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走进苏霍姆林斯基.doc

合集下载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书目:《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印刷版次:2009年1月第一版何为教育:摘记:教育就是要提高他们面对坏影响的免疫力,就是要帮助孩子与这些邪恶和苦难作斗争,然后战胜它,让幼小的心灵纯净起来,强大起来,光明起来。

感:我觉得教育不止是教授知识,如果只是书本知识的灌输,根本不能称得上是教育。

教育是一种力量,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增强免疫力,学会保护自己之后保护别人。

摘记:一个有着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的教师,他给学生展示的就是一个独特的自我,是一个有着鲜明的个人烙印的精神世界、感:记得自己以前说的梦想:不当应试教育的老师,不是照本宣科的老师,而是一位以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阅读的经历,去帮助他们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展示在学生面前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手段与策略,更有背后自己所拥有的精神力量。

真正的课堂摘记: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思想与心灵的接触,是教师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

真正具有这种宝贵品质的教师,他的讲课就像是在跟学生进行讨论.他不是拿真理来进行说教,而是跟青少年一起谈心:他想学生提出问题,吸引他们来一起进行思考。

感:只有精通教材,教师在课堂实施中才能有经历。

有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才能根据课堂实施的实际情况及时、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

反之,若教师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理解,或者对本学科知识没有更加开阔的事业,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就只能把主要的经历放在教材上,放在已经预选设计好的计划中,他与学生的思想与心灵的交流就会随之大大减少。

教育是启迪学生的心灵的。

特别是我们教语文的,在课堂中满脑子不能只有自己的教案,只想着让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环节。

摘记:当学生没有意识到你在教育他、你在交给他学习某种知识是,这样的教育教学往往会取得最好的效果,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技巧的最高体现。

摘记:公开课逐渐演变成一门不允许失败的艺术。

感:公开课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劳动了,而是集体的智慧。

经过反复修改打磨后的教学设计不允许轻易改变,甚至连每一句过渡语、串连词。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在忙碌的生活中,我终于有机会静下心来,翻开了这本厚重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说实话,一开始,我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读的,想着随便翻翻,应付一下自己那偶尔冒出来的求知欲。

可没想到,这一读,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温暖的世界,让我欲罢不能。

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反而像是一位亲切的长辈,在跟你拉家常,分享他的教育心得和人生经验。

他讲的那些关于孩子、关于教育的事儿,让我这个还没孩子的人,都忍不住开始思考起教育的真谛来。

书里有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刚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有点不以为然,心想这不是老生常谈嘛。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深意。

就拿我身边的一个小朋友来说吧,他叫明明,是我邻居家的孩子。

明明这孩子,平时调皮捣蛋,在小区里那可是出了名的“小魔王”。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在小区花园里看到明明正和几个小伙伴围着一棵小树,手里拿着小树枝,像是在捣鼓什么。

我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试图把一个风筝从树上弄下来。

那风筝估计是他们不小心挂上去的,几个孩子急得直跺脚。

明明看到我,眼睛一亮,像是看到了救星,“姐姐,姐姐,你能帮我们把风筝弄下来吗?”我抬头看了看那挂在树上不算太高的风筝,心想这倒不难。

于是我找了根长一点的树枝,费了点劲儿,把风筝给弄了下来。

明明接过风筝,脸上乐开了花,“谢谢姐姐,你真厉害!”我笑着说:“明明,以后可别在小树边这样调皮啦,小树也会疼的。

”明明点了点头,拉着小伙伴们跑开了。

本以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可没想到过了几天,我又在小区里碰到了明明。

这一次,他正拿着一个小水壶,认真地给花园里的花浇水呢。

看到我,他放下水壶跑过来,“姐姐,我听你的话,不再欺负小树了,我要照顾好这些花花草草。

”那一刻,我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从那以后,我发现明明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他不再只是那个调皮捣蛋的“小魔王”,而是会主动帮助小区里的爷爷奶奶提东西,会爱护公共设施,还会提醒其他小朋友不要乱丢垃圾。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一本蕴含着丰富教育智慧的书籍,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教育者前行的道路。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心中涌起诸多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潜力。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发现这些特点和潜力,并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我价值。

书中提到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让我印象深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他反对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个性和兴趣培养的教育方式。

他认为,只有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有创造力的社会公民。

在教学方法上,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启发式教学。

他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还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他认为,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他在学校里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如劳动实践、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德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教师的榜样作用。

他认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感染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同时,他还主张通过集体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合作互助,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书中关于家庭教育的观点也让我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1. 引言《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是由俄罗斯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

本书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的教学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

这本书被广泛认为是教育领域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并提取出一些重要的观点和建议,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

2. 培养学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师应该设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以下是一些建议:•创建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舒适和安全。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兴趣。

3. 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以下是一些鼓励学生参与的建议:•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课堂决策。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鼓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4.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建议:•表扬学生的努力和成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为学生设定具体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实现这些目标。

•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挫折。

5.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过程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尊重学生,并与他们建立信任和支持的关系。

•倾听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给予学生关爱和温暖,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

6. 结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指导。

通过实践这些建议,教师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同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建议不仅适用于教育领域,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的工作和生活中。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当我再次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获益匪浅。

在100条建议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读书,这一点给我的触动也最深。

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

苏氏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之一粟。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

那么,“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变得更丰富”。

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给教师的建议》P96)。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以传授知识为己任。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者教学过程中,都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有详细深刻的讲解;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教书育人;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让民族文化知识得到延续;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桃李满天下”。

肩负园丁的使命,我们就会感到汗颜。

所以,职业的责任感促使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人们拥戴的楷模。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千古名言是教师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和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

”“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

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

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和社会的风尚。

“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选集,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呐!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仿佛看到了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他强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孩子心灵的呵护和培养。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经历过的一件小事。

那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走在小区的花园里,正享受着难得的悠闲时光。

突然,一阵吵闹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几个小孩子围在一起,似乎在争论着什么。

我好奇地走过去,发现他们正在为了一个小小的玩具车而争吵不休。

其中一个小男孩涨红了脸,紧紧地握着玩具车,大声说道:“这是我的,我先拿到的!” 而另一个小女孩则带着哭腔反驳:“明明是我先看到的,应该给我玩!” 其他几个孩子也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这时候,我心里想,这不正是一个教育的好时机吗?于是,我蹲下来,轻声地问他们:“孩子们,别吵啦,咱们一起想想办法,怎么样能让大家都能开心地玩这个玩具车呢?” 他们听到我的话,都安静了下来,但是脸上还是带着些许的不情愿。

那个小男孩犹豫了一下,说:“那我们轮流玩吧,每人玩五分钟。

”小女孩却摇摇头:“五分钟太短啦,我玩不够。

” 这时,我又引导他们:“那要不我们一起制定一个更公平的规则?比如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每人玩十分钟,怎么样?” 孩子们互相看了看,最终都点了点头。

在他们玩耍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旁边观察着。

我发现,当孩子们按照规则有序地玩玩具车时,他们不仅玩得很开心,而且还学会了等待和分享。

那个一开始紧紧握着玩具车不肯放手的小男孩,在轮到别人玩的时候,也能够耐心地等待,还会提醒别人注意时间。

而那个小女孩,在玩完之后,也会主动地把玩具车递给下一个小伙伴,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看到这一幕,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其实就在这些细微的瞬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交流开始的。

在这个小小的事件中,如果我只是简单地把玩具车拿走,或者强行让某个孩子放弃,可能都无法达到这样好的效果。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教育的艺术》有感墩尚镇中心小学陈赪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的艺术》一书,受益匪浅。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他写的《教育的艺术》一书中共谈了100个教育案例,这100个浸透着苏霍姆林斯基辛勤汗水,闪耀着其智慧光芒的教育案例,不仅让我们能从中发现苏霍姆林斯基独到的教育理念,而且使我们能和苏霍姆林斯基一起去思考如何培养孩子,如何爱他们而又严格要求他们,如何在他们当中寻求优秀的独到的东西并展示他们的才能。

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书中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把属于儿童的时间还给他们”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我常常思考:儿童的时间是怎么度过的?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孩子的自由支配时间如何安排,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坏,不但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

”看看现在的小学生,哪还有空闲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呢?虽然在当下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

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一课一练》、《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补充习题》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有感首先感谢学校领导让全体教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这本书。

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的典范,做人的榜样,世界教育大师。

他经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记录、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了丰厚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验。

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

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

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

现在我就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这充分说明,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

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

”联系实际看来,这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该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

我以前是教数学的,但在这个学期由于某些原因,我接触了小学语文,我发现了阅读对于语文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这就是我要谈论的第一个问题。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相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更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简便的方法。

语文教育学家吕淑湘在回答别人问他是怎样成功时说过:他的成功课内知识占30%,课外知识占70%。

这充分说明学习语文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和课外。

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关于课外阅读曾经有人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走近教育大师》读书笔记--【教学参考】

《走近教育大师》读书笔记--【教学参考】

《走近教育大师》读书笔记培根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中的文字使我们脱离了未开化的状态。

《走近教育大师》为我搭设了一个平台,使我能够有机会以文字的形式,聆听大师的声音,提升自己的心灵。

通过读这本书,便能概览从孔子到蔡元培,从苏格拉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主张,通读全篇,受益匪浅。

书中共收录了47位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言论,这个数字应该说不小了,但对于人类2000多年的教育史而言,似乎又微乎其微。

其实,任何一部辞书都难以容纳所有的教育家。

所以,就会深深地发觉:原来教育可以这样美的。

竞争的时代,家长挑选学校,孩子选择老师,家长集体上书,道老师的好、说老师的坏,这些现象已屡见不鲜。

可以说一个学校创办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但是好老师的数量与质量却是学校真正的生命线。

作为一名新教师,孔子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

那道指什么呢?我理解,应是指社会、政治的准则和做人的准则。

而这些准则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从少年到白头。

准则其实是物与俱来的,有的隐藏较深或道理较深,有的则容易让人察觉和接受。

不管怎样,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们的悟性所经历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样,但求道的过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谓“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

”就说现在学校开展的历史读书活动,读书之道,倒并不是真的为了颜如玉、黄金屋。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所拥有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学习就会落后时代,落后于生活。

特别是我们做教师的,如果知识不够用了,那就意味着职业生命的结束。

——拿什么去教学生!既然要读书,那又要花费许多休息时间,又会出现各种工作上的冲突,也就是求道之苦吧。

处于今天的社会中,立于自己的世界里,我以为“朝闻道,夕死不可矣”。

求道之路辛苦如此,然得悟即死,得与不得,有何区别?求为何求?我们应体现道的价值,体现求的价值,然后死亦无憾。

当然,理解为道是自觉,不是自主。

朝闻道,夕死可矣,死的是“是非”的我,不是主我。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深受启发,感触颇多。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教育的道路。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他认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这让我深刻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模式,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我们往往追求高分,却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培养、兴趣爱好以及实践能力的锻炼。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他指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能。

教育者应当善于发现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将所有学生都塑造成一个模式。

这使我想起在我们的教育中,常常会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成绩不好就被认为是“差生”。

然而,这种评价方式是多么片面和不公平。

有的学生可能在学术方面表现不佳,但在艺术、体育或者社交方面却有着出色的才能。

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平台,让他们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书中还提到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源泉。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他倡导学校和家庭都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反思我们的现实情况,很多学生沉迷于电子设备和网络游戏,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重新爱上阅读,让他们在书籍的海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教学方法上,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他提倡通过实践、观察、思考等方式来学习,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让我认识到,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而不是一味地讲解,让学生机械地记忆。

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关注教师的素养。

他认为,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提到教师都会想到诲人不倦这个词,平时都是教师给别人建议,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希望能给正在进入这个行业的你带来一些帮助,下面是第一故事本店铺整理的一些相关的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篇1利用假期我认真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理论专著,这个阅读过程仿佛是在和一位和蔼的老人亲切地对话,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对我们教学第一线教师的谆谆教诲,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中的瑰宝。

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

一、“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

“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二、由于自己也属于需要“回去看半年书、甚至更长时间”类型的,因此今天捧起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其中第25条“思索是件快乐的事”讲的就是写论文,读完颇受启发,不知对您是否合适。

摘取部分内容与大家,权当分享:“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写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想说话,二是有话可说,三是会说话。

”三、“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

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doc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doc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下面是的我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摘抄(1)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记忆是灵活的,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摘抄(2)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在你的科学只是的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摘抄(3)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要使学生的只是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

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世界上没有一种精神劳动能与教师的劳动相比。

”“教师的工作往往是想不到自己,因为他必须去想着别人,这并不是自我牺牲,而是他们个人生活的真正幸福。

”确实,在我担任教育工作以来,想的最多的是自己的学生,想着怎样提高他们的成绩,怎样改变他们的坏习惯,怎样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忙碌工作中,虽然感到了教育工作的艰辛,但更多的是体会到了教育工作带来的幸福——因为学生的进步与成功就是我们做为教师最大的快乐。

当然,对于一群调皮的学生,只是具备父母般的关爱是不够的,没有严格的要求是不足于改变学生的劣习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威信是教师智慧和心灵的结晶,是使集体树立尊重自己理想、原则和信念的能力。

”所以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投入大量的精力,采取很多办法与措施,制定了一套适合提高我们学生学习氛围的奖惩制度,并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操作时也确实发现切实可行,学生们都变的积极起来了。

让我们都来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从工作中体会做为一名教师的真正幸福与快乐吧。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1苏霍姆林斯基是教育史上的传奇英雄。

怀着敬畏,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其中“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

”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有思考力。

教师备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目标知识(学科),有关学生的知识,学科教育知识。

这些都是由上而下的进行的。

而学生学习则是从个人经验、前备知识、知识表达方式解答三方面由下而上进行的。

教师以一定的方式表达目标知识,并通过教学活动促成学生形成的期望的理解。

这就引起师生对接矛盾。

因为学生是经由自主建构兴盛“学生理解的知识”,主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回家作业,测验考试等形式在一定情境下表达“学生理解的知识”。

教师与目标知识对照发现差异,修正教学材料或过程。

教师用重复练习,提供变式,澄清概念,关联强化等形式提供反馈及采取措施,修正偏差。

所以教师要思考,要从学生经验出发设计课堂。

课堂教学应以教学目标为本,不管教学理念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如何变革,但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一定要服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紧紧环绕教学目标展开。

有一点应该铭记:教师只有提升自己的素质,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才能防患于未然,一以概之就是要会读书,有思考力。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2上个月,我有幸拜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选集。

这是一部论文集,涉及内容很广,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论文,也有劳动教育﹑情感教育﹑语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论文;有论述学校教育的论文,也有论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各种教育有机结合的论文。

读书笔记:走进苏霍姆林斯基(二篇)

读书笔记:走进苏霍姆林斯基(二篇)

读书笔记:走进苏霍姆林斯基--我与书籍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大名,相信许多教师不会陌生。

苏联的教育理论家,撰写了一本非常著名的教育理论专著《给教师的建议》。

正因如此,步入教师的岗业之后,在偶然和必然之中,我与他有了一次亲密的邂逅,与他的这本著作有了一次深刻的思想碰撞,与相关的教育有了一次深度的交流和学习。

当我对他的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久闻其名的程度时,学校的一次颇具规模的青年教师读书活动使我接触到了这位苏联教育家的教育世界。

真正感受到了他对孩子的尊重和关爱和对教育的呕心沥血。

从此,放在手上捧在怀中的那厚厚一本不再只是纯理论的教育书籍,而是一份覆盖在老师身上的理应担负的责任的分量。

于是,我们的读书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了。

刚接触这本书时,大家都被这长长的一连串的建议惊呆了,密密麻麻的纯理论文字霎时让眼睛应接不暇,想像着真该有些愚公移山的坚定不移的气势才能有幸将其虏获。

但在学校领导的鼓励和引导下,我们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和步伐,开始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读书活动的浪潮中去,用我们的热情去接受神圣的指引,仿佛怀揣着打开知识殿堂的钥匙,只为祈祷一次阳光照亮心灵的契机。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坚持着每周两次的集中学习任务。

大家各自成组,制定了详细的阅读计划和奖惩措施,并不时的坐在一起讨论一些有利于阅读和学习的方法和活动。

每个人是老师又仿佛做回了学生,彼此交换阅读方法,各自埋头做阅读笔记,相互交流阅读感受。

在此基础上更能提出一些存在于现实当中的理论缺陷。

每周五,大家又汇聚一堂,像蠢蠢欲试的学生似的欣然接受校领导针对阅读内容所设置的相关的一些试题。

大家联系实际,各抒己见,谈古论今,滔滔不绝,愣是把每周的收获和感受洋洋洒洒一股脑的全复印在纸上。

那时,在心里蠕动得是对于教育的一丝丝懵懂,从笔尖流逝得是对于孩子的一片片真情,在脑中交融得是对于教学思想的一次次磨合。

在不知不觉中,仿佛与苏霍姆林斯基有了一次痛快淋漓的促膝畅谈。

于是,我知道了终生阅读,我知道了因材施教,我知道了两套教学大纲,知道了能力和知识要协调……甚至于平时,我们也没放过阅读的机会。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被誉为教育领域的巨人,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于我来说有着很大的启发。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和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坚信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提倡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鼓励孩子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愉快的体验,而不是一种枯燥的任务。

在书中,我了解到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儿童发展的关注。

他认为儿童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教育者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和需求来进行教育活动。

他还强调了对儿童的尊重和关爱,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建立了“幼儿园游戏”理论,鼓励幼儿通过自主游戏来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

他还提出了“保护中的自由”概念,认为教育者应该在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有很大的启示。

我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一种激发孩子创造力和潜能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和技能。

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应该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并努力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深入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个人的教育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其他对教育有兴趣的读者也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选集,感觉就像在教育的海洋里畅游了一番,收获满满当当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他特别强调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他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细致的观察,让我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

就拿我身边的一件小事来说吧。

我邻居家有个小男孩叫明明,特别调皮捣蛋,在学校里那可是让老师头疼的主儿。

每次开家长会,他爸妈都被老师点名批评,说这孩子上课坐不住,小动作不断,作业也完成得马马虎虎。

明明的爸妈着急啊,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就是没啥效果。

有一次,我在小区里碰到明明一个人在那玩泥巴。

他那认真劲儿,简直让人吃惊。

只见他用小手把泥巴捏成各种形状,嘴里还念念有词,一会儿说这是城堡,一会儿说那是飞机。

我就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忍不住问他:“明明,你咋这么喜欢玩泥巴呀?”他抬起头,小脸上沾满了泥巴,眼睛却亮晶晶的,说:“阿姨,我在创造我的世界呢!”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孩子其实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在学校那种规矩多多的环境里,没办法施展出来。

后来,我跟明明的爸妈聊起这事儿,建议他们别总是打压孩子的天性,多给他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

他们听了觉得有点道理,就试着给明明报了个陶艺班。

嘿,你猜怎么着?明明在陶艺班可算是如鱼得水,每次上课都特别积极,作品也做得有模有样。

老师还经常表扬他,说他有天赋。

慢慢地,明明变得自信起来,在学校里的表现也越来越好。

从明明的这件事上,我深刻体会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关注孩子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孩子,不能因为他们不符合我们所谓的“规范”,就否定他们的潜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我们得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要让孩子在劳动中成长。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表妹的经历。

表妹从小就是家里的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啥家务活都不会干。

上了大学之后,她第一次住校,可傻眼了。

教育论著读书心得_读书笔记.doc

教育论著读书心得_读书笔记.doc

教育论著读书心得_读书笔记教育论著读书心得(一)在这段时间,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

在此我们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下面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一、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

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

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育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爱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

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我们上课时有时常常会感觉到学生学的没劲,教师也感觉讲得没意思,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对教材研究不深,没有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除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外,不注意调节课堂气氛,以至于孩子们有的听不进,有的听不懂,也因此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走进苏霍姆林斯基
读书笔记:走进苏霍姆林斯基--我与书籍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大名,相信许多教师不会陌生。

苏联的教育理论家,撰写了一本非常著名的教育理论专著《给教
师的建议》。

正因如此,步入教师的岗业之后,在偶然和必然之中,我与他有
了一次亲密的邂逅,与他的这本著作有了一次深刻的思想碰撞,与相
关的教育有了一次深度的交流和学习。

当我对他的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久闻其名的程度时,学校的一次
颇具规模的青年教师读书活动使我接触到了这位苏联教育家的教育世
界。

真正感受到了他对孩子的尊重和关爱和对教育的呕心沥血。

从此,放在手上捧在怀中的那厚厚一本不再只是纯理论的教育书籍,而是一份覆盖在老师身上的理应担负的责任的分量。

于是,我们的读书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了。

刚接触这本书时,大家都被这长长的一连串的建议惊呆了,密密
麻麻的纯理论文字霎时让眼睛应接不暇,想像着真该有些愚公移山的
坚定不移的气势才能有幸将其虏获。

但在学校领导的鼓励和引导下,我们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和步伐,
开始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读书活动的浪潮中去,用我们的热情去接受
神圣的指引,仿佛怀揣着打开知识殿堂的钥匙,只为祈祷一次阳光照
亮心灵的契机。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每个持着每周两次的集中学习 。

大家各,制惩措施的坐 在论一些有读的方法。

每个人又仿佛做回了学生彼方法,各自埋头 ,相互感受。

在上更能提出一些存实当中缺陷。

每周五,大聚一堂,像蠢的学生似的欣然接受校领 读内置的相关的 际,各今,滔是把每周的 和感受洋洋洒洒的全复上。

,在心于教育丝懵懂,从笔尖流逝得是 对于孩子的一片片真情,中交融于教学思想的一次次磨合。

在不中,仿霍姆林斯基有了一次痛快淋漓的促膝畅 于是,我知读,我知道了因材施教,我知道了两套教 ,知道了能力调⋯ ⋯甚至也 的机会。

每次交流能看到满当当。

仿许多多个日日夜夜持。

寒假归来,我们又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赛。

题为:论接受式学习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赛前,大家通过书籍和网络收拢了大量的资料,可谓准备充分,蓄势待发。

虽然在辩论当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缺陷,但是我们已经能把从苏霍姆林斯基书中提取的理论转化为教学中的实际,并开始探讨教育。

这不能不说不是一个突破,是阅读的突破也是思想的突破。

感谢苏霍姆林斯基,感谢这本书。

它像一盏在大海上指引方向的探照灯,使遨游在教育世界的迷茫的我们,有了一个可以向往且应该向往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