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过程中几个要点论文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过程中几个要点论文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过程中几个要点论文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过程中的几个要点【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261-01

【摘要】结合我科2008-2010年收治的脑中风偏瘫患者64例的恢复情况,结合恢复注意事项浅议:保持患者乐观积极心态;护理人员认真负责,科学订制恢复计划;做好出院指导以及定期回访等要点对患者肢体康复的重要性。

【关键词】乐观积极制定目标赞扬鼓励出院指导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我科从2008-2010年共收治脑中风偏瘫患者64例,其中首次发病54例,多次发病10例,经过我们对患者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训练,四周后有26例可下床独立行走,18例扶墙慢走,10例有明显进步,10例无明显改善。出院后对18例扶墙行走患者进行随访,有3例能独立行走,1人死亡,其余均为出院时状况。从这些病例中我总结出以下几个要点:

中风康复护理论文(共3篇)

中风康复护理论文(共3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探讨整体护理对中风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问题的主要疾患之一。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中风的病死率逐年下降,但由于缺乏康复期护理干预,导致患者致残率增高,约有70%?80%的幸存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文章对180例脑中风康复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旨在探讨整体护理对中风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3月~2010年8月我院脑中风康复期患者180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且已度过危险期。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90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43~79岁,平均岁;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分别为56例(%)、34例(%)、16例(%)。

对照组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41~78岁,平均岁;合并咼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分别为58例(%)、38例(%)、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或止血治疗,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及促进神经细胞代谢等一般治疗。观察组:待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相对平稳48h后由康复护士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康复及护理: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肢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康复训练目标,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锻炼。 ②偏瘫肢体的康复锻炼:急性期患者症状严重,必须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体位。康复训练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床边训练阶段:使患者肢体处于正确的体位,防止关节变形及脱位。如仰卧位时,上肢置于枕上,使其保持轻度外展位,下肢采取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下侧放置垫物如砂袋等以防下肢外旋。康复护士应先缓慢的进行3次被动运动,同时告知患者运动的部位、方向机肌肉的收缩情况,并指导患者利用健侧肢体辅助患侧肢体运动,运动幅度逐渐加大。床上动作训练:比如

偏瘫的康复训练

偏瘫的康复训练偏瘫的定义:偏瘫是指因脑外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一、常见障碍 1、运动障碍运动障碍是指偏瘫一侧是上下肢不能活动,活动空难或不灵活。 2、感觉障碍感觉障碍常常表现为偏袒肢体的疼痛、麻木。有些患者的疼痛和冷热感觉全部丧失,热水袋烫伤了皮肤也毫无感觉。 3、语言___言语障碍有一部分偏瘫患者,尤其是右侧偏瘫患者(脑的左半球有病变),说话或交谈时常常发生以下某一种或几种情况:(1) 患者说话不清楚,即所谓口齿不清。 (2) 患者说不出话,或像打电报那样断断续续地说出几个单字。(3) 患者听不懂亲人说的话,成为感觉失语症。(4) 患者有时既说不出话,又听不懂别人说的话。(5) 患者写字困难或不能写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6) 患者看着字不会读。医学上称为失读症,或称阅读障碍。 4、认知障碍认知是一个人认识和理解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认识障碍常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辨别不清当时是上午还是下午。时间定向障碍(2) 辨别不清当时所处的地点。地点定向障碍(3) 对病前所熟悉的人现在也不认识了。人物定向障碍(4) 反应冷漠、精力不集中。注意障碍(5) 丢三落四,前面说了后面忘。记忆障碍 5、情绪障碍患者可以表现为不言不语,也可以表现为吵闹不安,甚至哭叫不休,情绪很不稳定。 6、能力下降(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常常表现为吃饭喝水要人喂,洗脸刷牙要人帮着做,自己不能洗澡、穿衣、穿鞋,大小便全靠别人帮助。(2) 行走困难,走路一拐一拐的,有的患者需要别人扶着走或者两个人架着胳膊走,严重者则完全不能行走。 (3) 上下楼梯困难,一部分患者虽然能够行走,但上下楼梯困难或者根本不能上下楼梯。(4) 不能使用日常简单的工具,如不能打电话、不能打伞、不能剪指甲等。(5) 不能与人交流,由于行动、说话、交流、思维等多方面的障碍,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严重者丧失全部工作能力。 7、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患者表现为流口水、喂食时食物常停留在口腔内、喝水呛咳。凡遇吞咽障碍患者,喝水时要将其头歪向肢体正常的一侧,将食物加工成糊状,这样做可减轻吞咽困难。 8、常见的病发症最常见的是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1) 肩关节半脱位多见于脑卒中早期,半数的患者可能发生,尤其在整个上肢处于软瘫期时。患者坐位或站立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肩关节半脱位更加明显,在肩部可以摸到一个凹陷。一旦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①患者卧床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②护理人员用指尖轻叩患侧肩膀周围的肌肉;③上肢负重训练。 (2 ) 肩—手综合症见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主要表现是:①瘫痪的手部肿痛,以手背肿胀并呈粉红色或淡紫色为常见,用手摸之有温热感;②患侧手的关节屈伸困难;③后期则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掌变平,手的运动功能永远丧失。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与腕关节长时间屈曲受压,过度牵拉患手等有关。具体治疗措施:①保持良好的坐卧姿势,避免患手长时间下垂;②加强患侧上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③对于肿胀的手指可采用压迫缠绕发,通常使用直径1-2mm的线绳由远端向近端缠绕手指,每个手指都缠绕一遍后,最后缠绕手掌。每天缠绕1-2次可获得明显的效果。 9、康复训练的时间选择偏瘫康复训练根据其病情演变的过程,一般可分为3个时期。(1)急性期从发病开始直至一周,属于急性期。这个时期的病情一般不十分稳定,应以治疗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一、功能锻炼:这是偏瘫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病人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如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因此,功能锻炼有利病体康复,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完全性偏瘫阶段: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帮助病人功能锻炼。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再轻。被动活动不要用力过度。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每天数次。瘫痪肢体位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 三、部分功能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病人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 四、基本恢复阶段: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汤匙、筷,穿脱衣服以及编织、打算盘等精细活动。失语者要帮助语言功能恢复锻炼。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虾皮和虾米,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每天

5克为宜。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每次食物灌注完毕,要灌注少量温开水清洗管腔,然后夹紧鼻饲管。长期鼻饲者应每周换胃管一次。及时清洁鼻和口腔。 六、其他: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要经常翻身,以免发生褥疮。注意居室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但又要避免穿堂风,当心着凉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通便。要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

康复护理论文

【摘要】 中风病以意识丧失、偏身麻木、突然发生口舌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 临床现,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及时准确 的病情指征观察是急性期抢救成败的关键,采用恰当的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尽 早指导陪护进行康复护理, 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是康复工作的重点,同时要做好 心 理 护 理 , 对 失 语 患 者 应 积 极 进 行 语 言 训 练 。 【 关 键 词 】 中 风 康 复 护 理 中风是中老年人致残和危及生命的重症之一。该病发病急,进展快,可 使躯体运动感觉和语言障碍。据统计,约每 100 人中就有 1 人患此症[1],病死 率达 60—117/10 万人[2],存活者中约 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 者约占 40%以上,25%至 33%的患者在初次发病后 3~5 年内再发,给个人家 庭、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因此,积极预防,减少发病率和患病后予以合理的医疗 护 理 及 获 得 康 复 治 疗 是 护 理 工 作 有 待 解 决 的 课 题 之 一 。 1 护 理 1.1 中 风 患 者 急 性 期 的 护 理 1.1.1 病情观察 急性期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意识观察、瞳孔的观察 是至关重要的病情评价指标,如压眶反射消失或意识障碍加深,躁动不安,双侧 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提示已有脑疝发生,应及时 报 告 , 立 即 进 行 抢 救 。 1.1.2 加强基础护理 对有意识障碍的危重患者, 历来强调翻身与头部侧 卧位置的协调,特别是对丘脑下部和上脑干受累者,早期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采 用头部侧位后仰并下颌稍向前托位是较合理的。在脑内巨大血肿时,应采取头卧 于病灶侧;而小量出血性血肿时,其头部可侧卧于病灶的对侧,对重症者应同时 抬高床头和行颅脑降温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整个病程始终把握的中心环节,采 用橡皮气道放入口腔内,既可防止舌后坠,又便于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除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状态、呼吸音外,若有条件可作血气 分析,以 PaO2 12~13kPa,PaCO2 3~5kPa 为宜。加强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 理及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发生褥疮,对有瘫痪,昏迷者若有口 腔分泌物应在翻身前及时吸出或擦试后再更换卧位。合理的饮食营养至关重要, 对意识不清或吞咽困难者所需营养由静脉和鼻饲合理配合供给。一旦下了胃管, 除 必 须 由 静 脉 给 药 外 , 应 尽 量 减 少 静 脉 输 液 量 。 初次鼻饲量以 l00~200ml 为宜,以后逐渐增加,以少量多次为好,每次鼻饲前 先抽取胃液观察,若是咖啡色疑胃内出血,则应及时送检处理。 免费论文下载 中 心 https://www.360docs.net/doc/4c3582509.html, 1.2 中 风 患 者 康 复 期 的 护 理 1.2.1 心理康复 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防止在病人面前流露优虑情绪, 同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信服的逻辑语言,向其解释康复的原理,耐心照顾和 鼓励患者,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对情感和行为改变者,护士与陪护合作督促其 按时休息,讲究卫生,注意给予合理的饮食和更好的生活环境。护士的态度要和 蔼,有礼貌,治疗操作要轻、准确,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亲切感和安全保证心理。 对注意力、定向力、记忆力差者,应合理地引导其恢复功能训练。 1.2.2 肢体康复 根据瘫痪的特点和程度,制定出正确的康复训练计划, 及早注意患肢的被动括动及姿势反射训练。因该反射脱离了皮层控制,患侧无法 协调括动,故先训练其消失的功能,建立和加强皮层控制能力练习。根据患者当 时水平出发, 循序渐进地使其走向个体发育的最高水平, 即由躺到翻身、 坐、 爬、 站、走的发育过程,严防急于求成,当肌力达到Ⅲ 级时,要及时鼓励和协助病人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根据瘫痪患者的病情,可分别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运动、助力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种。锻炼目的:增强患者肢体肌肉力量,恢复被损伤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运动强度:开始运动时,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监护,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下。在恢复后期,根据病情与体能恢复情况,运动时最高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00~120 次。 运动种类与练习次数、时间:偏瘫患者的被动运动:一般在疾病急性发作后2周内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疾病急性期之后不再反复,患者肢体完全瘫痪或仅有微弱动作,即可进行被动的医疗体育活动。早期的被动运动是防止严重运动障碍与肌肉萎缩的重要手段。 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逐一进行上、下肢被动运动。 1.上肢被动运动: a.手指屈伸: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背,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屈伸练习。

b.手指摇转: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心,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摇转练习 c.上翻、下压手腕: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上翻、下压练习。 d.手腕摇转:帮助者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左右摇动与转动练习。 e.屈肘:帮助者一手握患者上臂,或上臂压在床上,使臂定位,另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肘部伸屈与旋转练习

f.肩部上抬、外展、内收:帮助者一手扶患者肩上(锁骨),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肩部的上抬、外展、内收练习。 2.下肢被动运动: a.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下肢被动运动。 b.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帮助者一手握患者足背,另一手握患者足趾,做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1、家庭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只要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即体温、呼吸、 脉搏、血压)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训练。 (2)运动量不宜过大:训练强度要由小到大,使病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恢复体力。 如安静时心率超过120次/分,收缩压超过24kPa(180mmHg),有心绞痛或严重心 律失常,应暂停训练。训练后脉率不宜超过120次/分。如果患者经过一天的训练,休息一夜后仍感疲劳,脉搏数仍高于平日水平,则表示运动量过大,应适当减量。 (3)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鼓励病人自己做事,如更衣、梳洗、进食等。减少其对家 庭的依赖,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4)顺其自然:病人能达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但可以建议病人坚持试做1~2次 更难的动作。 (5)注意日常保健:按时服药,规律起居,保持平稳的情绪和开阔的胸怀。多食高纤维 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劳。 (6)若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其他疾病,如感冒等,则应暂停训练。 (7)运动后切勿立即进行热水浴,以免导致循环血量进一步集中于外周,从而使血压突 降,甚至诱发心律失常等。 (8)训练频度最好每天l~2次,每次约30分钟。 (9)不穿过紧过小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 2、在患侧照料病人: 由于有必要加强对患者的刺激,家属及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照料病人,帮助其洗漱或喂饭。探访者也最好站在病人的患者,与其谈话时可握住患手,以提供更多的刺激。如果病人最初转头有困难,家属可以用手帮助他转头。这样可以减轻其对患者身体及患者空间的忽视。 3、正确的体位摆放: ⑴仰卧位:病人需要仰卧位与其他体位交替。病人仰卧时,头部枕于枕头上,不要使 胸椎屈曲。应在患侧臀部及腘窝上缘放置一个枕头,防止患腿向外旋;在患侧肩胛下放一个枕头,使肩前伸,并使肘部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患侧下肢伸展。 不要用枕头垫在膝或小腿下。 摆放体位时,应注意:①床应放平,床头不得抬高。②手中不应有任何东西。 ③应在足底放置任何东西,可用床架支持被褥的重量,避免发生足下垂畸形。 ⑵患侧卧位:患侧卧位可以增加对患侧的刺激,并使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此 时健手可以自由活动。正确的患侧卧位是:头部稍前屈;躯干稍向后倾,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90。,手心向上,手腕被动背伸。 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稍屈曲。家属可将一只手放在病人肩后,使其肩胛骨前伸。 如果前伸不够充分,病人常主诉肩痛或不舒适。 ⑶健侧卧位:健侧卧位有利于患侧的血液循环,可减轻患侧肢体的痉挛,预防患肢浮 肿。健侧卧位时,头仍由枕头支持,以确保病人舒适。躯干与床面保持直角,不要向前成半俯卧位;患侧上肢由枕头在前面垫起,上举约100度;患侧下肢向前屈髋、屈膝,并完全由枕头垫起,足不能悬在枕头边缘。健侧肢体放在床上,取舒适的位置。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

偏瘫患者分期康复治疗 一、软瘫期患者主要以被动运动康复治疗为主:肢体良肢位、被动运动 1.肢体良肢位: 患侧卧位:头部和后背用软垫支撑,患侧上肢前伸,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侧下肢膝关节屈曲放于患侧下肢膝前的软枕上; 健侧卧位:躯干与床面成直角,患肩前屈90度,肩下垫一软枕,患侧下肢髋膝自然屈曲,膝下垫一软枕,患足与床面呈90度,健侧下肢平放于床上,轻度屈髋屈膝。健侧卧位是病人感觉舒适的卧位,该体位同时有对抗偏瘫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痉挛的作用,同时还方便治疗者对偏瘫患者的治疗操作; 平卧位:将患肩垫高5-10度,患肢前臂伸直,掌面向上,患手五指伸展,患髋下垫一软枕,使之置于伸展中立位,膝下垫一小枕,使膝关节微屈成5-10度,足部可佩戴踝支具、足尖与足跟垂直于床面,踝关节保持直立位,该体位可预防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内翻及膝过伸。坐位:先取30-40度座位,没2-3天增加10度,每天持续5-10分钟,达到能维持80-90度,持续能维持30分钟后,即可进行座位平衡训练。 2.被动运动: 为患者被动活动患侧肌肉和各个关节,包括关节的屈伸、外旋、内收、外展等。被动活动时,先上肢后下肢,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幅度由弱到强,运动时间由短到长。注意:急性期肩关节外展屈曲均不能超过90度,运动的肢体要放松,关节活动范围要充分,动作要缓慢轻柔,患肢被动运动每日2次,每个关节每次重复5-7次。 二、痉挛期患者主要是控制痉挛异常,以主动运动为主 缓解痉挛的主要方法

1、康复治疗内容: 增加患侧躯体的意识,预防患侧忽略和健侧的过度代偿。强化躯干控制与平衡训练。中线偏移及非对称性的纠正。从近端入手,刺激主动运动,降低痉挛。强调整体意识,增加对患侧感觉训练。不同环境中功能的使用,自理能力的训练缓解躯干肌紧张: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训练人员一手扶着患侧肩,另一只手扶患者髋部,两手向相反方向运动。 缓解下肢伸肌紧张: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手指交叉,紧握双手,肘伸展至头上方,注意患侧手拇指在上,双腿屈膝。训练人员扶住患者将臀部抬离床面做骨盆控制运动。 缓解手指屈肌痉挛:将患者的患侧上肢被动外展。然后前臂旋后维持数秒,腕关节背伸,拇指外展。 利用发射抑制模式抑制痉挛 抑制下肢伸肌痉挛的方法:下肢伸展,髋外展、外旋,踝独指、背曲于拇指外展减轻痉挛 抑制上肢躯干痉挛的方法:患者取坐位,颈于躯干伸展,患侧肩外旋,肘伸展,前臂旋后,四指背曲,拇指外展,放在与臀部同一水平面上,将身体的重心放在患侧手上。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 相信大多人都是知道,偏瘫患者肢体运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那么偏瘫 患者如何做康复训练有助改善肢体运动呢?由于医疗科技的发达,现在做 康复训练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借助家具做主动训练,第二种是借助智能康 复机做主被动康复训练,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康复训练的方法。 在偏瘫早期极轻微的情况下,或一次性发作性偏瘫的发作间隙期,瘫痪 轻微,听取医生建议,在药物的配合下要早点做康复训练来恢复肢体健康,避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被动运动疗法 运动治疗是治疗偏瘫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主要是依靠自身微薄之力做 运动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感觉、刺激筋脉有助肢体功能的恢复。 主要是开展有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平衡和协 调训练、移行训练、有氧训练、各种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以及减重支持行 走训练、运动想象疗法、运动再学习训练、强制性训练等运动治疗技术, 针对脑出血、脑外伤、脊髓损伤、脑梗塞、骨关节术后等伤病伴有运动功 能障碍进行系统评估和针对性治疗,促进运动功能有效恢复。 1.坐卧练习:由家属扶病人反复作起坐、躺下动作;或在床的脚端拴一根绳子,让病人健康的手抓住绳子自行作起卧训练。这是半身不遂功能锻炼方 法之一。 2.上肢锻炼:护理人员(或家属)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 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这也是半身不遂功 能锻炼方法。 3.下肢功能锻炼: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膝 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一手握住患肢的 足弓部,另一手做个趾的活动。也可让病人坐在凳子上,进行行走练习, 进一步可搀扶病人行走练习。 4.日常生活动作锻炼: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 是使病人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病人吃饭、穿衣、洗漱、如 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主被动康复训练 所谓被动做运动,就是借助智能康复训练机,按照康复机的指示,调整为 适合自己的运动方位机频率让其带动自身运动,好处就是方便,对肢体做 康复训练更加的轻松,由于不是主动发力很好保护到经脉。其次也是可以 做主动训练运动。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要领.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要领 作者:韦明兰(作者单位:广西罗城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广西罗城546400) 关键词:偏瘫;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是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大多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的瘫痪,长年习惯的平衡、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到了破坏,因此,患者从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均陷入极端困难的状态。据观察,中风存活患者经积极的康复训练,其中90%可恢复步行和生活能力,未进行康复训练者,生活自理能力则相应低下[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肢体康复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康复训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不适当的康复训练可能会引起肢体误用综合征,使功能康复延迟。为使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得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减少或避免不合理的运动及训练,我科从2008年8月~2009年5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现将训练要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对我科2008年8月~2009年5月5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训练,经头颅CT检查确诊脑出血31例,脑梗死26例。其中男37例,女20例,年龄45~85岁,均为首次发病,发病即入院或半周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活动障碍,经过14~50 d的康复训练,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2训练要领 2 1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前要耐心给患者及家属宣教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效果及肢体康复训练是药物无法替代的,只有通过早期的训练才能恢复残余功能,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计划,不能急于求成, 只有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及其家属的大力支持,康复训练才能顺利完成。 2 2 保持正确的良肢位摆放[2]:良肢位与功能位不同,它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偏瘫急性期大部分患侧肢体呈弛缓状态,此阶段不仅不能运动,还会导致关节半脱位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甚至由于长时间异常体位造成关节挛缩。良肢位的摆放对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是预防众多并发症,提高康 复疗效的重要措施。 22 1 仰卧位方法:头部放在枕头上,稍偏向健侧,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患者臀部下方垫一个枕头使患侧骨盆向前突,用以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患者肩关节下方垫一个小枕头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外侧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操作流程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 一、偏瘫的定义: 由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脑炎脑膜炎的脑内病变引起的以同侧上下肢随意运动不全或者完全丧失 二、偏瘫发生的原因 三、偏瘫的康复评定 1、基本概念 康复评定是对患者功能状况和潜在的能力判断也是对患者各方面的情况的资料收集,量化,分析并与正常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2、评定方法 交谈观察检测填表 3、评定内容感觉肌张力运动功能平衡协调性基本生活能力步行能力 4、评定分期初期评定(入院),中期评定(一个月左右),末期评定(三个月左右)。 感觉分类 1、浅感觉:皮肤粘膜的感觉 2、深感觉:肌腱肌肉鼓膜和关节的感觉

3、复合觉:时剔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图形觉等,他是大脑顶叶皮质对深浅等各种感觉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而形成的。 检查方法 1、浅感觉:用棉签 2、痛觉:障碍部位到正常部位的检查。痛觉过敏的患者,则相反方向。 3、温度觉,用试管,相差45到50度,交替随意的刺激皮肤,接触时间2-3秒。 深感觉 1、位置觉:闭眼,将某部位肢体移动到另一个固定位置,让患者说出这个位置或用另一个部位模仿。 2、运动觉:闭眼,将患者的肢体移动到某个固定位置,请患者说出肢体的运动方向。 3、振动觉:闭眼,将音叉放到患者的骨骼的突出部位。 复合觉 1、实体觉

2、两点辨别觉:在人体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分辨能力。舌部1毫米,指尖3毫米,在手掌3毫米,背中心部位6-7毫米。 3、其他:大脑皮质感觉(重量,识别,皮肤书写觉,及对某些质地的感觉) 运动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可采用Brunnstrom评定法和上田敏评定法。 平衡功能评定 1、座位:长坐位,静态,自我动态, 端坐位。他动态平衡。 2、跪位:双腿跪位平衡,单腿跪位平衡。 3、立位:双腿立位平衡,单腿立位平衡。 4、步行中: 协调功能的评定 协调功能是指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他要求有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 协调性功能评定 协调性:(不能,不准确,慢,正常)指鼻指试验、指耳指试验。

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

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针灸、推拿、中药)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偏瘫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偏瘫患者在卧床期间,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完整word版)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方法

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方法 导致偏瘫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说脑部疾病是最常见的原因,出现偏瘫以后,患者应该积极的进行康复训练,尤其是上肢的康复训练,这样能够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上肢康复训练的方法比较多,有的时候可以在床上进行这方面的康复和锻炼,方法也比较简单,随着康复锻炼的进程,能够使患者的上肢活动能力都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方法 ★一、偏瘫患者上肢被动运动训练1、仰卧位上肢被动运动:肩关节可内收、外展、旋前、旋后等。需要注意的是,保护好肩关节和肘关节。2、仰卧位肘关节及小臂被动运动:同样要注意关节的保护。3、腕及手指被动运动:同样需要注意关节的保护。 ★二、偏瘫患者上肢助力运动训练1、肩肘关节助力运动:如果上肢瘫痪比较严重,可以给予一个助力,进行上臂的前后运

动。2、肘关节屈曲拮抗运动:患者坐位,手掌心朝下,家人站于患肢前外方,一手握住者手腕或手掌,一手扶于上臂1/2外上侧,在嘱病人用力向上平抬的同时,握于患者的手用助力促其患肢上抬,扶于上臂的手做相反方向的下按,抬到一定高度,使患肢保持伸直位,重新回到原位。 3、下臂肌张力增高助力拮抗运动:患者仰卧位或坐位,用衣物或薄枕放于患肘下,家人一手置于患侧肘关节上方,一手与患手相握,在嘱病人用力做前臂的外旋,内旋运动的同时,家人给予助力,促进动作的完成。 ★三、偏瘫患者上肢自主运动训练1、床上上肢自主运动:患者上肢的肌力如果能够平移的话,说明患者有2级肌力,必须强调,患者每次上肢平移外展的距离每次要大于40cm。2、坐位上肢自主运动:患者肢体缓慢地从大腿内侧移动到外侧,反复进行;或者让患者的上肢进行一个上举,摸到后脑,做梳头动作。 3、站位上肢自主运动:患者力量再好一些的时候,可以进行摸墙运动。一般以5cm为高度,一周时间为单位,让患者慢慢进行摸高训练。

偏瘫病人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偏瘫病人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偏瘫即是我们常说的半身不遂,是常见的脑瘫类型之一。偏瘫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偏瘫严重者只能长期卧病在床,基本上已经丧失了生活能力。但对于轻度或者中度偏瘫患者来说,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能很大程度上改善偏瘫所导致的肌力减弱,我们都知道偏瘫患者走起路来上肢屈曲,下肢伸直,下肢走路还会划圈,所以长期按时按量的进行康复训练更是对患者肌力恢复有显著效果,对偏瘫患者走路的姿态也会有所改善。那么,对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和训练都有些什么呢? 痪肢体的早期要做被动锻炼以预防关节挛缩变形,保持肢体于功能位。按关节活动阈进行被动活动,按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既要注意各方向运动到位,还要注意动作强度,切忌粗暴,以免肌肉损伤。对肘、趾(指)、踝、膝关节要因其易发生强直,特别注意多运动。按摩患肢要轻柔而有节律,以使其放松。被动锻炼每天2次,每次15min。配合

神经营养药物,如脑活素,脑复康效果更好点,做好康复训练。 ★一.★行走训练  步幅均匀,频率适中,伸髋曲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要平稳,不要过急,一脚足跟亦先着地,重心再转移至足跟,开始下一个步态周期。 ★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1)击球,可教患者双手交替拍球或打击气球,以训练患者的协调运动,促进患者无意识的自主活动。(2)编织毛衣,这属于精细动作训练,既有利于训练患者的眼手配合,又有利于感觉、感观等知觉的培养,有助大脑神经的功能恢复。

★三.语言训练 指导患者做口腔操:教患者撅嘴、鼓腮、龇牙、叩齿等每个动作做5~10次/一个单元训练,教患者学习发音,先单个发音,准确后,可逐渐加深难度,可利用图片、字卡、实物等强化患者记忆,要求患者大声的读,刺激记忆。 ★四.心理护理 (1)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与患者谈话时声音要大,速度要慢,措辞应简短清晰,重复重点,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材,如助听器、识字卡片等,以便更好的沟通。(2)患者可能因偏瘫或失语而自卑、消极,或因生活不能自理导致性情急躁,家属应注意关心患者,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精神及物质方面的支持,解除患者的顾虑,稳定患者的情绪,

中风患者如何在家里进行康复训练

中风患者如何在家里进行康复训练 许多脑血管病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治疗认识不足。 一些医师缺乏康复医学知识,片面强调急性早期卒中病人宜限制活动,卧床 静养。 卒中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 48 小时后即 应进行功能康复。 早期康复治疗有益恢复生活处理能力,所谓早期康复,是指病人在患病后, 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 48 小时后即可进行功能康复。这也意味着脑血管病病人发病 1 周内大都可以采用康复措施。也有些康复治疗措 施 ,在入院的第一天就可以应用 ,如保持肢体的功能位 ,感觉输入 ,视、听、触觉刺激等,目的在于预防合并症的发生。临床医学针对的是疾病或病理生理异常;而康复医学直 接面对的是功能障碍,强调积极主动的功能训练而且在生理功能无 法恢复的情况下,强调采用代偿或替代的途径,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并逐渐恢 复实际运动能力。 康复从床上运动开始。 中风患者即使经抢救能存活下来,很多也会留下行动不便等后遗症,如果出 院后家人对他们实行“全面”的照顾,“包办”一切,反而会剥夺他们运动的机会,影响他们的康复。 其实,患者中风后康复得好不好,除了与病情有关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 患者有没有进行很好的康复训练。下面介绍一些床上康复训练的要点。 床上移动。床上移动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运动,学会后对患者大有裨益。患者 仰卧,双腿屈曲,足底平贴床面,抬高臀部,做俗称“搭桥”的动作。然后根据 需要向左侧或右侧移动臀部,待臀部回落床面后,再移动肩部、头部,最后调整 全身姿势。开始训练时,家人应在一旁监护,以防出现意外。许多患者初学臀部 会无力抬起,这时家人可以协助,稍微用力帮患者抬高臀部。 床上翻身。翻身的动作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要患者自行完成是需要技巧 的。首先要教会患者做攥拳的动作。具体做法是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患侧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84196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一、运动训练 (一)训练正确的卧姿 1、适用对象:卧床的偏瘫患者。 2、目的:防治并发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3、方法:(1)患侧卧位 ?患侧在下,头枕枕头,后背用枕头支撑;?患侧上肢前伸,手心向上;?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微屈; ?健侧上肢自由位,下肢呈迈步位并放置在枕头上。(2)健侧卧位?健侧在下,头枕枕头;?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上举约100度;?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并用枕头垫起;?健侧肢体自由位。(3)仰卧位 ?头枕枕头,患侧肩部和臀部用枕头支撑;?头稍转向患侧,患侧上肢伸展,下肢稍屈曲;?该体位尽量少用。(二)翻身训练 1、适用对象:卧床时自己不能翻身,或翻身有一定困难的偏瘫患者。 2、目的:①提高患者的床上生活自理能力;②训练躯干旋转,缓解痉挛;③改善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④防治并发症。 3、方法: (1)向患侧翻身训练 ?患者仰卧,双手叉握,患手拇指压在健侧拇指上;?双上肢伸直,指向天花板,下肢屈曲;?双上肢向患侧摆动,借助惯性带动身体翻向患侧;?健侧下肢跨向前方,调整为患侧卧位。(2)向健侧翻身训练?第一步同上; ?双上肢伸直,指向天花板,用健侧脚钩住患侧小腿; ?双上肢向健侧摆动,同时伸健侧下肢,借助于惯性带动身体翻向健侧。 (三)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 1、桥式运动又称伸髋运动 (1)适用对象:偏瘫肢体有一定的活动能力者。 (2)目的:①缓解躯干及下肢的痉挛;②促进下肢正常运动;③训练腰部控制能力;④提高床上生活自理能力。(3)方法:?患者仰卧、屈膝; ?将臀部从床上抬起,并保持骨盆呈水平位; ?训练者可给予如下帮助:一只手向下压住患者的膝部,另一只手轻拍患者的臀部,帮助其抬臀,伸髋。 2、抱膝运动 (1)适用对象:偏瘫患者出现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时。 (2)目的:①缓解下肢和躯干的伸肌痉挛;②促进骨盆运动;③缓解上肢的屈肌痉挛。(3)方法: ?患者仰卧,双腿屈曲;?双手叉握,抱住双膝; ?将头抬起,轻轻前后摆动,使下肢更加屈曲;?训练者可帮助固定患手,以防滑脱。 3、双手叉握的自我活动 (1)适用对象:偏瘫上肢活动能力差的患者(卧位、站立位均可以做)。 (2)目的:①改善偏瘫上肢的感觉和知觉;②防止肩胛骨后缩,减轻上肢屈肌痉挛;③保护偏瘫侧的肩和手。(3)方法: ?两手叉握,患侧拇指位于最上方,并稍外展;?双上肢充分前伸; ?尽可能抬起上肢,然后上举至头顶上方。(四)活动四肢关节 1、适用对象:偏瘫患者自己不能活动肢体,或者由于肌肉痉挛而限制了肢体的活动时。 2、目的:①促进瘫痪肢体恢复;②防止肢体僵硬。 3、方法:帮助患者活动四肢关节,又称关节的被动运动训练。也可以由患者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活动,称为自助被动运动训练。这里重点介绍几个主要关节的活动方法。(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