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图及图像的合成》教学设计
2013PS教案(一)抠图与图片合成

1-3橡皮工具
橡皮擦工具:像普通橡皮一样,把不要的部分擦除。 背景橡皮工具:擦除背景(适用于背景单一的图片)。(注意:选项的 选择,查找边缘,保护前景色) 魔术橡皮工具:将颜色相近部分擦去,用于适应于前景与背景反差大的 图片。(注意改变容差,20)
1-4规则选择工具
椭圆 矩形
1-2套索工具
2. “多边形套索工具“用法:沿边缘拖动鼠标,到关键点处单击,直到拉
出一个封闭的选区;定义的选区比较精确,是初学者比较常用的。 适应于前景与背景反差不明显,抠图精确度要求一般的场合。
1-2套索工具
3.
“磁性套索工具”用法:用法像拉线一样,会自动寻找并吸附边缘
适合“磁性套索”工具适合抠取边缘比较清晰,与背景反差较大的图 像。
PS教案(一)
概述:PS简介
什么是PS?它的作用是什么?(提问)
“PS” 是“Photoshop”的简称,是一款优秀的 图像处理软件,它是由Adobe公司生产的。主 要用于“图片编辑”,如:图片合成、色彩改 变、艺术风格修饰、文字添加、图形绘制等。
第一课:图片合成概念 与常用的PS抠图方法简介
4、其它、
1)规则选择工具; 2)钢笔工具;
1-1魔棒工具
魔棒工具用法:用鼠标在要选择的颜色上单击,则颜色相同或相近的区
域可以被全部选中。 魔棒工具适用于背景为纯色的图片,或前景需要抠出的部分与周围的色 彩对比较为强烈的图片。
1-2套索工具
1. 普通套索工具(自由套索工具)的用法: 用法像铅笔,中途鼠标不能松开,一气呵成; 适应于前景与背景反差不明显,抠图精确度 要求不高的场合。
使用 消失 点滤 镜+ 仿制 图章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比赛教案抠图与合成处理

抠图与合成处理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美图秀秀软件学会简单的抠图与图片合成处理功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教学重点:自动抠图技巧图片背景合成教学难点抠图笔和删除笔的合理利用自选图片背景合成教学准备:美图秀秀软件相关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观看几幅合成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二、新授1、什么是抠图?抠图:抠图是图像处理中最常做的操作之一,指的是将图像中需要的部分从画面中精确地提取出来,这是后续图像合成处理的重要基础。
2、美图秀秀抠图功能学习1)美图秀秀软件基本板块简单介绍2)美图秀秀自动抠图功能学习。
任务驱动闯关游戏任务分为团体题,和附加题。
团体题要求小组内队员每个人都必须完成,才能获得5分。
完成团体题后,小组队员可单独挑战难度较大的附加题,获得附加分。
每人2分。
3)根据刚才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老师进行点拨总结。
3、图片合成处理1)教师操作演示。
调节前景图属性通过调节前景图片的大小、位置、边缘羽化、透明度、自定义背景等,让图片与背景完美结合,同时渗透美学教育。
2)学生操作用老师提供的小孩照片与功夫熊猫照片合成图片完成任务。
4、信息技术道德素养教育分类游戏,了解学了图片处理技术,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明确不可随意制造或传播不实信息,不可做损害他人利益名誉之事,轻者侵权,重者违法。
对于不实的图片信息恶意转发扩散也是不道德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
三、总结回顾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本课程复习。
四、奖励:评比出本节课获奖小组,并颁发奖励。
五、作业自主探索学习美图秀秀的其它抠图功能,制作出一幅有主题的作品。
PHOTOSHOP图片合成教学设计案例

《PHOTOSHOP图片合成》教学设计案例一、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学会了在一张图片上进行适当操作,上一节课中已经介绍如何将一张图片中的所需部分抠取出来的方法,本节课则趁热打铁,教学生如恶化将扣取的图片很好的融合到另一张图片中去,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正是想象力丰富、朝气蓬勃的年纪,必定对本节课的内容充满兴趣,只要教师把握得当,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图层混合模式、透明度、图层选项、羽化工具、蒙板工具的使用。
其中前三者是经常使用的工具,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肯定不大,羽化工具在上几次课的抠图中也有所涉及,相信学生也不会太陌生,对于使用蒙版工具来柔化图片的结合处,可能初学者会有些难以理解,所幸的是在上节课中也已经初步教授了蒙板的基本知识和蒙板的基本原理,这将会大大降低本节课学生使用蒙板的难度。
三、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羽化工具(2)蒙板工具2、方法与过程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指导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掌握将抠取出来的图片融合到另一张图片中,并尽量做到融合的天衣无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羽化工具、蒙板工具,培养学生欣赏美、并创造美的能力,使用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羽化、蒙板教学难点:蒙板的使用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五、教学过程六、教学评价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单纯从知识点的操作上说,还是比较简单,学生在看过教师的演示后基本能快速完成模仿,完成作业。
然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一点,就是要在课堂上努力引导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欣赏美,自己创造美的能力,这点相对来说要难做到。
这也是区别一个只会教授知识点的教师和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教师的重要方面。
初中信息技术_我的穿越梦想—抠图与图片合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3.3我的穿越梦想—抠图与图像合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在经历本单元的前两课的学习后,已经熟悉photoshop6.0的操作界面,对其中的工具应用也比较熟练,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但本课的技能和知识是一项全新的学习内容,学生还没有任何的操作的经验,因此需要老师给予积极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新技能和实现对技能的创新应用。
效果分析这节课上下来后感觉相对比较好,学生在课堂上个个都表现地比平时要积极,他们始终处在主体地位,自己思考,自主,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进行了适时的点拨指导。
课后,学生都说很喜欢这节课,学到了的技能恰是生活中常用到的。
不足有: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显得过于正规,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的效果欠佳,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互动太少,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点评不太到位。
2.拓展创新阶段,给学生留的时间太少,很多学生意犹未尽,但时间已到,表示非常遗憾。
教材分析“抠图与图像合成”是初中信息技术的重点,也是初中信息技术的难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较多,技能的实用性较强,因此无论中考还是日常应用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教材中本课主要介绍了复杂背景图片的抠图与合成,但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很多单色背景图像的抠图,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中补充单色背景图片的抠图方法。
本节课改变了以往教师讲解演示,学生练习的学习方式,设计了一系列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如更方便学生使用的flash 课件中的步骤提示,录屏制作的操作演示等,并创设了“为梦想奋斗”的学习情境,通过有针对性进行技能探究、实践运用和拓展创新练习,利用VB设计的小组器进行计分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中,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实现了高效课堂的创新教学。
教学反思抠图与图像的合成是ps教学非常重要而且实用的知识技能。
操作步骤相对而言比较有系统性,学生通过练习后能很快掌握。
本次教学成功之处在于:1、设计qq聊天的导入能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图片抠取与合成》教学设计

《图片抠取与合成》教学设计通榆中学刘文艳一、教材分析《图片抠取与合成》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7年级《初中信息技术》第6章《图片加工与制作》第2节第3个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通过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把图片中有用的部分抠取出来,然后跟其他的图片合成一幅新的作品。
二、学情分析教材中学生刚接触到图片抠取与合成,而且对于Photoshop软件也很陌生,学生对抠取图片没什么基础,对于使用套索工具、魔棒工具来选取图片,学生可能会有些难度。
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贴近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重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以上理解,我主要以实现“找茬游戏”作品的创作作为学生达成目标的手段。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图片“抠取”的目的是为了图形的进一步加工——图片的合成;(2)理解“抠取”图片的不同工具的适用情况:“抠取”规则选区:矩形、椭圆选框工具;“抠取”不规则选区:套索工具;“抠取”颜色相近选区:魔棒工具;(3)掌握图片合成的常用步骤:选取——拷贝与粘贴——调整位置;(4)根据所给素材,综合运用“抠取”工具,合成所需的找茬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指导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掌握将抠取出来的图片融合到另一张图片中,并尽量做到融合的天衣无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找茬茬点加工策略,完善图片,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手脑并用”思维及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使用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
教学难点:多边形套索工具和磁性套索工具的选取五、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合成图欣赏,原来TFBOYS在我们校园的合影,居然是一份“抠图的杰作”。
揭题:《图片抠取与合成》(二)游戏找茬,学习新知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
活动1:大家来找茬下面两张图有哪几处不同呢?《图片抠取与合成》教学设计找出不同之处。
2.5.1Photoshop图像合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1.拓展资源:
- Photoshop教程书籍:推荐《Photoshop CC 2019从入门到精通》、《Photoshop CS6完全自学教程》等,这些书籍详细介绍了Photoshop的各项功能和图像合成的技巧。
-在线教程视频:推荐“Photoshop教程”频道、“菜鸟教程”等,这些视频教程由专业人士制作,内容丰富,涵盖了Photoshop图像合成的基本操作和高级技巧。
- ③添加互动环节:在板书中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找出错误”、“填写缺失步骤”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主动性。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Photoshop图像合成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技巧。通过讲解和实践,学生掌握了图像合成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简单的图像合成。同时,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和实践,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举例:教师发布预习资料(PPT、视频、文档等),设计预习问题(如“Photoshop图像合成的概念是什么?”、“图像合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并通过在线平台或微信群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讲解知识点,组织课堂活动,解答疑问。
3.简答题:
(1)请简要描述Photoshop图像合成的概念和意义。
(2)请简述图像合成的基本步骤。
(3)请分享你学习图像合成的技巧和心得。
4.实践题:
(1)请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一个简单的图像合成练习。
(2)请尝试使用不同的技巧和方法,创作一个有创意的图像合成作品。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教授了Photoshop图像合成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研究、项目导向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图像合成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我设计了有趣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实验、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图像合成的技能。
Photoshop图像的合成(一)(教学设计)

图像的合成(一)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掌握添加文字图层的方法,会用多种图像选取工具抠取图像。
2、认识图层,能够利用图层合成图像。
【能力目标】
能利用PS工具实现简单的图像合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添加文字图层的方法。
2、利用多种图像选取工具抠取图像。
【教学难点】
1、图层的基本操作。
2、利用图层合成图像。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景导入、讲演结合、任务驱动、课件资源辅助。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评价、总结反思。
【板书设计】
图像的合成(一)
一、图层面板
二、文字与背景的合成:文字图层
图层的基本操作
三、图像的选取与合成抠
移
合。
六年级上册《第4课图像的合成》教学设计

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谈话导入 改善午餐条件,为午餐设计新“餐单”。 (二)引出课题:图像的合成 二、任务驱动,新授教学 (一)任务一:学习“套索”工具 出示素材,抠图后的效果图,提问: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1、今天我们就要接触一个新的工具——“套索”工具。
初中信息技术_图像的合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学生经过几节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图像处理操作能力。
Photoshop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图形处理软件,操作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大部分学生对于图片处理还是比较陌生的,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因此在课前就需要准备充足的学习资源。
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很容易被网络上一些不良的合成图像所迷惑,需要从旁加以指引。
为此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反面例子的批判,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让学生做到“学之有方,用之有道”。
效果分析本节课学生达成度较好,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合成图像,学生乐意去学,团结协作也较好,基本能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任务,大多数孩子学完后,能独立完成图像的合成。
Photoshop中图像合成的一般操作步骤:(1)构思和收集素材(2)提取图像选中需要的部分——自动套索和魔棒工具的使用(3)合并图像移动工具的使用和图层的含义(4)修整图像编辑菜单里的自由变化及其它技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泰山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第3单元探究图像的表现艺术——微项目3探索图像的合成技术的内容,本节共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本节是本单元的重点。
完成图像合成是本节的重点,抠图是本节的难点。
评测练习1、根据本节课新学内容,完成中考题。
使用PhotoShop CS打开本题工作目录下的“测试5.psd”,完成以下操作:(1)将“小草”图层移动到“背景”图层的上方。
(2)在“小草”图层中用魔棒工具将上方的黑色删除。
(3)将“标题”图层设为可见,并将该图层的不透明度设置为85%。
(4)保存并退出。
2、布置拓展任务:通过网络资源,自行选择素材,制作出具有一定意义的作品课后反思本节课我用了小组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乐意去学,特别是完成抠图学生不断尝试去做,整体来看,达成度较好,大多数孩子都能完成简单的图像合成。
抠图是本节学生难点,很多学生知道使用魔棒和自动套索工具,但颜色相近的地方,学生处理不好。
2.5.1Photoshop图像合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图像合成的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图像合成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5.图像合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图像合成方法和技巧,如选择合适的图像素材、调整图层透明度、使用图层样式等。例如,学生需要了解如何选择两个具有相似背景或主题的图像进行合成,如何调整图层透明度使图像融合更加自然,如何使用图层样式为图像添加特殊效果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授了Photoshop图像合成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反思:
1.学生对图像合成的兴趣浓厚:在本节课中,我发现学生对图像合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Photoshop软件的操作和应用。这表明学生对图像合成这一领域有较高的求知欲,为后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学生对图层、蒙版等概念的理解仍有待提高:虽然学生对图像合成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学习图层、蒙版等概念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仍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5.课堂氛围有待进一步活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课堂氛围还有待进一步活跃。为了提高课堂氛围,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性的环节,如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板书设计
1.图像合成概念
-图像合成:将两个或多个图像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图像效果。
苏科版(2018)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6.2.4图片抠取和合成教案

2.图片抠取和合成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图片抠取和合成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图片抠取和合成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图片抠取和合成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图片抠取和合成案例分析(20分钟)
3.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片抠取和合成练习。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展示教学素材和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利用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通过软件的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图片抠取和合成技术。
3.创意合成作品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利用图片素材进行合成创作。可以尝试不同的合成方法,如拼贴、叠加、融合等,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4.图片处理软件学习: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图片处理软件的高级功能,如图层、蒙版、滤镜等,提升图片处理的专业水平。
5.参加图片处理比赛: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图片处理比赛或活动,展示自己的图片处理技能和创意作品,与其他学生交流和分享经验。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作品质量,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设性的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教学反思与改进
1.收集学生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或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重点关注学生对图片抠取和合成技术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4.学生小组讨论(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钟)
图像的合成教案

《图像的合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图像的合成》是要求学生掌握对不同图片合并的知识点,其次也是对第四课《Photoshop的图层》学习内容的复习和拓展应用,因此在开展新课的过程中,检验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第一单元图像的处理的四个课时一系列学习,对Photoshop中常用的一些图像修改及编辑的处理工具有了一些基本的学习和了解,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对图像的认识及欣赏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在开展第五课《图像的合成》的过程中,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和巩固图层的复制与粘贴;(2)掌握图像合成的基本操作,包括图像图层间的合并、图像图层与文字图层的合并。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将学习内容生活化,促使学生能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让学生自主复习所学知识来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从中体会到“课堂主导者”的成就感。
(2)通过小组合作来推动课堂任务的进行,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图像合成的基本操作教学难点:学生能否自主复习已学知识并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五、教学策略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流程来推动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
流程一通过一则热议的新闻:“东莞松山湖国际马拉松”来做为新课导入的话题,以“莞马我参与”的图片来引出本节课新知;然后采用“未教先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本节课要求完成的任务一;流程二,邀请在流程一中,率先完成任务的小组代表,来给学生演示任务一中的相关操作,并要求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或指出该同学操作中值得学习的地方,最后由老师作出总结。
流程三设计任务二,通过展示教师的校园名片,要求学生自主制作完成自己的校园名片。
通过设计这三个教学流程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学生自评与互评的能力、对图像作品的鉴赏与设计能力能得到提高。
ltu

《图片抠取与合成》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字化图像抠取合成的一般步骤。
2.灵活运用抠图工具,并对图片进行相应的操作。
3.能对图像加工的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提高学生对数字化图像合成的兴趣。
2.培养学生网络道德意识,树立网络价值观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图像合成的一般步骤及抠图工具的灵活使用
教学难点
图片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引入:广播演示两幅漂亮的合成图片让同学欣赏
问:哪张更美丽?
引出课题:图片的抠取与合成
二、新授
1、介绍potoshop中的选框工具、快速选择工具。
2、任务1:美丽的校园
师:演示“美丽的校园”作品操作过程。
生:首先观看老师的演示,然后自己动手完成作品。
(教者巡视指导并对重点进行讲解演示。
)
3、任务2:创意文化衫
上图为文化衫的正
4、作品点评
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评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Photoshop 图像合成之抠图1 教学设计

《PHOTOSHOP图像合成之抠图1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具网络机房、WEB、广播系统图片素材课件学具每位学生一台电脑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引入1.展示通过选框、魔工具组合成照片,和合成照片的原图。
并要求学生观察这几张图与合成图的异同。
由学生回答引入本节课的教内容:抠图。
2.提问你们想不想动手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制作海报啦?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回忆ps软件相关信息。
1.任务一:并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大致的处理过程是什么?”。
2. 广播:1.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操作中体验不同抠图工具不魔棒工具案例分析法、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化范围越窄。
并强调要在建立选区前调整羽化值。
C由大小不合适引入并演示可以利用调整自由变换改变图像大小。
1.任务二2.学生操作(选框和橡皮擦)。
3.由图像残留有许多边缘,引入裁切工具,魔术棒工具。
演示两种操作方法。
A用裁切工具选中老虎,并用魔术棒工具选中背景(容差较小,无法全部选中,引导学生观察工具选项栏,引入容差,修改容差值看变化,并解释)。
B反选,移动,并提示图层又多了一个图层。
4.学生操作,并引导学生与word类比,去掉背景还可以使用delete。
5.演示连续的使用:介绍直接用魔棒选中文字,操作4.选框是基础的抠图工具,教学内容由浅到深,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技能掌握。
《简单图像合成:抠图》教学设计

板书课题“抠图”。
简单说明抠图的含义:将图像的一部分抓取下来,为合成新图像作准备。
通过实际发生的事情、照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奔课题,让学生初步理解抠图的含义和目的。
5分钟
2.初步认识“抠图”
问题2: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办法进行抠图?
任务2:将某位没有在班级合照中的同学从大家之前拍摄的照片中尽量精确地抠出来,准备与合照合成。
学生完成后,将作品截图发送到QQ群。
随机请2-4位同学展示作品,分享经验,师适时引导。
以补全班级合照中的同学为任务,让学生抠人像,人像是不规则形状,而且色彩丰富,抠图难度比任务1大,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抠图工具,灵活选择选区的布尔运算,巩固学生的抠图技术。
2.学生知道了如何抠图,但对于“为什么要抠图”缺乏认识,下一节讲图像合成时需要先讲为什么要抠图、合成图像。
3.学生做任务时,总是会边做边讨论,很少有孩子做到独自完成之后才交流,课堂纪律和要求方面还需要加强。
10分钟
6.总结拓展
师生总结在photoshop中抠图的主要工具和选择工具的策略。
拓展:简单介绍在PPT和天天P图APP中如何抠图。
通过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进一步巩固抠图技术。
通过拓展在PPT和天天P图APP中抠图的技术,增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与生活的联系。
5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特色与反思
教学特色
1.素材基本来源于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让学生有更强的参与感,能吸引学生。
4.初中生刚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可初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因此,课堂上可以尝试让学生猜想、假设、推理。但学生比较好动,自我管理能力不够强,课堂纪律需要老师管理。
《Photoshop图像的合成》教学设计

《图像的合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清华大学“信息技术一条龙”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彩色版)初中一年级第三单元第九课的内容。
本节课是photoshop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及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巩固了Photoshop中抠图和调整图像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的设计和创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一些PhotoShop的基本知识,对图层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也能够对图像进行初级处理。
对于图像处理和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和解决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主要采用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和启发提问的方法,通过层次鲜明、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应用新知和主动探索新知。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魔术棒工具正确抠图并对图像进行调整。
2.熟练运用图层样式。
2.理解图像合成的原理及基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优秀的图像合成作品,感受图像合成的魅力,体验图像合成的方法。
2.通过自主构思创作主题作品,体验图像合成的整个过程,感受构思的重要性。
3. 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完成图片合成的修饰美化,并学会对他人作品创作过程进行科学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注重网络道德素养的养成。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1.魔术棒工具的原理。
2.通过移动工具、“编辑|变换”命令对图像的调整:比例、位置、色彩等。
本节课的难点是:图层样式的使用技巧。
五、教法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主导,活动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
3.启发式教学法:结合学案,启发学生学会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学法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并且通过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印象深刻的ppt课件辅助学生学习。
全国苏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第6章第2节4.《图片抠取与合成》教学设计

4. 针对难点,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技巧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5. 鼓励学生多练习,通过反复操作提高技能水平。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GIMP等)
2. 课程平台:学习管理系统(如Moodle、Blackboard等)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图片抠取与合成的概念、方法和技巧,掌握相关技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图片抠取与合成的概念和方法,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图片抠取与合成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学习如何在图片中添加文字,包括字体选择、文字大小、颜色等。
- 掌握文字添加的基本技巧,如文字工具、文字图层、文字样式等。
8. 图片处理中的创意合成:
- 学习如何进行创意合成,如将多张图片合成一张,实现创意效果。
- 掌握创意合成的基本技巧,如图层蒙版、图层样式、混合模式等。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图片抠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了解图片抠取的概念,掌握基本抠图方法,如魔棒工具、套索工具等。
- 学习如何使用Photoshop或GIMP等图片处理软件进行图片抠取。
2. 图片合成的基本技巧:
- 学习如何将抠取的图片与原图进行合成,包括图层的使用、图层样式调整等。
- 掌握基本的图片合成技巧,如色彩匹配、过渡效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生情况分析:
职业中学的学生,一般来说,文化课基础比较弱,但是,他们对专业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作为职业中专二年级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了Windows操作、Word等专业基础课,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学生们已经掌握了Photoshop CS2的窗口界面,充分应用了Photoshop CS2的新增功能——图像变形,而且在前面章节的实例中已经简单了解了Photoshop中关于图层的基本概念。这样,在这节课中,学习了抠图的方法后,学生能够将抠出的图像进行适当变形,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从而完成图像的合成。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3、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教学重点是“抠图”。只有掌握了常用的几种抠图方法,才能达到图像合成的最终效果。本节的教学难点在于,第一,分析各抠图方法的适应范围,使学生能够综合这几种抠图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准确地选择抠图方法。第二,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熟练操作,从而实现图像的合成。
三、教法设计:
根据计算机学科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这节课的知识结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直观演示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教师课前先准备好相关素材,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屏幕广播”功能,创设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设计一份打印机广告),从而使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的具体案例基础上,这样,从实际应用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接着师生共同“分析任务”,采用层层设疑、学生实际操作并发现问题,教师指导并解决问题等方式分析完成任务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并加以归纳总结。然后学生个人创意、进行实际动手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最后,根据所学内容给出类似的课后作业题,使学生能够完成类似的设计任务,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不断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的目的。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演示教学,能够把复杂抽象的操作步骤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们感到学习这门专业技能并不因难,而是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实例教学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2、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工具箱中的选择工具(规则选择工具和不规则选择工具)。
2、理解建立选区时用到的“羽化”和“容差”两个参数的含义。
3、熟练掌握在快速蒙版模式中编辑选区。
利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大多数操作只是针对整个图像的某一部分,而不是针对整个图像。因此,必须首先通过“建立选区”将这些部分从图像中分离出来,这个过程实际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抠图。图像的合成,就是将从多个不同文件中抠出的多个对象,合成在一个文件中,达到一种最佳效果。其中,抠图是学习和使用Photoshop这门课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抠图的方法有多种,需要根据实际内容而定。我们现在学习的是基本的、常用的抠图的方法。同学们在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技能后,为进一步利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奠定了基础。
《抠图及图像的合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抠图及图像的合成》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Photoshop CS5图像处理与平面设计案例教程》第二章。Photoshop可以对图片进行切分、合成、着色、校正颜色、增加清晰度等处理,与多数软件兼容,利用它可以制作出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图像,因此,Photoshop已经成为摄影师、设计师、艺术家、印刷商和出版商的首选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CS2图像处理与平面设计案例教程》是我校针对中专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为学生将来就业步入社会提供了一项专业技能。
四、学法指导:
结合计算机的学科特点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并亲自动手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操作技能。因为,操作技能的熟练与否,是别人替代不了的,也是别人给予不了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承担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4、熟练掌握图像合成的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通过对不同环境中图像的选择,使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准确地辨别使用哪种抠图方法更合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接近生活的实例(艺术照和广告设计),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欣赏、品味和制作作品的过程中熏陶、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艺术素养,在完成作品后,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成就感。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微机室。
六、教学过程分析:
下面以“教学环节及师生活动安排表”的形式来体现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时间分配
(分钟)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提出任务)
展示本节任务,给出效果图(打印机广告)和原始素材图(六个文件)
观察效果图,明确本节任务
3
启发引导
学生自主探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析任务)
1、背景的制作:
[提问]背景素材图和效果图中背景的关系:完全一致,是规则的圆、矩形,还是不规则的一部分?
[解决问题]引出 “羽化”的概念。
[演示]实现羽化效果的两种方法:
[指导]降低这一图层的不透明度
[观察结果]不规则的一部分
[实践]利用套索工具建立背景选区,并利用移动工具拖移到新文件中。
[发现问题]为什么拖移过来的背景图片不出现逐渐变淡的过渡效果呢?
[发现问题]效果图中的背景比直接选出的背景颜色要淡化朦胧,这是怎样实现的呢?
15
2、打印机的选取:
[指导]在打印机有弧度的地方单击,加按Alt键可变成套索工具,松开又可恢复为多边形套索工具。从而可以实现比较精确地选择打印机的效果。
[讨论]:打印机形状的特点。
[结论]:(直边较多)确定选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