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导学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导学案(无答案)

课第 3 课《古代印度》年级九年级新讲课课题型主备人备课时间讲课时间【学习目标】1、识记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2、识记印度威严的种姓制度内容与等级特色,并剖析其影响;(要点、难点)5、佛教创办的时间、地址、首创人、教义等基本史实。

剖析佛教快速发展和流传的原由。

(要点、难点)【讲堂教课流程】【教案自学梳理知识】任务一:【自学问记】联合教材,自主学习,达成以下知识点。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位于今日的。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流域。

( 2)印度河发源于高原,流经今境内,入海,水量丰沛。

( 3)约公元前年左右,印度北部渐渐出现了由人成立的小国家。

( 4)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期间是在。

它的国都是,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 5)世界上宽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发源于。

2.威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渐渐成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

它分为、、、四个等级。

出了这四个等级外,还有最低贱的“不可接触者”——。

( 2)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

3.释迦牟尼创办佛教( 1)佛教创办于公元前世纪,首创人,后被称为“”。

( 2)佛教提出“”,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

公元前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再传入内陆。

后又传到、和越南等国。

【相助研究生成能力】任务二:【合作研究】简述古代印度文明盛行、富强、衰败的过程;任务三:【合作研究】1.阅读以下资料说出:资料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成立了奴隶制国家,在内部渐渐产生了不一样的等级,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资料二杀戮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 1 个刹帝利, [ 应起誓守戒 ] 6 年,并交出 1000 头母牛和 1 头公牛。

杀 1 个吠舍, [ 应相同起誓守戒 ] 3 年,并交出 100 头母牛和 1 头公牛。

杀 1 个首陀罗, [ 应相同起誓守戒 ] 1 年,并交出 10 头公牛和 1 头母牛。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印度的早期文明、雅利安人的入侵、种姓制度的构成及其对印度社会的深远影响、初步了解早期佛教的基本内容。

2.认识种姓制度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认识佛教的教义。

3.通过分析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重点难点】1.重点: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发展和对外传播。

2.难点: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对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的认识。

【自主学习】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大河流域:最早出现于流域。

3.早期文明:哈拉帕和等文明,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公元前18世纪。

4.奴隶制国家:(1)出现:约年左右,侵入印度,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2)强盛: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背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史称“”。

2.内容(1)四大种姓(2)除此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

3.特点: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各等级之间,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1.时间:世纪。

2.地点:古代。

3.创始人:,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4.教义: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的特权,提出“”,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佛教宣扬“”。

5.影响:佛教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6.传播:(1)时间: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2)路线①向北: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②向南:佛教经,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当堂达标】1.摩亨佐·达罗的考古遗址(右图)在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A.雅利安人创造的B.古代印度早期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鼎盛时期的代表D.道教的起源地2.下列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将印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B. 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职业C. 不同等级的人可以相互通婚D. 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3.(徐州中考改编)“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易俗河镇三中八年级1801、1803班历史学科教案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那么“种姓制度”有什么
内容呢?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提示: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民
2.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
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
生出首陀罗。

那么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什
么特点呢?它带来了什么影响?请同学们归
纳一下。

提示:“种姓制度”的特点有:①种姓界限森严;②等级低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③种姓实行内婚。

“种姓制度”严重阻碍印度社会的发展。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同学们应该都知道《西游记》里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吧?他们取经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

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想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

提示: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教义是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古代印度的大致历史,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的是“种姓制度”的内容和影响;佛教产生时间、创始人以及佛教教义,要求学生课后多花时间进行巩固。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主要介绍了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阶段。

本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印度的宗教、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印度的历史文化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阶段的特点;认识古代印度的宗教、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树立和平、合作、发展的理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阶段的特点。

2.难点:古代印度的宗教、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2.资料:图片、视频、案例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展示古代印度的文明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概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阶段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公元前324年—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师讲述:孔雀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

开国君主月护王,定都华氏城,历九位君主,享国139年。

(4)讲述:古印度文明成就——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计数法由于简便科学便为世界所通用,但是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4.学习第二部分: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用种姓区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1)请回答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位造出不同的人,其目的是什么?生答:宣扬种姓制度的合理性和神圣性,以便奴役低等种姓的民众。

(2)找出种姓制度的内容:①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②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③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④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3)请归纳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

生答:实质是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4)归纳种姓制度的特点: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归纳为:界限森严、职业世袭、实行内婚(5)归纳种姓制度的影响:出示图片和材料,生归纳: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5.学习第三部分: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简介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据说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第3课古代印度-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印度的地理、历史背景以及文化特点;2.掌握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3.了解古代印度社会阶层和经济发展情况;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增强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古代印度的地理、历史背景以及文化特点;2.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3.古代印度社会阶层和经济发展情况。

三、教学难点1.理解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发展和影响;2.分析古代印度社会阶层的形成与特点;3.探究古代印度的经济发展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有关印度的一些地理和文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探究(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就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发展和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

3. 教师讲解(15分钟)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点拨,并介绍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

4. 学生思考(15分钟)请同学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1.古代印度的社会阶层有哪些?特点是什么?2.古代印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5. 教师总结(5分钟)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并补充相关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1.学生合作探究法;2.研讨讨论法;3.问答法。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问题探究等方式进行课堂评估。

可以根据以下指标进行评估:1.知识掌握情况;2.学习态度和表现;3.参与小组讨论的贡献。

七、教学资料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2.课件PPT。

八、教学反思本课程采用合作探究法和研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更加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课堂互动效果。

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将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册历史教材,本课主要内容是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历史和古代埃及、巴比伦的历史,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古代印度的历史与他们所熟悉的历史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古代印度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的特点。

2.教学难点:古印度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异同,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史料:收集与古代印度相关的史料,如图片、视频等。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史料,展示古代印度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介绍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让学生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三课,主要介绍古代印度的历史。

教材内容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的宗教、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文化,为后续学习南亚地区的历史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印度的历史文化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材料来帮助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宗教、种姓制度等概念可能存在误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澄清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掌握印度的主要宗教、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印度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不同文明的理解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印度的主要宗教、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2.难点:对于宗教、种姓制度等概念的理解,以及佛教的兴起背景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具体的宗教、种姓制度等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概念。

3.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佛教的兴起背景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2.教具:投影仪、电脑、地图、图片等。

3.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印度的历史文化。

2.呈现(10分钟)通过电脑展示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地图,介绍其地理位置、农业、城市等特点。

同时,呈现印度的主要宗教、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背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掌握印度的主要宗教、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导学案(无答案)-word文档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导学案(无答案)-word文档
第一等级掌管
第二等级掌管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主要由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
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个等级服务
(2)最卑贱的阶层: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一,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4.特点: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A.苏美尔人B.雅利安人C.阿摩利人D.达罗毗茶人
4.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中,处于统治等级()
①婆罗门②刹帝利③吠舍④首陀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宝乐山大佛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D.道教
教学反思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时间:世纪
创始人:被称为“释迦牟尼”。
地点:古代
教义:反对第一等级的特权,提出“”宣扬。
传播: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向北: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传到中国新疆,再传人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東埔寨等国。
合作探究:古代印度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勤劳、虔诚的古代印度人民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印度,探究相关问题吧!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文明发源地: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其文明最早出现于流域。
2.早期文明遗址(1)代表:哈拉巴和等早期文明遗址。
(2)时间:大约为
3.国家的出现: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侵人印度。他们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4.鼎盛时期(1)时期: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材料一: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案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古代印度》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2.了解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深远影响3.初步了解早期佛教的基本内容二、【重难点】重点:种姓制度、佛教及早期传播难点:正确认识种姓制度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10-13,用笔划出关键词)1、概括古达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2、了解种姓制度的出现、内容以及特点3、了解佛教的起源、创始人、教义、传播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材料:种姓制度它要求各种姓的人在种姓内通婚。

如果不得已而与其他种姓的人通婚,只许高级种姓男子娶低级种姓女子,称这为顺婚;而反对高级种姓女子嫁低级种姓的男子,称此为逆婚。

从上述材料分析种姓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五、【当堂训练】1、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例如“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位于()A.印度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地中海沿岸2、据报道,某国东部一名属贱民阶层的15岁少年,因自家山羊误入高一等级种姓农民的稻田而被烧死。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文中某国是()A.希腊 B.埃及 C.印度 D .巴比伦3、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

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4、小林同学在网上查阅历史资料时,编写了以下资料,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B.古代印度的民主政治繁荣C.种姓制度出现在两河流域D.《汉谟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花岗岩石5、2017年6月16日,印度以所谓的“保护不丹”为由非法进入西藏洞朗地区而导致中印两国一度在洞朗地区紧张对峙。

中印同属亚洲文明古国,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的是()①佛教②种姓制度③阿拉伯数字④《汉谟拉比法典》A.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6、当你听到人们谈论“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等内容的时候,你可以判断他们谈论的最可能是()A.伊斯兰教 B.佛教 C.犹太教 D.印度教7、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印度学者认为:“在印度社会中,一个人可以放弃一切,但放弃不了种姓信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2. 理解印度教、佛教、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3. 掌握阿育王的治理原则和政绩;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2. 印度教、佛教、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3. 阿育王的治理原则和政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短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阿育王的治理被认为是古代印度的黄金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2. 学习印度的历史和文化(25分钟)2.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基本情况。

2.2 古印度的政治制度教师让学生了解古印度的政治制度,包括吠陀时期、摩揭陀王朝、孔雀王朝等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2.3 古印度的文化特点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短片等方式介绍古印度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文化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3. 学习印度教、佛教、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40分钟)3.1 印度教的起源和发展教师简要介绍印度教的起源和发展,包括阿耨多伽神话、吠陀文献、吠陀教等内容。

3.2 佛教的起源和发展教师简要介绍佛教的起源和发展,包括释迦牟尼的生平、四谛八正道、三宝等内容。

3.3 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教师简要介绍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婆罗门阶层的兴起、维达文献、吠陀时期的宗教信仰等内容。

4. 学习阿育王的治理原则和政绩(35分钟)4.1 阿育王的生平和治理原则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短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阿育王的生平和治理原则,包括打破种姓制度、重视农业、建造渠道、修建道路等内容。

4.2 阿育王的政绩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短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阿育王的政绩,包括统一印度、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福利、追求和平等内容。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出古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优课导学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优课导学案_1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2.学习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种姓制度和佛教兴起教学难点:佛教的教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天竺少女》后,提问古代我们所说的“天竺”指的是今天的哪里?唐增取经的“西天”指的又是今天的哪里?导入: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

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框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师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

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师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

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

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

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

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

而印度的雅利安人。

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框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

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

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

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导学案古代印度导学案第一节: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环境1. 指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印度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并与中国进行比较。

2. 分析印度的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和地理特点等。

第二节: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1.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起源,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和阿育王朝的兴起等。

2. 分析古代印度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包括种姓制度和印度教的发展等。

第三节:探索佛教在古代印度的兴起1. 引导学生了解佛教的起源和发展,并分析佛教在古代印度的影响力。

2. 分析佛教与印度教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为什么佛教在印度衰落而在东亚兴起。

第四节:了解古代印度与中国的交流1. 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印度与中国的交流,包括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等。

2. 分析中印两国的交流对双方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的紧密联系。

第五节: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 设计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为什么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比在印度更大?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六节:总结复习1. 综合讲解和学生讨论,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进行复习。

第七节: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重要的知识点。

2. 强调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要注重对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

本节课导学案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古代印度的过程中,能够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等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观察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并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第一节: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环境1. 观察地图,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东濒孟加拉湾,西南濒阿拉伯海,东北和中国相接壤,北部和巴基斯坦为邻。

通过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地理位置,学生可以了解两国之间的距离和地理联系。

统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案 导学案

统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案 导学案
影响:略
2.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汇报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自主学习三:
1.学生阅读教材P13页,独立完成导学案。
()时间:__公元前6世纪__;创始人:__乔达摩·悉达多__。被尊称释迦牟尼。
()教义:提出 “__众生平等__”,宣扬“__忍耐顺从__”成为印度的国教。()得以传播的原因:略
()出现国家时间:__公元前1500年左右__。
()鼎盛时期:__孔雀王朝__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 现了统一。首都是__华氏城__。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2.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补充、整理。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自主学习二:
1.学生阅读教材12-13页,3分钟完成下列任务。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进行提问回答。
情感目标:学生在学习古代印度文明的过程中,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感悟宗教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
种姓制度、佛教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种姓制度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教师多媒体播放《西游记》,提出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里?在得到学生的回答后,引出“西天”就是现在的印度。今天的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古代的印度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印度,导入新课,
三、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探究 生成能力
1.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于探究·
(1)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
(2)古代印度在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
(3)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你知道有哪些吗?对中国影响较大的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导学案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初步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雅利安人对印度的入侵。

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体会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经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

佛教的教义因为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护。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教学难点】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教法特点】1.比较法。

2.图表法。

3.材料分析法。

一、导入新课公元五世纪时,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为了佛法的传承在那烂陀创建了一所佛教大学,那烂陀寺的规模宏大,建筑壮丽,藏书丰富,成为当时世界佛教学术思想的一大中心,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就曾在那烂陀寺讲习修学15年,这里也是中印文明交往的见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去了解古印度文明和佛教的创立和传播。

二、课堂活动(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自然环境【教师引导】大河流域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除了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以外,还有就是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古代印度,请同学们在地图中寻找古代印度的位置,思考古代印度地理位置上的特点。

学生观察地图后回答:古印度位于今天南亚次大陆,印度河与恒河给那里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使那里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历史概况【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古印度国家的产生和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课题:第3课古代印度
◆【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掌握印度的种姓制度。

3.掌握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

◆【学习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
◆【学习难点】佛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
【成功之路】:(拾级而上,超越自我!)
◆成功第一步: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环境: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

2.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世纪。

这些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长期不为人所知。

3.公元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陆续在和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4.(约公元前324-前187年)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时期。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5.形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6.内容
7.特点: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

各等级之间。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8.创立:佛教创立于。

创始人,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9.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成功第二步:共同探究,让思考成为习惯
1、宗教的含义以及佛教教义“众生平等”的意义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这种信仰与情感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

意义:尽管“众生平等”主要是指宗教生活中的平等,但在客观上有助于突破种姓界限,冲击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因而,佛教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也得到了广大下层群众的拥护,很快便流传开来。

2、对比四大文明古国
古中国约公元前207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青铜器、甲骨文、分封制等经济方面: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基本特征
政治方面:都是实行奴隶制专政的奴隶制国家。

◆成功第三步:课堂练习,学以致用!(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
一、选择题:
1.佛教创立后,最初传播于恒河流域,后传遍南亚大陆,又传往东亚、东南亚。

佛教倡导众生平等、行善积德、乐善好施,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上述材料叙述佛教的()
①产生过程②传播过程③教义④地位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纳”,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

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纳制度。

这种制度()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是一种等级森严的不平等制度
C.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D.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下图反映的是一个文明古国存在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

这个文明古国是()
A.埃及
B.巴比伦
C.印度
D.希腊
4.在古代印度社会,富商的女儿不能嫁给官吏的儿子,这是因为()
A.商人的财产多于官吏
B.官吏的地位高于商人
C.商人与官吏世代结下仇怨
D.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
5.佛教起源于印度,后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

佛教传播到中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8世纪
B.公元前6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前1世纪
6.《西游记》是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书中描述的“如来佛”无所不能,法力无边。

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A.汉谟拉比
B.乔达摩•悉达多
C.孔子
D.胡夫
7.“再生族初次结婚时,必须娶同种姓的女子。

……再生族若一时糊涂娶了低级种姓的女子,其家族和后代就立即沦为首陀罗”。

(古代印度《摩奴法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在古代印度,高种姓的财产多于低种姓
B.在古代印度,低种姓的女子素质不高
C.在古代印度,首陀罗与其他种姓结下仇怨
D.在古代印度,等级制度十分严格
二、材料题
8、据新德里媒体报道,印度北方邦日前发生惨剧。

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

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

据当地警方称,他们逮捕了这对情侣的亲属,因为他们也参与了将两人吊死的暴行。

警方还表示,几乎全村老少都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为此导致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动。

新德里舆论指出,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1)材料中的青年男女被什么制度迫害致死?
(2)材料中的制度起源于何时?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3)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说明了什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古代印度
◆成功第一步: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1.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
2.哈拉帕公元前23世纪—前18
3.前1500 雅利安人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4.孔雀王朝鼎盛华氏城
5.社会等级
6.祭祀军事行政商业不可接触者
7.世代相袭贵贱分明
8.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9.公元前1世纪
◆成功第三步:课堂练习,学以致用!
一、选择题:
1.B
2.B
3.C
4.D
5.D
6.B
7.D
二、材料题
8.(1)种姓制度。

(2)起源于古代印度。

将全体百姓从上到下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各等级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

(3)说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影响深远,不同的等级不能通婚被普遍认可,种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