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知识梳理《核舟记》

合集下载

《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

《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

《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 八、I~f一、文学常识1、《核舟记》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学洢(yi)(约1596 —约1625),字子敬,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2、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

二、文白互译:原文:⑴明有奇(q 1)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m)、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c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 i)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⑴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原文: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丫*)奇(j i),高可二黍(sh U)许。

中轩(xu 6)敞者为舱,箬(ru b)篷(peng)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en)之。

译文:⑵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度约摸二分上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原文:⑶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岔)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x i)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 0)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ji c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q 口)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初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

初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

初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核舟记》是魏学洢(约1596~约1625)所写的说明文言文。

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喜欢!初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一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盘点—异读字,何为异读字?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

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

破音异读,又叫“读破”。

它是采用改变汉字通常读音的方法来表示该字词性和意义的改变。

如:天雨墙坏。

(《智子疑邻》)句中没有谓语动词,因此“雨”转化为动词。

所以,在习惯上把它读作yù,以表示和作名词的“雨”(yǔ)的区别。

所谓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里的“说”是“悦”的通假字,因此,就应该读成它的本字“悦”(yuè),而不能再读shuō音了。

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民族称呼、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

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木兰诗》)此句中“可汗”是对我国古代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应读为“kèhán”,而不能读为“kěhàn”。

信本义是表示“诚实”“信任”“的确”“任意”“使者”等意,读xìn.例: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出师表》)有时假借为“伸展”“伸张”之意,即与“伸”同义,读为shēn.例: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食、其在用于人名时,“食”读yì,“其”读jī。

例: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

(《史记·淮阴侯列传》)房古同“旁”,读páng,用于“阿房宫”。

例: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部编版核舟记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核舟记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核舟记知识点总结第一篇《策马扬鞭”的故事讲述了商汤之子商均,面临商朝灭亡的危机时,毅然率领家族和部族背井离乡,投奔夏国向夏桀请援。

在夏桀的背叛和城楼相搏的艰难情况下,商均表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无畏顿时令人动容。

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故事了解商朝与夏朝的兴衰转折,以及商纣王的腐化与商民族的坚韧不拔。

第二篇《会稽山产灵蕉》以南国风景和日常生活为背景,在描写中国南方山水风光的同时,还谈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通过对诸葛孔明种植的灵蕉的描述,使读者领略到南国风情和人文景观,同时也启示了人们要勤劳耕种,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篇《服阕》主要讲述的是维持家国安稳的伟大和苦难的牺牲。

反映了商纣王对西伯的苛待与西伯忍辱负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内容透露了西伯的豪迈,是他的生动个性形象和他的才华转运得以表现,它使人上西伯在遭受无理压榨的过程中能够以最高的民族意识及生活原则得以充分的反映和发展。

第四篇《核舟功曹》,此篇讲的是围绕着相国王公的权柄斗争展开。

在核舟上游观看核舟暴风的同时,嵇康和王公展开关于领导权的辩论。

这部分内容通过对史家题词“万机相低动,百灾归一仪”的解释,李密因功获赠的铭文中充分体现了骠骑将军帅卫军大帅嵇康的忧患意识和呼吁皓首不胜太息之情加深了对该篇内容的理解。

第五篇《辅心将军》伊尹的故事涉及到商汤诛伐商纣的历程,表现了伊尹的忠君爱国、痛惜民生的高尚品格,清眼识君,以主持大义,摄合逆顺,出谋定策,施仁施义,果决奋发,全无半分蛊虫之心。

” 强烈地表达了伊尹维稳图安,化干戈为玉帛的抱负和志向。

第六篇《竹书写经》是关于权谋手段的战略在行动中的作用、对人物品格的塑造有很大的作用。

这个时候,竹中的神书,暗中给嵇康提供着潜在支持。

使其了解到行动迅速果决,便利了嵇康从严律己,严于律己的性质。

使这一部分的阴谋诡计,计划实施得以反面说明。

第七篇《黄花山》以黄花山边发生的故事为主线,完美的开篇揭托了中国春秋时期华夏族民族立场,以《羊乘兕之行》题为着墨点,使人对仕是完美渴求得以鞭笞者面前倒推铲除之得以拔了墙角跳到墙接上。

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笔记整理

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笔记整理

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笔记整理
《核舟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散文,主要描述了一件小巧玲珑的核舟工艺品。

以下是关于《核舟记》的笔记整理:
1. 核舟的尺寸和形态:核舟大小只有一寸多长,但雕刻精细,船头尾及门窗都能活动。

2. 核舟的主题:主题是“大苏泛赤壁”,即苏轼、黄庭坚和佛印泛舟赤壁的故事。

3. 核舟的人物:船头三人(苏轼、黄庭坚、佛印),船尾横卧二人(船夫),共五人。

他们各自的神态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4. 核舟的细节:船舱上刻有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以及篆文“初平山人”四字。

船底刻有“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样。

5. 核舟的艺术价值:这件核舟工艺品展示了古代艺术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卓越的艺术创造力,是工艺品中的珍品。

6. 核舟的故事意义:通过核舟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工艺人的智慧和才华,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7. 核舟的启示:核舟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以上是关于《核舟记》的笔记整理,对于学习这篇文章的学生和教师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二语文下册:《核舟记》知识点汇总

初二语文下册:《核舟记》知识点汇总

初二语文下册:《核舟记》知识点汇总一、课文翻译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把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哪一样是不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的。

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乘小船游览赤壁的图案。

核舟从头到尾长约有八分多,约有两个米那么高。

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

船舱旁边有小窗户,左边和右边各有四扇,总共八扇。

打开窗子看,可以看见雕花的栏杆,左右对称。

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了石青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一同在看一轴字画手卷。

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侧,左手搭在鲁直的肩背上。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两膝互相靠近,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

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都能一粒粒清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个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

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茶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的声音。

船的底部稍微平坦,作者的名字就题写在上面,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样,一勾一画都十分清楚字体的颜色是黑的。

又用上一颗篆字印,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色。

总计这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总共三十四个。

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

八下语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

八下语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致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神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栏杆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真相大白”,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若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对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态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牵挂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天,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隐士”,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春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一、要点句解说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致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神态。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良的人叫王叔远,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琢宫室、器具、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

全都是就着资料本来的样子刻成各样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态和姿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以前送我一只核舟,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形。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核舟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大概八分多一点,大概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4.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间高起而宽阔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篷覆盖着。

5.启窗而观,栏杆相望焉。

翻开窗来看,雕琢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部编版人教版八下语文《核舟记》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人教版八下语文《核舟记》知识点梳理

第11课《核舟记》一、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二、词类活用1.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2.石青糁.之(糁:名词作动词,用颜料等涂上)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三、一词多义1.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中轩敞者为.舱(是)2.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3.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四、重点字词解释。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2.能以径寸之木....(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3.为.宫室、器皿..、人物(盛东西的日常用具)4.以至鸟兽、木.石(树木)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拟)6.尝贻.余核舟一(赠)7.盖大苏泛...赤壁云.(大苏:苏轼)(泛: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云:句末语气词)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奇:有余,多一点儿)(奇:零数、余数)9.箬篷..覆之(用箬竹叶做的船篷)10.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句子)11.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徐:慢慢地)(兴:起)(糁:用颜料等涂上)1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高高的帽子)(峨:高)(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13.佛印..居左(佛印:宋代名僧,苏轼的朋友)(鲁直:黄庭坚,苏轼的朋友)..居右,鲁直14.苏、黄共阅一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15.东坡右手执卷端..(手卷的右端)16.如有所语.(说话)17.其两膝相比.者(靠近)18.佛印绝类.弥勒(像)19.矫.首昂视(举)20.神情与苏、黄不属..(不相类似)21.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22.珠可历历..数也(分明的样子)23.楫左右舟子..各一人(撑船的人)24.左手倚一衡.木(同“横”)25.若.听茶声然.(好像……的样子)26.其船背稍夷.(平)27.天启..壬戌秋日(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28.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代指常熟)(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29.钩画了了..(清楚明白)30.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篆章:篆字图章)(丹:朱红)31.曾.不盈.寸(竟然)(盈:满)3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选)(修狭:长而窄)五、重要语句翻译。

八下语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

八下语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

八下语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核舟记》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共分为四篇。

以下是《核舟记》的知识点整理:1.内容梗概:《核舟记》以叙事文体写作,通过主人公卫兵核舟之事,展示了自然环境的威力、忠诚、友情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

2.小说结构:《核舟记》分为“核箭ュ“乡访””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核箭之事为主线,展示了核舟的勇敢和无私;第二部分以卫兵的乡访之行为主线,通过描写卫兵与各种人物的相遇和相处,展示了不同人物的品格与人生境遇。

3.主要人物:-卫兵:也叫卫保,乡村人,性格正直,善良勇敢,是核箭之事的主要实施者。

-克勤:卫兵的同伴,忠诚、勇敢。

-豱塘庙使:以权谋私,利用人民的好意谋取自身的利益。

-江太安:受豱塘庙使胁迫,背叛了卫兵和克勤,性格阴险狡诈。

4.形象描写:-自然景物的描写:《核舟记》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壮观、善良神圣的一面,如江河的浩荡、山岳的壮丽、雨水的滋润等,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人物形象的描写:袁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如卫兵的勇敢无私、豱塘庙使的欺骗与利益追求,江太安的阴险自私等。

5.主题与艺术手法:-主题:《核舟记》通过描写核箭所带来的影响,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对卫兵和克勤的塑造,展示了友情和忠诚的可贵。

6.语言特点:-《核舟记》的语言风格简练而富有力量感,运用大量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充满了戏剧性与艺术性。

-语言鲜活生动,善于运用静与动、静中有动、外与内等对比手法,以及渲染景物情感和心理变化的描写手法。

通过上述知识点的整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核舟记》这个文学作品,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11课《核舟记》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11课《核舟记》知识梳理
类:像。
属(zhǔ):相类似。
诎:同"屈",弯曲。
而:表并列,并且。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楫:船桨。
椎髻:梳着椎形发髻,名作动词。髻,在脑上或脑后挽束起来。
衡:通“横”,与纵相对。
攀:扳。
视:目光。
寂:平静
若:好像。
夷:平
其:船的背面,船底。
曰:刻。
甫:同“父”,古代男子的美称。
钩画:笔画。
了了:清楚明白。
开:开设。
启:打开。
而:表修饰。
相望:左右相对。
焉:语气词。
石青:一种矿物质的蓝色颜料,这里译为用石青。
糁:涂染,名作动。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而:表并列,并且。
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居:位于。
执卷端:拿着画卷的右端。执:拿着。卷端:画卷的右端。
卷末:画卷的左端。
现:露出。
比:靠近。
绝:极,非常。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作家、作品简介】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其一生短暂,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知识点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嘉兴)人,著有《茅檐集》。

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虞初新志》,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

据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

他最的微雕艺术作品是“桃核舟”。

此枚明代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是王叔远的简称,其题款的位置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的情况完全一致。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二)古今异义1.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核舟记》知识点整理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核舟记》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八下《核舟记》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嘉兴)人,著有《茅檐集》。

二、节奏划分1.罔不/因势象形2.尝/贻余/核舟一3.盖/大苏/泛赤壁/云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5.神情/与苏、黄/不属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8.技/亦灵怪/矣哉三、字词归类(一)重点字词解释1.为.宫室为:做。

这里指雕刻。

2.罔不..因势象形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模拟,这里指雕刻。

3.尝.贻余核舟一尝:曾经。

贻:赠。

4.高可.二黍许可:大约。

许:上下。

5.中轩.敞者为.舱轩:高。

为:是。

6.石青糁.之糁:涂。

7.如有所语.语:说话。

8.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

9.佛印绝类..弥勒绝类:极像。

类:像。

10.矫.首昂视矫:举。

11.神情与苏、黄不属.属:类似。

12.诎.右臂支船诎:弯曲。

13.左臂挂念珠倚.之倚:靠。

14.珠可历历..数也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5.右手攀.右趾攀:扳着。

16.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17.其船背稍夷.夷:平。

18.钩画了了..了了:清楚明白。

19.曾.不盈.寸曾:竟然。

盈:满。

2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选。

修:长。

(二)通假字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三)古今异义1.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

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2.高可二黍许.古义:上下。

今义:答应;允许。

3.其两膝相比.者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较量。

4.神情与苏、黄不属.古义:类似。

今义:归属。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竟然。

今义:曾经。

(四)一词多义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形容词,奇妙、奇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名词,零数)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中轩敞者为.舱(是)3.有:为字共三十有.四(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炉上有.壶(表示领有,与“无”相对)4.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5.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右端)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6.者: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7.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表并列,并且)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连词,表转折,但是)启窗而.观(连词,表顺承,然后)8.盖: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9.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助词,无实际意义)此中人语云.(动词,说)(五)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4.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四、重点句子翻译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1课《核舟记 》知识梳理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1课《核舟记 》知识梳理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1课《核舟记》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3.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二)古今异义1.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

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2.高可二黍许“可”的古义:大约;今义:表示同意。

“许”的古义:上下;今义:答应,允许。

3.其两膝相比者古义:靠近;今义:比较,较量。

4.神情与苏、黄不属古义:类似;今义:归属。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竟然;今义:曾经。

(三)一词多义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奇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2.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中轩敞者为舱(是)3.为字共三十有四(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炉上有壶(表示领有,与“无”相对)4.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5.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右端)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6.卧右膝(卧倒)舟尾横卧一楫(放)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表并列,并且)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连词,表转折,但是)启窗而观(连词,表顺承,然后)8.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四)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4.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五)成语积累历历可数: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

课后习题解答一、熟读课文,想象“核舟”上的情景。

想一想,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雕刻材料体积虽小,内容却十分丰富。

如船体长度“八分有奇”“曾不盈寸”和高度只有“二黍许”,却雕刻了五个人、八扇窗,箬篷、船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对联、题款共三十四个字,可见雕刻技艺的精湛。

第二,雕刻的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展现出舟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嘉兴)人,著有《茅檐集》。

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虞初新志》,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

据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

他最的微雕艺术作品是“桃核舟”。

此枚明代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是王叔远的简称,其题款的位置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的情况完全一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知识点归纳

《核舟记》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散文家,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其一生短暂,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

(2)文体常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

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绘,显示了雕刻者构思的巧妙,赞美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3.写作特点(1)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本文介绍核舟,采取了总分结合、依次介绍、逐一描述的写法,有条不紊,给人以深刻、清晰的印象。

首先,概括介绍,使读者对王叔远技艺的精巧有一个总的印象。

其次,先总起一句,指出核舟大小,然后按照事物各部分的位置作详细说明: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结构严谨。

最后总述,照应开头而深入一步。

三个部分,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清晰。

(2)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就“核舟”的整体而言,详写船头、船舱两侧、船尾,略写船背;就正面而言,详写“船头”所坐的三人,略写船舱、船尾。

之所以这样安排详略,是由“大苏泛赤壁”这一主旨决定的。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通假字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②诎.右臂之船(“诎”通“屈”,弯曲)③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④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⑤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2)古今异义①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②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今义:表示同意。

(许)古义:上下今义:答应,允许③其两膝相比者古义:靠近今义:比较,较量④神情与苏、黄不属古义:类似今义:归属⑤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今义:曾经(3①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形容词,奇妙、奇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名词,零数)②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中轩敞者为.舱(是)③有:为字共三十有.四(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炉上有.壶(表示领有,与“无”相对) ④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⑤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右端)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⑥者: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⑦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表并列,并且)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连词,表转折,但是)启窗而.观(连词,表顺承,然后)⑧盖: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⑨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助词,无实际意义)此中人语云.(动词,说)(4)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原意为高高的帽子,文中指戴着高高的帽子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椎髻:原意为椎形发髻,文中指梳着椎形发髻②名词作状语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原意为箬叶编的船篷,文中指用箬篷石青..糁之石青:原意为一种矿石,文中指用石青(5①技亦灵怪矣哉!译文:技艺也真神奇啊!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020部编版八下语文11《核舟记》知识梳理

2020部编版八下语文11《核舟记》知识梳理

《核舟记》知识梳理一、学会翻译(一)段: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艺高超,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本段翻译重点:1、“以”:用。

2、“为”:做,这里指雕刻。

3、罔不:无不,全都,双重否定表肯定。

4、因,顺着,就着。

5、象,雕刻。

6、尝:曾经。

7、贻:赠。

译文:明朝(有一个)有技艺奇异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

(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教师点拨一下:雕刻大物件的容易,雕刻小物件的难),没有一件不是(全都是)根据材料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二)段:按照空间顺序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船舱部分,重点是船舱两旁的小窗。

原文: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本段翻译重点:1、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奇:零数。

3、可:大约。

4、许:上下。

5、徐:缓缓地。

6、兴:起。

7、石青:名词用作状语,用石膏。

8、糁:名词用作动词,涂抹。

译文: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上下那么高。

(核舟)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三)段:按照空间顺序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船头部分,重点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

原文: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舟记》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志》收录。

二、文章体裁与背景1、体裁: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

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课文内容概括。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王叔远的高超的微雕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主题。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者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

四、字音字形洢(yī) 罔(wǎng) 黍(shǔ) 峨冠(guān)髯(rán)髻(jì)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器皿(mǐn)贻(yí)八分有奇(jī)箬(ruò)篷糁(sǎn)楫(jí)篆(zhuàn)壬戌(rén xū)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1)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指雕刻。

(2)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指雕刻。

(3)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4)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5)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6)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矫首昂视。

矫:举。

(8)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相类似。

(9)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0)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正视。

(11)其船背稍夷。

夷:平。

(1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盈:满。

(二)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三)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形容词作名词,奇妙精巧)(6)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四)一词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中轩敞者为舱(是)为人五:(刻有)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木: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以至鸟兽、木石(树木 )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扇: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扇子)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打开)天启壬戌秋日(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转折,但是)以:能以径寸之木(用)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语:如有所语(说话)此中人语云(告诉)盖: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五)古今异义1、卧右膝。

卧: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今义:躺下,躺着的样子2、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靠近。

今义: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3、高可二黍许。

可: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古义:通“拣”,挑拣。

今义:简单,容易。

(六)特殊句式判断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省略句:则题名其上,省略“于”,原句应为:则题名于其上。

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于”,原句应为:各隐于卷底衣褶中双重否定句: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罔不,无不;全都。

六、重点语句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许多胡须的是苏东坡。

(3)苏、黄共阅一手卷。

苏轼和黄庭坚一起看一幅横幅的书画卷子。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大概是挑选桃核中长而窄的刻成的。

(7)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像在大声呼叫似的。

(8)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曾经赠送我一个核舟,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9)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佛印的)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10)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清清楚楚。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1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13)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七、理解填空1.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具体说明雕刻人技艺高超的句子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苏轼。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4、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左手抚鲁直背”一个动作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的神态看出来。

5、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6、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八、内容理解1.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试简要说明。

答: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介绍核舟,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最后介绍舟的顶部。

2、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答:(1)用料体积小(2)所刻事物繁多 (3)刻物情态毕备3、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答: (1)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2)窗上刻的是东坡的文句 (3)三人位置东坡居中4、王叔远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这是因为什么?答:为了配合核舟雕刻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5、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哪些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

6、题目《核舟记》的“记”是不是“记叙”?答: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

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

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

7、作者围绕“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介绍核舟,但对看似与苏轼游赤壁主题无关的两个舟子却也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是否属详略不当?答:从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来看,作者具体描绘两个舟子并不多余。

左右两舟子的闲散、平静的神态正好衬托了苏轼游赤壁时的怡然自得。

正因为舟子闲适,船桨横卧,才说明苏轼等人是泛舟江上,呈现出漫游赤壁的诗情画意。

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本文介绍核舟在于赞叹雕刻者的精湛技艺,对舟子的细致描绘也反映出雕刻者刀工之神奇。

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体现了“技亦灵怪矣哉”。

九、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绘,显示了雕刻者构思的巧妙,赞美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十.写作手法1﹒思路清晰,结构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开头总领,结尾归结,不仅首尾呼应,而且都夹有评论。

2﹒说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就“核舟”的整体而言,详写船头、船舱两侧、船尾,略写船背;就正面而言,详写“船头”所坐的三人,略写船舱、船尾.之所以这样安排详略,系由“大苏泛赤壁”这一主旨决定的. 3﹒说明语言简洁、生动。

如介绍“核舟”上的五个人,运用的语言不仅简洁,而且生动.介绍“船头”三人是详写,既描述其形貌,如“峨冠”“多髯”“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等,又描述其行动,如描述他们的手、足、膝、臂展现其不同的姿态.介绍“舟尾”是略写,文字不多,但很具体、生动,把两个船夫的不同特点鲜明地介绍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