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特小组与职业化医患关系
聚焦于改善医患关系的继续医学教育探讨_巴林特小组介绍及启示
![聚焦于改善医患关系的继续医学教育探讨_巴林特小组介绍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e5abd27915f804d2b16c1ad.png)
【Abstract】 Balint group is a training method for doctors thinking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from 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The group discusses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difficulties that the case reporters encounter.All of the team members provide safety and supportive atmosphere,describe their understanding,and put forward con- structive questions and comments to the case reporter.The case reporter finds out the blind spots and benefit from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provided by the team members.In addition to the discussion form,the leader can also make" sculpture" according to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the group dynamic.Case reporter and group mem- bers use body language and individual position relations to represent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the reality.The invisib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urns into visualization,and which will bring more direct problem solving meth- ods and more powerful inner experience.Balint group is good for medical staffs to solve their psychological prob- lems,to improve their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and to establish effective interaction and support,and with outstanding results especially in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mprovement.Thus,it can be extended and ap- plied as a new form and a new content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health care in china. 【Key words】 Balint group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巴林特小组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作用与教学策略
![巴林特小组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作用与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ff0b68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17.png)
巴林特小组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作用与教学策略发布时间:2021-12-29T02:44:38.95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2期作者:郭鹏军1 ,别林娟1,吴晨曦2 ,汪子琳1 ,李立1[导读] 开展巴林特小组可让医学生较早地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和艺术性,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医患沟通中的盲点,养成自我反思郭鹏军1 ,别林娟1,吴晨曦2 ,汪子琳1 ,李立1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2.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30)摘要:开展巴林特小组可让医学生较早地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和艺术性,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医患沟通中的盲点,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促进医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获得医患沟通技巧指导,有助于自我效能的建立,并得到小组同伴支持有效缓解工作压力,促进医患关系改善带来的良性互动,本文从这8个方面对巴林特小组提升医患沟通能力的作用进行分析。
在医学生培养方案、教学管理架构、小组组长(领导者)培训和激励机制4个方面提出有操作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巴林特小组;医患沟通能力;教学策略Abstract: Carry out the Balint group, medical students can realize the importance and artistic quality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earlier, can find their blind spot in medical communication, develop a good habit of self-reflection, promote empathy of medical students, get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help the establishment of self-efficacy, and get group peer support to effectively relieve work pressure, promote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the role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ability.Operational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in four aspects: medical student training program, teaching management structure, group leader training and incentive mechanism.Key words: Balint group;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teaching strategy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每位医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当前医患矛盾问题比较突出,如何从医学本科教育和规培阶段就有效开展医患沟通能力训练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家从医生角度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课题。
职业化关系巴林特小组的理论与实践
![职业化关系巴林特小组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3ff191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67.png)
本书主要探讨了职业化关系在医疗环境中的理论与实践。其主题涉及广泛, 包括医疗从业者的职业化、医患关系的处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巴 林特小组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本书强调了医疗从业者职业化的重要性。在医疗领域,职业化不仅意味着技 术能力的提升,更涵盖了人际交往、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医疗从 业者在处理复杂医患关系时所需要的素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作者引导读者 理解职业化对于医疗从业者的意义,并提供了实用的职业化建议。
书中还提到了巴林特小组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 详细介绍了巴林特小组在医疗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这些案例涉及到了各种医疗等等。通过这些案例 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巴林特小组的理论和实践,从而更好地应用到 医疗实践中。
《职业化关系:巴林特小组的理论与实践》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 仅深入阐述了巴林特小组的理论和实践,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医患关系的本质和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巴林特小组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提 高医患关系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从事医疗工作的人阅读。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 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想法,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我们 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分析
《职业化关系:巴林特小组的理论与实践》是一本由德国学者Heide Otten 所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社的医药卫生书籍。该书在孔网上的售价为00元,且提 供超低价格购买。
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中,医患关系成为了人们的焦点。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 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成为了医疗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 德国医学博士、精神科医生Heide Otten教授的著作《职业化关系:巴林特小组 的理论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巴林特小组
![巴林特小组](https://img.taocdn.com/s3/m/5ab81af74b35eefdc9d3333e.png)
巴林特小组----简介(2011-01-26 21:17:34)转载▼标签:杂谈巴林特小组——用肉体剖析的办法理解医患关系米歇尔·巴林特这个人1876年12月3日生于布达佩斯,是一个开业医生的儿子。
他对医学的兴趣来自目睹父亲的工作。
在父亲的期望下巴林特选择了医学。
一战期间加入前线,开始到了俄国,后来还去过多罗密特山脉。
其医学学习于1918年10月结束,1924年他又学了生物化学。
此前,21岁时,巴林特第一次接触到精神分析。
爱丽丝是他妹妹的同学,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在爱丽丝的鼓励下,他阅读了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和《图腾和禁忌》。
他参加了桑多·弗兰茨(Sandor Ferenczi)的课程,弗兰茨1919年曾短暂的在匈牙利待过,他是一个世界级的精神分析的大学教授。
在革命期间,巴林特夫妇来到柏林,在汉斯·萨克斯(Hans Sachs)那开始学习精神分析并进行精神分析师的训练。
此外还在查理特(Charite)医院治疗心身疾病的病人,并第一次在这类病人进行精神分析性治疗。
1924年巴林特夫妇返回布达佩斯,巴林特继续在弗兰茨那学了两年的精神分析。
1935年他被选为布达佩斯精神分析学院的院长并在精神分析公立医院任院长。
很早以来他就对心身疾病感兴趣。
他在布达佩斯精神分析联合会首次的两个报告是“胃病的精神分析意”,“一例心因性阳痿案例”或是“胃病的门诊病例”。
他开始探索并给医生灌输心理学理解。
巴林特沿袭了弗兰茨的传统,弗兰茨从作为精神分析师开始就给医生上课并作报告,1923年发表了“作为精神分析师的开业医生”。
弗兰茨开始尝试改变精神分析师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形式,巴林特在1926年第一次发表了关于开业医生进行精神分析的问题的文章。
他给医生做讲座并在1937年举办第一个精神分析研讨会,会上他与医生讨论工作中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
由于匈牙利的的反犹运动(Horty-Regimes),在政治压力下他辞去了布达佩斯精神分析学院的工作并流亡到英国。
巴林特小组
![巴林特小组](https://img.taocdn.com/s3/m/a80405edba0d4a7303763a00.png)
以员工为中心
爱人者必先 自爱
பைடு நூலகம்
以患者为中 心
二、巴林特小组
巴林特小组是1950年匈牙利精神分析学家迈 克尔· 巴林特在1950年初创立的一个专门针对缓解 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的培训和研讨小组,他认为医生 自己就是一剂药物,即“医生药物”效应。
通过促进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的理解,增进医 患沟通能力,缓解职业压力,提高医务人员心理 健 康水平,发挥医生药物的正效应。
小组活动设臵
分钟 5-10 报告者 介绍案例 全体人员 听、想 组长 掌控时间和内容
<5 <10
30 10 2-3
阐明问题 回答问题
倾听 个人总结
听 澄清
表达
肯定报告者 扼要归纳2-3个问题 禁止解释和建议
协调和掌控 问题引回报告者 总结,结束,感谢
8-12人
2018年1月24日,重医一院顺利举行第一期巴 林特小组活动,成功招募24名医生、护士及 医学生参与活动。活动由医务处与精神科牵 头,在前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巴林特团 队专家进行的师资培训及案例讨论、“金鱼 缸”演示基础上,旨在帮助医务工作者自身 的情绪处理和人格发展,缓解自身的职业压 力与职业倦怠,改善医患关系。
通过小组培养,医生能学会站在中立位臵思考问 题,而不是始终把自己作为一名医生。
我国已于2011年6月加入 国际巴林特小组联盟, 并作为职业化医患关系 技术的推广。
巴林特小组 的目标 I
有助于强化医患之间的联盟,使医生也具有治疗 作用 更好地理解患者 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 利于识别医生自身对患者的情感 ( 反向移情) 培养敏锐的倾听能力 帮助医生放松,以防止医生“耗竭”
谢 谢!
-1977年,美国精神病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Engel)
巴林特小组
![巴林特小组](https://img.taocdn.com/s3/m/09f7a221a32d7375a41780eb.png)
——关于医患沟通和自我成长的心理小组
心身医学科
关于“感性和理性” 年幼时靠感性(直觉,无意识),可以毫无 顾虑的直接表达我们的需求。 随着成长,身份和角色越来越多,为了符合 社会规范,我们会根据理性(意识)去做事, 从而忽略或压抑自己内在感性需求。 感性和理性的冲突:决定日常行为的是无意 识而不是意识。
巴林特小组是什么
早期应用于全科医生培训。 现广泛应用于各种职业化关系:医患关系、 师生关系、教师和家长、律师和客户等。 医院里参加的人员:医生、护士、护工、 行政管理人员等。 目前美、澳、英、德、法、意、俄等欧美 国家广泛应用于医师培训中。 国内很多医院都已开展。
巴林特小组的规则: 清晰的设置: 8到12个成员,其他人可以在旁边观察, 开放或封闭。组长一般是精神科医生或心 理治疗师。 巴林特小组会定期碰头,一周、2周或1 月一次,每次持续约一个半小时。 保密原则: 不具体指出患者姓名,小组讨论结束后不 再讨论或透露小组内的内容。
三 小组自由表达环节(二)
小组成员在小组进程中采取不同的视角: 患者、案例提供者、家属、上级、机构等,
以“我”(我是某个角色)来自由表达想 法、感受、身体的改变、头脑出现的景象 等。
允许陈述所有的事情,即使是幻想或天马 行空的事。但避免分析、评论和建议。
四 反馈环节 观察者对小组进程的反馈(如果有)。
巴林特小组的目标
通过小组互动,唤起对自己感受、幻想等 的包容性 训练更好的倾听和耐心 对于心理障碍和心身问题更好的鉴别力 解除对病人心理和社会问题相关的负担 更好的理解医患之间的交往 为诊断和治疗使用这些理解 医护人员情感的释放和诉求
医患沟通巴林特小组方案含流程
![医患沟通巴林特小组方案含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4160650fc4ffe473368abc8.png)
医患沟通巴林特小组
一、时间:下午4:30--5:30
二、地点:
三、参与人员:新入职医护人员5-8人,工作人员作为组长进行带领,1-2人
四、活动背景简介
巴林特小组是一种聚焦于医患关系的病例讨论形式,这种形式使临床科室更好地了解患病之“人”、同时有助于加强医患联盟、提高沟通技巧以及避免职业耗竭。
数十年来日益发展并受到广泛认可,已经成为欧美医学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必修课程。
巴林特小组集中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是建立职业化医患关系的一门技术,是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各科医务人员开展医患沟通技能和医护心理成长培训的有效方法之一。
为了让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增强医患沟通的技巧,从心理层面思考医患冲突的原因,加强医护人员在医患沟通方面的朋辈支持,面向院内医护人员开展巴林特小组,希望可以通过小组开展让医护人员在医患沟通方法上面有所提升和完善,帮助医患人员应对各类医患矛盾。
五、活动流程介绍
大家围坐成一个圈,便于建立联系。
1.活动内容引出——医患关系;
2.医护人员自我介绍彼此熟悉;
3.医患矛盾案例提供:邀请参与组员分享在工作中遇到的医患冲突或纠纷的真实案例,分享几个,由大家举手选择一个案例。
4.对案例进行事实提问和澄清:由组长主持,其他组员对案例的详情提出疑问,由案例提供者进行解答。
5.案例提供者退出小组,坐在一旁,不发言。
小组其他组员就案例进行讨论,站在不同角度谈对事件的感受,但不可以批判、评论案例提供者的做法,只假设自己是案例中的某个人谈这个人的感受。
6.案例提供者分回到小组,分享听完之后的感受。
最后由组员分享对本次小组的感受。
巴林特小组感想
![巴林特小组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3852fa9bd4d8d15abe234e6e.png)
巴林特小组感想今天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巴林特小组,感受颇多。
巴林特小组的最初目的是加强医患关系“医生即是药”更好地理解患者,更容易解决工作中问题,识别医生本身对问题患者的感受,学习敏锐的倾听,同时也是医生的释放,预防职业耗竭。
我认为,这样的一个小组,可以让我们有机会把平时深藏在心底的困惑说出来,由大家给我们分析、支招,有利于释放作为医学生的我们的内心压力。
在课堂上,一位同学分享了她的内心困惑,由于要等同学,在餐厅里多次拒绝了一个师姐坐在一起吃饭的邀请,事后觉得这件事做得不妥,恐师姐多想,从而影响师姐对自己的印象。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因为自己的一些原因,需要拒绝别人,而在拒绝别人之后,又会觉得可能自己的说话方式或者做事的方式让别人产生了不好的印象或者让别人误会自己,这个想法久久不能释怀,而又无可排解,进而对自己的心理以及正常生活产生影响,这种情况对于性格内向的人来说,更为严重。
而在课堂上,小组的同学也对这位女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好多同学也都表示自己也曾经有过诸如此类的困惑,包括我。
那么在日常生活里面,我们要怎么面对这类问题呢?虽然这种事情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也会在短时间内困扰我们,甚至让我们忧心忡忡乃至焦虑,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我觉得,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正所谓,最难读的是人心,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人的内心是怎么想的,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人对我们的真实看法,我们所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可以从说话的方式以及表情来改变这件事情,比如,在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面带微笑,大方、真诚的去说出来,而不是面无表情、压抑的说出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前者会让人感受到你的阳光以及真诚,但是后者可能会让人对你产生误解。
而一个人的内心情绪是可以通过表情传递的,他人的内心波动经由表情传达,对我们自己也会产生影响,就会产生上述内容中这位同学的困扰。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内心纯净无杂,自然不会因为这类事情产生困扰。
“巴林特小组”在医患沟通中的运用
![“巴林特小组”在医患沟通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64c4aa4baf1ffc4fff47ac18.png)
“巴林特小组”在医患沟通中的运用作者:袁晖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2期[摘要]巴林特小组(Balint groups)是一个重要的国际上知名的医生培训方法。
巴林特小组是由匈牙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米歇尔·巴林特Michael Balint于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伦敦创建。
巴林特主张让医生在短时间内理解病人,理解医生自己的行为对病人造成的影响,并理解病人对医生心理的影响。
通过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实践,提高各科医师对患者心理问题的认知,改善医患的关系。
[关键词]巴林特小组;医患沟通;运用[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巴林特小组”是一种聚焦于医患关系的病例讨论形式,集中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
由组员提供亲身经历的医患关系案例,其他成员通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理解自己在医患关系中的作用,同时帮助案例提供者获得成员理解和支持,减少医生的职业耗竭。
由于组员们围圈而坐的场景形似金鱼缸,所以巴林特小组又被称作“金鱼缸组织”。
1 目的在医患关系不尽如人意的今天,“暴力伤医”事件比比皆是。
2013年10月25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一起患者刺伤医生案件,3名医生在门诊为病人看病时被一名男子捅伤,造成一人死亡,两人重伤。
为缓解医患矛盾、探索新形式下的医患沟通模式,嘉兴市中医院成立了员工帮助计划“巴林特小组”。
2 小组活动的方法巴林特医患沟通小组由10-20名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医护人员组成。
在心理咨询师的带领下,每次活动由一位医务工作者提供在工作中感觉陷入困境的案例,并将自己想象成故事场景中的医护人员、当事患者、在场的其他患者等角色还原现场,一起探索医患双方在这个事情中起作用的潜意识里的情绪情感因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看法,再度审视故事中被忽略的情感问题,使得关于医患关系的新观点浮出水面。
3 小组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以刘医生案例分享为例:当天刘医生是值班医生。
巴林特小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实践
![巴林特小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19a27d8650e52ea541898a4.png)
巴林特小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实践摘要: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实践意义。
方法对我院16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20周巴林特小组活动培训,通过对模式的学习和理解以及案例进行汇报和分享,观察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影响。
结果通过巴林特小组活动,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处理护患关系时会产生新的视角,使内容由无意识进入意识,促进其心理健康,提升护患沟通能力。
结论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能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改善负面情绪,拓宽视野,提供优质专科护理能力,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巴林特小组;手术室护理;护患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在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创造良好医疗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分析目前调查的医患沟通现状,可以看出医务人员对沟通知识的掌握率低,在沟通态度、时间、语言等方面存在缺陷,其中影响医患沟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相应的沟通技巧及心理学知识的不足[1]。
巴林特小组就是一项聚焦于职业化医患关系的工作形式,着眼于促进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为此,我院护理部联合医患沟通办公室在手术室开展巴林特小组实践活动,探讨以巴林特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护患沟通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1资料和方法1.1 简介巴林特小组是由匈牙利精神科医生、精神分析学家Michael Balint和他的妻子—社会工作者Enid Balint创立,它让医护人员意识到自己会像药物一样发生作用。
Michael Balint长期运用精神分析的思维方法,致力于心身疾病的研究,他在 1953 年出版的《医生、患者和疾病》一书中阐述了巴林特小组的概念:培训医生从精神动力学的视角去关注和思考医患关系,其目的是提高医患沟通的技能,同时认识到自己在接触病人时的感受,控制个人情感的过度卷入对医患关系的负面影响[2]。
我国已于2011年6月加入国际巴林特联盟,它的主要内容是一组医生在一位经过培训的组长带领下定期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探讨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点讨论医患关系。
巴林特小组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进展
![巴林特小组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5c309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7.png)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年"第 + 期
,C%,
教学管理
巴林特小组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进展
孔丽丽李晨昊崔"燕赵"颖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乐群院区吉林 长春 !%&&%!
摘要 "巴林特小组是一种聚焦于医患关 系 的 案 例 讨 论 式 小 组 活 动在 缓 解 医 护 人 员 职 业 倦 怠调 节 其
通讯作者"T;8/@(`M8EA/1:,,DDd.@9*<>9*G1
成员评价为# 很有意思$ 的现场还原环节&!4' !极大提高了 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对案例的真实感受度"
二巴林特小 组 活 动 中 案 例 所 涉 及 的 触 发 因 素 及 讨 论主题
由于医学生尚未完全步入社会!其价值观与病人的价 值取向极易发生冲突!又限于不能熟练角色转换!所以目睹 不公正%价值冲突%困难的人际关系%无法治愈患者和角色 混淆&%!#&' 等触发因素让医学生对临床工作产生了职业倦怠"
巴林特小组在综合医院的实践体会-上海中山医院
![巴林特小组在综合医院的实践体会-上海中山医院](https://img.taocdn.com/s3/m/3df68b06856a561253d36fc5.png)
培训项目
组工作坊(4期
2010-全院医生心 身医患沟通交流 平台
2010-2014-在社区 医院和综合医院等
传播推广
2014-巴林特小组 系列工作坊,推进 社区医院开展巴林 特小组
浙江瑞安医院 浙江嘉兴二院 安徽芜湖二院 上海长征医院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黄浦区、虹口、普陀、 青浦中心医院
迎博社区医院
周家嘴路社区医院 新华社区医院 长宁区全科医生沙龙
巴林特小组
名称来源 由内科医生和精神分析学
家米歇尔·巴林特发展而来 技术来源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动力 学治疗,团体心理治疗 技术运用 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及内科 医生 心身医学技能及沟通训练
THE DOCTOR HIS PATIENT AND THE ILLNESS
• 全科实践中心理因素的影 响,并且通过巴林特小组 来培训医生认识到心理因 素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论的目标。
个人总结发言
询问报告者 “你所听到的哪些对 你很重要?”
总结和感谢发言者。结束
在巴林特小组中我们讨论
• 临床工作中医生面对的关系
– 医-患 – 医生-患者家属 – 医生-医生 – 医生-护士
巴林特小组讨论的主题
– 患者的心理问题 – 医患关系问题 – 患者的家庭问题 – 医生与同事关系问题
– 是职业的一种享受
医师感悟
“人 往往对我们有人 里依靠。它教会 我思 考、教会我宽容,在活动中,我 学会了 倾听,并自人 思考分析。
在巴林特小组中大 家分享各自的体验及宝 贵的经验,感觉到身后 有一群人的力量。
特殊的巴林特小组-巴林特的默哀
宣传小册子
组长的培训
组成形式
• 组长是具有巴林特小组经 验和精神动力学\集体心理 治疗经验的心理治疗师
巴林特小组对感染科护士职业压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巴林特小组对感染科护士职业压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58ef29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3.png)
巴林特小组对感染科护士职业压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12-06T06:13:46.451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9期作者:唐佳伊高丽华杨艳[导读] 探讨巴林特小组对感染科护士职业压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唐佳伊高丽华杨艳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苏常州 213000摘要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对感染科护士职业压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感染科护士22名参与巴林特小组活动,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MBI-GS)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42)对护士的职业压力和负性情绪进行评价和比较。
结果:参与巴林特小组后,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压力评分和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参与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巴林特小组可有效改善感染科护士的负性情绪情绪,缓解其职业压力,对促进感染科护士心理健康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巴林特小组;感染科;护士;职业压力;负性情绪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指个体因为工作关系可能暴露于危险因素中,继而出现危害健康或者危及生命的情况。
医务工作者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其中以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最高,占比为45%,这可能与护士直接接触患者的时间最长,执行各类近距离操作最多有关。
感染科多收治肝病、水痘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感染科护士长期接触具有传染性的患者血液和体液等物质,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可能感染疾病,不仅严重危害护士的身心健康,还造成护士沉重的心理负担,部分护士因此离职或调岗,造成感染科护士人才的流失[1]。
巴林特小组是有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巴林特创建,作为训练医生处理医患关系的一种方法,由6~12名医护人员和1~2名组长组成,定期举行活动,由报告者陈述案例,由小组成员发表意见、表达想法和情感,可影响其与患者互动的整体认知[2]。
本文将巴林特小组应用于感染科护士中,有效改善了护士的职业压力和负性情绪。
巴林特联盟
![巴林特联盟](https://img.taocdn.com/s3/m/51b7350f6bd97f192279e9d6.png)
巴林特(Balint)小组--中国巴林特联盟正式成立(2013-01-16 20:45:29)转载▼分类:同行专家标签:杂谈巴林特小组国际巴林特研讨会暨组长工作坊成功召开第二届北京国际巴林特(Balint)研讨会暨组长工作坊于2012年6月14日至17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召开。
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CPA)主办并与美国礼来公司合作,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承办,北京协医科技交流中心协办。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徐一峰作开幕致辞。
国际巴林特联盟前任主席Heide Otten,德国弗莱堡大学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科Kurt Fritzsche教授,国际巴林特联盟专家Leonie Sullivan 、Laurie Lovel-Simons、MartineGranek-Catarivas、Dankwart Mattke等知名专家,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赵旭东教授以及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魏镜教授等亲临授课指导。
全国107名各临床专科医生参加了会议。
开幕当天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本届研讨会以巴林特小组活动为主题,并开展了巴林特小组组长的培训活动。
巴林特小组是一种聚焦于医患关系的病例讨论形式,集中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是建立职业化医患关系的一门技术,是综合医院各科医师将心理医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职业化医患关系建立的有效方法之一。
会议力邀的各位专家就巴林特工作进行了精彩的教学演讲,内容涵盖:巴林特工作的方法、巴林特工作在中国、系统家庭动力学在医患关系中的作用、巴林特常用技术及演练以及系统家庭治疗及雕塑等多个方面。
同时,与德国及国际巴林特会议相似,本次研讨会进行了三次“金鱼缸”(fishbowl)设置下的巴林特小组课堂演示和五次小组案例讨论。
一个小组有14~15名医生成员,组长是有巴林特小组活动经验和具备基本精神动力学理念的临床医师。
由组员中任何一名医师讲述自己曾经遇到或正在经历的医患困惑,然后其他成员共同讨论,在小组成员的反馈和可能的启发中,案例讲述者有机会逐步消除自己在处理医患关系中的盲点和形成新的视角。
规培科室巴林特小组简介
![规培科室巴林特小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d60f6a5336c1eb91a375dff.png)
巴林特小组是
“巴林特小组”不是医生的治疗小组,但也可对组员 产 生治疗性的影响, “巴林特小组”是专注于医患关系, 是 通过职业互动,来改善医生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提高自 我的意识和发展人格的专业人员训练小组。 巴林特小组中无论是组员还是组长均不提供诊断 或治疗方案。小组成员都是促进案例的呈现,各种情绪体 验和评论让巴林特小组变得丰富,从而对案例提供者有所 帮助。
主要内容
1、什么是巴林特小组 2、巴林特小组的目的 3、巴林特小组的特点 4、巴林特小组的工作程序 5、巴林特小组案例提供者和组员要做什么 6、参加我院巴林特小组前的评估和协议签订
巴林特( Balint)小组工作是欧美医学 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必修课程,聚焦职业化医患 关系,有助于促进沟通与医患和谐,由匈牙利 精神分析师Michael Balint于20世纪50年代在 英国伦敦创建的针对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的培训 和研讨小组。我国已于2011年6月加入国际巴 林特小组联盟,并作为职业化医患关系技术的 推广。
他称这些小组是附带研究的研讨1954年迈克尔巴林特写了第一篇关于如何培训全科医生理解精神分析的报告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上巴林特小组的组成812生治疗性的影响巴林特小组是专注于医患关系通过职业互动来改善医生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提高自我的意识和发展人格的专业人员训练小组
巴林特小组简介
困惑
患者对低年资医生不信任;纠 纷时,医师感觉孤立无援;被带教 老师当着病人的面批评,继而病人 又表示强烈不满;目睹同事被患者 辱骂;熟人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 面对朋友的抱怨;患者不合理的要 求… …挫败、烦恼、痛苦、委屈 、愤怒、悲伤、迷惑… …
创始人
Michael Balint
1896-1970
psychoanalyst at th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长的任务——组织和引导
应具备的能力
引导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
谢谢聆听!
案例提供者 回到小组谈 论感受(5M)
组长总结 结束(5M)
常见讨论案例
医疗纠纷
受到攻击
无法帮助
死亡
两难决策
人文和制度 的冲突
患者的家庭
专业和私 人关系
疾病的意义
不适合讨论的案例:与医患关系无关的案例
小组成员----共情式反馈
积极倾听,不评价 设身处地,无条件积极关注 就事论事,不批评 真诚,尊重,谈感受 客观中立,保护隐私 准确的觉察当事人的想法和感受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INNER MONGOLIA PEOPLE'S HOSPITAL
巴林特小组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心内科心脏康复中心 要海玲
Michael Balint
1896-1970 psychoanalyst at the Tavistock Clinic in London
巴林特小组
巴林特小组是匈牙利精神 分析学家米歇尔·巴林特在1950 年创立,是提高医生除躯体疾 病外,精神因素在疾病症状中 发挥作用的意识,缓解医务人 员职业压力的培训研讨小组。
多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国际巴 林特小组,我国2003年开始引 入巴林特小组模式,2011年6月 加入国际巴林特小组联盟,并 作为职业化医患关系技术的推 广。
1. 天使的关爱
以员工为 中心
巴林特小组的意义
助人者必 先自助
以患者为 中心
爱人者必 先自爱
2.更好处理医患关系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更好地理解患者 利于识别医生自身对患者的情感 ( 反向移情) 给予医生支持,以防止医生“耗竭” 建立医患之间的治疗联盟 帮助医生从新的视角多维度理解患者
3.“医生开给患者的第一种药物是自己”。 一协和医院心理科主任 魏镜教授
4.获得归属感-心灵港湾
5.提高职业满意度
在巴林特小组中可以分享工作中的情绪 共度一段美好的时光——巴林特时光 共同回顾临床工作中温暖的地方 提升工作满意度 减轻职业倦怠
消除盲点
理解
新视角
医生
识别问题
防耗竭
加强联盟
9
巴林特小组的组成
8-12人
参与成员
医院所有部门职工
其他医院员工 医学生 行政人员
财务收费窗口
护理人员 外科医生 内内科科系系统统医医生生
巴林特小组的操作流程
组员提供案例(5-10M) 小组决定讨论一个案例
组员就事实部分提问 (5-10M)
案例提供者半退出
组员就关系谈论感受 (假如我是XX) (20-30M)
巴林特雕塑 (必要时)