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公立医院的建设者:宋代文豪苏东坡
苏东坡知识题库完整

苏东坡知识题库完整苏东坡知识竞赛题库一、填空题(74题)1、苏轼卷入“乌台诗案”,“谤讪朝廷”被贬哪里?答案:黄州与司马光旧党政见不合,被贬哪里?答案:杭州新党执政后,再次被贬哪里?答案:惠州、儋州他在诗中自评“问汝平生功业,_____________”答案:黄州惠州儋州2、________之后,苏轼被下狱,坐牢103天后,得以释放,但被贬为黄州做团练副史。
答案:“乌台诗案”。
3、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__________________,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答案: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4、相传唐元和14年(819),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彝陵(今湖北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人们称之为__________。
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题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___________。
答案:“前三游”“后三游”5、北宋时期被称为书法“四大家”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谁?答案:蔡襄6、作家_________说:“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答案:方方7、苏轼是北宋______家、_____家。
字子瞻,号_________,四川眉山人。
父____弟____并称_____,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
答案:文学家、书画家东坡居士苏洵苏辙“三苏”8、苏轼的词与辛弃疾齐名,世称_____,散文与欧阳修并称_______,诗歌与黄庭坚并称______,书法与米芾.蔡襄.黄庭坚共称________,在文艺理论中提出写文章要如_______的文艺观。
答案:“苏辛”“欧苏”“苏黄”“北宋四大家”“行云流水”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______________。
苏东坡在海南儋州救死扶伤的精彩故事

苏东坡在海南儋州救死扶伤的精彩故事在我国历史上,苏东坡(苏轼)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医学家。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慈悲为怀的医学家,他的一生中有许多关于救死扶伤的传奇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在海南岛儋州救治患病百姓的事迹。
苏东坡在宋代的时候,曾经历过数次政治上的挫折,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
在这期间,他积极投身于医学和药物的研究,并且在海南岛儋州期间,他的医术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苏东坡到达儋州的时候,当地正值瘟疫流行的时期,许多人患病垂危。
苏东坡得知这一情况后,毅然决定施展他的医学才能,帮助当地的百姓。
在那段时间里,苏东坡日夜不停地治病救人,不辞辛劳,不计回报。
据史料记载,苏东坡在儋州期间,采用了许多当时其他医生没有掌握的新的治疗方法,比如使用中药、采用针灸疗法等。
在他的精心治疗下,许多病患得到了康复,很多人亲眼见证了他救死扶伤的善举,对他的医术和品德都是赞不绝口。
苏东坡所展现出来的医术和救人之心,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他的故事也在当时被广为传颂,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苏东坡在儋州救死扶伤的事迹,不仅展现出了他高超的医术,更体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慈悲之心。
从苏东坡在儋州救死扶伤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医学家,更是一位充满慈悲之心的人道主义者。
他的善行不仅挽救了许多生命,更是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人格典范。
苏东坡在海南儋州救死扶伤的故事是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话,它不仅展现了苏东坡高超的医术和慈悲之心,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他对人道主义的信念。
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动,更激励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爱他人,多展现慈悲之心。
对于这个主题,我个人深深地被苏东坡的善行所感动。
他不辞辛劳,不计回报地救助他人,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慈悲之心。
这种慈悲之心是我们时代人应该效仿和传承的美德。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可以像苏东坡一样,关怀他人,救死扶伤,传递温暖,让世界充满爱和关怀。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2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篇1回想我对苏轼的记忆,从小学开始就开始接触他,中学时期更多的诗词,说起来人人会唱的《但愿人长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著名书法家、画家。
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初三那年一位讲作文的语文老师的讲述了吧。
老师非常喜欢苏轼,仔细的讲述了苏轼的生平,讲到最后竟声泪俱下,让人动容,给我很深的印象。
然而,以后想想也并没有什么实感。
这次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颇有感触。
为东坡潇洒之诗词所倾倒,为东坡人生之坎坷而叹息,为东坡不羁之情怀而钦佩,为东坡之真性情而感动。
林语堂先生形容东坡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以为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的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所有这些都可以和东坡一生的轨迹吻合。
在这所有中,我觉得真性情的乐天派最能形容东坡。
他是那种心中有感触不得不吐之为快的人,因此后代有了无数的好诗词,也因此他自己一生都被小人诽谤,但也不知“悔改”情动嘴开,自己也说“我真是不可救药”;他是那种游离在入世和出世之间的人,从年轻时的积极入世为官,到几经升迁贬职最后只想卸甲归田,他执行着佛教的思想在他所任职的一方为百姓造福也为自己修炼;他是那个一生都不缺乏声誉的人,既以此享过好处同时也牵累过不少人,然而却能毫无架子躺在菜田里同农人谈天说地纵使农人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是那个纵情于山水、美酒之人,纵情山水的同时也装点山水,这便有了苏堤,品酒之时也尝试酿酒,虽然只是在酿酒过程中把自己灌醉而已;他是那个可以忍受人生巨大起伏的人,坎坷的道路上我没有看到泪水,看到的是坦然、淡然和心平气和的喜悦,每到一处地方,他都与自然融合与当地的百姓融合;他是那个翛然落拓的浪漫主义者,在深夜扁舟,在承天寺夜游,在月下饮酒赋诗;他是那个深得几代皇后喜爱的诗人,让我对这几位女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是一个胸怀宽广如海的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
苏轼生平6篇

苏轼生平6篇说到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大家一定先会想到文豪、诗人之类的词吧。
而我心里最先想到的,却是人生赢家一词。
一堂课外阅读课上,老师准备给我们观看苏东坡的纪录片。
苏东坡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个诗人吗!我心里这样想着。
但是实在也是没事可做,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看。
一阵凄凉的笛声如同风一般从宁静的江水上拂过,苏东坡和朋友们坐在江上的小舟里,望着挂在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听着那阵阵凄凉的笛声。
吹奏笛子的人正是苏东坡的一位友人。
听着笛声的苏东坡便不解的问友人为何吹得如此凄凉,友人有些伤感的说道:“人都会有生老病死。
等我们死了,就再也看不到这月光下如画的风景了。
”面对友人的回答,苏东坡却坚定的说:“与其现作文在抱怨人生苦恼,不如现在再多看看这江山明月。
活着的时候看够了,死了也就不留遗憾了!”影片结束了,苏东坡在月光下说的话却还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转眼间,一星期过去了。
周末,妈妈带我去农场玩,我一直很不高兴。
炎热的太阳像火球一样不断的烤着我的脸,喂马的时候还不小心踩了一点马粪。
整个世界仿佛在和我作对,连太阳也咧着嘴对我坏笑。
这时,我却想到了苏东坡。
恍惚之间,他好像笑着又说了一遍在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他所说的话。
是啊,抱怨人生的苦恼不如好好享受人生。
鞋子脏了可以再买一双更漂亮的鞋,天气太热也可以买冰激凌吃。
想着想着,我不由得笑了。
真正的生命不是在于它的长度,而是在于它的宽度。
幸福,也往往很简单。
苏轼生平篇(2):品读苏东坡寄一叶扁舟,捋一轮明月,载一船星辉,品一壶美酒,我站在历史长河的边缘,执着而坚定地仰望着那位钟天地灵秀于一身,揽人间才华于掌股的苏东坡。
多情却被无情恼苏东坡是个豪情万丈的人,他少年时受到父亲苏洵的耳濡目染,以“澄清天下”为大志。
她的才情,被欧阳修所赏识,于是开始了他的仕途,也是他传奇人生的起点。
可好景不久,噩运奔腾而来,因与王安石的意见不和而自愿流放杭州。
苏东坡是个正真率性的人,他自然不会明白官场的凶险。
2024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国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80题)

2024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国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80题)1、《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B)A、忠义;B、孝悌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B)A、天气炎热似火;B、天气渐渐转凉;C、流星异常出现。
3、“实事求是”一词出自哪部典籍?(D)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汉书》。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C)A、陆游;B、岳飞;C、辛弃疾;D、李清照。
5、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B)A、楷书;B、小篆;C、鸟虫文;D、行书。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B)A、妻子;B、兄弟;C、朋友;D、父亲。
7、宣纸得名于它的:(C)A、用途;B、材质;C、产地;D、使用人群。
8、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C)A、杏月;B、桃月C、榴月D、荷月。
9、下列诗词名句出自男子之笔的是:(C)A、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B、北风历兮肃冷冷,胡笳动兮边马鸣;C、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D、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0古代有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官职,司马的职能是什么?(B)A、农耕;B、军政;C、养马;D、水利。
11、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
旗袍是:(八)A、左襟压右襟;B、右襟压左襟。
12、《三国演义》中刘备见到诸葛亮家悬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八)A、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八)A、一位画家;B、八位画家。
14、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八)A、菊;B、梅;C、竹。
15、、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
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D)A、天、地;B、南、北;C、阴、阳;D、文、武。
16、下面哪个诗句描写的不是古琴?(B)A、欲把心事付瑶琴;B、一弦一柱思华年;C、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D、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211004704_一代文豪苏东坡的公益慈善事迹

78古镜今鉴·Past Events as Present Day Lessons 古镜今鉴Past Events as Present Day LessonsThe Philanthropic Deeds of Su Dongpo一代文豪苏东坡的公益慈善故事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巍峨高耸的山峰,近千年来,他的诗歌、散文、书画各领风骚,早已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瑰宝。
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公益慈善理念和事迹,也成为人民敬仰他的原因之一。
协助治杭州苏轼的一生有两次任职杭州。
1071年,苏轼到杭州担任通判,辅佐知州处理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
当时的杭州知州陈襄与苏轼一见如故。
苏轼与陈襄不但有相同的政治主张,还有极其接近的审美观点,所以,他们二人不仅是上下级关系,还是志趣相投的莫逆之交,他们在杭州都十分关心民间疾苦,一起赈灾救民、治理杭州,共同主持为杭州修复了六口井,引来西湖之水,解决了当地的吃水问题。
设立“救儿会”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从此苏轼变成了苏东坡。
初到黄州的某一天,有个叫黄天麟的朋友来看望苏东坡,向他讲起了黄州地区的一个恶习:老百姓因天灾人祸家庭不堪负担,往往淹杀初生婴儿,其中又以女婴为多。
无权无职的苏东坡听到此事义愤填膺,即刻写信给武昌太守朱寿昌,希望太守能过问此事,书信写得情真意切:“佛言杀生之罪,以杀胎卵为□ 崔炯翔by: Cui Jiongxiang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Past Events as Present Day Lessons·古镜今鉴79重,六畜犹尔,而况于人。
”苏东坡还建议设立举报之制,奖励举报人,举报淹杀婴儿者及隐瞒不报的乡官。
该如何解救这些无辜的婴儿呢?一番思索之后苏东坡开始利用起自己的“名人效应”,多方奔走,筹建起一个慈善团体,取名为“救儿会”,挽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兼掌管钱物,又请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帐目。
苏东坡传观后感3000字(9篇素材参考)

苏东坡传观后感3000字(9篇素材参考)苏东坡传观后感3000字篇164年人生,稍顺即逝,为官44年,对于苏东坡来说,这一路却是坎坷的,3次贬官,心态依旧,这是难得可贵的。
22岁的苏东坡,怀揣着满腔的热血进京应试,受到了考官欧阳修的青睐,对于苏东坡来说,这是他为官生活的开端,苏东坡信佛教,同时保持着“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
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写到“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明则复为人矣。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这句话是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说的,在我看来这表现的是苏东坡对于人格的一种看法,“浩然正气”说的就是一种心胸的宽广。
苏东坡认为,气是独立的,不会随着世事的变化而改变,正如人的初心,对于一个人来说倘若他有怎么样的初心,那么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都无不体现着。
而这正是苏东坡,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44年中,三次被贬,分别贬至黄州、潮州、儋州。
对于贬官之人来说他们本是失落的,但苏轼却与众不同,他没有因为贬官而否定人生,否定自我,而是力求自我超脱。
从他的诗词中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被贬后依旧心系人民百姓,做着想欧阳修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这与当今社会习近平主席所说的目标“决战全面小康”又有什么不同呢?一切都是为着广大人民的利益着想。
又如在《赤壁赋》中那段精彩的主客对答,我也不难看出苏轼有着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他的乐观与豁达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那么的不同,人生就好比是心电图一样,有起有伏,起证明着成功,伏证明着挫折,如果是一条平直的线,那证明你已经死了。
而面对人生重大的挫折,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人生起伏又如何,做到问心无悔就好了。
乌台诗案,王安石变法是导致苏轼贬官的主要原因,但回首这些事情,不是为了打造一个新的文化氛围吗?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只不过是处于封建时代,这些东西并不大被认可罢了!事实上,在我的生活中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会像苏东坡一样,以一个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宋朝的医学家名录

宋朝的医学家名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宋朝被誉为中国医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宋朝时期,医学家们承袭了古代中医药的经验,结合了新的思想和技术,推动了医学的繁荣与发展。
以下是一些宋朝时期活跃的医学家,他们对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孙思邈(581年-682年)孙思邈是唐宋时期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
他的著作《千金要方》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孙思邈的医术精湛,深受皇室和民众的尊重和信任。
他治疗了许多重病,针灸疗法、草药配方和诊断方法都为后世所推崇。
2. 张仲景(150年-219年)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也被誉为中医药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中国最早的内科学类书籍,被视为中医学的重要著作。
张仲景以其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效地治愈了许多疾病,对后世的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朱震亨(1281年-1358年)朱震亨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尤以其对妇产科的研究而知名。
他的著作《朱氏产科大全》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系统介绍妇科疾病的医学书籍之一。
朱震亨针对妇科特殊病症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治疗方法,为妇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4. 仲景之子汤慎行(1660年-1718年)汤慎行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的儿子。
他的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上。
他的著作《千金眼科秘录》对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详尽而准确的指导。
汤慎行的贡献被广泛认可,成为后来眼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5. 苏恭书(1036年-1103年)苏恭书是北宋时期的医学家和书法家。
他在医学领域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妇科研究上。
他的著作《两仪推背图》是他对妇产科的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对妇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苏恭书的医学研究十分深入,为后世的医学和妇科学奠定了基础。
6. 杨上善(1153年-1219年)杨上善是南宋时期的知名医学家。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骨伤科学研究。
他著有《肘后方》一书,全面介绍了骨伤科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杨上善对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准确,手法熟练,成为该领域的泰斗。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最早喜欢苏轼是因为他的诗文,看了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后,为东坡完美的人格所倾倒,肃然起敬的同时又生爱慕之心,胸中涌动着一种激情,似奔腾汹涌的长江之水,继而化作一股向前的力量,启迪我的心灵,激励我奋发向上,这就是东坡千古不变的精神魅力吧!苏轼伟大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他完美的人格正源于他豁达乐观的积极人生态度。
他有一颗仁爱的赤子之心,对妻子东坡柔情似水,“十年生不思量,自难忘。
”缠绵凄婉,至死不渝的真情,让人动容,“惟有泪千行”。
他和子由更是手足情深,两人在宦海中互相扶持,共同高歌,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道出了对弟弟的无尽思念,令所有写月的诗篇顿时黯然。
不仅对家人,东坡对朋友对百姓也是至真至诚,仁爱有加,甚至对他的政敌都能以直抱怨。
正如他自己所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大度!所以他的朋友遍天下,快乐一直陪伴他。
东坡一生沉浮宦海,饱经忧患的拂逆,却仍保持天真淳朴,终生不渝。
因为他生性倔强,又过于心直口快,加之才华过人,就得罪了许多奸佞小人,小人的龌龊就是见不得美好,诬陷永远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于是东坡屡遭贬谪、流放,甚至逮捕入,狱险些丧命。
面对所有磨难,他仍不忧不惧,泰然处之。
因为他身上具有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所以无所畏惧。
在黄州,在岭南,在海南岛,不管环境多么艰苦,他都能苦中作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在东坡种稻、植桑、种菜、养蚕,自给自足,劳苦之中亦自有其乐。
“空疱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却也怡然自得。
“酒足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
”如此悠哉游哉,比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洒脱,有过之而无不及。
眼前皆美景,只因心中有艳阳!因此他得以实现从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满艺术审美情趣的人生,诗意的生活体现在他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创作中。
2023年《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精选4篇)

2023年《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精选4篇)《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在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我对于东坡先生的了解仅限于他的诗词,他遭遇的乌台诗案和他对弟弟子由深厚的情感。
尽管了解不多,但并不妨碍苏东坡在古代熠熠生辉的诗词大家中,成为我心目中最喜欢,最佩服的那一位。
一直以来,我都很想多角度地了解这位在我认为是最具成就的大文豪的人生际遇,就这样,林语堂先生撰写的《苏东坡传》在一次很偶然的经历中进入了我的视线。
那是一个突如其来的雨天。
我没有带伞,猝不及防的暴雨让很多像我一样没有带伞的人躲进了附近的商业城。
进去后我发现里面有一家高大上的实体书店,内心欢喜。
想着既然暂时走不了,又不赶时间,索性就进去随便看看。
没想到我和《苏东坡传》的缘分就这样到来了。
当时的我径直走向它,看到书籍干净而典雅的封面,我有些惊喜。
于是小心翼翼地捧起这本书,翻开它的目录,就那么随便浏览了一个小片段,便欲罢不能了。
书中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一句是苏东坡对弟弟子由说的那番自我评价,可以说极具特色——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经历了乌台诗案,经历了官场中的起起落落,经历了人生中太多的不如意事的东坡先生,竟然还能轻松快意地说出这样一番话,似乎所有苦难的经历与己无关一般,不能不令人惊叹!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还能如此笑对人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这是一种怎样豁达的心胸?我想,从开篇中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先生的评价就可找到答案。
这就是第二句话。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苏东坡一生三起三落,阅遍世间人情冷暖,无论是顺境逆境,他始终都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热爱。
苏东坡的医学成就

苏东坡的医学成就作者:***来源:《慈善》2021年第03期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大文豪。
被贬黄州、杭州、惠州时,千方百计治疗瘟疫的事情,让我们深深记怀。
“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贬,谪居黄州,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
刚到黄州的苏轼,人皆畏避,日子十分艰难。
为了解决一家老小的衣食之忧,他节衣缩食,躬耕东坡,与田夫野老相从于溪山之间。
同时,他十分注重健身防病,经常跟着老药农进山采药,广泛收集民间单方验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养生健体方法。
元丰五年,他的好友四川眉州眉山人巢谷投奔苏东坡,尽管此时的苏东坡穷困不堪,仍然热情收留了落难之友。
他们常常灯下小酌,聊些老家故事、民间单方。
一年后,巢谷离开苏东坡,临行前,将祖传多年秘藏、连儿子都没有传的“圣散子”方子传给苏东坡,要求苏轼指江水为誓,绝不传人。
谁料不久黄州瘟疫肆虐,百姓生命垂危。
苏东坡在人命关天时,失信了,毅然将此方公布于世,救治百姓,很快控制了黄州瘟疫。
宋哲宗元祐五年,苏东坡来到杭州当知州,恰逢杭州大旱,饥馑瘟疫一同发生。
苏东坡马不停蹄一连几天带着僚属走大街串小巷,随处可见患疫的百姓。
他深入察看后,立即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上书朝廷,减免了本路三分之一的上供米。
二是争取朝廷支持,得到了朝廷赐给的剃度和尚的度牒,换成大米救济饥饿的百姓。
三是减价出售常平仓的大米,做成很多厚粥和汤药,派人领着医生分街坊给百姓食用。
四是集中州府二千缗公款,自己又拿出五十两黄金,办起病坊,用“圣散子”治之。
史书记载:“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
”“圣散子”所用皆中下品药,“略计每千钱即得千服,所济已及千人。
”同时,苏东坡教会百姓调摄自己的身心。
瘟疫蔓延时,有一位叫张鹗的人,上门求医。
苏东坡给他开了四味药:无事当贵,早寝当富,安步当车,晚食当肉。
苏东坡告诉他,此四味药可治妄念,可治贪馋,可减肥赘,可调胃肠。
通过苏东坡科学救治,杭州瘟疫被很快控制。
千年前苏轼治疫,起码给我们四点启示:第一,任何时候都必须倾心为民。
宋代文豪苏轼的茶缘茶观茶趣茶事茶诗茶词大观

宋代文豪苏轼的茶缘茶观茶趣茶事茶诗茶词大观苏轼的茶缘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我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
在北宋文坛上,与茶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苏轼那样于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又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的。
苏轼十分嗜茶。
茶,助诗思,战睡魔,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
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
这年春旱,入夏得喜雨,苏轼去城东20里的石潭谢神降雨,作为《浣溪沙》五首纪行。
词云:“酒困路长睢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形象地记述了他讨茶解渴的情景。
他夜晚办事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次韵僧潜见赠》);创作诗文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赠包静安先生茶二首》);睡前睡起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越州张中舍寿乐堂》)。
更有一首《水调歌头》,记咏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绘声绘色,情趣盎然。
词云: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
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
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
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长期的地方官和贬谪生活,使苏拭足迹遍及各地,从蛾眉之巅到钱塘之滨,从宋辽边境到岭南、海南,为他品尝各地的名茶提供了机会。
诚如他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中所云:“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其中:“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是杭州所产的“白云茶”;“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是湖州产的“顾渚紫笋茶”和绍兴产的“日铸雪芽”;“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这种似云腴美的“新饼”产自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这谷雨前的“焦坑茶”产自粤赣边的大瘐岭下;还有四川涪州(今彭水)的月兔茶。
苏轼的医学贡献

苏轼的医学贡献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为东坡居士,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思想家、医学家,被尊称为“诗仙”。
苏轼作为一位医生,他在医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贡献。
他是宋朝一位杰出的医学家,曾任北宋华阳院大夫。
他曾出版过《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大脉经》等众多医学著作,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轼的医学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他发现了许多疾病的病因,并提出了治疗措施。
例如,他发现病毒引起疟疾,并提出用所谓的“温气药”来预防疟疾。
他还发现了一种眼病,称为“鼻翼病”,并提出治疗方案。
2. 他对中医理论的归纳总结也很重要。
他把《伤寒杂病论》整理成五部分,分别是“诊断”、“治疗”、“治愈”、“病因”和“药物”,从而加强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3. 他还为医学的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建立了许多诊所,从事免费治疗,救治了许多病人,使他们得以康
复。
此外,他还为贫穷病人提供了免费药物和其他援助,并开展了传播卫生知识的宣传活动。
苏轼造福百姓的例子

苏轼造福百姓的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苏轼造福百姓的例子:
1. 苏轼在杭州当官的时候啊,那真的是积极为百姓干实事呢!他疏浚西湖,这可解决了大问题呀!你想想,如果没有他,西湖会变成啥样?那可能就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美丽样子啦!这难道不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吗?
2. 苏轼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公立医院呢!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举动呀!他看到百姓看病难,就毅然决然地行动起来,这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你说厉害不厉害?
3. 当年在徐州,洪水来袭,苏轼那可是身先士卒呀!他带领百姓一起抵御洪水,这不就是把百姓的安危放在心上吗?这不就是在造福百姓吗?你能不佩服他吗?
4. 在儋州的时候,苏轼积极传播文化,简直就是文化的播种机呀!让那里的人们也能受到知识的滋养,这对当地百姓的影响那是深远无比的呀,能说这不是造福一方吗?
5. 苏轼对待百姓那真是像亲人一样啊!他努力改善民生,让百姓的生活能过得好一点。
就好比是冬日里的一把火,给大家带来温暖,这是多么难得的情怀呀!
6. 还有啊,苏轼到了一个地方就致力于发展当地经济,让百姓们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这不就像一个勤劳的园丁,精心呵护着每一棵小苗,让它们茁壮成长嘛!他真的是为百姓做了好多好多啊!
总之,苏轼真的是一位全心全意为百姓着想、实实在在造福百姓的大好人呀!。
医院的由来

龙源期刊网
医院的由来
作者:
来源:《祝您健康》2006年第09期
我国的医院形式最早见于《汉书》。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Z年),黄河流域一带瘟疫流行,皇帝刘衍下令,腾出一些房屋,设置医生、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病。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居民隔离医院。
此后,唐朝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设有“患坊”,收容贫病的残废人和乞丐;还有“疠人坊”,专门隔离及医治麻风病人。
到了宋代,医院组织渐趋周密,医疗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当时政府办的医院叫作“安剂坊”,内有专职管理人员,有病房、有医生,并有病历表。
政府根据医生的医疗成绩给予规定的奖励。
这种医院除在北宋的京城汴京设立以外,在别的一些大城市里也可见到。
如杭州太守苏东坡开办的“病坊”,苏州城内的“济民药局”,以及一些私人办的“养济院”等。
欧洲创立医院晚于我国五六个世纪。
最早是在法国的里昂和巴黎,两地分别于6世纪和8世纪建立医院;英国伦敦是在7世纪建立医院的。
13世纪以后,办医院的风气大盛,许多皇
帝贵族把办医院作为沽名钓誉的手段,因此,欧洲的许多城市都先后建立了医院。
至于我国建立现代形式的分科医院,还是近百年的事。
太平天国末年,乾王洪仁玕曾在天京(今南京)办了一个医院,由他亲自领导。
清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雇佣“常胜军”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曾聘用外国医生在松江、昆山开设军医院。
国人创办的最早的现代化医院为北京中央医院,系1918年所建。
历史文化名城丨安乐坊:苏轼在杭州建的“方舱医院”

历史文化名城丨安乐坊:苏轼在杭州建的“方舱医院”2020年初以来,中国的抗疫行动,让我们见到了科学防治的力量。
中国历史上,瘟疫从来不是一位“稀客”,那么在一千年前的宋朝,古人又是如何防治瘟疫的呢?苏轼的抗疫行动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来杭州当了“市长”。
谁知他刚一到任,就碰到了瘟疫大暴发。
杭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求医问药的穷苦老百姓。
而有些药铺竟然在这个时候抬高药价,大发瘟疫之财。
面对瘟疫和黑心药商,心怀百姓的苏轼便开始了他的抗疫行动。
苏轼与安乐坊抗“疫”第一步:创立“公立医院”苏轼首先想创立一座类似于现在公办医院的机构。
这一点,古人和我们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
那为什么传染病来了要先修医院呢?首先,杭州人口众多,人员流动越强,传染速度越快。
其次,假设医院能够及时收治所有病人,那么疫情将会迅速得到解决。
所以,建设专门的传染病医院,其实就是为了及时收治病人,起到隔离的作用,避免疫情传播愈演愈烈。
这大概是“方舱医院”的最早雏形了。
古画中建造房屋的场景资金筹措:苏轼和夫人带头募捐开设医院需要大量资金,钱从哪里来呢?苏轼和属下商量后,决定采取募捐的办法。
他从府库里拿出2000贯平时省下的办公经费作为基金。
可是,用这笔资金来筹建一座医院是远远不够的。
苏轼回家后,把情况同夫人一说,夫人大力支持,带头卖掉自己陪嫁的金银首饰参加募捐。
苏轼又拿出自己的积蓄五十两黄金交了上去。
在苏轼的大力号召下,大家你一砖、我一瓦,终于筹足了资金,在杭城中心的众安桥附近办起了医院。
这个“方舱医院”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安乐坊”。
据说,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公立医院”。
安乐坊科学防治:古人的智慧安乐坊建成便立即投入使用,收治贫困的确诊病人。
这些病人的收治也很有条理,并不是将他们一窝蜂地安排在一起,而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轻重分别安排病房,防止交叉感染,直到这些患者痊愈后,才可以离开。
慢慢地,医院还开了几个分坊,方便百姓就近看病取药。
2023初中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2023初中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023初中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的华彩;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洒的旋律;他用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的篇章。
人如其文,苏轼是一杯清茶,他将伴我一生。
苦涩中遮不住的淡香溢出翠玉般的碧壶,沁满心田,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也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哀思。
这种苦涩的思念被寄予给一杯清茶,被寄托给一轮明月。
淡的相思,浅浅的哀愁无需言语,沉郁便是所有。
苏轼是一江碧水,他将伴我一生。
掩饰不住内心的寂寥,倾诉不尽“高处不胜寒”的苍凉。
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寂。
在鬓发几百之际,故人不在,源于内心的寂寥。
埋葬,便是所有。
苏轼在他用文字编织的梦幻中遨游,在他用诗堆积的象牙塔中放纵。
“浮游天地间”“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的凝结点,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的人生格言。
回首苏轼,我无语。
因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的风流。
阅读苏轼,品位苏轼,我终于明白,一切痛苦只是过眼云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如茶,伴我一生让我平淡;苏轼如水,伴我一生让我宁静。
苏轼:我心中的永恒!2023初中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我读了《苏东坡传》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苏东坡的童年到流放岁月的事。
我给你们说说我最喜欢的一章吧!我最喜欢《苏东坡传》第一卷第三章《童年与青年》。
《童年与青年》大体资料是以前的学生要把整本书背下来,背书时不仅仅要背书的资料、知识,连措辞也不可忽略。
读书刻苦的苏东坡把整本书都抄了一遍,并且书没加标点符号,要学生自我根据课文的意思加标点。
我觉的如果想学的知识有用,把它学透就能够了,没必要把整本书背下来,那个时代的.教育方法有点不对,可是接下来几条我很赞同,学东西就要学透,不能半懂不懂,糊里糊涂的学过去。
并且最终一条我十分赞同:让学生自我加标点,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读懂书,读透书,更好的学以致用。
我还喜欢《王安石变法》这一章,这一章讲到王安石定了一条青苗法,对穷人不利,而对朝廷很有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最早公立医院的建设者:宋代文豪苏东坡
元祐四年(1089年)苏东坡外任杭州太守,上任一年半,就实现了全城公共卫生方案,包括清洁的供水系统和一座医院(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虽与别的官员意见相左,却仍是心系百姓,排除阻力,“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记载,弟子公孙丑问孟子:“敢问夫之恶乎长?”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又问:“敢问何谓浩然之气?”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言:“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明则复为人。
”顾苏东坡一生,其亦充满浩然之气,为文,空灵至性,朴实自然;为人,光明磊落,率性而为;为官,忧国忧民,敢作敢当。
以做官为例。
苏东坡不巴结,不结党,不营私,不舞弊,在当朝就得美名。
只是一个朝代稳定以后,往往小人当道,佞客横行,有才者被妒,正直者被贬。
因为后者每天想的是如何做事,而前者整日想的是怎么谋人。
所以到后来,苏东坡已厌倦宫廷内斗,三番五次奏请下放,以求人格独立,心灵清静。
然而有人却是相反评论,认为纵观东坡一生坎坷,为何仕途不顺?完全是因为他个性张扬恣肆,恃才傲物,上得罪领导,平得罪同事,不会处理关系,不会通融乖张,只是个好诗人,不是个好官员。
但很有意思的是,他在朝为重臣,给前面那些乱来的官员纠偏矫错不说,单说他外放为官,担任过太守的地方,政绩斐然,口碑极好,尤以杭州为甚,传下众多千古美谈。
其中他爱民近民的浩然之气,不仅浸润当时,更浸润长远,于今观之,仍感亲切。
元祐四年(1089年)苏东坡外任杭州太守,上任一年半,就实现了全城公共卫生方案,包括清洁的供水系统和一座医院(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虽与别的官员意见相左,却仍是心系百姓,排除阻力,“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还帮助医院多方搜集药方,为民治病。
当时因推行青苗贷款政策,百姓涂炭,商业萧条,民不聊生,东坡接连上奏,请求宽免百姓债务。
元祐七年饥荒成灾,苏州、湖州、秀州等地百姓死亡近半。
东坡在其他许多官员报喜不报忧、隐瞒真情的情况下,多次上书太后和皇帝,详述灾情与灾民惨状,云:“有田无人,有人无粮,有种无牛。
殍死之余,人如鬼蜡。
”圣旨未下,他在自己辖区先赈灾,先减免灾民税负和欠债。
他后来又在一道长五千字的表章中,言词更加激烈,即算现在看,都让人胆战心惊,不由不佩服他的胆量:
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
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
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
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
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在他的积极吁请之下,朝廷正式下旨宽免,从当时看,他的努力挽多少百姓生命于倒悬啊。
苏东坡不管是升是贬,是进是退,是荣是辱,是在京都还是在孤悬大陆外的琼州,他总是无怨无悔,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他对弟弟子由说,他上可陪玉帝,下可陪卑田乞儿。
在黄州也好,苏州也好,雷州也好,琼州也好,他与百姓融为一体,里面有默默无闻的读书人,有农夫村妇,有和尚道士,他常常与他们席地而坐,相谈甚欢。
正因为他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知民情,晓民意,哀民苦,体民心,才明辨朝廷政策是非好坏,代民申诉,奏献良策,包括废青苗法,减百姓负,宽恕陷害他的政敌小人。
其浩然之气真是扑面而来。
事实上,喜欢百姓怜恤黎民的官员总能得到百姓拥戴。
东坡无论到哪里,亲近者众,有的甚至不远千里前去陪侍看望,为他送食送医。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从广东返北,六月十二日,全家坐船到达靖江,消息传开,数千百姓立于江边瞩目。
十五日,入常州,运河两岸百姓如堵,欢迎之声响彻云霄。
按中国古人说法,苏东坡做官堪称甘棠。
如此不算好官,那何谓好官?依何评判?是口碑还是奖杯,是官评还是民意,是历史还是当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