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金属材料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分析

金属材料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分析第一章介绍金属材料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
金属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其微观结构。
了解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对于优化其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进行分析。
第二章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2.1 金属晶体结构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是由晶体结构组成的。
金属晶体结构分为三类:立方晶系、六方晶系和正交晶系。
立方晶系又分为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两种,六方晶系和正交晶系则分别只有一种。
2.2 晶体缺陷金属材料的晶体中经常存在一些缺陷,如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点缺陷包括空位、间隙原子和杂质原子。
线缺陷包括位错和螺旋位错。
面缺陷包括晶界、孪晶和堆垛层错。
2.3 热处理对微观结构的影响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从而改变其力学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式包括退火、淬火、正火和强化退火等。
其中,在退火和淬火过程中,晶体内部的点缺陷和线缺陷会发生移动和重新排列,从而形成新的晶界和位错,改变晶粒的大小和形状。
在正火和强化退火过程中,则会使晶粒的尺寸和形状发生变化。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3.1 强度金属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强度取决于晶体的结构和缺陷,晶粒的尺寸和形状,以及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加工工艺。
3.2 塑性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塑性也是晶体的结构和缺陷、晶粒尺寸和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3 韧性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发生韧性断裂前的能量吸收能力。
韧性既受材料的强度和塑性限制,也受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缺陷限制。
3.4 硬度硬度是指材料对于压入针或滚动球的抵抗能力。
硬度取决于晶体的结构和缺陷,晶粒尺寸和化学成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四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方法4.1 确定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等性能可以通过试验来测定。
常见的试验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和硬度试验等。
第1章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结构

1.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
由于晶体原子排列呈周期性,因此, 可以从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应晶 格中原子排列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 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 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
1.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
晶格
晶胞
1.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
Z c
α
β a
X a γ
b
Y
图1-9 晶胞的晶格常数和轴间夹角的表示法
()
MPa
b
s
e
b
s
e
应变(%)
图1-2 单轴拉伸曲线示意图
2、金属的力学性能的指标一般有哪些? 怎样获得这些指标?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 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在工程中常用 塑性指标来判断金属材料的可成形性,常 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来表征。 伸长率指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拉断标距长 度的延长值(见图1-1)与原始标距长度的 比值,即:
1.2.1 金属
在固态金属中,吸引力与排斥力的大 小以及它们的结合能量都随原子间距离 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样就存在一个原 子间距,此时原子间相互排斥力与吸引 力相等,原子处于稳定平衡状态,该原 子间距即为平衡距离,这时原子之间的 结合能为最低,系统此时最稳定。
1.2.2 金属的晶体结构
1.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 2. 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 3. 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第1章 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结构
§1.1 金属材料的性能 §1.2金属的晶体结构
§1.3合金的相结构
1.1 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是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 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 金属材料一般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 金属,黑色金属有钢、铸铁、铬、锰; 其他的金属,如铝、镁、铜、锌等及其 合金都为有色金属。 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 理化学性能、工艺性能、经济性能等。
金属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金属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之一。
它们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金属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并探索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金属材料的结构金属材料的结构是由金属原子的排列方式决定的。
一般来说,金属材料的结构可以分为晶体结构和非晶体结构两种。
晶体结构是指金属原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的结构。
最常见的晶体结构是面心立方结构、体心立方结构和简单立方结构。
在面心立方结构中,金属原子分布在一个立方体的八个顶点和六个面心上;在体心立方结构中,金属原子分布在一个立方体的八个顶点和一个立方体的中心;在简单立方结构中,金属原子仅分布在一个立方体的八个顶点上。
这些结构的不同排列方式决定了金属材料的性能。
非晶体结构是指金属原子的排列方式没有规律性。
它们通常具有高度的无序性和非晶性,使得金属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能,如高硬度、高强度和高韧性。
非晶体结构常见于特殊的金属合金中,如玻璃金属。
二、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主要包括强度、韧性、硬度和延展性等指标。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它可以分为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等。
屈服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时所承受的最大应力;抗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抗压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压缩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
这些强度指标直接影响金属材料的使用范围和承载能力。
韧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力过程中能够吸收能量的能力。
它是金属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的重要指标。
韧性高的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和抗疲劳性。
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硬度高的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延展性是指金属材料在拉伸过程中能够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具有良好延展性的金属材料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较大的变形而不破裂。
三、金属材料的应用金属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使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金属材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重要材料,它的力学性能直接决定着其使用价值。
然而,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是影响其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了解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对于挖掘其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微观结构、中观结构和宏观结构。
微观结构是由晶体组成的,晶体是由不同的结构单元组成的,包括晶粒、晶界、孪晶等。
中观结构是由晶粒的排列和分布组成的,如晶粒大小、晶粒形状、晶粒取向等。
宏观结构是由各种中观结构构成的,如晶体的尺寸、形状和排列方式等。
晶体是金属材料微观结构的最基本单位,在晶体内部原子是有规律地排列的。
金属材料中晶体是以多面体、圆柱体或板状的形式存在,晶体的大小和形状不同会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晶体的组成通常是由多个原子经过排列形成的,晶体中的原子排列方式和结构不同会影响其力学性能。
此外,晶粒的界面处被称为晶界,晶界的稳定性及其形态对整个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二、微观结构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1. 晶界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强度和韧性,晶界处的塑性变形是材料发生塑性时的一种重要机制,晶界出现裂纹和断裂是材料出现断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优化金属材料晶界的形态和结构,提高其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整体机械性能。
2. 晶体取向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很大。
晶体的取向是指对于某一个方向而言晶体内排列原子的方向性质。
晶体取向的不同会对力学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大多数材料具有各向同性,但某些材料的微观结构有规则地定向排列,称为各向异性。
所有具有各向异性的材料都有一定的单向性质,也就是在某一个方向有更大的强度或韧性。
3. 晶粒的大小和形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晶粒尺寸大,晶体脆性相对较强,而晶粒尺寸小,其塑性会相对增强。
晶粒形状也会影响晶体的塑性变形,如晶粒呈多面体形状的金属材料相对具有更好的塑性特性。
4. 孪晶结构是一种经常出现在晶体中的微观结构,孪晶结构对于金属材料的塑性行为和断裂行为有重要影响。
新型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新型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步,人们对材料的需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金属材料虽然有很好的强度和韧性,但是其密度较大、易锈蚀、无法轻便加工等缺点也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应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不断地研究和开发新型金属材料。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型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其应用前景。
一、高强度低密度的金属材料高强度低密度的金属材料又被称为轻质金属材料,它包括铝、镁、钛等金属材料及其合金。
由于其密度低,可达传统钢铁的三分之一左右,故被广泛应用于飞船、火箭、航空航天器、汽车等领域。
例如,德国的宝马汽车使用铝合金材料制造汽车的车身和零部件,可以降低汽车的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运动性能。
除了轻量化外,高强度低密度的金属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
例如,铝合金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可加工性、耐腐蚀性和电导率。
而镁合金具有轻量、高强度、优异的真空密封性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可用于制造航空航天器、汽车零部件、手机等产品。
二、仿生材料仿生材料是一种新型金属材料,它仿照动物或植物的结构和特性制造出来的材料。
例如,锯齿状结构的钢板可提高其抗弯曲性能,肌肉纤维状的材料可使其具有形变功能。
这种材料的研究不仅可以扩展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三、多级金属材料多级金属材料是将多种金属材料进行复合组合,形成新的高性能金属材料。
例如,用纳米金属粒子掺杂在高强度钢材料中,可以显著提高钢材料的强度和延展性;将铜和银复合可以提高电导率和抗氧化性能。
多级金属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材料可塑性,可应用于电子、机械、船舶等领域。
四、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是用传统的金属材料与其他元素混合而成的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在抗腐蚀性和耐磨性上有了更好的表现。
例如,钢中掺加Cr、Ni等元素,可提高其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将铁、铜、炭、锡等元素复合,可制成高韧性的多元合金,应用于高压管道等领域。
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分析

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分析金属材料是人们广泛应用的一类材料,它们具有较高的强度、塑性和导电性等特点,适用于制作各种零部件、机器、设备、工具等。
然而,金属材料的性能受其结构的影响较大,不同的结构会导致材料的性能有所不同。
因此,对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对于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的零部件、预测材料的工作寿命等方面均有指导意义。
一、金属材料的结构在金属材料中,原子呈现出有序和规则的排列状态。
这种颗粒有序排列的状态被称为晶体。
晶体中的原子受力形成了一种三维周期结构,其外形规则,呈现出多面体结构。
这种结构具有各向同性(性质与方向无关)的特点。
晶体结构分为立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三斜晶系、正交晶系和单斜晶系等六类结构。
不同的晶体结构会导致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这也为材料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例如,铝、铜、银等材料属于面心立方晶系结构,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导电性,适用于制作各种常规零部件。
而碳化硅、硅等材料则采用六方晶系结构,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适用于制作高温加热元件和耐腐蚀零部件。
二、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塑性和热性能等方面。
这些性能直接影响着材料在使用时的表现和寿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性能分析:1.力学性能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强度以及疲劳寿命等方面的性能。
其中,强度是材料承受外力的能力,通常有屈服点、断裂点等指标来表示。
而变形指材料受到外力时,发生的塑性和弹性变形,这会直接影响着材料在使用时的表现。
此外,疲劳寿命则是材料在反复受到载荷作用下的寿命,该指标与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密切相关。
2.塑性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向任意方向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由于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其塑性也表现为各向同性。
材料的塑性不仅可以通过其晶体结构来调控,也可以通过掺杂、热处理等工艺手段来调节。
塑性是金属材料最基本的性能之一,它影响着材料的加工性、成形性以及材料的通用性。
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

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金属材料是一类常见的构件材料,其具有硬度高、强度大、延展性好等特性,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这些特性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由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相互关联而成。
本文将探讨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一、金属的结晶结构金属材料是由某些金属元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其晶体结构是由多个原子按照特定规律有序排列而成的。
一般情况下,金属的晶体结构可以分为面心立方体结构、体心立方体结构、六方最密堆积结构等多种类型。
在这些结构中,原子之间的键强度以及原子排列的方式决定了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等性能特征。
二、晶体缺陷对金属性能的影响微观结构中存在着多种晶体缺陷,如位错、晶界、空洞等,这些缺陷不仅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也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
晶体缺陷的存在常常会影响金属材料的性能。
以位错为例,它是由于晶体中形成了一条断裂层,破坏了晶体原本的完整性,使得位于位错周围的晶体处于应变状态。
当外力作用时,在位错处就容易产生塑性变形。
因此,在晶体缺陷的存在下,金属材料的塑性和韧性能得到了提高。
三、相变与金属材料性能的变化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是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此时金属材料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能特征。
例如在加热过程中,当温度达到一定值,原本的晶体结构会产生相变,晶体结构变得更加有序,同时也伴随着性能的改变。
举个例子,铝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会从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相变成为体心立方晶体结构,此时铝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会有所提高。
四、微观结构的控制正如上述所示,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直接影响着其性能特征。
因此,金属材料的性能控制通常也是对其微观结构的控制。
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热处理工艺,通过热加工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以期达到理想的性能目标。
在热处理过程中,对于金属材料中的晶界、位错等缺陷也可通过特定手段进行控制和改善。
总之,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联是密不可分的。
在日常应用中,我们需注意微观结构的变化,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的结构与性能

金属的结构与性能⏹纯金属的晶体结构⏹合金的晶体结构纯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原子排列长程有序有周期熔点一定材料晶体原子排列长程有序,有周期非晶体——原子排列短程有序,无周期。
性能呈各向异性,一定条件下晶体和非晶体可互相转化。
石英玻璃(非晶体)石英晶体(晶体)一、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一)晶体的基本概念晶格与晶胞●晶格:用假想的直线将原子中心连接起来所形成的三维空间1、晶格与晶胞用假想的线将原子中心连接起来所形成的维空间格架。
直线的交点(原子中心)称结点。
由结点形成的空间。
点的阵列称空间点阵●晶胞:能代表晶格原子排列规律的最小几何单元。
结点晶体晶胞晶格(空间点阵)晶格与晶胞晶格常数:立方•晶胞各边尺寸a、b、c。
六方•各棱间夹角α、β、γ。
2 晶系:四方●根据晶胞参数不同,将晶体分为七种晶系。
以上的金属具有立方晶系和六方晶系菱方●90%以上的金属具有立方晶系和六方晶系。
=====90︒正交●立方晶系:a b c,αβγ90●六方晶系:a1=a2=a3≠c,α=β=90︒,γ=120︒单斜三斜3原子半径:晶胞中原子密度最大方向上相邻原子间距的一半。
4 晶胞原子数:一个晶胞内所包含的原子数目。
5 配位数:晶格中与任一原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原子数目。
6晶胞中原子本身6 致密度:晶胞中原子本身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K=nv’/V=Vrn 334π⨯(二)、金属中常见的晶格类型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bcc)(fcc)(hcp)(二)、金属中常见的晶格类型 1. 体心立方晶格(Body Centered Cubic Lattice, BCC)晶胞原子数晶格常数:a (a =b =c )1/8×8+1=2体心立方结构(b.c.c)原子半径:a 43r 致密度晶格常数:a (a =b =c )晶胞原子数6=41/8×8+1/2×64c晶格常数:a (a =b ), cc/a=1.633晶胞原子数121/2236c/a 1.6331/6×12+1/2×2+3=6a21r =:原子半径配位数:12K ’/V 07474%致密度:K=nv’/V ≈0.74=74%金属中常见晶格类型的基本参数晶格类型体心立方(bcc )面心立方(fcc )密排六方(hcp )晶胞结构a =b =ca =b =c90a =b c/a =1.633α=β=γ=90℃α=β=γ=90℃α=β=90℃γ=120℃晶胞常数晶胞内原子数原子半径致密度配位数0.680.740.7481212α‐Fe 、Mo 、W 、V 、Cr 、β‐Tiγ‐Fe 、Al 、Cu 、Ni 、Au 、AgMg 、Cd 、Zn 、Be 、Ca 、α‐Ti典型金属(三)、立方晶系晶面、晶向表示方法●晶体中一系列原子组成的面称晶面●任意两原子之间的连线称为原子列,其方向称为晶向。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引言:金属材料是工程领域中最为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多个行业。
为了更好地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研究其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晶格结构、晶界、晶粒大小、晶体缺陷和相变等方面探讨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
一、晶格结构与性能晶格结构是金属材料的基本组织,主要通过晶格常数和晶胞的几何形状来描述。
晶格结构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以钢铁材料为例,不同的晶格结构会导致不同的机械性能。
例如,面心立方结构的钢材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可塑性,而体心立方结构的钢材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二、晶界对性能的影响晶界是相邻晶体之间的界面,其特性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晶界能量高于晶内能量,会导致金属的应力集中,因而减弱其力学性能。
此外,晶界还会引起晶体的变形和断裂,从而影响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因此,控制晶界的形成和特性对于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
三、晶粒大小对性能的影响晶粒是由大量原子或离子紧密堆积而成的,其大小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晶粒尺寸较大时,金属材料的韧性和可塑性较好,力学性能较弱。
而当晶粒尺寸较小时,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增加,但韧性和可塑性会降低。
因此,在不同应用需求下,通过调控晶粒大小可以实现对金属材料性能的有效控制。
四、晶体缺陷与性能晶体缺陷是指在晶体中存在的一些结构上的不完整或缺失,如位错、孔洞等。
晶体缺陷会对金属材料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位错是晶体中常见的晶体缺陷,可以增加金属的塑性和松弛特性。
孔洞则会导致疲劳寿命降低和裂纹扩展加剧。
因此,了解和控制晶体缺陷对于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五、相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相变是金属材料中晶体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会导致材料性能的显著改变。
在相变过程中,晶体的晶格结构、晶粒大小、晶界及缺陷分布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金属材料的性能。
例如,固溶体的相变可以改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分析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分析1.引言金属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晶体结构、晶粒结构和缺陷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2.晶体结构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2.1面心立方(FCC)结构FCC结构的金属材料在空间中具有紧密堆积的密排结构,因此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延展性。
典型的FCC结构材料包括铝、铜和银等。
这些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
2.2体心立方(BCC)结构BCC结构的金属材料的原子布局呈立方形,中心原子会被其他原子所包围。
BCC结构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强度。
典型的BCC结构材料包括铁、钢和钨等。
这些金属材料因其晶体结构的特性,因此在高温和高应力环境下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2.3密排六方(HCP)结构HCP结构的金属材料在三轴方向上没有相同的近邻,使其具有良好的蠕变性能。
典型的HCP结构材料包括钛、锆和镁等。
这些金属材料因其晶体结构的特点,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3.晶粒结构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3.1晶粒尺寸晶粒尺寸是指晶体中一个晶粒的大小。
晶粒尺寸的减小会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但会降低其韧性。
这是因为小尺寸的晶粒会限制晶界的运动和位错的运动。
3.2晶粒定向性晶粒定向性是指晶粒中晶体的取向关系。
晶粒定向性的提高可以增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例如,陶瓷涂层中通过控制晶粒的定向性可以提高其耐磨性能。
4.缺陷结构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金属材料中存在各种缺陷结构,不同的缺陷结构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
4.1晶界晶界是相邻晶粒之间的界面。
晶界的存在会限制晶体的运动,并对金属材料的塑性和强度产生影响。
4.2位错位错是晶体中的一个原子或多个原子的错位。
位错的运动会导致金属材料的形变,从而影响其塑性和强度。
5.结论。
金属材料结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分析

金属材料结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分析金属材料在工业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最初的铁器到现在的高强度钢、超合金等,其性能日益优化。
其中,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是影响其应用价值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金属材料结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分析。
一、金属材料结构稳定性分析金属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指的是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不会发生不可接受的形变和破坏。
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取决于其内部微观结构和组织状态。
1. 微观结构的影响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包括晶体结构、晶粒大小、晶粒间的分布及取向等因素。
其中,晶体结构是决定材料性能的基础。
晶格缺陷和晶界对结构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在晶体结构方面,不同的金属都有其独特的晶体结构。
以铜为例,其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其中的晶格缺陷可导致脆性断裂的发生。
而钢材采用的是体心立方结构,其晶体结构的稳定性较高。
晶粒大小和形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小晶粒材料的塑性韧性表现更好,而大晶粒材料则容易出现断裂。
晶粒取向的变化也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晶间分布和晶界的影响因素也十分重要。
晶间分布的不均匀会导致止裂现象,而晶界的诸多结构形式和缺陷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核壳结构的晶界可强化材料的硬度,同时也增加了其脆性。
2. 组织状态的影响组织状态主要指的是材料的温度、形状和压力等因素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在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冷加工或热加工等方法对其进行改性。
热处理可调整晶体结构和晶界的状态,提高材料的稳定性。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淬火和时效等处理方式。
钢材的调质处理可以增强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进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二、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分析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涵盖了强度、韧性、塑性及疲劳寿命等指标。
其中,强度指材料抵御拉伸或压缩等作用下的能力,韧性指材料能够吸收能量的能力,塑性指材料的失效方式,疲劳寿命则是指材料在应力循环下的循环次数。
1. 材料强度金属材料的强度与其微观结构和组织状态密切相关。
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分析

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分析1. 引言金属材料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制造业的一类重要材料,其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深入了解这种关系不仅有助于解释材料的性能差异,更能为材料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因此,本文就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2. 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是由晶体、晶界、晶粒、相界等多个因素组成的。
晶体是金属材料中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晶界是相邻晶粒之间的边界,晶粒是由多个晶体组成的区域,而相界则是不同相之间的边界。
这些结构单元的排列方式、晶界分布、晶粒尺寸以及相界的稳定性都将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3. 微观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3.1 晶体结构与强度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对其强度有重要影响。
晶体中的原子排列方式决定了其结晶面和晶体方向,这将直接影响到材料的力学性能。
例如,在同一材料中,晶体结构较致密的方向晶体在受力时能更好地传递应力,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
3.2 晶界对延展性的影响晶界是不同晶粒之间的边界区域,其性质直接影响到材料的延展性。
晶界能阻碍位错的移动,增加了材料的抗屈服性,但同时也降低了其延展性。
因此,晶界的数量和性质对材料的延展性有重要影响。
3.3 晶粒尺寸对材料强度和韧性的影响晶粒尺寸对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也有重要影响。
当晶粒尺寸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晶界的比例就会增加,造成晶界阻滞位错的移动,从而提高材料的抗屈服性和强度。
但同时也会增加晶界位错的移动,降低了材料的延展性和韧性。
3.4 相界的稳定性与材料的耐腐蚀性相界是不同相之间的边界,相界的稳定性与材料的耐腐蚀性密切相关。
相界处的缺陷和晶点能够增加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活性,从而降低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因此,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中相界的稳定性对其耐腐蚀性也有重要影响。
4. 应用案例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的深入分析,可以为材料的应用和优化提供指导。
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

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一、引言金属材料是人类使用最久、用途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其在制造制品、建筑、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金属材料的要求也日益严格,需要开发出更加高性能的金属材料。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包括晶体结构和晶界结构。
1. 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是指金属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可以分为三类:体心立方结构、面心立方结构和密堆积结构。
其中,体心立方结构的原子序列组成一个正方体,每个角上的原子被共用。
面心立方结构的原子序列组成一个立方体,每个角上的原子被共用,每个面的中点都位于一个原子上。
密堆积结构的原子序列由密排列的最紧密层和相邻最紧密层之间的半数原子点组成。
2. 晶界结构晶界结构是指晶体之间的结构。
金属材料的晶界结构分为位错晶界、孪晶界、多晶晶界等三种。
位错晶界是两组排列不同的晶体之间的结合,孪晶界是由同质材料的组成分子结合而成的,多晶晶界是由大量的晶体结构相同的晶粒组成的。
三、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的性能是指它在实际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力学和物理特性。
1. 力学性能力学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通常的应力和应变下的表现。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等。
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强度高的材料会更加抗拉和抗压。
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能力,塑性高的材料可以更好地承受冷加工和热加工。
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破坏前所能吸收的能量,韧性高的材料可以更好地承受冲击和振动。
硬度是指材料受力后所呈现的抵抗表面划痕能力。
2. 物理性能物理性能是指材料在物理方面的表现。
物理性能包括密度、导电性、热传导性、磁性、光学性等。
密度是指材料单位体积内的质量,是金属材料重要的物理性能指标。
导电性是指材料导电的能力,导电性好的材料可以用于电路和电子器件等。
热传导性是指材料传导热的能力。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分析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分析一、前言金属材料作为工业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一方面得益于其高强度、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质和较好的可加工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其独特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直接影响着金属材料的性能。
如何正确地识别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分析其性能特点,是金属材料学中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入手,详细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
希望对广大读者和从业者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二、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晶体、晶界、杂质和缺陷等结构成分。
1. 晶体晶体是金属材料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性质与银、铜等常见金属的单晶基本一致。
晶体形成的方式有单晶、多晶、丝状晶等。
单晶是一种完整的晶体,其内部没有任何晶界,其物理性质较其他晶体更为一致。
多晶体是由多个晶体组成,这些晶体之间由晶界相接,晶界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多晶体的性能。
丝状晶是由细长晶体排列而成的,常出现在某些形变加工较多的金属中。
2. 晶界晶界是晶体与晶体之间的交界面,是有晶体长大和变形的必然结果。
晶界的存在会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晶界越多,金属材料的强度就越低,其导热性、电导率也会相应降低。
3. 杂质杂质指的是当晶体中组成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主要有溶解杂质、夹杂和析出相等。
其中溶解杂质是指在晶体中以原子溶解的形式存在的元素,常常对晶体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还常常导致固溶体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4. 缺陷缺陷通常指的是晶体内部或表面的结构缺陷,如空位缺陷、间隙缺陷、位错、分界面。
这些缺陷的存在会明显降低金属材料的性能,如降低其强度和塑性等。
三、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与其组织结构密切相关。
以下将从一些特定的性能指标出发,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
1. 强度金属材料的强度主要与其组织结构、晶体结构、晶界数量、杂质含量和缺陷等因素有关。
晶界越多,强度就越低,晶界处还容易形成多种缺陷。
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第一章材料的性能第一节材料的机械性能一、强度、塑性及其测定1、强度是指在静载荷作用下,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才能。
材料的强度越大,材料所能承受的外力就越大。
常见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它们是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是设计,选材和评定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2、塑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才能。
塑性指标用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ф表示。
二、硬度及其测定硬度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
目前,消费中测量硬度常用的方法是压入法,并根据压入的程度来测定硬度值。
此时硬度可定义为材料抵抗外表局部塑性变形的才能。
因此硬度是一个综合的物理量,它与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均有一定的关系。
硬度试验简单易行,有可直接在零件上试验而不破坏零件。
此外,材料的硬度值又与其他的力学性能及工艺能有亲密联络。
三、疲劳机械零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的断裂的现象称为疲劳。
疲劳强度是指被测材料抵抗交变载荷的才能。
四、冲击韧性及其测定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才能被称为冲击韧性。
为评定材料的性能,需在规定条件下进展一次冲击试验。
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一次冲击弯曲试验,或称一次摆锤冲击试验。
五、断裂韧性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断裂的才能称为断裂韧性。
它是材料本身的特性。
六、磨损由于相对摩擦,摩擦外表逐渐有微小颗粒别离出来形成磨屑,使接触外表不断发生尺寸变化与重量损失,称为磨损。
引起磨损的原因既有力学作用,也有物理、化学作用,因此磨损使一个复杂的过程。
按磨损的机理和条件的不同,通常将磨损分为粘着磨损、磨料磨损、接触疲劳磨损和腐蚀磨损四大根本类型。
第二节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1、物理性能:材料的物理性能主要是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不同用途的机械零件对物理性能的要求也各不一样。
2、化学性能:材料的化学性能主要是指它们在室温或高温时抵抗各种介质的化学侵蚀才能。
第三节材料的工艺性能一、铸造性能:铸造性能主要是指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凝固过程中的收缩和偏析的倾向。
0804第一章材料的结构及性能(三)金属学及热处理

钢材的疲劳强度与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
σ-1 = (0.45—0.55)σb
金属疲劳极限的影响因素:工作条件、表面状态、 材质、残余内应力等。
§1.2.2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六、断裂韧性
桥梁、船舶、大型轧辊、转子等有时会发生低 应力脆断,发生这种断裂时,其断裂应力低于材 料的屈服强度。尽管在设计时保证了足够的延伸 率、韧性和屈服强度安全系数,但仍不免破坏。 究其原因是构件或零件内部存在着或大或小、或 多或少的裂纹和类似裂纹的缺陷造成的。裂纹在 应力作用下可失稳而扩展,导致构件破断。
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加入少量、P等) 和进行适当热处理可提高其切削加工性能。
教材31页表1-8 列出几种金属材料的切
§1.2.1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五、热处理工艺性能 钢的热处理工艺性能主要考虑其淬
透性, 即钢接受淬火时形成马氏体的 能力。
含、、等合金元素的合金钢淬透性比 较好,碳钢的淬透性较差。
铝合金的热处理要求较严,它进行固 溶处理时加热温度离熔点很近。
2、断面收缩率(ψ) 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横
断面积的百分比称为断面收缩率。
式中:S1- 试 样S 拉S 断0 后颈S 缩0 处S 1 最小S 截0 面1 积(2% )0 , S0 0
-试样原始横截面积(2), △S-试样颈缩处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2) 金属材料的δ和ψ越大,则其塑性越好,越易塑性
金刚石 圆锥
1470
黑线
20-67
淬火钢、调制 钢等
(3)维氏硬度 ()
适用范围: ➢ 测量薄板类 ; ➢≈;
§1.2.2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显微硬度一般为维氏硬度。 各种不同方法测得的硬度值之间可通过查表得 方法进行互换。 例如:61=82=627=80330
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金属材料一直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金属材料的物质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对其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
要想更好地理解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
I. 金属材料的常见结构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可以分为五类:铁磁性、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六方密堆积和菱面体。
其中,体心和面心立方结构是最常见的。
这些结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金属原子在晶体内的排列方式,这一点对材料的物理性质和性能具有重大影响。
II.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熔点、导电性、热膨胀系数和热传导率等。
在这些属性中,导电性和热传导率是最为突出的特点。
金属材料中的自由电子能有效地传递电子和热能,使得电流和热量能够在金属材料中快速传递,同时也为金属材料的加工提供了方便。
III.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硬度、强度、韧性和塑性等。
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最常用的属性,它们直接决定了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这些属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合金成分、晶体结构和加工工艺的影响都可以对其力学性质产生极大的影响。
IV. 金属材料的应用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建筑、电子、机器制造等。
金属材料中优异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能够使得它作为传导电和热的媒介中的主流材料。
此外,某些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能够适用于高温、化学环境等极端条件下的使用。
V. 未来金属材料的发展方向未来金属材料的发展方向也在不断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新型合金成分的研究和开发,能够获得更好的性能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2. 基于纳米技术的金属材料的开发,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3. 晶格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制备出多层金属复合材料,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工艺性;4. 金属材料的生产流程和加工工艺的改进,可以更加精细地控制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种。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质是影响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性能的关键因素。
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应用金属材料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和应用广泛。
金属材料一般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磨损、导电性能好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强度的不均匀性、可塑性差、容易腐蚀等。
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应用。
一、钢材钢材是一种非常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其主要成分为铁和碳,还包含其他元素。
钢可以通过控制其组成和热处理来调整其性能。
一般来说,含碳量越高的钢,强度越大。
钢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建筑、船舶、汽车、机械、电力、军工等领域,其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二、铝合金铝合金是以铝为基础,添加其他金属元素(主要是铜、镁、锌等),经过加工而制成的一种特殊的合金。
铝合金重量轻、密度小、强度高、导电性良好、耐腐蚀性强,同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
铝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
三、镍合金镍合金是以镍为主要成分,加入不同数量和种类的其他金属元素而组成的一类特殊的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高温强度、疲劳强度和可塑性等特点。
镍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核电站、化工等领域。
四、钛合金钛合金是以钛为主要成分,加入其他金属元素而组成的一种合金材料。
钛具有强度高、密度小、耐高温、良好的耐腐蚀性等优点,钛合金可以通过改变其组成和热处理来调整其性能。
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汽车等领域。
总之,金属材料是我们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其性能和应用广泛而多样。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同时也需要对其结构性能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应用和开发。
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研究

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研究金属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铁轨到汽车,从建筑到船只,各种不同类型的金属构成了我们周围的世界。
然而,金属在其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复杂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介绍当前一些研究领域的前沿。
一、金属的微观结构金属的微观结构由其原子和相互作用所确定。
金属中的原子通常形成一个等距的晶体结构,如立方、六方和斜方等。
每个原子都具有出色的结晶性和符合结构,从而形成了三维的晶体结构。
这种晶体结构的稳定性是由晶格缺陷所控制的,晶格缺陷包括位错、孪晶和晶格点缺陷等等。
位错是晶体中原子位置的偏移,位错可以计算其松弛能和线弹性。
在位错的两侧,晶体具有不同的材料性能,例如滑移、形变等。
孪晶是晶体在同一晶格中由两个对称方向的晶格挤压所形成的结构,它可以产生一些有趣和复杂的材料性质。
晶格点缺陷是晶体中原子位置的变化,这种缺陷包括空位、阳极和阴极等。
二、金属的性能金属材料的性能往往是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的。
在金属的微观结构中,位错和孪晶分布的特征将对其力学特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位错和孪晶的分布可以影响材料的延展性、韧性和强度等方面的性能。
位错和孪晶还会对材料的疲劳寿命和涂层附着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此外,晶格点缺陷对金属电学和热学性能也有所影响。
在晶格点缺陷中,阳极和阴极的相对数量将决定材料的电导率和热导率。
根据材料的电性和热性,金属材料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和航空领域。
三、金属微观结构和性能的研究研究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旨在发现与金属材料有关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
许多研究领域都密切关注了金属微观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例如,材料科学、表面科学、高压物理学和纳米科学等领域都在研究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
在现代的金属研究中,先进的技术和测试手段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例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成为研究金属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基本工具。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与性能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与性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金属材料无处不在。
无论是建筑、交通工具还是电子设备,金属材料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与性能呢?本文将介绍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探讨其中的奥秘。
一、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1.1 简单立方晶体结构简单立方晶体结构是最简单的晶体结构之一,它的原子排列形式如同一个立方体。
这种结构具有简单、规则的特点,常见于一些低熔点金属材料。
1.2 面心立方晶体结构面心立方晶体结构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结构,其中每个面心立方晶体结构中的每一个原子周围都有12个邻位原子,它的密堆效应更好,因此强度更高。
1.3 体心立方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体结构在简单立方晶体结构的基础上,每个晶胞的中心还存在一个原子。
这种结构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和导热材料。
二、晶体结构与金属材料性能的关系2.1 强度与晶体结构金属材料的强度与其晶体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控制晶体结构的排列方式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调节金属材料的强度。
例如,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由于具有更好的密堆效应,因此其强度往往比其他结构更高。
2.2 导电性与晶体结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这与其晶体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
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由于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因此常用于电子器件中。
通过调节晶体结构的排列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
2.3 热导性与晶体结构金属材料的热导性能也与其晶体结构紧密相关。
晶体结构的排列方式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金属材料对热能的传导效率。
体心立方晶体结构具有较好的热导性能,因此常用于导热材料中。
三、晶体结构与金属材料的改性通过改变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可以调节其性能,从而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例如,通过热处理、冷加工等方式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掺杂、合金化等手段改变晶体结构,提高金属材料的导电性、热导性等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39
2.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的影响
使晶粒变形,产生纤维组织
P.40
产生织构
金属塑性变形到很大程度(70%以上)时,由于晶粒发生转动,使晶粒位向 趋近一致,形成特殊的择优取向,多晶体金属形变后具有的这种择优取向的晶体结 构,称为形变织构。形变织构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多数晶粒的某个晶向平行于 拉拔方向,称为丝织构;另一种大多数晶粒的某个晶面和晶向平行于轧制方向,称 为板织构
P.12
各向异性
不同晶面或晶向上原子密度不同引起性能(如强度、塑 性、电阻率、导热性)不同的现象
Z
Z
Y
X
X
问题:为什么常见的金属材料没有显示各向异向性?
Y
P.13
3. 金属中的实际晶体结构 实际金属晶体结构与理想结构的偏离
单晶体:内部晶格位向完全一致 的晶体(理想晶体)。 如钻石、单晶Si半导体。
轻金属:指比重小于5(又有一说是 密度小于4.5克/ 立方厘米), 包括铝、镁、钠、钾、钙、锶、钡 。
2、熔点 低熔点金属及合金 难熔金属及合金
3、导电性 4、导热性 5、热膨胀性 6、磁性
P.23
(二)材料的化学性能
1、耐腐蚀性 (1)化学腐蚀
(2)电化学腐蚀 防止腐蚀的途径:
形成钝化保护膜、减少电位差、不接触电解质
P.31
维氏HV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800 900
三种硬度的换算表
布氏HBS 238 285 333 380 428
(475) (523) (570) (618)
洛氏HRS 22.2 29.8 35.5 40.8 45.3 49.1 52.3 55.2 57.8 60.1 64.0 67.0
应用 : 主要用于铸铁、非铁金属、经退火、正火和调 质处理的钢材的硬度测定
P.30
(2)洛氏硬度 (HR)
可以用于硬度很高的材料,操作简便迅 速,是最常用的一种硬度测量法。
数值可以直接从表盘上读出,有三种 刻度即HRC、HRA、HRB,HRC最常用
(3)维氏硬度 (HV)
可以测试任何金属材料的硬度,但最常用于测定显微硬度;
刃型位错移动
P.17
螺旋位错
螺旋位错移动
P.18
(3)面缺陷
晶粒(单晶体)
晶界
大角晶界
亚晶界 小角晶界
P.19
亚晶界
亚晶界
面缺陷引起晶格畸变, 晶粒越细,则晶界越多,强度和塑性越高。
P.20
晶格畸变
小原子置换引起的 晶格畸变
间隙原子引起的 晶格畸变
P.21
2 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
力学性能 (机械性能)
P.36
实际上,晶体内部存在大量的线缺陷——位错。理论和实验研究 都证明,晶体的滑移是通过晶体中的位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沿着滑移 面逐步移动的结果
P.37
单晶体的另一种塑性变形方式是孪生。孪生是指在切应力作用下,晶 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孪晶面)及晶向(孪生方向) 产生剪切变形。
P.38
能作短距离的运动,其晶格畸变程度显著减轻,内应力有所降低,这个阶段 称为回复。
在工业上,常利用回复现象将冷变形金属低温加热,既稳定组织又保留了 加工硬化,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去应力退火。 2.再结晶
冷变形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之后,由于原子活动能力增强,被拉长(或 压扁)、破碎的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的等轴晶,其力学性 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恢复到完全软化状态。这种冷变形组织在加热时重新彻底 改变而恢复至变形前状态的过程称为再结晶。
多晶体:由许多位向不同的晶粒构成的晶体。如大冰块、常见的金属材料
晶粒(单晶体)
P.14
晶体缺陷类型:
(1)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异类原子 (2)线缺陷:位错 (3)面缺陷:晶界与亚晶界
P.15
(1)点缺陷
空位
间隙原子
如果间隙原子是其它元素就称为 异类原子 (杂质原子)
P.16
(2)线缺陷 —— 刃位错与螺位错
Z
c
a a 2r
a
bY
晶格常数:a=b=c; a=b=g=90
晶胞原子数:2 原子半径:
致密度:0.68 致密度=Va /Vc,其中 Vc:晶胞体积a3 Va:原子总体积24r3/3
P.9
(2)面心立方晶格 fcc
g-Fe、Cu、Ni、Al、Au、Ag、Pb 等
P.10
面心立方晶胞
Z
c
a
X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在多晶体中,晶粒越小,单位体积上晶粒的数量就越多,晶界的总 面积增大,因而晶界变形抗力越大,所以整个金属的强度较高。
s 0 Kd 1 2
取决于材料本 身原子结合力
常数
晶粒直径
晶粒的细化是金属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强韧化手段,工业上将 通过细化晶粒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
P.42
五、 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
a)加热前
b) 625℃加热(不完全再结晶)
c) 670℃加热(完全再结晶)
d) 750℃加热(晶粒长大)
图2-26 经70%塑性变形工业纯铁加热时的组织变化
P.43
冷塑性变形金属的组织性能随温度变化示意图
P.44
1.回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低温度进行加热时,原子活动能力有所增加,原子已
bY
晶格常数:a=b=c; a=b=g=90
晶胞原子数: 4 原子半径: 致密度:0. 74
P.11(3)密排六方晶格 Nhomakorabeacp Mg、Zn 等
a
密排方向
晶格常数
底面边长a 底面间距c c/a= ≈1.633 侧面间角120 侧面与底面夹角90
晶胞原子数: 6个 原子半径: a/2
致密度: 0.74
P.32
3、冲击韧度 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摆锤式冲击试验
ak
AK SN
P.33
4、疲劳极限
当应力低于某值时,应力循环无数次也不会发生断裂,此应力值称 为材料的疲劳极限。
P.34
4 金属的塑性变形
P.35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金属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P.6
3.三种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
(1)体心立方晶格bcc (2)面心立方晶格fcc (3)密排六方晶格hcp
P.7
(1)体心立方晶格 bcc
a-Fe、W、V、Mo 等
思考: 1、体心立方晶胞的晶格常数满足什么样的要求? 2、一个体心立方晶胞包含几个原子? (注意:放在整个点阵空间中考虑)
P.8
体心立方晶胞
材
工艺性能
料
性
物理性能
能
化学性能
经济性能
有没有足够强度、硬度和韧性, 满足使用要求
好不好进行加工(变形、切削、 焊接等)
是否满足特殊要求导电、导热等
有时候考虑耐腐蚀等问题
价格怎么样,考虑效益
P.22
(一)金属的物理性能
1、密度
重金属: 指比重大于4或5的金属,约有45种,如铜、铅、锌、铁、钴 、镍、锰、镉、汞、钨、钼、金、银等。尽管锰、铜、锌等重金属是生命 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 所必须,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体有毒。
T再=(0.35~0.4)T熔
P.45
六、 金属的热加工
1、 冷加工与热加工的区别 金属塑性变形的加工方法有热加工和冷加工两种。在金属学中,冷
热加工的界限是以再结晶温度来划分的。低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为冷加 工,而高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为热加工。 2、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消除金属的组织缺陷 、细化晶粒 、形成锻造流线 、形成带状组织
P.25
二、金属的力学性能
常用的力学性能指标有:
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极限等
1、强度和塑性
采用拉伸试验法测定
应力: F / S0
单位:MPa
标准拉伸试样
低碳钢的拉伸曲线
应变: L / L0
P.26
拉伸试样变形的三个阶段:
(1)弹性变形 应力与应变成正比,符合胡克定律
(2)塑性变形 材料屈服后的变形
常用方法 :
选择耐腐蚀材料、表面处理
2、高温抗氧化性 高温下抵抗氧化和腐蚀的能力
P.24
(三)金属的力学性能(机械性能) 常用的力学性能指标有: 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极限等
(四)金属的工艺性能 ➢ 铸造性能(可铸性)流动性、收缩性、偏析 ➢ 锻造性能(可锻性)塑性、变形抗力 ➢ 切削加工性能(可切削性)表面粗糙度、刀具寿命 ➢ 焊接性能(可焊性)焊接性、碳当量
晶体:
非晶体:
金属、金刚石、NaCl、 蜂蜡、松香、玻璃、塑料、
雪和冰 等。
橡胶等
液体
P.3
● 晶体结构
原子(离子)的刚球模型
原子中心位置
P.4
点阵(晶格)模型
晶 胞 讨论:1、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表达晶格的特征? 2、晶胞(一般为平行六面体)的形状由哪些参数决定?
P.5
Z
c
b ab
a
g
Y
X 棱边长度a ,b ,c及 棱边夹角a , b , g 称为晶格常数
P.28
塑性: 断裂前材料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
判据是材料断裂时的最大相对塑性变形;
(1)伸长率 ( )
L1 L0 100 %
L0
(2)断面收缩率 ( y )
y S0 S1 100 %
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