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3.感态度与价值观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教学难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提示:格是形式、规矩引导总结: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解(一)行己有耻(多媒体显示图片)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1)理解“行己有耻”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引导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活动一出示材料:卢梭在其自传体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述了自己出生以来五十多年的往事。

把其生活中违背道德的小事披露无遗,其中忏悔了他年轻时犯下的一个错误:一次他偷了主人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污蔑女仆偷窃,那个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屈辱。

事过多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还隐隐作痛。

思考:卢梭做得对么?内心隐隐作痛说明卢梭是个怎样的人?提示:(1)错误(2)有羞耻之心多媒体显示:勾践卧薪尝胆(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引导总结:“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能力。

《青春有格》说课稿

《青春有格》说课稿

《青春有格》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青春有格》。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青春有格》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中的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的第二框内容。

本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一框“青春飞扬”中关于青春活力、自信等内容的深化,又为下一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奠定了基础。

本框主要包括“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两个目题。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和要求,培养学生的羞耻心和道德底线意识;同时,让学生懂得“止于至善”的境界和追求,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自我形象和他人评价较为关注。

他们开始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有了初步的思考,但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情境和道德选择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迷茫。

因此,通过本框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在青春岁月中做到有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和要求;懂得如何做到“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

2、能力目标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培养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羞耻心和道德底线意识,引导学生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和要求。

2、教学难点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思考和领悟。

(2)案例分析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教案3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教案3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教案3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明确青春有格的内涵,知道如何做到有格,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青春期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和困惑。

学生已经学习了道德和法治的基本知识,但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青春期的特点,认识到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明确青春有格的内涵,知道如何做到有格。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青春期特点的认识。

2.青春有格的内涵和如何做到有格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春期的特点和如何做到有格。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青春有格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境模拟材料,用于实践操作。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道德和法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提问:你们对青春期有什么认识?认为青春期是一个怎样的阶段?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在青春期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案例:小明在青春期遇到了生理上的变化,感到困惑和迷茫,但他通过与父母、老师的沟通,正确对待了自己的青春期。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对青春期的认识,以及如何做到有格。

–讨论:你们认为青春期有格意味着什么?如何做到有格?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成果,让学生明确青春有格的内涵和如何做到有格。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2《青春有格》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2《青春有格》说课稿

3.2《青春有格》说课稿说教材:本课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落脚点。

第一目“行己有耻”引导学生要有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并树立底线意识,不断增强自控力;第二目“止于至善”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并寻找榜样,做到自省和慎独。

本节课是对学生自律自省的教育,采用名人事例进行激励,引导学生向模范学习。

说学情:青春时期的生命成长,不仅包括身体发育、心理发展,还包括精神成长、思维拓展。

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是非模糊、荣辱错位、价值虚无等问题。

青少年作为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受到上述问题的影响,在价值观整合过程中会出现价值混乱,无所适从的现实感受。

而青春时期又是塑造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这就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和精神关怀帮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坚守道德底线,增强法治观念,不断修身正己,使自己的青春无悔。

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青春的美好,感受青春的可贵,珍惜青春、善待青春。

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能力目标: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行己有耻”的要求难点:学会修身正己,理解“止于至善”的内涵。

说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说教法启发式、讲授法说教学过程(一)导课1、卷首语《致年轻的你》师:“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这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诗。

席慕容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尽览宁静宏伟的人生图书馆,老师从中抽出一本有关青春的书慢慢读来听,哪位同学愿意读一下卷首语:生朗读:《致年轻的你》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探寻不一样的青春格调。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青春有格》,同学们把书打开27页。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以书为背景情境,以青春诗行引领整课,为整堂课营造年轻、诗意、书香的美好氛围。

(二)新课师出示田字格问:小时候练字为什么从田字格写起?生:为了规范字的笔划师:初练字时我们的字迹受到田字格的规范,我们在青春成长阶段是否也需要规范和引导呢?生:需要过渡语:青春中的我们,也要遵守规则,不能逾越界限。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阶段,但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困惑和挑战。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意义,即在青春期要有一定的道德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做到自律、自尊、自爱、自强。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充满活力,好奇心强,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身心困惑。

他们对道德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道德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理解道德与法治在青春期的的重要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做到自律、自尊、自爱、自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青春期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道德观念付诸实践,做到自律、自尊、自爱、自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素材、讨论题目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青春期的案例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青春期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2.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3.知识讲解:结合案例,讲解道德与法治在青春期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

4.实践环节: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做到自律、自尊、自爱、自强。

3.2 青春有格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七下3.2《青春有格》教案课题《青春有格》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树立规则意识,培养知耻之心,懂得荣辱之分。

道德修养: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健全人格:明白青春要有自己的格调,要有至善的追求。

重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难点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新课导入: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青春要有格。

重点问题:1 行己有耻的含义2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3 止于至善的含义4 榜样的作用5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引出本课主题——青春有格学生分组,写一写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如何理解“格”?讲授新课第一目:行己有耻探究一行己有耻含义思考:你知道这些名言的含义吗?提示: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思考:同学之间搞恶作剧的行为可取吗?提示:不可取,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身心健康。

阅读名人名言:行己有耻”,“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你是怎么理解这些名言?学生分享关于此类的名言探究二行己有耻的要求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耻”的事?提示:知耻是有所不为的前提,用羞耻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思考:卢梭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提示:人要有羞耻之心,对自己错误的行为,要反思其不良影响,并加以改正。

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思考:高某某终身禁止进入熊猫基地参观,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提示: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

思考:如何看待王某的行为?提示:王某拦车辱骂并用拳头打砸其他车辆,最终受到法律制裁。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思考:防沉迷系统、法律规定等都是外在约束,如何才能让学生戒掉“网瘾”?提示:外在约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监督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未成年人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3.2 青春有格 说课稿-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说课稿-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青春有格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框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框,引导学生把对青春的关注从身体、心理上上升到精神层面,是整个单元的升华与提高。

本框设计立意在于让学生在青春探索、自我证明的道路上,既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又有向往“至善”的精神追求,在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二、说学生中学生的身体虽然迅速发展发育,但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年少气盛,精力旺盛,渴望证明自己,但如果他们的独立性和成人感的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和肯定,就容易陷入失落、挫败感中,变得敏感、脆弱和自卑。

正确引导青少年将青春活力化为成长中的正能量,有助于他们感受青春时光的美好,真正助力生命的成长,这就需要引领青少年探索青春,把握青春,对青春做出理性规划,鼓励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用积极的行动释放青春的力量,证明青春的自我。

三、说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目标】培养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自我省察,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2、【道德修养目标】重视修身、自省、慎独,学会明辨是非。

学会辩证的看待青春,理性地对待青春,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3、【法治观念目标】明确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与要求。

4、【健全人格目标】明确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和要求,学会辨别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学会见贤思齐,追求“至善”;5、【责任意识目标】知廉耻,懂荣辱,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质,做一个止于至善的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与要求。

难点:树立底线意识,追求至善境界,做更好的自己。

五、说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导入】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田字格。

我们小时候学写字时都要在田字格中写,田字格可以规范汉字的书写,确保我们不写歪。

其实,不仅写字需要规范,我们的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无规矩不成方圆,人生也是如此,年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一些基本的规则和界限必须遵守,那具体该怎么做呢?带着这个疑问,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今天的课堂《青春有格》。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2.青春有格》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2.青春有格》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2.青春有格》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2.青春有格》这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知道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承担责任是青春有格的重要表现。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鲜明,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各种选择,有时候会迷茫、困惑。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为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准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知道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承担责任是青春有格的重要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承担责任的意识,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品质、有责任感的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知道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承担责任是青春有格的重要表现。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道具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青春期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青春有格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呈现几个关于青春有格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让他们明白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青春有格的行为准则。

4.成果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补充。

5.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青春有格的含义,强调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烦恼,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等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真实,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一方面渴望独立,另一方面又受到自身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容易产生各种困惑和烦恼。

他们对自我认知和人生规划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需要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挫折等。

因此,这一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既贴近生活,又具有指导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烦恼,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青春期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烦恼的存在,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烦恼,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合适的人生规划。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青春期的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烦恼的存在,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合适的人生规划。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场景,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青春的含义、青春的价值、以及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本章节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重要性,明确青春的价值,教育学生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青春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青春的价值,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含义、青春的价值,以及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具备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青春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青春的价值,知道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讨论题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青春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的价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青春。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青春的理解和感悟。

4.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青春的价值和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青春的含义2.青春的价值3.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青春期含义、青春的价值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三课《青春的证明》是青春时光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青春的含义,明确青春有格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青春有格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充满活力,好奇心强,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诱惑和挑战。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对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有了更多的思考。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判断力,他们容易陷入迷茫和困惑。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明确青春有格的含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春的含义,掌握青春有格的基本要求,学会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青春有格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青春的含义,青春有格的基本要求,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2.教学难点:青春有格的内在含义,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青春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青春期的思考,导入新课。

2.理论讲解:讲解青春的含义,阐述青春有格的意义和要求。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有格的具体做法。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说课稿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说课稿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青春的探索、青春的准则和如何做到有格三个方面。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的特点,明确青春有格的准则,并学会如何做到有格。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观念的探索具有较强的兴趣。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也存在一定的冲动和盲目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的困惑和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青春期的特点,掌握青春有格的准则,学会如何做到有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培养自律自强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青春期的特点,掌握青春有格的准则,学会如何做到有格。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的冲动和盲目性,培养自律自强的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目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青春期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期的特点和困惑。

2.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案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的冲动和盲目性。

3.青春有格准则:引导学生学习青春有格的准则,明确青春有格的要求。

4.怎么做有格:分组讨论如何做到有格,让学生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5.小组合作:分组完成一个关于如何做到有格的计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能力目标: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惯,做到慎独。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认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重难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复回顾:1、自信的作用?2、怎样做到自信?3、自强的作用?4、怎样做到自强?导入:笑话一则: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你看看你,上课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自考,回家复完就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同桌说:“能”我惊奇道:“是什么?”同桌淡淡地回答:“写作文。

”请问: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什么地方?点拨:同桌眼中的“格”是作文纸上的方格,而笑话中我眼中的“格”则是规则、纪律、品格的意思。

总结:写汉字需要方格规范,那么我们飞扬的青春需不需要规范呢?(生答:需要)青春也需有格。

可见,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正课讲授:环节一: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出示研究方针: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2、知耻之心、羞恶之心有什么作用?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4、什么是“止于至善”?5、怎样理解“止于至善”?6、怎样追求“止于至善”?7、好的榜样有什么作用?过渡:本节课主要讲两个关键词: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

什么是行己有耻呢?这个词是谁说的呢?生答:略XXX说:“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这个词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比如我认为上课不听讲、说话是可耻的,所以我上课认真听讲、全身贯注。

所以,这是个褒义词,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

XXX对这四个字做了进一步说明:XXX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是说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克不及做。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2《青春有格》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2《青春有格》说课稿

3.2《青春有格》说课稿说教材:本课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落脚点。

第一目“行己有耻”引导学生要有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并树立底线意识,不断增强自控力;第二目“止于至善”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并寻找榜样,做到自省和慎独。

本节课是对学生自律自省的教育,采用名人事例进行激励,引导学生向模范学习。

说学情:青春时期的生命成长,不仅包括身体发育、心理发展,还包括精神成长、思维拓展。

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是非模糊、荣辱错位、价值虚无等问题。

青少年作为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受到上述问题的影响,在价值观整合过程中会出现价值混乱,无所适从的现实感受。

而青春时期又是塑造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这就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和精神关怀帮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坚守道德底线,增强法治观念,不断修身正己,使自己的青春无悔。

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青春的美好,感受青春的可贵,珍惜青春、善待青春。

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能力目标: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行己有耻”的要求难点:学会修身正己,理解“止于至善”的内涵。

说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说教法启发式、讲授法说教学过程(一)导课1、卷首语《致年轻的你》师:“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这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诗。

席慕容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尽览宁静宏伟的人生图书馆,老师从中抽出一本有关青春的书慢慢读来听,哪位同学愿意读一下卷首语:生朗读:《致年轻的你》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探寻不一样的青春格调。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青春有格》,同学们把书打开27页。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以书为背景情境,以青春诗行引领整课,为整堂课营造年轻、诗意、书香的美好氛围。

(二)新课师出示田字格问:小时候练字为什么从田字格写起?生:为了规范字的笔划师:初练字时我们的字迹受到田字格的规范,我们在青春成长阶段是否也需要规范和引导呢?生:需要过渡语:青春中的我们,也要遵守规则,不能逾越界限。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阶段,但同时也是充满挑战和困惑的阶段。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做到自律,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充满活力,好奇心强,开始独立思考,但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容易冲动,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他们对社会规则有一定的了解,但理解和运用能力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案情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青春期自律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会自我管理,做到自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自律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会自我管理,做到自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料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青春期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青春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关于青春期自律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自律的重要性。

3.讨论交流: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做到自律,如何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4.总结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明确青春期自律的重要性,强调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说课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说课课件共20张PPT
——《青春有格》说课稿
——说 课 环 节——
设计背景 设计理念 学教目标 教学流程
反思感悟
设计背景——教材分析
1.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
七年级下册起始单元,奠定七下青春生命教育的底色。与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相呼应。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是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落脚点。
设计背景——课标分析
抵御了哪些诱惑?收获了哪些美好?
……
环节四——水滴石穿,化“有格”
板书设计
行为 有则
行己 有耻
知耻 后勇




飞Leabharlann 青有扬春









止于 至善
见贤 思齐
自省 慎独
设计意图:采用思维导图式的板书,能比较清晰地显示整节课教 学内容的轮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完整的印象,并领会其脉络,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感悟
与老师对话
与教材对话
与自我对话
学 生 发 展
学教目标——重难点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分享同龄人 ,让学生在活动中抒
理解“行己有的耻案”例和,“从止情于境至善”发的真内情涵实感,培养学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 冲突中发掘问题 生知廉耻,懂荣辱的
有的生活经验,从 ,引发学生思维 观念,明白有所为,
生活实际中选取情 参与。培养学生 有所不为,并养成自
境。理解“行己有 自我反省能力, 我省察的习惯。提升
辨析:
设计意图:通过对“行己有耻”的解释和学生的举例、辨析, 让学生明白“行己有耻”的内涵,从而突破重难点,且渗透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对学生精神人格的引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说课稿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说课稿

《青春有格》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容《青春有格》,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2、过程与方法: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二)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容。

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在学生对青春的身心变化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内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在青春期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言行。

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重点为:如何做到“行己有耻”;难点为:培养学生“至善”的追求。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乐于展示自我,因此,在教学中,应从贴近他们生活的话题入手,引导他们勇敢地倾诉自己的感悟,展示自己的风采;同时,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容易出现一些误区,应组织全体学生出谋献策,帮助同学走出误区,从而真正正确地理解、把握青春的内涵。

二、说教法学法(一)教法: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以下三种教学策略:媒体创境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资料,与学生互动交流。

自主探究法:运用教材设置的探究与分享,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法: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学习方法:本课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由发现问题到思考问题到解决问题,并将合作交流方法穿插其中。

三、说教学过程:“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这一课,主要围绕着青春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展开。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阶段,同时也是塑造人格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际案例的分析,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

他们在面对青春期的矛盾和挑战时,往往感到迷茫和困惑。

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显得尤为重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特点,认识青春期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积极面对青春期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特点,认识青春期面临的矛盾和挑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小组讨论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青春期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青春期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介绍青春期的特点,分析青春期面临的矛盾和挑战。

3.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青春期的认识和看法。

5.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积极面对青春期的态度。

青春有格说课稿说课稿

青春有格说课稿说课稿

《青春有格》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青春有格》。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青春有格》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容。

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在学生对青春的身心变化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内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在青春期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言行。

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二、说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2、过程与方法: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三、说教法方法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以下三种教学策略:主探究法:运用教材设置的探究与分享,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法: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按照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讨论回答。

师:是呀,做人总会受到一些规则的约束,总有一些界限不能逾越。

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青春有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有了直观而生动的感受,创设了小学一年级的情境,勾起学生的记忆,通过适当的提问,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学习行己有耻1、含义一个人行事,凡是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2、行己有耻对于青少年的要求?(1).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有格》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容《青春有格》,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2、过程与方法: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二)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容。

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在学生对青春的身心变化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内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在青春期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言行。

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重点为:如何做到“行己有耻”;难点为:培养学生“至善”的追求。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乐于展示自我,因此,在教学中,应从贴近他们生活的话题入手,引导他们勇敢地倾诉自己的感悟,展示自己的风采;同时,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容易出现一些误区,应组织全体学生出谋献策,帮助同学走出误区,从而真正正确地理解、把握青春的内涵。

二、说教法学法(一)教法: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以下三种教学策略:媒体创境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资料,与学生互动交流。

自主探究法:运用教材设置的探究与分享,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法: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学习方法:本课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由发现问题到思考问题到解决问题,并将合作交流方法穿插其中。

三、说教学过程:“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本课教学过程按照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开展活动,导入新课老师在黑板上出示田字格,让学生分别在田字格内和外写相同的字,其他学生辨别在哪写的更规范。

师:小学生写字时,经常会用到田字格小字本,由这个田字格的“格”我们还能联想到什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里的“格”,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是呀,做人总会受到一些规则的约束,总有一些界限不能逾越。

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青春有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使他们有了直观而生动的感受,通过适当的提问,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预习1.青春并不意味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4.“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5.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6.“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此环节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三)合作探究探究一:教材P28阅读感悟“卢梭的忏悔”及探究与分享1.学生分享卢梭的《忏悔录》部分内容(见教材P28),体味其中的道理。

2.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

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交流点拨: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遵守网络规则,等等。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交流点拨: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说谎、欺骗是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3.学生分享教材P29“增强自控力”的方法与技能探究二:教材P30阅读感悟“微尘”及探究与分享1.学生分享教材P30“微尘”的事迹,体味爱的奉献。

2.学生分享教材P30童小勇事迹,并探讨:(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交流点拨:上述同学的议论说明了少数同学心目中“对做公益事业能否长期坚持下去”持怀疑的态度;但更多的同学是赞赏童小勇同学的行为,并能从中受到感染、鼓舞,体现了榜样的力量。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交流点拨:我会被童小勇同学的行为感染,为他点赞,并打算在学习中生活中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

探究三:教材P31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1.学生分享教材P31“杨震拒贿”,体味慎独的道德准则。

2.学习分享教材P31两种观点,探讨:(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交流点拨:上述两种观点说明,做人要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对人对事都应尽心尽力,力所能及地承担应负的责任。

(2)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交流点拨:有远大志向、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不畏挫折、意志坚强、自强不息,等等。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充分运用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以往思想品德教学中空乏说教的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对青春有格的解读以及对青春的思考,得出青春也是需要遵守道德规范的。

拓展空间每晚睡觉前,回忆一天的所作所为,反思自己一天的行为,有哪些进步?有哪些不足?思考如何改进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好?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四、说板书设计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本板书设计内容简洁眀了,重难点突出。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