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骑楼文化
作文骑楼老街的历史文化
![作文骑楼老街的历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e56d85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f.png)
作文骑楼老街的历史文化在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之中,有一处承载着岁月沉淀和历史记忆的地方——骑楼老街。
骑楼老街,那可不是一般的街道。
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向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走进骑楼老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栋栋独具特色的骑楼建筑。
这些建筑的外观充满了异域风情,又融合了本地的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你瞧,那楼的外立面,有的装饰着精美的雕花,有的则是简洁大方的线条,每一处细节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建造者的用心。
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
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无数人的脚步,或许有匆匆忙忙的商人,或许有悠然自得的居民,还有那追逐嬉戏的孩童。
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错过了石板路上那些微小的痕迹,它们可是岁月留下的印记啊。
街边的店铺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有传统的手工艺品店,里面摆满了精美的木雕、竹编,那手艺真是巧夺天工。
店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他坐在店门口,专注地雕刻着手中的木块,对周围的喧嚣充耳不闻。
我好奇地凑过去,看着他手中的刻刀在木块上飞舞,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出现在眼前。
老爷爷抬头看了我一眼,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传统手艺的温暖和力量。
还有那一家家小吃店,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从热气腾腾的肠粉到香甜可口的糖水,每一种美食都让人垂涎欲滴。
我走进一家小吃店,点了一份肠粉。
店主熟练地将米浆倒入蒸笼,撒上馅料,不一会儿,一份白白嫩嫩的肠粉就出锅了。
浇上特制的酱汁,一口下去,那滑嫩的口感和浓郁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真是让人陶醉。
沿着街道继续前行,我看到了一座古老的庙宇。
庙宇的大门紧闭,但从那斑驳的墙壁和屋檐上的雕刻,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庄严肃穆。
门口的石狮子静静地守护着,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香火旺盛和人们的虔诚祈祷。
在骑楼老街的拐角处,有一家小小的书店。
书店的门面不大,但里面却别有洞天。
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从历史文化到现代小说,应有尽有。
店主是一位年轻的姑娘,她安静地坐在柜台后面,手里捧着一本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文昌骑楼老街简介有关历史
![文昌骑楼老街简介有关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c9e7113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7.png)
文昌骑楼老街简介有关历史
文昌骑楼老街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文昌路,是海口市历史文化风景
区之一。
骑楼是闽南建筑的一种,也是海南岛传统建筑的代表,具有
浓郁的南国特色。
文昌骑楼老街有着悠久的历史,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文昌骑楼老街的建筑风格以中华典型古典建筑为基础,结合对海
南岛气候和自然环境的考虑,也充分融入了热带建筑的特色,充满了
海南独特的民俗文化气息。
骑楼老街的建筑沿着文昌路南北延伸,有
着许多美丽的拱门和浪漫的雕花,多为两层楼高,下面是商铺,上面
则是住宅,屋顶一般有涂得鲜艳的琉璃瓦。
文昌骑楼老街自建成以来,成为海口市繁荣的商业区之一,是市
民进行贸易交易、商家开设门面的主要地段。
在这里,可以找到传统
的海南特色商品,如海南特色小吃、手工艺品、中药材等。
同时,骑
楼老街也是人们闲暇时光里的消遣之地,白天可以逛街购物、品尝美食,晚上则可以聆听海南民间音乐、观看传统赛龙舟等文化活动。
文昌骑楼老街是海南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海南
省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海南民俗文化的独特
魅力,这对于传承和弘扬海南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是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范例之一。
岭南建筑文化的瑰宝——骑楼
![岭南建筑文化的瑰宝——骑楼](https://img.taocdn.com/s3/m/9b5b319502d276a200292e79.png)
广州骑楼的建筑风格
虽然有着“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但由于骑楼作为民间商住功能的建筑形式 , 商人们一方面为了迎合顾客的崇洋心理,另一方面为了标新立异,常常采用“洋 式店面”。其设计建造者大都不是职业建筑师,而是普普通通的工匠,面对西方建 筑,除了吸收一些结构方式和布局方式外,他们看到的更多是各种装饰。工匠们凭 借丰富的实践经验,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模仿”,采取放任自由的“拿来主义” 态度。这种对西方建筑创造性的模仿和大胆的改良就形成了广州骑楼活泼而有特色 的建筑风格。
2012年,一群对骑楼情有独钟的80后,造成了100多栋骑楼模
型,通过超现代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表达着对骑楼的热爱。
或许我们不一定能够留得住 骑楼,但骑楼文化和曾经留给我
们的回忆,永存我们心中!
模型爱好者们都是用心之人,热炽这次
举办的这个骑楼模型展, 是对广州人来说意 义非凡,也希望广州的政府能够正视骑楼以 及其他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别让这些宝贵 的东西在现代化建设中消亡。
骑楼
该城堡是英国最大的私人府邸 之一。霍华德家族已经在这座美丽的 城堡中居住了300多年。
英国约 克郡霍德华 城堡
骑楼,一种“上楼下廊式”的临街建筑,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岭南特色的建筑形式。建 筑物一楼建成行人走廊,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走廊上方则为二 楼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 国外骑楼最早见于古代希腊,曾一度盛行于南欧、地中海一带,广州骑楼多在1920年 后形成,是从东南亚特别是马来半岛传入,主要是在广东民居竹筒屋的基础上,融合欧洲外 廊式样的模仿而成,在其身上正好体现了近代广州对西方异质文化开放融通的地域品格。
仿巴洛克式: 万福路114号
这种形式在东南亚一带和我国南方城市 的骑楼中被普遍采用。这些巴洛克装饰既不 同于古典式的严谨,也区别于17世纪巴洛克 风格的繁琐与追求曲线、动感,而是在构图 稳定的基础上加上巴洛克装饰。在广州的骑 楼中,巴洛克装饰多运用在山花装饰及女儿 墙的曲线中,在下九路、龙津西路、万福路 等都可以找到。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骑楼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8b18f0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d.png)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建筑风格。
其中,骑楼建筑是广州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也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骑楼建筑起源于19世纪末的广州,当时的广州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各种商铺和店铺林立。
为了方便行人和货物的运输,商家们开始在店铺前面搭建起了一种特殊的建筑——骑楼。
骑楼是一种在建筑物前面搭建的走廊,通常由木质或石质的柱子和横梁支撑,上面覆盖着瓦片或石板。
骑楼的高度一般在 2.5米左右,宽度则根据需要而定,有的只有一人宽,有的则可以容纳多人并排行走。
骑楼建筑在广州的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商家们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经营场所,也为行人提供了一个遮阳避雨的地方。
此外,骑楼还成为了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在广州的老城区,骑楼建筑依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广州的骑楼建筑风格多样,有的是传统的中式建筑,有的则融合了西式建筑元素。
其中,以北京路为代表的中山六路商业区是广州骑楼建筑的代表之一。
这里的骑楼建筑保存完好,风格独特,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广州的骑楼建筑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它不仅为广州的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也为广州的城市形象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海南骑楼老街的故事
![海南骑楼老街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bd5056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4.png)
海南骑楼老街的故事海南骑楼老街,是海南省海口市的一处历史古迹,也是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这条老街,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骑楼,是海南岛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一种以木材、石材、砖瓦等为主要材料,结合了中式和南洋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形式。
骑楼建筑的特点是在房屋前面或侧面搭建一条或多条廊道,形成一种类似走廊的结构,人们可以在这里遮雨躲阳,同时也可以将店铺的经营范围扩展到室外。
海南骑楼老街的建筑风格独特,建筑结构简洁、大气,色彩明快,别具一格。
这里的建筑多为两层或三层,房檐高挑,屋顶翘起,形状各异。
建筑上的装饰也非常精美,有雕花、彩画、石雕等,给人以美的享受。
除了建筑外,海南骑楼老街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比如,这里就有一座清朝时期的庙宇——南山庙,它是海口市现存最古老的庙宇之一。
南山庙建于乾隆十三年,是纪念海南岛的祖先——黎族先民而建。
庙内供奉着黎族先民的祖先,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当地居民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此纪念和感恩祖先。
此外,海南骑楼老街还有一些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
比如,海南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文化名人——谢鸿钧的故居就在这里。
谢鸿钧是海南省第一位大学毕业生,他在革命、教育、文化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
他的故居现在已经被改为了谢鸿钧纪念馆,馆内展示了谢鸿钧的生平事迹、文物、图片等,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
海南骑楼老街也是海口市的商业中心之一。
这里有许多小店铺、小吃摊和咖啡馆,让人们可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品尝当地美食和咖啡文化。
这里的小吃非常丰富,有海南特色的椰子饭、海南粉、椰汁鸡、文昌鸡等,还有各种小吃摊,比如糖葫芦、炸鸡、糯米糍等,让人们大饱口福。
总之,海南骑楼老街是一处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地方,这里的建筑、历史文化遗迹、名人故居和美食文化,都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你来到海南岛,一定要来这里走走,感受一下这条老街的独特魅力。
关于海南骑楼老街文化的作文
![关于海南骑楼老街文化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96fbc5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3.png)
关于海南骑楼老街文化的作文
骑楼是一种典型的骑楼式建筑,是骑楼街区的统称,这种建筑形式起源于南洋,流行于南洋地区。
中国的骑楼始于民国时期。
以海口骑楼老街为例,它是海南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
骑楼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一种独特的形式,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同于传统的中式建筑。
它具有欧洲风情,又融合了中国南方水乡建筑文化。
在海南,骑楼随处可见。
在海口骑楼老街,我看到了很多具有南洋风情的建筑,有些还保留着骑楼原来的风格。
走在街道上,你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东南亚风情。
这里有精美的雕花窗户、造型别致的阳台、精致小巧的檐口等各种风格的建筑都体现了南洋骑楼建筑艺术之美。
海口骑楼老街是由三条路组成的:中山东路、中山西路和中山路。
这些街道都保留着原来的风格,骑楼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当地最具特色的景观。
走进这些骑楼老街,你会发现这里到处都是有特色的建筑、街道和商铺。
海南有很多独特文化,比如:黎族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等。
这些文化在骑楼中都有所体现。
—— 1 —1 —。
海南海口骑楼
![海南海口骑楼](https://img.taocdn.com/s3/m/07a51d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b.png)
海南海口骑楼海南海口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以其独特的骑楼建筑而闻名。
骑楼,作为海口历史文化的重要遗迹,不仅展示了建筑风貌的演变,也见证了海南人民的坚韧和智慧。
本文将介绍海南海口的骑楼,包括其起源、特点以及对海口文化的贡献。
一、骑楼的起源骑楼起源于宋代,据史书记载,宋代时,海南地区经济繁荣,城市建设日益发展。
而骑楼作为建筑形式的一种,起初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设计的。
海南气候潮湿多雨,骑楼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阻挡雨水和阳光,提供舒适的行人通道。
二、骑楼的特点1. 结构特点骑楼的主要特点是建筑底层部分搭有独特的悬挑式走廊,人们可以在这里避雨、避 sun光。
骑楼一般由石材或木材制成,柱子和横梁经过精心雕刻,显示出独特的工艺美学。
2. 艺术特点骑楼的外观通常采用对称的设计,精美的雕刻和绘画装饰使其整体呈现出一种华丽的艺术风格。
骑楼的上层是居住区域,人们可以通过骑楼的走廊来往。
整个骑楼建筑以其优雅和复杂的设计概念震撼人心。
三、骑楼对海口文化的贡献1. 保护历史文化海南海口的骑楼被视为历史文化的见证,它们长期以来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遗产在海口市得到保护,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2. 促进城市发展作为海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骑楼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成为当地居民展示自己文化传统的重要场所。
同时,骑楼也为海口的商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许多商家会选择在骑楼下开设店铺,进一步繁荣了当地经济。
3. 传承民族文化骑楼建筑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也是对海南文化的重要传承。
海南作为多元文化的交汇地,骑楼建筑不仅展示了本土传统的建筑美学,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南文化。
总结:骑楼作为海南海口的重要建筑形式,以其独特的结构和艺术特点成为了海口的一张名片。
骑楼的存在不仅是对海南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骑楼建筑的魅力将继续吸引更多人前来观赏,同时也会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海南骑楼介绍300字
![海南骑楼介绍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91e970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f.png)
海南骑楼介绍300字
海南骑楼是海南岛的传统建筑风格之一,也是海南岛独有的文化符号。
骑楼起源于中国南方的福建、广东一带,后来传入海南岛并得以流传至今。
骑楼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特的功能而备受瞩目。
骑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是一种以木结构为主体,石质为基础的建筑风格。
它的特点是楼下为商铺或底层居住空间,楼上为住宅或办公空间。
骑楼的设计考虑了当地气候,楼下有宽大的拱门,可以通风、遮阳和防雨。
楼上有窗户和阳台,可以供人们休息和观景。
在骑楼的设计中,还融入了海南岛的特色元素。
例如,骑楼的外墙常常装饰有精美的砖雕和木雕,展示了海南岛的传统文化和工艺。
骑楼的室内装饰也非常讲究,常常使用红木家具和漆器等传统家居用品,给人一种古朴而雅致的感觉。
海南骑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海南岛历史文化的见证。
骑楼所在的地区往往是历史悠久的商业中心,商铺的经营者也是当地的知名人物。
骑楼见证了海南岛的繁荣和发展,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海南骑楼已经成为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的代表。
许多古老的骑楼被保护起来,并用于展览、观光和商业活动。
游客可以在骑楼中感受到海南岛的历史与文化,品味到当地的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
海南骑楼是海南岛独有的建筑风格,它不仅展示了当地的建筑艺术和文化,更是海南岛的历史见证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都可以在骑楼中找到回忆和共鸣。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骑楼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afd37a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f.png)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骑楼是广州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
骑楼是指在建筑物的二楼或以上,沿街或街角设有一条或多条连续的走廊,用于行人通行或商业经营。
广州骑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广州市区的商业繁荣和建筑密集度高,为了方便行人和商家经营,便开始兴建骑楼。
在广州的旧城区,尤其是荔湾区和越秀区,骑楼建筑密度较高,成为广州独特的城市风景之一。
广州骑楼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包括中西合璧的花园式骑楼、传统的闽南式骑楼和西式建筑风格的骑楼等。
骑楼的墙壁多为红、黄、白、黑等色调,悬挂着红纱灯笼、彩带和花篮等装饰物,显得十分喜庆和热闹。
广州骑楼的特点是宽敞、明亮、通风,保证了顾客和商家的舒适度。
广州骑楼的商业氛围浓厚,是广州独特的商业文化之一。
骑楼楼下设有各种各样的商铺,包括餐饮、服装、饰品、娱乐等,其中以传统的餐饮店最为著名。
骑楼里的餐饮店以粤菜、海鲜、早茶等广州特色美食为主,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人前来品尝。
此外,在广州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骑楼会挂满彩灯和花篮,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总之,广州骑楼是广州建筑和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广州独特的城市风景之一。
- 1 -。
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骑楼艺术
![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骑楼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5fe461f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d.png)
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骑楼艺术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骑楼艺术故宫,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是古代中国皇宫的典范之一。
其建筑由许多精美的宫殿、庭院和广场组成,其中最独特而令人惊叹的部分之一就是骑楼。
骑楼作为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理念和工艺技术。
本文将介绍骑楼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故宫中的艺术价值。
骑楼,最早出现在中国宋代的建筑中,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
它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结合了走廊和楼梯的特点。
骑楼通常位于建筑物的二楼,连接不同的房间、院落或区域。
它以其曲线美、灵动感和优雅姿态而闻名,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元素。
故宫的骑楼工艺精湛、造型典雅。
首先,骑楼的构造十分讲究。
它们采用传统的木质结构,以榫卯连接,无需钉子或螺丝。
这种古老但可靠的连接方式确保了骑楼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其次,骑楼的设计极具匠心。
骑楼上部的栏杆、扶手和檐口都雕刻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如龙、凤、花卉和人物。
这些雕刻都是由熟练的艺术家手工完成,每一个细节都表达了当时皇家对美学的追求。
环顾故宫中的骑楼,我们可以发现它的特点有多种多样。
首先,骑楼的设计注重曲线美。
与直线走廊不同,骑楼通常采用弯曲的形状,给人一种柔和和流畅的感觉。
其次,骑楼的扶手和栏杆具有独特的装饰特色。
它们通常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并用缠绕、花纹、龙凤和神兽等元素进行装饰。
这些装饰不仅是为了美观,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意义。
最后,骑楼上方常常有挑檐,这不仅可以提供防雨遮阳的功能,还能增加建筑物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故宫的骑楼艺术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美,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体现。
骑楼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中,许多图案和装饰都融入了传统的神话、寓言和故事。
通过这些图案和装饰,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此外,骑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宫廷文化。
比如,在故宫的骑楼上,高级官员和贵族可以享受更加精美和繁复的装饰,而普通民众的骑楼则简约而实用。
广州骑楼_精品文档
![广州骑楼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41305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4.png)
广州骑楼广州,作为中国南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便是广州的骑楼。
骑楼,又叫过街楼、楼廊,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广泛存在于广州老城区。
骑楼是指楼房一、二层突出部分在街道上形成类似廊架的空间构筑,既能起到遮阳挡雨的作用,又为行人遮风挡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骑楼的存在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广州湿热的气候,另一方面却也展现了广州独特的文化氛围。
广州的骑楼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的广州是一个繁华的港口城市,作为东南亚贸易的重要节点,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游客。
当时的广州骑楼还十分简单,多为为了商业需要而建造的临时架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骑楼的形式逐渐演变,成为了广州鲜明的城市风景线。
明清时期,广州成为了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商业繁荣使得骑楼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
骑楼成为了商业街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商家们展示商品、吸引顾客的窗口。
这些骑楼通常是木结构的,以方便拆卸和更换。
而在建筑上,骑楼则是以简洁、实用为主导,既保护了行人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又为街区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风景。
广州骑楼的设计也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骑楼的风格多种多样,既有西洋建筑的影响,也有民族特色的融入。
这种独特的设计风格使得广州的建筑物和其他城市极为不同,也为广州的城市形象增添了一份个性。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广州的骑楼面临着保护和维护的问题。
许多原本保存完好的老楼被拆除,让给高楼大厦,以满足人们对更现代化的需求。
然而,对于广州的一些居民来说,骑楼是他们的童年回忆、是他们心中的文化符号,因此他们积极呼吁保护广州的骑楼。
为了保护广州的骑楼,相关部门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
鼓励居民修缮骑楼、提供经济支持、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被采取,以保护广州的历史文化遗产。
同时,也有一些机构和个人积极投入到广州骑楼的保护与研究之中。
保护广州的骑楼不仅仅是保护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保护广州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骑楼文化
![骑楼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ff3d1fa770bf78a652954dd.png)
骑楼文化
何谓骑楼?望文生义就是“骑在公共人行道上的楼房”。
广州骑楼适应当地气候,南方冬短夏长,夏季太阳辐射能力强,而且多雨。
由于骑楼具有合适的空间尺度,给行人有安全感的心理功能,所以骑楼便产生全天候的商业功能。
骑楼被作为正式的名称,最早出现在1912年国民政府《取缔建筑章程和施行细则》中,被称作“有脚骑楼”;1920年《修正取缔建筑章程》中,将“有脚骑楼”简称为“骑楼”。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广州骑楼迎来了全面大发展。
在老城区内约15平方公里,密密麻麻分布着59条骑楼街路段,总长达45公里。
广州骑楼街市带来了商业的繁荣,许多著名老字号都是从骑楼街崛起,然后名扬海外。
其中,中山四、五、六路是广州最早的商贸区,繁盛时期有上百家老字号。
广州骑楼街市曾带来商业繁荣(资料图片)。
清代的十三行商铺都藏于骑楼之下(资料图片)。
以广州为中心的骑楼文化还沿珠江水系辐射到各地,广西、福建、贵州、云南、江西等地都陆续建起了骑楼商业街市。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广州城市建设缓慢,商业发展受到制约,骑楼建筑也大大减少。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广州骑楼作为岭南建筑文化特色,开始受到关注。
2001年广州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
“加强历史旧城区传统城市风貌格局,西关大屋、沙面等特色骑楼街的保护……”
如今,广州骑楼已经作为岭南建筑文化特色受到保护。
目前,广州市区内现存的骑楼街总共有36条,长度达20多公里,集中在老街区约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广州骑楼文化的介绍
![广州骑楼文化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91d475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6.png)
广州骑楼文化的介绍文章一:写给外地游客亲爱的外地朋友们,来广州,可一定得瞧瞧这独特的骑楼!广州的骑楼那可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在街头,你会发现街道两旁的建筑都有着独特的风格。
骑楼的底层通常是店铺,上面是住家。
就说上下九步行街吧,那里的骑楼连成一片,热闹非凡。
一家家店铺紧挨着,卖着各种特色的东西,有美味的小吃,精美的手工艺品,还有时尚的衣服。
想象一下,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你走在骑楼下,不用被太阳暴晒,还能悠闲地逛街购物,多惬意啊!而且,骑楼的建筑风格也很有韵味,那精美的雕花,古色古香的窗户,都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广州的骑楼不仅实用,还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是广州的一张独特名片,不来感受一下可就太遗憾啦!文章二:写给小朋友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广州超有趣的骑楼!你们知道吗?在广州的大街上,有一些很特别的房子,它们叫骑楼。
骑楼就像一个长长的走廊,能为人们遮风挡雨。
比如说,在下雨天,我们走在骑楼下,就不会被雨淋湿啦。
而且呀,骑楼下面有好多好多好玩的店。
有卖糖果的店,里面的糖果五颜六色,像彩虹一样漂亮;还有卖玩具的店,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你看都看不过来。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哦。
有一次,小明在骑楼下面的书店里,找到了一本他找了好久的漫画书,开心得不得了!小朋友们,等你们来广州,也来骑楼下面逛逛,说不定也会有惊喜的发现呢!文章三:写给本地居民咱老广们,对骑楼那肯定是再熟悉不过啦!像北京路、恩宁路那些地方的骑楼,见证了多少岁月的变迁。
以前的老字号店铺,现在还在骑楼里坚守着。
每次路过,都能闻到熟悉的味道,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乡情。
咱广州的骑楼,不仅是房子,更是咱们生活的一部分,是咱们的根。
咱们可得好好珍惜,把这份独特的文化传承下去!文章四:写给年轻人嘿,年轻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广州超酷的骑楼文化!你们是不是觉得逛街就只是逛商场?那可就错啦!来广州看看骑楼,那才叫有范儿!骑楼的风格独特又时尚,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
走在骑楼下,你能看到各种潮流的店铺,有文艺的咖啡店,个性的服装店。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骑楼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a89ed0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d.png)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的骑楼是一种典型的建筑风格,也是广州城市文化的代表之一。
骑楼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可以在广州的历史老街上看到。
骑楼是一种具有弧形屋檐的建筑形式,主要用于商业地产,为广州市独特的经济文化景观之一。
广州骑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那个时候,广州已经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贸城市。
骑楼的设计是为了解决商业区行人交通不便和雨水排放问题。
骑楼在广州市区的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了广州市特有的建筑风格之一。
广州骑楼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其特殊的屋檐形态和建筑结构上。
骑楼的屋檐通常呈现出弧形,可以遮蔽阳光和雨水。
建筑结构上,骑楼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砖石结构相结合的方式,使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现在,广州的骑楼已经成为了广州市独特的建筑景观之一,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拍照。
许多著名的老街和商业区,如荔湾老街、陈家祠、沙面等,都有很多骑楼建筑。
广州的骑楼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广州市经济文化发展的见证。
它是广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市历史文化的缩影。
- 1 -。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骑楼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3ebc93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d.png)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骑楼便是其中之一。
骑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起源于广州清朝时期,当时是为了遮阳避雨而建造的。
骑楼的特点是在建筑物的门前搭建一个凸出的走廊,被称为“骑梁”,人们可以在这里避雨、遮阳、休息,同时也方便商贩在这里摆摊售卖商品。
骑楼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建筑风格和古建筑文化相结合,呈现出了浓郁的广州特色。
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广州的骑楼数量达到了顶峰,几乎覆盖了整个城市。
如今,虽然骑楼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仍然能在广州市区的老城区和一些历史文化街区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骑楼建筑。
除了在建筑上的美感,骑楼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在广州这个多雨多热的城市,骑楼提供了人们避雨遮阳的场所,同时也为商贩提供了摆摊售卖商品的空间。
骑楼在历史上也曾是广东客家人的聚居地,在骑楼中可以看到许多客家人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
总之,骑楼是广州独特的建筑风格之一,是广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从外观美感还是实用性来看,骑楼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 1 -。
海南骑楼老街的故事
![海南骑楼老街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553dae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6.png)
海南骑楼老街的故事海南,这个美丽的地方拥有着无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
其中,骑楼老街是海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从建筑风格还是文化内涵上,骑楼老街都是海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海南骑楼老街的历史、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历史骑楼老街是海南岛城市建设的重要历史遗产。
在清朝末年,海南岛逐渐进入现代化建设的阶段。
当时,海南省政府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开始推行新的城市规划。
在这一过程中,骑楼老街应运而生。
骑楼老街的建设是当时海南省政府为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新型建筑方式。
骑楼老街的建筑风格独特,既保留了中国南方传统建筑的特色,又融合了欧洲建筑的元素,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海南岛城市建筑。
二、建筑特点骑楼老街的建筑特点是它的走廊和骑楼。
骑楼是指在建筑的二层或三层上加建的一种走廊,在这里人们可以随意行走,避免了在炎热的夏天下暴晒在阳光下。
同时,骑楼还可以作为商铺的廊道,方便商家的经营活动。
骑楼的形式和材料不尽相同,有的是木制的,有的是石制的,还有的是砖瓦结构的。
骑楼老街的建筑风格受到了中国南方传统建筑和欧洲建筑的影响。
建筑主体通常采用中国南方传统建筑的风格,外墙用砖或石材砌成,屋顶用瓦片覆盖,屋檐下挑,有翘角。
而在骑楼的设计上则采用了欧洲建筑的元素,如拱形的门廊、圆拱形的拱门等。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体现了海南岛的历史文化,也反映了当时海南岛的开放和多元化。
三、文化内涵骑楼老街作为海南岛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它是海南岛城市建设的重要历史遗产,是海南岛城市发展的见证。
其次,骑楼老街还反映了当时海南岛的开放和多元化,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元素。
在骑楼老街上可以看到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如西式的拱门和中式的屋顶,这些元素体现了海南岛的开放和多元化。
再次,骑楼老街还反映了当时海南岛的商业发展。
骑楼老街上的商铺是当时海南岛商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商铺的经营活动不仅为当时的城市居民提供了生活必需品,也为海南岛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骑楼在广州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骑楼在广州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9fe0b5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0.png)
骑楼在广州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骑楼在广州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骑楼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其渊源最早可上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后来流行于欧洲。
而现代意义上的骑楼则是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后由英国殖民者引入并传到东南亚。
在广州,骑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广州作为通商口岸,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和移民。
为了适应炎热多雨的气候和满足商业活动的需要,广州开始大量兴建骑楼。
这些骑楼大多集中在繁华的商业街区,如上下九、北京路等地。
骑楼的出现不仅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骑楼在广州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首先,骑楼是广州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骑楼与广州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体现了广州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其次,骑楼也是广州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骑楼街区,商家们通过装饰门面、悬挂招牌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氛围和文化景观。
此外,骑楼还是广州社会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从清末到民国再到现代,骑楼经历了多次改建和重建,见证了广州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骑楼对广州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首先,骑楼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
骑楼的廊道可以遮阳避雨,方便市民出行和购物。
其次,骑楼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骑楼街区的商业氛围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和商家,推动了广州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此外,骑楼还推动了广州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和文化景观,骑楼已经成为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和代表。
总之,骑楼在广州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和文化景观,骑楼不仅是广州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商业文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同时,骑楼对广州市民的生活和商业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和代表。
广西骑楼文化的介绍
![广西骑楼文化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407f83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4.png)
广西骑楼文化的介绍《广西骑楼文化的那些事儿》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广西的骑楼文化。
你可别小瞧这骑楼,它在广西那可是有着独特的地位呢!走在广西的一些老街上,你准能看到那一排排特别的骑楼。
骑楼就像是一个个忠诚的卫士,整整齐齐地站在那儿。
为啥叫骑楼呢?嘿嘿,就是因为它的样子很奇特呀,底层的部分突出来,好像骑在人行道上一样。
这些骑楼可不仅仅是好看哦,那用处可大了去了!夏天的时候,能给人们遮阳,让你走在街上也不会被太阳晒得晕头转向。
下雨天呢,也不用担心被雨淋成落汤鸡,直接在骑楼下溜达就行,就像有了个天然的大伞。
而且啊,骑楼下面可热闹了。
各种小店铺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有卖好吃的,有卖好玩的,还有卖各种生活用品的。
你可以在这儿尽情地逛吃逛吃,感受那浓浓的烟火气。
想象一下,你一边走在骑楼下,一边吃着美味的小吃,那感觉多惬意呀!要说这骑楼的历史,那也是相当悠久了。
它见证了广西的变迁和发展,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它经历过风风雨雨,却依然屹立不倒,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坚韧和魅力。
有时候我就想啊,要是这些骑楼能开口说话,那得给我们讲多少有趣的故事呀!它们肯定会说:“嘿,小家伙们,当年这儿可热闹啦,发生过好多好玩的事儿呢!”哈哈,是不是很有意思呢?现在啊,广西的骑楼文化已经成了广西的一张名片啦。
很多游客都专门跑过来看看这些独特的建筑,感受一下这里的氛围。
这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广西的魅力。
总之呢,广西的骑楼文化真的是很特别很有趣。
它是广西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广西历史的见证。
下次你要是有机会去广西,可一定要去看看那些可爱的骑楼哦,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它们的!好啦,就和你说到这儿啦,我要接着去骑楼下溜达啦,拜拜咯!。
广西骑楼文化的介绍
![广西骑楼文化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f62300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9.png)
广西骑楼文化的介绍
骑楼,又称骑廊、骑楼街,是一种“街中有楼”的建筑,是近代广州、澳门、珠海等地的特色建筑。
骑楼源于欧洲,最早见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巴黎和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在
20世纪60年代以前,骑楼在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十分普遍,成为当地的商业中心和住宅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大陆开始流行。
骑楼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
一、连廊式骑楼
连廊式骑楼是一种中间为走道的骑楼,特点是两边有围墙将走道与骑楼分隔开来。
在连廊一侧墙上开有窗户,房间可以朝外开窗。
这种形式的骑楼主要出现在广州、澳门等地。
二、西班牙式骑楼
西班牙式骑楼也称“巴洛克式”骑楼,是一种混合了哥特式和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其特点是有多层建筑,底层为店面和柜台,二、三层为住宅或其他用房。
西班牙式骑楼一般用于商业建筑中,具有浓郁的巴洛克风格。
西班牙式骑楼多出现在沿海地区。
三、广东骑楼式
广东骑楼是一种广东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远流长的骑楼文化——《关于海口骑楼》研究性调查报告海南岛的今昔,留给正史著述和口口相传的人们更多的是孤悬海外,偏安一隅,贬放流徙之地,文明闭塞之岛。
千多年的岁月,名臣良士北望京城,有口莫辩;芸芸百姓,耕读持家,却在远离京都和中原大陆的小小岛上,开垦出传统文化根基深厚、民风淳朴、性情自由的一方土地。
靠着海的缘故,百姓胸怀宽大、包容八方,东南亚的习俗在原住民的生活中影响渗透。
海南省海口市的五条骑楼老街,就是这样一个透着历史气息、温暖海风、灿烂阳光与纯朴民风的世界。
一、海口老街区的起源海口骑楼老街的由来,跟海口的港口开放通商史大有联系。
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海禁,开海贸易。
琼州(海口)从此海运四通八达;至咸丰八年清政府与英法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琼州(海口)即被辟为通商口岸,称琼州口。
从此,琼籍人士热衷于下南洋谋生,外国人则可以在琼州自由往来。
1924年,为了建省办特区,当年粤军第一军独立旅旅长兼任琼崖善后处处长的邓本殷拆去具有629年历史的护城古城,城墙方石被用来铺设一条12米宽的大路,这就是长堤路的雏形。
原来五六米宽的石板路全部扩建为通行汽车的街道,原来的四五条马路扩建到了30多条。
为了搞好市政建设,邓本殷热情邀请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房。
《海口文史资料》载“仅二年,争相修建有骑楼的新式楼房计800多幢,使海口面貌焕然一新。
”这批琼籍归国华侨,因为衣锦荣归或落叶归根,回到海口后纷纷效仿南洋建筑风格的特色,建成一幢幢柱廊骑楼式的建筑,不仅有单边外廊,甚至扩展到双边、三边以致四边回廊,用于商用和居住。
这种建筑特色非常适合海南阳光强烈、风雨即来的天气,凉爽舒适的骑楼,利于人们遮阳挡雨。
由于毗邻港口,这些家家户户所建骑楼连接形成的街道,有着可供行走的地板,有着挡避风雨骄阳的顶盖,成为“店铺的公共走廊”。
路通财通,随着商业铺面的建设,老城区的商贸业也急速发展起来,当时全市商店迅速发展到六百多家,贸易总额达到一年数百万元。
到了夜间,店铺灯火辉煌,广告牌被映照得五颜六色,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宛如上海十里洋场。
自海口第一栋骑楼在原四牌楼街(今博爱北街)落成,以这座骑楼为发端,海口逐渐形成永乐街(今解放路)、大街(今中山路)、新街(今新华北路)、得胜沙路和沿海甸河的长堤路等,构成了一大片繁华的骑楼街区。
二、海口骑楼老街的建筑风格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沉淀的历史。
海口的骑楼老街作为现今国内骑楼建筑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极富中西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串起了海口变迁的历史,是一个世纪里来往南洋的人们记忆的共同载体,是海口文化变迁的生动记录,也是历经多年,海口留给今天最丰赡的城市情怀。
沿着海口骑楼老街漫步,这种南洋风格的骑楼,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的,在马路边连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度有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
海口骑楼街的价值在于它的建筑形态,在于它中西合璧的特色,门窗、装饰、街道的适宜尺度。
这些建筑的柱廊、敝廊、尖顶、雕花门窗和百叶窗,在南洋风格中都融入了欧洲建筑元素。
细看海口骑楼的“女儿墙”,女儿墙就是骑楼立面的顶端部分,俗称为“风洞墙”,多为横向三段对称式,组成条条波浪般起伏的天际线。
根据造型,可以将其分为三类:(1)欧亚混交的文艺复兴式(一道贯通整个门面的水平向矮墙,栏杆有的是宝瓶式的)。
(2)欧亚混交的巴洛克式(波形山墙两翼被突出处理成像一片片巴洛克式风格的山墙)。
(3)海口南洋式(在女儿墙上开一个个圆形的洞口,以减弱台风带来的危害)。
由于各条骑楼街的建筑年代不同,这些女儿墙的集中路段也不同,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多出现在水巷口、解放东路、长堤路,巴洛克式风格的墙面装饰多集中在得胜沙路、中山路及博爱北路,而南洋式的也多出现在水巷口、解放东路以及长堤路。
海口骑楼的窗户也很体现欧亚混交的文化特点,它的窗楣就有方形的、半圆形的、敞肩形的,还有阿拉伯式的尖尖的。
海口骑楼立面造型一般使用精湛的砖雕手工技艺,以砖砌筑出大致形状后,再勾勒表面线脚,效果完整、细腻。
立面分三段式,下段为骑楼列柱,中段楼层,上段为檐口女儿墙,多为“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式的建筑布局形式。
与我国华南、东南亚一带的骑楼不同,海口骑楼的立面中,有着式样数不清的中式传统浮雕、砖雕花饰图案,比如百鸟朝凤、龙凤呈祥、松鹤延年、荷花莲藕、梅兰竹菊、回纹圈绳、福禄寿等,体现了海南文化和中国祈福文化的特征,据不完全统计,仅骑楼外墙上各种中西花饰构件浮雕图案就有上万个。
这些中国民间的特色吉祥图案也在显眼处昭示着楼房主人家的精神向往。
这种中原风情和异域风情的结合是海口多元文化最真实细致的体现,虽孤悬海外,仍是血浓于水、胸贯中西。
骑楼大都高两三层,最高不过五层,有些还保留着早年的商号,成为具有现代资本主义特征的商业街。
骑楼一栋挨着一栋,邻里或者共用一堵墙。
骑楼的颜色米色、乳白、嫩黄,端庄典雅,但留在人们印象中的南洋色彩还有那些穿行在骑楼间苗条、婀娜、风情、野性的南国女子,今日的海口街头依然可以看见,衬着大朵的花瓣和高高的椰子树,深蓝的海水和五色的帆船,桃红、橘黄、宝蓝、翠绿毫无顾忌地流淌在骑楼檐下,穿着鲜艳衣物的厚嘴唇、幽深眼睛、轮廓分明的南国女子和少年,和这里的气候一样,热情、奔放、自由。
三、海口骑楼老街区的价值海南本地人称海口的五条骑楼老街为“南洋街”,街道上一栋栋饱尝岁月沧桑的骑楼静静雕刻着百多年来的历史印迹。
这里既凝结着海峡北边内陆文化的厚重血脉,又受着南洋文化的熏陶,又横跨了经济的地域板块。
在动荡的20世纪,海口骑楼老街见证了时代特有的交汇和挤压,特有的爆发和沉寂,以及非同寻常的欣悦与悲凉。
(1)历史价值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人文色彩丰富多样。
历史上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还有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邱氏祖屋、饶园等。
因为临海,大海不仅给了海口人开拓精神,也给了海口人对于未知生活的虔诚期待。
无论是文化生活还是宗教生活,都是海口文化的呈现。
作为移民岛上的移民城市,海口骑楼街区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个案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也因其更显著的地域保存价值而身价百倍。
有“民国第一楼”家族兴衰的传说,有富家女毅然投身革命洪流的往事,有“大亚旅店”“裕大商行”神秘东家的遗事,有前清北京格格漂洋渡海远嫁海南的旧事……老街、骑楼在沧桑岁月中愈老愈有味道,在现代化的城市格局中越来越显得时尚珍贵。
这种生活将在未来继续延续,因为没有哪个城市有这样的自由度,能够改变你的,就改变你;不能改变的,就吸纳你,达到一种共融共生。
(2)经济价值早在20个世纪30年代,海口已有35个行业572家商铺,如“梁安记”、“云旭记”、“远东公司”和“广德堂”等等。
著名旅店或综合性娱乐场所有“五层楼”、“大亚旅店”、“泰昌隆”等等。
许多大商号都在老街的骑楼里,展开不见硝烟的经营大战。
1931年,得胜沙街上的“海口大厦”(俗称“五层楼”)建成,那是建国前海口市最高的楼房。
“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是当时海口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
如今,骑楼街区里集中了海口的多个老字号,如九八行业(即代理业)的符森记、顺昌号等;侨批、汇兑、银业有光东公司、永信号、会安号、会丰号等;书籍文具业有海南书局、会文书局等;各大公司有精华公司、裕大商行、中兴商店等;中、西药行有广德堂、广惠药行等;米谷业有厚生号、永生号;旅店业有大亚旅店、五层楼、泰昌隆、侨商酒店等;茶楼酒店业有琼南酒家、中国酒家、中华西菜馆等。
这些曾经激荡过海口人心灵、铭刻着海口精神的老商号、老建筑虽然依旧傲立老街,历经沧桑,几易其主,仍留下淡淡的风雅和海口人的善良、坚韧和执著精神,成为这座老城的风骨所在,为海口的经济发展蓝图上添上了辉煌的一笔。
四、骑楼老街的规划复兴早在1996年甚至更早的时间,关于海口骑楼街区的振兴已经有过规划。
随着时间的推进,2007年6月1日至7月30日,海口市对中山路、得胜沙路、博爱北路、新华北路、长堤路进行全面测绘测量,编制老街测量图册,此举标志着椰城的历史文化名街保护性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根据《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7—2020)》,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分为核心保护区与建设控制地带两个区域。
要求在保护范围内,必须坚持保护真实的历史文化遗存、维护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的原则。
保护范围内的各项建设不得影响历史建筑风貌的展示。
根据2008年底已通过评审的《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综合整治规划》,长堤路、得胜沙路、中山路、解放东路、博爱北路、新华路、新民路、水巷口、振东街、文明西(中)路、大兴西(东)路、大东路等有骑楼的道路都已被列入保护范围。
根据道路的风貌特征,将这些道路分为三类风貌道路。
一类风貌道路(中山路、解放东路等5条)将不得拓宽,严格保护这些道路沿线历史建筑以及良好的庭院、古树名木、有特色的围墙等等,严格控制建筑体量、风格、色彩、形式等各项规划指标;二类风貌道路(水巷口、振东街、新民西路、新民东路等),这些道路沿线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历史建筑,也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其他建筑和开发地块,道路保持着原有的历史宽度和原有的尺度;三类道路(长堤路、新华南路、文明西路、文明中路、大兴西路、大兴东路、大东路等)有少量需要保留的历史建筑,按规划,这些道路可以在基本维持原有的路网线形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宽,同时适当控制沿线开发的建筑高度、风格、面宽。
本届政府克服各种困难,高度重视海口骑楼街区目前正在酝酿的实施保护与综合整治工作,一旦启动改造,将依据规划中所定,遵循三个保护原则:(1)保存真实的历史遗存;(2)保护街区整体风貌;(3)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功能。
将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着手,逐步降低人口密度,引导业态水平提升来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海口骑楼街区商业业态空间形成的过程中,将更多地渗透海口的文化元素、以人为本之民风,反映这里的文化特质。
多年的商贸历史孕育了海口独特的商品意识和文化风貌,独特的海洋文化,形成了重商重利、兼容并蓄的传统文化意识。
骑楼历史街区作为商业繁华区也将成为主要的文化橱窗。
在海口骑楼街区的旅游产业构建上,进一步强化产业特色,抢占资源和要素集聚配置的制高点,加快发展房产、休闲、现代物流、商贸服务、餐饮服务,构筑多层次、高增长、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以一个文化制作中心的文化氛围和特色向游客进行海口骑楼街区行销。
将原先的古老建筑转变为休闲业态功能标榜着一种浪漫、迷人,带有某种特殊的社会印记和文化氛围的时尚,包括会议、展览、艺术、博物馆、文化遗产、休闲活动、免税店、酒吧、咖啡和一些特殊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