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课型教学流程简要附分类
五种课型课堂的流程
综合性学习课堂的流程(一)激趣导入(二)确定主题(读要求、明内容)(三)策划方案(主题、时间、内容、分工、方法)(四)实施方案(学生实践、教师指导、方法、安全)(五)展示成果(手抄报、小论文、实物、图表、PPT等)(六)总结评价(评比激励)(七)拓展使用(得法课内、得益课外)古诗词教学流程(一)预:1、试读(圈画,扫清字词障碍)2、再读,读准确3、三读,读流利4、查(背景、作者、同类题材)5、标疑(二)导:创设情境(三)读:范读,练读(读准确、流利、有节奏)(四)理:整体感知,把握大意(五)赏:品词析句,深入赏析(六)诵:反复吟诵,读出韵味(七)拓:拓展阅读,积累诗词预习(课前):1、标自然段序号2、初读,力求通顺3、再读,圈画解疑(工具书、家长、上网......)4、三读,准确、流利5、查阅资料(作者、背景……)6、标疑(课堂):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2、初读,整体感知3、对读检测4、低(听范读),练读准确、流利5、浏览课文,梳理脉络6、精读(质疑、品析、释疑)(师参与交流、适时引导、指导、点拨)①品读(品词析句、释疑、解疑)②美读(诵读精彩句段,感受优美语言)7、总结(学法、写法……)8有效拓展,落实使用课前明确主题搜集素材课堂激趣导入1、阅读教材,明确主题2、范文引路(中段)3、话题交流真情流露4、回顾写法灵活使用5、理清思路列出提纲6、学生练笔课堂(习作讲评)1、自读作文修改完善(错别字,语句,标点……)2、对子互评(优点,缺乏,建议)3、分层展示评价引导4、再次修改誊写作文口语交际(课型流程) 课前课中——激发兴趣——确定话题明晰方法示范引领梳理思路自主练说创设情境演练结合互助评价总结归纳拓展提升——灵活使用实践互动。
(终极版)语文三大课型基本流程设
襄阳市31中语文高效课堂流程设计及导学、独学环节中的具体要求一、课型分类:预习课、展示课、展训课二、内容分类:现代文及文言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三、操作流程:课型一:预习课(一)导学(目标引导)1通过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活学习动机2通过自然过渡,导入学习目标3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时间预设:5分钟】具体要求:(1)情境创设要能营造氛围,语言表达力求简洁流畅(2)学习目标设定要因文而异。
常规目标:○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积累重要字词○2悟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整体感知内容○3品读课文,体会蕴含情感,深情进行朗诵○4赏读课文,积累精彩句段,欣赏技法美点(3)预习方法选择要有针对性,选择适合的。
预习方法:○1阅读、联想、设问、整理○2略读、熟读、细读、精读○3圈点批注,品评赏析○4深入思考,提出质疑(二)独学(独立学习)1学生个体学习2教师“一查”【时间预设:15分钟(篇幅较长或有一定难度的文章可根据需要延时,建议安排下午第一节课带午自习时间预习)】具体要求:(1)学生要求:1标明自然段序号2熟读课文(建议放声自由朗读,但不能影响他人),圈点生字词3借助组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注音、释义4结合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对文章主旨有自己的理解5对适合朗读的文章或语段,要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深情朗诵6勾画关键语句,并在旁边作批注7认真完成导学案规定部分8学习中要正确运用双色笔:遇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9学习中要正确运用三色显示器:红色代表疑惑,黄色代表进行中,绿色代表完成备注:关键句包括精彩写景句、刻画人物的语句、议论抒情句、结构上有总领、过渡或总结作用的语句(2)教师要求:1关注状态: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2尊重差异:对个别学生尤其是C层学生要适时点拨指导;做好时间管理,对进展较慢的学生多指导,尽可能使其不掉队3分层要求:搞好分层学习,独学内容分好层4点评小结: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以激励、引导、提高(三)互学(合作探究)1对学2群学,组内小展示,教师“二查”3班内大展示【时间预设:3+7+5分钟】具体要求:(1)学生要求:1“对学”应是小组内同层次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两人先检查对方在“独学”中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然后,就自己在“独学”中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交流。
小学语文各课型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语文各课型教学基本流程低段一、识字教学第一课时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自主合作,学习生字;3.集中交流,强化识字;4.游戏巩固,加深记忆。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巩固识字;2.分析字形,正确书写;3.拓展运用,形成能力。
二、阅读教学第一课时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随文识字;3.细读勾画,感情朗读;4.回顾全文,总结提升。
第二课时1.复习生字,感情朗读;2.仿照课文,说写练习;3.分析字形,正确书写。
中段一、阅读教学第一课时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2.初读课文,检测反馈;3.默读课文,梳理概括;4.积累词句,完成摘抄。
第二课时1.复习引入,整体把握;2.切入重点,多元学习;3.交流汇报,感情朗读;4.归纳总结,拓展升华。
二、拓展阅读教学1.自读课文,质疑问难;2.抓住关键,多元学习;3.交流汇报,有效点拨;4.总结全文,升华认识。
三、习作教学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分析题意,明确要求;3.组织材料,组内互说;4.汇报交流,有效点拨;5.总结方法,静心写作;6.相互修改,扬长避短;7.展示评价,总结升华。
高段一、阅读教学第一课时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学案引导,反馈预习;3.整体感知,分享资料;4.分清层次,梳理问题。
第二课时1.整体入手,直奔重点;2.依案自学,择疑合作;3.探究创新,多元赏读;4.梳理总结,拓展升华。
二、拓展阅读教学1.激趣导入,整体感知;2.梳理要点,自主探究;3.汇报分享,解疑赏读;4.梳理总结,拓展升华。
三、古诗教学1.解诗题,明背景;2.初读文,巧正音;3.选方法,自主学;4.品诗句,精点拨;5.悟诗情,能背写。
四、习作教学第一课时1.创设情境,审题立意;2.组织材料,自主试说;3.汇报交流,有效点拨;4.提炼方法,静心创作。
第二课时1.回顾要点,明确目标;2.典型评改,指导赏析;3.运用方法,自改互批;4.综合展示,拓展升华。
课前:1.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认真分析学情,制定明确具体、协调统一的三维目标。
四种常见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四种常见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一、新授课。
根据课堂呈现形式,又有四种情况可供选择。
1.预习课: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交流——疑难反馈——成果总结。
预习课要达成的目标:通过预习,师生应明确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在展示课上重点讨论。
2.展示课:重申目标——展示交流——互动生成——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3.反馈课:问题导学——自我反馈——对学群学——总结反思。
4.综合课:明确目标——预习(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
其中“展示”又可细化为“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二、训练课(习题课)
侧重于训练和训练后的讲评。
基本流程:问题导练——学情调查、问题汇总——展示交流——总结反思。
训练题要精心选择,训练量要适当,反对“一练到底”。
学情调查可以由教师在课中通过巡视、个别辅导和学习小组收集问题等方式进行。
如果一份导学案内容偏多或偏难,可以分两节课落实。
三、复习课
梳理知识体系——揭示规律方法——知识能力拓展——当堂检测达标。
课堂可以从问题(项目)入手,学生自主梳理、自主归纳,教师适时点拨追问,以实现知识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四、试卷讲评课
学情调查、问题汇总——错因分析——变式训练——当堂检测。
语文各课型教学流程
1.记叙文教学流程导→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欲望,将学生尽快地导入课文,力求自然、新颖、灵活、多样↓↓↓感→阅读感悟,整体感知→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行初读课文自学,通过自学解决基本问题,完整地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课文问的内容↓↓↓品→品读课文,自主欣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内容(字、词、句、段)进行朗读,进行品评↓↓↓疑→研读课文,探究质疑→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发现和提出问题,将学生的众多问题纳入落实课文教学目标的轨道,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赏→熟读精思,深入理解→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或熟读记诵,或深入赏析,或延伸思考,或即时迁移↓↓↓拓→拓展延伸,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一下自己通过阅读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力求做到联系生活,内外结合,开阔视野,提高能力2.说明文教学流程导→创设情境,精心导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提出读书目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探→合作探究,研读赏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集体交流,教师点拨↓↓↓拓→课外积累,拓展延伸→联系课堂内外,发挥联想、想象,进行知识积累拓展↓↓↓结→反馈总结,应用反思→随堂进行练习,及时搜集学生信息,总结课堂得失3.议论文教学流程读→初读课文→反复诵读,积累词语,知晓内容,获得初步体验↓↓↓感→感知课文→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可以围绕问题谈,也可以谈问题以外的认识,在交流中加深印象↓↓↓研→研读课文→使学生的感悟向深层发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讨论中丰富情感,提高认识,培养高尚情操,获得审美体验,发展思维↓↓↓赏→赏读课文→在比较中赏析、评价、质疑、交流,获得审美体验,提高评价、审美能力回→回读课文→归纳梳理本课教学中的知识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
拓展延伸,联系相关内容,使所学语言回归到生活,使学生学有所用。
4、文言文教学流程导→创设情境,精心导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集体交流,教师点拨,泛读正音,自由读、个别读掌握节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赏→合作探究,研读赏析→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全班交流教师质疑解难,点拨古代文学深厚的内涵↓↓↓拓→课外积累,拓展延伸→联系课堂内外,发挥联想、想象能力,进行知识积累拓展↓↓↓馈→反馈总结,应用反思→随堂进行练习,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总结课堂得失5、口语交际教学流程设→创设情境→尽量模拟创设实际的学生生活、社会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生活感知,生活积累↓↓↓感→感受拟说→学生在感受情境的过程中,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思)过程越充分,学生说的内容也就越具体、越生动↓↓↓述→自由表述→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理解和尊重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表达方式,要正视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合→合作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像日常社会口语交际那样互为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并模仿生活实际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6、写作教学流程定→定标拟题→确定教学目标,拟定写作题目,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点→思路点拨→指导学生独立地或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行审题,教师进行思路点拨并提出要求↓↓↓练→写作训练→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训练快速成文的习惯↓↓↓议→修改交流→学生自批、修改、小组交流,互评互改↓↓↓改→教师评改→教师抽取学生作品批改,发现优秀习作或问题归类,为讲评作准备评→讲评指导→教师对本次作文进行讲评指导7、综合性学习(专题名著导读)教学流程准备→活动准备→学生自主提出、选择活动主题,制定学习活动方案↓↓↓任务→细化任务→问题解决步骤分解,确定各组、组员的任务↓↓↓实践→实践体验→汇报情况、汇总资料、撰写报告↓↓↓交流→表达交流→展示成果、进行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师:目标明确具体情境创设有利流程突出重点活动围绕目标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板块合理环节内在联系师生平等对话有效深入文本挖掘蕴涵注重个性体验提升审美素养关注动态生成学生:倾听全神贯注回答针对所问活动积极参与合作民主和谐思维条理清晰见解表述合理提出相关问题控制调节情绪总结当堂所得后续学习信心。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信阳市潢川县双柳树镇中心学校小学数学的13种课型分别是: 1、概念教学; 2、计算教学; 3、规律性质教学; 4、解决问题教学; 5、图形与测量教学; 6、统计教学; 7、“图形的运动”教学; 8、“图形与位置”教学; 9、可能性教学; 10、综合与实践教学; 11、练习课; 12、复习课;13、达标评研课。
一、概念教学基本流程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构建了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
我们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总结概念奠定基础。
2、分析素材,理解概念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
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3、借助素材,总结概念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
作为具有丰富个性的能动主体,小学生会对新概念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因此,教师要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让小组选代表借助素材,介绍自己组的成果。
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争辩,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正确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共同揭示出概念。
4、巩固拓展,应用概念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目的是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设计应用概念的问题时,要注重创设情境,在丰富的素材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概念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相对完整及其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概念学习的科学研究过程。
当然,根据具体的概念,有时在第三个环节总结出概念之后,还要结合概念的外延做进一步探索。
数学各课型及流程【范本模板】
课型一:单元整体感受课一、单元整体感受课的定义单元整体感受课是“单元目标尝试教学”课改实验的一种全新课型,它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单元整体感受课就是体验式学习、活动式设计,这种在“做中学”的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潜能真正发挥出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感受课的设计通常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即针对某一个单元或某一部分的内容,设计一系列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在做中积累经验",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并尝试运用经验和直觉猜测进行描述和交流,从而大大拓宽学生收集、呈现、交流、讨论和思考的空间,达到对整个单元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的初步感知.三、单元整体感受课的实施(一)教学设计应包括的内容1、明确课标对本单元内容的要求。
2、单元内容教材分析.3、确定单元教学目标.4、确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5、确定单元整体感受课教学目标。
(二)教学流程设计单元整体感受课教学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课前准备(即基于单元整体感受思路下的尝试小研究的设计)2、体验式活动1、2、3、4……3、我的发现(学生的初步感知,可以有收获,可以有疑问;可以是文字、可以是自出习题、可以是知识树……)课型二:尝试研究课这种课型的核心是“尝试”与“研究”。
它将学生推向前台,即每一节新授课前,要求学生在“尝试小研究”的引领下,先独立进行自主探索,尝试研究,然后带着问题与发现来到课堂,通过与本组同学,或者是其他小组同学以及老师的再次交流讨论,产生思维碰撞,进而达到自主构建新知,积累数学经验与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尝试研究课的教学流程(一)炫我两分钟所谓“炫我两分钟"是指上课开始后,讲授新课之前的两分钟时间,是学生用来展示能力、体验成功、炫我风采的舞台,争取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绚烂绽放。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展示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内容、形式均由学生自主设计为主,可以是数学古诗、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要闻等等.(二)尝试小研究“尝试小研究"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它的核心是“尝试"与“研究".它是指学生在深入研究新课内容之前,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性学习,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过程,同时通过学生对“尝试小研究”的试做,使教师获取学生自学的反馈信息,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以及有重点的点拨引导提供有力支撑。
【小学】小学高年级各课型教学基本流程
【关键字】小学小学语文高年级所有课型教学基本流程1.写人(记事、小小说)类课文2.科学说明文课文3.寓言故事类课文4.童话类(神话类)课文5.诗歌类课文6.文言文7.写景、状物类课文8.游记(参观访问记)类课文9.抒情散文(散文一)10.叙事散文(散文二)11.哲理散文(散文三)12.作文指导课13.作文评改课1.写人(记事、小小说)类课文基本教学流程一、简单介绍人物(事件)背景,导入新课(初步了解人物,为体会人物特点作好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事件(随之完成认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理清课文主要脉络任务,为部分精读作好铺垫)三、部分精读,引领体会人物特点。
(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及心理品质,掌握读书方法)四、自由读书,自主体会人物特点。
(组织交流读书收获,加深对人物特点理解,练习运用读书方法)五、总结课文、完善人物形象特点,揭示记叙方法。
(在总结完善人物特点的根底上,引发学生领悟发现写人的方法与技巧,这读写结合作好铺垫)六、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扎实读书的好习惯,加深理解人物特点)七、诵读积累,激发共鸣。
(对优美的人物描写片断进行感情诵读直至成诵,激发学生与课文人物内心共鸣,同时为模仿写人作好铺垫)八、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完成写字任务及重点词句练习任务,人物或事情细节描写小练笔,培养写人技能,实现读写结合)备注:八个环节一般可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前五个环节,第二课时完成后三个环节,拓展应用可安排课后练习,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节。
2.科学说明文课文基本教学流程一、联系事物,激趣导课。
(“事物”指文中要说明的事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知识要点。
(概要了解文章是介绍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完成认识生字、新词任务及读通课文任务)三、部分精读,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抓住重点部分引领学生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为掌握说明方法做好铺垫)四、自由读书,自主体会科学知识。
数学教学的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
数学教学的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新授课一、教学流程:二、环节解读1、课前预习考虑到初中学生在校时间短、认知能力弱、自主能力差的特点,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预习内容。
(1)明确预习目标。
首先要明确提出预习后应该达到的目标。
(2)完成预习问题。
预习学案中所设计的问题应突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
要杜绝教材知识简单、机械地重复再现,突出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系统掌握。
(3)巩固预习效果。
通过设计一定量的训练、测试题目引导学生巩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预习成果,同时,通过自我检测发现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发现预习疑惑。
在预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预习反思的习惯。
让学生通过预习,找出哪些问题已经基本掌握,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还存在哪些疑惑等。
2、课内探究(1)情境导入,确认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讲数学故事、复习旧知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课题导入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要精到而不繁琐。
引导学生分析课时教学目标要求,挖掘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惑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整体把握所学内容、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
(2)预习总结,自主研修。
课的开始,教师在简要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互批交流预习的问题。
课内探究学案所设计的问题主要针对一些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知识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漏、易混点的知识等,它是通过学生预习和教师预测而提出的问题。
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初步构建起知识体系。
对于学生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找出解决不了的原因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习进程,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互助合作。
合作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在相互帮助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围绕重点难点易错点,教师精选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交流。
小学数学12种课型的流程
小学数学12种课型教学的基本流程1.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分析素材,理解概念→借助素材,总结概念(→适当外延,深化概念)→巩固拓展,应用概念”2. 计算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算法交流,分析比较→沟通优化,促进发展→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3. 规律性质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感知规律→研究素材,猜测规律→讨论交流,验证规律→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4.解决问题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方法,建立模型→应用模型,解决问题→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5.图形测量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供素材→积极思考,引导猜想→操作验证,总结公式→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6.统计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方法→自主练习,应用方法→总结全课,整理方法”。
7.图形的运动教学流程:“提供素材,感知现象→研究素材,掌握特征→模拟运动,探究方法→拓展创新,体验应用”。
8.图形与位置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直观感受,探究新知→实践操作,积累经验→拓展应用,发展思维”。
9.可能性教学的基本流程是:“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运用素材,直观感知→合作交流,建构概念→巩固拓展,应用知识。
10.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展示成果,进行总结评价”。
11.练习课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回顾整理→深化练习,巩固拓展(巩固新知——基本练→克服定式——变式练→串联成网——综合练→拓展延伸——发展练)→回归情境,总结提升”12.复习课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引领回顾→梳理归网,主体内化(回顾知识,自主梳理→交流展示,引导建构→提炼方法,认知内化)→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四课型教学流程
“目标导学、自主有效”四种课型教学操作流程(一)单元导读课(准备)操作流程目的:学会阅读方法,养成预习习惯,掌握学情,做好新授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创设与本单元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明确阅读内容和任务,从而积极主动地去自读课本。
二、阅读教材,整体感知1、粗读。
快速浏览每个信息窗,扫清生字词障碍。
了解有几个信息窗,以及每个信息窗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本单元的知识框架。
2、精读。
借助单元导学提纲(可采用先读课本再读提纲,或是先读提纲再读课本等方式),按照教材编写思路,通过读、思、做等活动,理解课本内容,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准备交流收获和疑惑。
读:特别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要求学生逐字逐句阅读,并要读懂、理解、记忆,防止流于形式。
比如: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纠正只用眼睛看不用笔“看小说式”的阅读方法,要从头到尾把教材仔细读一遍,看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思:一要思考这些新知识的基础是什么,通过看书明白了多少,自己掌握得怎么样,如何解决,还有那些地方不理解等。
二要思考解决这些问题自己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途径和办法。
(边读边思考,对于方框中或者是指导性的语句进行细读,能理解的先理解,不理解的用特殊符号划出来,作为新授课重点理解的内容。
)做:一是通过采用重点圈,难点画,疑点标,易点练等方式,在课本或导学提纲上做简单标注和记录,对明白了的问题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思考等。
二是对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
自己先查一查、想一想,感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是原有知识基础问题,还是理解问题。
如果是基础问题就要自觉复习,看一看是否可以解决;如果是理解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去解决。
三、全班交流,确立目标1、小组为单位,交流本单元的收获和疑惑,可逐个信息窗进行交流,先交流收获再交流疑问,简单的疑问小组能解决的就没必要记录,对于一些共性的疑惑,小组长记录整理,准备全班交流。
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第一篇: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这就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也日趋形成。
现提供几个主要课型,供科学教师参考。
科学课程的分类是以科学学习方式为标准进行划分的,分为五种课型即:以观察为主的课型、以实验为主的课型、以资料交流为主的课型、以制作养殖为主的技术课型、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活动课型。
这样确定课型名称,是考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节课的学习方法并不一定是单一的,有时往往需要几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因此我们所划分的课型特别强调以某种学习方式为主,也就是根据每课所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对课的类型进行划分。
《课标》要求“科学课是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因此,尽管课型不同,但探究的过程大体相同。
即:一、提出问题;二、寻找证据;三、分析与解释;四、交流与质疑;五、结论与拓展。
(一)观察课一、教学流程:导入新课自主观察交流总结应用创新激发兴趣引发问题明确任务制定计划自主观察注重指导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归纳总结创设情境实践应用拓展创新二、环节解读:第一步: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形成问题、明确任务。
学习目标:操作要领:导入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谜语、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导入,也可以直接导入,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问题,明确观察任务和目的,为下一步的观察活动做好准备。
另外,在导入阶段教师提供的观察材料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层次性和结构性。
第二步:自主观察。
明确目的、制定计划、自主观察。
观察过程是观察课的主体部分,观察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感性认识,而且可以通过思维获取知识,它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方法,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
课堂教学几种课型导学流程
课堂教学小组学习几种课型导学流程一、新授课导学课前:诗歌吟诵或歌曲第一步:全班起立(面向讲台)宣誓(1.班级口号;2.班级誓言)第二步: 出示目标.揭题开课方法:生活导入法.激趣引入法.问题、复习引导法……第三步:自主学习(自己预习当堂内容,独立完成相关作业)1、教师提出学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我发现了,它是这样得来的2、试一试:3、想一想:我要交流点啥,有那点不明白第四步:问题交流(要求起立.小组人员头靠近.认真倾听.相互补充)1、小组内有序地交流自主学习中的内容。
2、梳理出本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科代表(发言)或典型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其他孩子帮助解决)第五步:展示提升(大胆展示,快乐分享、注意倾听、适时补充)1、有序展示实践中的相关内容,典型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其他孩子帮助解决);说说本堂课自己的收获:2、教师解难,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
第六步:巩固练习(字迹格式要求漂亮)1、达标练习2、互评互改 A. B.3、教师点评 A B二、复习导学课课前:诗歌吟诵或歌曲第一步:全班起立(面向讲台)宣誓(1.班级口号;2.班级誓言)第二步:自主梳理1、给出复习相关内容.让学生自主梳理完成相关要求。
2、我发现了我知道了第三步:小组交流.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我发现的、知道的等。
2、提出问题小组交流。
第四步:展示交流.解决问题1、展示相关知识点。
2、典型问题展示在黑板上。
第五步:有效拓展(联系生活,联系试题、联系考试要求等)第六步:巩固训练(精心设计练习进行恰当的达标训练)三、评讲试卷课第一步:全班起立(面向讲台)宣誓(1.班级口号;2.班级誓言)第二步:学生自主分析(找出错题,分析原因)第三步:组内交叉解决(小组内解决问题)第四步:班级展示疑难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第五步:教师针对性指导(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第六步:师生错题变式训练(仿编题型,变式训练)简而言之:目标是灵魂,问题是起点,小组是培养能力的平台,展示是课堂生成的关键,导学是教师的水平展示。
美术四种课型教学流程
美术四种课型教学流程一、素描课教学目标-学习基础素描技法-理解光影、形体和结构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展示一些经典素描作品2.示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观察物体(如静物)并进行基础素描。
-讲解素描工具(铅笔、纸张、橡皮)的使用方法。
3.实践(30分钟)-学生选择静物进行素描。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个别建议。
4.讨论与反馈(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会。
-教师给予反馈,强调优点和改进方向。
5.总结(5分钟)-总结课程内容,布置相关练习,鼓励学生回家继续练习。
二、色彩课教学目标-理解色彩理论-学习调色和运用色彩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原色、间色、补色)。
-展示色彩的应用实例。
2.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色彩轮、色彩搭配原理和心理效应。
-讨论不同色彩对情感的影响。
3.示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调色和运用色彩技巧。
-讲解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如水彩、丙烯)。
4.实践(30分钟)-学生进行调色和绘画练习,主题自选。
-教师巡视,给予个别指导和建议。
5.*展示与点评(10分钟)-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教师给予反馈,强调色彩运用的成功与改进。
6.总结(5分钟)-总结色彩课的关键要点,布置相关练习。
三、立体课(雕塑或陶艺)教学目标-理解立体艺术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培养空间感和材料运用能力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介绍立体艺术的基本概念以及不同材料(如泥土、木材、金属)的特性。
2.示范(10分钟)-教师示范基本的雕塑或陶艺技法(如捏制、拉坯)。
-讲解工具的使用方法。
3.实践(30分钟)-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创作,主题自定。
-教师巡视,提供个别指导。
4.讨论与反馈(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挑战和收获。
-教师给予反馈,强调作品的立体感和创意。
5.总结(5分钟)-总结课程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立体艺术的可能性。
数学教学的基本课型教学流程及教学设计
第一模块数学教学的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概念课教学一、教学流程对于教学内容中的概念课,往往与前面学过的概念有关,可以类比前面的概念应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经常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课堂形式。
二、环节解读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分为三部分:一是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围绕本节课的有关概念,结合以前学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个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二是为了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根据本节课的需求所做的课前准备;三是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预习)活动。
2. 课上探究课上注重课堂教学的四个重要环节,也就是课堂教学的十六字方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环节1:自主学习学生预习前要给学生明确的要求,即预习的时间、内容要求、预习方式等。
(一)预习探究概念与性质1.学生先独立预习课本(或学案),遇到问题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可到其他组讨论解决。
2.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通过预习发现或探究问题的所在,可以借助图形或实际例子,归纳总结出概念以及性质等。
(二)巩固与运用概念,以夯实双基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设置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选择、填空或叙述等方式来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可让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两两相互检查,错的组内同学帮助解决。
环节2:合作交流(一)组内交流:组内每个成员把总结出的概念或结论写出来,两两对照各自所列,仅保留相同的,或两人认为最恰当的,然后组内两对同学再同上进行,把所得结论进一步归纳。
要得出图形的性质,或由概念引发的结论等。
可采用“前进的雪球”方式来进行:在小组内,每个小组成员独立列出自己得到的图形特征或结论,然后两个人对照各自所列,查漏补缺。
同样组内两对同学在如上进行,就可使问题更具体且进一步细化,从而更加完善。
比如,在学“平移”这节课时,要得出平移的特征,就可以让每个同学结合实际问题写出平移的特征,然后两对同学对照各自所列,相互补充,之后,组内两对同学再如此进行———如此交流合作,学生便可概括出多个不同特征。
各种课型教学的基本步骤
初中英语各种课型教学的基本流程一、听㈠、技能要求:⑴听关键信息;⑵听懂并执行指示语;⑶听懂大意和主题;⑷确定事物的发展顺序或逻辑关系;⑸预测;⑹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⑺评价所听内容。
㈡、教学流程1、语言准备:学习影响听懂的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做到读熟、明确意思。
2、明确要求:弄清听后干什么,怎么做。
3、指导方法:听前或听中快速扫描题干和选项等,预测所听内容,以便听时抓住要点;要求学生边听边操作(选择、速记等);不把思维停留在没听清楚的地方。
4、规范训练:播放录音一至二遍,中间不间断,不插话,学生独立完成听的任务。
5、及时反馈:点学生说出答案;重听录音,突破难点;给出正确答案。
6、听后扩展:听录音模仿;读一读听力材料;就听的内容进行对话;仿照录音内容编新对话;掌握、运用重点语言知识。
二、说㈠、说的形式:模拟情景对话;表演情景对话;短剧表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演讲;做调查并报告;讲故事;接续故事;复述故事;相互补充信息。
㈡、教学流程1、语言准备:学习有关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做到读熟、明确意思。
2、明确要求:提出说的内容和形式,分配任务或角色,必要时给学生适当的示范。
3、全员参与:以个体、小组等形式进行口语练习,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交换角色,让所有的学生熟悉所有的内容。
4、适当展示:在全班抽取2—3人或小组,展示口语训练的情况。
5、恰当点评:可由学生进行,教师补充。
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6、说后拓展:就说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补充、扩展、强化训练;掌握、运用重点语言知识。
三、读㈠、技能要求:⑴略读;⑵扫读、找读、跳读;⑶预测;⑷理解大意;⑸猜测词义;⑹推断;⑺理解细节;⑻理解文章结构;⑼理解图表信息;⑽理解指代;⑾理解逻辑关系。
㈡、教学流程1、语言准备:学习生词,做到读熟、明确意思。
如果阅读过程中涉及到猜测词义的话,该词不要提前教学。
2、激发兴趣:激活相关话题;了解背景知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教学一、基本流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四、适当外延,深化概念。
五、巩固拓展,应用概念二、操作内容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我们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总结概念奠定基础。
2、分析素材,理解概念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3、借助素材,总结概念教师要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让小组选代表借助素材,介绍自己组的成果。
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争辩,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正确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共同揭示出概念。
4、巩固拓展,应用概念教师在设计应用概念的问题时,要注重创设情境,在丰富的素材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概念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相对完整及其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概念学习的科学研究过程。
三、注意问题1、情境创设要能激发兴趣、引发思考;2、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3、概念教学应注意在直观与抽象之间搭建桥梁;4、注重在辨析比较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5、重视数学概念之间内在联系的教学四、重点课例二、计算课一、基本流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二、操作内容1、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在导入阶段,应注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计算的需要。
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出各种算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观点去思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快乐。
给不同层面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同时教师也有了了解学生思维特点的机会,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算法交流,分析比较把多种多样的算法呈现出来后,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多种算法提供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去交流、比较、反思和感悟各种算法,或同意或反驳,在交流中甄别,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教师不应强调算法全面化,在此过程必须把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一并要求。
3、沟通优化,促进发展在计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沟通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同时也要着力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促进其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使学生在面对具体情境和具体数据时能选用比较灵活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及时指导,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
4、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不同的练习,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
三、注意问题1、注重计算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融合;2、合理处理具体操作与数学抽象之间的关系;3、注重将估算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4、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孕伏和渗透三、探索规律一、基本流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二、研究素材,猜测规律三、讨论交流,验证规律四、巩固拓展,应用规律二、操作内容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在教学时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典范的研究素材,既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营造研究的氛围,又使学生探究的问题清晰明了。
2、研究素材,猜测规律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建立并形成研究意识,主要包括猜想、举证、分类研究、确定研究范围、寻找和梳理研究材料等,其中猜想是探究获得结论的前提。
3、讨论交流,验证规律学生通过几个例子所发现的规律是不严密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各自的发现和验证进行交流讨论,对猜想的正确与否进行事实举证。
本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代表性的素材,并引导学生注意0和1等特殊情况。
这个过程,是一个从特殊问题出发,归纳和抽象出普遍规律的概括提升过程,要为学生提供表述和实践的机会,并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严密的表述规律,把学生的认识和推理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4、巩固拓展,应用规律规律掌握之后,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能主动运用这些规律去探索和解决更为广泛的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应用规律的练习既要涉及到数学问题,又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特别是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导课环节中创设的情境中蕴含的其他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注意问题1、情境创设要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选取自然、社会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避免情境的负干扰2、注重探索规律过程的教学,依托教学内容驱动学生主动探究,给学生留足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促进规律的探索,注重对情境下的规律本质问题的挖掘。
3、精心设计练习,体现规律的应用价值,重视变式练习,避免思维定势,设计开放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拓展到生活,体验数学规律的应用价值四、重点课例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探索规律教学第五单元5商不变性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探索规律教学6、小数的性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探索规律教学7、小数的改写、求近似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探索规律教学9、找规律解决问题一、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厂独立尝试,探索问题J组间交流,建立模型应用模型,解决问题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组内交流,归纳方法引导总结,构建网络二、操作内容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本环节,教师要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要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讲,把图画、对话、表格里的数学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说出来。
要指导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分一分、理一理、按事情发生、发展的线索把问题说清楚、说完整、说准确。
2、探究方法,建立模型数学建模在解决问题中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建立模型的过程就是将实际生活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步骤:(1)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利用猜想、迁移、类推,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互动交流,促进生生之间相互补充,形成统一认识,达到深化思维、理解问题的目的;(3)小组合作之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在引领学生反思归纳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
3、应用模型,解决问题本环节要为学生提供若干能应用学生建立的数学模型解决的问题。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建立数学模型的稳定性及其特点,同时能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总结,构建网络数学知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在学生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总结,以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化、网络化的认识。
本环节不一定在每一堂“解决问题”课中都要体现,但广大教师一定要树立引导学生总结建构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
1、 问题的呈现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2、 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情境中筛选有用信息、提出有效问题3、 注重对解决问题策略的体验4、 注重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评价 5 、注重对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感悟四、重点课例青岛版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 综合应用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教学 10、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 鸡兔同笼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按比例分配测量、操作内容、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积极思考,引导猜想 操作验证,总结公式应用公式,解决问题三、注意问题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本环节,可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向学生出示现实生活中有关图形测量的问题,并提供大量的相关图形作为学生探究发现的实验材料。
2、积极思考,引发猜想在这一环节,学生会有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既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有方案,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已有方案的呈现,而是要注意展现这些方案背后的思维过程,引发全体同学的合理猜想。
这种猜想不能盲目,更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
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猜想,能激发学生的求证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3、操作验证,总结公式本环节是引导学生在操作验证的基础上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逐步归纳抽象出公式,实现由直观向抽象的飞跃。
这一环节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发现知识的本质。
4、应用公式,解决问题应用公式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最好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可以解决身边的问题。
也可以设计成有情境串引发的问题串,让学生自主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避免枯燥和繁杂的练习。
三、注意问题1、注重创设学生喜欢的、能反映数学本质的现实情境2、注重学生的猜想,在测量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3、注重学具操作,在直观感知中形成空间观念4、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5、注重周长、面积和体积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数学思想四、重点课例统计J 分析决策,解决问题自主练习,应用方法总结全课,整理方法二、操作内容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课的开始阶段,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可利用的教学资 源,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现 实的、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富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明确探究方向,为统计活动的 开展奠定基础。
2、 解决问题, 探究方法针对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学习方法;分析决策,解决问题 3、 自主练习,应用方法教师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策略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 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验统计的价值。
4、 总结反思,整理方法在课的最后,要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类型及解决这类问题最佳的统计 方法,帮助学生完整建构数学模型,使学生在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能选 择恰当的统计方法。
、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广针对问题,收集数据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整理数据,学习方法、注意问题1、让学生自主产生统计的需要2、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3、关注学生在统计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状态4、注重统计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5、淡化术语与纯粹计算,强调相关概念的统计学意义图形的运动一、基本流程、操作内容1 •提供素材,感知现象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运动 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感知运动现象,为下一步逐渐将生活中的运动现 象数学化打下基础。
2 •研究素材,掌握特征要在前面观察各项运动,初步感知运动现象的基础上,本环节教师引导学 生对各项运动进行分类、比较,并加以语言或动作描述,然后举例,这个过程 就是抽象的过程。
经过这个过程,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特征初步有了本质的把握。
3 •模拟运动,探究方法本环节需从几何图形这个角度进行图形运动操作。
通过从模拟实物运动, 到几何图形运动,从观察点的运动到整体的运动,学生逐渐建立起动态表象, 逐步体会图形运动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