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什么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31、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和什么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3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多少字?3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什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34、《语文课程课标》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初中名著阅读与中考新考法

初中名著阅读与中考新考法

初中名著阅读与中考新考法初中名著阅读是中考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随着中考新考法的实施,对初中名著阅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从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中考新考法的特点以及如何有效准备名著阅读等方面进行探讨。

初中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名著作为经典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教育。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培养对历史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同时,名著中的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也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此外,名著还能启发学生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中考新考法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名著阅读也有着与之相对应的新特点。

一方面,新考法注重学生对于名著文本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解析名著文本时,学生除了要理解表面意义,还要深入挖掘其中的隐含信息、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等。

另一方面,新考法注重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扩展应用。

学生需要能够将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或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机地进行思考和表达。

为了有效准备名著阅读,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首先,注重名著的阅读与理解。

学生应该对名著进行反复阅读,理解其中的情节、人物关系及主题思想等,并通过笔记、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记录和整理,以帮助记忆和理解。

其次,培养扩展应用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讨论、写读后感、进行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名著中的情节、人物形象或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名著作家的其他作品,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

最后,多做真题和模拟试题。

通过做真题和模拟试题,可以了解考试的要求和难点,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初中名著阅读在中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中考新考法的实施对名著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但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注重名著的阅读与理解、培养扩展应用的能力以及多做真题和模拟试题,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中考名著阅读的考查。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5大核心变化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5大核心变化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5大核心变化语文课程标准5大核心变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在24月正式颁布,即将在2022年的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2011年版和2022年版两版课标的目录,能够发现2022年版课标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

第一,2022版课标里边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

第二,2022版课标新增加了课程内容(这也是这一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重大变化)。

第三,新增了学业质量,这是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当中首次出现学业质量。

第四,在课程实施部分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按照课标前言中的总括,这一版课标修订主要有5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第四,增强了指导性。

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下面我就从这5个方面展开,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2022年版。

核心变化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1.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这一次的课标修订,重点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文化自信等方面。

这些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都有体现。

素养型的课程目标体系是这一次育人导向一个最典型的表现。

我们在研读这些内容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育人导向的具体落实,也要关注如何在教育教学当中,将育人导向转化为真切的真实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化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完整过程。

在课程内容部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包括这样5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外国优秀文化、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语文新课标:关于中考背诵篇目和名著阅读的调整
大家好,我是语文课代表,今天和大家谈谈2022年新课标中的微调内容。

2022年新课标已经下发,一线老师和家长学生最关心的变化,其实并不是前面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而是那些附录中“需要掌握的硬知识”。

读写菌将其与2011年课标进行比对,整理出其中几处变化,发出来方便大家研究。

一是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调整。

删除一篇。

2011版课标要求背诵136篇,2022版新课标要求背诵135篇,小学部分没有变化,初中删掉了古文《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是篇知识点很多的古文,其中有古今异义字词,有倒装句被动句,主旨也比较适合初中学生感悟,但这篇文章确实“配不上”背诵。

建议新版教材保留这篇文章,只是去掉“背诵全文”这个课后作业就行。

改换一篇。

同样是高山流水的故事,2011版课标要求背诵的是《列子》选段,2022版新课标要求背诵的是《吕氏春秋》选段。

这个选段在当前的部编本教材中是六年级上册的课文。

调整顺序。

小学阶段有几首需要背诵的诗歌被调整了顺序,不清楚是什么原因。

读写菌查阅了四位诗人的生卒年月,发现按原来的史料,2011年课标排序是正确的,可能近年来又有新的发现,课标编者据此做了调整。

另有两首近代诗也调整顺序,2011版是高鼎的《村居》在前,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在后,新版颠倒过来。

龚自珍(1792-1841)
高鼎(1828-1880)
两位诗人有交集,但《己亥杂诗》写于1839年,当时高鼎才11岁,《村居》是高鼎晚年所写,写作时间一定在。

从这个细节上来看,编者确实是精益求精的。

二是课内外读物的调整。

诗歌散文作品,新增了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估计会编入小学必读篇目。

长篇名著增加了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虽然缺席2011版课标,但2016年开始使用的部编新教材已经收入,所以师生们并不感到陌生。

长篇名著删除了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其实这几年鲁滨逊已经在新教材中“内退”了,这次只是正式宣布退出课标。

科普作品增加了《十万个为什么》,估计会成为小学读物。

这样,初中课外读物和当前教材要求基本相符,新教材一般不会有很大变化。

至多将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放到初中阅读。

三是语法修辞知识的调整。

增加了常用标点符号的知识,标点估计会成为今后中考命题的一个新考点。

以上“硬知识”没有做大幅度调整,使得后期教材修订也不必大动筋骨,至少篇目可以保持基本稳定。

毕竟部编版新教材刚刚用了才五六年,期间又不断调整,每一次印刷都会删除老课文,增加新课文,刚刚稳定下来,又来了新课标,再去大幅度调整新教材,我们前期针对教材的培训、集备、教研都白费了精力。

但愿改革不像黑瞎子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

不过,就是真的再次更换教材,其实也有好处,老师们又可以不断被要求参加培训,挣好多好多学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