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种培养
小球藻的培养

小球藻的培养一、小球藻小球藻是单细胞植物,种类较多,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生活在海洋里。
按植物学分类,小球藻属于小球藻纲绿藻目原球藻科生物,其体型小,直径一般为3~5μm,在显微镜下,需要放大400~600倍才能看到,我们肉眼看到的只不过是含有小球藻的绿色的水。
小球藻所含的营养成分很高,其蛋白质含量达到50%~60%(相当于花生米的2倍、鸡蛋的5倍),含脂肪10%~30%,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小球藻的生物活性物质糖蛋白和多糖体的含量也相当高,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癌、降血压、抑制血糖上升、排除体内毒素和迅速恢复机体损伤等功能。
因此,小球藻的培养前景广阔。
作为培养原料的小球藻,可以到较清洁的池塘、水坑中采集绿色的水,在显微镜下鉴定,然后再用。
也可以向培养它的人索取。
1 容器的准备小规模的培养可用瓶、缸等,大规模的培养可用水泥池。
首先,要对所使用的容器进行消毒,一般用100mg/L的漂白粉水溶液浸泡,再用水冲刷数次。
(100mg/L的漂白粉水溶液的配制:①天平称量5g2%漂白粉澄清液;②定量转移至容量瓶中;③加水至1L;④混匀。
2%漂白粉上清液的配制法:取漂白粉2克,加少量水搅匀,再加水至100毫升,充分调匀后,待澄清后取上清液使用。
)2 培养液的准备(1)BG11液体培养基配方:Stock1 定容100mL 柠檬酸0.3g 柠檬酸铁胺0.3g EDTANa2 0.05gStock2 定容1000mL NaNO3 30g K2HPO4 0.78g MgSO4·7H2O 1.5gStock3 定容100mL CaCl2·2H2O 1.9g Stock4 定容100mL Na2CO3 2gStock5 定容1000mL H3BO3 2.86g MnCl2·4H2O 1.81g ZnSO4·7H2O 0.222gNa2MnO4·2H2O 0.391g CuSO4·5H2O 0.079g Co(NO3)2·6H2O 0.049gStock1 取用2mL Stock2 取用20mL Stock3 取用2mL Stock4 取用1mL Stock5 取用1mL 总定容1000mL(2)购买2000元/套,九种原液各200ml(稀释1000倍),10瓶。
湛江叉鞭金藻藻种培养:

湛江叉鞭金藻藻种培养:1.藻种培养设施:藻种的培养要在保种室中进行,保种室要求通风条件好,光线条件好,温度可控性好,保种室要配有空调、冰箱、具有人工光源的培养架等。
培养中常用培养仪器有显微镜、解剖镜等,容器有三角烧瓶、广口玻璃瓶等。
保种室要严格消毒,防止病菌的侵入。
2.容器、工具的消毒:进行单细胞藻类的纯培养,容器、工具、培养基都要进行严格灭菌,但一般生产性的单种培养,则只须达到消毒目的就可以了。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高温消毒法和化学药品消毒法。
高温消毒法是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不耐高温的容器如塑料和橡胶制品等不能利用高温法消毒。
a、直接灼烧消毒接种环、镊子等金属小工具,试管口、瓶口等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短暂灼烧消毒。
载玻片、小刀等则最好先蘸酒精,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等器具上的酒精烧完,也就完成了灭菌操作。
b、煮沸消毒把容器、工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消毒,一般煮沸10-20分钟。
大型锥形瓶消毒,可在瓶口上放一普通的玻璃漏斗,再在漏斗上放一称量瓶盖,在锥形瓶内加少量淡水,置电炉上加热煮沸5-10分钟,可使整个瓶壁消毒。
消毒完毕即用消毒的纸或消毒的纱布包扎瓶口。
此法适合消毒小型的容器工具。
c、烘箱干燥消毒将玻璃容器、金属工具用清水洗干净后,放入烘箱。
关闭烘箱门,打开通气孔,接通电源加热。
当温度上升到120℃时,关闭通气孔,停止加热。
如果进行纯培养,容器必须灭菌,当温度上升到105℃时,关闭通气孔,继续加热至160℃,保持温度,恒温2小时,然后停止加热。
必须要等到温度下降到60℃以下,才能打开烘箱门。
有棉塞和纸包扎的容器、工具灭菌,不能超过180℃,以免烘焦。
化学药品消毒主要用于生产性大量培养中,大型容器、工具、水泥池等常用化学药剂消毒。
a、漂白粉消毒工业用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25%~35%,消毒时按万分之1-3的含量配成水溶液,把容器、工具在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再用消毒水冲洗3~4次即可。
b、酒精消毒酒精消毒常用于中小形容器和工具,方法是用纱布蘸70%酒精在容器、工具的表面涂抹即可。
藻类培养基

一.编号
铜绿微囊藻(FACHB-912)、水华微囊藻(FACHB-1028)、螺旋藻(FACHB-901)
小球藻(FACHB-1028)
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1)螺旋藻采用Zarrouk培养基,
藻种纯化:在Zarrouk 培养基中加入 1.5%琼脂粉,制成固体培养基平板,再将待分离纯化的藻液通过划线方法接种在平板上,置于培养箱中,29℃、光照强度2000 Lux下培养7 d。
从平板上挑取单藻落接入250 mL三角瓶中(含100 mL Z氏培养基),于光照培养箱中静置培养,每天摇3 次,7 d 后作为实验备用藻种.
培养条件:温度30℃,光照4000 Lux,光暗比12:12。
(2)铜绿微囊藻、水华微囊藻、小球藻(绿藻)培养采用BG11培养基
培养条件:温度25℃,光照2000 Lux,光暗比12:12。
藻类的培养及认识

藻类的培养及认识海洋学院海洋本**班:**学号:**指导老师:**目录1.小球藻 (1)2.扁藻 (2)3.螺旋藻 (3)4.中肋骨条藻 (4)5.角毛藻 (5)6.海链藻 (5)7.金藻 (5)8.光合细菌 (6)1.小球藻培养基配方(1000ml):Na2CO3 0.02 g、NaNO3 2.0 g、KH2 PO4 0.02 g、MgSO4 0.1 g、尿素量为0.8 g养殖条件:pH值6.0,光照强度4500lx,通气量1.5L/min营养成分(每100g):水分6-7g、蛋白质50-65g、脂肪5-10g、碳水化合物10-20g、纤维素2-5g、叶绿素2-5g、矿物质5-7g、β-胡萝卜素100-200mg、小球藻生长因子2000-5000mg、维生素B1 1-3g、维生素B2 3-6mg、维生素B6 1-3mg、维生素B12 0.2-0.4mg、维生素C20-50mg、维生素E12-30mg、泛酸0.8-2mg、生物素3-20mg、叶酸3-10mg、烟酸10-30mg、胆碱60-160mg、肌醇6-20mg用途:1.只要提供单细胞小球藻种源,进入水体后可迅速繁殖,形成以单细胞小球藻为优势种群的绿色水体。
2.蛋白核小球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鱼苗,花白鲢,虾蟹,海参,大菱鲆,甲鱼等的开口饵料,减少饲料成本,提高水产动物的成活率。
3.可以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大大减少缺氧浮头。
4.消耗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体环境。
2.扁藻培养基配方(1000ml):硝酸钠100mg、磷酸二氢钾45mg、碳酸氢钠800mg、柠檬酸铁0.2mg、人尿2ml、改良f/2维生素溶液1ml、消毒海水1000ml养殖条件(亚心形扁藻):1、盐度:亚心形扁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盐度为8-80的水中均能生长繁殖。
最适应的盐度范围在30-40之间。
2、温度:亚心形扁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也较广,在7-30℃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为20-28℃之间。
微藻培养方法汇总

微藻的培养方式,有多种类型,现介绍一些主要的培养方式。
(一)纯培养与单种培养纯培养与单种培养是按培养的纯度来划分的。
纯培养:是指排除了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纯培养要求有无菌室、超净工作台等设备条件,容器、工具、培养液等必须严格灭菌。
纯培养是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术。
单种培养:生产性的培养中,是不排除细菌存在的,为了区别于纯培养而称之为单种培养。
(二)一次培养、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该类培养是按采收方式划分的。
一次培养:又称有限培养,是在一定的容器中,根据藻类需要加入无机和有机营养,配成培养液,把少量的藻种接种进去,然后在适宜于藻类生长的环境条件(温度、盐度、光照、PH值等)下培养,待藻液达到一定的密度后,便一次性采收或作进一步扩大培养。
连续培养:一般在室内进行,采用自动控温、人工光源、封闭式通气培养。
在培养容器内,新的培养液不断流入,达到一定密度的培养液不断流出。
培养液的流入量和流出量可根据微藻的生长情况及需要进行人不控制,并保持平衡。
在培养过程中,营养物质浓度和藻类细胞相对稳定,产量高,在国外应用较多,我国目前生产上很少采用。
半连续培养:是指在一次培养的基础上,当藻类细胞达到一定密度后,每天收获一部分浓藻液,并加入新的营养液继续培养。
半连续培养是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每天的收获量根据育苗的需要及藻液的生长情况确定。
(三)藻种培养、中继培养和生产性培养该类培养是按培养的规模和目的来划分的。
藻种培养:在室内进行,一般采用一次性培养法。
培养容器为100-3000毫升的三角烧瓶,瓶口用消毒的纸或纱布包扎。
目的是培养和供应藻种。
中继培养:目的在于培养较大量的高密度纯种藻液,供应生产性培养接种使用。
中继培养一般在室内用大的玻璃容器或塑料大袋中进行。
根据需要可分为一级中继培养和二级中继培养。
一级中继培养的容器为10升的大口玻璃缸(南方各省多用)、10-20升的细口瓶或鱼苗袋,以封闭式不通气培养为主。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

微藻的实验室培养学生:林晓生学号:2120180414导师:杨缜教授一、藻类的概述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
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
藻类植物共约为2100属,27000种。
根据所含色素、细胞构造、生殖方法和生殖器官构造的不同,分为绿藻门、裸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
色素的颜色划分,藻可分为3类:绿藻、褐藻和红藻。
由于单胞藻具有利用太阳光能效率高、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和容易培养等重要特性,因而受到重视。
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细胞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等,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二、微藻的营养模式和生长模式(二)、微藻的生长模式藻类在培养过程中,生长繁殖的速度,出现一定的起伏,这种生长模式可划分为五个时期(延缓期、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静止期、死亡期)。
三、培养按培养的场所分室内培养和室外培养1)按培养基的形态分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2)按培养的纯度分纯种培养和单种培养3)按藻液的流动情况分静止培养和循环流动水培养 4)按气体交换情况分充气培养和不充气培养 5)按藻液与外界接触程度分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6)按培养规模和目的分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方式简单介绍其中的四种方式:(1)纯培养和单种培养纯培养(axenic culture):是无菌培养,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纯培养操作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有无菌室、超净台等设备,容器、工具、培养液等均须彻底灭菌。
培养成功率很高,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技术。
单种培养(single-species culture):指区别于纯培养的不排除细菌存在的培养(可以是生产性的,也可以是非生产性的)(2)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封闭式培养(closed culture):指把培养液密封在透明的容器中,与外界空气隔离,暴露在阳光中,CO2完全采用人工供给的方法。
培养蓝藻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蓝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培养方法。
2. 熟悉实验室无菌操作技术。
3. 观察蓝藻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分析其生长规律。
二、实验原理蓝藻是一类原核生物,具有光合作用能力。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蓝藻能够迅速繁殖。
本实验通过调整培养条件,观察蓝藻的生长情况,了解其生长规律。
三、实验材料1. 蓝藻藻种:集胞藻PCC68032. 培养基:BG11培养基3. 培养设备:恒温培养箱、光照培养箱、移液器、显微镜等4. 试剂:无菌水、葡萄糖、硝酸钠、磷酸二氢钾等四、实验方法1. 蓝藻藻种活化将蓝藻藻种接种于BG11培养基中,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设置为25℃,光照强度为1000 lx,光照时间为12小时。
待藻种生长至适宜密度后,进行下一步实验。
2. 培养基配制根据BG11培养基配方,准确称取葡萄糖、硝酸钠、磷酸二氢钾等试剂,加入无菌水溶解,定容至1000 mL。
3. 培养条件设置(1)不同光照强度:设置光照强度分别为500 lx、1000 lx、1500 lx,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2)不同温度:设置温度分别为20℃、25℃、30℃,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3)不同营养盐浓度:设置硝酸钠浓度为0.5 g/L、1.0 g/L、1.5 g/L,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4. 蓝藻生长观察在培养过程中,定期取样,观察蓝藻的生长情况,记录细胞密度、颜色、形态等特征。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生长曲线,分析蓝藻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规律。
五、实验结果1. 不同光照强度对蓝藻生长的影响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蓝藻的生长情况如下:- 500 lx:蓝藻生长缓慢,细胞密度较低,颜色较淡。
- 1000 lx:蓝藻生长良好,细胞密度较高,颜色较深。
- 1500 lx:蓝藻生长速度较快,但部分细胞出现损伤,细胞密度较高,颜色较深。
2. 不同温度对蓝藻生长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蓝藻的生长情况如下:- 20℃:蓝藻生长缓慢,细胞密度较低,颜色较淡。
小球藻的生产过程

小球藻的生产过程①藻种培养将优良的小球藻藻种接种到活性培养基,通过适量控制的人工光照,并在最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繁殖母种。
②无菌室内培养从活性培养基里取出繁殖后的小球藻母种转移到烧瓶里,给予它人工光照,并用含二氧化碳的空气进行培养。
小球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会进一步分裂繁殖。
每当液体培养基中的小球藻达到一定浓度的时候,就转移到更大的烧瓶中继续培养。
③半露天母种培养经过在无菌室成长后的小球藻,此时还有如小宝宝一般经不起直接阳光照射,因此将其移至半露天户外培养池,以训练幼少的小球藻开始接受室外阳光,给予新的营养素,并且持续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分裂。
从半露天培养直至收成的每个培养阶段,技术人员不分日夜,每60分钟会采取每个培养池的小球藻样本作分析,以控制各种细微的变化,也确保品质的稳定性。
④自然阳光培养池母种的培养结束,小球藻被转移至更大的主培养池。
主培养池从直径18公尺至46公尺共计数十个。
搅拌器在培养基不断的搅动,确保所有小球藻都能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以前达到小球藻该有的运动量。
主培养池的培养需要根据每天的气候变化来调整小球藻所需要的营养素等条件。
小球藻培养池是选在适度接近赤道,空气以及水质优良的地区,以保证小球藻各方面皆达到健康卫生的品质。
⑤过滤,脱水,洗涤和浓缩主培养池里生长的小球藻达到预定的浓度后就可以收获了。
首先,用筛检程式分离出培养过程中进入培养池里的杂质,然后反复进行洗涤和离心机脱水过程。
接着,小球藻再次被过滤,经过技术分析小球藻达到高纯净度以及营养素达到标准后,便将小球藻浓缩。
⑥细胞破壁处理虽然小球藻强壮的生命活力促使小球藻生成了人体所需的各种丰富营养素,但其强壮的生命活力也时同造成了其细胞壁坚韧而难以消化。
因此,小球藻的细胞壁需要经过破壁处理,利用压力的原理,不透过任何化学药剂也不破坏小球藻成分,成功确保破壁率达到95%以上。
⑦杀菌和叶绿素酶的去活化小球藻含有一种叶绿素酶,此类酶会产生一种导致光过的物质:脱镁叶绿钾酯-酸。
单胞藻培养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实验报告名称:单胞藻培养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单胞藻的基本特性及培养方法。
2. 掌握单胞藻的培养技术,包括培养条件、培养基配制、接种与培养过程等。
3.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单胞藻的生长状态,分析影响单胞藻生长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单胞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单细胞藻类,具有繁殖速度快、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本实验通过培养单胞藻,了解其生长规律,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金藻3011等单胞藻。
2. 仪器:培养皿、移液器、显微镜、天平、温度计、pH计、高压灭菌锅等。
四、实验方法1. 培养基配制:根据不同藻种,配制相应的培养基。
牟氏角毛藻培养基:海水1000ml,硅藻粉5g,葡萄糖2g,碳酸氢钠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新月菱形藻培养基:海水1000ml,硅藻粉5g,葡萄糖2g,碳酸氢钠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三角褐指藻培养基:海水1000ml,硅藻粉5g,葡萄糖2g,碳酸氢钠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金藻3011培养基:海水1000ml,硅藻粉5g,葡萄糖2g,碳酸氢钠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
2. 接种与培养:将单胞藻接种于培养基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培养温度为28~30℃,金藻3011培养温度为28~30℃。
每天观察单胞藻的生长状态,并记录数据。
3. 观察与测量:使用显微镜观察单胞藻的生长状态,测量单胞藻的密度、体积、细胞形态等指标。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与仪器。
2. 配制培养基,并进行高压灭菌。
3. 将单胞藻接种于培养基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 每天观察单胞藻的生长状态,并记录数据。
5. 使用显微镜观察单胞藻的生长状态,测量单胞藻的密度、体积、细胞形态等指标。
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 牟氏角毛藻培养数据:- 培养天数:5天- 密度:1.2×10^6/ml- 体积:2.5μm^3- 细胞形态:短柱形2. 新月菱形藻培养数据:- 培养天数:5天- 密度:1.0×10^6/ml- 体积:2.0μm^3- 细胞形态:新月形3. 三角褐指藻培养数据:- 培养天数:5天- 密度:1.5×10^6/ml- 体积:2.8μm^3- 细胞形态:三角形4. 金藻3011培养数据:- 培养天数:5天- 密度:1.3×10^6/ml- 体积:2.3μm^3- 细胞形态:棒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藻种的生长特点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 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和金藻3011均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生长。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336h

氯化钾 30 硅酸钙 100 碳酸氢钠 3 土壤浸出液 4mL 水 1000mL
水生硅2号是用化肥尿素过磷酸钙为
氮磷来源,适于大量培养硅藻时选用, 生长适温为20~30℃;光强为 2,000~5,000米烛光。
3.朱氏10号培养液:适用于培养硅藻、蓝 绿藻等。
H2O 1000mL Ca(NO3)2 0.04 g K2HPO4 0.01 g MgSO4· 7H2O 0.025 g Na2CO3 0.02 g Na2SiO3 0.025 g FeCl3 0.008 g 使用时按1/2、1/4、1/10稀释使用。
3.藻种的保存:
一、 单细胞藻类的特性
单细胞藻类(Unicelluler
algae),简称 单胞藻。因藻体微小,又称微藻 (Microalgae)。 单胞藻具有利用太阳光能效率高、营 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 应性强和容易培养等重要特性,因而 受到重视。
通过研究人们发现单胞藻在下列6个方面,可 以开发利用: 1、作为植物生理研究的试验材料。 2、单胞藻的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 的种类组成及配比合理。脂肪含量高,富含动 物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 药用成分。可利用为人类的营养食品和健康食 品。 3、可作为水产动物的饵料和禽、畜饲料添加剂。
硝酸氨120硫酸镁70磷酸氢二钾40磷酸二氢钾80氯化钙20氯化钠10硅酸钠100柠檬酸铁土壤浸出液20硫酸锰1000mlph70尿素150氯化钾30过磷酸钙50硅酸钙100硫酸镁50碳酸氢钠土壤浸出液4mledta号是用化肥尿素过磷酸钙为氮磷来源适于大量培养硅藻时选用生长适温为2030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2.接种: 在分离到单纯藻群后,就可接种到培 养液中进行培养,进而移养扩大培养。接 种方法有液体接种和干藻接种。前者是将 藻液直接加入培养液中进行搅拌,加入的 藻种分量视水温而定,水温较低(10℃以 内)时,多加;约占培养液总量的30~40 %左右,水温适宜时(25~30℃左右), 可加5~8%左右。后者若用干藻的藻体接 种,接种量为0.1~0.2%。
藻种培养方法

藻种培养方法一、藻种的两种培养类型一般来说藻种的培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长期保存所需要的培养方法,一种是以实验为目的,短期内保藏藻种的培养方法。
长期培养最主要的问题是选择一种合适的培养基,可以在3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培养藻种。
最适合长期培养藻种的培养基是agar(固体琼脂培养基),但是使用agar有一个弊端,即培养物保持无菌的问题;我们可以加一层蒸馏水(咸水的藻类可以加灭菌过人工的海水)在agar上,这种做法可以保证在长期保种的过程中减少agar水分和营养的流失。
长期保种使用的培养基,不要选择营养过于丰富的,因为多数的藻,尤其是丝状藻,在营养丰富的环境生长,会发生形态结构上的变化,如果要做生理生态方面研究,实验材料的形态结构是不能异常的。
适合长期保种的贫营养的培养基有这些:Bold’s基础培养基,以及该培养基加上蛋白胨或者琼脂制成的a gar,适合长期培养绿藻;Allen及其改良后的配方可以长期培养一般常见的蓝藻和绿藻;土水培养基和它的一个改良的系列也实用培养多数藻种。
对于我库提供的藻种,由于藻种长期习惯的原因,建议使用我们提供的原配方来培养,在长期培养的时候,可以适当稀释原培养基,在藻种培养过程中,生长速率会变慢,可以保持其形态结构不变。
另外,长期培养的时候,除了选择适当的培养基,还可以降低温度5~8C(降温的过程最好能循序渐进,突然改变环境温度,可能会导致藻种不适应而死亡)。
光照强度可以减小为原先的一半。
在实验之前3到4周,将长期培养的藻种接种到我们提供的培养基中(培养基必须灭菌),按照我们给予的培养条件培养,在实验前6天左右,再次接种。
短期培养则可以直接按照我们提供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培养。
由于试验的需要,常常要求在短期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培养物,我们可以采用通气培养和摇床培养。
通气培养可以通CO2或洁净的空气,视培养物的多少来决定通气泵的大小,在通气的硅胶管中设置一个缓冲瓶,塞上灭菌后的脱脂棉,帮助净化空气,如果对通气有更高的要求,可以在通气管中加上一层滤膜。
藻类的分离和培养

藻类的分离和培养微型藻类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基本上与菌类的方法相似,但还需加上光照条件,并以液体培养为主。
在大量培养时,可不必考虑无菌条件。
一、目的学习藻类的分离和培养方法二、药品、材料和用具水生生物培养槽,玻璃片(面积稍大于培养槽),橡皮管,显微镜,三角烧瓶,试管,筛绢,棉塞,微吸管,凹玻片,灭菌锅,载玻片,吸管,培养皿,人工光源,木盆(或小型实验池),充二氧化碳气钢瓶,抽气泵,离心机。
土壤抽出液,青霉素,链霉素,琼脂,硝酸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过磷酸钙,硫酸镁,氯化钾,碳酸钠,三氯化铁,硅酸钠,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钙,碳酸氢钠,钼酸,氯化钠,柠檬酸铁,硫酸锰,人尿,海泥抽出液,食盐。
三、操作生长在静水或水流缓慢河流中的藻类,培养比较容易。
取到实验室后,要立刻从材料瓶中移到宽大的水生生物培养槽内。
为了培养大的丝状藻,要利用宽的、不高的容器。
这些容器要用玻片盖住,以防止培养物受灰尘沾污。
倒入容器的水要达到容器高度的一半,或稍多些,使水面上还有充分空气。
在容器边缘,要用一小块纵切橡皮管垫住,可使玻片不致紧贴容器,空气才能进入容器中。
细微的藻类如团藻目、硅藻门能很好地生活于培养皿中。
很多藻类如颤藻属、水绵属的若干种、轮藻属等可在实验室中保存很多年。
在迅速流动水中生长的藻如丝藻属、毛枝藻属等比较难于培养,因为它们要求经常输入氧气。
在水层较高水中,在高容器中,这些藻类迅速地死亡。
为了把这些藻类保存到实验时,应当把它们分成一些小部分,放在水层较薄的、宽的容器内,并须常常换水,把空气吹入水中。
还可以用橡皮管把水生生物培养槽和水龙头连结起来,建立有流水的水生生物培养槽。
在水生生物培养槽中培养藻类时,应尽可能创造和保持藻类天然生存条件。
把藻类培养在从采集藻类那一水域取来的水中,或其他天然水(尤其不能用自来水,因其中含很多氯气,必要的话,也须置较长时间,或加以煮开),或在水中加入混合养料,这些养料是由制造有机物质所必需的矿质盐构成。
藻种筛选培育时间

藻种筛选培育时间
藻种筛选培育的时间因具体的培养条件和藻种类型而异。
在常温下,一般在附着基上接种后需要三十到四十天才能达到使用密度。
之后,将附着基上的藻种接种到育苗板上进行扩大培养,达到适宜密度还需要三十到四十天。
因此,藻种的培养一般要在采苗前的前八十天进行。
此外,纯种藻种的保存条件也会影响其保存时间。
在低温(10~12℃)和光照小于1000lux的条件下,纯种藻种可以保存1个月。
而在低温(4~5℃)和光照小于500lux的条件下,纯种藻种可以保存3个月。
微藻接种及培养

接种就是把藻种接到新配好的培养液中的整个操作过程。
接种过程虽很简单,但应注意藻种的质量、接种藻液的数量和接种的时间三个问题。
1、藻种的质量藻种的质量对培养结果影响很大,一般应选取无敌害生物污染、生活力强、生长旺盛的藻种来接种培养。
外观藻液的颜色正常,且无大量沉淀,无明显附壁现象发生。
2、藻种的数量接种量和接种密度对提高产量甚为重要。
接种量是指藻种的绝对数量;接种密度是指藻种接种后的密度。
接种量,总的原则是“宜大不宜小”。
室内利用三角烧瓶、细口玻璃瓶等进行藻种培养时,接种的藻液量与新配制的培养液量的比例为1:2—4。
二级培养和三级培养由于培养容器容量大,接种量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最少不低于1:50.(一般我们三级接种是1:20)3、接种的时间一般来说,接种时间最好是在上午8—10时,不宜在晚上。
因为不少藻类晚上藻细胞下沉,而白天藻细胞有趋光上浮的习性,尤其是具有运动能力的种类更明显。
上午8—10时一般是藻细胞上浮明显的时候,此时接种可以吸取上浮的且运动能力强的藻细胞做藻种,弃去底部沉淀的藻细胞,起着择优的作用。
1、按微藻营养模式的不同,培养方式可分为光自养、混合营养和异养三种。
(1)光自养培养光自养是微藻的自然营养方式。
微藻的光合自养生长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营养条件、光照、温度、pH和通气条件等。
优化上述因素以满足微藻生长的需要,是光合自养条件下实现微藻高密度培养的前提条件。
目前实现微藻高密度光合自养培养主要采用三种方法:优化微藻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采用不同稀释比及分批补料培养避免底物抑制,或采用连续培养提高微藻生产率,以及开发具有高光能传递效率的光生物反应器。
优化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可以提高微藻的生物量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在发状念珠藻细胞光合自养培养过程中,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培养20d,发状念珠藻细胞干重和多糖产量分别较优化前增加了50.6%和34.9%。
贝类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矗墨匹 目曩
:
垦塑 基 旦
鱼 番 哚 精 鲨 产 : i :
、
{
一
{
、
0 一
众所周知,味精作为调味料的一种 ,主要成分为谷 氨酸钠。味精于10年被 日本味之素 ( 0素) 99 味 公司所发 现并申请专利。当时称味精为 “ 味之素具有 重 要意 义 。我 国渔 业总 产量 居 世
2培 养器具 各级培养用 的玻璃器皿 、工具都需 .
煮沸或酒精消毒。三级池可用高锰酸钾溶液由池壁顶部 淋洒 、泼洒池底 、用刷子刷净的方法进行消毒,然后用 消毒过的海水冲洗干净方可使用 。 三、日常管理
藻在光线充足且发育 良好的情况下会上浮,并在液面出
现聚集缕状分布 ,如生长状态不好,则会 出现沉淀。沉 淀藻体如果保持原色,还可能恢复其生长 ,如果变成灰 白色,则表 明已经腐败 ,应及时进行处理 。
一
照,同时防止水面产生菌膜。搅拌 时应注意不要用力太 猛,以防藻液溅 出,相互污染。 3 光照 饵料 生产上培养一般利用太 阳光源 ,而 . 太阳光源具有易变的特 点,因此要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进 行调整。室内培养饵料应避免阳光直射 ,可采用活动白 帆布篷来调节光照。阴雨天,可适 当采用人工光源的办
藻种 。 二 、培 育设 施
贝类育苗一般处在高温季节,饵料极易被污染,饵 料培养车问应经常消毒,可用稀释漂 白液冲洗走廊,用
颜色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变深。如金藻生长 良好时呈现 金褐色,接种后颜色会逐渐变深且有小气泡产生。而角
毛藻正常生长时颜色为褐色 ,藻体悬浮于水中呈云雾状 水 团。如果出现黄色、乳 白色和蓝色,说明被其他藻类
澈,则可能有敌害生物污染 ,需用显微镜观察,确定不
藻类培养

一、基本培养方式(一)纯培养和单种培养(据种的纯度)1、纯培养(axenic culture)纯培养即无菌培养,是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纯培养要求有无菌室、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等设施,容器、工具、培养液等彻底灭菌,操作严格,培养成功率高,是进行生物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环节。
2、单种培养(unialgal culture)在生产性培养中不排除细菌存在而有别于纯培养的一种培养方式称为单种培养。
(二)一次性培养、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1.一次性培养(batch culture)在各种容器中,配制培养液,把少量的藻种接种进去,在适宜的环境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一般5~7 d),藻细胞生长繁殖达到较高的密度,一次全部收获。
一次性培养是微藻培养最常用的方法。
2.半连续培养(semi-continuous culture)半连续培养是在一次性培养的基础上,当培养的藻细胞达到或接近收获的密度时,每天收获一部分藻液并补充等量的培养液,继续培养。
半连续培养也是微藻饵料生产性常用的培养方法,每天的收获量根据育苗的需要来确定。
微藻培养的工艺流程包括:➢工具、容器、水的消毒➢培养液的制备➢接种➢培养过程的管理➢采收等主要环节一、容器、工具的消毒(一)物理消毒法1.加热消毒法加热消毒法是利用高温使蛋白质变性以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不能耐高温的容器和工具,如塑料、橡胶制品等不能用此法消毒。
(1)直接灼烧灭菌接种环、镊子等金属小工具,试管口、瓶口等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短暂灼烧灭菌。
载玻片、小刀等则最好先蘸酒精,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等器具上的酒精烧完,也就完成了灭菌工作。
该方法可以直接把微生物烧死,灭菌彻底。
优点是简单、方便、快速、高效,但只适用于小型金属或玻璃工具。
(2)煮沸消毒把容器和工具用纱布包好,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消毒,一般约煮沸15~30 min,可杀死细菌的营养体,如果在水中加入2%碳酸钠可促使芽孢死亡,亦可防止金属器械生锈。
藻类的如何养殖大全

1973 年年产量达到 90 亿张菜饼。 紫菜产量上升是引进紫菜网冷冻法, 快速生长的新品种和普及
各种自动紫菜制饼机的结果,后来紫菜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这样就要求生产高质量的紫菜。
二、紫菜的加工保藏
紫菜的收获季节限于 10 月份开始至第 2 年 4 月,因此, 这个季节收获的紫菜必须保藏到 10
月份紫菜收获的季节。这就必须研究质量保藏的方法和在这期影响质量降低的因素。
20℃的冷冻室,然后将网置于适当
的地方,继续培养。
1950 年前后各种渔业机械普及起来,约
1977 年以来,各种“人”型紫菜制饼机已经普及,
切碎的紫菜从机器的一边投入,紫菜饼在帘上形成,将水挤压出来,晾干,然后紫菜饼从网帘
上掉下来, 这些过程全部自动化。 由于结合新的养殖方法, 工作机械化和引进生长迅速的品种,
幼孢子体,按照附着基的面积,将幼孢子体均匀散布在底部有附着基的育苗池上。
200 目筛绢收
集的效果良好。 附着百分率受阴干程度、 采苗时间及条件光、 温度的影响。 适宜的条件是 1000Lx
以上的光照,温度 24℃左右,幼孢子体附着密度为 20—40 棵/ cm2。比较上述两种方法,收集
受精卵采苗的方法能去掉大部分附着在种藻上的杂藻及钩虾等敌害动物,有利于幼苗的正常培
四、日常管理要点:防止覆盖的条帘生长杂藻或附上污泥。 覆盖后经常在退潮开露时观察,一旦发现条帘上有杂藻繁殖或附上污泥,应马上解下来处 理,日晒到条帘完全干后即可回原处养殖。但千万不能直接用海水冲洗,由于红毛藻苗起初不 牢固,冲洗后会脱苗,覆盖时间就延长。
五、子帘分苗要点:
覆盖后如果所看到子帘有紫红色点分布较均匀,就可以采取“先对分,后单分”的逐步分 苗法,从覆盖到分苗一般需要 8~10 天,养殖户为了荡洗条帘和日常管理的方便,以及相对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藻种培养一般来说藻种的培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长期保存所需要的培养方法,一种是以实验为目的,短期内保藏藻种的培养方法。
长期培养最主要的问题是选择一种合适的培养基,可以在3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培养藻种。
最适合长期培养藻种的培养基是agar(固体琼脂培养基),但是使用agar有一个弊端,即培养物保持无菌的问题;我们可以加一层蒸馏水(咸水的藻类可以加灭菌过人工的海水)在agar上,这种做法可以保证在长期保种的过程中减少agar水分和营养的流失。
长期保种使用的培养基,不要选择营养过于丰富的,因为多数的藻,尤其是丝状藻,在营养丰富的环境生长,会发生形态结构上的变化,如果要做生理生态方面研究,实验材料的形态结构是不能异常的。
适合长期保种的贫营养的培养基有这些:Bold’s基础培养基,以及该培养基加上蛋白胨或者琼脂制成的a gar,适合长期培养绿藻;Allen及其改良后的配方可以长期培养一般常见的蓝藻和绿藻;土水培养基和它的一个改良的系列也实用培养多数藻种。
对于我库提供的藻种,由于藻种长期习惯的原因,建议使用我们提供的原配方来培养,在长期培养的时候,可以适当稀释原培养基,在藻种培养过程中,生长速率会变慢,可以保持其形态结构不变。
另外,长期培养的时候,除了选择适当的培养基,还可以降低温度5~8C(降温的过程最好能循序渐进,突然改变环境温度,可能会导致藻种不适应而死亡)。
光照强度可以减小为原先的一半。
在实验之前3到4周,将长期培养的藻种接种到我们提供的培养基中(培养基必须灭菌),按照我们给予的培养条件培养,在实验前6天左右,再次接种。
短期培养则可以直接按照我们提供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培养。
由于试验的需要,常常要求在短期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培养物,我们可以采用通气培养和摇床培养。
通气培养可以通CO2或洁净的空气,视培养物的多少来决定通气泵的大小,在通气的硅胶管中设置一个缓冲瓶,塞上灭菌后的脱脂棉,帮助净化空气,如果对通气有更高的要求,可以在通气管中加上一层滤膜。
使用摇床培养,需要注意藻种的生理周期。
二、培养基的选择和配制1、培养基的选择①BG11是我库培养蓝藻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
除了极少部分蓝藻,大部分都使用BG11。
按照我们给的配方配制好后高压灭菌,BG11经常会产生絮状沉淀。
这是因为其中有Ca+和CO32-,我们可以在灭菌后再超净台上用灭菌过的注射器来加两者之中的另外一种。
通常我们建议将氯化钙的母液单独灭菌后在无菌室保存,在配置好BG11的工作液并灭菌之后,在超净台上用注射器将氯华钙加入。
②SE是我库用来培养常见的绿藻所使用的培养基。
一般来说,如果配制了母液,用母液来配培养基,灭菌后是不会产生沉淀的。
配置的时候注意先将所需要的蒸馏水准备好,将需要的药品逐个加入,等到一种药品充分溶解之后再加入第二种。
另外,土水在蒸馏过滤后,是不需要灭菌的,因为高压灭菌的过程会让其中的一些营养成分损失。
③水是培养基成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配培养基,可以取蒸馏水、自来水、去离子水,也可以取藻种采集地的水。
使用经过处理的水,如双蒸水、去离子水,有时候并不合适培养,因为仪器在处理过程中会带入微量的有毒物质。
采集藻种采集地的水来培养是最理想的,但是需要经过一些处理,处理的手段和过程要尽可能保持其营养成分不变。
如果是咸水或者海水的藻类采集地采集的水,应将其置于5C的黑暗中,保持6个月。
如果是泉水或者湖水等淡水的水源,水样置于20C的室温,立即通过活性炭方法处理:每升水加2g活性炭,搅拌一小时后,过滤,并重复此过程3~4次。
④咸水和微咸水的藻类需要的人工咸水的合成效果关键在于如何蒸馏;还有一些水华蓝藻难以培养,主要原因是因为在野外生长时,通常底泥提供的营养元素可以溶在水中,但是在实验室培养,经过高压灭菌,很多营养都损失了。
所以我们建议不用高压灭菌法,使用巴斯德(pasteur)灭菌方法:加热到73~78 C,保持15~20分钟,间隔24小时灭菌一次,一共三次。
2、培养基的配制主要介绍一下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灭菌方法:1. 配制贮液。
培养基一般由三个方面组成:微量元素、大量元素、维生素。
准备100ml~200ml的试剂瓶若干,洗净,灭菌。
按照我们提供的培养基配方中贮液的浓度,配制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贮液放在以上准备的试剂瓶(遇光易反应的药品,请放在棕色试剂瓶),置于4C左右的冰箱保存。
将需要使用的维生素(最好是针剂),也置于4C左右的冰箱保存。
2. 配制培养基。
一般可以配制1000ml左右的培养基留待使用。
先准备1000ml大烧杯,洗净。
按照我们培养基配方中的wo rking solution,先加入需要的蒸馏水,然后用移液管向其中加配制好的贮液(注意,不可先加贮液,最后加蒸馏水)。
一边加,一边搅拌,依次加入所有组分,最后留下维生素不加。
摇匀。
三、灭菌①、对培养器材的灭菌:灭菌在藻种的培养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藻种培养、转接、培养基制备等等,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使用灭菌的器械,否则藻种都会染菌,甚至染上其它的藻类。
所有的培养藻种所需要的三角瓶、试管,烧杯,接种环,吸管,注射器,针头等培养,转接藻种所需要的器材都必须经过高压灭菌,配制培养基所需要的移液管、用来装培养基所需要的瓶也必须经过灭菌,转接藻种需要的滴管、接种环、涂布所需要的玻璃棒、培养皿等都必须灭菌。
培养所需要的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灭菌前洗净,三角瓶可以用牛皮纸内衬粗滤纸来包住瓶口,用棉线缠紧;或者自做棉塞,外部再加上牛皮纸包住;试管必须和棉塞或者试管塞一起用牛皮纸包好灭菌。
培养皿可以5~10个一起用牛皮纸包好灭菌。
移液管、滴管、接种环都可以分别用牛皮纸包好灭菌。
所有玻璃器皿都采用高压灭菌:在1.5大气压下保持30分钟。
使用之前不能在敞开的环境打开,只能在超净台打开。
灭菌结束后,放在烤箱烘干。
所有灭菌后的器皿、培养基只能在超净台打开使用。
使用巴斯德灭菌法灭菌的原水,也不能在超净台之外的地方打开使用。
长期没有使用了但曾经灭菌过的器材或培养基,如果需要使用,必须重新灭菌一次。
②、培养基灭菌注意事项:配制培养基的时候一些经过高压灭菌成分会发生改变的微量元素,应在灭菌后在超净台上用灭菌的注射器添加。
如维生素,但是维生素的灭菌也必须很严格,往往藻种污染到细菌都是因为维生素引起的,可以使用0.22µm或0.45µm的滤膜来过滤维生素溶液。
土水(土壤侵出液)在蒸馏过后只能使用过滤的方法灭菌,不能经过高温高压灭菌。
洗净若干带橡皮塞的盐水瓶(800ml或500ml),将培养基注入,塞上橡皮塞。
然后剪一小块纱布,包在橡皮塞外面,用棉线将塞子和瓶子缠紧,这样保证在灭菌的过程中,培养基不会把橡皮塞冲开。
最后在橡皮塞头上插一个小针头,这个做法可以在灭菌的时候放气,也是为了保证培养基不会在灭菌的时候把橡皮塞冲开。
然后开始灭菌。
灭菌结束后,立即降针头拔出。
将培养基放置在洁净的地方,免受污染。
四、藻种培养条件1、光照培养一个藻种最初,先将少量的藻种转接到新鲜的培养基中,放在冷白荧光灯管(200-400footcandle)保持7~10天,观察最初的生长状况。
生长较好以后,移到低光照区域(50-100footcandle),保持低速率的生长。
实验需要的藻种的培养中,我们推荐使用冷白荧光管来作为光照来源。
因为如果使用白炽灯泡和直射的日光作为光源的话,光照会产热,改变培养的温度。
在阳光照射下培养温度通常可以上升10C,如果一定需要日光作为光源,应将培养物放置在窗前,窗上用纸挡住。
培养的时候,光照与培养物的细胞密度也有关,一般密度比较小的时候,不适合使用较强烈的光照。
我库提供的藻种,在细胞密度在105数量级左右时,我们推荐在2000lux的光照下培养。
接种后,细胞密度很低的情况下,需要放置在弱光照下培养,随着细胞密度增大,逐渐加强光照。
培养藻类,每天要定期给一段时间的置于黑暗中培养。
大多数藻种的光暗比都是12h:12h,也有16h:8h。
2、温度大多数淡水藻都可以在20~25C左右生长,高于30C有些蓝藻不能坚持到24小时就会死亡。
一般所有的绿藻生长的温度相对比较广一些。
在10C左右会几乎停止生长,但是不会死亡。
非水华类的蓝藻更加可以耐低温的环境,低于10C还可以生存。
但是水华类的蓝藻对温度要求更加精确一些,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都会死亡,即使留下待萌发的孢子,但是在实验室不具有底泥萌发的条件,藻种是不会再萌发出来的。
我库的大部分藻种,没有特别说明,其培养温度都是20~25C。
3、特殊藻种培养要求衣藻如果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生长,都会有变成类似四集藻型的趋势。
所以建议培养的时候稀释一下SE 培养基,或者用土水培养基来保持它的形态结构。
团藻属的藻类需要勤接种,使用营养太丰富的培养基,它可能会由群体散开成为单个游动的细胞。
培养含有叶绿素的鞭毛藻,可以用土水培养基加上一粒豌豆;无色的鞭毛藻,可以用土水培养基加上一两粒谷粒或者小麦。
硅藻可以使用很多种培养基来培养,但是培养基中必须含有硅,建议硅藻的培养基中Na2SiO3 . 9H2O达到10-30mg/l。
一、水生植物对pH值的影响:天然水体中的pH值主要取决于游离二氧化碳的含量及碳酸平衡。
CO2(溶解于水中)+H2O=HCO2- +H+=CO32-+2H+如果其它条件不变,CO2(溶解于水中)愈多,则pH值愈低。
水生生物对PH值亦有较大影响,水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可放出大量CO2,pH值降低。
水生植物(包括藻类)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则使pH值升高。
在夜间光合作用停止,微生物及藻类进行呼吸时产生大量CO2,使pH值降低,由于藻、菌的作用,水体中的pH值不但出现昼夜变化,而且随季节变化和生物的垂直分布情况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