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1. 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 分析意象,理解意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3. 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点】1. 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2. 意象对诗歌的作用【教学难点】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教学过程】1. 单元简介提示学习重点:意象的分析。
“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
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者心中的物象。
说白了,就是诗歌中出现的带着作者感情色彩的描写对象。
2. 从意象角度理解《沁园春·长沙》①诵读:有力、激昂②解析: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得到的信息:时间、地点提问:喜欢哪一句?答案:“独立寒秋”,“寒秋”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意境。
→气魄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眼前之景,即意象出来了。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山是万山,是红遍,林是层林,是尽染。
秋天来的时候,为大地铺上了一层红地毯,不平整,有褶皱。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看,湘江碧绿澄净。
透:a.透明,湘江清澈;b.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eg.熟透了整条湘江都是碧绿澄净的。
百条大船,千帆竞争,百舸争流→壮观“鹰击长空”仰望;击,很强力度的动作“鱼翔浅底”翔,轻快、自由“万类霜天竞自由”: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的自由自在的舒展着C.学生体验:闭眼想象该图景D.与前人写秋之作对比“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歌鉴赏三个“三”
(一)三意-----意念、意象、意境
意念是诗人压迫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言志",志 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是诗歌的立意。意在笔先,是诗人创作的首要因子,也是鉴赏要把握的首要目标。
意象,是诗人表情达意时所借用的物象(形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
?:分析诗句。鉴赏不能脱离原诗。注意两点:一是用是一般的语言描述境界(翻译),抓住意象并分析其作用;二是用两个双音词或一个四字语概括诗歌意境,如恬静、幽静、壮阔、雄奇,凄惨、萧条、苍凉、悲壮、明朗疏淡等。
第三步:揭示感情。抓住诗句中的形容词、副词或动词,这些词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在用两个双音词或一个四字词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留念、思念,忧伤、悲愤,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忧国忧民,壮志难酬,寄情山水,羁旅愁思,别恨离愁,愤世嫉俗等。
(三) 三步-----指出手法、分析诗句、揭示感情
诗文鉴赏无论从哪个角度考察都离不开两个基本点:一是写了什么,即思想内容、作者的感情态度等;二是如何写,即表达技巧。
第一步:指出手法。可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层面考虑(答题时不必面面俱到,抓住突出或主要的方面):或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或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或表现手法:衬托、烘托、对比、比较、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委婉含蓄、以小见大、调用角度(远近、上下、总分、虚实、形声色味)等。
(二) 三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
题目,或揭示内容、或展示思路、或流露情感、或暗示手法、或分辨类型。
作者,出生年代、生活经历、思想性格,从而把握其写诗的感情基调和创作风格。
古诗鉴赏--意境意象
意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解 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 读 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
其他类—风、烟、霜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 沉楚天阔。” 陆游《蝶恋花》:“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其他类—人造物象类
舟、湖、长亭、灞(bà)陵(桥)、镜、灯(烛、蜡、 炬)等。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 之情。 杜甫《夔(kuí)州歌》“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心 若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 长亭晚,骤雨初歇。”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居易《照镜》:“皎皎青铜 镜,斑斑白丝鬓。” 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意 士。
象
的 特 定 意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 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 品格的追求。
义
花草类
浮
萍
意
、
象 的 特
浮 云
定
意
义
花草类—菊花
浮萍:漂泊不定。
意 象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的 (文天祥《过零丁洋》)
特 浮云:漂泊不定,喻游子。
2、花草类
意 象 的 特 定 意 义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意
象 花落:凋零,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
的 特
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人生、事业的挫 折,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2020浙江高考古诗词鉴赏之意象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 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月:诗人笔下的月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月有时圆如盘,有时残如钩。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 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晓风残月”这一弯残月,引起了词人太多的离 愁别绪。作者定是在离别之际,陷入沉思,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 解题步骤 • 1、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 将意象还原于语境中,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 2、结合诗歌注释,联系所学,进行知识迁移。 • 3、准确概括意象特征,明确意象内涵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 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 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 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 【答案】 • (2)砧声:砧,古代捣衣用的石头。妇女多在秋季为亲人拆洗缝制衣服,忙
到深夜。(1分)作者明月之夜“往事愁肠”夜阑不寐,听闻沉重的捣衣之 声,与细微的蛩鸣声、迢递的滴漏声,(1分)组成一个哀怨、凄凉、婉转 的交响乐曲,(1分)表现出对逝去丈夫的无比怀念,悲苦甚之。(1分) 【语言表达一分】
解读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
5解读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刘红玉u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蒙太奇与诗歌意象组合研究0内容之一(项目编号:2009F WX012)。
诗歌是最古老最根本的文学形式。
诗歌是艺术的精粹,是语言表情达意功能的集中体现,它典型地体现了语言的音乐美和视觉美。
诗歌是由意象组成的,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基本的单位和最活跃的元素。
意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象化表现,是诗歌的灵魂,是理解诗人情感世界、思想意图的关键,是一首诗的生命所在。
一、诗歌中的具象词汇诗歌是诗人用词构建出来的文学形式。
我们首先必须要了解词语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语言中没有任何词语可以完全等同事物或人的情感,但一些词语从表达效果来看比其他的词语更接近于事物。
从广义上看,词语可以分为抽象词(abstract wor d )和具象词(c oncr ete word )两种,但比较而言,具象词比抽象词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质。
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抽象的情感、感受,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更多地使用具象词汇。
威廉姆斯(W illi a m Carlos W illia m s)有句名言:No i deas bu t i n t h ings .(要事物本身,不要思想。
)他坚持任何抽象的概念和观点都必须有具体事物的依托才有实际意义。
具象词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体物象,而且被诗人打上了感情烙印,受到他们的思维加工。
如诗人常用/红豆0/莲花0/玫瑰0等具象词汇表达抽象的爱情;/月亮0/鸿雁0等表达思乡之情;/火0象征欲望;/冰0代表仇恨。
正是那些具象词汇从字面到感官,再从感官到情感,逐步真实地展示诗人抽象的思想。
诗人也希望通过具象词汇这个媒介将读者尽量拉近生活,使得读者也能像诗人一样受到同样的感染,使得诗人的思想和读者的思想更近距离地交流。
一个具象词可以生发一个意象,诗人借助于具象词和意象,使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也使诗的哲理意义更加丰富生动了。
二、诗歌意义的灵魂)))意象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象(m i a ge),诗歌中各种意象的运用使其抽象难懂之处变得具体生动,意象是诗歌意义的灵魂。
2020高三复习 诗歌意象的作用 练习及答案
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一赏析意象作用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杜甫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②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③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译文:暗淡的大红色官服十分贴身,一半披着一半拖在地上走出红色的大门。
衣袖里面藏着在苏州做的新诗本,衣襟上留着在杭州喝酒的污渍。
衣衫上的绯色经过梅雨季节发过霉已经褪落,衣衫经过冲洗仍然残留着一丝香气。
曾经放浪随意的三年生活过得很快,想丢弃空行囊,似乎不近人情。
鉴赏这是一首闲适诗,虽说咏的只是一件旧衫,但对旧衫的色香襟袖,穿衫的种种经历,都娓娓道来。
一件旧衫,便是坎坷生活的见证。
诗作用语细腻准确,显示出艺术造诣之深厚。
诗咏旧官服,实感慨身世。
首句即有自嘲老大之意,盖年老服绯衣而尚未服最高品级之紫衣。
颔联借故衫概括杭州、苏州数年诗酒经历,流露自得之意,此处可与同一年所作《吴郡诗石记》之文相参。
颈联承上句“旧”字,分写衫之“残色”、“故香”,寓恋旧之意。
尾联则明确道出恋旧心理,“烂熳三年”呼应颔联,末句言旧衣不可弃,则似暗喻旧臣不宜疏远。
全诗不加雕琢,对心理变化表现自如。
一领旧衣服,写得如此曲折委宛,如此多情,不但看出文字工夫,亦见性情之厚。
其中“襟上杭州旧酒痕”,已成名句,常为后人引用。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陆畅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诗歌形象1景物形象
花
梅花
菊花 杨花/柳
絮 野花
落花
兰花
高洁(唐以后) 坚贞不屈,春天的含义
孤傲 离愁别绪,游子思归
不为人知,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青春易逝 姿态优美,清高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柳岸晓风残月。
独怜幽草涧边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 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14
【常见设问2】分析意象作用
返回
(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2.[分析意象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返回
江上
董 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 ①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宗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
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什么作用?(4 分)
参考答案: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机,组成一幅动静 相间的江上秋色图;(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反衬了诗人的孤 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 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铁骑:金国军队。 河洛:泛指中原。
诗中描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引用原文
分析意象作用的五个角度
分析意象作用的五个角度
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2、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
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及”-腔的爱国情”。
意象在具体诗歌中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由具体诗歌决定。
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有的意象贯串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
诗人在抒发主观情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多个意象构成“意境”。
一、意象(景象)(一)意象的含义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寓意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的品质。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葱茏绿竹代表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隐士君子。
如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3.柳——“柳”者,“留”也。
柳枝依依,缠绵悱恻,古人常借柳抒发送别怀人的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分别时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杨柳依依的岸边,词人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是君子。
如宋代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歌颂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物象、意象、意境
物象、意象、意境物象、意象、意境在诗词中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分别起不同的作用。
一、物象和意象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渗透了诗人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
一般来说,诗人在写作时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写情志,化物象为意象。
如:《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在短短的四句(首段)用了六个含秋的意象,由花儿枯了,到草儿黄了,到天又黑了,夜又深了,秋风紧了,秋雨滴落了,秋天一日比一日凉了,由秋衰败写出了心的惨淡。
秋风秋雨相伴着守在长夜孤灯窗前的人儿,秋凉如许,人何以堪!这四句写秋夜的景色和离人的情绪,以景衬人,借景抒怀,从而点明了《秋窗风雨夕》的题意,主体形象的凄凉、孤独、悲伤之情(意)被这些叠加的意象渲染得淋漓尽致。
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
(心中有春气,秋是不会降临人间的——以意求象——或喜或悲、或绚烂或萧瑟)。
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
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蒙太奇手法: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来表情达意。
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
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
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古诗词意象的作用
古诗词意象的作用一、意象的概念什么是意象?“象”: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形象,“意”:诗人要传递出的情感思想,“象”是有形的、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客观存在的;“意”是无形的、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诗人要把无形的情感通过有形的东西把它传递出去,也就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所以说,意象是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是构成诗最基本的元素,诗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意象,这些意象的最初的出现往往是偶然的,它们是诗人在表现特定思想感情时从所见所闻中所挑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能和作者情感产生某种微妙的关系,而且,这些景象会慢慢被标签化,赋予了超过日常语言的意义,比如说到菊花就会想到淡泊名利、超然洒脱的隐士;说到鸿雁就会和乡思离愁一类的情感联想到一起……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感情,带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喻示着深刻的哲理。
意象包含的东西特别多,了解意象存在的意义,了解意象所隐含的含义,无论对我们进行诗词创作还是对诗词鉴赏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意象的作用1、使作品赏心悦目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之成为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能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地表达。
以《乌衣巷》为例: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对乌衣巷这个地方神往已久,但到了之后,看到了一片荒凉的景象,心中非常感慨,为了表达这种感触,他借用了三个意象:野草花、夕阳、家燕。
野草和夕阳都是荒凉、冷寂的意象,这里已是野草丛生,当然不复当年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夕阳总是给人日薄西山的感觉,家燕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它的意象也特别多,这里利用它栖息旧巢的特点,如果现在有人再跟着燕子走,看到的不是繁华盛景,而是普通人家了。
用意象表达使这首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如果不用意象表达,而是直抒胸臆:“谢安王导今何在,富贵荣华难久长。
”虽然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但诗意欠缺,诗味不耐品,很难像这首诗一样成为千古名篇。
如何分析意象或意境作用
如何分析意象或意境作用?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重点和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一、找出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无意象无以为诗。
古诗中使用的意象往往有多个;高考题要求找出意象,都带有一个特定要求;要找准意象,需要吃透题目要求。
再者,最重要的是表述,要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
不过,最终要看题干要求。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现出来的?解析:第一问从“花飞欲尽春”可以看出;第二问重在转述,“花飞”应转成一个名词性的意象——“飞花”。
答案:暮春。
飞花。
二、分析意象的内涵(特点)(1)研读诗歌,确定赏析意象。
每一首诗歌中往往有多个意象,高考题题目的意象都是确切的,吃透题目要求,通读诗歌,确定意象。
要找出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注意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
(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
理解意象的含义时,需要联想到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
①要揣摩把握诗中意象自身特点。
首先,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特征。
为此,要特别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
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是不同的。
其次,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
②理解意象特定的意义和内涵。
诗中不少意象由于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以及民族特殊的审美习惯,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如“柳”“月”“红豆”等,分析时可以联系,但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尤其是具体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瓢张说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
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
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
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
诗歌中意象的作用
诗歌中意象的作用意象一词常见于文学评论之中,它的含义大致如下:“意象是作家头脑中浮现的形象”,“意象是作品中的形象”,“意象是融合著作情谊的形象”,并且往往是指个别形象,而不是整幅完整的画面。
文学同艺术一样,都是使用意象来表情达意,其首要目标是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读者凭借文字描绘的图画而产生审美联想,让具有美感的经验或印象深刻的事物,在我们的脑海中重新显现它的影像光彩。
一首好诗必然具有真切感的意象,让读者吟咏诗句是能比物附情,留有生动深刻的印象。
意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有利于促进画面的生成古诗中出现的意象一般不止一个,而是一连串,且这些意象不是孤立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由颜色深浅、虚实、远近组成的一幅幅画。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写。
诗中句句都是意象,处处有景,也处处活动着诗人的身影,移步换景,景中有人,象中有兴,情义盎然,如诗如画,生动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一曲优美的春的颂歌!教学时,教师应声明:写景诗当然需要形象鲜明,突出景色特征,更主要的还应象中有人。
而学生也只有在准确的把握意象基础上及诗人观察方向,方可进入诗人的心灵,悟出真谛!很多时候,与其说我们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看画,看那些一系列鱼贯地越过的动态画面。
一个人是否善于读诗,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他能否将凝固不动的文字,迅速转换成活跃飞动的图画。
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其智力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好动不好静。
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授之以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必要的。
诗里绝不能没有画面,否则失去了依凭。
组织成的静态画面,是很难把激动的感受、深微的意绪表现出诗来的,诗歌画面之所以一般呈现动态,是要发挥“语景”之所长而掩其所短。
《钱塘湖春行》里出现了五个虚词:“初、谁、渐、才、最”,它们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是把一副副画面从外部串联在一起,此外,远近、俯仰,动静结合,有力的推动这些画面加速运动。
如何分析意象或意境作用
如何分析意象或意境作用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重点和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一、找出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无意象无以为诗。
古诗中使用的意象往往有多个;高考题要求找出意象,都带有一个特定要求;要找准意象,需要吃透题目要求。
再者,最重要的是表述,要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
不过,最终要看题干要求。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现出来的解析:第一问从“花飞欲尽春”可以看出;第二问重在转述,“花飞”应转成一个名词性的意象——“飞花”。
答案:暮春。
飞花。
二、分析意象的内涵(特点)(1)研读诗歌,确定赏析意象。
每一首诗歌中往往有多个意象,高考题题目的意象都是确切的,吃透题目要求,通读诗歌,确定意象。
要找出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注意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
(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
理解意象的含义时,需要联想到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
①要揣摩把握诗中意象自身特点。
首先,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特征。
为此,要特别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
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是不同的。
其次,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
②理解意象特定的意义和内涵。
诗中不少意象由于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以及民族特殊的审美习惯,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如“柳”“月”“红豆”等,分析时可以联系,但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尤其是具体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瓢张说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
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
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
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
从意象入手解读《艾青诗选》
从意象入手解读《艾青诗选》聂华苓说: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意象承担了诗歌的形象描绘功能、表情达意功能、审美价值功能等。
通过对意象的咂摸和涵泳,可以快速、准确、深入地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贴近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意象内涵:苦难和光明20世纪30年代,艾青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作。
这一时期的中国,外族入侵、山河破碎,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艾青的作品染上了强烈、深刻、直白的感情色彩,诗人选取“苦难”系和“光明”系的意象进行描绘,承载了诗人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对苦难祖国的挚爱、对光明未来的憧憬、对革命的使命和责任。
“苦难”系意象:土地、雪、旷野、铁窗……这一类意象的特点是忧郁、沉重、悲怆。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间,一场大雪飘然而至,艾青写下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中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啊”。
这片土地,不是诗人曾经游学的欧洲,是与他血脉相连、生死与共的祖国——中国的土地,更是被寒冷的雪封锁的土地。
这雪,是没有温暖的寒冷,是没有自由的压迫。
我们不禁想到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对中华大地的屠杀和蹂躏,国民党统治者的剥削和专制,都发生在艾青诗句中的土地上。
土地的意象,是国土,是故乡,是家园,是忍辱负重的中华民族,是颠沛流离的炎黄子孙。
“光明”系意象:太阳、煤、黎明、火把、启明星……这类意象,有着相似的特点,它们象征着光明和胜利,而且这种光明和胜利既是坎坷的,又是必然的,是一种重生和希望。
《太阳》中有远古的墓茔、黑暗的年代、沉睡的山脉、陈腐的灵魂等意象,我们应当看到,这种光明和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就如住在“万年的深山里”,“万年的岩石里”的煤一样,发出了“给我以火,给我以火!”的呐喊,那是诗人对革命、对奋斗的渴望与坚持,更突显了诗人必胜的信念和追寻的信仰。
二、表现形式:抒情和哲思艾青的第一次创作高峰,是从1937年至1941年,诗歌主要表现内容为国家民族的灾难、下层人民的困苦,以上文所讲的苦难系和光明系的意象为代表,这里不再赘言。
运用“意象”表情达意的成功案例
运用“意象”表情达意的成功案例一、引言公元1127年,军政实力日益强盛的女真族人挥鞭南下,掠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这一重大政治变故为北宋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李清照自然也不例外,“南渡”成为她人生的分界点,前后两个阶段的作品风格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丈夫去世,藏品遗失,政治诬陷,再嫁风波,多重打击让饱受折磨的李清照在哀怨愁苦中写下了多篇倾诉孤苦的词作,而《声声慢》正是这一时期易安居士的代表作品。
词中,李清照妙用叠词,连用意象,直抒胸臆,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联合运用,渲染烘托,层层推进,将浓郁的愁情之美营造得动人心魄,直摧心肝。
一首妙词的诞生,离不开意象的运用,而多种意象的巧妙组合更使得全词凝练含蓄,韵味深厚。
本文中,笔者将列举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类型与近年来意象组合方式的研究成果,以李清照《声声慢》为案例加以分析,进一步探讨意象组合理论在诗词创作中的应用问题。
二、意象类型与意象组合理论㈠什么是意象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许多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例如意象,它本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但涵义并不单一,有时指“意念中的形象”,有时指的是“意和象”,还有一说是接近现代文艺理论中的艺术形象。
有人说,“意象”来源于英文Image,是一个外来词汇,但据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所载,国外与“意象”联系最为紧密的英美意象派所提倡的Image,“是指运用想象、幻想、譬喻所构成的各种具体鲜明的、可以感知的诗歌形象。
”英美意象派的代表人物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爱米·罗威尔(Amy Lowell)都热爱中国古典诗歌并深受影响,而这正表现在他们提倡将自身情绪通过意象暗示出来而不是直接表达的主张上。
意象,顾名思义,落脚点在于“象”,物象是意象赖以立足的基本要素。
“意象”可以阐释为“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从物象发展到意象,是文学艺术创造性的跨越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诗歌鉴赏: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课型复习授课人刘红芳教学目标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2、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教学重点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教学难点1、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启发、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计划 1 班级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导入: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
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而将意象含义和具体诗句中的意思结合起来简要分析将是今后命题的方向。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一:解读意象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或者通俗的说,凡是自然之物融入作者主观感情就形成意象。
如果这么说很抽象的话,我们可以形象的举例说明,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其中的“花”和“鸟”,花本无情,鸟本无意,但感时伤别,融入作者情感以后,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二:出示教学目标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2、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三:解读目标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载体。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是诗人独特心声的表现。
千百年来,正是通过这些意蕴相对固定的意象内涵,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师生活动预设1、出示多媒体穿越意象的天空倾听诗人的心声——谈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 听教师解读意象。
3、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意象4、多媒体出示目标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5、教师解读目标感受他们独特的思想情感。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的内涵,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孤芳、傲雪凌霜的形象。
同时,意象在诗歌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往往带有表现作者情感的修饰词,修饰词的不同,诗歌的情感色调就不同。
如果把能带给我们温暖、希望、愉悦的词称为暖色调的词的话,那么相反,给我们孤独、寂寞、伤感的词就是冷色调的。
所谓意象的冷暖,也就是意象带给人的不同的情感体验。
四:目标运用的前提:积累常见意象的内涵。
如:1、月亮:思乡的代名词2、柳:离情的象征3、菊花:人格的写照(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4、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5、杜鹃:鸟凄怨哀伤的象征6、蝉:高洁同义词。
6、学生讨论对意象的认识7、多媒体出示常见意象8、学生举例常见意象的内涵①月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②柳:如“渭城朝雨汜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③、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④、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⑤、杜鹃:“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
⑥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以蝉自喻⑦“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7、寒蝉:渲染悲凉的气氛五:以熟悉的诗歌解析“意象内涵和冷暖”在诗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我们先找出其中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
2、然后分析某些意象的内涵,确定诗歌的主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天涯”,它往往同漂泊在外联系在一起,而人在天涯,想必是人漂泊在外。
那么,人漂泊在外,此时是内心是怎样的情感呢?同学们看意象“夕阳”,夕阳西下,日暮时刻,漂泊在外的人往往怀有怎样的情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当然是思乡。
所以本诗表达的主题与思乡有关。
那漂泊在外的人是怎样的思乡情怀?3、分析意象的修饰词,体味作者情感:藤,是一些枯藤,生命即将终结;树,是老树,已无生气;鸦,在民族文化中本来就是一种凶鸟,更何况是在夜幕将临的黄昏?道,是古道,透过古字,我们看到的多年失修,坑坑洼洼,让人难行;风是砭人肌骨的寒风,不是宜人的春风;马是瘦马,人骑上去摇摇欲坠,更“载不动许多愁;太阳,是即将落山的夕阳,人,是断肠人。
把这些意象的修饰词品味一下,就可感受到衰败、凄凉深秋环境:永)渲染离别的伤感。
9、教师引导学生用目标谈对诗歌的解读多媒体出示《天净沙.秋思》第一步找意象:作者选取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
第二步品意象:“天涯”,它往往同漂泊在外联系在一起;“夕阳”,夕阳西下,日暮时刻,漂泊在外的人往往怀有思乡的情感;藤,是一些枯藤,生命即将终结;树,是老树,已无生气;鸦,在民族文化中本来就是一种凶鸟,更何况是在夜幕将临的黄昏?道,是古道,透过古字,我们看到的多年失修,坑坑洼洼,让人难行;风是砭人肌骨的寒风,不是宜人的春风;马是瘦马,人骑上去摇摇欲坠,更“载不动许多愁;太阳,是即将落山的夕阳,人,是断肠人。
把这些意象的修饰词品味一下,就可感受到衰败、凄凉深秋环境,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4、通过意象,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在秋风萧萧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瑟瑟……。
在这里,我们通过意象的内涵,把握了诗歌主旨,通过品味意象情感色调,体会到了诗歌的情感冷暖。
五、洞穿高考:2008年的山东高考诗歌鉴赏题: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ān):持取,捻弄。
问题: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1、根据以上所学方法,我们先来解决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第一步找意象(有时意象不必全部找出,找有代表性的即可)第三步做解答: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
作者用“断肠人在天涯”这一画龙点睛之笔和意象的色调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渲染情绪的惆怅、忧愁、悲苦,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10、高考题解析:教师引导学生解析习题多媒体出示《画堂春》第二步品意象(有时意象不必与修饰词割裂分析,它本身就饱含情感第三步做解答: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
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用了“憔悴”二字,写出春光之迟暮,春归之伤感。
2、根据以上分析,解答第一题: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所以此题答案为: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用到意象的内涵),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用到意象的情感色调)之情。
这是典型的“将意象含义和具体诗句中的意思结合起来简要分析的命题的方式”例子。
六:对接练习(2008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根据以上所学方法,我们先来解决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第一步找意象:落红、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这是暮春时节特有景物,可见主题与春天有关,第二步品意象:落红、杜鹃啼本身就含伤感情怀,可见主题是伤春之作,更用“无奈春归”直接点题。
第三步做解答: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
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从所见所闻之春归的景物写起,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用了“憔悴”二字,写出春光之迟暮,春归之伤感。
所以此题答案为: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用到意象的内涵),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用到意象的情感色调)之情。
(1)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步找意象(有时意象不必全部找出,找有代表性的即可)第二步品意象(有时意象不必与修饰词割裂分析,它本身就饱含情感第三步做解答: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
眼前所见,唯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
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
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愁怅也更深了。
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
“张罗地”借指自己的闲居之所,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
宿鸟反托出冷寂。
“自掩门”的“自”,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赖的意味,暗示这样的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
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
11、生讨论习题解法:多媒体出示《春日即事》第一步找意象:小雨、落花,这是暮春时节特有景物,可见主题与春天有关。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第二步品意象:说“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春日的丝雨容易唤起人们春光即失的寂寞惆怅,而含愁的思绪与小雨丝丝之间又存在某种形象上、意念上的联系。
“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
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愁怅也更深了。
“不到张罗地”,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
第三步做解答: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
眼前所见,唯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
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
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愁怅也更深了。
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
“车尘不到张罗地”,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
宿鸟反托出冷寂。
“自掩门”的“自”,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赖的意味,暗示这样的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
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
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月亮(思乡)、柳(离情)、蝉(高洁)2、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梧桐(凄凉)、杜鹃(凄怨)、寒蝉(悲凉)教学小结这节课从“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两个目标和“第一步找意象”“第二步品意象”“第三步做解答”三个步骤上谈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