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七则(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优选教案范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优选教案范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优选教案范文《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有二十篇。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优选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优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力求达到对所选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思想、生活的目的。

3.汲取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每一则选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深入理解每一则选言所传达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最近,你随意地走入哪一家书店都会看到这样的书籍:《于丹〈论语〉心得》《人味孔子》《孔子传》《论语新解》《学而时习之》《丧家狗——我读〈论语〉》等等,显而易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掀起了一股学习《论语》,走近孔子的热潮,面对这股热潮,你有哪些思考呢?(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如:时代呼唤着君子;经典文化必须传承;学习《论语》,增长智慧等。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的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

而《论语》里边更多的内容已经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或者早已化作千年不易的做人与行动的准则,或者已经成为学习、处世与生活的智慧。

其实孔子离我们很近,《论语》和我们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再来品读《论语》选言。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

(教师的朗读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感情充沛,让学生领悟文言篇章的诵读技巧。

)2、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的自由朗读,除读准字音外,也要把握好语速、节奏。

)3、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诵读。

4、学生个人朗读。

5、男女生分别读其中的几则,如第一、三、五、七、九由男生来读,其余由女生来读。

6、全体齐读。

初中论语的教案

初中论语的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论语》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论语》选段,使学生了解孔子及其思想,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论语》的内涵,学会品味古文的语言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人修养。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论语》选段。

2. 掌握《论语》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论语》选段中的古文表达。

2. 深入领会孔子及其思想的核心内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论语》选段及相关资料。

2. 学生预习《论语》选段,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及其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论语》选段,理解文意,体会孔子思想。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论语》选段,分析孔子思想,解答学生疑问。

5. 案例分析:选取《论语》中的典型句子,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孔子思想。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孔子思想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论语》选段,做好笔记,深入思考孔子思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孔子及其思想,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人修养。

语文教案论语七则

语文教案论语七则

语文教案论语七则《语文教案论语七则》一、智者不迷孔子曰:“智者不迷。

”这句话是对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激励和提醒。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和乐趣。

二、学而不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是孔子对于学习和教育的高度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素养,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动力,用心教书育人,用爱呵护每一个学生。

三、行有余力“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个观点告诉我们,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开展更深入、更广阔的学习和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扎实基础,勤于实践,不断提高语文素养,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要过分关注学生的评价和反馈,而是应该更多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从而更好地引领他们走向成功。

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是孔子对于求知和进取的态度。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勇于追求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学识面,做一个积极向上、兢兢业业的知识工作者。

六、朝闻道,夕死可矣“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和进取。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好每一个学习机会,坚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踏实地学习每一门功课,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

七、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言传身教,言出必行,用真情实意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

《论语七则》学案

《论语七则》学案

《论语七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读准字音;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和实词;背诵《论语七则》;
2、能力目标:学习尝试用“四步读书法”学习文言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加强人格修养方面的培养。

二、课前准备
1、文化常识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 (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孔子说“仁者爱人”,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论语》是一部散文著作,是记录有关孔子言行的书,是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宋代的把《论语》和、、合称为“四书”。

2、给加点字拼音
一箪.()食自省.()盍.( ) 衣裘.()
友便.()辟.()友便佞.()乐.()节礼乐.()乐佚.()游乐晏.()乐
三、课堂练习
1、小组合作共同讨论文意,写下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并解释,或写下你不能解决的字词,请同学帮忙解决。

2、学习《论语》的语言风格,用简短的文字,阐述一个道理。

四、课后作业
1、背诵今天学习的几则《论语》。

2、用“四步读书法”,小组合作学习余下的几则。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9篇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9篇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9篇《论语》十则教案设计篇一第一则讲的学习,不限于书本。

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

诗、书是学习书本知识,礼、乐、射、御都不限于书本知识,要求实习。

孔子讲学习,不是学过了就算,要求按一定时间去实习。

像礼、乐、射、御,不是学一下就会,要多次实习,所以需要一定时间去实习,在学习中还要有体会,有心得,所以说不也喜悦吗?正因为学了有体会,所以感到喜悦。

学习时有朋友来共同切磋,比一个人学习好,所以说有朋友来,不也快乐吗?学习是自求长进,所以人家不了解我,也不必怨恨。

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是这样的,所以称“不亦君子乎?”这样,孔子讲的学习,不光讲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提高品德教育。

第二则讲温习,温习旧的知识,却有新的体会,新的认识,可以做老师了。

老师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得到启发,老师要自己“温故而知新”,自己温习旧的知识,有新的体会,才能使学生得到启发,所以要“温故而知新”。

旧的知识,有的在新的社会里还有借鉴作用。

那需要对新的社会有所了解,知道新社会里需要什么,才能分别哪些旧知识还有借鉴作用。

第三则讲学和思的辩证关系。

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

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

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

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第四则孔子讲对于“文”的要求,要聪明灵活,爱好学问,不耻下问。

下问有两方面,地位高的人向地位低的人请教,有学问的人向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所谓有学问,可能指很有文化知识,但对于某一行专业知识,他还不如从事专业的人知道得多,所以有关专业知识,还得向从事专业的人请教。

第五则讲学和教,学习的知识要记住,对学习要不厌倦,教人也要不厌倦。

初中上册论语教案

初中上册论语教案

初中上册论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论语》六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儒家思想的精髓。

2.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学会欣赏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1. 文言实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句子的翻译和朗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论语》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阅工具书。

2.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注音,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则讲解,解释文言实词的含义,如“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等。

2. 对课文句子进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3. 分析课文中的成语、格言、警句,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朗读、背诵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忠诚”、“诚信”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巩固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2.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注音,提高朗读水平。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则讲解,深入分析课文思想内容。

2. 通过对课文句子的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朗读、背诵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论语》七则(人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七则(人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七那么(人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论语》七那么(人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的伦理、哲学、政治、教育思想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作用2、读准字音3、掌握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词性活用的几个句子【教学重点】1、孔子的思想2、课文的意思【教学难点】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走进文言写就的历史,与古人晤对一堂,孔子呈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在你的想象中,或许他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对他敬而远之,也可能觉得他是封建礼教的源头,对他加以批判。

其实,对一个人的评价要建立在了解的根底上,同学们不妨借学习的时机去找《论语》的全书来看看,全面的了解一下孔子,对他有一个自己独立的、独到的认识。

古人所处的时代多少有点遥不可及,所言所行或多或少不能为我们所熟识,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也是正常的,讲解孔子,述说论语,所要表达的是我眼中、脑中的形象与意义。

二、写作背景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为商后宋国贵族。

少“贫且贱”,及长在鲁曾任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乘田(管理畜养)一类的小官。

鲁定公时(孔子约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满意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离鲁而周游卫、宋、陈、蔡、楚列国,都不为时君所用,归死于鲁。

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人。

古文学家说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

虽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经典,可能曾作过某种工作。

由于他弟子的活动,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学派,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政治态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权势者维持旧秩序的要求。

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家的补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经过系统化,成为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的教案

《论语》的教案

《论语》的教案《论语》的教案1学习目标:1详细了解孔子的生平大概和《论语》产生的社会背景。

2品味孔子语录的艺术特色。

(排比的语言气势,比喻的形象意义,对偶的整齐形式)3懂得语录所阐述的道理。

学习重点:品味孔子语录的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懂得语录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孔子和《论语》的资料。

教学内容《论语》的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过程和方法:朗读法、合作讨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今天,我们要携手一起去拜访一位大人物,这个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

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们了解他吗?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十则。

二、读出气韵这是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第几次接触文言文?你们知道要如何才能学好文言文吗?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朗读中,我们可以读出气韵,读懂人物,读出智慧。

下面就请同学们摇头晃脑地,不受约束地放声自由朗读课文。

派一个代表吧。

(指名朗读,正音)(要读出韵味,除了读准字音,还要咱们进一步了解课文蕴涵的深意。

)全班齐读。

三、读懂人物1.明确《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大家读后一定发现了,很多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十则都是孔子说的话吗?曾子和子贡是谁?由此可见,《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有关孔子的五则吧。

高三语文论语七则

高三语文论语七则

十五、《论语》七则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常锋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驾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并记诵《论语》七则内容,了解儒家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3、联系实际,体会本文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说明:本文节选自《论语》,从内容上看主要阐述了守“仁”、“安贫乐道”等儒家基本思想,是理解孔子及儒家学派的重要依据。

从文言翻译角度来看,本文有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因此从字词句入手,驾驭积累肯定的文言基础学问,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这堂课的设计上,有从文字意思入手到探究文字背后思想的一个过程,须要学生按部就班地走进圣贤的心灵,也只有充分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才能使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驾驭文中出现的常用实词和虚词,深化理解儒家传统思想精髓。

2、难点:孔子言论中提出的关于人格修养方面的重要观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说明:本文是中学课本第五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作为文言文单元,我们虽然要重视学生对于文言字词文句的理解驾驭,但高三的学生不应当仅仅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还应当提高到更深一层,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如何在当今这个时代理解儒家的思想精髓,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也是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青年学子提出的一个重要人生话题。

教学过程思路点拨本文节自选《论语》,因为每则出处不同,所阐述内容也各有侧重。

在解读文本之前,可以简洁介绍各则主要内容。

依据课下注释,学生自己可以对本文文字做粗略疏通,但有重要的字词及语法现象须要强调,因此也可以用一课时疏通文字,在全面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其次课时来整体阅读七则内容,归纳整理本课主要阐述的道理。

因为《论语》的解读,已经有各个专家作了比较成熟地探讨,也不乏深化浅出的范本,可以发动学生从他人的专著中找寻疑问,在课堂上加以争鸣,这样可以把各则内容扩绽开去。

练习举隅1、摘选《论语》中关于君子的格言,补充儒家对“君子”形象的阐述。

论语课教案 论语第一课教案优秀8篇

论语课教案 论语第一课教案优秀8篇

论语课教案论语第一课教案优秀8篇论语课教案论语第一课教案篇一1、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1、教读课。

2、一课时。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

我们同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体会。

我国古代的孔子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论,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对同学们搞好学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

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这篇课文。

(学生在班上交流: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有关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2、整体感知:⑴教师范读课文。

⑴布置学生划出自己感到最精彩的语句。

3、重点学习与训练:⑴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

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

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

最新-《〈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优秀13篇)

最新-《〈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优秀13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优秀13篇)教案是老师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把控教学节奏,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学,同时,优秀的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技能的体现。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

《论语》十则的教案示例1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文言兴趣师:苏东坡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朱熹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是你我的良师益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会读书。

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或成语有很多。

你在平时积累中知道哪些呢?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师:一代诗圣的经验之谈。

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呢?生:要多读才能写出佳作。

师:这是语文学习的秘诀之一。

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朱熹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师:这里为什么要读“”而不读“”呢?生:因为这里的“见”是“显现”的意思,所以读“”。

师:看来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好。

还有吗?生:学而不厌。

师:这是一个成语。

用现代汉语说,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习不能满足,要活到老,学到老。

师:哪种表达更精练?生齐答:成语。

师:这个成语来源于何处?有谁知道?生:《论语》,是孔子的一句话。

师:好,今天我们要阅读的就是从这本书中选取的十则。

不知大家意识到没有,刚才大家所说的名句均是文言古诗,还有不少成语直接取典于古诗文或文言文中的格言警句。

这些文言古诗和成语都具有文言文简洁、典雅的特点。

平时我们说话作文能运用成语或引用诗句可谓是一件快事。

相信我们能学好古诗及成语就一定能学好文言文。

那么如何学好文言文呢?生:要多读。

师:正如刚才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

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1【教学目标】1、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类的基础上,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况课文所选内容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2、联系自身,说说对文中有关“学习之道”以及个人修养论述的理解。

3、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探究《论语》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联系实际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引导法和讲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知道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但你们知道吗?孔子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

但那些声名显赫的王公贵族们早已在历史的长空中灰飞烟灭,而孔子留下的那些宝贵思想直至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他守丧三年方才洒泪而去,而子贡则整整为他守丧六年。

孔子到底有怎样的人格魅力,使得人们对他这样崇敬景仰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走近他的《论语》,来探寻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出示任务:对《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的简单回顾。

(二)再读课文,迁移阐发出示任务:1、在上节课学习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括所选的这几则语录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反馈指导: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2、结合自身在学习方法和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态度,并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解。

反馈指导:注意与自身实际相联系3、围绕课文中阐述关于修身的章节,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谈谈对这些词的理解,并讨论这些关于修身的论述在今天是否有其现实意义?(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教案1【学习目标】1、读准每一个字,掌握文言文的一般语气和节奏,理解八则语录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2、了解“论语”表达的艺术方法和这些方法所产生的作用(排比的语气气势,比喻的形象意义,对偶的整齐匀称等)。

3、了解古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提示】1、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奉为圣人。

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

首开私立学校的先河,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

它对我国思想史和文化史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自汉以来,儒学成为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又是先秦文学语言的总集。

3、《论语》八则内容,以“学习”为中心,分别阐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内容。

【语句串讲】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它,不也是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这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吗?要点:“而”顺接连词,相当于“并且、从而”。

“不亦…乎?”反问句式,“不也是…吗?”“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要点:后面这个“知”是通假字,同“智”,聪明。

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对于知识)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快乐。

要点:好,动词,爱好。

乐,以……为乐。

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同行,一定有(可以充当)我的老师(的人)在里面。

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并且顺从它,选择他们不好的(地方)作为自我改正错误的借鉴。

要点:“焉”是“于此”的兼音词,相当于“在这里”。

语文 -论语七则_高一语文教案

语文 -论语七则_高一语文教案

语文-论语七则_高一语文教案《论语》七则.教案【教学目标】1. 读准字音2. 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义3. 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和实词4. 引导学生阅读、背诵《论语》的有关章节5. 对判断句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教学重点】1.孔子的思想2.仁的意思的解读【教学难点】孔子言论中提出的加强人格修养方面的重要观点。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走进文言写就的历史,与古人晤对一堂,孔子呈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在你的想象中,或许他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对他敬而远之,也可能觉得他是封建礼教的源头,对他加以批判。

在你们印象中,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学生回答,作大致的讲评)二、.写作背景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后迁居鲁国。

少“贫且贱”,及长在鲁曾任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乘田(管理畜养)一类的小官。

鲁定公时(孔子约年五十)任中都住⑺究埽虿宦饴彻凑净缸铀肼扯苡挝馈⑺巍⒊隆⒉獭⒊泄疾晃本茫樗烙诼场Tて诰弁浇惭饺私惭У姆缙涤械茏尤耍硗照?SPAN lang=EN-US>72人,被称为“贤人”,子路、子贡都在72贤人之列。

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

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

现在,人们都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古文学家说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

虽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经典,可能曾作过某种整理工作。

由于他弟子的活动,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学派,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政治态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权势者维持旧秩序的要求。

初中课文论语教案

初中课文论语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论语》教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论语》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等;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够阅读和理解《论语》中的语录;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学会朗读和背诵《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1. 掌握《论语》的基本知识,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能够阅读和理解《论语》中的语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学会朗读和背诵《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掌握《论语》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论语》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论语》中的语录,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1. 课堂讲解:讲解《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深入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朗读背诵: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应用: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将《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付诸实践。

第三课时:1. 总结收获:让学生谈谈学习《论语》的收获,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论语》的著作,进一步加深对《论语》的理解。

3.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论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2024年《论语》教案

2024年《论语》教案

2024年《论语》教案2024年《论语》教案1(约3673字)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评点《论语》十则内容,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__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

关于《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读准下列字音、并记住它们的意思。

①论语(lún)②说(yuè):通“悦”,意思是愉快。

③诲女(rǔ)知之乎:同“汝”,人称代词“你”。

④是知(zhì)也:通“智”,聪明。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三省(xǐng)吾身:察看,检查。

⑦传(chuán)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⑧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⑨殆(dài):有害。

⑩弘(hóng)毅:强毅。

2.句中停顿是句意层次的表现,诵读中要正确停顿。

如“温故”章用陈述语气读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读熟课文。

二、理解探究1.试着翻译课文。

2.从《十则》中我们应该学到些什么?三、合作释疑:1.用文中的话回答对待“贤”与“不贤”我们应该怎样做?2.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3.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己所欲”时就要“施于人”吗?四、课内精读先背诵课文,然后完成下列练习。

《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5篇

《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5篇

《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5篇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积累.理解成语.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教学时数:4课时.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预习导学: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_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3.朗读课文: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同学们正音正字.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4.总结三个通假字:ABC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论语》十则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1.第一则: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三句讲的是()【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翻译()2.第二则: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为:______谋: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传:______习:______翻译本则()3.第三则: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为:______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翻译本则()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4.第四则:罔:______殆:______翻译本则()同学们,这一章的内容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对于我们学习有何现实指导意义?理解2000多年前的圣人之语经久不衰之魅力(小组探究发言,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考)5.第五则:诲:______知之:______为:______是:______【固定句式】〝……也……〞译作〝……是……〞翻译()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6.前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7.请同学们当堂背诵前五则(10分钟)《论语》十则导学案第三课时学习重点:重点字词释义.学习难点:理解后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后五则内容.1.第六则:贤:齐:内:自省:翻译:()2.第七则:三:行:焉:其:善者:从:改之:翻译:()找出这两则当中的成语().()思考:这一则我们应如何理解?3.第八则:士:弘:毅:仁以为己任:已:翻译()思考:这一则当中体现出了孔子的一种思想,你知道是什么吗?4.第九则:岁寒:然:后凋:翻译:(5.第十则:以:行:其:欲:加:于:翻译:()这一则的成语是()【理解第十则】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6.后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哪几则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7.当堂背诵这后五则.看看哪位同学背的最快.《论语》十则导学案第四课时【学习要点】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1.课文当中出现的读音,进行复习.(5分钟)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诲()汝()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文言字词句小结(这是我们学习文言的关键一步)(1)而:(1)表示顺接;(2)表示转接.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死而后已()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2)为:读wèi时,多作介词;读wéi时,多作动词.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仁以为己任()(3)焉:见贤思齐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之:①指示代词,〝这〞;②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③结构助词,〝的〞;④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5)固定句式:①不亦……乎?→不是……吗?②……也.→……是…….3.当堂背诵这十则并当堂默写.《论语》作为千百年来的一部伟大的作品.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应当为我们所熟识,这十则又是经典中的经典,背默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会背默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4.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要通过自己思考发现《论语》的经典之处,发现《论语》的美)(1).你喜欢哪一则?为什么?(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积累〝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2.翻译十则名言警句,深入理解其内涵.3.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9月23日,再有5天就是一个〝圣人〞2562周年华诞.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很多人去山东省曲阜fù市〝朝圣〞!这个圣人是谁呢?(ppt1:〝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今天我们在成都狮子山上,就不大可能跑到山东的孔子庙去拜祭,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第10课《论语十则》来纪念孔子诞辰2562年.(PPT2:〝论语〞.)学习该课的目标是(PPT3:〝展标〞.齐读目标.)二.诵读课文学生齐读;正音.三.直译.理解(弄清每一则谈的主要是哪个方面.板: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以下随机PPT4:〝直译理解〞)第一.二则:抽生解释红色的字并直译;抽生判断每句谈的各是哪个方面.第三则:抽生解释.直译后强调〝可〞〝以〞及省略的〝之〞.第四.五则:抽生解释.直译.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和通假字〝女〞〝知〞第六.七则:抽生解释.直译.思考为什么把两则合在一起解释翻译.第八则:抽生解释.直译.思考并回答前后三句的关系.理解〝仁以为〞.第九则:抽生解释.直译.启发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处于乱世,君子能坚守道义,洁身自好.第十则:抽生解释.直译.启发学生理解正面阐释〝推己及人,仁爱待人〞与反面阐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自由朗读1.把文中的成语找出来.2.把自己最喜欢的格言.警句背一背.五.分读课文(男.女轮流,捕捉感受)六.分享感受(围绕三方面)1.自己感受最深或收获的是什么?2.自己过去做得不好的是什么,今后怎么办?七.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积累相关的成语.格言.警句,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并把它内化为我们的文化和修养,传承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就是我们对孔子的纪念!《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①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③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课前准备①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②预习课文.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②朗读.背诵课文.③研读前五段内容.○教学设计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板书课题.介绍孔子及其《论语》朗读课文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③正音.正字理解课文内容①理解重点词语a.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b.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_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重点掌握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点词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导学: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传不习乎?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巳诲女知之乎!朗读.背诵反复朗读,直到成诵.作业①背诵课文.②抄写.识记字词.③预习剩余部分内容.第二课时○教学内容①研读后五段内容.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教学设计检查作业①背诵课文.②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理解后五段内容按第一课时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教师须重点讲解的:①见贤思齐焉.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概括思想内容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思想修养归纳成语.格言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习体验①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谈谈感想.②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③〝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教师小结《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作业①完成〝研讨与练习〞.②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_年3月7日星期四第五节授课教师:薛庆玲教学过程:一.回顾上学期学习内容.二.新课: 1.出示学习内容:①范读.②全班齐读: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③正音.正字:理解课文内容.2.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三.反复朗读,直到成诵.四.作业:①背诵课文.②预习剩余部分内容.第2课时 2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_年3月_日星期四第五节授课教师:薛庆玲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新课: 1.出示句子:2.反复读,读准字音.3.质疑交流: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4.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4.背诵.积累.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第3课时 3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_年3月_日星期四第五节授课教师:薛庆玲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二.新课: 1.出示句子: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三.总结: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第4课时 4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_年3月28日星期四第五节授课教师:薛庆玲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新课: 1.出示句子:2.反复读,读准字音.3.质疑交流: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4.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4.背诵.积累.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第5课时 5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_年4月_日星期四第五节授课教师:薛庆玲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二.新课: 1.出示句子: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三.总结: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第6课时 6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_年4月_日星期四第五节授课教师:薛庆玲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新课: 1.出示句子:2.反复读,读准字音.3.质疑交流: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4.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4.背诵.积累.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第7课时 7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_年4月25日星期四第五节授课教师:薛庆玲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二.新课: 1.出示句子: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三.总结: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第8课时 8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_年5月2日星期四第五节授课教师:薛庆玲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新课: 1.出示句子:2.反复读,读准字音.3.质疑交流: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4.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4.背诵.积累.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第9课时 9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_年5月9日星期四第五节授课教师:薛庆玲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二.新课: 1.出示句子: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三.总结: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第10课时 10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_年5月_日星期四第五节授课教师:薛庆玲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新课: 1.出示句子:2.反复读,读准字音.3.质疑交流: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4.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4.背诵.积累.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第_课时 _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_年5月23日星期四第五节授课教师:薛庆玲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二.新课: 1.出示句子: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三.总结: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希望课下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并发扬光大.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四.作业: 课后继续背诵.第_课时 _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_年5月30日星期四第五节授课教师:薛庆玲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新课: 1.出示句子:2.反复读,读准字音.3.质疑交流: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4.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4.背诵.积累.三.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第_课时 _教学内容:《论语》诵读.教学目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积累文言词汇.授课时间:_年6月6日星期四第五节授课教师:薛庆玲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背诵:指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论语.二.新课: 1.出示句子: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生朗读. 2.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可以在小组内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读熟.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理解,可以质疑. 4.朗读.背诵,加深理解.三.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七则(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目的:
1、读准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

2、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孔子的政治伦理、哲学、教育思想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的政治伦理、哲学、教育思想
教学时间: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学习《论语》前两则
教学步骤:
一、简介孔子及著作《论语》:
1、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邹邑人。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

孔子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其核心思想是“仁”。

2、《论语》简介:
《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四书》之一。

3、课题简介:
课文中的七则《论语》,选自《论语》的不同的篇目,意义不相连属。

二、教者范读课文,正音正字:
三、学习第一、二则:
第一则:
1、学生齐读。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子贡问:“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推己及人吧!自己不愿意要的事物,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3、重点、难点字词疏通分析:
(1)文中两个“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前一个相当于现汉“吗”,表疑问语气,后一个相当于现汉“吧”,句末语气助词。

(2)文中的“其”,是“那”的意思,指示代词。

4、分析理解文中蕴涵的哲学思想:
这段论语包含了孔子的“克己复礼”的思想,这样做才能实现“爱人”,达到“仁”的境界。

第二则
1、学生齐读。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孔子说:“统治者自身行为端正,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统治者自
身行为不端正,即使是三令五声,百姓也不会听从。


3、重点、难点字词疏通分析:
(1)文中的“其”,指“统治者”。

(2)文中的“正”,“端正”的意思,包括思想的纯正、行为的中正。

4、分析理解文中蕴涵的哲学思想:
这段论语体现了孔子对统治者如何施行政治,管理国家和人民的思想,要靠道德教化。

三、作业:
1、背诵第一、二则《论语》
2、预习第三、四、五则《论语》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学习第三、四、五则《论语》
教学步骤:
一、检查第一、二则的背诵情况
二、学习第三、四、五则《论语》
第三则
1、学生齐读。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贤德啊,颜回!”
3、重点、难点字词疏通分析:
(1)“贤哉,回也!”倒装句,主语后置。

(2)“巷”是“居室”的意思,与现汉不同。

(3)文中的“堪”,是“忍受”的意思。

(4)文中的两个“其”,第一个是指示代词“那”的意思,第二个是指示代词”他的”的意思。

4、分析理解文中蕴涵的哲学思想:
这段论语是孔子赞赏颜回的话语,同时也体现了孔子的“安贫乐道”的思想第四则
1、学生齐读。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在内心反省自己,看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文中的“贤”是“贤人”的意思。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文中的“内”,是“在内心”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4、分析理解文中蕴涵的哲学思想:
这段论语体现了孔子在修身养性方面的思想,人要注重向古代圣贤的书本学习,还要注重向周围的人学习、对照、反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

第五则
1、学生齐读。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颜源、季路陪侍(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季路说:“我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们共同使用,用破了也不后悔。

”颜源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季路说:“希望听听先生的志愿。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得到信任,使青年人得到关怀。


(1)文中的“伐”“施”是“夸耀、表白”的意思,与现汉不同。

(2)文中的“善”,是“长处”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3)文中的“安”“信”“怀”是使动用法。

4、分析理解文中蕴涵的哲学思想:
这段论语反映孔子的“仁者爱人”,提倡“仁”思想。

三、作业:
背诵第三、四、五则《论语》
预习第六、七则《论语》,思考课后练习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学习第六、七则《论语》简要总结课文
教学步骤:
一、检查第三、四、五则的背诵情况
二、学习第六、七则《论语》
第六则
1、学生齐读。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见闻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馅媚奉承的朋友,当面恭维、背后诋毁别人的朋友、花言巧语的朋友,是有害的。


3、重点、难点字词疏通分析:
弄清“谅”“便辟”“善柔”“便佞”的意义。

“谅”是诚信的意思,“便辟”是馅媚奉承的意思,“善柔”是阳奉阴违的意思,“便佞”是花言巧语的意思。

4、分析理解文中蕴涵的哲学思想:
这段论语体现孔子的交友之道。

在他看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个人的行为、修养有很大的影响。

第七则
1、学生齐读。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

以有节制的礼乐为快乐,
以赞美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

以骄奢放纵取乐为快乐,以尽情游荡为快乐,以贪图安逸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3、重点、难点字词疏通分析:
(1)弄清“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两种读音。

(2)“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中的“乐”是“快乐”的意思。

“乐礼节乐”等句中的开头的“乐”是“以……为快乐”的意思,是意动用法。

(3)弄清“节”“道”“善”“佚”“晏”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节”是节制的意思,“道”是赞美的意思。

“善”是优点的意思,“佚”是放荡的意思,“晏”同“宴”是安逸的意思。

4、分析理解文中蕴涵的哲学思想:
人都是追求快乐的,但快乐有高尚和低俗之分,有益有害之分。

孔子认为应把快乐建立在良好的品行上,反对放纵的、不知节制的享乐。

三、总结课文:
这七则《论语》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做人的道理,体现了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

第一则:包含了孔子的“克己复礼”的思想;
第二则:体现了孔子对统治者如何施行政治,管理国家和人民的思想,要靠道德教化;
第三则:体现了孔子的“安贫乐道”的思想;
第四则:体现了孔子在修身养性方面的思想;
第五则:反映孔子的“仁者爱人”,提倡“仁”思想;
第六则:体现孔子的交友之道;
第七则:孔子把快乐建立在良好的品行上,反对放纵的、不知节制的享乐。

四、共同讨论课后练习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背诵《论语》七则[1]
---------------------------------精选公文范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精选公文范文----------------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