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王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绪皇帝是清代最富悲剧色彩的一位皇帝,也是在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一位皇帝,从其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不难感受到中国封建社会垂落时代透着霉朽气息的厚重的压抑感。从一个锦衣玉食的王孙公子到承载了太多时代苦难的光绪皇帝,他所拥有的王朝也承载太多苦难,是命运的安排,还是造化的捉弄?千秋功过又有谁能细细评说?
关于清代帝王的古装片有很多,比如众所周知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几乎所有清代皇帝的王朝都有导演拍成电视剧或电影的,却惟独没有见到专门讲述光绪王朝的,那也难怪人们说他是清代最富悲剧色彩的皇帝,或许是因为他的一生很难被完美的表现出来吧。
清朝同治帝在位3年驾崩,于是时年四岁的光绪帝载湉继登皇位。光绪皇帝姓名爱新觉罗·载湉,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简称景帝,他的生父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奕環,生母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叶赫那拉氏。
在当时,载湉登基是具有一定必然性的。载湉能成为光绪帝,他的父亲载環是他成功登基的重要原因之一。奕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 他的学识和才能虽然不及其六兄恭亲王奕 ,但他在官场上的遭际却比奕 顺利,他为人谨慎,不因身份显贵而稍露锋芒,对于朝
廷的恩赐一再清辞,对于外官的馈赠一概拒不接受,从这就可以看出来他为人的谨慎。
当时同治帝死后,朝不可一日无君,按照清朝祖宗宗法,皇帝去世如无子嗣继位,就应该在皇帝晚辈中选择贤者立为子嗣,以皇子身份登
基继位,同治帝载淳属“载”字辈,其晚一辈应为“溥”字辈,最为理想的是在“溥”字辈中挑选一人以接替载淳的皇位。
但光绪帝载湉能脱颖而出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载湉的父亲。载湉为道光帝第七子奕環的儿子,奕環的福晋又是慈禧的亲妹妹,奕環处事圆滑,对慈禧忠心耿耿,俯首听命,比较好控制,而其亲妹妹在辛酉政变起着关键作用,用书中的话说“居间传语,厥功甚伟”,也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人。这样,就成为慈禧选载湉当皇帝的原因之一。
当然,还有最为关键的一条是那是载湉才4岁,慈禧在同治帝时就垂帘听政,这样一来,她又可以垂帘听政,载湉幼年也易于管教,便于驾驭,不会对慈禧造成威胁,慈禧果然棋高一筹,她让大臣李鸿章拟写懿旨,把载湉给咸丰为子,作为嗣皇帝继承咸丰的皇位,言外之意,慈禧皇太后仍然是皇太后,因为载湉是咸丰帝的嗣皇帝,而不是同治帝的嗣皇帝,这样慈禧的目的就达到了。
就这样,一个四岁大的小孩,很可能连什么是皇权都不知道就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提到清朝,说道同治、光绪,慈禧便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一个人,尤其是在清朝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从她垂帘听政的行为上看,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野心极大而且非常机警的人。
历史上慈禧是一个姿容艳丽、工于心计且抱负远大的女子,出生于叶赫那拉氏家族,她懂得逢迎,善于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这为她在佳丽如云的后宫得到咸丰帝的专宠,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如今社会中不正是她这种人最吃香吗?她的计谋,无人能及,可以说是正因为这点,使得她得到最高统治地位,她的手段就是垂帘听政。
光绪帝载湉登基时才4岁,正是玩耍的年龄,他却准备读书,慈禧给他找了一个曾是同治老师的大臣,翁同龢,他很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再次出任老师,应该说是众望所归,他长期担任光绪帝的老师,对光绪帝的影响特别大,辅佐光绪帝变法维新,他之所以得到慈禧的赏赐,是因为他学问精深广博,为人老成,颇具传统知识分子气节,参与朝廷重要,思路敏捷,为官廉政,在对内对外一些重要问题上主张充分体现他的爱国精神。他身上的所具有的洁身自好,忧国忧民,通达开放,了解世界的精神和思想才对少年皇帝的成长及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光绪帝18岁亲政之后,仍继续向他学习,他也继续介绍各种西方的广博知识给他,多年的教育中,光绪帝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不仅仅是一些治道理论和文史概念,更重要的是政治,中外大事,有关知识的影响,洋务运动,边疆史地,海塞防之争,周边概况,地理等事都是光绪帝在把握天下大事方面受到了启益。也就是这些知识和思想教育的结合,不仅使光绪帝逐渐形成了自己伟大的心智与抱负,而且也为他在亲政前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而在这光绪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恭亲王奕 又是一个不可不提的人,他是道光的第六子,他负责带领军机处,共有三次与慈禧结怨,使得慈禧一而再再而三的想杀了他,奕 也消极委顿,心如
死灰,奕 集智慧、机敏、才略、雄心于一身,唯一缺的就是权术和心计,他一生的政治挫折,多与此有关,他身逢乱世,锐意革新。推动洋务,他和林则徐一样也是晚清中比较开明、开放的大臣。19 世纪60~90年代,为了求强求富,增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抵御外侮的能力,奕 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近代工业从此起步,而且他兴办新式学校,派留学生出国,同时也促进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虽然慈禧和奕 联过手,但她一直从未消除过对奕 的戒心,而且在暗中一直压制和剥削他的势力。中法战争爆发后,因清军在越南的惨败,清廷遭到朝野上下的猛烈抨击。慈禧借此大做文章,将责任全部推给奕 ,让他当替罪羊。此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慈禧就完成了清廷最高权力机构重大改组,使恭亲王奕 的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朝中大权完全由慈溪及其亲信把持着。
“中申易枢”后,慈禧太后的权势进一步扩大,实际标志着她专权统治的最终确立,也标志着恭亲王奕 政治生命的结束。
在光绪在位的时间里,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事件就是震惊朝野的一百日变法。甲午战争成为光绪帝思想转化的关键,激起了光绪帝的奋发精神,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也空前高涨起来。然而,光绪帝并不拥有真正的皇权,他处处受制于慈禧太后的同意,一向对西太后望而生畏的光绪帝,此次以其前所未有的勇气,通过慈禧的亲信,当时在实际上支持清廷日常事务的庆亲王奕匡向慈禧
表明了心声:“我不能为亡国之君,如不与我权,我宁逊位。”光绪帝“决意变法”,因此坚决向慈禧太后索要“事权”百般无奈下,慈禧终于答应光绪帝,“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违背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既不阻止。”很明显,她的这种“让权”,是被迫采取的一种权益之计。同时又说明了,光绪帝收回的权利是非常有限的。
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和爱国知识阶层要求的维新之士康有为奋起设计救国方案。他力图以西方发达国家为模式,通过变法维新全面改造国家,把衰弱、落后的中国纳进近代化的发展轨道上引向富强,在日后的岁月里,康氏的革新图强方案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逐步成为战后维新方案的主导思想。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运动正式拉开帷幕,
然而这次变法终究还是以失败告终了。虽然这次变法失败了,但从光绪帝颁发的一系列革新诏令来看,涉及政治、经济、人才、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诸如奖励发明创造,倡译外国书刊等等都关穿了向西方强国学习的线索,而且对把这种学习提到了国策的高度,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变革与参政的政治要求,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积极在思想上,打破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禁锢,启开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先河;在经济上,光绪接受了维新派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在文化教育方面,开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这就使知识分子扩大了眼界,给长久封闭的国家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