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归来》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考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本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1. 古诗文默写。
(1)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_______。
(杜牧《清明》)(2)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小语在做数学题时尝试了多种解法都找不到思路,随手在图形上添加了一条辅助线就解出来了。
不禁的令人想到陆游《游山西村》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语与小文即将分别却不知何时相见,小文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的感慨,小语却乐观地宽慰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两人随后到公园散步,小文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有所好转。
【答案】①. 牧童遥指杏花村②. 苔痕上阶绿③. 山重水复疑无路④. 柳暗花明又一村⑤. 相见时难别亦难⑥. 东风无力百花残⑦. 海内存知己⑧. 天涯若比邻⑨. 几处早莺争暖树⑩. 谁家新燕啄春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本题中注意“牧、遥、苔、疑、暗、残、己、涯”等字要正确书写,描写生机勃勃的春景的诗句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2. 根据语境作答。
中考在即,为了提醒学生珍惜时间,激发学习热情,徐州市某中学准备举行“古人智慧·时光印记”主题讲座,以下是小语准备的宣传单文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高中现代文阅读经典试题(含答案)doc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向死而生江弱水①中国古典诗歌最富于人间情怀,死亡向来不是一个突出的主题。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死亡不可究诘,不理会才好。
庄子说“死生亦大矣”,他要我们从更高的观点超脱一些来看待生死物我。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庄子的态度是“吾将曳尾于涂中”,好死不如赖活着。
《楚辞》里的《招魂》与《大招》,将死者阴魂所在的幽冥界刻画得凶险愁惨极了,而人好吃好喝,好玩好乐,死者都要魂兮归来,活人更没有理由不及时行乐了。
《古诗十九首》里有着最多关于快活的谏言:“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②中国人的生死观,大抵都在这些“惊心动魄”的直白诗句中了。
陶渊明是大诗人中直接讨论过生死问题的,他的态度很是旷达:“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但他感叹于“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与《古诗十九首》仍然没什么两样,其对治死亡的良策也是酒:“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③欢乐极兮哀情多。
汉灵帝时,京师婚礼上常奏丧家之乐,酒酣之后续以挽歌,哀乐过人的魏晋之士也是一高兴就大唱其挽歌。
宋人百戏中有真人化装成骷髅在街头表演的,这边是小孩子好奇地迎上去,那边是妇人安详地给娃儿喂奶。
这不是恶趣和搞怪,而是参透了生命本味的豪举,因为他们敢于让惨怛的死与鲜活的生相摩相激。
更不用说那种英雄主义的直面死亡,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和《左传》中“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都是想通过人类记忆的力量来克服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让历史成为我们超越死亡的津梁。
凡此种种,说明中国人对生与死的看法其实很通脱,大有一种向死而生的气概。
④能够感受悲哀的心灵是健康的,能够从悲哀中宣泄与净化的心灵是强壮的。
南朝《子夜四时歌》有一首春歌:“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为什么春鸟的鸣啭给人的感觉竟然是“哀”呢?其实在音乐的审美上,“哀”的事实判断就等于“好”的价值判断。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血雨腥.( )风应有涯.(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即.( )为家②应有涯.( ) ③取.( )义成.( )仁(3)这首诗从体裁上来看,属;从内容来看,是。
诗中押韵的字是。
(4)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2.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的哪句诗的意境相同?(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3.(河北中考)观察下面四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1)图片1、图片2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2)图片3中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为它补写下联。
(3)图片4中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无数中华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B.寒冷的雪地中,小明看到那位老人不慎摔倒,当即取义成仁....,出手相扶。
C.教育脱贫的最美践行者张桂梅殚精竭虑....,让当地许多贫困家庭的女孩实现了读书梦。
D.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的价值和作用,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和平建设时期,都注重用文艺的方式凝聚力量、鼓舞人心。
5.下面诗句中运用了典故的一项是( )A. 断头今日意如何B. 旌旗十万斩阎罗C. 此头须向国门悬D. 人间遍种自由花6. 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南国烽烟正十年。
2020年湖北省荆门市烟垢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0年湖北省荆门市烟垢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有一个狮子军贾平凹我体弱多病,打不过人,也挨不起打,所以从来不敢在外动粗,口又浑,与人有说辞,一急就前言不搭后语,常常是回到家了,才想起一句完全可以噎住他的话来。
我恨死了我的窝囊。
我很羡慕韩信年轻时的样子,佩剑行街,但我佩剑已不现实,满街的警察,容易被认作行劫嫌疑。
只有在屋里看电视里的拳击比赛。
我的一个朋友在他青春蓬勃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我提着枪,跑遍了这座城市,挨家挨户寻找我的新娘。
”他这种勇气我没有。
人心里都住着一个魔鬼,别人的魔鬼,要么被女人征服,要么就光天化日地出去伤害,我的魔鬼是汉罐上的颜色,出土就气化了。
一日在屋间画虎,画了很多虎,希望虎气上身,陕北就来了一位拜访我的老乡,他说,与其画虎不如弄个石狮子,他还说,陕北人都用石狮子守护的,陕北人就强悍。
过了不久,他果然给我带来了一个石狮子。
但他给我带的是一种炕狮,茶壶那般大,青石的,据说雕凿于宋代。
这位老乡给我介绍了这种炕狮的功能,一个孩子要有一个炕狮,一个炕狮就是一个孩子的魂,四岁之前这炕狮是不离孩子的,一条红绳儿一头拴住炕狮,一头系在孩子身上,孩子在炕上翻滚,有炕狮拖着,掉不下炕去,长大了邪鬼不侵,刀枪不入,能踢能咬,敢作敢为。
这个炕狮我没有放在床上,而是置于案头,日日用手摩索。
我不知道这个炕狮曾经守护过谁,现在它跟着我了,我叫它:来劲。
来劲的身子一半是脑袋,脑袋的一半是眼睛,威风又调皮。
古董市场上有一批小贩,常年走动于书画家的家里以古董换字画,这些人也到我家来,他们太精明,我不愿意和他们纠缠。
他们还是来,我说:你要不走,我让来劲咬你!他们竟说:你喜欢石狮子呀?我们给你送些来!十天后果真抬来了一麻袋的石狮子。
送来的石狮子当然还是炕狮,造型各异,我倒暗暗高兴,萌动了我得有个狮群,便给他们许多字画,便让他们继续去陕北乡下收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 14、圆明园的毁灭 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练习题积累运用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____”。
安澜.园(lán nán )灰烬.(jín jìn)玲珑.(lóng lŏng )剔.透(tī tì )不可估量.(liang liàng)武陵.(lín líng )二、读拼音,写词语。
为了xiāo huǐ()zuìzhènɡ(),三千多名侵略者fènɡmìnɡ()在园内放火。
圆明园中那金碧辉煌的diàn tánɡ()、充满shīqíng huàyì()的武陵春色以及各种hónɡwěi()的建筑和数不尽的艺术瑰宝,最终tǒnɡtǒnɡ()化为灰烬。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辉煌()南()北众星()() 不可()()()世()名奇()()宝1.上面词语中能形容某物非常有名的词语是__________;说明难以估计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我还知道像画线词语那样描写建筑物的词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和“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难道圆明园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吗?B.不能不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C.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吗?D.圆明园真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啊!阅读理解一、走近圆明园圆明园在_______西北郊,是一座__________的皇家园林。
它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____、____、____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高考古诗词古今异义词讲解及练习

高考古诗词古今异义词讲解及练习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
如:变 化 情 况示 例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 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兵(古:士兵;今:军队-战争) 词义扩大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 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 金(古:金属;今:金子) 丈人(古:老人;今:岳父)词义缩小义项减少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 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 义转 移涕(古:眼泪;今:鼻涕) 偷(古:苟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 走(古:跑;今:步行、行走) 狱(古:案件;今:监狱)感情色彩变化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 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 恨(古:遗憾;今:仇恨) 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锻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古今异义,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的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它也是高考常考的热点。
以《逍遥游》为例:词语古义例句今义志记载志怪者也。
志向、志气之到……去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常作代词、助词果然吃饱的样子腹犹果然。
不出所料虽然即使如此虽然,犹有未树也。
连词恶何,疑问代词彼且恶乎待哉。
恶劣、凶恶无名忘记功名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不为人知课堂练习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词语古义今义例句指示璧有瑕,请指示王行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以为以为神可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从而吾从而师之祖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词语古义今义例句用心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美人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左右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山东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诸侯故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南面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可怜可怜体无比可怜辜负好韶光于是吾祖死于是前进相如前进缶,……不必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智力可谓智力孤危长者以公子为长者婚姻胜所以自附为婚姻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语的古义。
魂兮归来原文

魂兮归来原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介绍《魂兮归来》原文
2.分析《魂兮归来》的内容和主题
3.探讨《魂兮归来》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正文
《魂兮归来》是一篇描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美诗篇,它通过对魂魄的呼唤,表达了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
文章以“魂兮归来”为主题,通过对魂魄的呼唤,表达了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
作者通过对魂魄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精神,表达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敬仰。
同时,文章也通过对魂魄的呼唤,表达了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
《魂兮归来》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篇文章通过对魂魄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精神,表达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敬仰。
同时,文章也通过对魂魄的呼唤,表达了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魂兮归来》的影响深远,它不仅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这篇文章通过对魂魄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精神,表达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敬仰。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总的来说,《魂兮归来》是一篇描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美诗篇,
它通过对魂魄的呼唤,表达了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 梅岭三章 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解析

1.(原创)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梅岭三章》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
诗人以“泉台”“烽烟”“血雨腥风”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又以“斩yán luó”的十万“旌.旗”、纷飞的“jiébào”、遍种人间的“自由花”等意象,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斩yán luó旌.旗jié bào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虑.不得脱(2)旋.围解(3)断头今日意.如何(4)取义成.仁今日事4.(2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B.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
C.“一带一路”将在非洲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D.许多内地教师心怀理想,奔赴新疆,开创新时代教育援疆的壮丽画卷。
5.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列诗句意境相同的一项是()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D.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6.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阎罗来比喻凶恶残暴的人,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形象,用在此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诗意。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2024届江苏省镇江市高三(最后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届江苏省镇江市高三(最后冲刺)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关注2019年考研的人都知道今年的分数线持续走高,很多专业国家线提高了十分,只有少数几个专业类别的国家线保持不变。
国家线的提升也反映了报考人数增加,让考研竞争更加激烈,分数线走高。
但如果你报考一些好院校,国家线并不是重点,很多院校和专业的分数线都非常高。
笔者知道一所普通一本院校,录取分数线是国家线,但调剂分数线已经高于国家线好几十分,这也可以看到今年高分人数明显增多。
更不要说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的分数线,国家线的参考价值可能并没有那么有用了。
虽然2019年一些院校的专业出现了缩招现象,但总体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加了,这也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计划。
现在教育部比较看重专业硕士的培养工作,招生数量增加,从往年数据可以看到,专硕的招生数量已经多于学硕。
(摘编自中国《微评教育》)材料二:(选自《中国教育报告》)材料三:研究生招生考试有哪些新趋势呢?(1)推免生数量逐年增多,推荐免试入学是近年研究生招生中比较成功的一种招生模式,受到广大高校与研究生导师的认可,也成为“双一流”学校重要的招生途径之一。
2020年,推免生招生计划人数呈上升趋势。
(2)非全日制招生遇冷,《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也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
对于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超过七成的考生是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
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说和做》素养提升练习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说和做》素养提升练习1.下列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典藉地壳.(ké)衰微仰之弥.高(mí)B.宝藏校.补(jiào)蔬懒兀.兀穷年(pài)C.秩序赫.然(hè)澎湃沥.尽心血(lì)D.深宵硕.果(shuò)抱谦目不窥.园(ku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快要下课了,很多同学心不在焉....。
B.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慷慨淋漓....,痛斥七国集团广岛峰会对中国的无端污蔑。
C.眼睛如同摄影师的镜头,同样的山水,定格的瞬间不同,捕捉到的信息也迥乎不同....。
D.小英在课堂上总是窃窃私语,英语老师气冲斗牛....,勃然大怒,对小英进行了严厉批评。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文学文化常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形象。
B.“仰之弥高”与“钻之弥坚”都出自《论语·子罕》,是子路赞颂老师孔子的话。
C.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为“望闻问切”,其中“望”指望诊,即观察病人的气色、形态、动作等。
D.“气冲斗牛”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
阅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完成各题。
4.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
5.为刻画闻一多先生的学者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
请品析下面的句子。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6.说说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怀念,也是不能忘记的韩小蕙①不知为什么今夏的雨水这么多,天雷滚滚,老是让我想起天堂里的张洁。
②我跟张洁认识于1986年,那是她以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不久,我任职的单位光明日报社派我采访她,从而有了36年的亲密交往史。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Ⅱ名校11月模考试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11月模考试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湖南长沙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昭关①冯至伍子胥在郑国和陈国绕了一个圈子,什么也没有得到,又回到楚国的东北角,他必须穿过这里走到新兴的吴国去。
他知道应该怎样隐蔽自己:他白昼多半隐伏在草莽里,黄昏后,才寻索着星辰指给他的方向前进。
秋夜,有时沉静得像一湖清水,有时动荡得像一片大海。
①身体疲乏,精神却是宁静的,宁静得有如地下的流水。
他自己也觉得成了一个冬眠的生物,忘却了时间。
他有时甚至起了奇想,我的生命就这样在黑夜里走下去吗?可是那有时静若平湖,有时动若大海的夜渐渐起了变化,里边出现了岛屿,他不能这样一直无碍地走下去了,他的夜行将要告一个结束。
昭关在他的面前了。
楚国在这里屯集了一些兵,日夜警醒着怕有间谍出没。
一个没有节传的亡人,怎么能够从这里通过呢?一天,他在晓色朦胧中走到昭关山下的一座树林里,雾气散开后,从树疏处望见一座雄壮的山峰,同时是一片号角的声音,刹那间他觉得这树林好像一张错综的网,他一条鱼似的投在里边,很难找得出一条生路。
他在这里盘桓着,网的包围仿佛越来越紧,他想象树林的外边,山的那边,当是一个新鲜的自由的世界。
蚕在脱皮时的那种苦况,现在的子胥深深地体味到了。
子胥觉得新皮在生长,在成熟,只是旧皮什么时候才能完全脱却呢?子胥逡巡在这里,前面是高高耸起的昭关山,林中看不清日影的移动,②除却从山谷里流出来的溪水外,整个的宇宙都好像随着他凝滞了。
怎样沿着这蜿蜒的溪水走入山谷,穿过那被人把得死死的关口,是他一整天的心里积着的问题,但是怎么也得不到一个适当的回答。
夜又来了,远远有豺狼号叫的声音,树上的鸟儿们都静息了,只剩下鸱枭间或发出两三声啼叫。
③使人的心境感到几分温柔的,也只有那中间不曾停顿一刻的和谐的溪水。
他听着这溪声,稔熟,亲切,仿佛引他回到和平的往日,没有被污辱的故乡。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送别怀人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送别怀人诗一、离别的感情。
(1)首先,不少送别诗专为朋友的落魄而写,真诚地劝慰,别后的思念、牵挂与勉励就占了此类诗的绝大部分;(2)自此一别,山长水阔,当然也有对朋友的依依不舍;(3)朋友的遭遇也容易引起共鸣,所以有一些诗也表达了对朋友才能品德的无限赞美与羡慕之情;(4)借送别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对政治局势,或对现实际遇,表达自己的关注或对未来的思考。
(5)还有一部分送别诗,送别只是媒介或桥梁,诗人真正要做的,其实是借送别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二、送别诗的一般套路:1、绝句写法往往是开篇点明送别之义,中间部分呼应题中的意思,结尾抒分别之情;2、律诗,首联往往说明离别的原因;或将出发点与目的地相对举;或设想旅程的艰难。
颔联与颈联通常描写眼前景及与离别情绪相关的景物;或设想路途之景及所到之地之景。
尾联抒情,依所送之人的不同,或勉之以事业成功,期之以遂意如愿;或叙羡慕;或加劝慰等等。
三、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①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②,狐塞③接云中④。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
②横代北:横亘在代州之北。
③狐寒;飞狐塞的省称。
塞,边界上的险要之处。
④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魏绛复从戎”句,诗人将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保卫边疆。
B.第一首诗的颔联,“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
这两句诗写出诗人与魏大分别时的惆怅之情,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慷慨激昂转为低沉悲切。
C.第二首诗的首联,语言富于对称美,“青”和“金”显出色彩美。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满分:45分,时间:3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8分)1.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6分)丛莽()旌旗()当纸钱()fēng()烟 jié()报血雨xīng()风2.根据要求填空。
(6分)(1)李清照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所畏惧的人生姿态。
《梅岭三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同样有这种气势。
(2)《梅岭三章》中表现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的同志们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是古代仁人志士推崇的一种生死观,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4)《梅岭三章》中作者预言反动派必败,革命必将胜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投身革命/即为家B.取义成仁/今日事C.人间遍种自由/花D.血雨腥风/应有涯4.对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南国烽烟正十年。
(借代,“烽烟”代指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B.人间遍种自由花。
(借喻,“自由花”喻指革命成功、人民获得自由。
)C.取义成仁今日事。
(引用,“取义成仁”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真理、为人民的解放而勇于牺牲。
)D.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疑问,表现作者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
)5.下面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出台对华为的经济制裁,要求所有使用美国半导体设备的企业,停止给华为供货从此,伤痕累累....的“中国芯”,一直牵动我们的心。
《梅岭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梅岭三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丛莽.(mǎng) 旌.旗(jīng)B.阎.罗(yán) 国门悬.(xuán)C.有涯.(yá) 当.纸钱(dāng)D.遍种.(zhòng) 血雨腥.风(xīng)2.对下列诗句中的词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旌旗十万斩阎罗”中的“斩”字寓指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强烈抒发了作者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决心。
B.“此头须向国门悬”中的“须”是“必须”的意思,写出了作者的无奈、伤悲之情。
C.“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字暗含轻快、欢欣、联翩而至之意,富有生命力和感情色彩,抒发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取义成仁今日事”中的“取义成仁”可理解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现了作者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险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小序和三首诗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自表达不同的意思。
D.作者虽处于危难之中,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很坚定。
4.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课内品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7题。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5.“断头今日意如何”从全诗看起什么作用?6.分析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7.“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两句紧扣“”(填写诗句),表明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8—10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魂兮归来阅读答案.doc

魂兮归来阅读答案我们从小开始做阅读题,大家做阅读题的水平如何呢?那会怎么写魂兮归来这篇阅读呢?来看看这篇阅读的答案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是魂兮归来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魂兮归来阅读①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
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②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花迷了眼,丢了心?③康德曾说:“有二事焉,常在此心,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内则为德性。
”但是在今天,当我们只会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空中生长的朵朵浮云时(郭敬明),谁还能理解昔日哲人心中的敬畏之情?当“简单”的《老鼠爱大米》唱红大江南北时,谁还会重拾“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般泛黄的感动?④当今的文化生活常流于简单、幼稚。
无可否认,青春文学确实能带来梦幻般的感动,通俗歌曲也不失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倘若这一切成为文化的主流,当一个人沉浸于其中难以自拔时,很难想象他能直面现实,让心智与身体共同成长。
⑤当今文化生活的另一股暗流便是平庸、浮躁的喧嚣。
每天,大量的娱乐新闻让人们津津有味地咀嚼明星的绯闻琐事,各类“速读名著”“小故事里的大智慧”常驻畅销书列。
以至于有人不无忧心地说,当绿蒂主动投怀送抱时,维特还有什么烦恼?⑥一个人可以忍受物质生活的贫困,却不能不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贵。
类似的文化快餐除了提供暂时的声色之娱,还有什么能留驻心田,在心湖里回荡几许波纹呢?⑦个体的精神文化缺失令人遗憾,但当其成为整体性的精神信仰缺失,便是可悲甚至是可怕的情形了。
⑧中国旧有的三纲五常已被破除,新生的文化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我们,是否也成为了迷惘的一代?⑨魂兮,归来。
⑩所幸的是,人文精神并未完全流失。
当年轻志愿者马骅在梅里雪山间失去生命时,便将诗人的理想主义带到了那里,成为了插在精神雪峰上的标杆;当昆曲在大学校园引起轰动时,不由让人相信,传统的文化经典对于麦当劳下长大的年轻人仍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大学语文》部分思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部分思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大同》篇的艺术感染力除来自儒家用世的情感之外,还来自于文字的表达,试总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法。
答:(1)注意找出文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用”、“归”、“公”。
再如“礼”、“纪”、“里”、“知”、“起”。
再如“让”、“常”、“殃”、“康”。
先秦许多散文中都注意谐韵。
(2) 注意这篇文章的文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
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气势。
(3)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结合《七月》将周代农民一年的劳动生活按时间顺序作一简要的概括。
答:正月:于耜、纳于凌阴二月:举趾农作、其蚤,献羔祭韭、播百谷三月:女子求柔桑、采蘩;条桑,伐远扬四月:无五月:无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食瓜八月:(采)萑苇、载绩、其获、剥枣、断壶九月:授衣、叔苴、采荼薪樗、筑场圃十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获稻、为春酒、纳禾稼、农夫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乘屋、涤场。
飨酒、杀羔羊,跻彼公堂十一月:于貉,取狐狸为裘十二月:其同,载缵武功、凿冰(注:均用夏历标示。
)你觉得《七月》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劳动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情变化?答:(1)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2)为公子裳,为公子裘,食我农夫(喜悦);(3)嗟我农夫,上入执宫功(忧虑);(4)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满足)。
对诗中“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一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传统的看法认为“春女感阳气而思男”,“悲则始有与公子同归之志,欲嫁焉”,近代以来学者提出这句是指身为奴隶的采桑女内心伤悲,害怕被贵族公子强行娶走。
你觉得哪种理解更为合理?说说你的理由。
答:此题分歧产生于“殆”字解释的不同。
“殆”解释为“始”,是传统的训诂,即指将要发生的事,是自己所愿望;近代以来将“殆”解释为“只怕”。
传统的说法以郑《笺》为代表,近代解释以郭沫若为代表。
汕头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

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B.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竟在这异国他乡萍水相逢....,都高兴得不得了。
C. 如果开始不成功,就多次努力,不行再放弃,没必要为此自惭形秽....。
D. 我们有些同学在作文中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这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
2.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为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会可以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会多些。
(将“或许”移至“这样”后)B. 许多观众看完《战狼2》激情满怀,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使观众不约而同地喊出“厉害了,我的国”。
(删掉“使观众”)C. 央视《朗读者》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删去“的缘故”)D. 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把“无时无刻不忘”改为“无时无刻不在”)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3.请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______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表现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______ ?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______ ,______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请将李商隐的《无题》一诗补充完整。
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_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 ______ 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 ______ ,便是敬。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测试[新人教版]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测试[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283ec3680203d8cf2f241c.png)
梅岭三章1.(原创)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梅岭三章》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
诗人以“泉台”“烽烟”“血雨腥风”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又以“斩yán luó”的十万“旌.旗”、纷飞的“jié bào”、遍种人间的“自由花”等意象,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斩yán luó阎罗旌.旗jīngjié bào捷报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虑.不得脱估计(2)旋.围解不久、随即(3)断头今日意.如何想法(4)取义成.仁今日事成全、实现4.(2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B.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
C.“一带一路”将在非洲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D.许多内地教师心怀理想,奔赴新疆,开创新时代教育援疆的壮丽画卷。
5.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列诗句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A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D.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6.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用阎罗来比喻凶恶残暴的人,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形象,用在此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诗意。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隧.洞(suí) 干瘪.(biě) 簇.新(cù)B.舵.手(duò) 埋没.(mò) 阎.罗(yán)C.飞窜.(cuàn) 蠢.笨(chǔn) 翡.翠(fěi)D.熄.灭(xī)困乏.(fá) 喷薄.(báo)2.下面诗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B.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C.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D.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涯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他将《黄河颂》读得抑扬顿挫,他的朗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园林工人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的街心公园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C. 一群血气方刚的战士在冰冷的洪水中用年轻的躯体筑起一道道人墙。
D. 小齐、小何和安安约好在公园见面,安安不期而至,小齐和小何很高兴。
4、下面是小张在旅途中听到的关于长江主题线路的热议,请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湖南城头山遗址是迄今国内发现最早古城址,享有“中华城祖·世界稻源”,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
B. 通过统筹长江沿线地区文化和旅游资源,使长江旅游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 是否能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等重要机遇,有利于推广特色旅游产品,增加互动吸引。
D. 博大精深的长江文明,能让人们在探寻它的起源、发展脉络和灿烂成就的过程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
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②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积累运用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10分)xiānɡ qiàn pénɡ sōnɡ qián bèi cāo zònɡ tǒnɡ zhìhuǐ miè hónɡ wěi lǚ xínɡ biān jiānɡ chuǎnɡ dànɡ二、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玲珑.剔透(nónɡ) 瞒.着(mǎn) 宏.伟(hónɡ) 舀.水(yǎo)B.有恃.无恐(sì) 抖擞.(sǒu) 倾泻.(xiè) 惶.恐(huánɡ)C.鳞.爪飞扬(lín) 灰烬.(jìn) 熏.烤(xūn) 亥.时(hài)D.万马齐喑.(yīn) 挑剔.(tì) 搅.动(jiǎo) 步履.(lǚ)三、组词。
(4分)擞( ) 熏( ) 辉( ) 珑 ( )玲 ( ) 侵( ) 辉( ) 搅 ( )四、多音字组词。
(3分)chónɡ( ) jiànɡ( ) zhuǎ( )重< 降< 爪<zhònɡ( ) xiánɡ( ) zhǎo(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3分)抖擞()不拘一格()任意()估量( ) 珍贵( ) 启示()六、选词填空。
(3分)销毁毁灭1、火山喷发,岩浆流出来了,把周围的生物全部都( )了。
2、侵略者为了( )罪证,在园内放了一把大火。
持续连续3、大火( )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4、阴雨连绵的坏天气( )了半个月,实在叫人难受。
七、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
(8分)( )( )闻名( )心( )虑 ( )心( )血得( )( )形兴( )( )烈 ( )( )远扬( )( )多端 ( )( )多谋褒义词: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贬义词: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八、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魂兮归来
①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
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
②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花迷了眼、丢了心?
③康德曾说:“有二事焉,常在此心,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内则为德性。
”但是在今天,当我们只会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空中生长的朵朵浮云时(郭敬明),谁还能理解昔日哲人心中的敬畏之情?当“简单”的《老鼠爱大米》唱红大江南北时,谁还会重拾“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般泛黄的感动?
④当今的文化生活常流于简单、幼稚。
无可否认,青春文学确实能带来梦幻般的感动,通俗歌曲也不失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倘若这一切成为文化的主流,当一个人沉浸于其中难以自拔时,很难想象他能直面现实,让心智与身体共同成长。
⑤当今文化生活的另一股暗流便是平庸、浮躁的喧嚣。
每天,大量的娱乐新闻让人们津津有味地咀嚼明星的绯闻琐事,各类“速读名著”“小故事里的大智慧”常驻畅销书列。
以至于有人不无忧心地说,当绿蒂主动投怀送抱时,维特还有什么烦恼?
⑥一个人可以忍受物质生活的贫困,却不能不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贵。
类似的文化快餐除了提供暂时的声色之娱,还有什么能留驻心田,在心湖里回荡几许波纹呢?
⑦个体的精神文化缺失令人遗憾,但当其成为整体性的精神信仰缺失,便是可悲甚至是可怕的情形了。
⑧中国旧有的三纲五常已被破除,新生的文化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我们,是否也成为了迷惘的一代?
⑨魂兮,归来。
⑩所幸的是,人文精神并未完全流失。
当年轻志愿者马骅在梅里雪山间失去生命时,便将诗人的理想主义带到了那里,成为了插在精神雪峰上的标杆;当昆曲在大学校园引起轰动时,不由让人相信,传统的文化经典对于吃着麦当劳长大的年轻人仍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⑪一个人仅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
对于青少年而言,精神之魂也许并不在远处,而在被重重伪文化掩盖的内心深处。
1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一致
....的一项是( )(3分)
A.青春文学和通俗歌曲会让青少年一代逃避现实,并抑制其心智成长。
B.一个能忍受物质生活贫困的人,就必定能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贵。
C.在精神信仰出现断层的现阶段,我们无一遗漏地成为失去魂魄的迷惘的一代人。
D.在精神信仰缺失的年代,我们不要急于在忙碌而又浮躁的外部社会生活里寻找,而是应该回归内心,反求诸己。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
..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中心论点是呼唤优秀传统思想和文化回归。
B.开头段用自然界“无核的果实”和“没有米粒的稻穗”作为事实论据引出下文论题,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⑦段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从个人层面延伸到国家角度论述精神信仰缺失的影响。
D.本文语言朴实凝练,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写作的时候多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14.第⑩段中写年轻志愿者马骅和昆曲在大学校园里引起轰动有什么作用?请你再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事例。
(4分)
答:
12 3 D
13 3 D
14 4 马骅与昆曲引起校园轰动两件事在文中作事实论据,证明青少年的
内心深处还是存有和乐于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
举例1:梨园戏昆曲,走进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厦门大学、泉
州师范学院等高校。
尤其在厦门大学的演出,一千多个位置座无虚席,
演出结束后,主创人员与学生面对面长达半个多小时的交流之后,学
生们仍意犹未尽,提问之踊跃,气氛之热烈,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传统
戏剧依然感兴趣并喜爱。
举例2:荆州市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献出了自己宝贵
的生命。
他们遵循的还是见义勇为的文化传统。
举例3:国学研究;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三字经》《弟子规》进入
小学语文课本,小学生熟能成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