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两篇)

合集下载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家门前新事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一课中的第一个框体《我家门前新事多》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反应家乡新变化的视频,对反应家乡新变化的图片进行对比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家乡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

2.组织学生开展“谈感言”活动,使学生对家乡的未来有美好的憧憬,能主动关心家乡发展,参与家乡建设,树立初步的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家乡的蓬勃发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悦纳与对家乡未来的憧憬。

教学难点: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物质层面的变化,还要引导他们关注人们精神层面的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板书卡纸、学生收集的资料教学流程:一.导课:1.昨天,老师接到一个在外地居住的大姐的电话,打完电话之后,我很不开心。

你们想知道我为什么不开心么?那就给你们听听电话录音吧!看谁能听出,我不开心的原因。

(设计意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一个贯穿全课的情境。

它不仅吸引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的学习,而且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很有趣的专注度训练。

)2.电话录音:大姐:卉卉,我今年退休了。

想回老家太原定居。

可是,一想起咱们太原居住条件差,交通出行不方便,孩子学习条件也不行,休闲的地方太少。

我就不知道该不该回去。

想听听你的建议。

我:大姐,太原现在可不是你想的那样了。

现在,变得特别好。

你说的那些全变了。

大姐:是了,真的?我得再想想。

我:还想啥了?我能骗你?太原现在真的变化可大了,可好了!大姐:哎,小破太原能好哪儿去?我还得想想。

3.谁听出老师不开心的原因了。

她是怎么说我们太原的?(教师指图,提示学生说。

)她说我们的居住条件差。

在她的印象里,我们住的是低矮的小平房。

她还说我们的交通出行不方便。

原来,我们的交通就是她想的这样拥挤。

她又说我们这里的学习条件也不行。

她想的学校的样子,是这样的。

她还说什么了?休闲的地方也少。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制社会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制社会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6.家乡新变化单元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1.通过采访等方式了解家乡的过去,发现家乡新变化。

2.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感悟家乡多方面的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 1.通过采访等方式了解家乡的过去,发现家乡新变化。

2.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感悟家乡多方面的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难点通过采访等方式了解家乡的过去,发现家乡新变化。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图片引入师【课件:今天的磁器口图】:这是我们沙坪坝最热闹的地方磁器口。

出示【70年代的磁器口图】这是哪儿呢?2.揭示课题师:看到这两幅图,你会感叹什么?孩子们,短短几十年来,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发生变化的还不仅仅是这一个地方,今天超级侠乘坐复兴号高铁也来了,她要和小朋友一起去发现家乡的新变化。

【板书课题:16.家乡的新变化】生答学生比较熟悉的游玩地点对比,引发学生的好奇、惊叹学习新课师:孩子们,超级飞侠里的安琪说,看谁能把发现的家乡新变化说清楚、说明白,她就奖励一枚超级复兴号标志。

3.从身边的人和事去发现(1)师:看书上的图,画了哪些变化?想想,你的家乡又有哪些变化呢?【出示课件书上前一幅对比图】先自己看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分享。

(2)小组展示展示的语言表述:我发现()变了,以前是(),现在是()。

()告诉我,()变了,以前是(),现在是()。

自读课本、小组分享20世纪90年代重庆,图为石板坡长江大桥。

珍贵!重庆朝天门百年前老照片首面世学习新课(3)师:是啊,我们的家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点一点改变着。

除了像街道、房子方面的变化,你还看出了哪些方面的变化?请看书上后两幅图【出示课件书上后两幅图】谁来说一说。

师小结:我们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你们喜欢这样的变化吗?是啊,我们都越来越幸福了。

4.看百年前重庆,画家乡新貌(1)师:老师也收集了我的家乡重庆的过去和今天。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的第一课时。

本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使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发展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情景对话和实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自己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变化认识不够全面。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初步建立,但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逐渐发展,可以通过观察、讨论、表达等方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对话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变化。

2.观察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2.图片: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图片。

3.视频:家乡变化的短视频。

4.课件:对本课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短视频展示家乡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图片和课件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家乡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

统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精美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精美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世纪90年代重庆,图为石板坡长江大桥。

20世纪八十年代航拍渝中半岛图,可谓是渝中半岛的首张航拍图,最前端的朝天门码头一直以来都是重庆的地标之一。

朝天门开放了重庆人的世界,重庆人的生活成就了朝天门的繁荣。

每一个重庆人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对朝天门的印记。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本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
计。

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两篇)

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两篇)

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一家乡新变化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课通过学生的调查和搜集,使学生能够了解家乡从过去到现在,人们在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

让学生主动探究、真切感受到现在的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家乡的变化之大。

课前,我布置作业让学生做大量调查访问、搜集材料:可以采访家人,可以到社区访问,可以上网,查阅书籍。

也可将家里的老照片或是曾经的生活用品带来展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各种方式了解了过去的情况,对过去的家乡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在课堂中,我还用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进行对比,从居住、出行、学校、休闲文化这四个方面分别举出实例,让学生进行对比,更加深刻体会到生活巨大的变化。

学生在汇报中不断地比较、分析、讨论,通过对比使学生有了认识上的提升,在情感上有了触动,珍惜现在能够拥有的生活。

本课的课堂环节非常简单,但却贴近生活,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参与活动,虽然是移植科,但是由于地域、学情等因素我对光盘课内容有所改动。

我把大巴大巴哪里开做了修改,让学生随机说到哪个方面就链接出哪一方面,我感觉这样更加自然,不用被老师框住。

另外,我把做剪贴报环节提到课上来,想真正的让学生去做,但是从效果来看,只有在家有准备的能完成,剩下的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做不完,所以活动不太有效,可以对学生加以指导,由学生课下完成。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两方面感受:1、想对“课前调查、收集等”说不容易由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综合性特点,课前调查是很重要的一环,需要经常引导学生通过查找、收集资料,或是进行调查、访问等形式,做好课前准备,以帮助学生丰富、累积生活经验,做好知识铺垫等,然而教师们经常遭遇“尴尬”,学生常常会对你说:“我忘了!我家没电脑!我不会调查!”有的收集的实物,没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对教学效果起不了很大的作用,或者调查、搜集的资料依旧停留在搜集的层面,不能在积累资料中去提高自己的搜集能力等。

16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6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答案:例2:我的家乡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如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等。
5.论述题:请论述家乡新变化的原因,以及这些变化对家乡未来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设置一些展示区,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
5.学习任务单:设计一份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任务单可以包括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过去和现在,通过对比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6.小组讨论指南:准备一份小组讨论指南,帮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有目的地进行交流和合作。指南可以包括一些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答案:例1:家乡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变化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例2:家乡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变化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激励机制: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我会采取激励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我也会对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内容逻辑关系
家乡是出生地或长期居住地,承载着我们的成长记忆和情感依托。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特色等方面,有助于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家乡认同感。
7.反思与总结表格:设计一份反思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

《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

《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发布时间:2021-01-12T08:02:46.405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6期作者:肖善军[导读] 在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文章的教学中,整体的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认识“家乡”改革发展后的新变化,从而引申性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周围成长环境有什么样的新变化,通过以上教学示范,能够对课本阅读作品中涉及到的对于社会价值观的认可、优秀人格的形成等核心内容进行正确的教学引导,再加上我呈现的课件讲述,便可以将学生引入到相关情景当中,并对其思想道德意识起到一定的教育与启示的意义,从而为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建立建立一定的基础。

肖善军沈集镇中心小学 448265在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文章的教学中,整体的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认识“家乡”改革发展后的新变化,从而引申性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周围成长环境有什么样的新变化,通过以上教学示范,能够对课本阅读作品中涉及到的对于社会价值观的认可、优秀人格的形成等核心内容进行正确的教学引导,再加上我呈现的课件讲述,便可以将学生引入到相关情景当中,并对其思想道德意识起到一定的教育与启示的意义,从而为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建立建立一定的基础。

因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并做出改正:一、时刻具备思考意识,进行教学反馈教师在促进课程开展、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不断武装专业技能,提升教学能力是基础的,也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在教学内容实施的过程中,具备思考意识,不仅要思考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同时还要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纰漏和失误,并作出及时的改正。

当然教师在反思课程内容改进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促使学生能够不断通过自身的想象力思考,去追寻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还能促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素养上得到提高。

我在本文《家乡新变化》的教学过程中,这部分总体完成的还算顺利。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两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两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一一、要淡化预设为展示口语交际课堂结构,我采用亲身感受创设情景,揭示话题,可在主要环节“家乡的变化”信息交流会时,同学们虽有热情,讨论激烈,但集体交流时,大部分学生只是在那里当一般听众,特别是有胆量的同学用小品表演的形式来说明家乡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就不再说了放弃自我展示的机会。

我以后应先照顾那些反应较慢、性格内向的学生,安排时间让他们回答问题,多鼓励,让他们逐渐从简单的内容中去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二、要重视实践活动本次口语交际是在第7组“积累、运用”“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安排的。

由于考虑到同学们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并不难,可以采访、查阅图书资料,搜集图片、上网查询等等。

所以就忽视了综合实践课的指导,多数学生搜集的资料不全面。

三、要构建开放理念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具有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

如以璧山标志性建筑电视塔为例,我饱含激情地讲述:“眺望璧城全景,璧南河穿城而过,水给城市带来了灵性,璧山的沧桑巨变让我耳目一新,我会情不自禁地说:‘家乡的城市建设步伐真快啊!’”本想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可没让学生充分思考,更没给同学们表达的机会,真是太遗憾了。

四、要因材施教因为学生进入五年级后,大多数学生不爱举手发言,我采用了简单的做法,不爱说就写,所以课堂上学生写的效果比口头表达的效果好。

如果指导学生课前认真收集整理家乡人民吃、穿、住、行等方面的资料后,再写下来,那应该是人人有话可说。

通过这次口语交际的教学,我进一步体会到了编者意图,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要有大背景的烘托,既要重视阅读教学中的口语训练,也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综合实践课的指导,如能充分发挥学生眼、耳、手、脑结合的功能,再结合课内外知识,从当导游介绍家乡美景,从家乡人民的吃、穿、住、行等方面全方位展示家乡新貌,从家乡的过去、现在憧憬家乡的未来,来开展家乡系列活动,效果会更好。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含评价设计、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含评价设计、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本节课我设计了三种评价方式:
1.教师过程性激励评价: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坚持运用大拇指表扬、丰富的评价语言激励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乐于思考。教师还采用肢体示范性评价,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内容的实际训练。
2.榜样激励评价:教师设计了学生上台演示、集体进行实践展示、师生互动式评价等方法,联系实际生活,扩展学生认知,引导学生感受到在公共场所小点声是一种文明礼貌有秩序的表现。
第16课教学设计
课题
《家乡新变化》
教学内容分析
《家乡新变化》是第四单元中的第四课。本单元是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和责任。引导学生在历时性视角下,感受家乡的变化,同时对家乡的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发现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在学生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树立作为家乡小主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感的基础上,通过认识家乡变化中的不变,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民族自豪感。
交通越来越便捷,以前走路靠双腿,慢慢有了自行车,拖拉机,摩托车,现在轿车都很普遍,地铁,高铁,飞机,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
5.丰富多彩的生活—乐
以前人们的娱乐几乎就是坐一起聊聊天,慢慢有了露天电影,只要一有电影,全村的人就迫不及待地搬着板凳,早早就坐好了。后来,广场舞流行了,茶余饭后,老人们随手就舞起来。
清明扫墓,从前是大量烧香,烟雾四起。现在改用鲜花祭拜祖先了,经济环保。过年庆祝,从前是过年的前几天每天放鞭炮真热闹,现在电子鞭炮成新宠,没有噪音污染,也没有空气污染了。我们小组同学也发现了家乡的很多变化。这是我们一起制作的剪贴报。你们有哪些发现呢?
视频:喜迎二十大,说说家乡新变化
我们也要为家乡的发展出谋献策,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怀。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变化可能关注不多。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的图片和实物更容易产生兴趣。

此外,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愿意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3.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介绍家乡的变化。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家乡的变化,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说课稿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说课稿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变化,认识变化,从而理解变化,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深厚的感情,对于家乡的变化,他们既感到熟悉又充满好奇。

但二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对于家乡变化的原因和意义还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和课堂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知道变化的来源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知道变化的来源和意义。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家乡变化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家乡的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家乡,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发现家乡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变化的原因。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变化的来源和意义。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乡变化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总结能力。

(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发现家乡变化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变化的来之不易。

(2)教师通过讲解法律法规,让学生知道法治对于家乡变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16课《家乡新变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爱我们班》。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研说,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展示家乡的传统特色是不变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生活阅历有限,他们并不了解家乡以前的情况,对家乡的现在与过去之间的变化缺乏了解,会想当然地认为家乡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老师必须善于开发学校及家乡的各种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家乡的新变化。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教学重点、难点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紧扣重点,说教法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指导学生使用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搜索,感知变化。

1、我们学校的变化只是家乡变化的一个缩影,课前我们进行了“家乡变化”大搜索,现在我们小组内交流一下。

“家乡变化”大搜索姓名:时间:名称以前现在感受2、谁来说说你发现的变化?3、我们家乡的变化真大,说也说不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找一找:家乡有哪些新变化。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说课稿二篇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说课稿二篇

16《家乡新变化》说课稿篇一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的6个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分析: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是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10条明确提出:“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是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家乡新变化》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前面三课的基础之上,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历时性视角下,感受家乡的变化,同时对家乡的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发现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我们家乡——近些年来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文明创建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们这一课的教学提供了无尽宝藏。

教师教学时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放眼于整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巨大变迁,选取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组织教学,通过参观、调查等亲身经历的活动,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交流,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二、说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生活阅历有限,他们并不了解家乡以前的情况,对家乡的现在与过去之间的变化缺乏了解,会想当然地认为家乡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老师必须善于开发学校及家乡的各种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家乡的新变化。

三、说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3.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

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难点: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一)教学材料《家乡新变化》故事内容。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家乡有没有发生过变化?变化有哪些?”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

2.讲故事(10分钟)请学生仔细阅读《家乡新变化》故事内容,并进行讲解。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家乡的变化,并探讨发生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思考问题(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回答以下问题:•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和文化?5.表演(20分钟)请学生组织表演,展示在生活中怎么样保护环境和文化。

6.总结(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及收获。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活动观察学生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设计一张测验来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1.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2.分组讨论和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交流;3.表演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保护环境和文化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4.在评估和反思中发现,个别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问题上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6家乡新变化 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6家乡新变化 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16 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

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展示家乡的传统特色是不变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歌曲《美丽的家乡》导入新课2、出示卓尼全景的旧照片。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3、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卓尼县城的新貌图片。

大家是不是感觉到变化很大呀?老师: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

(过渡)活动一:我家门前新事多社会调查交流活动二:家乡特色代代传1、家乡的文化艺术2、家乡的风味小吃3、家乡的传统工艺活动三:我的家乡会更好展望家乡的未来1、你能大胆设想一下家乡的明天会变成什么样子吗?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想好后在组内说一说。

2、学生畅谈明天的家乡。

如:家乡的房子会变得更加美丽,家乡的道路会更加宽阔,家乡的设施会更加完善,等等。

3、从你们的描述中,我能感觉到未来家乡的美好,如果能把她画下来,就更好了。

16家乡新变化 家乡特色代代传(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6家乡新变化 家乡特色代代传(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6家乡新变化家乡特色代代传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16家乡的新变化,感受家乡的美好;2.学习家乡的特色文化并了解其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学习正面教育中“传承”这一道德价值观,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1.16家乡的新变化;2.家乡的特色文化和传承。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生动故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16家乡的新变化;2.如何通过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和传承。

四、教学内容1.16家乡的新变化家乡是一个人成长的地方,也是一个国家的基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家乡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而作为家乡的孩子们,应该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16家乡是指我国16个重点扶贫县,这些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在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变化。

1.1 经济方面的变化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逐步实施,经济扶贫成为助力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

16家乡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以凤凰县为例,该县发展了以茶叶、柑橘、蔬菜等农业产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引进了一大批涉农企业,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而在琼结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私人企业的涌现,成为当地经济的新亮点。

1.2 文化方面的变化家乡的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心灵深处最真实的表达。

16家乡在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文化扶贫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地方民间文化的传承。

以福建建宁县举例,该县依托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推出了多项文化扶贫项目,如民宿旅游、茶叶文化传承等,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链,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1.3 环境方面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16家乡在环境方面也做出了不小的努力,通过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措施,使当地的自然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六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新变化;掌握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表达的方式,提高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公民意识。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掌握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2.通过表达的方式,展现自己对家乡新变化的感受和看法;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公民意识。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调查和采集信息;2.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家乡新变化的相关资料和调查表;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并为每组分配一个调查任务;3.教师准备表达方式的相关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家乡新变化,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发展历程。

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是家乡新变化。

家乡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变化。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家乡的变化?变化有哪些呢?”老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家乡的变化?变化有哪些?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预设:“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家乡变化的感知和认知情况。

”二、探究(20分钟)老师介绍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询问、记录等。

老师说:“同学们,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的新变化,我们需要通过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这些方法包括观察、询问、记录等。

”学生自由组队,调查家乡最近的一项新变化,采集信息并记录下来。

老师说:“现在,我给大家分组,每组选择一项家乡最近的新变化,通过观察、询问和记录等方法,采集相关信息,并记录在调查表上。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让其他同学了解家乡的新变化。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 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 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了解家乡变化,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的养成。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国家概念、公民意识与法治意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对比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与责任感,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的情感;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认识社会、主动参与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与公民法治意识的初步养成。

《家乡新变化》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前面三课的基础上,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历时性视角下,感受家乡的变化,同时对家乡的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发现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因而,如果说前面三课重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一课则重在培养学生具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

引导学生发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家乡的蓬勃发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悦纳与对家乡未来的憧憬。

内容比较丰富,思路也更加开阔。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物质层面的变化,还要引导他们关注人们精神层面的变化;不仅要指导学生关注到家乡的“变”,还要引导他们热爱家乡“不变”的传统;不仅要指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好的方面,还要引导他们发现家乡不够完美、需要继续改变的地方。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都是挑战。

研读教材,本课教学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首先,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较直观、表面,加之他们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家乡变化的感知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很有限,引导学生全面感受家乡的变化,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

其次,要想让学生获得对家乡变化的体验,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支持,如资料的收集整理、创作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和培养。

低年级学生富有好奇心,对事物的认识和体验更直观、形象。

教学本课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全面体验家乡的变化,激发他们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形成初步的公民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
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一
家乡新变化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课通过学生的调查和搜集,使学生能够了解家乡从过去到现在,人们在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

让学生主动探究、真切感受到现在的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家乡的变化之大。

课前,我布置作业让学生做大量调查访问、搜集材料:可以采访家人,可以到社区访问,可以上网,查阅书籍。

也可将家里的老照片或是曾经的生活用品带来展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各种方式了解了过去的情况,对过去的家乡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在课堂中,我还用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进行对比,从居住、出行、学校、休闲文化这四个方面分别举出实例,让学生进行对比,更加深刻体会到生活巨大的变化。

学生在汇报中不断地比较、分析、讨论,通过对比使学生有了认识上的提升,在情感上有了触动,珍惜现在能够拥有的生活。

本课的课堂环节非常简单,但却贴近生活,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参与活动,虽然是移植科,但是由于地域、学情等因素我对光盘课内容有所改动。

我把大巴大巴哪里开做了修改,让学生随机说到哪个方面就链接出哪一方面,我感觉这样更加自然,不用被老师框住。

另外,我把做
剪贴报环节提到课上来,想真正的让学生去做,但是从效果来看,只有在家有准备的能完成,剩下的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做不完,所以活动不太有效,可以对学生加以指导,由学生课下完成。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两方面感受:
1、想对“课前调查、收集等”说不容易
由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综合性特点,课前调查是很重要的一环,需要经常引导学生通过查找、收集资料,或是进行调查、访问等形式,做好课前准备,以帮助学生丰富、累积生活经验,做好知识铺垫等,然而教师们经常遭遇“尴尬”,学生常常会对你说:“我忘了!我家没电脑!我不会调查!”有的收集的实物,没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对教学效果起不了很大的作用,或者调查、搜集的资料依旧停留在搜集的层面,不能在积累资料中去提高自己的搜集能力等。

正如上述讲到的教师为此要进行身先士卒的先前调查、搜集,因此教师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就牵扯得较多。

这次我也是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我的不足在于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学情分析做的还是不够,没有考虑到学生家庭所在区域,幻灯片出示的图片是一班家庭所在区域。

2、课堂汇报中学生对于资源的利用反馈难以调控
比如《家乡的变化》教学汇报中,学生不能有效的将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课前我看到好多学生带来了照片、手抄报等资料,但是由于课上我没有进行有效的鼓动,学生见有人听课也比较紧张,所以学生拿出来展示的不多,以至于他们所搜集的资料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也有一些学生是由家长帮忙搜集的,我的任务布置上没有更加的细化,不能有效的让孩子参与搜集之中,导致学生拿了照片,可是不是自己准备的,他不知道怎么说。

在道德与法治的授课之路上,我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不断鞭策自己,砥砺前行,争取更好的把握课程,为了学生,继续奋斗。

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二
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讨论等,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中的变化。

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教学目标达成较好的有:(1)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
步的科学发展观。

(3)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热情。

教学中存在不足的地方也有不少,比如对课时的划分不清晰,第一课时内容过多导致第二课时不够内容。

小组合作的形式还可以再细化,预习纸的设置过于简单。

日后在教学中还要继续改善,争取把教学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