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论文资料
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的参考论文(2)

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的参考论文(2)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的参考论文篇二《计算机操作系统探讨》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了更好的使用计算机,应该对操作系统基本了解,因此本文主要对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史进行探讨,并对Windows,UNIX和Linux操作系统做了简单的介绍,使广大读者加深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理解。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UNIX;Linux中图分类号:TP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当今现代,人们学习、生活等都已经不能离开计算机,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在计算机系统软件中最重要的软件就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如同指挥官一样,指挥着计算机里的所有部件,并指挥它们按照某个计划协同工作。
计算机系统越复杂,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地位就越重要。
一、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并通过这种管理为用户提供服务,成为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1)处理机管理;(2)存储器管理;(3)文件管理;(4)设备管理;(5)用户接口。
基本上所有的操作系统都具有如下的特征:(1)并发性;(2)共享性;(3)虚拟性;(5)不确定性。
二、操作系统发展史操作系统的产生迄今已有70年的时间,最早期的操作系统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只是简单的单道批处理操作系统;接着演变成了多道程序批处理系统,与此同时,实时操作系统也应运而生;最后伴随着微型机、多处理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微机OS、多处理机OS和网络OS也随之迅速发展。
(一)串行处理系统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诞生之时,并没有操作系统,当时程序员直接和硬件打交道,具体流程是:首先程序员将已经穿孔的纸带(或卡片)装入内存,接着通过控制台或开关启动程序运行,最后当程序全部运行完毕,取出纸带(或卡片)和运算结果。
该系统严重地降低了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形成了所谓的人机矛盾。
一种果蔬轮式机器人计算机控制系统论文

一种果蔬轮式机器人计算机控制系统摘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rm11处理器的轮式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方案采用一款基于arm1176jzf-s核心,采用arm v6构架的处理器s3c6410作为核心控制器,并使用了windows ce6.0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开发平台。
该系统利用socket函数库,采用基于tcp/ip网络的udp协议以及服务器/客户机的模式,在visual studio2005环境下开发了基于802.11b无线通信技术的远程控制软件系统。
由于windows ce6.0系统的安全性能的提高,不能像ce5.0系统那样直接在应用程序上操作io口,因此提出用流式驱动接口的方式对arm的硬件设备进行操作控制,并采用动态链接库的设计思路封装了控制底层硬件的驱动函数,以及采用动态加载驱动的方式,省去了把驱动加载到内核运行的麻烦。
关键词:轮式移动机器人 arm6410 windows ce6.0 udp无线通信流式驱动接口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1、引言当今时代,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业、农林业、军事、医疗等领域。
在机器人领域,正经历着从产业用机器人时代向生活用机器人时代的转变。
进入21世纪,家庭机器人,护理型机器人、教育娱乐型机器人相继问世,并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1]。
随着移动机器人技术的研究重点从面向特殊恶劣环境到面向一般环境的转变,轮式机器人正逐渐成为移动机器人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并引起广泛关注[2]2、系统架构和功能分析机器人系统可以划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
硬件系统包括机器人实体、网络通信设备及用于运行机器人控制软件的pc 机等。
软件系统包括了运行在pc机上的上位机控制软件和安装在机器人嵌入式设备中的下位机控制软件。
上位机软件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接收用户的命令然后经过通信网络发送给下位机软件。
下位机软件负责接收上位机发送过来的控制命令然后控制机器人的机械部件如电机等来完成机器人的动作。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单片机光照强度检测系统本科论文

摘要BH1750是一款新型的测光芯片,本设计系统就是基于BH1750设计的测光系统,它可以自动检测光照强度的强弱并显示让人们知道此时光照强度的强弱。
人们可以通过看此装置的显示了解现在的光照状态,做合理的光照调节。
该设计可分为三部分:即光照检测部分、信号处理部分、光强显示部分。
对于光照检测部分是利用BH1750作为检测元件及信号处理元件,其内部集成了AD转换芯片。
它可以完成从光强到电信号的转换并将信号处理进行处理。
对输入信号处理后,就可以用来显示了。
对于显示部分可利用LCD1602来显示,不同的光强对应于不同的数值,就能简单的显示出不同的光强了。
本设计就是由单片机STC89C52RC芯片,BH1750模块和1602液晶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电路,构成了一个单片机光照强度检测系统。
该光照强度检测系统可以通过检测光照强度,使得光照在低于或高于一定强度的时候发出警示,是一种常用的测试仪器。
关键词:51单片机,LM7805,BH1750,1602液晶目录0 引言 (1)1设计内容与要求 (1)1.1 设计任务 (1)1.2 设计要求 (1)2 方案总体设计 (1)2.1 光照强度采集方案设计 (2)2.2 控制芯片及实现方案 (3)2.3 数据显示方案 (3)2.4 系统总体框图 (4)3 硬件设计 (5)3.1 单片机最小系统 (5)3.2 BH1750采集模块 (6)3.3 液晶显示模块 (6)3.4 系统电源 (7)3.5 整体电路和PCB图 (8)4 软件设计 (9)4.1 keil软件介绍 (9)4.2 程序流程图 (10)4.3 各模块程序 (10)5 仿真与实现 (15)5.1 Proteus软件介绍 (15)5.2 仿真过程 (16)5.3 实物制作与调试 (17)6 总结 (18)7 参考文献 (19)0 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移居到城市生活,而这需要足够的食物作为支撑。
计算机网络化办公中安全控制论文

浅析计算机网络化办公中安全控制摘要:在企业的内网中,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划等相对机密重要的数据较多,在办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高、来自于网络的威胁越来越多的今天,如何行之有效的保证企业网络的安全,是每一个网络管理人员都要面对且正在面对的问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十分重要。
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证网络办公中信息的安全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企业网络信息管理网络安全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单位、企业将办公业务的处理、流转和管理等过程都采用了电子化、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然而,随着网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应用越来越广、越来越深,企业网络安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来自企业网外部和内部的攻击无时不刻都在威胁着企业网络的安全,也成了每一位网络管理人员都需要面临的考验。
因此,如何保证网络办公系统数据安全,免受黑客的威胁,这就需要对网络化办公的安全问题足够重视。
下面就此展开一个分析。
1 网络安全的含义及特征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一般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网络安全是为保护网络免受侵害而采取的措施的总和。
网络安全措施主要具有三方面内容:第一,可用性,指网络在遭受攻击时,可以确保合法用户对系统的授权访问正常进行。
第二,保密性,指网络将自动不允许未经授权的用户读取保密信息。
第三,完整性,主要涉及的是软件和资料两方面的完整性。
软件的完整性,指的是确保软件程序不会被错误、被怀疑的用户或病毒修改。
资料的完整性,指的是未经允许不得删除或修改资料。
我们所说的网络办公自动化是指运用微机及相关外设,有效地管理和传输各种信息,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企业内部办公自动化网络一般具有开放性,因而使用极其方便。
但开放性却带来了系统人侵、病毒人侵等安全性问题。
如果安全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给正常的企业经营活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防止信息被泄露、修改和非法窃取成为当前网络办公自动化普及与应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相关论文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相关论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用计算机来实现控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相关论文篇一《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分析》【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用计算机来实现控制。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与传感器技术、CRT显示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给计算机控制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发展。
然而,设计一个性能好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力是关系到整个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在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若将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的功能用计算机来实现,就组成了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它用计算机参与控制并借助一些辅助部件与被控对象相联系,以获得一定控制目的而构成的系统。
其中辅助部件主要指输入输出接口、检测装置和执行装置等。
它与被控对象的联系和部件间的联系通常有两种方式:有线方式、无线方式。
控制目的可以是使被控对象的状态或运动过程达到某种要求,也可以是达到某种最优化目标。
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概述1.计算机控制的概念(1)开环控制系统若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则称该系统为开环控制系统。
在开环控制系统中,既不需要对系统的输出量进行测量,也不需要将它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量进行比较。
(2)闭环控制系统凡是系统的输出信号对控制作用能有直接影响的系统都叫作闭环控制系统,即闭环系统是一个反馈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中系统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2.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的系统称为计算机控制系统,也称它为数字控制系统。
若不考虑量化问题,计算机控制系统即为采样系统。
进一步,若将连续的控制对象和保持器一起离散化,那么采样控制系统即为离散控制系统。
关于计算机系统的论文毕业论文范文2篇

关于计算机系统的论文毕业论文范文2篇关于计算机系统的论文范文一:计算机系统企业管理论文一、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发展阶段通常情况下,mis阶段与dss阶段是同时进行的,在不断通过mis收集企业管理信息的过程中,dss系统就已经在不断地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地为决策者提供企业管理决策的依据,主要包括在一些信息数据的模型,表格,决策环境塑造上。
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在企业管理决策上发挥统领作用的还在于人,不论是mis 还是dss仅仅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依据,以此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质量。
二、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领域简单地介绍了计算机系统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我们将更加全面地了解计算机系统在企业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具体还发挥着哪些作用。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系统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日常文字处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打印文件、编辑材料、制作表格等在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
计算机在日常做文字信息处理时与手写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手写较慢而且不工整,而计算机编写就要快的多,而且格式工整字迹清晰;手写出现错误时不容易修改,计算机操作出现错误时,只需要返回上一层就可以轻松解决,不留任何痕迹。
基于这些优势,企业当中计算机的应用非常广泛,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计算机技术在21世纪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企业经营活动状态,例如,在企业报表的处理上,企业将更加依赖于计算机的处理,原因在于计算机处理的信息更加美观,并且相比于手工操作具有巨大的优势,计算机处理企业管理中的材料速度十分快,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者往往能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完成一份电子信息的处理。
同时,计算机处理的信息由于是电子化处理,可以保证格式的规范以及在修改过程中通过基于电子化的处理保证企业信息文件的美观、简洁。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打印文档、材料编辑与处理、表格的制作与修改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论文7篇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论文7篇第一篇: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摘要:本文主要简单分析了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策略,首先阐述了医院计算机网络收到的网络安全问题,包括了网络病毒攻击、攻击者非法入侵以及系统和应用安全漏洞,而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通过加强医院计算机网络搭建与维护、加强网络病毒方法以及搭建防火墙等安全管理策略,来有效保障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关键词: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网络维护;病毒防范;防火墙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互联网通信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医院部门也在积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构建自己的互联网和服务器来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水平。
2医院计算机网络主要面临的安全问题2.1网络病毒攻击网络病毒攻击由于病毒种类多、攻击手段广,是互联网络主要的安全威胁之一,对于医院的计算机网络来说威胁大。
医院的内部信息系统要与各个医保中心有数据通信、而且要提供外部接口供人们预约访问,所以网络病毒攻击也会对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和各个应用系统造成影响。
通过自己复制蔓延,轻则影响医院信息系统的性能和效率,重则导致系统瘫痪、数据丢失,对于医院计算机网络来说造成的威胁非常大。
2.2攻击者入侵网络中存在很多恶意攻击者,即网络黑客。
这类人群通过利用网络设备、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硬件设备等在设计、逻辑、应用上的缺陷来对医院计算机网络进行非法入侵和攻击,从而影响医院业务的正常开展。
例如,黑客网络攻击会以各种手段来攻击医院的计算机网络,使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瘫痪,无法提供正常服务;通过各种手段监听或窃取数据,造成医院的各种医疗数据或国民的身体健康信息造成泄露;恶意攻击者通过技术手段来篡改或破坏医院的医疗数据,导致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或者提供错误的医疗信息,影响医院正常业务的开展。
2.3系统或应用漏洞医院计算机网络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本身存在很多漏洞,尤其是一些医院在局域网络构建时,采用盗版软件或设备,都对医院计算机网络造成安全漏洞。
《计算机控制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论文]
![《计算机控制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2c5ae1998fcc22bcd10d1c.png)
《计算机控制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摘要】针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从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材、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管理与考核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内容和实施成效。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精品课程质量工程一、引言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高校的社会地位、招生和就业。
“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全面启动高等院校质量工程建设,其中,精品课程和专业特色建设是重要的内容。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向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因此,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校《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相关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教学涉及的相关课程有:《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检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
2008年批准为湖南省精品建设课程,经过近4年的建设与实践,课程建设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课程建设规划根据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结合自身特色和条件,制定了《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五年建设规划。
规划的主要内容有:(1)结合学科专业特色进行课程教学大纲(含实践教学环节)、考试大纲的修订;(2)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计划,特别是青年主讲教师的培养;(3)教材建设计划;(4)与本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5)教学科研互动、产学研结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6)健全和规范课程考核制度(包括:试题库软件开发);(7)课程课件建设;(8)与本课程教学相关的教学研究;(9)课程网站建设。
三、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根据市场对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科专业特色进行课程教学大纲(含实践教学环节)、考试大纲的修订,我校是原煤炭工业部在南方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我校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南方煤矿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的论文

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的论文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的灵魂,没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的功能与价值就无法实现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的论文范文一: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发展及分类摘要:操作系统是统一管理计算机软件、硬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人性化、方便简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少计算机占用的空间,缩小计算机的体积和重量,使计算机能更加方便地携带成为未来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及嵌入式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嵌入式产品需要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支持。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分类中图书分类号:TP3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077-02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对操作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一直是计算机科学中挑战性和实用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不同的计算机环境和不同的应用环境,需要不同的操作系统。
从个人计算机到大型计算机,从办公自动化到电子商务应用环境,从小型企业管理到大型企业的工业自动化控制,都需要有操作系统的支持。
操作系统的职责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控制计算机的整个工作流程。
一方面,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硬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操作系统的发展,因此而出现了多种形式、能够满足多种应用、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的操作系统;另一方面,操作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又使得计算机的处理器、存储器等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很大提高,能够不断满足用户方便、高效、快捷应用计算机的需求。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对于这类操作系统相信用过电脑的人都不会陌生,这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开发商——Microsoft(微软)公司开发的。
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系统在操作系统中占有绝对优势。
主流Windows系统都可以用在工作站中,如高Windows NT 4.0、Windows 9x/ME/XP、Windows 2000,以及最新的Windows 2003等。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精选115个最新)

计算机专业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面向系统、更偏向应用的宽口径专业。
通过基础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人才。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计算机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供你参考借鉴。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英文的参考文献,详情点击查看。
计算机网络参考文献(精选119个最新)计算机英文参考文献(最新推荐100个)接下来,是计算机各个专业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如需查看某篇论文全文,可以通过页面右上角↗的【文献求助】免费获取。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1]王琨. Linux操作系统下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2]陆海波. 智能型掌上电脑(PDA)的研究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01.[3]高玉金. WINDOWS环境下并行容错局域网的研究及实现[D].燕山大学,2000.[4]陈军. 分布式存储环境下并行计算可扩展性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5]王霜. 瓦楞纸箱CAD系统开发[D].四川大学,2000.[6]王茂均. 织带机智能监测管理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7]郭朝华. 多处理器并行的星上计算机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8]刘胜. 拖拉机作业机组仿真试验台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9]陈新昌. 冷藏、保温汽车静态降温调温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0.[10]毛鹏军. 智能化温室环境参数微机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0.[11]史志存. 电子鼻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0.[12]孟笛. 复合材料加筋板壳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可视化研究和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0.[13]刘鹏民. 涡街电磁流量计机理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化工大学,2000.[14]付岩. 通用脚本语言GSCRIPT设计与应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15]石争浩. 《计算机组成原理》CAI及其多媒体课件实现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16]姚彤. 农机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农业大学,2000.[17]吕康娟.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18]邱建民. 北工大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北京工业大学,2000.[19]刘春明.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装置实用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20]刘力力.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与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21]宋蓬勃. 基于校园网的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D].山东师范大学,2000.[22]陈永华. WebGIS三维可视化的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0.[23]潘炜华. 新生隐球菌分子重组操作系统的建立及其荚膜相关基因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24]杨群生. 模糊联想记忆网络和模糊图象处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0.[25]牛红军. 自动车辆定位系统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26]张志强. 网络环境下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27]王笑风. 路面摊铺机械自动调平控制器的仿真测试器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0.[28]黄晓华. 壁板铣床数控系统硬件结构的研究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0.[29]景玲玲. 河南省公路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0.[30]李吉宽. 单片机模糊控制在船舶电站自动并车中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0.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31]徐洪禹. 面向只读应用的分布式数据库的模型构造及查询优化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32]李卫东. 微机控制LED点阵显示屏[D].大连理工大学,2000.[33]常天海. 希望-IV型多媒体语音教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0.[34]解宏基. 变频调速矢量控制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35]宋东方. 基于公路养护管理的GIS应用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0.[36]王晓丽. 工程图扫描输入与智能识别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37]田宇. 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大连市血液中心管理信息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0.[38]杨敬辉. 基于Intranet的大连市血液中心管理信息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0.[39]任彬. 一种新型的水表联网抄表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0.[40]童晨涛. 港口调度现代信息网络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41]李德良. 基于寄生传输的检测报警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0.[42]侯宗浩. 集成C/S、B/S结构的物资采供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43]雷晓强. 冗余度机器人的轨迹规划与障碍物回避的实时控制[D].西安理工大学,2000.[44]徐前锋. 多模型优化模糊控制算法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45]杨沂. 基于Intranet的电力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及用户满意度评价方法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46]张怀领. 异构环境下的分布式数据库事务处理的研究与实践[D].大连理工大学,2000.[47]王振华. 近海结构基础设计程序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0.[48]王琳. 基于软计算的智能控制器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49]何志刚. 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MIS应用与开发[D].大连海事大学,2000.[50]刘中兵. 焊缝图象识别的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0.[51]崔鸿远. 玉米播种机工况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试验[D].中国农业大学,2000.[52]田健. 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研制[D].西安理工大学,2000.[53]祝华军. 小城镇规划及基础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54]孙毅. 渭河洪水错峰调度决策支持系统[D].西安理工大学,2000.[55]张寿桂. 厦门港集装箱运输MIS总体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56]王涛. 船舶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57]杨媛. 智能化超声波水流量计的理论分析与软件开发[D].西安理工大学,2000.[58]史庆国. 壁面机器人路径规划与控制系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59]田永青. 模糊控制系统的结构化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00.[60]丁承君. 基于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的移动机器人墙跟踪[D].河北工业大学,2000.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61]周颖. 基于模糊滑动面的滑动模态控制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62]张建华. 集中供热系统的水力计算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00.[63]徐延明. 地理信息系统在配电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64]于成. 综合船舶信息处理与显示系统[D].大连海事大学,2000.[65]苏利敏. 新型串级调速系统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66]刘丽华. 大功率超声发生器的研制及超声乳化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67]孙东卫. 都江堰水利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1999.[68]胡霞光. 青藏公路CAE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长安大学,1999.[69]尹宏宾. 智能化信号交叉口控制及其交通量预测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9.[70]邱焕耀.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和变结构控制的交叉结合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9.[71]张星明. 地质图象处理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9.[72]孟小峰. 中文数据库自然语言查询处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9.[73]王灏. 机器人智能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9.[74]庄圣贤. 无传感速度伺服矢量变频调速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1999.[75]王伟. 序列图象的几何约束及其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8.[76]张光海. 受限柔性机器人装置、建模与控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8.[77]金菊良. 遗传算法及其在水问题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1998.[78]樊晓平. 受限柔性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与智能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1998.[79]黄道平. 多变量非线性过程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1998.[80]陈虔. 大型应用软件协同开发的版本控制和管理—面向组件增量的版本控制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高能物理研究所),1997.[81]刘黎临. 大型信息网络设计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8.[82]牟树波. ACPI标准的实现技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8.[83]侯春海. 工程中时延动态系统的定量稳定性分析[D].浙江大学,1997.[84]孙富春. 机械手的神经网络稳定自适应控制[D].清华大学,1997.[85]周勇.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土水资源分类、评价与预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1997.[86]李明. 基于工作站网络的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7.[87]王晓鸥. 计算机控制短波自适应通信网的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7.[88]周小佳. 电力系统可靠性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实现研究[D].重庆大学,1997.[89]李永树. 地表移动预计方法及信息处理(SPDP)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997.[90]孙毓忠. 互连网络性能分析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7.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四:[91]马森. 曙光2000单一系统映象文件系统COSMOS操作系统相关层的设计和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7.[92]陈晨风. 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的智能控制策略[D].浙江大学,1997.[93]林峰. 交流传动系统的控制策略[D].浙江大学,1997.[94]陈小红. 径向基函数网络及其在非线性控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1996.[95]陈晓青. 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浙江大学,1996.[96]周宏甫. 六坐标工具磨床CNC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理工大学,1996.[97]王杰. 高精度交流伺服系统的新型控制策略[D].浙江大学,1996.[98]金连文. 手写体汉字识别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6.[99]戴建荣. 胶片剂量仪软件开发及其在X线立体定向放疗技术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100]张虹. 并行计算机系统的用户界面研究与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6.[101]朱群雄. 神经网络结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及其在过程模拟与过程控制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1996.[102]张朝海.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1996.[103]侯昭胤. 神经网络辅助丙烷氨氧化催化剂设计[D].浙江大学,1996.[104]毕立群. 换热网络智能综合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北京化工大学,1995.[105]韦巍. 学习控制及其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1994.[106]金毅. 模糊集合论在生产计划和调度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1994.[107]蒋其友. 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大型离心式压缩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1993.[108]黄崇福. 信息扩散原理与计算思维及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D].北京师范大学,1992.[109]贾家麟. 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2.[110]杨冀宏. 人工智能技术在分离过程综合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1990.[111]钟勇. 人体胚胎视交叉微血管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0.[112]赵一举. 肺动脉高压辅助诊断[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9.[113]严晓光. 胶鞋模具CAD/CAM一体化技术的研究[D].华中理工大学,1988.[114]陈申. 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计算机实时控制[D].浙江大学,1988.[115]朱善安. 电液控制系统辨识及实时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1987.以上就是关于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网络控制系统中的信息调度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网络控制系统中的信息特征和信息调度的概念和意义。
根据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方法:调度与控制分开设计和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两大方面,介绍了网络控制系统中信息调度的研究现状。
最后探讨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控制系统;信息调度;静/动态调度;混合调度;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1 引言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 Control System,NCS)是指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通过网络形成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目前,大部分关于NCS的研究针对NCS存在的问题和特性建立系统模型、分析系统稳定性、给出控制方法和控制规律,以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高质量的控制性能。
然而NCS的性能不仅依赖于控制策略及控制规律的设计,而且还受到网络通信和网络资源的限制。
信息调度尽量避免网络中信息的冲突和拥塞现象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网络控制系统的服务性能。
2 NCS中的信息特征与信息调度概念在NCS中网络传输的信息主要分为两类:实时性信息和非实时性信息[3]。
实时性信息对时间要求非常苛刻,如果在规定时间的上限内某一信息未能起作用,则该信息将被丢弃,启用最新的信息。
而在NCS信息调度策略中主要调度两类数据信息:周期性信息和非周期性信息。
周期性信息是一种实时性信息,一般要求在传输周期时间内必须传送给目标节点,周期性信息也被称为时间触发信息或者同步信息。
非周期性信息是指节点间的请求服务等信息,它们的发生时刻是随机的,非周期性信息也被称为事件触发信息、异步信息或者随机性信息。
此外,在NCS信息调度中不能忽视突发性信息,突发性信息指一些事先无法预知的突发性的或者随机的事件(例如报警信号、异常处理等),这类信息必须在一定时间内给予处理,否则系统可能出现异常甚至瘫痪。
在网络控制系统中,信息调度发生在应用层,即传感器、控制器与执行器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中。
当系统网络中某节点发生数据传输碰撞时,信息调度规定节点的优先发送次序、发送时刻和时间间隔,以避免网络冲突。
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浅谈计算机控制技术引言:计算机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工控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它由控制计算机本体(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结构)和受控对象两大部分组成。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诞生并迅速蓬勃发展起来,其应用遍及国防、航空航天、工业、农业、医学等多种领域。
本文将主要针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当今现状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一介绍,并结合它的具体实例介绍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
正文: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概述1、计算机控制的定义:计算机控制是自动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控制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2、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历史: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思想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TRW航空公司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炼油厂合作,进行计算机控制的研究,他们设计出了一个利用计算机控制实现反应器供料最佳分配,根据催化剂活性测量结果来控制热水的流量以及确定最优循环的系统。
这项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工作为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此,计算机控制技术迅速发展,并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也紧随其后,迅猛的发展起来。
现如今,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使计算机控制技术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1、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例在农业日趋机械化及自动化的今天,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管理控制农业生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
农业大棚、智能化养殖场等等都是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的鲜明例子。
智能温室大棚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监控和操作,还可设计自动控制无人管理温室大棚。
根据远程传感器搜集来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模拟信息,经输入通道进行AD转换,传入计算机,计算机既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监控,同时又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对大棚进行控制,进行加湿、加温、增加光照等控制,从而实现温室大棚的自动化智能控制。
计算机控制技术参考文献格式

计算机控制技术参考文献格式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参考文献格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献类型有所区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献类型及其格式:1. 期刊论文: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1] Smith, J. "Computer Controlled Systems: A Practical Overview."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 2019, 27(3): .2. 专(译)著: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2] Chen, Y., and J. Wang.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Control Theory."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7, 23-65.3. 论文集:作者,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 Wang, L., and Z. Li. "Advanced Topics in Computer Control." In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edited by J. Li, X. Chen, and Y. Wang. Shanghai: Shanghai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ublishers, 2016, .4. 学位论文:作者,文题,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授予年。
例如:[4] Zhang, Y. "Research on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Design." Master's Thesis, Tsinghua University, 2018.5. 专利: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授权日期。
矿石码头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论文]
![矿石码头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0be54bbe1e650e52ea9910.png)
矿石码头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舟山某矿石码头工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各控制系统的功能和配置。
各系统功能互相配合,组成一套整体的管控一体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关键词管控一体化控制系统变频控制中图分类号:u656.1 文献标识码:a1 工程简介该矿石码头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15万吨级卸船码头一座(码头兼靠20万t矿石船),3.5万吨级和1万吨级装船泊位各1个。
堆场年设计吞吐量为725万吨。
本工程设35kv总降压变电站、1-5#五座分变电所。
总降压变电站位于堆场北侧;1#分变电所位于装船码头皮带机平台下,与全码头控制室合建;2#变电所位于卸船码头皮带机平台下,电源引自1#变电所;3#分变电所位于堆场西侧防风网边;4#分变电所位于堆场东侧防风网边。
2 系统概述本工程用电负荷等级为二级。
舟山电网就近提供2路独立的35kv 电源至本港区,互为备用。
控制系统的各个分控制室,结合分变电所位置布置。
整个控制系统,有一个中央控制室,位于中控楼顶楼,内设监视墙、操作台、计算机管理设备、控制设备、调度广播设备、电视监控设备等。
1-4#分变电所内各设plc分控制室。
各个系统之间使用融余光缆以太网连接。
本工程的工艺流程较为复杂,有卸船工艺流程、装船工艺流程、直取工艺流程、堆取料机堆料工艺流程、取料机取料及其普通粗配料工艺流程、堆取料机堆料及其两种精配料工艺流程等。
以上流程排列组合,具有五六十种的工艺流程,由计算机控制系统来保证实施。
矿石码头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皮带输送程控系统、堆场喷洒水系统、水喷雾系统、电力监控系统、dlp大屏监视系统、工业电视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广播调度系统、激光靠泊系统和计算机生产管理系统等等。
还包括: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等。
3 码头计算机控制系统该矿石码头工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暨自动化控制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管控一体化技术方案,把生产现场的各种数据、矿石进出、车船进出和厂际间物料的计量和检验数据、安全与生产的视频监控、重要设备的运行监控、生产管理信息、设备运行管理信息等自动采集,通过信息网络系统进行系统集成、技术融合,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各级职能部门自动提供最快速、最有效、最可靠、最全面的信息支持,达到生产过程中的实时信息流和企业经营的商务信息流的统一和优化的目标。
2021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精选5篇)范文1

2021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精选5篇)范文 【第一篇】论文题目:浅析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 摘要: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由微机原理、控制理论、通信原理、软硬件开发技术等多学科专业知识交叉形成的综合性科学技术,自动化生产线是由自动化设备组合而成的能够自动完成产品制造的生产系统。
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中不仅能够提高产品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而且能够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管理水平。
因此, 研究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对于提高产品的制造管理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 自动化生产设备; 自动控制系统;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制造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传统的制造行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 提高了产品制造的自动化水平, 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制造效率, 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管理水平。
目前, 为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世界各发达国家都越来越重视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制造行业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研究。
针对这样的生产需求和技术现状, 本文将主要研究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
2计算机控制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由微机理论、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硬件开发技术、软件开发技术、通信原理、网络技术、系统工程等多个专业门类组合形成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一般以ISA/PCI总线工控机或IBM-PC微机作为控制核心,以各种输入输出装置、外部存储装置为外围电路, 借助各种检测传感器和伺服电机等执行装置, 最终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功能。
控制单元和被控对象之间可以通过电缆等有线方式传输信号, 也可以通过无线电、红外线等无线信号实现信息交互。
软件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底层系统软件和上层用于完成各种具体功能的应用软件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注意到了和系统性能密切相关的不同参数的影响。与此同时,I.A.Vyshnegradskii也总结出一套控制器的数学理论来。1932年奈奎斯特(H.Nyquist)提出了研究控制系统的频率发。1948年伊文思提出了根轨迹法,这两大重大贡献,是自动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建立在频率法和根轨迹法基础上的控制理论成为经典控制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和西欧的自动控制理论,在发展方式上与俄国和东欧有很大差别。在美国,应用反馈的主要促进因素是电话系统的发展,以及Bell电话实验室的Bode、Nyquist和Black对电子反馈放大器的改进,主要是用频域来描述整个控制过程。与此相反,前苏联接触的数学家和机械学家在控制理论领域占主流。因此,俄国的理论更倾向与运用不同方程的时域公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自动控制理论的理论和实践得到巨大发展的时期。因为当时必须设计和制造自动领航系统、火炮位置系统、雷达天线控制系统和其他建立在反馈控制方法基础上的军事系统。这些军事系统的复杂性和优良的性能都要求必须发展不同的控制技术,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以及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等。 在1940年前,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一种伴随着不断试验和失败的过程。而在20世纪4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数学和分析方法得到应用,控制工程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工程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拉氏变换和复频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频域技术渐渐成为控制领域的主流。20世纪50年代,控制工程领域的重点放在s平面法(特别是根轨迹法)的发展和运用上。而在20世纪80年代,数字计算机作为控制元件日渐普遍。这种有着快速精确计算性能的控制元件的技术,在以前的控制工程中是无法实现的。这些计算机特别适用于同时测量和控制多种变量的系统中。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核能、电子计算机以及空间技术的科学发展,对自动控制科学提供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造卫星和空间时代的来临,控制工程拥有了新的巨大推动力,因为有必要为运载火箭和空间探测器设计一种复杂、高精度的控制系统。由前苏联人L.S.Pontryagin,美国人R.Bellman发展的最优化控制的现代理论,以及进来对鲁棒系统的研究,也对时域方法作出了贡献。大型复杂系统的控制,高速度控制操作及高精度控制品质的要求,使经典控制理论的局限性暴露出来,促使人们寻找更完善的控制理论和更高级的控制技术。在这种背景下,贝尔漫等人提出了状态空间法。1960年贝尔漫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成功地应用了状态空间法,并提出了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新概念,被认为是现代控制理论发展的开端。20世纪6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的信控制理论,如模糊控制、最优控制、系统辨识、多变量控制、自适应控制、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控制、大系统理论等,都属于现代控制理论的范畴。与经典控制理论相比,现代控制论内涵十分丰富。例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了大系统理论,它是针对规模十分庞大的系统的控制理论。又如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大型电力系统、大型通信网、大型交通运输网等大型系统控制需要涉及运筹学、信息论、系统论等方面的理论,才能解决多级递阶控制、多目标综合优化等问题。
计算机控制技术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1 摘要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自动控制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短短一百年中,自动控制理论得到了令人吃惊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瓦特的蒸汽机、阿波罗的登月到海湾战争,无处不显示着控制技术的威力。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在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起来。控制理论目前还在向更纵深、更广阔的领域发展,无论在数学工具、理论基础、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产生了实质性的飞跃,在信息与控制学科研究中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启发并扩展了人的思维方式,引导人们去探讨自然界更为深刻的运动机理。自动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必将会给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类的发展。 关键字:自动控制理论 发展 现状 未来展望
5 者又将“乃奎斯特判据”称为“乃奎斯特-米哈依洛夫判据”客观地讲,在频域稳定性判别研究中,乃奎斯特不仅在时间上领先,其工作也更完备。现在我们所使用的也主要是乃奎斯特的开环稳定判据除了偏差负反馈控制,扰动控制是另一种重要控制策略。第一个试图制造一个不反映被调量偏差,而应扰动作用的调节器的人是庞赛来。他在1829年曾提出一种有关蒸汽机轴转速自动调节器的线路,利用的就是扰动控制的原理。可是由于当时蒸汽机本身不稳定,他的建议遭到了失败。采用扰动调节原理且在实际上能够工作的第一个自动调节器是1869年由契可列夫所发明的弧光灯光度调节器。 2.3 根轨迹法的建立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根轨迹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同时域法,频域法可称是三分天下。美国电信工程师W.R.Evans在这里包打天下,他的两篇论文Graphical AnalysisofControl System,AIEE Trans. Part II,67(1948),pp.547-551.”和“Control System Synthesis by Root Locus Method, AIEE Trans. Part II,69(1950),pp.66-69”即已基本上建立起根轨迹法的完整理论。Evans所从事的是飞机导航和控制,其中涉及许多动态系统的稳定问题,因此其已经又回到70多年前Maxwell和Routh曾做过的特征方程的研究工作。但Evans用系统参数变化时特征方程的根变化轨迹来研究,开创了新的思维和研究方法。Evans方法一提出即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1954年,钱学森即在他的名著“工程控制论”中专用两节介绍这一方法,并将其成为Evans方法。 2.4 脉冲控制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诞生和发展,脉冲控制理论也迅速发展起来。在这方面首先作出重要贡献的是乃奎斯特和香农(Shannon)。乃氏首先证明把正弦信号从它的采样值复现出来,每周期至少必须进行两次采样。香农于1949年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香农由此被成为信息论的创始人。线性脉冲控制理论以线性差分方程为基础,线性差分方程理论在三、四十年代中已逐步发展起来。随着拉氏变换在微分方程中的应用,在差分方程中也开始加以应用。利用连续系统拉氏变换同离散系统拉氏变换的对应关系,奥尔登伯格(R.C.Oldenbourg)和萨托里厄斯(H. Sartorious)于1944年,崔普金(Tsypkin)于1948年分别提出了脉冲系统的稳定判据,即线性差分方程的所有特征根应位于单位圆内。由于离散拉氏变换式是函数,又提出了用保变换将Z平面的单位圆内部转换到新的平面的左半面的方法这样即可以使用Routh-Hurwitz判据,又可将连续系统分析的频域方法引入离散系统分析。求得离散型频率特性后,乃氏稳定判据和其他一切研究线性系统的频率法都可应用,但由于Bode图的应用大受限制,频率法在离散系统研究也受到限制。(库津(1961)曾试图用Bode图来表示离散型频率特性,但过于繁复而无法应用。)在变换理论的研究方面,霍尔维兹(W.Hurewicz)于1947年迈出了第一步,他首先引进了一个变换用于对离散序列的处理。在此基础上,崔普金于1949年,拉格兹尼和扎德(J.R.Ragazzini和L.A. Zadeh)于1952年分别提出了和定义了Z变换方法,大大简化了
4 2 自动控制基本理论的发展简史 2.1 稳定性理论的早期发展 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稳定性的问题。牛顿可能是第一个关注动态系统稳定性的人。1687年,牛顿在他的《数学原理》中对围绕引力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质点进行了研究。在牛顿引力理论建立之后,天文学家不断努力以图证明太阳系的稳定性。特别地,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在这一问题上做了相当的力。在出现控制系统的镇定问题后,科学家们开始考虑非保守系统的稳定性问题。Clerk Maxwell第一位利用特征方程的系数来判断系统稳定性的人。James Clerk Maxwell是第一个对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系统分析并发表论文的人。麦氏在论文中对三阶微分方程描述的Thomson's governor, Jenkin's governor 以及具有五阶微分方程的Maxwell's governor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系统的稳定性条件。Maxwell的工作开创了控制理论研究的先河。同一时期在俄国,1872年N.A.维什聂格拉斯基(1831-1895)也对蒸汽机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N.A.维什聂格拉斯基同样利用线性化方法简化问题,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由调整对象和调整器组成的系统。这使问题大大简化。N.A.维什聂格拉斯基在苏联被视为自动调整理论的奠基人。 2.2 负反馈放大器及频域理论的建立 在控制系统稳定性的代数理论建立之后,1928年-1945年以美国AT&T公司Bell实验室(Bell Labs)的科学家们为核心,又建立了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频域方法。Black首先提出了基于误差补偿的前馈放大器,在此基础上最终提出了负反馈放大器并对其进行了数学分析。反馈放大器的振荡问题给其实用化带来了难以克服的麻烦。为此HarryNyquist(1889-1976)和其他一些AT&T的通讯工程师介入了这一工作。1932年Nyquist发表了包含著名的“乃奎斯特判据”(Nyquist criterion)的论文,并在1934年加入了Bell Labs。Black关于的负反馈放大器的论文发表在1934年,参考了Nyquist的论文和他的稳定性判据。这一时期,Bell实验室的另一位理论专家,Hendrik Bode(1905-1982)也和一些数学家开始对负反馈放大器的设计问题进行研究。1942年,H.Harris引入了传递函数的概念。用方框图、环节、输入和输出等信息传输的概念来描述系统的性能和关系。这样就把原来由研究反馈放大器稳定性而建立起来的频率法,更加抽象化了,因而也更有普遍意义,可以把对具体物理系统,如力学、电学、等的描述,统一用传递函数、频率响应等抽象的概念来研究。1925年英国电器工程师O.亥维赛把拉普拉斯变换应用到求解电网络的问题上,提出了运算微积。不久拉普拉斯变换就被应用到分析自动调节系统问题上,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传递函数就是在拉普拉斯变换的基础上引入的,至1945年,控制系统设计的频域方法“波德图”(Bode plots)方法,已基本建立了。在这同一时期,苏联科学家也在控制系统稳定性的频域分析方面取得了进展。有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