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2_2 地图的运用导学案 (新版)粤教版11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二章 学用地图 第一节 地图的发展
《地图的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地图发展史,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地图(卫星图象)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从陶片地图到电子地图A B C D E1.地图史中现存最早的世界地图是。
2.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人们开始使用。
3.现在最先进、最方便的是地图。
4.在互联网上查找所需城市的电子地图。
首先,利用功能输入所需城市的关键词;其次可以利用功能,查找你所要达到的、、、、等,可以利用功能,查找你所要到达位置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场所;最后可以利用功能,查找起点与终点的和。
1.根据对图片的理解,对地图的发展历程排序。
二、卫星图像与定位导航1.卫星图像,也称,是对地观测卫星探测到的地球表面信息所形成的。
这些图像被广泛应用于、、、和、等方面。
2.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准确地进行。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国的、俄罗斯的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靠的、、,并兼具。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古人将地图刻在陶片、丝织品及羊皮上有什么优点?2.在电子地图上查找北京西站到北京大学的公交车换乘路线【达标检测】1.目前人们能够方便使用的高科技地图不包括:()A.纸制地图B.车载导航电子地图C.会发声的电子地图D.广州市电子地图2.下列不属于卫星图像的应用的是:()A.火情监测B.天气预报C.指引盲人行走D.台风监测3.我们在天气预报中看到的卫星云图是:()A.电子地图 B.卫星图像 C.中国地图 D.世界地图4.航空遥感的运载工具是()A.卫星 B.飞机 C.飞船 D.火箭5.下列关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已被广泛应用于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定位与导航上B.被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洪水及火灾的监测C.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D.与电子地图相结合,可实现自动定位导航【拓展阅读】地图和战争“照片地图”显神威1942年8月,美军一支特混舰队准备攻占日军盘踞的太平洋小岛——瓜达尔卡纳尔岛。
粤教版地理同步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章 学用地图 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
《地图的运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包括“地图上的方向”、“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等四个方面内容。
1.通过漫画引入地图方向的确定,同时引入四种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2.地图上的比例尺包括三个要点:一是量算距离,是重点。
二是介绍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类型),三是比较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3.比例尺的常见图例。
4.本节活动:“绘制校园平面图”。
5.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主要培养学生实际选择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1)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探究有关的地理问题。
(2)通过实践、讨论、汇报、提问等方法表达自己学习的看法和成果,并与同学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地图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为建设祖国做贡献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1.会用地图辨别方向。
2.会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3.学会选用地图及查找地理信息。
四、教学难点1.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2.比较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3.学校平面图的绘制。
五、教法建议1.本章内容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
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可通过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和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动进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辨别校园方向及绘制校园平面图两个活动来实现。
2.利用多媒体手段,介绍本地区的位置、方向等。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多媒体教学环境。
2.了解校园,为绘制平面图做准备。
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一、地图的定向法1.一般定向法2.指向标定向法3.经纬网定向法二、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3.比例尺的大小三、图例和注记四、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九、教学后记。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2.2《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猜谜导入初步了解地图三要素
1、出示谜身:
高山不见一寸土,
平地不见半亩天。
五湖四海没有水,
世界各国在眼前。
—打一常用地理工具
2、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地图。
3、课件出示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思考回答:
地图
以猜谜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一、地图上的方向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2、指向标定向法
1、教师出示某校园平面图,找到指向标,确定方向和不同地点的相对方向。
2、完成训练题
读图讨论回答
完成训练题
通过读图活动,掌握指向标定向方法
3、经纬网定向法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2、出示训练题。3、来自总结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
读图讨论回答
交流完成题目。
通过读图活动,掌握经纬网定向方法,再加以题目训练,巩固。
读图活动:
让学生读“中国行政区划图”、“校园平面图”、“地图上的八个基本方向图”指导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粤教版地理同步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章 学用地图 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精选文档
《地图的运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包括“地图上的方向”、“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等四个方面内容。
1.通过漫画引入地图方向的确定,同时引入四种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2.地图上的比例尺包括三个要点:一是量算距离,是重点。
二是介绍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类型),三是比较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3.比例尺的常见图例。
4.本节活动:“绘制校园平面图”。
5.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主要培养学生实际选择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1)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探究有关的地理问题。
(2)通过实践、讨论、汇报、提问等方法表达自己学习的看法和成果,并与同学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地图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为建设祖国做贡献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1.会用地图辨别方向。
2.会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3.学会选用地图及查找地理信息。
四、教学难点1.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2.比较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3.学校平面图的绘制。
五、教法建议1.本章内容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
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可通过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和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动进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辨别校园方向及绘制校园平面图两个活动来实现。
2.利用多媒体手段,介绍本地区的位置、方向等。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多媒体教学环境。
2.了解校园,为绘制平面图做准备。
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一、地图的定向法1.一般定向法2.指向标定向法3.经纬网定向法二、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3.比例尺的大小三、图例和注记四、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九、教学后记。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地图的运用》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对地图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绘制方法进行深入学习的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学会使用地图,提高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地理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图的运用方面,如地图的阅读、分析、绘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地图的运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三要素,掌握地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学会使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图,善于利用地图获取和传递地理信息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2.难点:地图的绘制方法,地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地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掌握地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地图相关资料、实例、教学课件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图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地图?地图有哪些种类?”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交通图等,引导学生了解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地图,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析地图,了解地图的阅读方法。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1
《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包括“地图上的方向”、“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等四个方面内容。
1.通过漫画引入地图方向的确定,同时引入四种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2.地图上的比例尺包括三个要点:一是量算距离,是重点。
二是介绍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类型),三是比较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3.比例尺的常见图例。
4.本节活动:“绘制校园平面图”。
5.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主要培养学生实际选择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1)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探究有关的地理问题。
(2)通过实践、讨论、汇报、提问等方法表达自己学习的看法和成果,并与同学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地图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为建设祖国做贡献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1.会用地图辨别方向。
2.会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3.学会选用地图及查找地理信息。
四、教学难点1.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2.比较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3.学校平面图的绘制。
五、教法建议1.本章内容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
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可通过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和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动进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辨别校园方向及绘制校园平面图两个活动来实现。
2.利用多媒体手段,介绍本地区的位置、方向等。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多媒体教学环境。
2.了解校园,为绘制平面图做准备。
七、教学过程:。
粤教版地理同步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章 学用地图 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
《地图的运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包括“地图上的方向”、“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等四个方面内容。
1.通过漫画引入地图方向的确定,同时引入四种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2.地图上的比例尺包括三个要点:一是量算距离,是重点。
二是介绍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类型),三是比较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3.比例尺的常见图例。
4.本节活动:“绘制校园平面图”。
5.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主要培养学生实际选择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1)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探究有关的地理问题。
(2)通过实践、讨论、汇报、提问等方法表达自己学习的看法和成果,并与同学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地图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为建设祖国做贡献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1.会用地图辨别方向。
2.会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3.学会选用地图及查找地理信息。
四、教学难点1.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2.比较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3.学校平面图的绘制。
五、教法建议1.本章内容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
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可通过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和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动进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辨别校园方向及绘制校园平面图两个活动来实现。
2.利用多媒体手段,介绍本地区的位置、方向等。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多媒体教学环境。
2.了解校园,为绘制平面图做准备。
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一、地图的定向法1.一般定向法2.指向标定向法3.经纬网定向法二、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3.比例尺的大小三、图例和注记四、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九、教学后记。
2.2地图的运用 第2课时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二章学用地图
第二节地图的运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阅读地图的第二种方法:认识图例和注记。
2、了解地图的种类和会选用合适的地图。
教学重难点:
绘制校园平面图、会选用合适的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1、什么是地图上的比例尺?比例尺用公式怎样表示?
2、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哪些?
3、如何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不同的比例尺显示的地理事物详细程度有什么不同?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1、什么是图例?什么是注记?图例和注记有什么作用?
2、如何读懂地图?
3、地图的种类有哪些?地图有什么作用?
四、学生阅读课本P27___P28约5分钟后,分小组讨论自学指导的问题。
五、检测、点评。
1、请个别学生回答1的问题,其他学生作补充,老师点评。
(图例: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指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作用:图例和注记一般都附在地图上,它可以帮助我们马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
2、指名回答2的问题,老师点评。
3、指名回答3的问题,其他学生补充。
(地图的种类有很多,有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作用:在现代社会,地图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
)
六、、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七、师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八、检测:
1、地图有自己的“语言”,我们常把、和图例称为地图的三要素。
2、地图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等。
3、课后练习题。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1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图的运用》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以及如何使用地图。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使用地图,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初步了解了地理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地图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图的三要素,了解地图的种类,能够正确使用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地图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种类。
2.难点:地图的运用,比例尺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图案例,使学生理解地图的运用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地图样本:准备各种类型的地图,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图有哪些要素?为什么要学习地图?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讲解地图的种类,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地图,分析地图的三要素,讨论地图的种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地图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讲解比例尺的换算方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体会比例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图的运用》说课稿2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图的运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图的运用》是粤人版地理教材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以及如何使用地图进行位置定位、距离和面积的估算等实际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提高地理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我发现七年级的学生对地图有一定的认知,但多数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地图的基本要素和运用方法还不够熟悉。
此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和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了解地图的绘制方法和运用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地理素养,提高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以及地图的运用方法。
2.教学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地图的实际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实物地图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引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讲解:讲解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引导学生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地图,掌握地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地图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5.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互相学习和提高。
粤教版地理七上2.2《地图的运用》导学案设计(7页)
地理导学案设计学校资阳市雁江区小院镇隆相初级中学班级2019届2班学科地理教师文艳萍资阳市雁江区XX局监制第1页第2页第3页字法②经纬线是弧线:极点法)3、在野外,人们往往依靠和辨别方向。
如验经有:A B CD1、小明今天去高级中学参加升学考试,其行进路 线如图所示。
请说明其行 进路线方向的变化( )A. 东北T 正东T 正北B. 正北T 东北T 西北C. 正北-正东-西北A. 自北向南B. 自西南向东北C. 自南向北D. 自东北向西南D.东北—正东—西北三、合作探究, 巩固知识。
2、读图回答⑴图中沿公路从A 到B ,汽车 的行驶方是。
⑵图中河流流向的总趋大致 是从 流向 。
⑶林地在村庄的 方 向,耕地在林地的方向。
3、龙卷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小强同学根据天气 预报将龙卷风始发地 M 及运动方向,在经纬网地图中 作了标注。
据此回答(1)、( 2)题。
(1) M 地经纬度位置是()A.29 ° N, 112° EB.29 ° N, 112° WC.29 ° S , 112° ED.29 ° S , 112° W (2 ) 龙卷风移: 动的方向是(将全班同 学分为十二 个小组,结 合学案第二 部分,各小 组同学互学互助完成, 并评岀优秀 小组。
1、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活学活用,展示提炼。
1、甲地位置在40° N, 116° E的交点上,乙地的位置在30 ° S,20 ° W 上,乙在甲的()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2、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A、经线指示东西,纬线指示南北B、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 一个人站在北极,他的四面都是北方。
D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
3、甲乙两人以相同速度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40°E和40°W向北前进,则可能:()A、他们在北极相遇。
七年级地理上册2_2地图的运用导学案粤教版111
1.如图为某学生绘制的其所在学校的平面示用意,请选择该图的比例尺( )
A.1:10 000
B.
C.
D.
2.画一幅世界政区地图,采纳以下哪一种比例尺比较适合( )
A.1:1000 B.1:100 000
C.1:1000 000 D.1:10 000 000
3.以下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比 例尺最大的应是( )
3.依照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查找地理信息,明白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达标练习
1.贝贝是天 文爱好者,晴朗夜晚, 贝贝面向北极星站立,他的前方是( )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2.某班学生预备从学校动身,去植物公园参加春游活动.动身前,他们在比例尺为1:100000的地图上量出两地距离是4厘米,那么他们的实际路程应该是( )
C.1/10000
D.
探讨案
一、要点回忆
二、试探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地图如何确信方向?没有经纬网和指 向标的地图又如何确信方向呢?
3.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哪几种?
4. 常见的地图有哪些种类?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是把握地图有三个大体要素确实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假假设你学会了在地图上分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图例和注记,也就初步学会利用地图了。
A.1:400000
B.1:4000000
C.1:
D.:1000
8.小明超级喜爱地理.下课后,他老是爱看教室内挂着的两幅一样大的地图:山东省地图和中国地图.小明发觉山东省地图中烟台的某些信息,在中国地图中却没有记载,这是因为山东省地图比中国地图( )
①比例尺大 ② 比例尺小 ③承载的信息更简略 ④承 载的信息更详细.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同步导学案:第二章 学用地图 第一节 地图的发展
阅读教材图文资料,找出地图的发展过程,以及电子地图,遥感地图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自主学习检测
(目的)了解地图的发展史,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地图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1.巴比伦人绘制并雕刻在陶片上的,是现存最早的地图。
2.中国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三幅绘制在丝织品上的地图中的一幅,是现存最古老的之一,也是世界最早以为基础的地形图。
5.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准确地进行。
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国的、俄罗斯的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靠的、、,并兼具。
系统总结
课堂达标
1.目前人们能够方便使用的高科技地图不包括:()
A.纸制地图
《地图的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地图的发展史,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地图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在实践中感受电子地图的便利。
3.加深对地图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为建设祖国做出
贡献。
学习重难点
1.电子地图,遥感地图的作用(难点);
2.对定位与导航功能的介绍。
学习过程
C.发射卫星D.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5.航空遥感的运载工具是()
A.卫星B.飞机C.飞船D.火箭
6.下列有关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利用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受天气、地形的影响明显。
B.包括三部分,即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
C.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
D.野外旅行时,只要拥有信号接收机,就可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经纬度。
B广州市电子地图
2.下列不属于卫星图像的应用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地图的运用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 在地图认识的基础上,了解地图的运用,以及学会判别地图上方向,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地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2.通过对地图的应用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在地图上如何获取信息,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预习要点
1.了解地图的一些运用,知道如何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2.学会运用地图,通过量算地图上距离判断生活中两地之间的距离。
3.根据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查找地理信息,知道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达标练习
1.贝贝是天文爱好者,晴朗夜晚,贝贝面向北极星站立,他的前方是()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2.某班学生准备从学校出发,去植物公园参加春游活动.出发前,他们在比例尺为1:100000的地图上量出两地距离是4厘米,那么他们的实际路程应该是()
A.0.4千米 B.4千米 C.40千米 D.400千米
3.在1:50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我国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是10cm,则我国东西的实地距离是()
A.500千米 B.2500千米 C.50 000千米 D.5000千米
4.图幅相同,下列比例尺表示范围最大的是()
A.1:300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
C.1/10000
D.
探究案
一、要点回顾
二、思考问题
1. 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 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地图如何确定方向?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地图又如何确定方向呢?
3. 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哪几种?
4. 常见的地图有哪些种类?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是掌握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就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假若你学会了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图例和注记,也就初步学会使用地图了。
四、扩展交流
1.如图为某学生绘制的其所在学校的平面示意图,请选择该图的比例尺()
A.1:10 000
1
B.
100000
C.
1
D.
100000000
2. 画一幅世界政区地图,采用下列哪种比例尺比较合适()
A.1:1000 B.1:100 000
C.1:1000 000 D.1:10 000 000
3. 下列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大的应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山东省地图 D.德州市地图
4. 比例尺为1:17 0000 00的“中国旅游地图上”,量得兰州与北京的图上直线距离为7.3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A.12.41千米 B.124.1千米 C.1241千米 D.12410千米
5. 在比例尺为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点之间距离为5厘米,两地实际距离为()
A.50千米 B.25千米 C.10千米 D.250千米
6.下面四幅图按比例尺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7. 有一幅破损的地图,标注比例尺的地方被撕掉了,有一位聪明的同学选择了两个城市量了一下图上距离是2.5厘米,又从网上查出两城市实际相距约1000千米,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大约是()
A.1:400000
B.1:4000000
C.1:40000000
D.2.5:1000
8.小明非常喜欢地理.下课后,他总是爱看教室内挂着的两幅一样大的地图:山东省地图和中国地图.小明发现山东省地图中烟台的某些信息,在中国地图中却没有记载,这是因为山东省地图比中国地图()
①比例尺大②比例尺小③承载的信息更简略④承载的信息更详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 在地图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图上表示的()
A.范围越大,图上内容越详细
B.范围越小,图上内容越简略
C.范围越小,图上内容越详细
D.范围越大,图上内容越简略
参考答案
预习案
1.D
2.B
3.D
4.A
探究案
1.A
2.D
3.D
4.C
5.D
6.B
7.C
8.B
9.C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