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礼仪

合集下载

东方礼仪特点

东方礼仪特点

东方礼仪特点
1. 东方礼仪重视长幼有序呀!就像在家里,长辈说话时晚辈就得乖乖倾听,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打破的规矩嘞。

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一定要让长辈先动筷子,这多体现尊重呀!
2. 东方礼仪特别讲究谦逊有礼呢!咱跟人打交道的时候,可不能张狂,得低调谦逊些,你看那些懂礼的人,说话都多客气呀。

就好比两个人见面,那互相礼让的场面,多和谐呀!
3. 东方礼仪注重礼仪举止要优雅呀!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能歪歪扭扭的,这多重要呀!就像参加重要活动时,大家都身姿挺拔,那感觉多棒!
4. 东方礼仪里对客人的热情款待简直太重要啦!客人来了,那必须尽心尽力招待呀,好吃好喝的都得上。

就像是过年亲戚来家里,那不得好生招待着,不然多没礼貌呀!
5. 东方礼仪对说话的艺术也很有讲究嘞!不能啥话都直说,得委婉点表达,得照顾别人感受。

好比朋友穿了件不太好看的衣服,可不能直接说丑呀,得婉转点说,不然多伤人呀!
6. 东方礼仪中还有个特点就是注重礼物的意义呀!送礼物可不单单是个东西,那代表着情谊呢。

就像送长辈保健品,那就是关心他们身体呀,多贴心!
7. 东方礼仪对场合的区分也很明确哟!不同场合得有不同的表现,正式场合就得严肃庄重些。

就好像在婚礼上和在葬礼上,能一样表现吗?肯定不行呀!
8. 东方礼仪对个人形象也很在意的呀!得干净整洁,不能邋里邋遢的。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蓬头垢面去见重要的人,那多不像话呀!
9. 东方礼仪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呀!这些特点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和谐、更美好。

咱可都得好好传承和发扬这些礼仪,让东方礼仪的光辉永远闪耀呀!。

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

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
· 男女首次相识是否握手要由女士决定(除非男 士地位极高或年龄极大)
· 在室内握手时,除女主人外,其他女士一般 不起立。
· 诸如进出门让女士先行,上下电梯、汽车或 进出门,男子主动为女士开门等。
· 中国人的两条优先原则 是老、弱、病、残、孕 优先和上级、长辈、贵 宾优先。
· 中国人之间没有女士优 先的礼俗,相见是否握 手要由上级或长者决定, 在室内握手时,女士也 必须起立
绅士的必备条件
· 健康的体魄 、端正的容貌、得体的衣冠,整洁 的外表
· 丰富的知识内涵 ,有智慧并在事业上成功 · 博爱的温暖 、体贴他人 · 宽容不失原则,凡事认真力求争取做到最好 · 矜持 、谨慎 、文雅、幽默
布置作业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 春心托杜鹃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 当时已惘然
谦逊含蓄的表现
· 受到赞美时 · 被宴请时 · 送出礼物时 · 古代的婚恋 · 晏子、烛邹与景公 ·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3、强调共性的团结精神
· 强调民族感,日本 尤为突出
· 强调民族的传承性, 中华文化
· 强调民族的团结性, 富有人情味
· 重义轻利
九八抗洪
汶川地震
4、礼尚往来
· 来而不往非礼也 · 社是联系人际交往的媒介和桥梁
崇尚个性和自由:闲聊
禁止涉及个人问题 · 惜时如金:德国与美国
的差异 · 自由、平等、开放
三、国际通用礼仪
· 女士优先在西方和国际交往场合仍是广泛遵 循的原则。
一、东方礼仪的特点
· 重视亲情和血缘 · 谦逊含蓄的美德 · 强调共性的团结精神 · 承认现实,满足现状 · 崇尚礼尚往来
1、重视亲情和血缘
· 血浓于水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

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

西方礼仪的现代价值
社会交往
国际交流
西方礼仪作为社会交往的准则,有助 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减少冲突和误解。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西方礼仪也 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促 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融合。
商业活动
在商业活动中,西方礼仪有助于建立 良好的商业形象和信誉,促进商务合 作和交流。
东方礼仪的现代价值
促进跨文化交流
东方礼仪作为东方文 化的代表,有助于促 进东西方之间的跨文 化交流,增进相互了 解和友谊。
培养道德修养
东方礼仪强调道德修 养和人格完善,有助 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 念和自律意识。
传承文化遗产
东方礼仪作为文化遗 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和发展东方礼仪 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 增强民族自信心。
西方礼仪的文化内涵
01 宗教信仰
西方礼仪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尊重上帝和教会, 强调谦逊、诚实、仁慈和感恩等美德。
02 社交习惯
西方礼仪注重个人隐私和独立,强调自我表达和 个性发展,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
03 餐桌文化
西方礼仪中,餐桌文化十分重要,注重餐具的摆 放、食物的品尝、言谈举止以及饮酒适度等。
04
东西方礼仪的融合与发展
东西方礼仪的相互影响
01
东方礼仪对西方的影响
东方礼仪中的尊重长辈、谦虚谨慎等价值观逐渐 被西方社会接受,影响了西方的社交和商务礼仪。
02
西方礼仪对东方的影响
西方礼仪中的着装规范、餐桌礼仪等也逐渐被东 方社会所接受,丰富了东方的礼仪文化。
东西方礼仪的融合趋势
跨文化交流的增加
03
东方与西方礼仪的差异
餐桌礼仪
餐具使用
在东方,筷子和勺子是主要的餐具, 而在西方,刀叉是主要的餐具。

东方礼仪知识点总结

东方礼仪知识点总结

东方礼仪知识点总结在东方文化中,礼仪一直被视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人们非常重视礼仪,它贯穿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礼仪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交流、互动,它不仅展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教养,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色。

以下是一些关于东方礼仪的知识点总结:1. 尊重长辈在东方文化中,尊重长辈是非常重要的。

在家庭中,子女要尊敬父母和长辈,不仅在言语和行为上表现出敬重,还要遵循一些行为规范,比如在传统节日或重要场合给长辈拜年、行大礼等。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也要尊重年长者,遵守长辈的意见和建议,不轻易与长辈发生矛盾和争执。

2. 礼貌用语在东方文化中,礼貌用语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需要使用一些敬语或者客套话,以示尊重和礼貌。

比如在与长辈交流时,要使用敬语;在与陌生人交流时,要使用客套话。

而且在不同场合下,使用的礼貌用语也会有所不同。

3. 餐桌礼仪在东方文化中,餐桌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用餐时,人们要遵循一些规范,比如要优雅地用餐,不大声喧哗,不用手指指着食物,不抓着碗喝汤等。

还有一些用餐礼节,比如要等长辈先吃,不要剩饭剩菜,不要边吃边说话等。

4. 传统节日礼仪在东方文化中,传统节日非常重要,人们在节日时会举行一些特定的活动和仪式。

而且在节日过程中也有一些特定的礼仪,比如给长辈拜年、给孩子发压岁钱、给亲友送礼等等。

5. 礼物文化在东方文化中,送礼是一种社交方式,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

在东方文化中,送礼要讲究礼数,礼物的选择要有寓意,要遵循一些送礼的规范和礼节。

比如在给长辈送礼时,要选用上好的礼物,比如名牌茶叶、酒水、烟酒等;在给朋友送礼时,要选用一些有趣的礼物,让对方感到温馨和快乐。

6. 礼服礼仪在东方文化中,人们在一些正式场合下需要穿着正规的礼服,而且在穿着礼服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一些礼仪规范,比如正装、礼帽、礼带等等。

而且在不同场合下,穿着的礼服也会有所不同。

7. 表达情感的礼仪在东方文化中,人们在表达情感时也需要遵循一些礼仪规范,比如在表达爱情时要避免亲热过头,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争吵等等。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礼貌用语:在东方文化中,对长辈、客人或上司使用敬称是
非常重要的。

而在西方文化中,较少使用敬称,更多地强调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2. 礼仪规范:在交际场合,东方文化中讲究矜持和谨慎,尤其
是女性在公共场所往往会比较保守。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公开和大胆表现自我。

3. 礼仪习俗:在节日和庆典等场合,东方文化中通常会进行一
些特定的礼仪活动,如拜年、叩头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多地强调节日氛围和欢乐气氛。

4. 饮食礼节:在餐桌上,东方文化中食品分配有严格的规定,
如长辈优先、男女有别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注重个体的选择和口味。

5. 礼物文化:在送礼物时,东方文化中更注重礼物的价值和象
征意义,如红色象征吉祥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礼物的实用性和个人喜好。

总之,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但都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东方国家西方国家以及非洲的主要习俗礼仪

东方国家西方国家以及非洲的主要习俗礼仪

在国际交往中,熟悉和了解交往对象的习俗礼仪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能让你在交往中得心应手。

主要介绍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以及非洲的主要习俗礼仪。

一.东方国家习俗礼仪1.日本日本几乎全是大和民族。

居民主要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日本至今还保留浓厚的我国唐代的礼仪和风俗。

日本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

在日常生活中,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表示诚恳、可亲。

初次见面,向对方鞠躬90度,而不一定握手。

如果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的人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

遇到女宾,女方主动伸手才可以握手。

如果需要谈话,应到休息室或房间交谈。

日本人一般不用香烟待客,如果客人要吸烟,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

日本人注意穿着打扮,平时穿着大方整洁。

在正式场合一般穿礼服,男子大多穿成套的深色西服,女子穿和服。

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不随便脱衣服,如果需要脱衣服,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

在一般场合,只穿背心或赤脚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在日本,“先生”的称呼,只用来称呼教师、医生、年长者、上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如果对一般人称“先生”,会让他们感到难堪。

和日本人谈论茶道,是非常受欢迎的。

茶道,是日本人用来修心养性、进行交际而特有的沏茶、品茗的高尚技艺,是一种讲究礼仪、陶冶情操的民间习俗。

他们喝茶不直接把茶叶放进茶杯,而是放到小巧玲珑的茶壶里。

倒的时候,用一个小过滤网防止茶叶进入杯里。

而且总以半杯为敬,一般不再续茶。

这常使喝惯大杯茶的中国人总觉得难以解渴。

不管家里还是餐馆里,坐位都有等级,一般听从主人的安排就行。

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

赠送礼品时,非常注重阶层或等级,因此不要给他们赠送太昂贵的礼品,以免他们为此而误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

八筷”的习俗,就是不能舔筷、迷筷、移筷、扭筷、剔筷、插筷、跨筷、掏筷。

同时,还忌用同一双筷子让大家依次夹取食物,也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米饭里。

把书法作品或是精美的印章送给日本人,是受欢迎的。

东西方礼仪的差异通用课件

东西方礼仪的差异通用课件
热情好客
东方文化中的礼仪也强调热情好客 。主人应热情招待客人,并确保他 们感到舒适和欢迎。
西方礼仪简介
尊重个人空间
在西方文化中,尊重个人空间是 一种很重要的礼仪。人们在交流 和互动时,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避免侵犯他人的隐私。
直接坦率
西方礼仪通常要求人们在沟通时 直接坦率。这有助于减少误解,
促进双方之间的真诚交流。
拍照礼仪
东方游客可能更倾向于拍照留念,西方游客则更注重保护隐私,不喜欢被随意拍照。在拍照时,东方游客也要注意不 要打扰他人或侵犯他人隐私。
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东方文化中对历史和文化遗产常怀有敬畏之心,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体验和互动。游客在参观时应尊重当 地文化,并遵守相关规定和指示。
酒店住宿礼仪
对待酒店员工的态度
在西方餐桌礼仪中,人们避免谈论政 治、宗教等敏感话题,以免影响食欲 和氛围;在东方餐桌礼仪中,人们更 倾向于谈论轻松、愉快的话题,如家 庭、生活琐事等。同时,在东方餐桌 ,尤其是商务宴请时,也需要注意不 要过度饮酒,避免失态。
04
旅游场合中的礼仪差异
旅游观光礼仪
观光时的行为举止
在东方文化中,观光时人们更注重群体和谐,尊重导游和遵守规定。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自由和个人空间更受重视 ,游客可能更倾向于自由探索。
如何在实际交往中融合东西方礼仪
沟通方式
在交往中,可以综合运用东西方 礼仪中的沟通技巧,既表现出尊 重和亲近,又保持适当的社交距 离。
时间管理
在安排会议、活动等场合时,可 以兼顾西方的时间观念和东方的 灵活性,提前进行计划和安排, 同时保持一定的灵活度。
餐饮场合
参加餐饮场合时,可以尝试融合 东西方的餐饮礼仪,比如在餐桌 上既要注重个人餐盘和礼貌,也 要营造和谐的餐桌氛围。同时, 了解和尊重对方的餐饮习惯,如 是否接受共享菜肴等。

东方礼仪知识点总结大全

东方礼仪知识点总结大全

东方礼仪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服饰礼仪1、衣着整洁大方:穿着整洁大方是东方礼仪的一大特色,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正式的场合上,人们都应该注重自己的着装,不能随意搭配衣服,以免给人不良的印象。

2、礼服的选择:在正式的社交场合,人们通常会穿上礼服,因此礼服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一般来说,男士可选择西装,女士可选择旗袍、长裙等。

3、色彩的搭配:东方的传统色彩有丰富的内涵,因此在服饰的选择上也需搭配得体,不宜选择过于夸张的颜色,以免给别人造成不适的感觉。

二、餐饮礼仪1、用餐姿势:在用餐的时候,人们应该保持端庄仪态,坐姿端正,不可头低垂,手肘凌乱,更不可摆着玩儿玩儿,因为这不仅不雅,而且也是对主人的不敬。

2、用餐顺序:在用餐时,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先进汤,后入荤,最后入素,再来饮茶。

这样的顺序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而且也是一种对主人的尊重。

3、对酒礼仪:在东方的社交场合上,酒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对酒的礼仪也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应该喝酒有度,不宜过量,更不能失礼。

三、行为举止礼仪1、言行举止:言行举止是一个人的修养的重要表现,所以人们在社交场合上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言语要文明,态度要和善,不可轻浮傲慢。

2、进出房间的礼仪:在东方的礼仪当中,人们在进出房间的时候通常要行大礼,态度要谦卑有礼,不可随意进出,以免给别人造成不尊重的感觉。

3、对长辈的敬重:在东方的礼仪中,人们对长辈的敬重非常重要,不论在什么场合上,人们都要对长辈保持恭谨的态度,不能有失礼之举。

四、社交礼仪1、拜访礼仪:在东方的礼仪当中,人们在拜访他人的时候通常要行拜访礼,以示尊重,同时也能增进人际关系。

2、交际礼仪:在交际的过程中,人们要注意礼尚往来,言谈举止要谦和,待人要热情,不可冷漠,以免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3、应酬礼仪:在东方社交场合中,人们经常会出席各种应酬,应酬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应该把握分寸,不宜过分激昂,不可过于稳重。

五、婚庆礼仪1、婚礼仪式:在东方的传统礼仪中,婚礼仪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仪式,人们在举办婚礼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不能随意脱离传统。

世界各国文化礼仪

世界各国文化礼仪

三、英国的习俗礼仪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 王国简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 国花:玫瑰 国旗
英国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办事认真,对外界 事情不感兴趣,往往寡言少语,对新鲜事物持谨慎态 度,具有独特的冷静的幽默。 英国人待人彬彬有礼,讲话十分客气,谢谢、请 字不离口。 英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拜会或洽谈生意,访前 必须预先约会,准时很重要,最好提前几分钟到达 为好。他们相处之道是严守时间,遵守诺言。 重大的宴请活动,大家都放在晚餐时进行。 去英国人家里作客,最好带点价值较低的礼品,因 为花费不多就不会有行贿之嫌。
起”。
(三)饮食习惯
泰国人如烤面包、黄油、果酱、咖啡、牛奶、煎鸡蛋 等,午餐和晚餐爱吃中餐,他们爱吃中国菜中的广菜和川
菜,特别爱吃辣椒,且越辣越好。还喜食鱼露、味精。他
们最喜欢的民族风味是“加厘饭”,它是用大米、肉片 (或鱼片)和青菜调以辣酱油做成的。
新加坡人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忌讳
乌龟,认为是不祥之物;不喜欢“7”,认为是 消极的数字;大年初一,眼睛放烟花鞭炮,不 许扫地,认为这样会扫走好运的。 饮食习惯
偏爱中国广东菜,信奉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喜
欢吃咖哩牛肉。主食米饭、包子,不喜欢吃 馒头。副食主要是鱼虾;而工程师、医生等 知识分子的早点则喜食西餐。
别人坐着时,也切忌将物品越过头顶。泰国男女授受
不亲,外人不得造次。
泰国人吃饭用右手,左手掌用来拿一些不太清洁的东西。
因此,给别人递东西时都用右手,表示尊敬。如不得已用
左手时,要说一声“请原谅,左手”。小辈给长辈递东西 时用双手,长辈接东西时可用一只手。不能把东西扔给别
人,这是很不客气的行为,如不得已,也要说声“对不
“妻子”二字,说“外夫”来代替。不喜欢鹤

东西方礼仪的差异

东西方礼仪的差异

后记--东、西方礼仪的差异东方礼仪主要指中国、日本、朝鲜、泰国、新加坡等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所代表的具有东方民族特点的礼仪文化.西方礼仪主要指流传于欧洲、北美各国的礼仪文化。

1.在对待血缘亲情方面东方人非常重视家族和血缘关系,“血浓于水”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人际关系中最稳定的是血缘关系.西方人独立意识强,相比较而言,不很重视家庭血缘关系,而更看重利益关系。

他们将责任、义务分得很清楚,责任必须尽到,义务则完全取决于实际能力,绝不勉为其难。

处处强调个人拥有的自由,追求个人利益.2.在表达形式方面西方礼仪强调实用,表达率直、坦诚。

东方人以“让”为礼,凡事都要礼让三分,与西方人相比,常显得谦逊和含蓄.在面对他人夸奖所采取的态度方面,东、西方人不相同.面对他人的夸奖,中国人常常会说“过奖了”、“惭愧”、“我还差得很远"等字眼,表示自己的谦虚;而西方人面对别人真诚的赞美或赞扬,往往会用“谢谢”来表示接受对方的美意。

3.在礼品馈赠方面中国,人际交往特别讲究礼数,重视礼尚往来,往往将礼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和桥梁。

东方人送礼的名目繁多,除了重要节日互相拜访需要送礼外,平时的婚、丧、嫁、娶、生日、提职、加薪都可以作为送礼的理由。

西方礼仪强调交际务实,在讲究礼貌的基础上力求简洁便利,反对繁文缛节、过分客套造作。

西方人一般不轻易送礼给别人,除非相互之间建立了较为稳固的人际关系.在送礼形式上也比东方人简单得多。

一般情况下,他们既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也不送廉价的物品,但却非常重视礼品的包装,特别讲究礼品的文化格调与艺术品位.同时在送礼和接受礼品时,东西方也存在着差异。

西方人送礼时,总是向受礼人直截了当地说明:“这是我精心为你挑选的礼物,希望你喜欢",或者说“这是最好的礼物”之类的话;西方人一般不推辞别人的礼物,接受礼物时先对送礼者表示感谢,接过礼物后总是当面拆看礼物,并对礼物赞扬一番.而东方人则不同,中国人及日本人在送礼时也费尽心机、精心挑选,但在受礼人面前却总是谦虚而恭敬地说“微薄之礼不成敬意,请笑纳”之类的话.东方人在受礼时,通常会客气地推辞一番。

见面礼仪中东方的礼节一般有

见面礼仪中东方的礼节一般有

见面礼仪中东方的礼节一般有东方国家在见面礼仪方面非常注重礼节和仪式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东方见面礼仪:
1. 问候:见面时要互相问候,使用恰当的称谓和礼貌的语言表达,如“您好”,“请多关照”等。

2. 交换名片:在商务场合,双方交换名片是必要的,名片上应该写清自己的职位和联系方式。

3. 手势:在互相问候时,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手势,如握手、鞠躬等。

4. 茶道:在一些东方国家,茶道是非常重要的礼仪,茶具和茶叶的选择、泡茶和倒茶的动作都要符合规范。

5. 礼物:在东方文化中,送礼物是一种常见的礼仪,礼物应该选择得当、合适,表达出自己的心意和关怀。

6. 坐姿:在正式场合,坐姿也是需要注意的,应该保持端庄、挺胸收腹,不可随意交叉腿或者搭在椅子上。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东方国家的礼仪规范有些繁琐,但是礼仪的根本意义在于尊重他人和展示自己的修养,具体的礼仪规则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场合,适当调整和灵活运用。

1/ 1。

东方礼仪

东方礼仪

在社交活动中,也是用眼睛看着对方的三角部位,这个三角是以两眼为上线,嘴为下顶角,也就是双眼和嘴之间,当你看着对方这个部位时,会营造出一种社交气氛。这种凝视主要用于茶发会、舞会及各种类型的友谊聚会。
2、微笑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可以反映本人高超的修养,待人的至诚。
一、形体语言
全世界的人都借助示意动作,有效地进行交流。最普遍的示意动作,是从相互问候致意开始的。了解那些示意动作,至少你可以辨别什么是粗俗的,什么是得体的。使你在遇到无声的交流时,更加善于观察,更加容易避免误解。
1、目光(用眼睛说话)在公事活动中,用眼睛看着对话者脸上的三角部分,这个三角以双眼为底线,上顶角到前额。洽谈业务时,如果你看着对方的这个部位,会显得很严肃认真,别人会感到你有诚意。在交谈过程中,你的目光如果是中落在这个三角部位,你就会把我谈话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微笑有一种魅力,它可以时强硬者变得温柔,使困难变容易。微笑是人际交往重的润滑剂,是广交朋友、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微笑要发自内心,不要假装。
3、握手它是一种常见的“见面礼”,貌似简单,却蕴涵着复杂的礼仪细节,承载着丰富的交际信息。比如:与成功者握手,表示祝贺;与失败者握手,表示理解;与同盟者握手,表示期待;与对立者握手,表示和解;预悲伤者握手,表示慰问;与欢送者握手,表示告别,等等。
坐姿 正确的坐姿是你的腿进入基本站立的姿态,后腿能够碰到椅子,轻轻坐下,两个脐盖一定要并起来,不可以分开,腿可以放中间或放两边。如果你要跷腿,两条腿是合并的;如果你的裙子是很短的话,一定要小心盖住。
行姿 正确的行姿是:抬头,挺胸,收腹,肩膀往后垂,手要轻轻地方在两边,轻轻地摆动,步伐也要轻轻的,不能够拖泥带水。

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

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
在东方,敬酒是一种常见的礼仪,而 在西方,饮酒通常更加随意,没有固 定的敬酒仪式。
社交礼仪的差异
见面礼节
在东方,人们通常握手并微微鞠躬, 而在西方,人们握手并相互介绍。
交谈话题
在东方,人们通常谈论家庭、工作、 健康等话题,而在西方,人们更倾向
于谈论政治、体育、文化等话题。
礼物赠送
在东方,送礼是常见的社交行为,而 在西方,送礼相对较少见。
发展。
02
强调个人与集体、权利与责任的平衡
东西方礼仪都将更加注重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权利与责任的平衡。
03
绿色环保成为新风尚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理念将在礼仪文化中得到更多体现。
东西方礼仪的未来展望
东西方礼仪将更加交融
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东西方礼仪将逐渐融合,形成新的礼仪体 系。
礼仪教育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们对礼仪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加深,礼仪教育将更加普及,成 为个人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礼仪规则将更加灵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礼仪规则将更加灵活,适应不同场合和需求,而 不是过分拘泥于形式。
THANKS
感谢观看
习和借鉴。
全球化也使得东西方礼仪在某些方面逐渐趋同, 03 例如在商务礼仪、餐桌礼仪等方面,东西方的差
异正在逐渐缩小。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推动
01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不 同文化背景下礼仪的独特性和价值,从而促进了 东西方礼仪的融合。
02 东西方文化交流不仅限于学术界和文艺界,也涉 及到商业、教育、旅游等多个领域,这些交流活 动为东西方礼仪的融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03
东方与西方礼仪的差异
餐桌礼仪的差异
餐具使用
在东方,筷子和勺子是主要的餐具, 而在西方,刀叉是标准的餐具。

课外阅读:中西方礼仪差异(共11张PPT)

课外阅读:中西方礼仪差异(共11张PPT)

关好车门后,赶小赵快又迅迎速走上向前前门,去以。同样小的礼赵仪迎看接那到位女车士下内车,坐但发的现几是位宾外客都国是宾满脸客不悦,的神前情,排小赵副感到驾有点驶茫然座。 上
3、受礼语的差异
4、宴请语的差异
船英长国对 老德妇国一商听坐人很说生着:气:“一我“是英位船语长是女,我现的士在母跳语,水,,难后这道是我排命的令夸坐!奖不着够中两肯,位不具男有士权威。性吗小?” 赵立即以优雅的姿态和职
• 某高级宾馆的迎宾员小赵,见有一辆高级轿车停靠在饭店门前, 当中方代表要求德方代表在合约上签字时,德方代表拒绝签字,并对中方代表说:“我们绝不会跟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做生意伙伴。
小刘对待工作热情负责,很受领导的赏识和一些宾客的好评。
小赵立即以优雅的姿态和职业性的动作,先为后排客人打开后门,做好护顶姿势,并目视着客人,礼貌亲切地问候。
第7页,共11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服务礼仪规范
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
2、崇尚个性自由
小刘是某旅游胜地的一家四星级酒店的前台接待员。小刘对待 工作热情负责,很受领导的赏识和一些宾客的好评。有一次, 在接待两位回头客——一对意大利夫妇的服务工作中,如同对待老
朋友那样,随口问道:“你们去哪里玩了?”见对方有些迟疑,又 问道:“你们逛了哪家商店?”看到对方有点不耐烦,还以为对方 累了,于是又说,“你们明天想去哪里?我可以给你们提些建
法国人爱赶时髦,就跟着跳水了。船长对现实的美国人说:“跳吧, 反正有人寿保险。”
➢ 意大利人多有逆反心理,于是船长对意大利商人说:“乘坐 别人的船遇险可以跳水,但在我的船上不准跳。”话音未落, 意大利人已跳入水中。
➢ 最后船长对中国商人说“你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你不跳, 怎么对得起家人呢?”

第十四章东西方礼仪文化简介

第十四章东西方礼仪文化简介
商务礼仪
(第 4 版)
1
商务礼仪 基本理念
2
商务人员 仪表礼仪
3
服饰礼仪
4
见面礼仪
5介绍礼仪6Fra bibliotek餐饮礼仪
7
舞会礼仪
8
公共场所 礼仪
9
商务接访 礼仪
10
社交语言 艺术
11
商务沟通 礼仪
12
商务谈判 礼仪
13
涉外礼仪
14
东西方礼仪 文化简介
目录 / CONTENTS
第十四章
东西方礼仪文化 简介
学习目标
不易送给女性,女性之间也不能送
意味断交
16
美国人的禁忌
3 星期五 13
17
第二节 宗教礼仪常识
一、宗教概况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 量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反映。
18
第二节 宗教礼仪常识
二、宗教礼仪
佛教礼 仪
• 创始人 为乔达 摩 •悉 达多
• 北传佛 教以大 乘教派
恭喜发财
10
泰国人最忌讳被摸头,尤其是小孩子的头更不能摸
11
三、西方礼仪的特点
第一节 各国礼仪文化
个性自由
自由、开平放等、守时遵信
12
四、西方主要国家的 礼仪文化
第一节 各国礼仪文化
英国礼 法国礼 仪文化 仪文化
德国礼 美国礼 仪文化 仪文化
13
英国人的忌讳
13 14
法国人的忌讳
15
德国人送礼的禁忌
基督教 礼仪
• 创始人 为耶稣
• 三大教 派:天 主教、 正教 (东正
伊斯兰 教礼仪 • 创始人 为穆罕 默德

东西方礼仪之比较

东西方礼仪之比较

东西方礼仪之比较引导语: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 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下面是yjbys店铺为你带来的东西方礼仪之比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东方礼仪主要指中国、日本、朝鲜、泰国、新加坡等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所代表的具有东方民族特点的礼仪文化。

西方礼仪主要指流传于欧洲、北美各国的礼仪文化。

西方相对于东方文化起步比较晚,但在他们内部之间,比如:南欧和北欧,西欧和东欧,就是英国,德国内部也有着异处,然而体现着本质差异的无疑还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我认为东西方礼仪的差异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一、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

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

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

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

东方的餐桌礼仪

东方的餐桌礼仪

东方的餐桌礼仪东方的餐桌礼仪1、首先,中餐很讲究座位的排序。

若是家宴首先是老人先入座,而且要坐首座,通常以正中为上座(即首座),至于什么是首座和正中位置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待客当然是客人坐首座,而且最好左右要有陪客之人,方便招呼客人就餐。

入座后不能先动筷子,要等长者和客人先起筷,你才能起筷,别看这点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

有些人也许是性格太急或是饿得饥肠辘辘,看到美食当前就将礼仪放到一边,自顾自得大吃起来,让人特别的尴尬。

2、其次是喝酒。

酒文化在中国太源远流长了,或许酒能拉近彼此距离,国人在待客过节时都会频频举杯。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千方百计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一定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有时过分地劝酒,也是失礼的.做法。

3、而敬酒更是一门学问。

通常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

与不熟悉的人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避免出现尴尬局面。

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要一定先给尊者、长者敬酒,这样才能让众人舒服。

4、不要打嗝。

很重要的还有一点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比如喝汤、吃面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些,不要发出“呼噜”声,会让人生厌的。

假如打了喷嚏、肠鸣、咳嗽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这些都是中国人经常犯得错误,所以你务必要注意,别让人以为你很没有礼貌,这些细节会很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5、各地的礼仪差异。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礼仪也不尽相同。

如有些地方过年的鱼是不能吃的,主要是取“年年有余”的好意头,而因为平时很少机会吃鱼,过年做了之后只是摆一下台面,所以你要慎重起筷。

有些地方女人和小孩是不能入主席的;再有不准吃汤拌饭或胡乱挑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
任课教师:汪应曼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班级:园艺2班
学号:20100201310062
姓名:冯韬杰
时间:2011年11月5日
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
自原始社会起,礼仪便已出现,经过几亿年的发展,礼仪日益成熟并走向完善。

而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又迥然不同。

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

近代历史上有两则故事,相信大家会比较熟悉。

故事一是: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

当时俾斯麦不了解中国的虚实,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忍笑奉陪。

还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

双方见面后,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甚感尴尬又不免客套一番:“哪里,哪里!”在中国,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where?where?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心想:我只是礼貌地称赞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哪里漂亮?于是他只好说:“从头到脚都漂亮!”这两个故事都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闹出的礼仪上的笑话。

由此可见,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

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
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

东方礼仪的特点
(一)重视亲情和血缘
东方民族尤其重视“血浓于水”,所以人际交往中最稳定的因素就是血缘关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父母在,不远游”等诗句都体现了这一点。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历来主张长幼有序,尊敬师长。

不同辈分和身份的人意见不同时,常避免正面的冲突和争辩。

中国人喜欢婉转的表达方式,已给对方保全“面子”。

(一)谦逊,含蓄
接收礼物时,东方人表达完自己的谢意后,不会立即打开礼物。

(二)强调共性
注重共性拥有,有较强的民族感。

日本尤其突出,东方注重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凝聚力,强调组织的团结和谐,交往的目的以协调各种关系为重。

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经营管理充满家庭式色彩,充满人情味,人人以为集团出力而感到光荣。

(三)礼尚往来
礼仪是联系交往的媒介和桥梁,“礼”主要指礼物,其实礼物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渗透其中的感情。

东方人讲究“来而不往非礼也”。

送礼的名目繁多,除了重要的节日相互拜访需要送礼外,平时的婚丧嫁娶都可送礼。

西方礼仪特点
西方礼仪萌芽于古希腊,形成于17—18世纪的法国,期间深受古希腊,古罗马,法兰西等国文化的影响。

(一)简单实用
中国人喜欢婉转地表达,而西方人习惯单刀直入
(二)崇尚个性自由
讲求个人尊严,隐私神圣不可侵犯。

(三)惜时如金
西方人安排时间妥当,严格遵守自己的时间计划,不会随意改动。

(四)自由平等开放
提倡人人平等,主张自由。

不同思想也决定着东西方礼仪的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男士往往倍受尊重,这主要受封建礼制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东方文化也主张男女平等,但在许多时候,男士的地位仍然较女士有优越性,女士仍有受歧视的现象。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尊重妇女是其传统风俗,女士优先是西方国家交际中的原则之一。

无论在何种公共场合,男士都要照顾女士,比如,握手时,女士先伸手,然后男士才能随之;赴宴时,男士要先让女士坐下,女士先点菜,进门时,女士先行;上下电梯,女士在前……。

现在,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的女士优先原则在东方国家也备受青睐。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也使东西方礼仪日趋融合、统一,更具国际化。

再如,在处理长幼关系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对待长者特别尊敬、孝敬。

比如,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如果老人有子女,年老时子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或敬老院去生活,这就是不孝,过年过节儿女一般要和老人一起过。

在中国农村一些地方,过年时,晚辈都要给长辈行跪拜礼。

而在西方国家,由于崇尚自立,儿女成年后和父母间的来往则越来越少,致使许多老人时常感到孤独,晚年生活有一种凄凉感。

东方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而儒家思想重义轻利。

为了兄弟朋友的情义,可以网开一面,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其结果往往是行为过头,丧失了更多的应得利益。

比如中国人重人情,人情味浓厚。

有句老话:“血浓于水”“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

”这些话所包含的意思是人情影响判断,人情重于道义。

“水”,即使不美,但只要是家乡水,那也就美了,这就是情重于理的表现。

甚至有时会情重于法,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历来有情影响法的制度空间,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先讲合情,再讲合理,然后讲合法。

若合法而不合情合理,这法就难以执行,若合情合理,有法也可以不依。

而西方人则是倒过来的。

西人重法,不重人情。

法在理前,理在情前。

我们时常看到西方父子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上法庭打官司。

有些事明明不合情不合理,但合法,吃亏者也只有自认倒霉,旁观者也只能容忍。

但若有的事不合法,即使合情合理,西人也会争论不休,直到闹上法庭。

在情理法的中国,人情味浓厚,什么事都可以想想办法,托托人情,走走关系。

这是一种自然保险系统,人们容易在艰苦的环境下渡过难关。

因此在中国,人事关系极为重要,生活之中充满天伦之乐。

但也容易产生不公正;在法理情的西方国家,人情似纸,相互之间可说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有什么矛盾,先讲理,后上法庭,简单明了。

西方人虽淡薄人情,却十分讲公正、平等,即使是一介草民,只要是真正合理合法,就是同总理打官司,他也照样可以打赢。

在西方国家生活,有点像广寒宫里,富裕、清明、漂亮,却有一般寒冷之感。

尤其是老人,孤孤单单,踽踽独行,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甚是可怜。

东西方礼仪差异很大,世界在发展,东西方交流日益增多,了解对方的礼仪对我们日后的交流合作会更加的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