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课件)-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结束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怎么使用尺子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
5
8
用直尺量量自己书桌上的物品,看看他们有多长
(课本、铅笔盒、练习册、橡皮等)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本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也叫做“cm”知晓一庹、一拃这种用身体来测量长度的方式学会使用厘米尺来量我们身边比较短的物品
认识厘米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如今我们怎么样知道一个东西有多长?
古时候人们怎么样才能测量一个东西有多长呢
?
很久以前,人们用1庹(tuǒ)、1拃(zhǎ)等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1拃
1步
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和周围同学交流一下你测量出的长度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拃”不一样长。为了便于交流,需要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
尺子是我们如今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
观察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刻度:直尺上的数字刻度线:直尺上的一条条竖线直尺上的第一个数字是0 ...........
0到1cm之间是长为1cm,在直尺上你还能找到长为1cm的吗?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难点】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学生举手回答。
(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
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学生举手回答。
(把两臂曲直测量、用拃去测量、用脚去测量……)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什么东西最长?(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
)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你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吧,这就涉及到统一长度单位方面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的内容吧!(板书课题。
) 【探究新知】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①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②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③测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测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测量的结果不同。
(4)让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
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的物体通常以厘米为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通常以米为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长度单位内容安排【教材解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长度单位内容安排【教材解读】一、引言在二年级数学教育中,长度单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为学生提供了基础的度量思维能力。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长度单位内容进行解读,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二、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以厘米和分米为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度量; 2.学习使用直尺进行长度测量; 3. 利用米为长度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探究; 4. 探讨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三、具体安排1. 第一课:厘米和分米•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刻度尺上的刻度表示厘米和分米单位;•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第二课:直尺的使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直尺并进行长度测量;•让学生学会直尺的读数和标注。
3. 第三课:米的应用•以生活中常见的长度比较为例,让学生感受米的实际含义;•练习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4. 第四课:长度单位的转换•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练习将不同长度单位进行转换。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结合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长度单位的应用。
2.合作学习: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长度单位相关问题。
3.游戏化教学:设计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掌握厘米、分米、米三种长度单位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和应用,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和实际运用。
六、教学示范与评价教师可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进行示范教学,引导学生熟练掌握长度单位相关知识。
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结语通过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长度单位内容的解读,希望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度量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提升学习成绩。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设计《长度单位》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第2页到第7页的内容。
第2页例1是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测量活动中感悟不同的工具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产生统一测量工具的需要。
第3页的例2和例3。
主要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会用尺子测量具体实物的长度。
不少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尺子,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和交流的机会;探索1米=100厘米,方法要适当多一些,不能简单的告诉。
第5页例4认识线段,并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用尺子量具体实物长度的基础上研究测量和画线段。
教学时要提供比较多的素材(如第7页第7小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线段的基本特征,通过实际测量和画来形成基本的技能。
以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长度单位厘米、米及相互关系、线段)和基本技能(测量长度、画线段)为核心,通过适量的练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是要认真分析学生前面研究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实情设计和组织教学,重点放在确保基础和有效沟通上。
讲授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等具体操作活动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2、学生认识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看法;3、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直的、可度量的、有两个端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学生在估测物体长度和实际测量比较中逐步形成估测能力;2、能用不同的学具测量身边的物体,并能观察到不同的结果,也能主动和同学合作;3、学会量、画线段,在量画线段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长度观念,提高估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味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造就学生热爱数学;2、学生在独立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观察、操作能基本能力。
讲授重难点【讲授重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量身边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知道线段的特征,学会量、画线段(整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新知导入 课程讲授
知识应用 随堂练习
新知导入
读一读
很久以前,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 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一拃(zhǎ)
课程讲授
试一试: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课程讲授
想一想: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6
7
从( )到( )还是1厘米。
知识应用
3 试一试,量一量
毛笔长约(16)厘米,
铅笔长约( 5)厘米。
随堂练习
1 1
估计下图中的实物各有几厘米长,再量一量。
估计:( )厘米 测量:( )厘米
1厘米
估计:(
测量:(
)厘米 )厘米
随堂练习
2
下图中的铅笔有( 8 )厘米长,量一量。
01 234 56 7 89
பைடு நூலகம்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知道了……
步
庹(tuǒ)
拃(zhǎ)
请你用这些长度单位量一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数学书长约( 2)拃。 (2)课桌长约( )5拃。
4
20
(3)黑板长约( )庹。 (4)教室长约( )步。
知识应用
2 找一找、量一量
01 234 56 7 89
尺子上从刻度0到1的长度就是1厘米,
从( 2)到( )3 也是1厘米,
课程讲授
看一看:
刻度
01 234 56 7 89 数据
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请你认真观察尺子,看看尺子上都有 些什么?
课程讲授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件
答:现在蜗牛向上爬了50厘米。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认识厘米
cm
认识 厘米
1、古代人们描述物体的长度
2、认识尺子
刻度线 数字 长度单位
1庹(tuǒ) 1拃(zhǎ)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认识厘米
认识 厘米
3、认识1厘米
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 “cm”表示。
×
5厘米
√
在用尺测量纸条的长度时,要 注意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 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还可以这样量:
5 厘米
6-1=5(厘米)
(教材P4 上面的做一做)
看一看,铅笔长( 8 )厘米。
优翼
2、巩固运用
1.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正确?在括号内画“√”。
√
优翼
优翼
2.量一量。
用尺子量一量,食指宽约( 1 )厘米, 手掌宽约( 6 )厘米, 一拃长约( )厘米。 10
在厘米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 的长度是1厘米。
4、测量物体长度
一放正, 二对“0” 三读数。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时,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 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2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 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刻度线
01 23 45 6 78 数字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请你认真观察尺子,看看 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测量时 ,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本单元共有4个课时,分别是厘米、毫米、米和千米。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了解厘米、毫米、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2.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长度单位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向学生介绍厘米、毫米、米和千米这四种长度单位,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用尺子测量教具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然后,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4. 巩固(10分钟)教师发放长度单位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组游戏,通过卡片找出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游戏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认识米、认识线段和解决问题。
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长度的量化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
同时,长度单位是《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学生进行测量活动的开始。
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度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备内容
备目标
备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人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1.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换算关系。
2.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计算。
三、教学难点1.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灵活运用不同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材。
2.教具:尺子、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实物,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展示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实物,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长度单位的大小差异。
2.导入:让学生回忆一下长度单位的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讲解:通过示范示例,解释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让学生跟随练习。
4.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的掌握。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他们对长度单位转换的掌握情况。
2.讲解:介绍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示范。
3.操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强化他们的计算能力。
4.综合练习:设计几道综合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六、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的转换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相信大家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以及设计的作业题目。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和掌握,如有疑问请随时向老师提问。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长度单位(94页)精品课件
厘米
图钉的长 大约1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返回
认识厘米
例3
例3.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如何测量纸 条的长度呢?
要想知道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厘米” 作单位的尺子进行测量。
返回
认识厘米
尺子的0刻度对 准纸条的左端。
纸条的右端对着“5”, 纸条的长度就是5厘米。
返回
认识厘米
返回
认识线段及画法
4.下面的图形各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 4 )条
( 5 )条
( 5 )条
返回
认识线段及画法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线段的特征:(1)线段是直的;(2) 有两个端点;(3)可以量出长度。 2.量线段长度的方法:线段一端与尺子的 刻度0对齐,另一端对着的刻度就是线段 的长度。
认识线段及画法
像
、
、
这样直直的,
可以量出长度的线就是线段。
返回
认识线段及画法
线段的特征:
线段都是直的; 有两个端点; 可以量出长度;
返回
认识线段及画法
尺子的刻度0与线段 的左端对齐。
右端对着的刻度就 是线段的长度。
这条线段的长是2厘米。
返回
认识线段及画法
例 7 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1)先确定一个端点。 (2)再把尺子的刻度0与端点对齐。 (3)从刻度0开始沿尺子画到刻度3的地方,标出右侧端点。
1米
1米=100厘米
返回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1米=100厘米
100厘米= 1米
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返回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概念: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1厘米=10毫米=0。
1分米=0。
01米=0。
00001千米)认识米:(1)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3)米用字母“m”表示。
(4)1米=100厘米。
认识厘米:(1)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
(3)厘米用字母“cm”表示。
(4)1米=100厘米。
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练习题一、填空1、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
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候,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左端,再看物体右端右端对着几。
二、换算5米=()厘米500厘米=()米4分米=()厘米5000毫米=()分米3000毫米=()米6分米=()毫米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一支粉笔长10()教室长7()小军身高12()数学书长210()小树高3000()文具盒长20()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分米)。
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米)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候,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左端,再看物体右端右端对着几。
二、换算5米=(500)厘米500厘米=(5)米4分米=(40)厘米5000毫米=(50)分米3000毫米=(3)米6分米=(600)毫米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一支粉笔长10(厘米)教室长7(米)小军身高12(分米)数学书长210(毫米)小树高3000(毫米)文具盒长20(厘米)。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知识要点
1.长度的概念与单位
2.厘米、分米、米的换算
3.实际问题中长度单位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长度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2.能够进行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1.长度单位的理解与转换;
2.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实际问题中如何正确选择并运用长度单位。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长度单位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5分钟)
1.解释长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常见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2.教授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
3. 练习(20分钟)
1.让学生完成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
2.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4. 拓展(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长度单位换算问题,并进行讨论。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认学生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实际问题,用长度单位解决。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对长度单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否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请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长度的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长度的单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的意义和单位。
2.掌握米、分米、厘米的换算。
3.能够正确使用长度的单位进行计量。
4.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长度的比较和计算。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米、分米、厘米的换算方法。
2.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较好掌握米、分米、厘米的换算。
2.能够准确地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和比较。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和教具:长度单位的图片、绘画板、米尺、量尺等。
2.已备好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几种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了解长度的基本
概念。
第二步:讲解
1.讲解米、分米、厘米的概念,并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第三步:实践
1.给学生布置几道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让他们动手实践,巩固所学
知识。
六、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长度的单位,并掌握了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使用这些长度单位来测量和比较物体的长度。
七、作业建议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自行收集一些长度单位的实物,并进行测量和比较。
八、延伸阅读
1.了解更多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
2.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并尝试用长度单位进行解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方法,提高对长度的测量和计算能力。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向老师请教。
《长度单位》课件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共103张PPT)
提升点 1 拃在生活测量中的用途
3.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老师用
,大约( )拃长。我用
量,大约(
。略
量 )拃长
提升点 2 用统一格子长度测量高度
4.(易错题)比高矮。 小马大约有( 5)个[高。 绵羊大约有( 3)个[高。 松鼠大约有( 2)个[高。
辨析:从下往上数各有几个[高。
知识点 1 直尺的作用及各部分名称
夯实基础
1. 在合适的答案后面画“√”。
桌子高:
(1)
8厘米
(
)
80 厘米 (
)
8米
(
)
当堂检测
2.想一想,连一连。
20米
1米30厘米
10厘米
当堂检测
3.测量下列事物该选用哪种长度单位?分一分。
①
②
②③ 用厘米作单位
③
④
①④ 用米作单位
当堂检测 易错辨析
4.哪条线段长?估一估,量一量。
( 3 )cm
厘米
1米 比一比,你觉得米和厘米 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比1厘米长很多。
探索新知
2.在米尺上寻找1米和1厘米的关系。 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100厘米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米 1米=100厘米
探索新知
小试牛刀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 (1)我们的教室宽约6( 米 )。
探索新知
画法
先在纸上对应刻度0和刻度3处各画一个点, 再沿尺子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
探索新知 探究点3 认识常用的测量工具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同学们还知道 哪些测量长度的工具?
测量轮
探索新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长度单位-断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课件(共13张PPT)
断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名称:理解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本质,学会用断尺测 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即“尾巴-开头”。
1
目录
CONTENTS
导入
知识讲授
课堂练习
小节
2
导入
3
这支铅笔的长度是多少呢?
4
知识讲授
Hale Waihona Puke 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第一步:先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 第二步: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 第三步:读数,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物
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没有 “零” 刻度,有 “3” 刻度, 我可以从3厘米的地方开始量。
可是现在断尺上没有“零”刻度,我们应该把 铅笔的左端对准哪个刻度测量呢?
有了!我们把断尺上3厘米的刻度假想成“零” 刻度去量。先把铅笔的左端对准断尺的3cm, 然后看看铅笔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再用右端对 着的刻度减去左端对着的3cm,算出的结果就 是铅笔的长度。
第三步:物体的右端对着的刻度减 去物体左端对着的刻度,即“尾巴- 开头”,算出的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课堂练习
树叶的长度( 5 )cm
11
小结
断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物体的长度= 尾巴-开头
小朋友,再见!
6
断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9-3=6(厘米) 谢谢你们帮我,本来断尺也能测出铅笔
的长度,我们去游乐场玩吧!
断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9-3=6(厘米)
验证方法
6cm
1cm
9-3= 6(cm)
总结方法
断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第一步:先把物体的左端对准断尺 上的一个整厘米刻度;(开头)
第二步:看物体的右端对着断尺上 的刻度几;(尾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
60厘米 – 29厘米 = ( 31
)厘米
45厘米 + 48厘米 = ( 93
77米 – 16米 = ( 61 )米
)厘米
50米 + 32米 = ( 82
)米
一根绳子长91厘米,剪去18厘米 还剩多少厘米?
91 – 18 =73 ( 厘米)
答:还剩73厘米。
一根绳子长91厘米,剪去一些后 还剩73厘米,剪去了多少厘米?
1米
1米=100厘米
判断题:对打 √ , 错打×.
1.小明的铅笔长约8厘米.(
√
×
)
4.语文课本的宽约10米.(
.
.
3.教室的长约8厘米. ( × )
×
)
填上合适的单位(米、厘米)
1 一张贺卡宽8( 厘米 ) 2 一棵圣诞树高1( 米 )35( 厘米 ) 3 一块蛋糕厚约10( 厘米 ) 4 同学们的手掌宽约5( 厘米 ) 5 操场跑道长100( 米 ) 6 一把米尺长100( 厘米 ) 7 小朋友身高1( 米 )28( 厘米 ) 8 一座楼房高30( 米 ) 9一辆汽车长8( 米 )
要用尺子来度量!
认识尺子和了解尺子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尺子上每10个小格就是1厘米
量一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图钉
长约1厘米
画一画:
• 请画出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
量一量:
• 拿一把米尺,量一下伸直的 两臂,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这是一把直尺.长度为1米.
这把1米的尺子上有100厘米.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版二年级 数学第一单元的《长度单位》第二课 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认识米课件(共20张PPT)
随堂练习
2 拿一根绳子,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巩固拓展
把两根5米长的木棍接起来,捆在一起的部分 长1米,接好后的木棍长多少米?
1米
5+5-1=9(米) 答:接好后的木棍长9米。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米” 作单位。
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课后动手测量自己的卧室,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易错举例
96厘米 <> 1米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没有正确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只比 较数的大小,而忽略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不同。
温馨提示:
在比较长度时,一定要结合数据和长度单位两方面 考虑。长度单位不相同时,先统一单位之后再比较。
巩固拓展
填空。
1米=(100 )厘米 8米+7米=(15米 )
35厘米+10厘米=(45厘米) 55厘米-20厘米=(35厘米)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1.长度单位—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测量? 量一量文具盒的长、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比一比,看谁量得快!
新知导入
试一试
我是这样量的,用直尺量。
用米尺试试吧!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 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1米有多长?
活动要求: 1.先猜一猜1米的长度,可用手势比划 2.拿出卷尺,同桌之间比一比。 3.各小组互相量一量,从脚底起,1米到了身体的什么部位。 4.想一想,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上
填一填:
1米-10厘米=( 90)厘米。 20厘米+80厘米=( 1)米 2米-1米=(100)厘米 100厘米=( 1)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教学例1。
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
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
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
的意思。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
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
(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
)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
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
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
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
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
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五、布置作业。
回家量一量身边比较短的物品,看一看都是几厘米?记下来告诉老师。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