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桥》教学设计4
《家乡的桥》 教案教学设计
《家乡的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家乡的桥梁,培养学生的乡情教育和实地考察能力。
2. 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家乡桥梁的设计和建造技术。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基本情况:介绍家乡桥梁的历史、数量、种类和分布情况。
2. 桥梁的结构与功能:讲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与交通、地理环境的关系。
3. 桥梁的设计与建造技术:分析家乡桥梁的设计理念、建筑特点和建造技术。
4. 家乡桥梁的保护与传承:探讨桥梁的保护措施、维修技术和传承意义。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家乡桥梁,分组进行桥梁设计建造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家乡桥梁的基本情况、桥梁的结构与功能、桥梁的设计与建造技术。
2. 教学难点:桥梁的受力分析、桥梁设计原理、桥梁建造技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家乡桥梁的魅力。
3.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桥梁案例,使学生掌握桥梁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桥梁的基本情况、桥梁的结构与功能、桥梁的设计与建造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地考察、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创新能力。
3. 学生对桥梁保护与传承的认识,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实践的情况。
4.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及建议,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桥梁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制作PPT和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搜集家乡桥梁的资料,了解桥梁的基本情况,准备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
七、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乡的桥》教案
《家乡的桥》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家乡桥梁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桥梁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所知道的家乡桥梁。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桥梁,引起学生对桥梁的兴趣。
2. 让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家乡桥梁,并提问他们对于桥梁的疑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桥梁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分享内容。
第二章:家乡桥梁的探究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家乡桥梁的探究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家乡桥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桥梁的特点和结构。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桥梁,让他们亲自观察和描述桥梁的特点和结构。
2. 让学生通过采访当地居民或查阅资料,了解桥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评估学生的采访或查阅资料的成果。
第三章:家乡桥梁的设计与建造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桥梁设计和建造的兴趣和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桥梁设计和建造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桥梁设计和建造的基本原理。
2. 引导学生设计和建造一个简单的桥梁模型。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和建造一个简单的桥梁模型。
2. 利用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建造桥梁模型,并测试其承重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设计和建造能力。
2. 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章:家乡桥梁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乡桥梁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2. 帮助学生了解桥梁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桥梁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家乡桥梁的文化。
教学活动:2.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桥梁保护和传承的想法和建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宣传活动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家乡的桥》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家乡的桥》的教学设计《家乡的桥》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家乡的桥》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桥多、美的特点。
3、理解句子“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含义,体会作者殷殷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含义,体会作者殷殷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课前读诵古诗《忆江南》一、导入1、师:《忆江南》这首词,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
有一位作家,叫刘秋思,他的家乡在江南的绍兴,虽然阔别家乡已有几十年,但他仍剪不断思乡的情结,他常常想起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小镇,故乡的小河。
出示句子:我的故乡在江南。
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师:你读出了什么?指导朗读:(1)(小河多)是啊,绍兴境内水道纵横,有水乡水城的美誉(2)(故乡情)一个“血脉”一声“母亲”道出了作者连着心,牵着情,一辈子割舍不了的故乡情(3)再读这段文字2、师:故乡的小河长,小桥多,桥是水的眼睛,桥是水的灵魂,江南的美景是自然少不得桥的。
出示句子:小河长,小桥多。
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
如果提着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学生读句子,谈体会师:家乡的桥连街接巷,五步一蹬十步一跨,可谓“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它与乡亲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桥,构成了家乡一道特殊的风景,所以作者每每回忆家乡,都会想起家乡的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出示课题)二、整体感知1、师:让我们随着作者浸润了乡情的笔墨去看看那一座座家乡的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家乡的桥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学生浏览课文,交流3、根据回答板书:造型名称乐园4、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几个特点吗?3、4、5小节段首的句子是总起句,作者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具体描绘,让记忆中的桥鲜活在我们眼前。
小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家乡的桥》6篇
小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家乡的桥》小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家乡的桥》精选6篇(一)教案名称:家乡的桥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描绘家乡的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3. 通过绘画,表达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学生观察家乡的桥,了解桥的形状、特点等。
2. 学生绘制家乡的桥,通过绘画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和热爱。
教学准备:1. 图片、实物或视频资料展示家乡的桥。
2. 绘画纸、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画笔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家乡的桥的图片、实物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桥的形状、特点等。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桥的认识和感受。
2. 示范:教师现场绘制家乡的桥,并解释自己在绘图过程中的思考和技巧。
3. 练习:让学生在绘画纸上绘制自己家乡的桥。
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绘画指导,比如如何画直线、圆弧等。
4. 分享与欣赏:让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作品,互相欣赏并分享自己绘制的心得和感受。
5. 作品整理: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整理成展览,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走廊上,让更多人欣赏。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对家乡的其他地方或事物的情感和热爱,比如家乡的山、河等。
2.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绘画技巧,尝试画出更真实、精细的家乡景色。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绘画过程和作品,评价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
2.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对家乡的表达和情感的真实性。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和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热爱,让每个人的作品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小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家乡的桥》精选6篇(二)教学内容:小猫绕毛线适用班级:小班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创意表达能力;2.发展幼儿手脑协调能力;3.通过绘画作品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准备:1.《小猫绕毛线》绘本;2.彩色纸、颜料、毛笔、剪刀、胶水;3.幼儿绘画用品。
阅读课《家乡的桥》教案
阅读课《家乡的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家乡的桥》,了解作者家乡的桥梁特点,感受家乡的美好。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家乡的桥》的内容介绍。
2.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课文的分析与解读。
三、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分析与解读。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桥梁特点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桥梁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家乡桥梁的认识和感受。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桥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美好。
六、课时安排本节课共需45分钟。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家乡的桥》。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掌握。
3. 讲解生字词,解析课文内容。
4. 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桥梁特点及其意义。
5.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乡桥梁的认识和感受。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八、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家乡桥梁的短文。
九、教学反思十、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耐心解答,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对家乡桥梁的认识和感受。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家乡的桥》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家乡桥梁的风貌。
八、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窗帘关闭,投影仪打开,准备好教学课件。
2.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学生自读,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桥梁,加深对桥梁的认识和感受。
2. 开展桥梁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家乡的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桥梁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家乡桥梁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2)通过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提高学生表达家乡桥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家乡的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桥梁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家乡的桥》的PPT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家乡桥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家乡的桥》。
(2)收集有关家乡桥梁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相关家乡桥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家乡桥梁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家乡桥梁资料,增加学生对桥梁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家乡的桥》。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通过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生字词。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桥梁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背诵课文《家乡的桥》。
(2)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桥梁的短文。
(1)完成生字词练习。
(2)完成课文内容的相关问题思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和短文写作等方面。
二年级美术上册《家乡的桥》教案、教学设计
4.情感态度:二年级学生对家乡文化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对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应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培养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了解桥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4.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家乡桥的特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美术上册《家乡的桥》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家乡的桥》的学习中,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桥的结构特点,认识不同类型的桥,如梁桥、拱桥、悬索桥等,并了解它们在设计、功能、造型等方面的差异。
2.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家乡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家乡的桥进行讨论,探讨其特点、历史、文化等。
2.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各种桥的独特之处,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3.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学生认真倾听,互相学习。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绘画材料,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种桥进行描绘。
4.小组合作,共同创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描绘家乡桥的作品。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分工、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家乡的桥》及教学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家乡的桥》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美丽的家园》第四章《家乡的桥》。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乡的桥,了解桥的构造和功能;学习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桥的特点;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对家乡桥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乡桥的名称、外观和功能,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绘画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观念。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用词语描述桥的特点。
重点:认识家乡的桥,了解桥的构造和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乡桥的图片、视频、绘画材料。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家乡桥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叫什么名字?”(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桥,引导幼儿关注桥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家乡桥的图片,讲解桥的构造和功能。
(2)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桥的特点,如“高、矮、长、短、弯、直”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绘画材料,指导幼儿绘制家乡的桥。
(2)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分享绘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幼儿用词语描述作品中的桥。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桥构造:桥面、桥墩、拱桥、悬索桥等功能:交通、观光、装饰等2. 描述桥的特点:高、矮、长、短、弯、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协助下,观察身边的桥,并用画笔描绘下来。
2. 答案:根据观察,完成一幅桥的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家乡桥的图片和实践操作,让幼儿对桥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绘画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用词语描述桥的特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桥的构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家乡的桥》教案
《家乡的桥》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知道桥梁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家乡桥梁的美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种类和特点2. 桥梁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3. 家乡桥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4. 桥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5. 家乡桥梁的保护和利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种类、特点、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桥梁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及桥梁的保护和利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家乡的桥梁,了解其结构和特点。
2. 讲授法:讲解桥梁的基本知识、设计原则和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家乡桥梁的保护和利用。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桥梁模型,提高其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桥梁的图片、资料,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观察家乡的桥梁,了解其结构和特点。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桥梁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桥梁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讲解家乡桥梁的特点、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认识家乡桥梁的独特价值。
4. 知识拓展:介绍桥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桥梁设计的重要性。
5.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桥梁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制作桥梁模型的体会,总结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分享、讨论和总结环节的表达能力。
3. 学生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制作桥梁模型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对桥梁知识的掌握程度。
《家乡的桥》教案
《家乡的桥》最新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桥梁,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桥梁的特点和功能。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家乡的桥梁,包括桥梁的名称、位置、造型等。
引导学生思考桥梁的功能和重要性,如交通、观赏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介绍等方式展示家乡的桥梁。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桥梁的观察和思考。
第二章:桥梁的分类与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桥梁及其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2.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桥梁,如梁桥、拱桥、吊桥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桥梁的特点和构造。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模型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桥梁的构造。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桥梁特点的观察和分析。
第三章:桥梁的设计与建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桥梁设计和建造的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桥梁设计和建造的基本原理,如结构力学、材料选择等。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设计和建造一座适合家乡的桥梁。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桥梁设计和建造的原理。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设计和建造一座模拟桥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桥梁的维护与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桥梁的维护和保护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桥梁的维护和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保护家乡的桥梁。
4.3 教学方法:采用视频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桥梁的维护和保护的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项目,制定一份桥梁保护计划,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桥梁的分类、设计、建造和保护等方面。
大班社会课教案《家乡的桥》
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家乡的桥》一、教学目标:1. 了解桥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知道桥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对家乡桥的认知和热爱,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桥的基本特征:桥的定义、结构、功能等。
2. 我家乡的桥:介绍家乡的桥梁,了解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3. 桥的种类:梁桥、拱桥、吊桥等。
4. 桥的文化:桥的故事、传说、诗歌等。
5. 桥的未来:探讨桥的发展趋势,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收集各种桥的图片,包括梁桥、拱桥、吊桥等。
2. 视频素材:家乡桥梁的宣传片或相关桥梁建设的视频。
3. 教学卡片:制作桥的认知卡片,包括桥的名称、特点等。
4.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桥的名称,简单介绍桥的功能。
2. 主体活动一:观看家乡桥梁的宣传片,让幼儿了解家乡桥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3. 主体活动二: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桥的故事、传说等。
4. 主体活动三:教师出示各种桥的卡片,让幼儿认知桥的名称和特点。
5.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桥的绘画活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心中的桥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分享环节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桥的认知和热爱程度。
2. 评价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造力、动手能力。
3. 收集幼儿对桥的提问和建议,了解幼儿的探究欲望和思考能力。
4. 综合评价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桥的基本特征、功能以及家乡桥梁的特点。
难点:帮助幼儿认知不同种类的桥,并探讨桥的未来发展趋势。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让幼儿认识桥的特征。
2. 讨论法: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桥的故事、传说等。
3. 认知法:教师出示桥的卡片,让幼儿认知桥的名称和特点。
4.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桥的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关于《家乡的桥》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家乡的桥》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了解桥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观察和描述桥梁的特点和魅力。
3. 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和弘扬家乡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介绍:包括桥梁的历史、建筑特点、结构形式等。
2. 桥梁文化的研究:了解桥梁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桥梁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3. 桥梁观察与描述:组织学生实地观察桥梁,引导学生用语言描绘桥梁的外观和特点。
4. 桥梁故事分享:让学生收集和分享与桥梁相关的故事或传说,感受桥梁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5. 桥梁写作练习:以桥梁为题材,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桥梁,让学生亲身感受桥梁的风采。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桥梁的特点和文化内涵,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写作指导: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描述桥梁的方法和技巧。
4. 分享与评价:组织学生分享写作成果,进行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家乡桥梁的图片、资料和故事,制作教学课件。
2. 准备写作纸张和评价表格。
3. 安排实地考察的时间和地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桥梁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程度。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培养程度。
4. 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5. 学生的写作成果和分享质量。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桥梁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桥梁:讲解桥梁的历史、建筑特点和结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知识。
3. 探究桥梁文化:研究桥梁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桥梁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4.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桥梁的风采,并观察桥梁的外观和特点。
《家乡的桥》 教案教学设计
《家乡的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桥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途径,了解家乡的桥梁情况;(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桥的设计与建造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情感;(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桥的定义与分类: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2. 家乡桥梁的概况:历史、特点、文化内涵等;3. 桥的设计与建造:结构、材料、工艺等;4. 桥的欣赏与评价:美观、实用、环保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基本情况,掌握桥的设计与建造方法。
2. 教学难点:桥的分类、设计与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家乡桥梁的资料、图片等;2. 学生准备:调查、访问家乡的桥梁,了解桥梁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知道家乡有哪些桥梁?它们有什么特点?2. 探究与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调查、访问的成果,了解家乡桥梁的历史、特点等;(2)小组合作:探究桥的设计与建造方法,讨论桥的分类、结构等;(3)全班交流:展示小组成果,解答其他组的疑问。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动手制作桥的模型,了解桥的结构与特点;(2)组织学生进行桥的设计比赛,评选最佳设计奖。
4. 欣赏与评价:(1)组织学生参观各种桥梁,欣赏桥的美观与实用;(2)让学生评价家乡桥梁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桥的基本知识;(2)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家乡其他桥梁,深入了解桥梁情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2. 实践操作评价:对学生制作的桥梁模型进行评价,关注其结构、稳定性、美观性等方面。
阅读课《家乡的桥》教案
《家乡的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知道桥梁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家乡桥梁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家乡的桥》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乡桥梁的特点和作用。
3. 教学难点:如何描绘和表达桥梁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桥梁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家乡的桥》,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家乡桥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桥梁的形状和特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桥梁的观察和感受,互相交流和借鉴。
5. 表达与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关于家乡桥梁的短文。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
2. 评价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作文来评估。
3. 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通过作文来评估。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家乡的桥》2. 桥梁图片3. 作文纸张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程度。
根据反思结果,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课文《家乡的桥》文本2. 桥梁图片及视频资料3. 作文评价标准4. 教学多媒体设备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桥梁的特点和记忆中的桥梁。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家乡的桥》,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回答关于桥梁结构、历史和文化相关的问题。
4. 感悟桥梁之美: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中所描述桥梁的感悟和想象。
5. 写作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桥梁的短文。
关于《家乡的桥》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家乡的桥》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桥梁特点和建筑风格,提高学生对家乡桥梁文化的认识。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桥梁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家乡桥梁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家乡桥梁的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家乡的桥为主题,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桥梁特点和建筑风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力。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桥梁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较为匮乏。
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等方式,深入了解家乡桥梁的文化内涵。
2.3 教学资源图片、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桥梁特点和建筑风格,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3.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查阅的资料,总结我国桥梁的特点和风格。
3.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家乡桥梁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3.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桥梁设计,要求结合家乡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能力发挥。
4.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提交的桥梁设计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设计创意和文化内涵。
4.3 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总结5.1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乡桥梁的文化价值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5.2 课后作业5.3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家乡的桥》的教案
《家乡的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通过观察和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简介2. 桥梁的建筑特点3. 桥梁的历史背景4. 桥梁与家乡文化的联系5. 桥梁的艺术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建筑特点、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描述桥梁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桥梁,发现其特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桥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创作法:让学生以桥梁为题材,进行绘画、写作等创作活动。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桥梁的图片、资料等,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观察家乡的桥梁,记录其特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预习内容,了解家乡桥梁的基本情况,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桥梁特点,讨论桥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4.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讲解家乡桥梁的建筑特点、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桥梁的文化内涵。
5. 创作展示学生以桥梁为题材,进行绘画、写作等创作活动,展示自己对家乡桥梁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创作展示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讨论、创作等环节的表述清晰程度。
3. 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创意和新颖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桥梁,深入了解桥梁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
2. 邀请桥梁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专业地了解桥梁的知识。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家乡的桥》教案设计(精选8篇)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家乡的桥》教案设计(精选8篇)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家乡的桥》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地参观、调查访问让学生对家乡的桥有更深的了解,通过查阅各种资料,让学生对家乡的桥所含的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在小组的合作中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运用、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通过实践活动或得丰富的经验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游览家乡的桥,搜集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谁知道武汉为什么被称为“江城”?(生回答)2、师归纳、过渡: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武汉市区,将它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而咱们的家乡汉阳位于武汉市西南部,东隔长江与武昌相望,北隔汉江与汉口对峙。
因此,桥梁成为了咱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家乡的桥吧!3、板书课题:家乡的桥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1、 CAI出示文本中桥的图片,小组内讨论:你见过这些桥吗?知道它们的名称吗?2、全班交流: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采用多形式向大家介绍你所熟悉的桥,并说一说是怎样搜集到这些资料的。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桥梁,大桥横卧于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的长江江面之上。
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
江汉一桥是解放后新中国城市建设的第一批大型工程之一,它北起汉口武胜路,南接汉阳鹦鹉大道与武汉长江大桥组成的交通大动脉,将武汉三镇连成一体,彻底改变了过去三镇间仅靠水运运输的落后局面,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商业、旅游等事业的大发展,为促进三镇交流,形成新的城市景观做出了贡献。
关于《家乡的桥》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家乡的桥》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培养学生的乡情教育。
2. 通过观察和描述,提高学生对桥梁建筑特征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种类与特点2. 桥梁的建筑工艺与技术3. 家乡桥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4. 桥梁保护与传承的意义5. 实践活动:参观家乡桥梁,进行桥梁设计比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种类、特点、建筑工艺及文化价值。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桥梁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桥梁,了解其特点。
2. 讲解法:讲解桥梁的建筑工艺、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观桥梁,开展桥梁设计比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桥梁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桥梁,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桥梁的种类、特点、建筑工艺及文化价值。
3. 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家乡桥梁,让学生亲身体验。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桥梁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桥梁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桥梁的种类、特点、建筑工艺及文化价值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描述桥梁能力的发展。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行合作探究的情况。
4. 学生对桥梁保护与传承意义的认识。
七、教学准备1. 收集家乡桥梁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准备相关书籍、资料,以便学生查阅。
3. 安排实践活动,如参观桥梁、桥梁设计比赛等。
4. 准备评价工具,如评分标准、作业模板等。
八、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桥梁的种类、特点等。
2. 书籍、资料:提供更多关于桥梁建筑、历史、文化的知识。
3. 实地资源:利用家乡的桥梁作为教学现场,让学生亲身感受。
4.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桥梁的在线资料,拓宽视野。
《家乡的桥》教案
《家乡的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了解桥梁的结构、功能和历史背景。
(2)培养学生观察、调查和分析桥梁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语文、数学、美术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观、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桥梁的现状。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桥梁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家乡桥梁的风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现状调查。
2. 桥梁的结构、功能和历史背景介绍。
3. 桥梁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具有创意的桥梁。
4. 家乡桥梁的多媒体展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现状,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桥梁设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参观法: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家乡桥梁,了解桥梁的现状。
2. 调查法:学生分组进行桥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
3. 访问法:邀请桥梁设计师或专家,为学生讲解桥梁的设计和建造。
4. 小组合作法: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桥梁设计。
5.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家乡桥梁的风貌。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 第1-2课时:了解家乡桥梁的现状,收集相关信息。
2. 第3-4课时:学习桥梁的结构、功能和历史背景。
3. 第5-6课时:进行桥梁设计,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4. 第7-8课时:邀请专家讲解桥梁设计和建造,学生修改设计方案。
5. 第9-10课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家乡桥梁,总结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
2. 课堂讲解:介绍桥梁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桥梁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家乡的桥》 教学设计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家乡桥的特点和功能。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描绘桥的形态和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提高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保护家乡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桥的外形、结构和历史文化。
指导学生掌握描写桥的方法,能够生动形象地进行描述。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描述桥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现对家乡的热爱。
帮助学生理解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家乡桥的相关知识和描写方法。
2、直观演示法展示家乡桥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家乡桥的看法和感受。
4、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笔描写家乡的桥,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家乡桥的视频,展示桥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风貌。
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桥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知识讲解(10 分钟)利用 PPT 展示不同类型的桥,如石桥、木桥、拱桥等,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建造材料。
讲述家乡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故事,让学生了解桥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家乡桥的图片。
要求学生观察图片,讨论桥的外形、结构和功能,并记录下来。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写作指导(10 分钟)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讲解描写桥的方法,如按照空间顺序描写桥的外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生动。
引导学生在描写桥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写作实践(20 分钟)让学生选择一座自己印象深刻的家乡桥,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日新实验学校李里教学目标:
1、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桥多、美的特点。
3、理解句子“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含义,体会作者殷殷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含义,体会作者殷殷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课前读诵古诗《忆江南》
一、导入
1、师:《忆江南》这首词,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
有一位作家,叫刘秋思,他的家乡在江南的绍兴,虽然阔别家乡已有几十年,但他仍剪不断思乡的情结,他常常想起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小镇,故乡的小河。
出示句子:我的故乡在江南。
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师:你读出了什么?
指导朗读:
(1)(小河多)是啊,绍兴境内水道纵横,有水乡水城的美誉
(2)(故乡情)一个“血脉”一声“母亲”道出了作者连着心,牵着情,一辈子割舍不了的故乡情
(3)再读这段文字
2、师:故乡的小河长,小桥多,桥是水的眼睛,桥是水的灵魂,江南的美景是自然少不得桥的。
出示句子:小河长,小桥多。
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
如果提着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师:家乡的桥连街接巷,五步一蹬十步一跨,可谓“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它与乡亲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桥,构成了家乡一道特殊的风景,所以作者每每回忆家乡,都会想起家乡的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随着作者浸润了乡情的笔墨去看看那一座座家乡的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家乡的桥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学生浏览课文,交流
3、根据回答板书:造型名称乐园
4、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几个特点吗?3、4、5小节段首的句子是总起句,作者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具体描绘,让记忆中的桥鲜活在我们眼前。
我们就循着作者的笔触,先去欣赏桥的造型吧!
三、学习第三小节
1、介绍一下造型各异的桥吧。
2、出示“过户桥”。
过户桥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
句中哪个字体现出来(搁)
不需要名家设计,不需要能工巧匠,就这简单的一搁,就连接了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因河而断的路因桥而通了。
3、出示“单拱桥”。
指读,这单拱桥给你什么感觉?(气派)能读出这种气派吗?
“缀”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试试。
连,连接,连接得怎么样?和过户桥相比,这横卧水波之上的单拱桥的确显得雄健厚实,气派美观多了。
4、家乡的桥,作用不只在于交通,更在于观景。
想象一下,故乡那宁静的夜里,月华泻地,河岸上闪着点点灯火,河面上泛着粼粼波光。
你撑着小船划过这漂亮的单拱桥。
给你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这是梦境仙境中才有的美啊!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桥。
5、再读第3小节,作者说家乡的桥千姿百态,但是第三节却只介绍了两种桥,这是为什么?作者在具体介绍桥的千姿百态造型时,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中间的种种任你想象!还记得五彩池中的一段吗?
老师带背,学生齐背
在总分的构段方式中,我们还学了一招,尝试运用一下吧!
出示图片:八字桥,纤道桥
根据资料,说几句介绍绍兴古桥长度的总分句
交流。
四、学习第4小节
1、绍兴的桥,不仅构造别致,千姿百态,而且桥名也优雅富有情趣,读读第四小节,桥名美在哪里?
2、指导朗读
(1)来历
引读。
家乡的桥的名字或雅或俗,寄托了家乡人对生活美好愿望。
桥名还美在哪里?
(2)字体
出示字体,欣赏。
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体会“相衬相映”,这桥有了墨痕书香点缀,平添了几分情趣,更透出了江南水乡悠悠的文化韵味。
(3)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我们也坐上外婆的乌篷船,去欣赏桥,听听桥的故事吧。
3、师配乐介绍桥
题扇桥:相传大书法家王羲之见一位穷苦的老婆婆在此卖六角扇,生意清淡,就在老人的扇上题了词,人们于是竞相争购,这桥故名“题扇桥”。
其余由学生介绍。
4、每一座桥名都镶嵌着美丽的传说,每一座桥名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当我们把它们联袂而成一体时,这不就是一本用桥写成的书吗?信手一翻,就是一段关于家乡的文字啊!它记载着家乡的历史,传承着家乡的文化,难怪作者最爱家乡的桥!
五、学习第5小节
1、家乡的桥没的不光是桥本身,就连桥上桥下,也是一幅幅怡人的画卷,打开它,思绪便把作者带回了童年。
2、指读。
读出快乐(欢畅尽兴),读出意犹未尽(舒适惬意)。
六、总结
师生配合朗读最后一小节
忆不完的家乡,忆不完家乡的桥,千言万语化作这一句——“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
家乡的桥另一头连着黛瓦粉墙,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如诗如画的风景,我怎能不——“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
家乡的桥另一头连着悠远丰厚的江南历史文化,还有外婆那一船讲不完的故事,我怎能不——“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
家乡的桥另一头连着遥远却鲜活,充满着快乐的童年时光,我怎能不——“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
故乡啊,我那千丝万缕,挥之不去的殷殷乡情,都化成这一句——“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