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讲课稿一、说教材《苏州园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课的内容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风景的说明文其构造清楚有条有理语言正确生动读者从中还能够感觉到我国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的高明及其深沉的文化涵养经过教课还能够加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保护人类优异文化遗产的思想意识二、说教课目的、教课重难点新课标指出教课中要努力表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课中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感情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重视感情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育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此我确立了以下的教课目的及重难点教课目的:1、理清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构造和语言正确的特色;2、认识课文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培育学生的察看、归纳事物特色的能力和正确表达的能力;3、品尝旅行苏州园林的情味和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情;4、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领会中国文化的广博精湛;建立为祖公民族的智慧而骄傲的意识;呼吁学生保护全部优异文化遗产教课重难点:认识课文由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及用正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教具准备:多媒体或投影仪、图片、影碟机等三、说教法依据初二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较高自主学习、合作研究能力较强及教材自己的特色教课中我主要运用多媒体协助教课在教课中经过多媒体声情并茂地展现苏州园林的优美感人的画面创建情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课文此外我还在教课中设计学生自学及合作研究的多个环节组织和指引学生自学课文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相应的锻炼和发展同时在相互议论沟通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苏州园林的认识丰富知识的累积别的在教课中还设计了感情教育的环节借助课题拓展让学生在沟通学习感觉中加强民族骄傲感和保护人类优异文化遗产的思想意识四说教课程序本课分两课时达成教课第一课时主要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构造及认识苏州园林的特色品尝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情下边我详尽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课过程1、情形导入这一环节经过多媒体课件展现《苏州园林》一课的内容介绍并展现有关图片同时提出疑问:苏州园林的共同特色些方面最能表现这一特色课文是依据什么次序来表达的苏州园林这些特色的这样的导入既可直观的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上来同时有设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以下内容做好铺垫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次序第一联系导入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苏州园林的特色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接着经过投影挨次展现图片让学生议论、鉴赏沟通、品尝文章由总到分的协作次序及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分层介绍的方法3、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正确生动是课文语言的一大特色但要让学生理解这一特色倒是教课中的难点于是我经过做课后练习题和投影以下练习题如:“苏州园林之景在不一样之中有个共同点仿佛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旅行者不论站在个点上眼前老是一副漂亮的图画” 一句中“仿佛”能不可以去掉又如:“全部都要为组成完满而存在决不允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一句中“决不允许” 可否改为“决不容忍‘把”败笔“改为“改为”地方“等让学生们共同议论研究学习并最后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样经过做不一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研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即防止了学习中的乏味无味有增进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4、拓展、延长考虑到新课标中对方法和过程及感情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事先让学生在课前采集生活中自己喜爱的名胜遗迹或其余光景的有关资料并在讲堂中相互沟通介绍他们的特色经过这一环节培育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察看归纳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及正确表达的能力并由此指引学生领会祖国文化的广博精湛建立为民族智慧结晶而骄傲的意识呼吁学生保护全部优异文化遗产5、小结教课内容做课后、课外练习加深和稳固所学知识五、说板书这一课时主假如指引学生理解课文表现事物特色的方法和理解课文语言正确生动的特色因此板书设计简短了然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特色:完满的图画总——分说明顺主——次语言特色:正确生动整体——局部。
七年级语文下册-2《说和做》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七年级语文下册-2《说和做》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文通过记述闻一多先生对待学术和革命事业的不同态度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并学习闻一多“说”和“做”后面所代表的卓越学者的求学精神和革命战士的高尚情操。
2.学习记述人物言行的片段,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表现人物思想精神的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中富含诗意、句式整齐和议论记述相结合的特色。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品格和精神,体会文中细节描写和诗意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四、说学情学习本节课前,他们通过学习《邓稼先》已初步认识到:学习名人应通过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来学习他们的精神。
由于初一阶段的学生所积累的知识还不丰富,本课的时代背景、威克家和闻一多资料,以及课文中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以及他的精神品质。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知道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说教法学法说教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法)1)多媒体导入法一一老师通过播放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初频导入课文。
2)讲授法--老师通过对课文两部分主要内容的讲授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与内容。
3)点拔法——多先生的人物形象,体会闻一多的高尚品格。
说学法:(为了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以体会本文语言凝练、诗意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1)愚点勾画法一找出并勾画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分析他“说”和“做”的特点。
2)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讨论本文诗化语言的特点。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臧克家《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二)、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社戏说课稿(精品3篇)
社戏说课稿(精品3篇)【社戏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社戏》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就体裁而言,它属于小说。
就内容而言,本单元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文《社戏》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意趣盎然的童年生活经历。
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
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体会人物描写对烘托主题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2)景物描写对抒发感情、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3)理解人物和环境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喜欢自己的天真、烂漫的童年,这样的课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面对着带有和自己童年生活相近的故事情节的课文,喜欢读,喜欢讨论,喜欢发问,喜欢探究,喜欢说自己童年的故事。
但是我校学生基础薄弱,要上好这节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降低难度,另外教师必须在预习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一)教法教师语言诗意化,力求教学语言精练,教学手段多样化,追求教学的诗情画意美。
在自读中感知,在合作中领悟,在探究中启迪,在实践中运用。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讨论、探究本课蕴含的人生哲理。
2023七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
2023七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七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一、《在沙漠中心》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__,本单元以探索为主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练习快速阅读,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为目标。
《在沙漠中心》主要描写了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飞机坠毁沙漠,濒临死亡之时的心理活动。
王老师的这节课重点突出,重在引导学生对埃克絮佩里濒临死亡时心理活动的体味,从主人公痛苦、绝望到乐观、平静的心理变化的挖掘,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__的主题——热爱生命,显得非常自然。
二、在分析过程中,王老师很注重对文本的朗读、挖掘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例如在体会作者的感受这一环节中,王老师让学生通过“当我读到——时,我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可填痛苦、绝望、平静、乐观等)”这一句式来感受作者的心路历程。
这一问题的设计能让学生走进文本,专注地圈点批注,动情地朗读,仔细地品味,整堂课里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三、王老师善于创设情境。
在这堂课中有两处地方情境的创设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第一次是在学生分析作者在沙漠遇到什么困难时,要求学生用比喻说说冬天的感受。
以此唤醒学生的体验,来体会__的主人公飞行员圣埃克絮佩里的心理并进行语言训练,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很快地进入故事中的情境,有助于理解__的主题。
第二次是在学生梳理出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后,王老师又对作者圣埃克絮佩里进行了补充介绍,仿佛让学生进入了圣埃克絮佩里所生活的时代,让学生明白了这位传奇人物短暂的一生,了解了他深切的责任感,从而对其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
四、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整堂课课堂气氛民主,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本节课中都有不同的收获,也使老师在这节课中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情感目标都能很好地落实。
五、有精美的板书。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传达给学生最形象最直观的教学内容,王老师把上课的思路在黑板上完美地呈现。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伤仲永》说课稿范文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伤仲永》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终于找了份工作,在一家私人的超市里收款,待遇并不比以前差,但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晚上9点才下班,这样我没有办法回家给他做晚饭。
【实施依据】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旧为新,有抽象的知识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再有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完成整个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使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伤仲永》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古文,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文,对古文中的实、虚词释义、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伤仲永》是王安石的一篇杂文体散文,作者通过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告诉人们不要单纯地依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
这对我们的成长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
基于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⑥孤单受伤的老鹿站在旷野中,望着向远方四散的驼鹿群,面对着饿狼发着绿光的贪婪眼睛,仰天长鸣,猛然朝一只饿狼冲去,最终被扑倒、撕裂、啃啮起来……知识目标:1、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语,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2、认识后天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3、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过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领悟蕴涵道理。
2、学习本文寓理于事及纵向对比的写法。
我会这样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着一位小朋友认识了他的小伙伴——法国号,今天我们也带来了我们的小伙伴——口风琴。
我们先做一下手型操待会儿就能更好的和小伙伴亲密接触了。
(然后老师弹奏《划船歌》的旋律学生十个指尖相抵,两手腕相贴按节奏扣指碰头问好。
做完后我会视情况给与评价鼓励。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
”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
“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
”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
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
百草园的传说,用成人的眼光看来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确是儿童的乐园。
而儿童是喜欢听故事的,这个神乎其神的故事又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
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
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将本文《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X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优美迷任,又蕴涵哲理,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时光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教材特点,我确定以下三大目标:⑴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⑵能力目标: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
⑶情感目标: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3、教学重难点:本课是学生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本册、本单元的的第一篇课文。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师说课大赛优秀说课稿《谈骨气》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师说课大赛优秀说课稿《谈骨气》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要讲的课文是吴晗的《谈骨气。
《谈骨气》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课书第2册”。
《谈骨气》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就文体而言,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的议论文。
本文是一篇格式比较规范的短论,说理的脉络十分清晰:第1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2段用孟子的话来具体解释“骨气”的含义;第3段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有骨气的人;第4段进一步从继承的角度指出不同时代骨气有着不同的含义。
中间三段列举三个事例,分别从三个角度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所选三个事例中的人物,代表了从古到今、从士大夫阶层到平民百姓、到现代知识分子中有骨气的范例,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很广,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最后一段才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本质特征,发出号召,要求我们“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
以这样一篇观点鲜明、材料典型、说理透彻的议论文开首,有助于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议论文的知识打下基础。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出。
2.理解文章运用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学习我国伟大先人的榜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其中重点是理解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出,难点则是掌握文章运用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说教法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用讨论法、归纳法、提问法等教法。
说教学过程本篇课文我会用两个课时来进行讲解。
第一课时:1、导入:我会问一下学生是怎样看待骨气的,在他们眼中是么是骨气,从而在他们的答案与吴晗的答案相对比,进一步进入我的课堂教学。
2、检查预习:主要是讲解生字词,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
并且会注重讲解一下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我们赏析一篇文章一般都要“知人论世”,之人就是了解作者。
初中语文说课稿《安塞腰鼓》
初中语文说课稿《安塞腰鼓》初中语文说课稿《安塞腰鼓》初中语文说课稿《安塞腰鼓》1 一、说教材《安塞腰鼓》是人教版7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引发的对人生的认识与考虑。
本单元的课文侧重于通过重点句段的分析^p ,对作者表达方式的认识,请学生联络实际,发挥自学才能领悟文章中的道理。
语言丰富生动,富感染力。
《安塞腰鼓》是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刘成章通过对安塞花鼓表演的描写,展现了力量的奔腾和生命的升华。
二、说学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结合学生的根本情况进展备课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根本词汇、修辞等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
对于散文这种文体,他们也接触过。
但由于生活经历较少,对散文这种文体的语言和情感的分析^p 还不够精准到位。
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和口语表达才能,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设置口语表达及写作的环节,学生可通过理论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才能。
三、说教学目的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进步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正确读写“亢奋、晦暗、羁绊、蓦然、冗杂”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考虑、讨论、交流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气势。
(重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以安塞腰鼓为代表的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p 和教学目的的设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考虑、讨论、交流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气势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打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谈话、讨论法、PPT辅助教学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将学生带进语文学习的气氛中来,因此,导入新课可以采用求新求奇的方式。
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5篇
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5篇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5篇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望岳》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畏惧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学习本诗,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了解杜甫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创造风格和杜甫宽广的心胸和凌云的壮志,体会杜诗的高妙。
二、说学情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小就背诵诗歌,但是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稍显不足。
她们已经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对杜甫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多数学生只听过,没有亲眼见过泰山,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世界还是有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因为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分析诗歌。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背诵诗歌。
2.通过赏析诗歌,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解读思想感情的能力。
3.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同小组讨论和朗读,重点解读“望”。
教学难点:领略泰山雄奇的景色,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情境体验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说课稿
《老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老王》的第三课时。
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老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表现普通人的爱,比如有的侧重于体现亲情,感受亲情。
《老王》这篇课文则是由亲情上升到对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关爱,由“小”爱上升到“大”爱。
作者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和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画了老王这个人物的形象,高度赞扬了老王善良的品质,含蓄的提出了关怀生活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叙述语言平淡从容却饱含深情,令人回味无穷。
虽然文章中所记叙的事情琐碎,但老王的苦与善充溢在字里行间,从而集中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生活的不幸者的人道主义关怀,不失一篇培养学生爱心、善心的佳作。
因而我这堂课将教材处理为重在对平等关怀、善以待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会,是本篇课文的第三课时。
二、说学情《老王》是一篇人物关系简单,内容单纯的散文,七年级的学生仔细阅读便可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
但是真正深入人物内心,把握作者感情及文章主旨就有些难度。
现今学生生活普遍优越,阅历浅显,大多只知道一味地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或者说更不知道如何回报“爱”才能被别人真正地接受。
不必说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就连自己身边的人他们也没有认真地了解过,更别说去关心了,所以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相处就成了一个课题。
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我认为本课学习中应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感情,学会关注身边生活的弱者,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浇灌世界,学会放平心态,平等关怀,善以待人。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学情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一)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和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我确立本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为:品味文中杨绛先生对老王的深情;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
说课稿范文
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就《春》这篇课文进行说课。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
《春》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散文。
文章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接下来是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教学重难点方面,我将重点放在理解课文内容和把握作者情感态度上,难点则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春天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引出课题。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同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3. 理解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4. 深入探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5. 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或者写一篇关于春天的小短文。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最后是板书设计。
我将板书设计为:《春》朱自清1. 春天的景色2. 作者的情感态度3. 意境美4. 语言美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通用6篇)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
《百草园》是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观察、反映生活——景和物)中的一篇课文。
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要求学生懂得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周围景物的习惯,逐步提高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能力。
《百草园》是该单元中第一篇课文,起着引导学生理解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反映身边景物的兴趣的重任。
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现代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通过描写景物和叙写童年趣事来反映童年的“乐”园,表现了童年鲁迅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感情。
体现了鲁迅广泛的生活兴趣和聪明才智。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知目标:了解观察描写景物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形象、有序的描写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儿童情趣,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儿童情趣。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主要写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在百草园中的有趣活动。
课文显著的特点是: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细致,能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对这些特点的描写角度不同,很注意顺序安排,且描写具体;选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因此,我把课文描写百草园景物描写细致、形象、有序,用词准确定为教学的重点。
把对“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以及最后一段中“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这篇课文完全是从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口吻和儿童的心理出发来写的。
鲁迅研究专家李何林同志说得好:“此文,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九篇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九篇七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竹影》编排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__。
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安塞腰鼓》、《观舞记》中的舞蹈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
但是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 像《竹影》中不仅有中国画的艺术内容,更有童真童趣的精彩表现。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有意识地扩大学生学习的课堂,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了解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关的能力。
对于文化艺术的学习和理解,也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接触各种各样的文艺形式,丰富文化素养。
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对文化艺术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情感和态度目标: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2知识和能力目标:体会__表现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学习方法。
这是符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
全文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着重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因而定为教学重点。
至于后半部分有关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内容,引导学生稍微了解即可,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讨论法。
诵读法:"教学千法读为本",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文--听读全文--导读全文,最后个人诵读;从方式上看,个别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散文味,欣赏、领悟散文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30课《狼》说课稿
《狼》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所教学的课文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狼》。
第六单元是以“动物”为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与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进一步思考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来的人类的生活轨迹。
《狼》是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
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2、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本人把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a朗诵文言课文。
b积累文言词汇c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d理解句意、文意。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识,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3)道德及情感价值观: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教学重点:a、积累文言词汇。
b、理解古今异义、现象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
4、难点:理解句意、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较长时间的集中,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点无味,甚至反感和恐惧,故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反感、恐惧的心理。
再加上这之前已经学习过几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字、词、句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文言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教师的点拔启发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
三、教法设想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诵读法、质疑探究法、问题导引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于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一等奖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篇16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单元要求与课文特点,我给本课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记鲁迅先生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学习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教学难点:对主题的理解,对学习和生活的正确认识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
针对这一实际,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三、说教学法(一)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诵读法和设疑讨论法来巩固加强学生的诵读水平,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讨论。
(二)说学法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的学法指导:1、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参考书,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通过听读,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3、深入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4、小结交流,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为丰富,我将用两个课时讲授,下面我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激趣导入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_说课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以下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欢迎借鉴!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
本单元的文章,均是记录成长的话题,我从中可以收获一些启迪。
学习本单元,重点是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第一篇重点讲读课文,也是作者回忆儿时的快乐生活和求学生涯的回忆性散文。
具有示范性学习作用,本篇学习课时设定为2个课时。
1教学目标:总目标:以情入手,品情学技。
分目标:a.结合个人情感学习课文内容b.把握文章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的设定力图体现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情感熏陶三维结合。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点,感受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学习其具体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孩子们感受文中天真烂漫的童年乐趣,引导孩子们联想自己的童年趣事来激发其共鸣,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
2.教学重难点:本篇作为重点讲读课文,其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意,所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成为教学的侧重点;本课的难1 / 5点则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童年的向往和思索之意,感受作者深情成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年龄小、好动,思想不能长时间集中起来听课并且自主阅读和自主研读的锻炼还不够,无法使语文阅读的高效积极开展开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更多采取以学生自主阅读研读为主,老师引导示范点拨为辅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阅读学习习惯。
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采用朗读和问题引导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散文的特点进行学习,由不散的神(主旨)到散的形(内容),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表达手法到无处不在的真情流露。
师生共同讨论分享,大体上以个人品读——感悟——集体讨论——分享四个环节进行。
三、教学思路:课前安排学生参阅本文相关背景知识,这也是文章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课堂上以自己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也可以是不好的回忆)接着引入本篇学习,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接着合作学习,分为“作者眼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两个部分,分别以三个小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研读讨论,并且分享学习成果。
第22课《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等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具体内容如下: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文通过讲述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的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又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的过程,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2、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较难理解含蓄而深刻的主题。
同时初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也是必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单元目标要求:浏览时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结合学生阅读能力还不足的特点,我将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掌握拽(zhuài)、怏(yàng)怏不乐、毋(wú)宁、羸(léi)弱等重点字词。
(2)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以及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如: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
(3)体会传记文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述法、讨论法等,梳理斯科特一行五人的探险过程,体会文中关键语句,分析斯科特一行人心态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斯科特等人悲壮死去的悲剧,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正确的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根据单元目标浏览时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的要求,我将教学重点设置如下:)(1)斯科特一行人探险过程的梳理。
(2)斯科特一行人心态变化及其原因的分析。
2、教学难点:(由于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较难理解含蓄而深刻的主题,我将教学难点设置如下:)“伟大”与“悲”具体内涵的理解。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七课《谁是最可爱的人》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七课《谁是最可爱的人》说课稿一、教材概述本课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七课,也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包括课文阅读、词语理解、语言翻译、情感认识四个方面。
此文是一篇记叙文,文中通过讲述小豆包是如何找到最爱她的人的经历,进一步阐述了亲情的重要性,以及家人之间的爱是无私且最值得珍惜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短语和句子;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的诵读、朗读、理解、分析、讨论和撰写,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观念。
情感态度: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生活,培养了解、尊重、关心家庭成员的情感和道德,促进形成珍惜亲情、爱护家庭的良好家庭关系观。
三、教学重点1. 感受文中小豆包找父母的心情及行动,进一步加深对亲情的理解与体会。
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短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
四、教学难点1. 掌握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语言特点。
2.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一下“家庭和爱”的话题,引出本课话题。
2.阅读(1)让学生跟着老师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感情。
(2)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掌握文章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表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请学生自己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并领读。
3.理解(1)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让学生尝试解析出“小豆包”这个名字的含义,并发言交流。
(2)老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生字,如:左顾右盼;举步维艰;慈爱关切。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文化内涵。
(3)请学生尝试回答关于文章的提问,如:小豆包找的是谁?为什么小豆包觉得妈妈很伟大?父母是孩子永远不会离开的人,你认为是什么原因?4.创作(1)请学生通过思考发表自己的个人看法:家是什么?家庭是什么?家庭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讨论能力。
2024年精选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八篇
2024年精选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八篇语文说课稿初中篇1(约2431字)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沙漠中心》。
《在沙漠中心》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__,本单元以探索为主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练习快速阅读,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为目标。
《在沙漠中心》主要描写了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飞机坠毁沙漠,濒临死亡之时的心理活动。
大部分同学对探险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但往往关注的是这一领域的神秘和惊险刺激的情节,忽视心理活动的体味与思想内涵的挖掘。
基于以上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重点)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
(难点) 阅读作品就是一个进入作品再走出作品的过程,学生的一次阅读其实就是一次文学探险之旅,本课的教学也以探险的方式展开,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认识沙漠,认识圣埃克絮佩里二、检查装备三、走进沙漠,走进圣埃克絮佩里四、走出沙漠,圣埃克絮佩里在我心中。
“一部文学作品首先应该还原到它诞生的时代”,否则我们很难充分体味作家向我们展示的特殊的生活领域和其独特的情感体验。
所以引导学生文学探险的第一步是“认识沙漠,认识圣埃克絮佩里”。
首先播放一段关于沙漠的录像,请同学们谈谈对于沙漠的感受,然后出示一份飞行员的简历,简要展示这位传奇飞行员、作家、哲人的短暂辉煌的一生,触发学生切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作家的探寻兴趣。
教学的第二步是“检查装备”,就是对字词等基础知识进行检查反馈。
学生在指导自学书上完成预习反馈练习,对照大屏幕答案互批、纠错,并在错题记录本上集错,这种持续细致的检查巩固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的第三步是“走进沙漠,走进圣埃克絮佩里”。
简单介绍之前发生的事情,从看处境、心路探寻、心灵叩问几个步骤走进作者的内心,挖掘__内涵。
1.看处境默读课文,说一说“我”和同事当时的处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級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七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说课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恋歌。
它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状况,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表示不满。
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这一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知识、能力二个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方面:学习作者在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特征的方法。
能力方面: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及描写的方法。
写作能力:指导习作《美丽的邢中校园》,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好的素材。
这篇课文,不像镜子那样,只是原封不动的把原物照下来,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先让学生学习习作《这里有我的欢乐》,而后与年代作者的欢乐比较。
在今昔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精练、隽永。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学习作者的语言的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观察。
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导学生观察,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的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开车”》在本课中,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写生活感受《这里有我的欢乐》,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握教学重点。
一则学习作者的语言,二则传授观察方法,三则练习所学的新知,让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以便巩固。
教学程序(一)、本课教学的整堂安排根据课文内容和讲练结合的原则,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
即:第一环节:讲授新知,大约用分钟;第二环节:练习巩固,大约用分钟。
(二)、第一环节的具体安排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我采用练习式导入法。
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一篇字的小文章《这里有我的欢乐》。
教师批阅以后,选出两篇短文:一篇较好的,一篇较差的。
一开始上课,先投影两篇文字,评析其词语的运用。
肯定好的,同时也要指出不足。
同时指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对景物的仔细观察;准确的语言运用;练习写作《美丽的邢中校园》。
教授新知()、指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前段,并思考这部分内容中主要记叙了哪三个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内容。
明确:景物(美好)百草园故事(神奇)乐园捕鸟(有趣)()、重点研读第二段,放录音。
学生思考:课文写了百草园的哪些美好的景物?它们各抓住了静物的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明确: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一组词语就写出了十五种景物。
写静物,作者分别抓住了形态和色彩。
写动物,则分别抓住形态、声音和动态;另外抓住动作写出四件趣事。
()、学生齐读第七段,以捕鸟为例,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抓住关键的词语(特别是动词)。
扫开、露出、撒、系、牵、看、拉、罩小结: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观察需要从事物的形、色、声、态等几个方面入手,把事物看仔细,然后才能把这些感觉具体的写到文章里。
概括起来说:观察:看仔细描写:写具体(三)、练习运用指导写作:《美丽的邢中校园》、写作手法采用“移步换景”法。
、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美丽”。
、注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描写抒情等表达手法的运用。
这既是本课的结尾,又是本课的高潮。
它使学生从课堂的理论学习,走到实践观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整堂教学紧紧教学目标展开,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学以致用”.《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安排的课文内容是以成长为主题。
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她的小说《城南旧事》,小说讲述了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故事,学习这篇小说,要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领悟父爱对“我”成长的影响。
领悟文中的“我”对父亲的挚爱,以及失去父亲之后的痛楚。
、教学目标:①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用简明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研读课文,说说文章具体写了哪些事,理清写作思路。
③找出经历家庭变故后,有关“我”表现的词句,认识生活需要勇气这一道理。
④阐述具体体现父爱的事件,解读人间至爱亲情。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领悟父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句子“我是小小的大人”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课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二、说学情本课所记都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这些事件的能力;另外,他们正处青春期,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
三、说教法、复述法: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来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法:“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反复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合作探究法: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自己对文章某片段的理解。
四、说学法、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动笔勾画、积极读书。
、发现法: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
本课所用的教法学法是依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学习课文之前播放电影《城南旧事》插曲《送别》,引入课文。
然后简介《城南旧事》的故事内容。
播放歌曲,是为了引发学生兴趣,渲染一种淡淡的离别气氛,如歌中所唱“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学习新课()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肿胀、叮嘱、恐惧、骊歌、花圃。
()感知情节,让学生带以下问题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①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②文中哪些写眼前的事,哪些写回忆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③说说下面的几句话和文中哪几件事相照应?、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去学校,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可不能迟到!、没有爸爸,你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小说中插叙的写法。
从而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分析人物①从全文来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请用“我认为这是一个的爸爸”的句式说说你眼前的爸爸。
②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请以“英子,你是好样的”开头,说一句或一段话。
父亲的爱是本文重点,通过学生的评价,了解父爱,了解父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品味语言:①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是:为什么?②最能引起你的联想的句子是:它让你想到些什么?③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是:通过这些语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④说一处文章的妙笔。
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课文,亲近文本,可以领悟作者的感情,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
如文中爸爸叮嘱我:“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学生可能体会到这个父亲将要丢下一群未成年孩子时的那种辛酸痛楚和不放心。
每个人体验是不同的,理解也不同,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这个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课文,读出情感,谈出感受,进而体会父亲的深情,以及他对我的影响。
让学生在说话中明白成长过程总会遇上一些挫折,为走好今后的路做好思想准备。
同时让学生再一次感悟父爱使自己的认识得到提高,感情得到升华()感悟和反思①说说自己或别人的成长经历。
②开展“寻找父爱”的活动,口头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感悟父爱。
③说一句精彩的赞美爸爸的话。
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这一节课,是通过听,让学生走进故事,感知课文;然后说,分析人物、感受成长;接着让学生品语言,获得语感。
课堂中通过让学生听、说、读、写、思来掌握学习语文的一些规律。
六、板书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说一段故事谈一点感受品一品语言悟一悟人生丑小鸭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丑小鸭》,它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丑小鸭》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诗两首》、《伤仲永》同属于第一单元。
这个单元的文章都以“成长”为主题,有的记录了作者成长的足迹,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长的历程,都能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
《丑小鸭》这篇童话记录了一只丑小鸭的成长历程。
它原来处处受嘲讽,处处受排挤,但是它不自卑,不气馁,经过他自己的努力、奋斗,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心中那份恒久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终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二、目标: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学生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
结合本课的自身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丑小鸭的遭遇,复述课文大意。
(2)品味、积累精彩语句。
(3)把握丑小鸭这一典型形象,联想自己,写下体会。
重点:新课标还指出学生阅读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我把“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水平的有限,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丑小鸭给你的启示”。
三、说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此,我选择了导读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丑小鸭的遭遇,引导他们学习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执著追求的态度。
四、说学法新课标提出学生要“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结合本课情节曲折,寓意深刻的特点。
我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阅读法、复述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煅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设计本着教重启发、学重思维感知的教学原则,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本课我打算安排导入新课、感知教材、讨论质疑、写作练习个教学环节:第一步:导入新课。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
”文学大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显示图片,把丑小鸭和白天鹅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并提出问题:“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出课文《丑小鸭》,激起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