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新课程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
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本校实际:
在全力推动下,我校较早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推行了导学案教学模式,让导学案走进我们的教室,走入学生的书包,深入学生的思维中。本学期我校进一步推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在学校领导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这种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学案的使用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好评,学生手中的导学案像一盏明灯,为他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技能,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和现状,我们提出进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这一课题研究,以期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二、课题的概念的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导学案”是指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方案,站在学生的角度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是指教师在教案的基础上,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引导包括课前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兴趣与能力培养,课后应用等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课堂上主要是“问题”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学习内容编制出导学案,利用导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
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后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治理、归纳、复习知识、形成能力。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最早提出建构主义者是瑞士的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所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即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如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一定的学习材料等,通过学习主体的“意义建构”而获得,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有意义学习理论创立者奥苏伯尔指出:“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进行相应的教学。”可以说,这一条原理是奥苏伯尔整个理论的核心,他所论述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一原理展开的。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 1)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的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2)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任何学习只要符合以上两个条件都是意义学习。
素质教育理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基本特征:1)全面性和全员性;2)主体性;3)个体差异性;4)创造性。
三、研究的目标
1、对新课标下的教学观、学习观等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使教师形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理论观点。
2、努力探索一种既符合教育学一般规律,又切合本校教学背景要求且操作性强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并能够逐步推广应用。
3、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导学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上的目标追求,更是一个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平台,所以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探索和试验,比较与发现,鉴别与选择,寻求符合本校特点的充满个性化特色的教学策略,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4、希望在本研究中培养教师,让我们的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推广,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目的,逐步做到两个“还给”:一是把校内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讲或不讲教学内容;二是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布置或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实施素质教育。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导学案的价值、特点及运用方案研究。
本课题通过对导学案的目的、导学案与教学内容,生活实际的关系、导学案的运用方式,导学案中问题的实效性,趣味性等问题的研究,探求建构充满活力的师生共同成长的“导学案”教学模式。
2、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意义、内容、方式的研究,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3、本课题特别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活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各具体环节的实施策略研究,如情境创设形式与实施步骤的研究,自主学习的管理策略和具体办法,合作探究的实施步骤等。
4、对教师教研活动的特点和开展进行分析研究。
五、导学案的编制
(一)导学案的组成内容
1、学习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并给出学习的要求,如对认知目标的要求可用“记忆”、“理解”、“运用”等词语表达。)
2、学习内容(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对重点内容设计学习和问题的情境,设计启发思维的思考题等。)
3、学法指导(针对所学内容指导学习方法,一般与学习内容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忆的方法、理解的角度、理论运用的方法等。)
4、技能训练(这里指课堂练习,如材料解析题、选择题、问答题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
5、达标检测(这里指课后练习和作业,这既是巩固性练习,也是对学习目标达成效果的检测。)
(二)导学案设计的要素
1、问题设计。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并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
2、情境设计。教师要依据学习内容,把握学习环节,适时地、恰当地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借助各种媒体,创设一定的情境。
3、学法指导设计。教师要设计如何学,把教师教的最优化与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保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