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中西医结合诊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9), 14049-14053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91965中西医结合诊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进展 甄晓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8月4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1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6日摘要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
它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其发生机理和原因错综复杂,还未能彻底研究清楚。
随着祖国传统医学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医为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模式,已经在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综述中西医结合诊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进展,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进展Clinical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Xiaoyan Zhen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Received: Aug. 4th , 2023; accepted: Sep. 1st , 2023; published: Sep. 6th, 2023Abstract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cardiac insufficiency is a serious manifestation or late stage of vari-ous heart diseases, with high mortality and readmission rates, and a trend towards younger de-velopment.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甄晓艳lif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The mechanism and causes of its occurrence are complex and have not been thoroughly studied. With the continuous in-depth study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cardiac insufficiency. As a comprehensive medical model,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he clinical progres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provide some basis for subsequent clinical research.Key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 Heart Failure,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linical Progress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迫使血管腔狭窄或者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缺氧缺血或者坏死引起的心脏病,因此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摘要]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治疗慢性心衰,整体审查、辨证施治,拥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逆转心衰进程、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延长寿命以及减少西药的副作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西医治疗现状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各种病因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使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以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危重和终末阶段[1]。
全世界有心力衰竭患者约2600万[2],我国约450万,心衰患病率与年龄相关,超过65岁的老年群体是主要的发病人群[3],<60岁人群患病率<2%,≥70岁以上将高达10%[4]。
有研究表明,未来20年内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将增加25%[5],死亡率占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的40%-50%,已成为慢性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
各种心脏病、遗传性缺陷和全身性疾病都可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因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差异,引起心衰的主要病因也不尽相同,但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6]。
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心力衰竭调查研究结果[7]显示,心力衰竭患者中高血压占54.6%、冠心病占49.4%,位于发病因素的前2位,并认为感染(45.9%)、劳累或应激反应(26.0%)和心肌缺血(23.1%)是引起心力衰竭加重的主要诱因。
在CHF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对其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也不断发生着改变,但心肌重塑是最基本机制。
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自噬等)的发生,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失衡,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RAAS)系统激活,加强血管收缩,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加重心功能恶化,最终导致心衰[8],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全身外周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多,导致心肌肥厚,使心衰加重[9]。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辨证施治。
药物治疗中主要采用的是中药复方或者中药合剂,往往包含多种中草药的提取物。
辨证施治则是根据个体患者的表现和证候判断,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
研究表明,有些中草药提取物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
中药还能够通过抗氧化、抗炎和抑制心室重构等机制,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减少心脏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些研究还发现,通过中医药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如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调节心脏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从而达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这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不仅涉及心肌细胞的直接作用,还涉及到整体机体的调节。
除了单一药物的应用,一些研究还探索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将中药与现代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双方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些研究还使用了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和促进身体自愈能力的作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尽管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和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复杂,病变机制多样,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这对中医药的规范化和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提出了要求。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标准还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评估指标,难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尚需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揭示其治疗作用的具体机理。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相信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更多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和疗效。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一、内容简述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对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药物研究和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探讨其与现代医学的关联性。
然后针对不同证型的患者,介绍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常用的中药方剂。
此外本文还将重点介绍近年来在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药单味药、复方制剂以及中药提取物等。
通过临床试验和病例分析,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1.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数据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CHF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的数据,2013年美国约有480万成年人患有CHF,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70万。
在中国CHF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中国心血管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约有450万CHF患者,占全国心血管病患者的。
这些数据表明,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研究和发展中医药治疗CHF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首先中医药在调节心血管系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根据中医理论,CHF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肝肾不足、心脾两虚等。
中医药通过调整机体内部环境,使心脏功能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例如人参、黄芪等药物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可以改善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收缩力下降等问题;丹参、川芎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的作用,有助于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力衰竭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35例临床观察
和桃 仁 具 有 降 低血 脂 、扩 张 脑血 管 进 纤 维 蛋 白溶 解 作 用 。 诸 药
( 云 南中 医学院 第一 附属 医院 , 云 南昆 明 6 5 0 0 2 1 )
合用 , 共 奏 活 血化 瘀 、 益 气 通络 的功 效 。 刘 海 娟 等_ 7 1 通 过 动 物实 验 发 现 补 阳还 五汤 可 明显 改 善 蒙 古 沙
白细 胞 介 素一 6
文 献标 识 码 A
1 6 7 2 — 3 9 7 X( 2 0 1 3 ) 0 5 — 0 0 3 5 — 0 2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 般 资料 选 择 2 0 1 0年 9月 至 2 0 1 2年 8月 期 间我 院住 院患者 , 共6 8例 , 随机分 为 2组 。 治疗 组 3 5例 : 男2 O例 , 女 1 5例 ; 年龄 6 1 ~ 8 5岁 , 平 均 年 龄 ( 7 1 . 9 3 + _ 7 . 6 2 ) 岁; 平均 病程 ( 1 2 . 9 ± 3 . 7 ) 年; 心 功 能 分 级: Ⅲ级 2 4例 , Ⅳ级 1 1 例 。对照 组 3 3例 : 男 1 8例 , 女 1 5例 ; 年龄 6 1 — 8 7岁 , 平均年龄( 7 2 . 5 9 + _ 7 . 8 4 ) 岁; 平均病程( 1 2 . 4 ± 4 . 1 ) 年; 心 功 能分 级 : Ⅲ级 2 3例 , Ⅳ 级 1 0例 。2组 患者 一 般资 料 比较 , 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 > 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1 . 2 诊 断标 准
Ⅳ级『 2 1 。
【 4 】 李友 梅 . 老年 缺 血 性 脑 卒 中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 评 价 . 山东医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由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变化,使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
患者在患病之后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等症状,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表现,若不及时治疗,会增大患者死亡的概率。
在对心衰患者治疗时,应以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为目标,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实现优势互补,满足临床个体化诊疗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危害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直接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心力衰竭好发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患有心力衰竭的概率更高。
而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治疗不当等都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疾病发病。
患者在患病之后会出现左心衰竭、右心衰、全心衰等症状,多数老年慢性患者还会表现出咳嗽乏力、疲倦、肾功能异常等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血栓形成等,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从中西医的角度看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西医学认为:心肌病理性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心肌死亡事件的发生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的系统反应,会使心衰进一步发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较多,其中包括心肌本身疾病带来的影响,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负荷过重、心室前负荷不足有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
①心肌损害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心肌损害,包括由冠状功脉疾病而导致的缺血性心肌损害、炎症心肌损害、遗传性心肌病等。
另一种是继发性心肌损害,具体包括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系统性沁润性疾病。
②心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过重多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疾病。
容量负荷过重常见于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中。
患者可能还会存在全身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比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中医学中提出的“心水”“心衰”与心力衰竭类似,慢性心衰属本虚标识之证,心衰的病机可用虚、瘀、水概括。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4例
( 文校对: 海平 本 刘 收 稿 日期 : 0 0—0 2 ) 21 1— 6
邪毒 留恋 , 日久 不愈 。现代 医学 认 为慢 性 淋 病 是 急性
淋病 未作 治疗或 治疗 不合 理 、 彻底 , 不 病原 菌呈潜 伏状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慢 性 心 力 衰 竭 4 4例
白花蛇舌 草 3 g 重楼 2 g 穿心 莲 1 g 黄 芪 3 g 车前 0, 0, 0, 0,
子 1 g 白 术 1 g 菟 丝 子 1 g 大 枣 2 g 蒲 公 英 2 g 0, 0, 5, 0, 0。
每 日 1 , 煎 2次 , 剂 水 早晚分 服 , 连服 3 0天 。患者 治疗 5天后 症状 消失 , 疗程 结束 l周后 取 前 列腺 液 、 尿道 分
查尿 道分 泌物涂 片 镜检 , 到 淋病 双 球 菌 , 断为 “ 找 诊 慢
性 淋 病 ” 予 以 静 滴 头 孢 曲 松 钠 2 ,d 连 用 1 , gq , 0天 , 口
服 环 丙 沙 星 片 0 5 , i, 用 3 . g Bd 连 O天 。 同 时服 中 药 汤
剂 , 方 : 芩 1 g 黄 柏 1 g 金 银 花 3 g 土 茯 芩 3 g 处 黄 0, 0, 0, 0,
泌 物 涂 片 镜 检 未 找 到 淋 病 双 球 菌 , 访 1年 以 上 , 复 随 未
发。
孢 曲松钠 、 丙沙星 达 到杀菌作 用 。中西 医结合 , 环 取长 补 短 。中药弥 补病 菌对 西药 的耐药 性 , 增 强 自身免 并
疫力 , 同将 致病菌 根 除 。综合 上述 , 共 我们 运用 复方清
慢性 心力 衰竭 属 于 常见 的心 脏病 之 一 , 院 内科 我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ppt课件
*
中国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 估计中国心衰总人数约为585万 男性0.7%; 女性1.0% 北中国:1.4%;南中国:0.5% 城市人口:1.1%;农村人口:0.8% 在西方国家,心衰患病率在1.5%-2%之间,美国有450万心衰患者,每年新增40-70万。
现状
*
心衰患者四大特点:
1.预后差,5年死亡率高达60%以上。 2.生活质量低,再住院率高。 3.治疗费用高,社会、家庭负担重。 4.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早期心力衰竭的患者没有及时就医,没能延缓或控制心衰的进展;多数的医院没有设置心力衰竭组,集中精力研究心衰。
*
4、潜在的心衰治疗药物
(1)LCZ696 PARADIGM-HF对改善心衰患者预后的意义非凡,是一项突破性成就, Mariell评论认为心衰的药物治疗十年来一直维持不变,LCZ696可能是第一个突破性的药物。而LCZ696在未来可能代替ACEI/ARB,形成新的金三角。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
(3)生物学治疗时代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的RALES试验(1999年)、EMPHASIS-HF(2011年)又成功地降低了死亡率。至此,心衰治疗理念有了重大突破里程碑式进展: ①心肌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②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旨在有力地改变衰竭心肌的生物学性质,延缓逆转心肌重构。
*
2013年 51例 2014年 74例 2015年(1-9月)70例
我院开展IABP情况:
*
2、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CRT应用始于1999年,医生根据经验判断患者是否需要CRT治疗(Ⅱb)。其后大量研究证实,该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而且能降低死亡率。因此,2005年指南将CRT使用定义为Ⅰ类推荐,至今已有10年。2007年慢性心衰指南推荐CRT适用范围为NYHAⅢ-Ⅳ级(Ⅰ,a);2014中国心衰新指南将CRT适应症扩大到NYHAⅡ级心衰,但对QRS宽度及形态有更严格限制。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进展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但由于其副作用和药物耐受性的问题,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效果也并不理想。
近年来中医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针对慢性心力衰竭中中医治疗的进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在中医理论中,慢性心力衰竭主要归为“心血虚”、“心阳虚”、“气血两虚”、“湿热阻滞”等病证范畴。
心血虚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之一,表现为心脏自身失养,不能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
心阳虚则是由于心脏功能受损,无法充分推动血液循环,导致气血不畅,出现心悸、气短、水肿等症状。
气血两虚则是由于心脏功能减弱,导致机体气血不足,进而出现消瘦、疲乏等情况。
湿热阻滞则是由于内分泌失衡或情志不畅引起湿热内蕴,导致心功能减弱,出现气短、疲乏等症状。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益心健脾,扶正祛邪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中药有养心安神、益气健脾、活血化淤等。
当患者以“心阳虚”为主证时,可选用补益心阳、温中散寒的药物,如四逆散、附子理中丸等。
当患者以“心血虚”为主证时,则可选用滋补心血、养阴益精的药物,如当归四逆汤、八珍汤等。
中药保肝、排毒、利水等作用也得到了临床的应用。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调理气血,舒经活络,缓解心脏肌肉的疲劳和僵硬,提高心脏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神门穴、内关穴、涌泉穴等,具有益气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电针、灸疗等也常用于辅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3. 推拿按摩三、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存在的问题虽然中医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医治疗方法繁多,临床应用常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临床经验和技巧。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1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1例临床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结果。
通过对31例患者进行治疗及观察,揭示了中西医结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慢性心力衰竭概述介绍了该病的病因和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原理阐述了该方法的机制及优势。
研究方法详细描述了实施过程和数据收集方式。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和心功能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疗效评价对治疗效果作出客观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优势,并展望了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发展方向,为该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疗效评价、优势、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疗效并不理想,患者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因其综合优势,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
过去的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心脏负担,提高心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目前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尚不足,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优势,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方案。
通过对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观察和分析,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和减少病情复发等方面的效果,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分析,探讨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8例
发病机理 为气滞血瘀 、 湿热 蕴结而 致 , 故临床上 应根据 辨证
论治 以活血化瘀 、 利湿 清热为主要治则 ,据报道 , 活血化瘀 、 清热利湿 的中药具有抗凝 、 促纤溶和改善血液高凝 程度 的作
[ ] 丽娜 , 晓宁 , 4李 王 熊红 梅. 一 D 二聚体 的检测与临床意 义[ ] 现代 J.
Ⅱ级 5例 , Ⅲ级 1 7例 , Ⅳ级 6例 ; 证 分 型为 3型 , 辨
管循 证 医学 试 验证实 A E 、- C I[受体 阻滞 剂 等药 物可 3
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但临床实际收效并不理想, 其 住 院率和 死亡 率仍 然很 高 。笔 者 自 20 06年 1 2月 一
20 0 7年 9月对 2 8例 住 院 患 者 , 心 力 衰 竭 常规 西 在
中, 致经 脉壅遏不 通或因风寒湿邪 、 损伤经脉而脉痹血凝 、 阻 塞脉道所致 。 研究表 明, 在血栓形成 时 , 机体 反馈性 使纤溶 酶原 激活 因子 的产生和释放增加 , 过纤溶 激活生成 纤溶 酶 , 速纤 通 加
维蛋 白降解 , 从而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 。D 二聚体 作为纤维 一
12 诊 断标 准 . 所 有 心 衰 患 者 均来 自天 津 中医药
慢性 充血性 心力 衰竭 的诊断标 准 :
11 一般 资料 .
以《 临床心脏病学》 ¨ 中有关充血性心力衰竭 的诊 断标准及 Fa i hm的心衰诊断标准 为依据 ; r na m g 心 功能 分 级 : 照 美 国 纽 约 心 脏 病 学 会 ( Y A) 参 N H 分
蛋 白的一种稳定而特异 的降解产物 , 目前 已用于多种血栓性 疾病 的辅助诊 断 。D T患者在急性期检测血浆 D 二聚体 V 一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及中医药有效防治方法的思考
过去对 C HF的治疗 主 要着 眼于 改善 血 流力学 并不 能给 患者带
来稳 固的长 期疗效 , 以改善 C 难 HF预后_ 。2 1 O世 纪 ]
经 系 统 和 肾 素一 管 紧 张 素一 固 酮 系 统 ( e i 血 醛 rnn
升高 至中心静 脉 压 > 1 2mmHg时 , 即出 现体 循 环 淤
血征 。随着 心排血量 的减少和动 脉血 液 的充 盈不 足 ,
各种神 经内分泌 的调 节机制被激 活 , 首先 是交 感神 经 的激 活 , 使外 周循环 阻力增加 , 液重 新分配 , 肾和 血 如
骨骼 肌血流减少 , 导致 终末器官 的异常 。 血 流动力学 改 变是 C HF的主要 病理 变 化 之一 。
a goe s —lo tr n y tm, AAS 。 同 时 , n itn i ad seo es se R n ) 已
七八十年代 , 临床报道用 非洋地黄类 正性 肌力药 物改 善血流动力 学作用 。然而 , 此后大样 本 长期临 床总结 的结果令人 失望 。这 些药 物在 初 期虽 能改 善 临 床症
1 C 治 疗 学 发 展 概 况 耶
一
。
VR包 括心 脏重 量增 加 、 室 形状 改 变 、 腔 容 心 心
积 增大 、 心肌 肥 大和 心 肌 细 胞 外 间质 胶 原 增 生 与纤 维 化 。VR一旦 进 展 到 血 流 动 力 学 严 重 障碍 , 很 就 难用 药 物改变 已经恶化 的心脏结 构 和功 能 。因此 干 预 和逆 转心 肌肥 大 与 VR 已成 为 防治 CHF的 主要 有效 手 段 。 目前 对 C HF的治 疗 概念 已从 短 期 的 改
善血 流 动力学 措施 转变 为 长期 的 、 复性 的策 略 , 修 目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7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72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温阳活血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2例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72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温阳活血汤口服。
结果:治疗组显效48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2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9.17%。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②颈静脉怒张;③肺部啰音;④心脏扩大;⑤急性肺水肿;⑥第三心音奔马律;⑦静脉压增高>1.5kpa;⑧循环时间>25秒;⑨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次要标准:①踝部水肿;②夜间咳嗽;③活动后呼吸困难;④肝肿大;⑤胸腔积液;⑥肺活量降低到最大肺活量的1/3;⑦心动过速(≥120次/分)。
同时存在2个主项或1个主项加2个次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卧床休息,积极治疗原发病、吸氧、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有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硝普钠50mg合多巴胺20mg加入5%gs 250ml中缓慢静滴,每天静滴6-8h,病情严重者24h持续静脉泵入。
洛汀新每次10mg,每天1次,口服。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温阳活血汤治疗。
处方:附子15g,黄芪、丹参、益母草、山萸肉各30g,党参、白术、茯苓各20g。
桂枝、桃仁、红花各10g。
每天1剂,水煎,头煎加水500ml,取汁150ml,2煎加水400ml,取汁100ml,2煎混匀,分3次口服。
2组均以15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拟定。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心功能改善2级或2级以上。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心功能改善1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1 两组疗效 比较 : . 治疗组 4 3例 , 显效 2 8例 , 有效 l 1例 , 无效 4例 , 总有效率 9 .9 ; 0 6 % 对照组 4 3例 , 显效 1 5例 , 有效 1例 , 效 1 3 无 5例 , 有 效 率 6 .2 。 治 疗 组 疗 效 优 于 对 照 总 5 1%
组 ( 00 ) P< . 5 。
、
例, 高血压 5例 , 心肌病 6例( 扩张型 4例 , 肥厚型 2例 ) 风 ,
心病 2例 。对照 组男 2 3例 , 2 女 0例 , 年龄 6 0~9 3岁 , 均 平 6 岁 , 均 病 程 63 7 平 . 0年 ; 功 能 Ⅱ级 4例 , 心 Ⅲ级 2 1例 , 级 Ⅳ 1 ; ot 8例 B s n心 力衰 竭 标 准 评 分 为 1 ; o 3分 原发 病 为 冠 心 病 1 7
学 报 ,0 35 1 :4—3 . 20 ,( )3 5 ( 稿 1期 :00—0 收 3 21 4—1 ) 7
・
6 4・ 2
世 界 中西 医结合 杂志 2 1 00年第 5卷第 7期
Wol Junl fnertdTa ioa adWetr eii 2 1 , o 5N . r ora o t a rd i l n s nM d n d I g e tn e c e 00 V 1 ,o7 .
2 疗效标准 : . 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 会 ( Y A) N H 制订 的 心 功 能 分级 并 参 照 B s n心 力 衰 竭 标 准 评 分 评 定 疗 效 。显 ot o 效: 心功能改善 2~ 3级或评分较治疗前减少 > 0 7 %。有效 : 心功能改善 1 级或评分较治疗前减少 5 % ~ 0 。无效 : 0 7% 心 功能改善不足 1 级或评分较治疗前减少 < 0 。 5% 三 、 计 学 处理 统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表现,其能够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目前临床上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治疗时,多会采取西医治疗,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单纯进行西医治疗无法取得良好成效,且难以实现个体化治疗,导致病人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为应对上述问题,本文将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切入点,并围绕中西医如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展开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1.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虽然西医治疗能够取得一定成效,但该种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例如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病人出现低血压;在长期使用利尿剂时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从而影响病人身心健康。
因此需要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案进行革新,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对心力衰竭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其能够根据病人具体表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且中医能够改善预后,增效减毒。
此外,中医与西医能够进行结合使用,实现进一步提高整体疗效。
由此可见,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较强的必要性。
2.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1.西医治疗西医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一般治疗。
首先,保证充足休息。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病情对病人体力活动进行限制,以控制病情。
其次,应根据病情对患者实施持续低流量吸氧。
最后,调整饮食方案。
应确保病人饮食清淡、低盐,并加大微量元素、维生素的摄入量,将普食调整成半流食、流食。
(二)药物治疗。
依照病情与适应症等为病人提供相应药物,常见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这种药物的典型代表是沙库巴曲缬沙坦片,其能够改善病人的血清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且能够减少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此外,据相关报道显示,该种药物能够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且在联合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前提下,整体疗效将进一步提升;②β受体阻滞剂。
这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属于常见药物,其能够积极影响整体疗效,改善病人的心功能。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甘 草 , 单 纯 西 药 组 比较 在 总 有 效 率 方 面无 显 著 差 与
异 , 治 疗 组 在 治疗 前 后 比较 心 率 、 低 平 均 动 脉 但 降
压 、 强 心 肌 收 缩 力 、 高左 心 功 能 、 低 血 液 粘 稠 增 提 降
度 、 善心肌缺氧和供氧、 善血 流动力学障碍、 改 改 减
wi ita h p t i u ts o e i a a c n e ta t n r— e ai bl d c t n s n J p n o g n il h c e
1 吴 硕 东 . 胆 管 残 留 结 石 治 疗 中并 发 症 的 预 防 和 处 理 . 7 肝 中 国 实 用 外 科 杂 志 .0 0 2 ( ) 5 9 2 0 .0 9 : 2
维普资讯
3 82
An h lg fM e iie,u e 2 0 , 1 2 , . t o o y o d cn J n 0 2 Vo . 1 No 3
科 治疗. 中华 肝 胆 外 科 杂 志 ,0 17 1 ) 5 7 2 0 , (0 :8 1 何 振 平 , 林 军 ,郑 树 国 , . 切 除 治 疗 肝 胆 管 结 石 0 范 等 肝 ( 6 4例 告 ) 附 4 .中 华 肝 胆 外 科 杂 志 , 0 0 6 3 : 2 0 。 ( ) 15 7
注 , E 1次 ; 药用 桃 仁 、 参 、 芍 、 每 t 中 党 赤 当归 、 花 、 红 川芎 、 金 、 I 郁 黄芪 、 珀 粉 等 , 果 显 示 , 琥 结 治疗 组 6 0例
辩证 论 治 是 中 医药 治 疗 本 病 的 主要 方 法 , 于 由
本 病 大 多 为各 种 心 脏 病 的 后 期 阶段 , 病 理 多表 现 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进展
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循证医学证据
MERIT-HF亚组分析,猝死是NYHAII-IV级的患 者的重要的死因,分别占心力衰竭死因的33%、 59%、64%,而β受体阻滞剂的突出优点是能够显 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率41%-44%,降低患者 的再住院率。
Hale Waihona Puke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学作用①心肌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②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旨在有力地改变衰竭心肌的生 物学性质,延缓逆转心肌重构。
2、心衰治疗的黄金三角
心衰治疗黄金三角药物的确定有很多临床研究基础: (1)与ACEI类药物相关的研究包括CIONSENSUS(依那普利)
、SOLVD(依那普利)、SAVE(卡托普利)及AIRE(雷米普 利)。 (2)β受体阻滞剂相关研究包括CIBIS、CIBISⅡ、CIBISⅢ (比索洛尔)、MERIT-HF(琥珀酸美托洛尔)及COPERNICUS (卡维地洛)。 (3)MRA相关研究包括RALES(螺内酯)、EPHESUS(依普利 酮)及EMPHASIS(依普利酮)。
为合适。
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出现心动过缓的处理
I. 一要评估是否有症状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其与心动过 缓的关系。
II. 二要行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了解是否合并有各种 类型的心脏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或长间歇等。如存在窦 房结、其他部位心脏传导系统病变,或持续性窦性心动 过缓伴症状,应停用β受体阻滞剂或可改用伊伐布雷定 ;不主张为了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而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 器。
90年代中后期,3个大型经典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 试验:CIBISⅡ、MERIT-HF、COPERNICUS进一步使心衰死 亡率降低34%-35%。
1、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沿革
(3)生物学治疗时代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的RALES试验(1999年)、 EMPHASIS-HF(2011年)又成功地降低了死亡率。至此, 心衰治疗理念有了重大突破里程碑式进展:
注:周乐今,男,硕士(MHA),主任医师,教授。曾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科主任及昆明同仁 医院心内科科主任、首席专家;中国心脏病长城会核心专家;云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起搏分会第三届委 员会委员;云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六届委员会顾问等。
心率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间接客观反应β1受体有 效阻滞的临床指标,所以剂量滴定以心率为准更
以靶剂量还是靶心率作为剂量滴定目标?
心率降低作用是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 中获益的重要因素
美托洛尔的靶剂量是200mg/天,比索洛尔的靶剂 量是10mg/天,卡维地洛50~100mg/天
靶心率50~60次/分
以靶剂量还是靶心率作为剂量滴定目标?
一般认为,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时应该达到靶剂量。 如未能达到靶剂量患者已不能耐受,这时可用到“最大耐受 剂量”,对于这些病人应认真分析未能达到靶剂量的原因, 如因低血压、虚脱、疲乏、衰竭、无精力,这些可以通过调 整其他合用药物的剂量,如利尿剂、ACEI、必要时β受体阻 滞剂剂量稍减一些,并用中医中药升阳益气、补气养阴、扶 正培本,最终达到靶剂量,甚至超过靶剂量。如自由执业医 生周乐今教授曾将美托洛尔最大量用至750mg/日。
4 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优势
一、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1、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沿革 2、心衰治疗的黄金三角 3、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进展 4、潜在的心衰治疗药物
1、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沿革
(1)洋地黄时代
1785年,英国William Withering 证明了洋地黄的强心 作用。此后,一直是心衰患者治疗的依靠。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时机
在患者能耐受前一剂量时,每隔2~4周方可加 量,此外还需要ACEI和适宜剂量利尿剂的保驾 护航。生物学治疗效应一般在3月后开始,射血 分数逐渐增加,6月后可出现重构逆转。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急性期是否该停药
慢性心力衰竭因感染应急等诱因导致 心衰急性,此时,一般不必停用β受体阻 滞剂,可通过增加利尿剂剂量来度过风险 。突然撤药可以产生不良的反弹作用,并 可增加心脏事件和死亡。
β受体阻滞剂被认为是18世纪洋地黄发明以来心血
管领域重大的医学突破。
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学作用主要概括为药理学作用
、生物学作用和间接电生理学作用。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时机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初期(1~2月内)所发挥的 主要是药理学作用,表现出的负性肌力作用,可 使10%~20%患者心力衰竭发生恶化。所以给药 必须待病情稳定(4d内无需静脉用药纠正心力衰 竭的情况,注意夜间临时医嘱是否应用了静脉强 心、利尿和血管扩张剂)后方可使用。
心衰患者四大特点:
1.预后差,5年死亡率高达60%以上。 2.生活质量低,再住院率高。 3.治疗费用高,社会、家庭负担重。 4.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早期心力衰竭的患者没有及时
就医,没能延缓或控制心衰的进展;多数的医院没 有设置心力衰竭组,集中精力研究心衰。
概况
1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2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3 利尿剂抵抗的处理策略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时机
注意应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使用β受体阻 滞剂,采 取“滴定法”,从极小剂量开始,每次 加量前要要保持相对干体重。
干体重-无液体潴留存在时的体重,患者能平卧 、颈静脉无怒张,下肢及低垂部位无水肿,肝脏 无叩击痛,无腹水无胸水,无呼吸困难,即已恢 复干体重,是开始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指征。
张培影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现状
• 中国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 • 估计中国心衰总人数约为585万
– 男性0.7%; 女性1.0% – 北中国:1.4%;南中国:0.5% – 城市人口:1.1%;农村人口:0.8% – 在西方国家,心衰患病率在1.5%-2%之间,美
国有450万心衰患者,每年新增40-70万。
(2)血液动力学异常治疗时代
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了强力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 “强心、利尿、扩血管”成为了常规治疗,统治了从20世 纪50年代到80年代40年,这一阶段是针对血液动力学异常 的治疗时代。
1、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沿革
(3)生物学治疗时代
1987年,ACEI治疗心衰的临床试验CONSENSUS降低心 衰患者总死亡率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