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衰6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衰60例疗效观察

显效 :心衰基本控制 或心功 能提 高2 以上 者 。有效 : 级 心功能提 高1 ,但 不及2 级 级者 。无效 :心功能提 高不 足1 级 痛 (A 1 ,陈 旧心肌梗死7 ,缺血性心肌病7 u )1 例 例 例,高血 者。恶化:心功 能恶化 1 级或1 以上 。 级 压性心脏 病3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1 ,慢 性肺源性 2 结果 例 例 心脏病1 例;除2 例舌质红微暗外,所有病例均有不 同程度舌质 经过 治疗 ,心衰纠 正病 情明显好转者 为显效 占8 % 5 。心 紫 暗 ,4 兼 有 瘀 斑 ;脉 象 以弦 为主 ,兼 有涩 、沉 、 细等 。 排 衰 改 善 能够 独 立 生 活 为 有 效 占 1% 例 5。 除合 并肺 感染、肝 肾功 能衰 竭导致的心衰、严 重室性心律失 常等其他 原因引起 的心肌病 。
参芪壮心冲剂 的方药组成加 以改进 ,方药组成为:黄芪
3g 0 、党参5g 0 、桂枝5g 0 、茯苓3g o 、益母草4g 0 、葶苈子4g 0、 五加皮2 g 0 、车前 子3 g 0 、杏仁1 g 5 、丹参3 g 0 、泽泻2 g 0 、砂 仁1 g 5 、前胡2 g 0 、每 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 处方加减:血压不高、湿热不重者:黄芪10 ,肺 内感染 0g 加黄芩2 g 0 、鱼腥草3g 0 ,腹胀食少加 白术2g 0 、三仙各1g 5。 1 4 心功能疗效标准“ .
激两种学说 ,血塞通具有扩张脑血管 ,抑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板聚集 ,抑 制血栓形成 ,提高t P 活性 ,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流加速 , —A 改善微循环 。另外血塞通还有延长凝血时 间的作用 ,对缺氧 所致 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血塞通扩血管作用 的成分 中含 有人参皂苷 、三七皂苷 ,通过 内皮依赖性或 内皮非依赖性血 管平滑肌松弛作用达到扩血管作用来改善血循环 。血塞通能 增加脑血管流量 ,扩张脑血管 ,改善血流动力学 ,降低脑缺 血再灌注损伤所致 的卒 中指数 ,减轻脑水肿 ,降低缺血脑组 织C 2 含量 ,对脑 缺血后海 马C I a+ A 区的迟发性神经元 损伤有 明显 的保护作用 。刺五加注射液是 由同名天然药物提取 ,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衰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衰疗效观察
1 资 料与 方法
肺 心病 系多种 慢性 呼吸系统疾 病 的后 期转归 :肺 选 择 符 合 l7 修 订 的慢 性 肺 心 9 7年
心病 心 衰与 中医学 “ 胀 ” 肺 、 心水 ” 病相类似 《 等 丹溪 病 诊断标 准 的住 院患者 3 O例 , 均有 喘咳 、 紫绀 、 肺部 心法 》日 :肺 胀而咳 , “ ……此痰 夹瘀 、 血碍气 而病 ” 可 . 罗音 、水肿 或台 并腹 水 ,以及 心 电图或 x线表 现 的改 见痰 瘀互 结为本 病的主要病 理 因素 。其病机虽 然复杂 , 变。 男性 l 7例 , 女性 1 3例 ; 年龄 6 7 O~ 4岁 ; 发病 : 原 慢 但 总不外 正虚 和血瘀 、 水泛 、 阻 , 痰 属本虚标 实之证 。温 性 支 气 管炎 合并 阻 塞 性 肺气 肿 2 5例 ,支 气 管 哮 喘 5 阳利水 、 化痰通络 是本病 的基本治疗 原则 , 制附子 、 干 例; 心功 能 Ⅲ ~Ⅳ级 。3 均经抗 感染 、 咳化痰 、 O例 止 解 姜、 党参益 气温 阳 , 能增 强心肌收缩 力 , 高心脏泵功 提 痉平喘、 吸氧 、 心 、 强 利尿 、 正酸 中毒等 治疗 l 纠 周后 , 能, 改善心 肌代谢 . 具有 强心作用 ; 对于肺 心病心衰 因 心 功 能无改 善 体循环衰竭而引起的下垂性水肿. 以茯苓 、 葶苈子泻肺 1 2 治疗 方法 ( J . 1 除继续 采 用有效 抗 生素 、 氧 、 吸 利 水消肿 , 减轻 心脏负 荷 , 可达 到既控制 心衰 , 又无 引 保 持 呼吸道 通 畅等对 症治疗 外 , 用强心 甙 ; 中药 汤 停 予 起 酸碱失 衡及 电解质 紊乱 之 弊 ;肺心 病心 衰 常因呼 吸 剂( 真武 汤 、 葶苈 大枣泻 肺 汤 、 小陷胸 汤 合方加减 】 制 : 道 的急性感染 而诱发 或加重 . 现为痰浊 阻肺 、 表 气道不 附子 lg干姜 lg党参 2 g茯苓 1g 葶苈 子 2 g制 O, O. 0, 5, 0. 利, 故以制半 夏 、 瓜蒌 壳 、 陈皮 、 鱼腥 草理气 化痰平 喘 . 半夏 l g 瓜蒌 壳 2 g 陈皮 1 g 鱼 腥草 2 g 丹参 2 g O, 0. 5, 0, 0. 起 到改善肺 部通 气 的作用 ;瘀 血为肺 心病 形成 和加重 桃 仁 lg益 母草 2g 每 日 1 , o, 0。 剂 水煎取 汁 20 ]分 2 0m. 的重 要 因素 ,肺 心病 微循 环 障碍 .其 血 液具 有 “ ” 浓 、 次服 。 【 1 巴胺 2 r 、 巴酚 丁胺 4 r 、 2多 0g多 a 0 g 酚妥拉 明 a “ 粘 、 聚”的流变学特 点 . “ 即红细胞 压积增高 、 垒血粘 lm O g加 入 5 葡 萄 糖 注 射 液 20 中静 脉 滴 注 , l % 5ml 5 度增 高 、 红细胞及 血小板 聚集 , 活血化瘀 药可改善 而 滴 / i , 日 1 。7 a rn每 次 d为 l 疗程 。 机体 微循环 . 降低 肺动 脉压 , 提高 氧分压 , 而改善心 从 l3 观察 指 标 用 药 期 间观察 患 者 血压 、心 率 、心 肺功 能 , 方 中加丹 参 故 桃仁 、 益母草 以活血 化瘀 : 律、 吸、 呼 颈静脉 充盈 程度 、 部罗 音 、 脏大 小 、 肢 肺 肝 下 肺心病所 致心力衰 竭 , 因存 在肺动脉高 压 , 致使右 水肿 程度等 , 治疗 前后 作血 、 尿常规 及肝 肾功能 、 电解 心室 射血 阻抗过 高 .同时 又存 在心肌 缺 氧和能 量代谢 质 、 电图等 检 查 。 心 障碍 :由于 缺氧可致 心肌细胞 失钾而 对强 心甙 卷 第 2期 1 20 年 4月 02

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EF值的对照观察

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EF值的对照观察

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EF值的对照观察
赵三明;郭春风
【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0(031)003
【摘要】对66例心衰患者进行多巴酚丁胺和多巴酚丁胺加生脉饮加减治疗,井在
治疗前后进行彩色多昔勒超声心动图测定EF值,结合NYHA分级标准进行对照.结
果显示中西药治疗组比西药组心功能改善程度高.而且EF值也有显著差异性.所以
中西药结合治疗心衰疗效好,并且用NYHA分级结合EF值更能客观地评价疗效.【总页数】1页(P227)
【作者】赵三明;郭春风
【作者单位】太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太原,030001;太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太
原,0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6+1
【相关文献】
1.心衰患者的EF值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J], 王贵会;朱燕;蔡新伦
2.温心饮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EF值及血浆NT-proBNP影响的
研究 [J], 赵文圣;卢利伟;王胜利;刘冬;王金娜
3.温心饮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EF值及血浆NT-proBNP影响的
研究 [J], 赵文圣; 卢利伟; 王胜利; 刘冬; 王金娜
4.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临床特征及对NTpro BNP水平、
EF值、LVD值的影响 [J], 徐旭鸿; 徐志奇; 肖俊会; 梁志山; 李芳
5.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临床特征及对NTpro BNP水平、EF值、LVD值的影响 [J], 徐旭鸿; 徐志奇; 肖俊会; 梁志山; 李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43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43例临床观察
再住院率 93 . %。 黄芪 5 g丹参 2 g 柴胡 1g 瓜蒌 2 g薤 白 1 g半夏 lg生 再住院 , 0, o, 5, 0, 0, O, 龙骨 2 g 生牡蛎 2 g 檀香 1g 沉香 1g川 芎 2 g赤芍 1g 24 良反 应 0, o, 5, 0, 0, 5 , -不 两 组 均未 出现 不 良反 应 。 苏子 1 g水煎服 , , , 次 10 。胸痛 重者加延胡索 、 5, 2b/ 每 ed 5 ml 丹
而射血分数可 以正常或异常 。导致心衰 的原 因包括心脏 本身 征无 明显改善 , 甚或加重 \ 或死亡。 疾患 , 同时与周 围血 管功能 、 肺动力 学改变 、 植物神 经功能和 1 . 计 学 方 法 5统 肾脏处理钠的功能有关 。所 以慢性心 衰患者药物治疗血液动 计量资料用(± ) s表示 , 采用 t 检验和 x 检验 。 2 力学改善, 可不会或者完全没有 改善 临床症状 。为了更好地提 2结 果 高改善症状 ,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我们于 2 0 0 7年 7月~ 00 21 2 1 .两组治疗前后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参数 比较见表 1 。治疗组 年1 0月采用 中医益气养心 后均 较治疗 前 改善 ( < . ) P 00 ,且治 疗组 5 者 4 例, 3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
1 . 疗方 法 2治
例( 9 6 , 2 . %)有效 2 2 O例 (8 8 , 4 . %)无效 9例( 1 5 , 7 2 . %)总有效 9
率 7 . %。 84 0
两组在原发病 ( 血压病予 以降压 、 高 冠心病予 以扩冠 等 ) 23 住 院 率 .再 对照组有 1 例 再住院 , 1 再住院率 2 . %; 68 治疗组有 4例 2 治疗 基础上 , 治疗组予 以 自拟方益气 养心 、 祛瘀泄浊法加 减 :

中西医结合诊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进展

中西医结合诊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9), 14049-14053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91965中西医结合诊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进展 甄晓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8月4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1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6日摘要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

它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其发生机理和原因错综复杂,还未能彻底研究清楚。

随着祖国传统医学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医为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模式,已经在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综述中西医结合诊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进展,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进展Clinical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Xiaoyan Zhen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Received: Aug. 4th , 2023; accepted: Sep. 1st , 2023; published: Sep. 6th, 2023Abstract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cardiac insufficiency is a serious manifestation or late stage of vari-ous heart diseases, with high mortality and readmission rates, and a trend towards younger de-velopment.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甄晓艳lif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The mechanism and causes of its occurrence are complex and have not been thoroughly studied. With the continuous in-depth study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cardiac insufficiency. As a comprehensive medical model,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he clinical progres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provide some basis for subsequent clinical research.Key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 Heart Failure,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linical Progress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迫使血管腔狭窄或者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缺氧缺血或者坏死引起的心脏病,因此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
文献 标 志 码 : B
中 图分 类 号 : R 5 4 1 . 6
病、 肥厚性 和 限制性 心 肌 病 、 肺 源性 心 脏病 、 贫 血 性
心肌 病 、 心肌淀 粉样 变 性 、 心 脏瓣 膜 病 、 先 天性 心脏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6 9 1 0. 2 0 1 3 . 0 5 . 2 2
照 组痊 愈 3例 , 显效 1 8例 , 有效 1 6例 , 无 效 8例 , 有效 率 占 8 2 . 2 2 % 。两 组 对 比 , 差别 有统 计学 意义( J P<0 . 0 5 ) 。结 论:
2 . 2 中医诊 断标准
按照 《 实用 中西 医结 合 内科 学》 中冠 心 病 慢
声、 B N P或冠 脉 C T 、 冠 脉造影 证实者 。
3 . 2 排 除 病 例 标 准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气 虚 血瘀 型冠 心病 慢 性 心衰 疗 效 确 切 。
关键 词 : 冠 心 痛 慢 性 心 衰/ 中 西 医结 合 疗 法 ; 气虚血瘀/ I原 因 ( 如 病 毒性 心 肌 炎 、 扩 张 型 心 肌
・l I 缶v l  ̄ t f i f 究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气 虚血 瘀 型 冠 心 病 慢性 心 衰 4 6例
程全周 , 张 电 , 吕永 飞
( 濮 阳市 中 医院心 内科 , 河南 濮阳 4 5 7 0 0 3 )
摘 要 目 的 : 观 察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气 虚 血 瘀 型 冠 心 病 慢 性 心
不全 等影 响疗 效判定 者 。
4 治 疗 方 法
气 短等 心衰 表现 , 冠 心病 心 衰 是世 界 上 最 常见 的死 亡原 因之一 , 为老 年人 的常见 病 、 多 发病 。 目前 我 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5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50例临床观察
应 用 西 药 治 疗 , 程 均 为 2 ,8天 后 统 计 疗 效 。 疗 8d 2 2 疗 效 标 准 与 治 疗 结 果 2 1 疗效标准 . 显效 : 功 能纠正到 1 ; 转 : 功能改善 心 级 好 心
法 : 1 0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2组 。 对 照 组 采 用 常规 西 药 治 疗 , 将 0例 治疗 组 在 对 照 组 治 疗 基 础 上 , 中 药 益 气 温 阳 利 水 治 疗 。 结 加
心力衰竭是一种进展 性疾病 , 一旦发生 心力衰竭 , 即使 心
脏 没 有 新 的损 害 , 各 种 病 理 生 理 变 化 的影 响 下 , 功 能 也 将 在 心
不断恶化发展 , 当基础心脏病损 及心功能 衰竭时 , 机体首 先发 生多种代偿机制 , 这些 机制 使 心功能 在一 定 的时间 维持在 相 对正常 的水平 , 这种代偿机制 也均有负性 的效应 , 但 当代偿 失 效 而出现心力衰竭 时病 理变 化则 更为 复杂 , 中最重 要 的可 其 归纳为 以下 4方 面 : 代偿机 制; ① ②心力 衰竭时各种体液 因子
通 过 本 研 究 显 示 , 西 医 常 规 治 疗 的 基 础 上 , 用 益 气 温 在 合
阳利水法治疗慢 性心衰 , 能明显缓解 临床症状 , 与单纯西 药组 比较 , 其综合疗效 明显 高于对照组 。
1 2 治疗方法 .
2 患者均常规 口服氢 氯噻嗪 , 组 开始 2 , 5mg 参考文 献 :
有 调 节 免 疫 系统 功 能 作 用 l 2。
岁 , 均 5. 平 9 1岁 ; 疗 组 5 治 0例 , 中 男 2 其 9例 , 2 例 ; 龄 女 1 年 3 ̄7 6 6岁 , 组 病 例 一 般 资 料 比 较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 2 P> O 0 ) .5 ,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由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变化,使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

患者在患病之后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等症状,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表现,若不及时治疗,会增大患者死亡的概率。

在对心衰患者治疗时,应以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为目标,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实现优势互补,满足临床个体化诊疗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危害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直接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心力衰竭好发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患有心力衰竭的概率更高。

而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治疗不当等都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疾病发病。

患者在患病之后会出现左心衰竭、右心衰、全心衰等症状,多数老年慢性患者还会表现出咳嗽乏力、疲倦、肾功能异常等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血栓形成等,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从中西医的角度看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西医学认为:心肌病理性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心肌死亡事件的发生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的系统反应,会使心衰进一步发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较多,其中包括心肌本身疾病带来的影响,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负荷过重、心室前负荷不足有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

①心肌损害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心肌损害,包括由冠状功脉疾病而导致的缺血性心肌损害、炎症心肌损害、遗传性心肌病等。

另一种是继发性心肌损害,具体包括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系统性沁润性疾病。

②心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过重多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疾病。

容量负荷过重常见于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中。

患者可能还会存在全身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比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中医学中提出的“心水”“心衰”与心力衰竭类似,慢性心衰属本虚标识之证,心衰的病机可用虚、瘀、水概括。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研究现状调查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研究现状调查

提 供 依 据 ; 挥 中 医“ 未 病 ” 势 , 发 治 优 加强 “ 临床 前 t D
4 . 疗 效评 价 方 法 需要 改进 目前 , 4 心力 衰竭 疗 效 衰 ” 阶段 的 中医药 干预 , 以延缓 心衰 进程 。
参 考 文 献
1 9 0 19 、 泌、 细胞 因子 水平 的体现 以及 生 活质 量 、 活动 耐量 和 [ ]中华 医学 会心 血 管病 分会.中 国部分 地 区 18 、9 0
查 的主要 目的 。通过调 查 , 发现 以下 主要 问题 。
41 益 气、 . 温阳仍 是 中医治 疗 C 的主要 方 法 HF
和可以体现 中药优势 的洋地黄及利尿剂减停率两个
C 指标 的分别 仅 为 2 .%和 1 % 。 HF 36 . 2
的 中 医专 法 专方 治 疗 在 近 二 、 十 年进 行 了广 泛 的 45 研 究方法 的质量 普遍 不 高 绝 大 多数研 究在 随 三 .
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 ,0 82 (2 :15 2 0 ,8 1 ) 2 . 1 [ ]中华 医学会心血管 病分会 , 3 中华心 血管病杂 志编辑委 员
会. 慢性一 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 ] t k , J. 心血管病杂志 , 中华
2 0 ,5 1 ) 0 8 0 7 3 (2 : 7 . 1
现代 医学 已经 明确 C F发生 发展 的基 本 机制是 H
中药 对 减 少 西药 用 量 的疗 效 ) 。观 察 组有 9 篇运 用 心 肌重 构 、 3 神经 内分 泌 和 细胞 因子 的激 活 , 此 C F 因 H
专法专方 ( 包括专方加味) 院内制剂治疗 , 中1 或 其 篇 治 疗 的关 键 就 是 阻 断 神 经 内分 泌 的过度 激 活 , 防止 同时运用 了耳穴疗法 ,4 3 篇运用中药注射剂。上述 和 延缓 心肌 重 构 。治疗 目标不 仅 仅是 改善 临 床症状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ppt课件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ppt课件

*
中国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 估计中国心衰总人数约为585万 男性0.7%; 女性1.0% 北中国:1.4%;南中国:0.5% 城市人口:1.1%;农村人口:0.8% 在西方国家,心衰患病率在1.5%-2%之间,美国有450万心衰患者,每年新增40-70万。
现状
*
心衰患者四大特点:
1.预后差,5年死亡率高达60%以上。 2.生活质量低,再住院率高。 3.治疗费用高,社会、家庭负担重。 4.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早期心力衰竭的患者没有及时就医,没能延缓或控制心衰的进展;多数的医院没有设置心力衰竭组,集中精力研究心衰。
*
4、潜在的心衰治疗药物
(1)LCZ696 PARADIGM-HF对改善心衰患者预后的意义非凡,是一项突破性成就, Mariell评论认为心衰的药物治疗十年来一直维持不变,LCZ696可能是第一个突破性的药物。而LCZ696在未来可能代替ACEI/ARB,形成新的金三角。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
(3)生物学治疗时代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的RALES试验(1999年)、EMPHASIS-HF(2011年)又成功地降低了死亡率。至此,心衰治疗理念有了重大突破里程碑式进展: ①心肌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②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旨在有力地改变衰竭心肌的生物学性质,延缓逆转心肌重构。
*
2013年 51例 2014年 74例 2015年(1-9月)70例
我院开展IABP情况:
*
2、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CRT应用始于1999年,医生根据经验判断患者是否需要CRT治疗(Ⅱb)。其后大量研究证实,该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而且能降低死亡率。因此,2005年指南将CRT使用定义为Ⅰ类推荐,至今已有10年。2007年慢性心衰指南推荐CRT适用范围为NYHAⅢ-Ⅳ级(Ⅰ,a);2014中国心衰新指南将CRT适应症扩大到NYHAⅡ级心衰,但对QRS宽度及形态有更严格限制。

活血降脂汤治疗气虚血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活血降脂汤治疗气虚血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53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2018 年 9月 B 第 6 卷第 26 期Sep. B 2018 V ol. 6 No. 2653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活血降脂汤治疗气虚血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徐 馨(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上海 200051)【摘要】目的 对活血降脂汤治气虚血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简称:心衰)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进行观察。

方法 观察本院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推荐的慢性心衰临床评定标准诊断为慢性心衰诊断标准的心衰患者,且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为气虚血瘀证,计划共收治患者100例,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各50人。

同时,西医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外另加活血降脂汤,两组用药疗程均为5周。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后心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分析用药的安全性。

结果 中西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0%,两组有明显差异(P <0.05)。

另外,治疗完毕后,分析对比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发现中西医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P <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分析对比心功能指标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 本医药不仅安全,同时活血降脂汤对气虚血瘀慢性心衰患者治疗效果确切,也能改善提高患者新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

【关键词】活血降脂汤;气虚血瘀慢性心衰患者;中西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6.53.02气虚血瘀慢性心衰不仅是一组临床症候群,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并发的最终后果。

因此,重视心衰预防的研究工作是我院非常重要的方向。

我院研究主要依据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将其症状一般分为“心悸”、“喘证”、“水肿”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6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60例疗效观察
中 图分 类 号 :5 15 R 4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87 (0 0 0 - 8 -2 10 —14 2 1 )20 60 0
慢 性阻塞 性肺疾 病并 肺心病 急性 加重期 是常 见 的
14 疗 效评 价 .
显效: 咳嗽 、 咳痰 、 悸 、 吸 困难 明 心 呼
情程度 等方 面差异 无显 著性 , 有 可 比性 。 具 1 2 治疗方 法 . 两组 病 例 确诊 后 均 常规 给 予低 流量 吸氧、 祛痰 止 咳 、 感染 、 抗 解痉平 喘 、 强心利 尿等综 合治
2 1 两组 患者 临床疗效 比较 .
2 7 , 0 0 , 表 1 .8 尸< .5 见 。
两组有 效率 比较 , x=
22 两组 患者治 疗 前后 动 脉 血气 分 析 比较 两组 动 .
脉血氧分压 ( a 、 脉血 二 氧化 碳 分压 ( a O ) 动 PO )动 PC : 、
脉血氧饱 和度 (a :治疗后均 有效改善 , 治疗组改善 SO ) 但
程度优 于对 照组 , 异具有显著性 ( 00 ) 差 P< .5 。见表 2 。
牡蛎 、 赤芍 、 白芍 、 芪各 3g 阿胶 、 黄 0, 川芎 各 1g炙 甘草 2, 3 组成 。方 中附子 、 g 生地 、 母 随证 调 整加 减 其 剂 量。 知 取熟附子先煎半小 时后人余 药煎煮两煎 , 为 20 l 浓缩 0 m。 每 日分 2次服 , 早晚各 1 ,0~ 4 次 1 1d为 1 疗程 。 个 13 观察指标 .
摘要 : 目的 探讨 中西 医结合对肺心病急性 加重期 的临床疗 效。方法 将 19 9 9年 3月 ~20 0 2年 3月 6 0例肺心病急性
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 O例 , 对照组 3 0例 。两组均给予低 流量吸 氧、 祛痰 止咳 、 抗感 染 、 痉平喘 、 解 强心利尿等综 ・ 合治疗 ,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 用真 武汤 合五苓 散加减 , 程 2周。结果 两 组总有 效率 分别 为 9 . 3 和 7 . 疗 33% 6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霍杰孙芳芳童延霞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17期【摘要】目的研究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30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芪苈强心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疗效。

结果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关键词】芪苈强心胶囊;慢性心衰;临床疗效随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其心脏承受强度也越来越大,慢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该病主要是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心脏功能与结构受损,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射血分数不足而引发的[1]。

现临床上主要采用西藥进行心衰治疗,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CEI或ARB类、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是临床常见治疗药物,但部分患者副作用较明显,可出现低血压、心率慢等不良反应。

芪苈强心胶囊作为纯中药制剂具有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的效果,对患者伤害小,在治疗慢性心衰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芪苈强心胶囊在慢性心衰中的疗效进行了研究,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30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标准;②我院收治患者;③依从性好;④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试验。

排除标准:①伴随肾肝等其他严重器官疾病;②心智不全,患精神类疾病;③对治疗药物有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年龄为48~84岁,平均年龄(58.21±9.65)岁;男7例,女8例;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7.43±2.69)年,住院天数4~9天,平均住院(6.25±1.79)天。

对照组年龄为44~80岁,平均年龄(57.98±9.65)岁;男8例,女7例;病程1~10年,平均病程(7.32±2.23)年,住院天数5~10天,平均住院(6.43±1.47)天。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一 一
1 两组疗效 比较 : . 治疗组 4 3例 , 显效 2 8例 , 有效 l 1例 , 无效 4例 , 总有效率 9 .9 ; 0 6 % 对照组 4 3例 , 显效 1 5例 , 有效 1例 , 效 1 3 无 5例 , 有 效 率 6 .2 。 治 疗 组 疗 效 优 于 对 照 总 5 1%
组 ( 00 ) P< . 5 。

例, 高血压 5例 , 心肌病 6例( 扩张型 4例 , 肥厚型 2例 ) 风 ,
心病 2例 。对照 组男 2 3例 , 2 女 0例 , 年龄 6 0~9 3岁 , 均 平 6 岁 , 均 病 程 63 7 平 . 0年 ; 功 能 Ⅱ级 4例 , 心 Ⅲ级 2 1例 , 级 Ⅳ 1 ; ot 8例 B s n心 力衰 竭 标 准 评 分 为 1 ; o 3分 原发 病 为 冠 心 病 1 7
学 报 ,0 35 1 :4—3 . 20 ,( )3 5 ( 稿 1期 :00—0 收 3 21 4—1 ) 7

6 4・ 2
世 界 中西 医结合 杂志 2 1 00年第 5卷第 7期
Wol Junl fnertdTa ioa adWetr eii 2 1 , o 5N . r ora o t a rd i l n s nM d n d I g e tn e c e 00 V 1 ,o7 .
2 疗效标准 : . 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 会 ( Y A) N H 制订 的 心 功 能 分级 并 参 照 B s n心 力 衰 竭 标 准 评 分 评 定 疗 效 。显 ot o 效: 心功能改善 2~ 3级或评分较治疗前减少 > 0 7 %。有效 : 心功能改善 1 级或评分较治疗前减少 5 % ~ 0 。无效 : 0 7% 心 功能改善不足 1 级或评分较治疗前减少 < 0 。 5% 三 、 计 学 处理 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临床观察
年 ; 功 能 Ⅱ级 5例 , 心 Ⅲ级 l 3例 , Ⅳ级 l 2例 ; 状 动 冠
1 统计 学处理 . 5
应 用 SS 5 P S1 . 0统计 软 件 , 计量 资
料以( ±s 表示 , 合 正 态 分布 , ) 符 采用 t 检验 , 非正 态 分 布 , 用秩 和检 验 : 数资 料 以率 或百分 比表示 , 采 计 采 用 X 检验 。J< . P 00 5为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循环 、 高机体 免疫力 的作 用 , 剂量具 有利 尿消 肿作 提 大
(51 + . ) , 1 .7 40 d 观察组 明显少 于对 照组 ( < . ) 5 J 00 。 p 5
24 两 组 5年 生 存 率 比 较 . 观 察组 死亡 1 8人 .存 活
出量 . 低肺 静 脉压 的作 用 . 降 与茯 苓 、 泻合 用 可减 轻 泽
( 下转 第 1 9 3 3页)
例, 心脏瓣膜 病 5例 , 他 4例 。两组 资料差 异无统计 其
}基金 项 目: 新疆 维吾 尔 自治 区 昌吉 州 州级 科 研课 题 ( 0 0 5 2 17 )
巾 国 巾医急 症 2 1 年 9月 第 2 01 O卷 第 9期 JT M. e . 0 1V 12 N . E C S p 2 1 , o. 0, o9
对 照组 能更 显 著 地 提 高左 室 射 血 分数 , 短平 均住 院 时 间 , 高 5年 生 存 率 。 论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慢 性 心力 缩 提 结 衰竭 , 临床疗 效 确 切 。
【 关键 词 】 慢 性 心 力衰 竭 中西 医结 合 I 疗 效 临床
慢性 心力 衰竭 ( H ) 由各 种 结 构 性 或 功 能 性 C F是

通过分析中医对心衰的临床研究认识,谈临床应如何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通过分析中医对心衰的临床研究认识,谈临床应如何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是 中心 病 理 环 节 , 饮 和水 湿 是 主要 病 理 产物 。也 有 学 者 认为 心 痰 衰 的 病 因 病机 是 在 正 气 内虚 的 基 础 上 , 受 外 邪 , 及 心 脾 肾 阳 感 伤 之 气 , 气 滞 血 瘀 , 湿 不 化 , 瘀 水 泛 , 凌 心 肺 , 溢 肌 肤 所 使 水 血 上 外 致, 系标 本俱 病 , 主要 以心 肾 阳 气亏 虚 为 本 , 血瘀 水 泛 上 逆凌 心 犯 肺, 外溢 则 肌肤 肿 满 为标 。而 汪 再舫 通 过 对 1 0 充 血性 心 力 衰 4例 竭 中 医辨 证 分 析 , 为 气 虚 痰 湿 为 本病 基本 病 机 , 中气 虚 痰 浊 认 其 为左 心衰 竭 的 基 本 病 机 , 虚 水 瘀搏 结为 右 心 衰 的 主 要 病 机 , 阳 阳 虚 欲 脱 水 湿瘀 阻 寒凝 为 全 心衰 的主 要 病 机 , 心 衰 的 危重 证 多 属 而 阳虚 欲 脱 寒 凝 内生 为 主 。心 力 衰 竭 临 床 常 见 的 演 变 顺 序 为 气 虚 气 阴两 虚 一 阳 虚 一 阳虚 欲 脱 , 由虚 致 实 , 力 衰 竭 程 度 除本 并 心 虚 外 与 标 实 所 占 比重 呈正 相 关 。
分 泌激 活 为特 征 的临床 综合征 。
【 键 词】 心 力衰竭 中西医 结合 关 【 中图分类号】R2 2 【 献标 识码 】A 6 文
【 文章编号l 1 7 — 7 2 2 0 )2e一0 7 —0 4 0 4 (0 90 () 1 1 2 6
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是指在适当的静脉回流情况下 , 由于心排 血 量绝 对或相 对减 少 , 不能满 足机 体组 织 代谢需 要 的一 种病 理生 理 状态, 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末期表现。慢性充血性心 力衰竭是老年 人常见病, 多发病 , 是因多种原因造成心脏原发损害 , 以心脏功能异 常 、运动 耐 力下 降及 神 经 内分 泌 激活 为特 征 的 临床 综 合征 。

慢性心衰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分析

慢性心衰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分析

慢性心衰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分析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9例。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心功能达到Ⅰ级21例(72.41%),平均住院时间(16.33±1.4)天,护理满意度为75.86%;实验组心功能达到Ⅰ级27例(93.10%),平均住院时间(9.36±0.3)天,护理满意度为93.1%。

实验组心功能恢复至Ⅰ级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行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慢性心衰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它主要是指心脏的排血量和人体所需要的代谢量之间出现不平衡的状况。

患有慢性心衰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运动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等状况。

因为老年人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已经下降,因而在老年群体中患有慢性心衰的有很多。

因此,在对患者行有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其行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本文选取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58例,行中西医结合护理,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9例。

對照组男14例,女15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55.2±1.7)岁。

实验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57.3±1.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杨关林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心心力衰竭经验总结-赏楠

杨关林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心心力衰竭经验总结-赏楠

238第17卷 第6期 2015 年 6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7 No. 6 Jun .,2015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大挑战之一。

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及慢性肺心病等均是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

根据我国2003年的抽样调查显示,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并且心衰患者4年的死亡率高达50%。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心衰治疗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仍在不断增加。

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乏力、少尿、水肿等,严重印象患者的生存治疗。

患者常常反复住院治疗,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在传统中医中并没有心力衰竭这一病名,但是在数千年的传统医学文化中有许多对心力衰竭相关的描述研究和探索。

历代中医古籍中记载的“心痹”“心咳”“心水”“心胀”“水肿”“喘证”“心悸”等病名皆与心力衰竭有关。

杨关林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本虚即心气虚,标实即血瘀、痰浊、水饮停滞。

心力衰竭早期以心气虚证为主,病程迁延导致血液瘀滞,痰浊、水饮内停,至心力衰竭后期以阳虚症状为突出表现。

临床以温补肾阳、活血通络之治法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病因病机《黄帝内经·平人气象论》云:“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左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说明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是心气不足。

明·刘纯《伤寒治例》云:“气虚停饮,阳气内弱,心下空虚,正气内动而悸也”,明确地阐述了气(阳)虚是心衰病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早期表现为心气不足,进而阳气亏虚,气虚血瘀水停,本虚贯穿疾病的始终,标实为某一阶段的兼证[1]。

《金匮要略·水气病》曰:“心下坚,大如磐,边如旋杯,水饮所作。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衰临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衰临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衰临床探析【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衰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所确诊收治的60例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常规治疗基本相同,观察组增加使用中药真武汤加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继续进行吸氧、祛痰、解痉、抗感染、扩血管以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

观察组患者继续进行吸氧、祛痰、解痉、抗感染、扩血管以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在减少利尿剂以及洋地黄使用量的基础之上,根据中医辨证,患者的心、肺、脾、肾四脏都有明显的虚弱,并且内部可能带有一定量的瘀血[2,3]。

因此观察组患者增加采用真武汤进行治疗。

处方:干姜10g、炮附子15g、肉桂6g(可用桂枝10g替代)、黄芪40~60g、党参25g、猪苓15g、白术10~15g、茯苓15~20g、丹参30g、红花10g、枳壳10g、川穹10g、陈皮10g,每日一剂,采用水煎服,分为3次服用。

护理人员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尿量、血压、颈静脉充盈程度、下肢水肿程度、肝脏大小以及饮食睡眠等情况,并注意对患者的电解质、心电图以及肝肾功能等进行监测。

1.3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3级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有了较为明显的减轻,心功能改善在1~3级;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并无任何改变,心功能也无任何改善或者病情发生恶化等[4]。

1.4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束选用合适的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分析结果采用均数以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0.05就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22例(73.3%),有效7例(23.3%),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6.7%。

中西医结合护理慢性心衰的价值观察

中西医结合护理慢性心衰的价值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心内科疾病,表现为乏力、 体液潴留等症状,致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随着老年 人机体生理功能的减退,抵抗力的降低,使其成为该 病的好发人群。随着当前研究的深入分析,认为临床 护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提出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其预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为此,本研究以我院慢性心衰患者为例,对其提供中 西医结合护理,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年"月—$&)-年.月我院收治的 /0例慢性心衰患者,均知晓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 书,通过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0组,即对照组0)例, 男女比例)0%,年龄"+1#,岁,病程)1/年,心功能分 级为.例级、,例级,).例级。研究组0)例,男 女比例).#,年龄"01#0岁,病程)1,年,心功能分级 为/例级、"例级,))例级。分析比较0组基线资 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且研究符合医 学伦理。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取西医常规护理,如下: ()) 监测生 命体征变化,持续低流量吸氧; (0) 按照少食多餐原 则,向患者提供低盐低脂、高维生素、富含钾及适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第 !" 卷第 !# 期总第 $%& 期
'./
!"#$%&% '%(#!#$% ')*%+$ *#&,-$!% %*./-,#)$ )0 !"#$-
$&'#年 %
陈华香 梁海华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内科,江西 兴国 342400)
纤维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 (.) 叮嘱患者尽量卧床 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 安排舒适 病房,定期开窗通风,维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交叉 感染机会;定时为患者提供翻身、拍背等操作,促进 痰液排出体外,保持呼吸道通畅; (,) 和患者主动交 流,向其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护理常规流程,并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赢得患者的信任感,从而 消除其不良心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 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利用家庭支持系统作用,进 一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 按照医嘱,指导患者用 药 (利尿剂、强心剂、血管扩张剂等),并密切监测患 者用药期间有无不良反应,如乏力、肠鸣音减弱、头 痛、心动过速等,积极对症处理。 1.2.2研究组 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西医常规护理同 对照组相同,中医护理如下: ()) 心肺气虚型,表现 为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脉沉无力等症状,对此应当 密切监测患者面色、脉搏、呼吸等变化,并做好保暖 工作,日常饮食主要以丰富、易消化食物为主,如豆 制品、瘦肉、蛋类等,严禁暴饮、暴食、辛辣等刺激 性食物; (0) 血脉瘀阻型,表现为心悸怔仲、气短、 胸痛等症状,应当注意评估胸痛的部位、程度、持续 时间、性质等,以便提供相应的治疗措施,日常饮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5-03-25T15:34:18.0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1期供稿作者:王悦
[导读]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为慢性心衰)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疲乏、呼吸困难。

王悦
(博白县东平中心卫生院广西博白 537619)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慢性心衰(CHF)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心衰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的益气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住院时间、再次住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77.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58±4.09)d明显短于对照组(15.15±4.06)d,且观察组患者再次住院3例(8.6%)明显少于对照组9例(25.7%),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慢性心衰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再次住院率,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089-0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为慢性心衰)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疲乏、呼吸困难[1]。

慢性心衰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慢性心衰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如何有效提高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已经成为临床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2]。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西医治疗手段,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患者预后普遍较差,再次住院率较高[3]。

近几年来中医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医疗法注重中医辨证施治,更加突出治疗的针对性以及个体化,在慢性心衰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很多学者尝试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结果均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

现将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7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了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严重心率失常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患者、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药物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现将70例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20例;患者年龄介于43-78岁,平均(60.3±2.5)岁;患者病程介于2-16年,平均(5.2±2.1)年;病因:风心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冠心病11例。

对照组中男16例,女19例;患者年龄介于42-79岁,平均(60.2±2.4)岁;患者病程介于2.2-16.1年,平均(5.1±2.4)年;病因:风心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冠心病12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因等)方面通过统计学处理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积极处理原发疾病,采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强心剂等综合治疗,具体药物的用法以及给药剂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

观察组患者应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的益气养心汤加减治疗,具体药方组成如下:黄芪50g,川芎20g,丹参20g,瓜蒌20g,生牡蛎20g,生龙骨20g,赤芍15g,柴胡15g,苏子15g,檀香15g,薤白10g,半夏10g,沉香10g。

若患者胸痛严重应加丹参、延胡索;若患者胸闷明显应加枳实、石菖蒲;若患者心悸严重应加白芍、紫石英、远志等。

将上述中草药加水煎煮至300ml,每天分2次温服。

两组患者均服用2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心功能改善至I级。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I级,但是并没有恢复正常。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无显著改善甚至进一步恶化,心功能也有所下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数据,计量数据用(x-±S)表示,并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77.1%,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6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疗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8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 35 26(74.3) 7(20.0) 2(5.7) 33(94.3)
对照组 35 10(28.6) 17(48.6) 8(22.9)27(77.1)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再住院率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58±4.09)d明显短于对照组(15.15±4.06)d,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观察组再次住院3例(8.6%)明显少于对照组9例(25.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3.讨论
西医往往是在针对病因基础上采用正性肌力药物治疗,也即是根据心肌重构机制,缓解心肌重构发展,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再次住院率[3]。

在中医学者认为[4],慢性心衰应属于祖国中医学中“肺胀”、“水肿”、“心悸”、“痰饮”、“胸痹”等范畴,虽然病灶在于心,但和患者的肝、脾、肾、肺等存在密切联系,该病的病因机制应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实为瘀血阻滞,痰浊内阻,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虚主要是因为气血阴阳亏损,导致心神失养。

本次采用的益气养心汤中黄芪和丹参为主药,其中黄芪具有利水消肿、温脾养肺、益卫固表、补气升阳等作用;丹参是活血化瘀的良药。

众多中草药可共奏活血化瘀、益气温阳、利水消肿等作用。

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5],黄芪具
有增强心肌收缩、利尿等作用,也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促进细胞膜的稳定,增强冠脉血流供应,提高心肌耐氧功能。

而丹参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钙拮抗、抗凝、强心、扩冠等作用。

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提高了17.2%,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再次住院率降低了17.1%,和麻莉等[6]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发挥协同作用,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沫.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5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4):50-51.
[2]邓海文王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3,19(4):690.
[3]杨维华,周慎.丹芎通络汤治疗离血压性心脏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11):819-821.
[4]陈守宏,陈艳.瓜蒌半夏薤白加减方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影响[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2,14(4):153—154.
[5]魏美琴,赵睿.益气滋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4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12(23):758—759.
[6]麻莉.西药联合参脉注射液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6(3):260—2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