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紫外吸收光谱
实验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实验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一、实验目的1.熟悉和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使用方法2.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某一位置样品浓度3.定性判断和分析溶液中所含物质种类二、实验原理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在200~400,可见光吸收光谱的波长在400~800,两者都属于电子能谱,两者都可以用朗伯比尔(Lamber-Beer’s Law)定律来描述A=ε bc其中A为吸光度;ε为光被吸收的比例系数;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单位mol/L;b为吸收层厚度,单位cm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其分子中外层价电子跃迁的结果,其中包括有形成单键的σ电子、有形成双键的π电子、有未成键的孤对n电子。
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者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
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E大小顺序为σ→σ*>n→σ*>π→π>n→π*1、开机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开关→开电脑→软件→联接→M(光谱方法)进行调节实验需要的参数:波长范围700-365nm扫描速度高速;采样间隔:0.5nm2、甲基紫的测定(1)校准基线.将空白样品(水)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基线”键,进行基线校准(2)标准曲线的测定分别将5ug/ml、10ug/ml 、15ug/ml 、20ug/ml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键,进行扫描,保存(3)测定试样将试样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键,进行扫描,保存3、甲基红的测定(1)校准基线将空白样品(乙醇)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基线”键,进行基线校准(2)测定试样将试样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键,进行扫描,保存四、实验结果1.未知浓度的测定分别测定了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和未知浓度的甲基紫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谱图如下:甲基紫在580nm是达到最大吸收见下表:.各浓度在580nm的吸光度数据做成散点,结果显示,能很好的拟合直线如下图:由计算机计算的拟合直线的关系为A = 0.135c - 0.027故带入未知浓度的甲基紫溶液的吸光度0.732得浓度为5.622μg/ml-12.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已知甲基橙和甲基紫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甲基橙甲基红.从图中可知,甲基紫约在580nm左右达到吸光度的最大值,而甲基橙溶液在410那么时达到吸光度最大值,这是由于甲基紫和甲基橙的结构不同造成的,由于甲基紫结构高度共轭,形成大π键,故最强吸收峰要的波长要比甲基橙的大(红移),同时由于高度共轭,吸光强度也有所增强。
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实验报告
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和仪器结构。
2、掌握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
3、学会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紫外吸收光谱是基于物质分子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
当分子吸收紫外光时,其电子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从而产生吸收峰。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电子能级,因此其紫外吸收光谱也各不相同。
通过测定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可以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定量分析中,通常遵循朗伯比尔定律:A =εbc,其中 A 为吸光度,ε 为摩尔吸光系数,b 为光程长度,c 为物质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石英比色皿容量瓶移液器2、试剂标准物质(如苯甲酸)待测样品溶剂(如乙醇)四、实验步骤1、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标准物质,用溶剂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配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2、仪器预热与校准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预热一段时间,使其稳定。
然后进行波长校准和吸光度零点校准。
3、绘制标准曲线分别将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放入石英比色皿中,在选定的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测定其吸光度。
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待测样品的测定将待测样品用相同的溶剂稀释至适当浓度,放入石英比色皿中,在与标准溶液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其吸光度。
5、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根据测定的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对应的浓度,或者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出待测样品的浓度。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标准溶液浓度与吸光度数据|标准溶液浓度(mg/L)|吸光度||::|::|| 10 | 025 || 20 | 050 || 30 | 075 || 40 | 100 || 50 | 125 |2、标准曲线绘制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A = 0025c + 001 ,相关系数 R²= 0999 。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正确操作分光光度计。
3. 通过实验,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紫外吸收光谱之间的关系,为分析有机分子结构提供基础。
实验原理: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可以为有机分子结构的研究提供很大的帮助。
在紫外光谱中,通常对于各种功能团体都存在特定的波长范围的吸收峰。
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吸收峰的大小以及形状,我们就能够推断出分子中存在的功能团体。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物品:分光光度计、苯甲酸溶液、四乙酸酯溶液、环己酮溶液等。
2. 打开分光光度计,调试好仪器,使其能夠正常工作。
3. 取一定量苯甲酸溶液,加入分光光度计比色皿中,并做好参照物质的设置。
4. 按照波长扫描模式,设定扫描范围,并进行扫描。
5. 记录下吸收峰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吸光度值,并对红外光谱进行分析解释。
6.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对于四乙酸酯溶液和环己酮溶液进行的操作。
7.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别阐明各个实验组操作中存在的异同之处,并对每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吸收峰进行解释。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三种不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并对各个实验组操作中存在的异同之处进行了分析。
对于苯甲酸、四乙酸酯和环己酮这三种化合物,它们的特定吸收峰分别对应的波长区间如下:1. 苯甲酸:250nm至270nm2. 四乙酸酯:270nm至290nm3. 环己酮: 230nm至255nm可以看出,这三种化合物的吸收峰波长的区间是不同的,这表现出不同化合物分子结构之间的差异。
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各个吸收峰的峰值和峰形,来推断出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团体,这也有利于我们理解化合物分子结构和有机分子之间的结构相互关系。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对于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观察分析不同化合物的吸收峰,我们可以推断出分子结构中所存在的官能团体以及它们在分子中位置的不同,从而为分析有机分子结构和进行有机合成提供帮助。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报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引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在紫外可见光波段的吸收特性,可以获得有关样品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探讨溶液中物质的吸收特性及其与浓度的关系。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样品池、移液管等。
2. 实验材料:苯酚溶液、对硝基苯酚溶液、甲苯溶液、去离子水。
3. 实验步骤:a. 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预热至恒定温度。
b. 选取苯酚溶液作为参比溶液,设置为百分之百透过率。
c. 分别取一系列浓度的对硝基苯酚溶液和甲苯溶液,并以去离子水稀释至相同体积。
d. 将各溶液分别置于样品池中,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
e. 记录各溶液的吸光度和波长数据。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对硝基苯酚溶液的吸收特性:实验结果显示,对硝基苯酚溶液在紫外可见光波段呈现明显的吸收峰,峰值位于280 nm左右。
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吸光度也随之增加,表明对硝基苯酚溶液对紫外可见光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这可能与对硝基苯酚分子结构中的芳香环和取代基有关。
2. 甲苯溶液的吸收特性:实验结果显示,甲苯溶液在紫外可见光波段呈现较弱的吸收特性,吸收峰位于280 nm左右。
与对硝基苯酚溶液相比,甲苯溶液的吸光度较低,表明甲苯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能力较弱。
这可能与甲苯分子结构中的芳香环和甲基基团有关。
3. 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
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吸光度也随之增加。
这表明溶液中物质的吸收能力与其浓度成正比。
这一关系可以通过比尔-朗伯定律解释,即溶液中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光程之积成正比。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对硝基苯酚溶液和甲苯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并探讨了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不同溶液在紫外可见光波段呈现不同的吸收特性,且吸光度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这为进一步研究溶液中物质的吸收特性和浓度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紫外有哪些实验报告
紫外有哪些实验报告引言紫外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手段,在化学、生物、物理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紫外实验报告,并总结其实验目的、过程和结果分析。
实验一:测量紫外吸收光谱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了解不同溶液的吸收特性,并识别出吸收峰。
实验过程1. 准备好各种浓度不同的溶液。
例如,可以选择不同浓度的苯酚溶液。
2.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各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
3. 在一定范围内测量吸收光谱,并记录吸光度变化。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吸收光谱,可以根据吸光度的变化来判断溶液的浓度和吸收峰的位置。
分析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得出溶液的组成和浓度。
实验二:紫外辐射对细胞的影响实验目的研究紫外辐射对细胞的影响,了解紫外辐射对生物体的伤害程度,并探究如何保护细胞免受紫外辐射的损伤。
实验过程1. 准备一定数量的细胞培养物。
2. 将细胞分为不同的组别,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另外几组分别受到不同剂量的紫外辐射。
3. 观察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
4. 使用紫外光谱仪测量紫外辐射的强度。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的变化,可以根据实验组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形态的改变来判断紫外辐射对细胞的影响。
同时,通过测量紫外辐射的强度,可以进一步分析紫外辐射与细胞损伤的关系。
实验三:紫外光对材料的降解作用实验目的研究紫外光对不同材料的降解作用,了解紫外光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如何增强材料的耐紫外光性能。
实验过程1. 准备一定数量的材料样品,例如塑料、纺织品等。
2. 将材料样品暴露在紫外光下,设定不同时间和强度的紫外照射。
3. 观察材料的外观、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的变化。
4. 使用紫外光谱仪测量紫外光的强度。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实验前后材料样品的外观与性能的变化,可以评估紫外光对不同材料的降解作用。
同时,通过测量紫外光的强度,可以进一步了解紫外光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材料保护和改进方案。
结论紫外实验涉及了化学、生物、材料等多个领域,通过测量紫外吸收光谱、研究紫外辐射对细胞的影响和分析紫外光对材料的降解作用,可以深入了解紫外光的性质和影响因素。
紫外吸收实验
实验一紫外吸收光谱测定蒽醌试样中蒽醌的含量和摩尔吸收系数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UV-321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掌握用UV-321分光光度计扫描蒽醌-甲醇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方法,选择测定蒽醌的入射光波长。
3、掌握用UV-321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蒽醌的方法(标准曲线、样品测定和数据处理)。
二、实验原理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测定波长。
在蒽醌试样中含有邻苯二甲酸酐,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如图1所示。
由于在蒽醌分子结构中的双键共轭体系大于邻苯二甲酸酐,因此蒽醌的吸收峰红移比邻苯二甲酸酐大,且两者的吸收峰形状及其最大吸收波长各不相同,蒽醌在波长251 nm处有一强烈吸收峰(κ=4.6×104L·mol-1·cm-1),在波长323 nm处有一中等强度的吸收峰(κ=4.7×103L·mol-1·cm-1),而在251 nm波长附近有一邻苯二甲酸酐的强烈吸收峰λmax (κ=3.3×104L·mol-1·cm-1),为了避开其干扰,选用323 nm波长作为测定蒽醌的工作波长。
由于甲醇在250~350nm无吸收干扰,因此可用甲醇为参比溶液。
摩尔吸收系数k是衡量吸光度定量分析方法灵敏度的重要指标,可利用求标准曲线斜率的方法求得。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cm带盖石英吸收池,每组需要其他仪器:洗耳球1个,1mL移液管2支,10mL移液管2支,试管架1个,10mL比色管6支,50mL容量瓶2个,100mL烧杯3个2.试剂蒽醌10g、甲醇1000mL、邻苯二甲酸酐10g,蒽醌试样10g。
3.集体配制样品(1) 4.0 g·L-1蒽醌标准贮备液:准确称取0.2000 g蒽醌于小烧杯中,用甲醇溶解后,转移至50 mL容量瓶中,以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 称取0.1000 g蒽醌试样,转移至50 mL容量瓶中,以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实验一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
实验一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实验目的:1. 掌握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分析混合物中两个组分的含量。
2. 掌握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3. 熟悉使用紫外吸收光谱仪进行实验分析的方法。
实验原理:紫外光谱是一种分析物体中分子结构的手段,因为紫外光波长在200~400 nm之间,超出了人眼能够识别的波段,所以被称为“紫外”。
双组分混合物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
在紫外区,分子发生电子激发而吸收光,吸收的波长越短,能量越大。
每种化合物的电子激发能量不同,吸收波长也不同,所以可以通过测量吸收光强,并画出吸收光谱图,来分析一定浓度下化合物的含量。
2. 布朗斯特定律当光线通过一定浓度的溶液时,吸收光的强度与溶液中吸收物的浓度成正比,吸收光强度I与吸收物的摩尔浓度C的关系为:I = εCL式中,ε为摩尔吸光系数,表示单位摩尔吸光系数与溶液浓度的乘积;L为光程,即光线通过样品的路程长度。
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将两个不同的溶液,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确定混合物的速比,称量混合物中的总量,测定混合物中的两个成分的浓度。
2. 将混合物溶液放到紫外吸收光谱仪的比色池中。
3. 选择光路、滤光片和检测器,调整最大吸光度<1。
4. 测定每个成分的最大吸光度波长。
将折光率读出,并测量样品的光程。
5. 根据布朗斯特定律,计算出每个成分的摩尔吸光系数。
6. 根据样品中混合物的比例、总量和上述数据,分别计算出混合物中两个成分的摩尔浓度。
7. 检查并计算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
实验结果:1. 调整最大吸光度:在样品最大吸收波长的前面选择一个比这个值低但能够达到一定吸光度的波长,加快进行检测。
须注意,假如最大吸收峰不在大约200~400 nm的紫外光区域内,则不能使用紫外吸收光谱法来分析这种物质。
式中, A1 和 A2 分别是两个溶液的最大吸收值,L 是光路长度, C 是溶液的摩尔浓度。
ε1 和ε2 是两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
4. 计算混合物中两个成分的摩尔浓度:实验注意事项:1. 在勾线过程中,尽量避免划伤比色池。
实验一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绘制及双组分混合物
实验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绘制及双组分混合物(KMnO4和K2CrO7)的测定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学时:3每组人数:4-5人(分两小组,每小组2-3人,分别扫描KMnO4和K2CrO7)实验目的: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掌握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熟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绘制方法;掌握吸收曲线相互重叠的二元混合物的测量。
实验原理: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中价电子(σ、π)或未成键电子(n)的跃迁产生的。
电子跃迁主要有σ—σ*、n—σ*、n—π*、π—π*四种类型。
根据跃迁类型,吸收带可分为K带、B带、R带等。
而一些无机化合物则是由于电荷跃迁或配位体场跃迁产生吸收光谱。
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可以通过波长扫描的方法测定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很容易定量测定在此光谱区内有吸收的单一成分。
由两种组分组成的混合物中,若彼此都不影响另一种物质的光吸收性质,可根据相互间光谱重叠的程度,采用相对应的方法来进行定量测定。
有如下三种情况:(a,b为两物质简称)①两组分光谱不重叠,a,b不相互干扰,即可认为干扰组分对待测物测定没有影响,则可以选择适当的波长(分别选λ1、λ2测定),按测定单一组分的方法处理;②两组分光谱部分重叠,a的测定不受干扰,而b的测定受到干扰,a按照单一组分测定方法处理(选λ1测定),b在λ2处测定,减去a的含量;③当两组分吸收峰大部分重叠时,a,b相互干扰,则可采用双波长法联立方程组进行测定。
无论哪种情况,都是依据吸光度值的加和性来测定的。
可以用如下通式来表示(参考图③):混合组分在λ1的吸光度等于a组分和b组分分别在λ1处的吸光度之和Aλ1a+b,即Aλ1 a+b = ελ1a bC a + ελ1b bC b(1)同理,混合组分在λ2的吸光度等于a 组分和b 组分分别在λ2处的吸光度之和A λ2a+b ,即 A λ2 a+b = ελ2a bC a + ελ2b bC b (2)因为摩尔吸光系数是某一波长下,某物质单位浓度、单位吸收光程的吸光度,其实质是吸光度-浓度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
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引言:紫外吸收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它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光区域的吸收能力来确定其结构和浓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溶液的吸收光谱,探究溶液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特性。
本报告将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结果和讨论。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玻璃比色皿,移液管,标准溶液。
2. 实验步骤:a. 首先,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如0.1M、0.05M、0.01M等。
b. 将标准溶液分别倒入玻璃比色皿中,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c. 将每个溶液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设置波长范围和光程。
d. 记录每个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并记录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值。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标准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1. 吸收峰的位置:我们发现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吸收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对于某些物质,随着浓度的增加,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而对于其他物质,吸收峰则向短波长方向移动。
2. 吸光度的变化:吸光度值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溶液中的物质浓度越高,吸收的光能量也越大。
讨论:1. 吸收峰的位置变化:吸收峰的位置变化是由于溶液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结构和电子能级的变化。
当溶液中的物质浓度增加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导致电子能级的改变,从而影响吸收峰的位置。
2. 吸光度的变化:吸光度值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溶液中的物质浓度越高,吸收的光能量也越大。
吸光度的变化可以用于定量分析,通过测量吸光度值可以推断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3. 实验误差: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如溶液的制备不精确、仪器的误差等。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同时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校准。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不同溶液的吸收光谱,并观察到了吸收峰的位置变化和吸光度的增加。
这些结果表明紫外吸收光谱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研究溶液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特性。
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检查物质纯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酚含量实验者学号合作者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Cary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定量分析方法二、原理简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同时伴随着分子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吸收光谱具有带宽。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定量分析采用朗伯-比尔定律,被测物质的紫外吸收的峰强与其浓度成正比,即:其中A是吸光度,I、分别为透过样品后光的强度和测试光的强度,为摩尔吸光系数,b为样品厚度。
由于苯酚在酸、碱溶液中吸收波长不一致(见下式),实验选择在碱性中测试,选择测试的波长为288nm左右,取紫外-可见光谱仪波长扫描后的最大吸收波长。
Cary50是瓦里安公司的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仪器原理是光源发出光谱,经单色器分光,然后单色光通过样品池,达到检测器,把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经过信号放大、模/数转换,数据传输给计算机,由计算机软件处理。
三、仪器与溶液准备1、Cary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1cm石英比色皿一套3、25 ml容量瓶5只,100 ml容量瓶1只,10ml移液管二支配置250 mg/L苯酚的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0250 g苯酚于250 mL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20 mL使之溶解,加入0.1M NaOH 2mL,混合均匀,移入100 mL容量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5只25 mL容量瓶,分别加入1.00、2.00、3.00、4.00、5.00 mL苯酚标准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标准溶液系列。
将溶剂,标准溶液,待测水样依此装入石英比色皿。
按测试程序的提示,依次放入样品室中进行测试。
四、测试过程1、确认样品室内无样品2、开电脑进入Window 系统3、点击进入Cary50 主菜单4、双击Cary-WinUV图标5、在Win-UV 主显示窗口下,双击所选图标“SCAN”以扫描测定吸收曲线:取上述标准系列任一溶液装进1cm石英比色皿至4/5,以装有蒸馏水的1cm石英比色皿作为空白参比,设定在220-35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获得波长-吸收曲线,读取最大吸收的波长数据。
1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_.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熟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2、学习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检查物质的纯度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溶剂极性对跃迁,跃迁的影响二、仪器与试剂1、仪器73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带盖石英吸收池1cm 2只。
2、试剂(1 苯、乙醇、正己烷、氯仿、丁酮。
(2 异亚丙基丙酮:分别用水、氯仿、正已烷配成浓度为0.4g/L溶液。
二、实验原理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如芳香族化合物,在紫外区(200~400nm有特征的吸收,为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紫外吸收光谱定性的方法是比较未知物与已知纯样在相同条件下绘制的吸收光谱,或将绘制的未知物吸收光谱与标准谱图(如Sadtler紫外光谱图相比校,若两光谱图的和相同,表明它们是同一有机化合物。
极性溶剂对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强度及形状有一定的影响。
溶剂极性增加,使跃迁产生的吸收带蓝移,而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红移。
影响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有内因(分子内的共轭效应、位阻效应、助色效应等和外因(溶剂的极性、酸碱性等溶剂效应由于受到溶剂极性和酸碱性的影响,将使溶质的吸收峰的波长、强度以及形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是因为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之间可能形成氢键,使极性溶剂分子的偶极减弱,溶质分子的极性增强,因而在极性溶剂中跃迁所需的能量减小,吸收波长红移,而在极性溶剂中所需能量增大,吸收波长蓝移,由于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是物质分子中生色团和助色团的贡献,也是物质整个分子的特征表现。
例如具有键电子的共轭双键化合物、芳香烃化合物等,在紫外光谱区都有强烈吸收,其摩尔吸光系数可达104~105数量级,这与饱和烃化物有明显的不同。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很方便地检查纯饱和烃化物中是否含有共轭双键、芳香烃等化合物杂质。
三、实验步骤1、苯的吸收光谱的测绘在1cm的石英吸收池中,加入两滴苯,加盖,用手心温热吸收池底部片刻,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空白石英吸收池为参比,从220~360nm范围内进行波长扫描,绘制吸收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紫外吸收光谱一、实验目的1.了解紫外吸收光谱的概念及原理;2.掌握紫外吸收光谱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通过实验,学习如何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样品的吸收光谱。
二、实验原理物质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有可能发生电子跃迁,吸收光的能量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根据通常的原则,电子跃迁至次低激发态所吸收的光谱最强。
紫外-可见光谱仪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它利用紫外-可见光的特性来分析物质的吸收光谱。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1.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容量瓶、离心管、移液器等;2.实验药品:未知物质溶液、溶剂、标准物质。
四、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的需要,准备好需要分析的溶液样品和溶剂;2.将样品溶液移至容量瓶中,并使用适量的溶剂调节至所需浓度;3.将样品溶液移至离心管中,并离心以去除其中可能存在的颗粒;4.使用标准物质校正仪器,然后分别测量标准物质和样品溶液的吸收光谱;5.在测得的吸收光谱中,通过对比标准物质和样品溶液的吸收波长和吸收峰的强度,初步判断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种类。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了标准物质和未知物质溶液的吸收光谱。
通过对比观察,我们发现未知物质的吸收峰在290 nm附近,并且吸收强度明显高于标准物质。
基于这些观察结果,初步判断未知物质可能含有与标准物质不同的化合物。
进一步的分析需要与其他相关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紫外吸收光谱的实验操作方法,并初步了解了样品中可能存在化合物的种类。
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分析来确定未知物质的确切成分。
七、实验心得和建议在本次实验中,我有效地掌握了紫外吸收光谱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对紫外-可见光谱仪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吸收光谱的观察和对比分析,我学会了如何初步判断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成分。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也意识到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溶液制备的准备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仪器分析实验一 紫外吸收光谱定性分析的应用
实验一紫外吸收光谱定性分析的应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方法。
2、学会利用吸收光谱进行未知物鉴定的方法。
3、学会杂质检出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紫外吸收光谱为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其方法是将未知试样和标准品以相同浓度配制在相同的溶剂中, 在分别测绘吸收光谱, 比较二者是否一致也可将未知试样的吸收光谱与标准图谱, 如萨特勒紫外吸收光谱图相比较, 如果吸收光谱完全相同, 则一般可以认为两者是同一种化合物。
但是, 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区的吸收峰较少, 有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构, 只要具有相同的生色团, 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相同, 然而其摩尔吸光系数或比吸光系数E 值是有差别的。
因此需利用和处的或E 等数据作进一步比较。
在测绘比较用的紫外吸收光谱图时, 应首先对仪器的波长准确性进行检查和校正。
还必须采用相同的溶剂, 以排除溶剂的极性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同时还应注意PH值、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时, 应注意溶剂的纯度。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T6型(或其他型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石英比色皿2、试剂间苯二酚溶液苯甲酸溶液苯二铵溶液四、实验步骤1、已知芳香族化合物标准光谱的绘制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 以相应的溶剂作参比, 用1㎝石英比色皿, 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扫描(或测绘)各已知标准物质的吸收光谱作为标准光谱。
如苯甲酸溶液的和间苯二酚溶液的标准溶液的标准光谱的绘制。
2、各已知芳香族化合物的标准光谱也可通过查阅有关手册得到, 但应注意实验条件的一致。
3、未知芳香族化合物的鉴定(1)称取0.100 g未知芳香族化合物, 用去离子水溶解后转让100 ml容量瓶中, 稀释至刻度, 摇匀。
实验前, 稀释100倍使用。
用1㎝石英比色皿, 以去离子水作参比, 在200-400波长范围内扫描测定未知芳香族化合物吸收光谱(如使用无扫描功能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时应首先每间隔20 nm测量一次吸光度, 然后每间隔10 nm 、5 nm 、2 nm、 1 nm、 0.5 nm 测量一次吸光度。
实验一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
实验一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实验目的:1. 学会用解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定量测定吸收曲线相互重叠的二元混合物。
2. 熟悉紫外光谱仪的操作。
二、方法原理:根据郎伯—比耳定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很容易定量测定在此光谱区有吸收的单一成分。
由两种组分混合物中,若彼此都不影响另一种物质的光吸收性质,可根据相互间光谱重叠的程度,采用相对应的方法来定量测定。
如:当两组分部分重叠时选择适当的波长,仍可按测定单一组分的方法处理;当两组分吸收峰大部分重叠时,则宜采用解联立方程组或双波长等方法进行测定。
解联立方程组的方法是以郎伯—比耳定律及吸光度的加和性为基础,同时测定吸收光谱曲线相互重叠的二元组分的一种方法。
三、仪器和试剂1.TU-190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2.0.020mol/LKMnO4溶液(其中含H2SO40.5mol/L, 含KI O42.0g/L);3.0.020mol/LK2CrO7溶液(其中含H2SO40.5mol/L, 含KI O42.0g/L);四、实验步骤1. 分别取一定量的0.020mol/LKMnO4溶液配置成浓度为0.0004mol/L、0.0008mol/L、0.0012mol/L、0.0016mol/L的标准系列溶液(其中H2SO4的浓度为0.25mol/L)。
2. 分别取一定量的0.020mol/L K2CrO7溶液配置成浓度为0.0004mol/L、0.0008mol/L、0.0012mol/L、0.0016mol/L的标准系列溶液(其中H2SO4的浓度为0.25mol/L)。
3. 在TU-1901分光光度计上,利用“光谱测量”功能,以1cm石英吸收池,绘制上述溶液在700nm~400nm的吸收光谱。
条件为:狭缝间隔1.0nm,扫描速度中速(操作见“用TU—1901分光光度计进行光谱扫描”)。
(操作见“用TU—1901 4. 在TU——1901分光光度计上,利用“光度测量”功能,分光光度计进行光度测量”)。
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3. 学习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当物质分子中的价电子或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吸收紫外-可见光辐射后,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产生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选择性优、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理论基础,其表达式为:A = εlc,其中A为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光程长度,c为溶液浓度。
通过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可以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出溶液中待测物质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器、容量瓶、试管、玻璃棒、烧杯、洗耳球等。
2. 试剂:待测有机化合物溶液、溶剂、标准溶液、盐酸、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制作:首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然后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待测样品的测定:准确移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溶液,加入适量的溶剂,充分混合均匀后,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吸光度。
3. 待测样品浓度的计算: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即为待测样品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制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确定其线性范围。
2. 待测样品的测定:测定待测样品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
3. 待测样品浓度的计算:根据待测样品的浓度,计算其实际含量。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仪器误差、操作误差、环境因素等。
2. 如何减少实验误差:选择合适的仪器、严格控制实验操作、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等。
紫外光谱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习名称:紫外吸收光谱实验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一、实验目的1.了解UV的结构,了解仪器的开、关程序。
λ的测定方法和UV的含量测定。
2.了解化合物的m ax二、实验原理分子的紫外光谱法是基于分子内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法。
分子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与其电子结构紧密相关。
紫外光谱的研究对象大多数是具有共轭双键结构的分子。
有机化合物中芳香烃类物质在紫外光区有特殊的吸收曲线,紫外光谱就是利用含有芳环化合物这一特性,将氚灯发射的紫外光光照射到含芳香化合物的样品上,测量其透射光中被样品吸收光的特性。
由此可判断样品中芳香族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一般来讲,饱和的烷烃类在紫外光区没有吸收峰,芳香烃中的π键构成的环状共轭体系约在波长为200~300纳米的区间有吸收峰,而且芳核环数越多,吸收峰的波长也越长。
例如,两环芳烃的吸收峰在230纳米;三环以上的芳烃吸收峰在260纳米;五环芳烃茈的特征性吸收峰在248纳米;卟啉类化合物具有典型的吸收带:钒卟啉的最大吸收峰在410、574、535纳米,镍卟啉在395、554、516纳米。
因此,根据紫外吸收光谱可以检测芳烃、非烃化合物,并应用于有关的地质研究。
⋅A⋅=A---吸光度;E--系数;b---比色皿宽度;c---溶液浓度cbE三、仪器和试剂仪器:UV-2401PC、T6紫外分光光度计。
试剂:抗坏血酸、维生素C片、水等。
四、实验步骤λ的测定1.m ax1)抗坏血酸的溶液:准确称取0.1329克左右的抗坏血酸标样,加水溶解,于100ml 容量瓶中定容(储备液A)。
准确吸收储备液A 5ml,加水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储备液B)。
吸取此B液约1ml于50ml容量瓶加水定容,备用。
2)检查仪器,打开电源预热,并调试至正常工作状态。
λ。
3)以水做空白,测定上述溶液的m ax2.吸收系数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抗坏血酸含量(已知抗坏血酸的E1cm1%=565)1)取10片维生素C 片,准确称量,于研钵中研碎,准确称取0.1克粉末于100ml 容量瓶中,加水50ml 振摇,再加水至刻度,摇匀为样品C 。
实验一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
实验一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波长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学会用解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定量测定吸收曲线相互重叠的二元混合物。
二、方法原理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很容易定量测定在此光谱区内有吸收的单一成分。
由两种组分组成的混合物中,若彼此都不影响另一种物质的光吸收性质,可根据相互间光谱重叠的程度,采用相对的方法来进行定量测定。
如:当两组分吸收峰部分重叠时,选择适当的波长,仍可按测定单一组分的方法处理;当两组分吸收峰大部分重叠时(见图1),则宜采用解联立方程组或双波长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图1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吸收曲线解联立方程组的方法是以朗伯--比尔定律及吸光度的加和性为基础,同时测定吸收光谱曲线相互重叠的二元组分的一种方法。
从图2可看出,混合组分在入]处的吸收等于A组分和B组分分别在入]处的吸光度之和A A+B,即:入1A A+B=K A bc A+KB bc B入1入1入1同理,混合组分在入处吸光度之和A A+B应为:2入2A A+B=K A bc A+KB bc B入2入2入2若先用A、B组分的标样,分别测得A、B两组分在入和入处的摩尔吸收系数K A、K A和K B12入1入2入、K B;当测得未知试样在入和入的吸光度A A+B和A A+B后,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1入212入1入2A A+B=K A bc A+KB bc B入1入1入1A A+B=K A bC A+KB bC B入2入2入2即可求得A、B两组分各自的浓度C A和C B。
C A=(A A+B・K B-A A+B・K B)/(K A・K B-K A・K B)A1入2入2入1入1入2入2入1C B=(A A+B—K A•C A)/K BA1入1入1一般来说,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入和入宜分别选择在A、B两组分最大吸收峰处或其附近。
图2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及混合溶液的吸收曲线三、仪器和试剂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916型);1cm比色皿;2.容量瓶、移液管、烧杯;3.0.0200mol/LKMnO标准溶液(其中含HSO0.5mol/L,含KIO2g/L);42444.0.0200mol/LKCrO标准溶液(其中含HSO0.5mol/L,含KIO2g/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代基及溶剂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一、目标要求
本实验通过对苯以及苯的一取代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了解不同助色团对苯的吸收光谱的影响,观察溶剂极性对丁酮、异亚基丙酮的吸收光谱以及pH对苯酚吸收光谱的影响。
学习并掌握7520型紫外可见光度计及Cintra10紫外—可见自动记录分光分光计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
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芳香族化合物,在近紫外区(200—400nm)有特征的吸收,给鉴定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方法是比较未知物与纯的已知化合物在相同条件(溶剂、浓度、pH、温度等)下绘制的吸收光谱,或将绘制的未知物吸收光谱与标准谱图(如Sadtler紫外光谱图)相比较,如果两者一致,说明至少它们的生色团和分子母核是相同的。
苯在230~270nm之间出现的精细结构是其特征吸收峰(B带),中心在254nm附近,其最大吸收峰常随苯环上不同的取代基而发生位移。
溶剂的极性对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有一定的影响。
溶剂极性增大。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发生紫移,而n→∏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则发生红移。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UV4501S型紫外可见光度计(天津)
Cintra10紫外可见光度计(澳大利亚,GBC公司)
带盖石英吸收池(1cm)
1ml吸量管:7支
25ml容量瓶;10个
2.试剂
苯、环己烷、
0.1mol/L HCl,0.1mol/L NaOH
苯的环己烷溶液(0.4+100)
甲苯的环己烷溶液(1+100)
苯酚的环己烷溶液(0.3g/100mL)
苯甲酸的环己烷溶液(1g/100mL)
苯胺的环己烷溶液(0.033+100)
苯酚的水溶液(0.04g/100mL)
四、实验内容及结果处理
1.苯以及苯的一取代物的吸收光谱的测绘
(1)在石英吸收池中,加入两滴苯,加盖,用手心温热吸收池下方片刻,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相对石英吸收池,从220-300nm进行波长扫描,得到吸收光谱。
(2)在5个25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苯、甲苯、苯酚、苯甲酸、苯胺的环己烷溶液0.50ml,用环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
在带盖的石英吸收池中,相对环己烷,从220-350nm 进行波长扫描,得到吸收光谱。
观察各吸收光谱的图形,找出其λmax红移了多少nm。
(3)溶液的酸碱性对苯酚吸收光谱的影响:在两个25ml容量瓶中,各加入苯酚的水溶液0.50ml,分别用0.1mol/L HCl、0.1mol/L NaOH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石英吸收池,相对水,从220-350nm进行波长扫描,得到吸收光谱。
比较吸收光谱的λmax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